渗透检测工艺规范

合集下载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以及质量等级评定。

适用于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2本规程规定了在渗透检测过程中,为获得正确的检测结果所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要求。

工件的检测比例、检测部位、质量验收等级应按设计技术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确定,并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2. 引用标准、法规本规程以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

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5-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细则GB/T16507-2013 水管锅炉GB/T16508-2013 锅壳锅炉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名词术语3.1 公称厚度:检测对象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或加工减薄。

3.2 相关显示:缺陷中渗出的渗透剂所形成的迹痕显示,一般也称为缺陷显示。

3.3 非相关显示:与缺陷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形成的显示。

3.4 伪显示:由于渗透剂污染及检测环境等所引起的渗透剂显示。

4.检测人员资格4.1检测人员应按照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进行考核,取得PT资格证书,方能承担检测工作,无证人员只可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从事辅助工作。

不同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2渗透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渗透检测工艺规范

渗透检测工艺规范

目录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般要求 (4)4检验实施要求 (6)5检验细则 (8)6验收标准 (9)7复检 (10)8显示记录 (11)9后清洗 (11)10检验报告 (11)渗透检测工艺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设备制造中所实施的液体渗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下列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则,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18851.2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ISO3452-2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二部分:渗透材料的检测JB/T473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RCC-M(2000版+2002补遗)法国核电厂设计和建造规则(第6册MC篇MC4000液体渗透检测;第7册S篇S7724.1液体渗透检测)3一般要求3.1检验人员的要求3.1.1检验人员资格检验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

3.1.2检验员的视力检验人员的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需每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检验规程检验部门在实施检验前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文相关章节的规定编写具体的检验规程,该规程应经质保程序的规定认可,并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1)受检部件的类型和所使用材料种类;2)检验所依据的标准或文件;3)检验器材和用品;4)检验条件(被检件材质、受检区域和表面状态);5)渗透方法:对比试验、预清洗,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表面干燥,施加显像剂,显示和观察及后清洗等要求;6)检验参数:检验温度和渗透时间;7)验收标准。

3.3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是指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显像剂等。

渗透检测剂的检验应符合ISO3452-2的规定,其灵敏度至少为2级。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通用工艺规定了承压设备表面渗透探伤的人员资格、一般要求、器材要求、探伤操作、后处理、质量评定、安全及资料存档等要求。

本通用工艺适用于承压设备表面的缺陷检查,也适用于其它工业用途的非多孔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查。

2 引用标准JB/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 9213—1999 无损检测渗透检查A型对比试块JB/T 6064—1992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3 渗透检测人员渗透检测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资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签发报告者必须持有渗透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小数记录值为,不得有色盲。

4 一般要求探伤前应预先考虑到被检物表面可能产生缺陷的种类及大小、被检物的用途、材质、数量、规格、表面状况、热处理状态及焊接方法等。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承压设备和在用承压设备焊接接头及其它部件检验前应对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渗透探伤检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完成至少24小时后才能进行渗透探伤。

对奥氏体不锈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

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对于镍基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硫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

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5 使用器材的要求渗透探伤液5.1.1 必须符合检测要求。

5.1.2 渗透检测剂应根据承压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同一检测工件,不能混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检测剂。

5.1.3 当确认使用某种渗透探伤液后,至少应确定以下内容:5.1.3.1 渗透探伤液(包括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的牌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

5.1.3.2 生产厂家。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1.1 本工艺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或工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1.2 本工艺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快干式显像的渗透检测方法。

适用的温度范围为10~50℃.当工件温度低于10℃或高于50℃,应作对比试验,工艺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3 本工艺参照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和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制订.1对检测人员的要求2.1 从事渗透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渗透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渗透检测工作。

2.2 渗透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不得有色盲和色弱,并每年检查一次.2.3检测报告由具有超声波Ⅱ或Ⅲ级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核和签发.2。

4 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和其它安全防护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2检测程序3。

1根据工程特点和本工艺编制具体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3.2 受检部位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开据《无损检测指令单》。

3.3 检测人员按指令单要求进行检测准备,技术人员按实际情况编制《探伤工艺卡》.3。

4 现场检测人员按本工艺规程和《探伤工艺卡》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检测。

3。

5 根据检测结果和指令单,填写相应的回执单.若有返修,还应出据《返修通知单》,标明返修位置等。

将回执单和返修通知单递交监理,同时对受检部位进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3。

6 返修后,按要求重新进行检测。

3.7在检测过程中Ⅱ或Ⅲ级人员应在现场,所有的检测工作完成后,由具有渗透Ⅱ或Ⅲ级人员出据《渗透检测报告》,由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核。

3渗透检测剂4.1使用的渗透检测剂为压力喷罐式,主要包括清洗剂、渗透剂和显像剂。

4。

2 渗透检测剂应存放在阴暗通风处,防止变质失效.4.3 渗透检测剂在使用前应用铝合金标准试块试验其有效性。

4试块5.1 对比试块采用A型铝合金标准试块。

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

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
注意事项进行操作使用。 • 溶剂蒸气除油是清除受检工件表面和开口缺陷处的油和油脂类污染物的较
好方法。但它不能清除无机型污染物(如夹渣、腐蚀、盐类等),也不能清除树 脂类(例如,塑料、涂层、清漆、油漆等)。 若需要将深缺陷中的油脂全部 清除干净时,建议采用溶剂浸泡法。 • 钛合金被检工件容易与卤族元素作用,产生应力腐蚀裂纹,因此,钛合金 应采用添加特殊抑制剂的三氯乙烯进行除油,并且在除油前必须进行处理, 以消除应力。 • 橡胶、塑料及涂漆被检工件不能使用三氯乙烯蒸气除油,因为这些被检工 件会受到三氯乙烯的破坏。也不得使用会对其产生有害影响的溶剂除油。必 要时,应通过试验,确认所使用的溶剂是否会对被检橡胶、塑料工件产生有 害影响。另外,还应注意温度对其的影响。 • 铝、镁合金被检工件在除油后,容易在空气中锈蚀,应尽快浸入渗透剂中。
• 注意,采用碱洗工艺清洗后的被检工件,必须把清洗 剂冲洗干净;并在渗透检测前,将其整体加热干燥;施加 渗透剂时,被检工件温度一般不得超过50℃。
• 蒸汽清洗是一种改进的热碱清洗方法,在容器内进行。 适用于大型被检工件。能够清除被检工件表面的无机污物 和各种有机污物,但无法清除较深缺陷底部的污物。此时, 可采用溶剂浸泡法。
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
• 2.碱洗及蒸汽清洗
• 碱洗适用于去除油污、抛光剂、积炭等,多用于铝合 金。
• 碱洗液是一种不易燃的水溶液,含有经过特别选择的 洗涤剂。该洗涤剂能够对各类污物起润湿、渗透、乳化及 皂化作用。

热的碱洗液还可用来除锈和除垢,清除掩盖表面缺陷
的氧化皮。
• 碱洗液应按照制造厂的建议使用。
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
• 7.2.2渗透时间及温度
• 1.渗透时间 • 渗透时间指施加渗透剂到开始去除处理之间的时间。 • 采用浸涂法施加时,还应包括排液所需的时间。这时它是施加渗透剂时间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总则本规程规定了溶剂去除形渗透检测的人员、设备、工艺、质量分级。

适用与非多孔性材料及其制品的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渗透检测。

2 引用标准GB150 压力容器GB151 管壳式换热器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 检测人员3.1 检测人员必须有相应的资格证。

3.2 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矫正的近视力和远视力不低于5.0。

每年检查一次且不得有色盲。

4 检测器材4.1 常用的渗透剂有DPT—5型和HD—型两种。

渗透剂应具有合格证,且硫、氯、氟的含量应满足要求。

4.2 使用镀铬试块(B型试块)5检测面的制备焊接接头表面应清除飞溅、氧化皮、焊瘤等。

6 检测时机6.1 焊接接头应在焊接完工或焊接工序完成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h进行。

6.2 紧固件和锻件应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

7 检测技术7.1 渗透检测方法分类与标记本单位一般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溶剂悬浮显像剂)。

标记为ⅡC—d。

7.2 灵敏度等级确定7.2.1 渗透检测灵敏度分3级:1级—低灵敏度;2级—中灵敏度;3级—高灵敏度。

7.2.2 不同灵敏度等级在镀铬试块上显示的裂纹区位数按表1的规定。

表1灵敏度等级7.3 检测程序7.3.1 预清洗除去检测面的污垢、灰尘等,以免影响检测质量。

预清洗一般采用清洗剂,也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

7.3.2 渗透渗透剂采用喷涂法施加,在10℃—50℃的温度下,保持检测面渗透剂湿润状态不少于10min。

一般在2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时间10min,当温度低时,应增加渗透时间。

具体由检测人员确定。

7.3.3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7.3.3.1 用清洗剂去除。

在应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到除去大部分渗透剂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布或纸进行擦拭,以除去表面多余的全部渗透剂。

7.3.3.2 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测面上冲洗。

不得往复擦拭。

NBT47013 PT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NBT47013 PT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NB/T47013-2015渗透检测工艺规程1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渗透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和操作方法,更好地促进检测人员操作的规范化和适用性,特制订此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本规程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3 编制依据本规程的编制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3.1 GB/T 1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3.2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3.3 NB/T 47013.5-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4 JB/T 6064 无损检测渗透试块通用规程3.5 JB/T 7523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3.6 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7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4 职责4.1 质量技术部(或项目部)负责操作指导书编制,操作人员负责检测实施、记录、报告编发;4.2 检测责任师负责操作指导书、记录、报告审核,并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4.3 质量技术部负责质量监督管理。

5 一般要求5.1 检测人员5.1.1 从事承压设备渗透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检测资格证。

5.1.2 渗透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Ⅰ(初)级、Ⅱ(中)级和Ⅲ(高)级。

5.1.3 取得渗透检测不同资格的人员,按下述规定从事相应工作。

5.1.4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且应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5.2 检测工艺文件5.2.1 工艺规程表1列出了规程相关因素和非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和要求,当相关因素一项或几项发生变化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

表1 规程的相关因素和非相关因素5.2.2 工艺规程验证采用规程规定的渗透剂材料、检测工艺、镀铬试块对工艺正确性进行验证,并编发报告。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1 目的本工作程序用于xxxxxxxx有限公司承担渗透检测工作过程中,指导渗透检测工作。

2 适用范围2.1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承担的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以及质量等级评定。

并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的焊缝、坡口及其零部件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方法和缺陷评定。

2.2 本规程规定了渗透检测人员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

2.3 本规程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IIC-d)、水洗型着色法(IIA-d)和溶剂去除型荧光法(I C-d)、水洗型荧光法(I A-d),适用的温度范围为10〜50℃。

若被检工件的温度超出此范围,则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4 渗透检测操作指导书是本规程的补充,由II级以上人员按本规程和检验合同进行编写。

3 编制依据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用压力容器检测规程》GB150 《钢制压力容器》TSG R000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通用要求》NB/T 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渗透检测》DL/T869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438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4 检测人员4.1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进行考核, 取得相应的资格后,方能承担与其资格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4.2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非多孔金属材料压力设备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表面开孔缺陷的检测。

1.1渗透检测人员1.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1.1.2检测人员的未经骄正或经骄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每年应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1.1.3渗透材料易燃有毒,操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1.2渗透材料和工具1.2.1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由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组成。

对同一处检测工件,不同类型的检测剂禁止混用。

1.2.2镀铬试块镀铬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1.2.3试块的清洗和保存用丙酮彻底清洁试块。

清洗后,将试块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混合比1:1)的封闭容器中,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保存。

1.3渗透检测方法的分类和选择渗透检测方法选用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溶剂悬浮显像剂)代号ⅱc-d。

1.4被检表面的准备1.4.1试验区域的表面应无影响渗透试验的锈迹、氧化皮、焊接飞溅物、铁屑、毛刺和保护层。

1.4.2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的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至少25mm。

1.5检测时机: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应在焊接后进行;具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后至少24小时进行试验。

1.6渗透检测的基本程序渗透检测操作的基本步骤①.预清洗、②.施加渗透剂、③.去除多余的渗透剂、④.干燥、⑤.施加显像剂、⑥.观察于评定。

1.7渗透检测操作方法1.7.1预清洗:用清洗剂清除受检区域表面的污垢、灰尘和其他妨碍渗透的杂物。

1.7.2渗透剂的应用通过喷涂方法施加渗透剂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被检表面湿润状态。

1.7.3渗透时间及温度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时间一般为≥ 10分钟。

1.7.4去除多余的渗透剂用干净抹布将多余的渗透剂擦掉,将少许清洗剂喷在抹布上依次擦试,不得往复擦试。

渗透检测检测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检测工艺规程

1.应用范围:用来检测诸如:裂纹、分层、折迭、气孔、和未融合这些在待检材料表面开口的不连续性。

主要用于金属材料,但是也可以用于其他材料上执行,只要它们与测试介质不起化学反应并且是非多孔性的。

这类材料例如:铸件、锻件、焊接件、陶制品等。

2.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应按照EN473或合同双方认可的系统对人员作出资格认证,并经相应的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不得有色盲、色弱。

3.设备的要求3.1 渗透检测的设备应满足检测缺陷的类型和灵敏度要求。

3.2检测前考虑到被检物表面上可能出现的缺陷种类、大小,表面粗糙度,数量,尺寸,检测剂的性质,检测灵敏度,现场的水、电等。

4.方法的选择4.1对于表面的光洁且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宜采用后乳化型着色法或后乳化型荧光法,也可采用溶剂去除型荧光法4.2对于表面粗糙且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宜采用水洗型着色法或水洗型荧光法4.3无水源,电源的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4.4对于批量大的检测,宜采用水洗型着色法或水洗型荧光法4.5对于大工件的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溶剂去除型荧光法5.检测时机除非另有规定,渗透检测应在焊接完成后或焊接工序完成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后24h后进行渗透检测。

6.渗透检测操作的基本步骤如下:6.1准备和预清洗6.2施加渗透液6.3 清洗多余的渗透液6.4施加显像剂6.5观察评定6.6记录6.7显示痕迹及后处理。

7.渗透检测7.1 准备和预清洗7.1.1表面准备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及各种防护层。

7.1.2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应≤6.3μm,非机加工表面Ra值应≤12.5μm,对不能打磨的工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测结果。

7.1.3检测范围包括焊缝和焊缝两端各15mm的母材或热影响区的宽度。

7.1.4预清洗检测部位的表面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渗透检测的检测质量,因此在进行表面清洗之后,应进行预清洗,以去除检测面的油垢。

渗透检测工艺守则

渗透检测工艺守则

渗透检测工艺守则1、主题内容适用范围1.1本守则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1.2本守则适用于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湿式显影检测方法。

2、防护2.1渗透检测剂是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要严禁火种和采用必要的通风措施。

2.2如在容器内操作,尚需采取防毒措施,以防中毒。

3、检测人员应符合NB/T47013.3-2015第4条及第4.1条的规定。

4、表面状态4.1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

4.2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12.5u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验结果。

5、对渗透检测剂的质量要求5.1对渗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NB/T47013.5-2015标准4.2.1.1条的要求。

5.2对显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NB/T47013.5-2015标准4.2.1.2条的要求。

5.3检测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5.4对于镍基合金材料,一定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硫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对于奥氏体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一定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

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6、灵敏度试验及灵敏度试片6.1检测前,必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作灵敏度试验,以检测系统质量和操作方法适当与否。

6.2灵敏度试片选用镀铬试块,对比试块可按NB/T47013.5-2015标准自制。

7、操作7.1预清洗检测部位的表面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渗透检测的检测质量。

因此,在进行过表面清理之后还要进行一次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

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

清洗范围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和水份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不被污染。

7.2施加渗透剂a.渗透剂施加方法:采用喷涂和刷涂。

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

04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04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04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NB T470131 适用范围1.1 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1.2 本部分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2 编制依据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 一般要求3.1 渗透检测人员3.1.1 从事承压设备渗透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3.1.2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且应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 检测设备和器材3.2.1 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3.2.1.1 渗透剂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 在每一批新的合格散装渗透剂中应取出5OOmL贮藏在玻璃容器中保存起来,作为校验基准;b) 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并应避免阳光照射。

各种渗透剂的相对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并应保持相对密度不变;c) 散装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

校验方法是将l0mL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人到盛有90mL无色煤油或其他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

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如果被校验的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的颜色浓度差超过20%时,应为不合格;d)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进行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应予以报废;e) 各种渗透剂用试块与基准渗透剂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被检渗透剂显示缺陷的能力低于基准渗透剂时,应予以报废;f) 荧光渗透剂的荧光亮度不得低于基准渗透剂荧光亮度的75%。

试验方法应按JB/T 752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渗透检测工艺规范

渗透检测工艺规范

NO.HZNG-024 核级液压阻尼器渗透检测工艺规范批准:审核:编制:渗透检测工艺规范1 范围本规范针对水洗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及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原材料、零部件及焊接件焊缝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和评定。

2 人员要求2.1 从事渗透检测人员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并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进行与其相适应的检测工作。

2.2 从事渗透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

取得该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渗透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2.3 从事渗透检测人员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每年检查一次。

2.4 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3 一般要求3.1 渗透检测剂3.1.1 水洗型或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剂一般包括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3.1.2 检测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3.1.3 对于镍基合金材料,一定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硫元素含量重量比不得超过1%。

3.1.4 对于奥氏体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一定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氯、氟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

3.2 对比试块a. 铝合金试块b. 镀铬试块对比试块使用后要进行彻底清洗。

清洗时,通常用丙酮仔细擦洗后,再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混合比为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

4 表面准备4.1 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

4.2 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为6.3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为12.5μm,但对不能打磨的工件可适当放宽。

4.3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5 操作5.1 预清洗检测部位的表面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渗透检测的检测质量。

因此,在进行过表面清理之后,还要进行一次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

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

清洗范围应满足4.3条的要求。

04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04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04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NB T470131 适用范围1.1 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1.2 本部分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2 编制依据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 一般要求3.1 渗透检测人员3.1.1 从事承压设备渗透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3.1.2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且应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 检测设备和器材3.2.1 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3.2.1.1 渗透剂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 在每一批新的合格散装渗透剂中应取出5OOmL贮藏在玻璃容器中保存起来,作为校验基准;b) 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并应避免阳光照射。

各种渗透剂的相对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并应保持相对密度不变;c) 散装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

校验方法是将l0mL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人到盛有90mL无色煤油或其他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

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如果被校验的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的颜色浓度差超过20%时,应为不合格;d)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进行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应予以报废;e) 各种渗透剂用试块与基准渗透剂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被检渗透剂显示缺陷的能力低于基准渗透剂时,应予以报废;f) 荧光渗透剂的荧光亮度不得低于基准渗透剂荧光亮度的75%。

试验方法应按JB/T 752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1. 0目的及适用范围1.1目的为保证渗透检测的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规程。

1.2适用范围1.2.1本规程适用于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法;1.2.2本规程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设备及其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和等级评定;1.2.3不适用于多孔性材料的探伤检测(如铸铁、铸铝等材料);2.0编制依据2.1本程序依据JB/T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编制;2.2本程序参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编写的《渗透检测》编制。

3.0检测设备和器材3.1 JB/T4730-2005.5 B型标准试块如下图;图1:B型标准试块3.2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清洗剂;3.3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渗透剂;3.5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显像剂;3.6 分析纯级丙酮;3.7 计时器;3.8白光光源;4.0 工件表面准备4.1 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保护层;4.2 被检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Ra≤ 12.5μm,但对不能打磨的工件可适当放宽;4.3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即被检表面清理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5. 0操作步骤见下图5.1工件表面预清洗:在进行过表面清理之后,还要进行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

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清洗溶剂、水份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时不被污染。

5.2 施加渗透剂:5.2.1采用喷涂方法将渗透剂施加于受检表面;5.2.2喷涂时,喷嘴距受检表面20~30mm;5.2.3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的渗透时间一般≮10min,如果温度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对操作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操作工艺方法加以修正;5.2.4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应保证渗透剂必须润湿全部受检表面。

5.3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达到规定的渗透时间后,应对被检表面多余的渗透剂进行清除。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工艺卡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工艺卡
21、乳化剂施加方法:喷、浸、浇
22、多余渗透剂的去除方法:擦洗、喷洗
23、显像剂的施加方法:喷、刷、浸、浇
24、水洗温度:准备规定
25、水压:标准规定
26、验收标准:JB/T4730.5-2005
27、合格级别:标准、法规要求
28、质量评级要求:指满足合格级别条件下的质量要求
“焊接完成后”、延迟裂纹材料“焊后至少24h”、球罐“焊后 至少36h”,紧固件和锻件“最终热处理后”,机加工“外观检 查后”、其他工件根据工序安排。
6、被检表面要求: 根据表面处理情况填写,“砂轮打磨”、“清除油污”
7、材料牌号:受检部位的材料 8、检测部位:应实施的部位 9、检测比例:技术文件要求
工艺卡的作用: 对某一特定产品,指导检测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具体技术细节 和具体工艺参数。
工艺卡的依据: 工艺规程、被检工件的技术要求。
工艺卡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特定性,以表卡为主。
渗透检测工艺卡
工艺卡的内容: 1、工艺卡编号: 2、产品参数:
产品名称、编号,制造、安装或检验编号,特种设备类别、规 格尺寸、材料牌号、热处理状态、表面状态。 3、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检测用仪器名称、型号、试块名称、检测材料
渗透检测工艺卡填写内容
18、黑光辐射照度:暗室或暗处“可见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距 黑光灯滤光片38cm处的工件表面的辐射照度大于或等于 1000um/cm2”
19、可见光照度:工件被检面处白光照度大于或对于1000lx,条件 限制时也不得低于500lx。
20、渗透剂施加方法:喷、刷、浸、浇
4、检测工艺参数: 检测方法及参数、检测部位、检测比例、检测时机。
5、检测技术要求: 执行标准、验收级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般要求 (4)4检验实施要求 (6)5检验细则 (8)6验收标准 (9)7复检 (10)8显示记录 (11)9后清洗 (11)10检验报告 (11)渗透检测工艺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设备制造中所实施的液体渗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下列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则,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97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18851.2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ISO3452-2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二部分:渗透材料的检测JB/T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RCC-M(2000版+2002补遗)法国核电厂设计和建造规则(第6册 MC篇 MC4000液体渗透检测;第7册 S篇S7724.1液体渗透检测)3一般要求3.1 检验人员的要求3.1.1检验人员资格检验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

3.1.2检验员的视力检验人员的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需每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检验规程检验部门在实施检验前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文相关章节的规定编写具体的检验规程,该规程应经质保程序的规定认可,并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1)受检部件的类型和所使用材料种类;2)检验所依据的标准或文件;3)检验器材和用品;4)检验条件(被检件材质、受检区域和表面状态);5)渗透方法:对比试验、预清洗,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表面干燥,施加显像剂,显示和观察及后清洗等要求;6) 检验参数:检验温度和渗透时间;7) 验收标准。

3.3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是指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显像剂等。

渗透检测剂的检验应符合ISO3452-2的规定,其灵敏度至少为2级。

对于荧光试剂,其灵敏度至少应达到RCC-M MC4200的规定。

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材料之间应配套使用,不同型号的材料之间不能相互混用。

渗透检测剂必须标有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并要附带产品合格证书利使用说明书。

对于喷罐式渗透检测剂,其喷罐表面不得有锈蚀,喷罐不得出现泄漏。

检测剂必须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3.3.1 渗透剂3.3.1.1 分类常用的符合使用要求的渗透剂有:a着色渗透剂: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清洗型;b荧光渗透剂: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清洗型。

3.3.1.2质量控制a如果是散装渗透剂,则每批新的合格散装渗透剂中应取山500ml贮藏在玻璃容器中作为样品保存起来,作为校验基准,散装渗透剂的校验按JB/T4730.5的3.2.1.3执行;b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贮存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并应避免阳光照射。

其浓度和相对密度应根据制造厂的说明书进行校验,并保持相对密度不变;c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作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报废;d被检渗透剂用对比试块(试块要求见3.4)与基准渗透剂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被检渗透剂显示能力低于基准渗透剂时,应予报废;e荧光渗透剂的荧光效率不得低于75%,试验方法按GB/T 5097的规定执行。

3.3.2乳化剂常用的符合使用要求的乳化剂:水基乳化剂、油基乳化剂。

3.3.3清洗剂常用的符合使用要求的各种清洗剂或溶剂:醋酸乙脂、丙酮、异丙醇、乙醇等。

溶剂应在通风充足的环境中使用。

3.3.4显像剂常用的符合使用要求的显像剂有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水溶解显像剂、水悬浮显像剂、溶剂悬浮显像剂)。

显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对干式显像剂应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粉末凝聚、有显著的残留荧光或性能下降的要废弃;·对湿式显像剂的浓度应保持在制造厂规定的工作浓度范围内,其比重应经常进行校验;·当使用的湿式显像剂出现混浊、变色或难以形成薄而均匀的显像层时,则应予以报废。

3.3.5特殊耍求检验奥氏体不锈钢、钛或镍基合金时,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显像剂等)中的卤素和硫的含量极限规定为:·氟化物十氯化物≤200ppm;·硫化物≤200ppm。

水要求为洁净水,即氯化物≤lOOppm,氟化物≤5ppm,同形物的总含量≤500ppm,5.5<PH<8。

3.4对比试块对比试块的分类、制作、使用以及保存按JB/T4730.5中第3.3.6条的相关规定执行。

4检验实施要求4.1检验时机检验时机按图纸或GB/T5097的规定。

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的焊接接头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再进行检验。

4.2检验区域4.2.1焊缝和返修区域焊缝应按照RCC-M(2000版+2002补遗)第7册 S篇S7724.1液体渗透检测验收。

检验区域至少包括:焊缝金属或返修区域;·焊缝金属或返修区周围15mm宽度内的相邻区域(对支撑件该邻近区域的宽度为lOmm)。

·通常是检验接头的外表面。

当可接近时,内表面焊缝金属及其邻近区域也需进行检验。

4.2.2铲修部位受检部位包括铲修表面及其周围15mm范围内的邻近区域。

4.2.3待焊坡口或待堆焊表面受检区域包括全部待焊坡口表面或待堆焊表面。

4.2.4原材料检验区域原材料表面需100%检验。

4.3表面准备4.3.1.清洁度受检的所有表面都应清洁、干燥、无油、无锈蚀,并没有任何有碍于渗透剂正常渗透和检验结果判定的焊渣、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等杂物。

4.3.2表面粗糙度如对检验的实施和结果评判无影响,焊缝表面(根部焊道、填充焊道和最终焊道>可保持焊后状态,在堆焊情况下,焊道之间的沟痕可保留。

只有原铸状态的零部件方可在液体渗透检验前进行喷砂或喷丸处理。

对打磨和机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Ra应≤6.3μm。

对经过喷砂的铸件,表面粗糙度Ra应≤12. 5μm。

4.4检验方法的选用检验方法的选用,首先应满足检验缺陷类型和灵敏度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批量大小和检测现场的水源、电源等条件来决定。

具体的选用原则可按JB4730.5中3.4.3的相关描述执行。

4.5温度检验期间,受检焊缝、受检零件及所使用的物品温度范围应在10~50℃之间。

在满足下列条件下,所要求温度范围的下限可降低到5℃:·使用气雾显像剂,使用时显像剂温度应在20℃左右。

另外,用吹风、加热的方法加速干燥,如果可能吹热风,则应保证部件温度不得超过50℃。

如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则在事先征得业主的同意并按JB/T4730.5的附录B得规定进行了对比试验的情况下可以在非标准温度下进行检测。

4.6照明使用着色渗透剂时,可采用人工或自然照明、受检表明照度不得小于500lx。

在可达性方面应采取充分措施以保证受检部件表面都具有令人满意的照度。

使用荧光渗透剂时,在暗区采用经过滤光的紫外线(黑光灯)进行,受检表面紫外线强度应不小于1000 μW/cm2且不大于5000μW/cm2,同时要求暗室内可见光照度应不大于201x。

在观测前,应开启灯泡预热不少于5min,且观察前要有5min以上的时间使眼睛适应暗室。

为了保证照射到被检表面的黑光照度,每隔30天对黑光灯的强度测定一次,而在连续使用中应至少每隔8小时对黑光灯的强度测定一次。

强度测定方法按GB/T 5097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进行荧光检测应遵守相关的国家和地方健康、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法规。

4.7所使用物品的检验按下列要求定期进行检验工作:·是否具有供货单位的合格证;·产品与合格证是否一一对应。

5检验细则5.1 先决条件按第3、4节的相关要求检查先决条件。

5.2预清洗所有受检表面均应预清洗以去除任何有碍于渗透剂正常渗透和检验结果正常判定的污垢。

清洗时可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

清洗后,受检表面上遗留的溶剂、水分等必须干燥,并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不被污染。

通过挥发或使用不起毛的干布,或干燥、洁净的吸水纸使表面干燥。

5.3施加渗透剂可采用雾状喷涂、刷涂或采用浸渍的方法施加渗透剂。

渗透时间至少为20min,某些要求高敏感度的补充检验,可能需要更长的渗透时间。

在整个渗透时间内,被检表面必须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保持湿润状态。

5.4清除多余渗透剂经过规定的渗透时间后,残留在被检查表面上的渗透剂应清除干净。

根据不同渗透剂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但要避免过度清洗,以免缺陷中的渗透剂被清除掉,影响检验灵敏度,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清洗不足而造成缺陷显示识别困难。

用荧光渗透剂时,可在紫外灯照射下边观察边清洗。

a)水洗型渗透剂水洗型渗透剂的清除可直接采用喷水的方法,清洗程度及速度取决于水压、水温和冲洗时间等因素,水压一般应低于300kPa,水温不应高于50℃。

无冲洗装置时.可采用干净不脱毛的抹布蘸水擦洗。

b)后乳化型渗透剂后乳化型渗透剂的清洗应先作乳化处理,然后按5.4 a)规定的方法除去这些混合物。

乳化时间取决于乳化剂和渗透剂的性能及被检T件表面粗糙度,一般按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和对比试验选取。

原则上油基乳化剂不应超过2min,水基乳化剂不应超过5min。

乳化剂可采用浸渍、浇涂、喷洒(亲水型)等方法施加于被检表面,但不允许采用刷涂法。

c)溶剂清洗型渗透剂溶剂清洗型渗透剂的清除,应先用干燥且不起毛或吸湿纸擦去被检件表面的多余渗透剂,直至绝人部分的多余渗透剂被除去。

再用溶剂润湿的干净不起毛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将被检面上残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

但应注意不得往复擦拭。

严禁直接把清洗剂喷洒在待检表面上。

5.5干燥处理施加干式显像剂、溶剂悬浮显像剂之前检测面须经干燥处理。

而施加水湿式显像剂(水溶解、水悬浮显像剂)时,被检面应在施加后进行干燥处理。

一般可用热风进行干燥或进行自然干燥。

干燥时被检面的温度不得大于50℃。

当采用清洗剂清洗时,应自然干燥,不得加热干燥。

干燥时间通常为5~lOmin。

5.6施加显像剂使用干式显像剂、溶剂悬浮显像剂时,显像剂应在被检件表面干燥后立即进行施敷。

显像剂应薄而均匀地覆盖于整个被检表面,但不可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施加。

水湿式显像剂可用于湿表面,也可用于干表面,施敷前,显像剂必须充分搅拌,用浸渍、涂刷、喷涂或其它方法施加,湿式显像剂施敷之后,可自然干燥,也可利用热空气来缩短干燥时间,但工件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不允许采用吸干法。

禁止在被检面上倾倒湿式显像剂,以免冲洗掉缺陷内的渗透剂。

显像时间取决于显像剂种类。

需要检测的缺陷大小以及被检工件温度等,一般不应少于1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