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五章 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和目标值的确定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1、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三种理论
①单一目标论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货币政 策只能以单一目标为最终目标。 具体选择哪一个目标为最终目标,又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a、这个目标是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 而直接左右的。 b、中央银行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 负债,所以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责无旁贷的任务。 c、物价稳定是经济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d、只有物价稳定为前提的经济增长才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 e、如果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直接目标,容易使中央银行 放弃对货币信贷投放的控制,最终会牺牲物价稳定目标。 第二种观点:应该以经济增长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a、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 b、经济增长目标和充分就业目标紧密相联系。 c、经济增长是货币稳定的经济基础,离开经济发展而单纯强调 货币稳定是没有意义的。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量的确定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总 量、汇率。 目前多数国家选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 西方国家中介目标的选择的三个阶段: 上世纪50——60年代,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尽相 同,但主要是利率。 上世纪70——80年代,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大体一 致,基本上都是货币供应量。 1990年以来,各国大都抛弃了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 转向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
1、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和预测 ①对宏观方面的分析:
经济景气状况—— ◆潜在的经济增长率 ◆实际经济增长率、 ◆失业率 ◆投资和消费变动情况、 ◆总需求总供给的变动情况、 ◆经济景气指数变动、 ◆股票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wenku.baidu.com
通货膨胀和币值稳定状况——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预期变动情况
2、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及其对国内影响的预测分析
◆世界经济周期的变动 ◆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的变动 ◆世界贸易总额的变动 ◆世界通货膨胀的变动 ◆国际资本的流动情况 ◆主要国际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变动 ◆主要国际汇率变动情况
◆世界贸易和资产流动管理方面的国际协定和变动趋势
◆以上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
中央银行理事会:美国、英国、菲律宾、马来西亚, 货币政策委员会:日本、德国、意大利 国家信贷委员会:法国、瑞士、荷兰、比利时,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在国务院。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 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宏观经济调 控目标,讨论下列货币政策事项并提出建议: ——货币政策的制定、调整; ——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有关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 ——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三、货币政策的决策程序
基本环节如下: 1、对前期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总结和评价 ◆前期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和是否达到? ◆使用政策工具的种类、力度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以从哪方面补救? 2、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未来走势的预测。 3、中长期政策目标和措施的确定。 4、短期政策目标和措施的确定。
3、国内货币金融形势预测分析
①货币需求预测分析——主要分析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变动的因素。
◆国民收入水平 ◆利率水平 ◆通货膨胀预期 ◆体制变革
②货币供给预测分析——主要是货币乘数分析和基础货币分析
货币乘数分析——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 ◆超额准备率 ◆活期存款比率 ◆定期存款比率 (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但可以预测和影响) ◆储蓄存款比率 ◆现金漏损率 基础货币分析—— 存款货币银行的储备: ◆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库存现金
(二)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变化 1998年以前:贷款规模 贷款规模控制存在局限性, 我国于1998年1月1日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 1996年—1998年: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并存 1998年以后:货币供应量
2、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基本出发点:也要满足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要求。 (1)现阶段不宜将利率作为中介指标。 ①利率水平及利率结构基本上由央行规定,浮动幅度被 严格控制,没有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 ②我国目前社会总需求的利率弹性不高,对利息收益变 动的敏感性不高。 ③利率在调整企业经济利益方面还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 作用。
其基本含义是:在国家总体经济目标的指导下,通过
中央银行各项政策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 模,调节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并在经济不断增 长的基础上稳定通货,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个 稳定的货币环境。
②1994年以后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 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目标是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所确 定的。) 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有双重目标转向单一目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各有优缺点,但是不能 同时选择两者作为中介指标。 原因如下: 1、如果将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则无法同时控制 利率。
如果货币需求增加了,而货币供给量按既定目标不动的话,则会形成 货币供不应求,引起利率上升或者通过调高利率来调节货币需求; 如果货币需求减少了,而货币供给量按既定目标不动的话,则会形成 货币供过于求,引起利率下降或通过调低利率来调节货币需求。 所以,追求货币总量目标,将使利率失去控制,意味着利率的波动。
第五章 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章
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本章重点 1、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和目标值的确定 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量的确定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与程序
一、决策权的配置及决策依据 (一)决策权的配置 1、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高的国家,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在 中央银行的最高管理层。 2、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的国家,决策权由中央政府和中央 银行最高管理层分担。
(三)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选择(自读)
超额储备、基础货币 (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量的确定(自读)
第五章
思考题
1、简述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 2、如何认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值的确定? 3、如何认识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4、谈一谈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认识?
我国经济增长保持7%以上增长速度的依据:
①经济体制改革改善了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 ②外资投入的继续扩大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③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加快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 ④国内储蓄率保持较高水平,可以有力支持经济增长。 ⑤“基础瓶颈”得到进一步缓解,可以释放出一部分前 期被抑制的生产力。 ⑥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潜力较大。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批发价格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
国际收支状况—— ◆出口和进口的变动状况 ◆经常项目平衡情况 ◆国际资本流动情况 ◆国际储备变动状况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变动情况
②对于微观经济方面的分析
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状况—— ◆开工率 ◆产品销售率 ◆库存变动情况 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资产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 企业财务状况—— ◆货币资金占用系数 ◆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比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2、通货膨胀目标值的确定 对待通货膨胀的看法历来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是通货膨胀有害论(促退论) 一种是通货膨胀有益论(促进论)
设定通货膨胀目标值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通胀率应低于经济增长率,否则达不到有效增长。 ②通胀率应在人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会引起经 济混乱。 ③通胀率应低于存款的平均利率水平,否则会减少储蓄, 阻碍经济增长。 ④通胀率的水平要使实际利率水平保持为正,否则会破 坏资源的有效配置。 ⑤通胀率的设置应是一个稳定的区间,既能稳定人们的 预期,又为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留下一定的余地。
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和走势预测 (一)定性法和定量法 定性法是预测者运用知识和经验对统计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基 础上作出判断的方法。 定量法是指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利用模型对以往 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二)景气调查法
景气调查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判断方法。 1、工业生产景气变动分析。 2、消费市场景气变动分析 3、市场物价分析。 4、财政金融景气变动分析。 5、固定资产投资景气变动分析。 6、进出口贸易景气变动分析。
三种理论各有所长,也各有其局限性。在实践中,各 国都在根据本国经济情况不断地修正货币政策取向。 经济发达国家往往更注重物价稳定目标,因为其经济 基础好,生产力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往往更注重于经济增长目标,因为其经济 基础较差,生产力相对较低。
2、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理论界也存在少单一目 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 ①1994年以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发展经济,稳定币 值。
(2)货币供应量应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指标。 ①货币供应量本身具有的优点。
A、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B、可控性比较强。 C、与货币政策的意图联系紧密。 D、不易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向混淆。
②我国融资活动以间接融资为主,对银行的依赖性强, 有利于货币供应量优点的发挥。 ③金融工具创新水平不高,对货币供应量影响较小。 ④利率和汇率还是有管理的,不适合做中介指标。 ⑤货币供应量对其他中介指标(利率、汇率)具有一定 的影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在双重目标论中,物价稳定并不是物价呆滞不动,物价一点不动是不 可能的, 第二,把两大目标并列,并期望同时实现,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③多重目标论 其主要观点是:货币政策应该在总体上兼顾各个目标,而在 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目标作为重点。(即同时选择几个不同目 标,以其中的一个目标为主要目标,以其他目标为辅助目标) 关键:以哪个目标优先,一般国家实际上强调经济发展优先。 问题:如果以经济增长优先,虽然可以兼顾到充分就业,但却很 难兼顾到物价稳定。
2、如果中央银行把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则无法同时控 制货币供应量
如果以利率为中介指标,则中央银行为了稳定目标利率,在货币需 求变化引起利率波动时,将采取增减货币供应量的办法调节货币需 求,进而稳定目标利率,这将使货币供应量难以控制。 所以,中央银行盯住利率目标,将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波动。
由于存在两难选择,各国一般都根据经济状况在两个 变量中进行取舍。 通常是: 当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任务时,选择货币供给量为 中介指标; 当经济增长成为的主要目标时,选择利率作为中介指标。
这一目标的含义: a、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以稳定币值为主,但同时具有双重性。 b、货币政策是以稳定币值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c、稳定币值不仅包括抑制通货膨胀,也包括防止通货紧缩 d、稳定币值包括保持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币值对内稳定和对 外稳定)
(二)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值的确定
1、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值的确定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多数年份增长率在7%以上。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 国把7%的经济增长率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值的底 线,今后一段时期也将以此为目标。
②双重目标论
这一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兼顾稳定物价和 经济增长两个目标。 a、稳定货币和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增长是物价稳定的 基础,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二者之间存在着辩 证统一关系。 b、由于稳定货币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所以,不能单纯地强 调稳定物价,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