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分与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分与合”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6和7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法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6和7的分成三部分和两部分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对于数字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进行,因此,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展示,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6和7的分与合。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通过实物和图片,理解6和7的分成三部分和两部分的组合方式。

2.让学生能够进行6和7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理解其运算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6和7的分成三部分和两部分的组合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法关系。

2.难点:进行6和7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理解其运算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物操作、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物品,引出6和7的概念。

2.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尝试将6和7分成三部分和两部分,并展示给大家。

3.讨论: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找出6和7的所有可能的分成和组合方式,并展示给大家。

4.讲解:通过PPT或者视频,讲解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进行运算。

5.练习:让学生进行6和7的加减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6和7的分与合以及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6和7的分成三部分和两部分的组合方式,以及它们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6、7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1-5的认识和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6、7的认识和加减法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6、7,会进行6、7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6、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6、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比赛跑,引入6、7的认识和加减法。

2.教学新课:学生观察、操作,发现6、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讲解6、7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批改、讲解。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

5.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6、7的认识和加减法1.6的认识:6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几个苹果?2.7的认识:7个气球,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几个气球?3.6+7=13,7+6=13,6-7=-1,7-6=-1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6、7的加减法说课稿6、7的加减法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6、7的加减法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1一、说教材(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7的加减法,是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是由以前的一副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摆小木棒和摆图片的两幅直观图,让两个小朋友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7-1=6,7-6=1两个算式,从而引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一副情境图,并配合情境图安排了摆一摆的例题,一方面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巩固用一副图表示两个算式的知识。

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如第一组都用6朵花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

教材还安排了有关算式书写方法的.内容,开始要求学生在练习格里写加、减法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灵活掌握6、7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意,正确列式,理解加、减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法与学法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采用动手操作,观察的教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给学生创造思维想象的空间。

《6、7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6、7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6、7的加法和减法》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6、7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7的加法和减法,能够熟练进行6、7以内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6、7的加法和减法,能正确计算6、7以内的加减法。

2.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数出数量,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例如:出示6个苹果,再出示1个苹果,问学生现在有几个苹果?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二)新知探究1. 学习6、7的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用小棒或圆片等物品,进行6+1=7、6+2=8等的加法运算。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其他的加法运算,如5+2=?等。

2. 学习6、7的减法。

同样,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物品的数量,然后让其中的一部分消失,引导学生思考还剩下多少,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例如:出示7个苹果,拿走1个苹果,问学生现在还有几个苹果?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判断等,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6、7的加法和减法。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6、7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强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关于6、7的加法和减法的习题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同时,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公布课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公布课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公布课《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末节6和7的熟悉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份,主题图为讲义47页插图:金色的秋季。

教材简析:一、要紧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六、7的熟悉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季”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漂亮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教材在那个地址第一次显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二、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觉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通过度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使学生熟悉并明白得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二、技术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酷爱大自然、爱惜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增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进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彼此渗透、彼此融合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要紧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冲破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看、分析,提出适合的数学问题。

其中,正确明白得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关于教材重难点的确信,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一、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普遍,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和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二、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看图画,分析并表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进程。

6和7加减法的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6和7加减法的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标题:6和7加减法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6和7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运用6和7进行简单计算。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教具(如计算器、计算板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6和7的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6和7进行计算。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究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6和7进行简单计算,巩固运算规则。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教师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做好复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探究运算规则、实践计算、总结知识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得数是6、7的加法》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通过数的拆分和合并,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的意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数器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苹果、小鸟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引出加法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拿出一些小棒或者硬币,进行数的拆分和合并,探究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探究的结果和方法,并互相纠正和补充。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5.练习:布置一些实际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1.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2.1说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2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2.3考点分析: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工具课件、小棒等。

说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10以内数的组成题。

2、9加几得10,为下面的新课做铺垫。

3、10加几题型,为下面的新课做铺垫。

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出示课本9+几的情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干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板书课题:9加几2、根据主题图“数饮料”中,让学生读出问题,并尝试列式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板书:9+4=3、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方法算出9+4的结果点数出结果,让学生上讲台,用手指,算出结果;此处不用太多的时间去让学生探讨,没有用小木棒摆,让他们发现哪一种比较简单,为凑十法的学习做好铺垫;4、理解“凑十法”板书:凑十法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和7)》精品课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和7)》精品课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和7)》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和7)》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物品、计数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通过实物演示和PPT课件,讲解加减法的含义和应用。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卡片、模型等工具,进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4.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分物品、计数等。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和7的认识》说课稿(两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和7的认识》说课稿(两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和7的认识》说课稿(两篇)【第一篇】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及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顺序,而且还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6和7的认识”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形成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

二、说教法1、发挥主题图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义。

6和7都是抽象的,要认识它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6和7与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对应起来。

教学中,注意发挥好第39页主题图的作用。

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说一说劳动场面,再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找到可以分别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圆片、小棒摆6和7,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

从这许多的6个事物和7个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帮助学生理解6和7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数表达、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参与,领悟数的顺序。

理解6和7的意义,让学生找数量是7的`事物时,实际上已经为数序的学习埋下了伏笔(6个学生加上1个老师是7个人,6张课桌加1张讲台是7张桌子,6把椅子又搬来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数序;摆圆片、摆小棒以及在计数器上拨珠,都蕴涵着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认一认,使学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进而领悟到数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位置顺序,这样让学生经过多次接触相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

3、创设情境,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事先准备好5,6,7的点子图,让他们来比较5,6,7的大小,进而得出5、6、7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理解大小关系的同时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一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这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有关6和7的《解决问题》的一课时。

这一内容意在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图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并能初步了解和知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二、说学情分析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入学,因此组织性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总会正面引导。

一年级的孩子对“玩”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以快乐为本的,无忧无虑,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就必须首先从激发、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手。

因此在教学中用直观的教具、或者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会更有效,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所以我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对孩子们学习数学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数学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地列式计算。

2、技能目标:学会用数学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难点: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的说课稿9篇

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的说课稿9篇

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的说课稿9篇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6和7的加减法”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

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为掌握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起了重大作用。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学会6与7的组成。

教材难点: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的组成。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学会6与7的组成。

(2)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3)培养养成交流合作,鼓励摆出多样化的分法。

二、说教法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的生活,还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

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

根据这些特征,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第一,直观演示法第二,探索操作法第三,游戏法三、说学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会“6和7的组成”,并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产生探究欲望(1)游戏《手指对数》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2—5的组成”,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于游戏,而不是在进行枯燥的学习。

(2)联系生活引入课题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情境的兴趣,我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问引入。

2、分析问题,主动探究(1)出示主题图根据学生的设问,出示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并说出6的组成。

(2)提问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教师驾驶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共7篇)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共7篇)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人认识》教学设计本节课,需要学习6、7的认识,其中包括6、7的数字表示、数的顺序、写法、以及分成组成、基数与序数等内容。

这是在前面1-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要想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讲卫生、爱劳动。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教学重点】1、会读、写6和7,掌握6、7的数的组成;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课件主题图、尺图、点子图、小棒、算珠、练习格等。

一、新授1、出示主题图(1)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观察,这里有一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打扫教室(指名回答,师结合主题对学生进行一句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思想教育。

)(2)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数学知识来数一数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3)交流、汇报。

(重点在于数出具体的数量)师:图上这是哪里?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参加劳动?加上老师呢?看哪位同学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地把它们的数量数出来。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生1: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

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如算盘、计数器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6和7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教师提问:谁能用6和7来做一个加法算式?谁能用6和7来做一个减法算式?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6和7的加减法算式。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6和7的加减法算式,找出它们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发现的规律。

3. 教师总结规律,并进行讲解。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

3. 学生再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如:8-6=?9 7=?等。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6和7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环节,因为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练习题的设计:练习题应涵盖6和7的加减法运算的各种情况,包括简单的加减法、进位和退位等。

6和7的加减法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6和7的加减法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标题:6和7的加减法教材: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数的分解和组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6和7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分解和组合,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如计数器、算盘等),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6和7的数数关系。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观察到的数数关系。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具进行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 教师总结并板书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6和7的加减法题目。

2.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巩固(5分钟)1. 教师出示加减法卡片,学生抢答。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出示上节课的加减法题目,学生回答。

2. 教师总结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二、拓展(15分钟)1. 教师出示6和7的加减法应用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三、游戏(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加减法接力”游戏。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

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

2. 课堂表现,如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等。

3. 游戏环节的表现,如团队合作、计算速度等。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管城回族区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新人教版4

管城回族区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新人教版4

6、7的加减法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本课时教材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和“摆数活动”,使学生学会六、七的加减法。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掌握六、七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突破方法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计算。

三、说教法与学法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和动画故事,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复习导入、猜数游戏、摆数活动、实际应用、回顾总结、课堂作业。

(一)首先是复习导入在上新课前本人用开火车游戏复习了有关5的加减法算式,为学习6、7的加减法做好了铺垫,接着以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其中6、7的认识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组成,感受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经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数的大小关系和加减运算的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7,理解数字6、7的组成,能够进行6、7以内的数数,能够进行6、7以内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经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7,理解数字6、7的组成,能够进行6、7以内的数数,能够进行6、7以内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数字6、7的认识和加减运算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一. 教材分析5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在掌握了1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6~10,并学习相关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熟悉的基础,又有新的挑战。

6和7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主要包括6和7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在注意力和集中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进行6和7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讲解:讲解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展示。

3.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游戏: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运算。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6.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加减法的运算,将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直观地展示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

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
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
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

自制教具
演示也是可以的。

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

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

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

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

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

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

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

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

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

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

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

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

新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我认为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需要。

4、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
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

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