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的练习课教案

圆锥体积的练习课教案
圆锥体积的练习课教案

圆锥体积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二的第6—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

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填空。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倍。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相当于圆锥的()倍。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

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

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例如,

要求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可以先用软尺量出底面圆的

周长,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

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

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

订正。

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

“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

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

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

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

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

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

不是求粮仓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 1.练习十二的第10*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

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

该怎样求出底面积?

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

求出其体积。

2.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

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

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

=

X=9.6

(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

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

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

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

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的体积》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通过学生猜想、观察、操作、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和归纳公式,体验过程,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本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理念,本课以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为主线,以引导猜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为基点,通过实际应用训练使学生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理解运用知识。 在教学策略上,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猜想释疑、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中,自觉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解决问题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写可以看出,教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联想、猜测、操作实验、推理等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就本节课的设计而言,本课“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首先悬疑激趣,再通过多媒体认识、理解圆锥体的特征。然后进行分组操作,为了实验的准确性,通过用空心圆锥向空心圆柱的容器里倒沙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重庆市石柱县南宾小学校 崔坤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5、26页例2、例3和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 圆锥的体积。 2、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 1”。 教学准备: 1、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若干水槽,若干小杯子,沙子和水;铅锤1个;量筒一个。 2、多媒体课件设计。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本教学设计的资源主要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方教育资源库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资源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8365148.html,/xxsx/xxsxjs/xs6b/xs6bkb/200704/t20070411_388512.htm 】

师:那现在谁来回忆一下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谁来说? 生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是:v=a3 师:圆柱体呢? 生3: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二、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引出问题。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铅锤,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锥。 师: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生:我用排水法,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就是铅锤的体积。(同时上台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好吗? 生:好。 师:如果有很多这样大小不一样的铅锤呢? 生: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 师:那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体积都有计算公式,我想要是圆锥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就好了。 (2)联想、猜测。 师: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将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圆柱的体积有关。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因为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所以我认为它们一定有关系。(掌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微课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 (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师:既然大家认为圆锥与圆柱的联系最为密切,请各组先拿出学具袋的圆锥与圆柱,观察比较他们的底与高的大小关系。 1、各小组进行观察讨论。 2、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的板书。 引导学生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联系起来。 4、小组交流,在此环节着重让学生说出选择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进行探究的理由。 师: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选择等底等高的一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猜测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大约是圆柱的一半。 生:……

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利用你桌子的学具,找出两组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共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验证我们的猜想,不过在实验前先阅读实验要求,(课件演示)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更好的合作。开始吧! 要求:1、实验材料,任选沙、米、水中的一种。 2、实验方法可选择用圆锥向圆柱里倒,到满为止;或用圆柱向圆锥里倒,到空为止。 (生进行实验操作、小组交流) 师:1、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2、通过做实验,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利用空圆柱装满水到入空圆锥,三次倒完。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生:我们利用空圆锥装满米到入空圆柱,三次倒满。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1/3。)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生略师:请看大屏幕,看数学小博士是怎样做的?(课件演示) 齐读结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

六下《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 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 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 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 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 生:你会求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 (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微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4页圆锥体积推导过程。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体会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水平,发展空间观点。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的空心圆锥和圆柱各一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从以往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体积公式都是采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自然猜想到圆锥体积很可能也是底面积乘高。 2、验证 通过课件演示,用圆底乘高只能得到刚学过的圆柱体积,而这个圆柱是与圆锥同底等高,而不是圆锥体积。再引发学生思考圆锥体积与和它同底等高的圆柱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找出相对应的倍数关系同样也能够得到圆锥体积。 (二)实验探究,得出关系 1、直观引入直觉感受 播放一位同学用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和圆锥做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对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直观理解“圆锥体积刚好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推导公式,内化认知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体积是这个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三分之一,所以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公式的推导过程再一次利用课件强调三分之一的来历。 3、公式灵活使用 只要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能够求出体积,也能够知道圆锥的半径和高求出体积。 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五、教学反思 教学圆锥的体积是在掌握了圆锥的理解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感到非常简单易懂,所以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本课在理解了圆锥公式后再次强调三分之一的来历,让学生加深对三分之一的理解,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绝绝大部分不忘记乘上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实验的直观让学生加深理解。如果条件允许更应让学生模仿实验自己亲自体会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让孩子亲历教学的验证过程,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则教学效果更佳。 六、微练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法学法: 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的空心圆锥与圆柱,大小不一的圆锥、圆柱,沙子。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3、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万物复苏的季节来了,老师家备了一堆沙子,准备把家里的墙面重新装修一遍。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大家和我一起解决好吗?(出示沙堆图片)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瓦匠告诉我要用6立方米的沙子,我不知道我备的这些沙子够不够?你们说怎么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求圆锥体积的方法。(板书圆锥的体积) 三、类比猜想 1、大胆猜想,计算圆锥体积 (1)引导学生从已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猜想圆锥体积。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圆锥体积小,公式不合适。(出示课件:演示把圆柱削成圆锥),如果我们知道圆柱体积,猜想圆锥体积是它的几分之一? (3)说说猜想的依据。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 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与课件

说课 圆锥的体积 九山镇宋王庄小学文波今天我说课的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下面将从教材、学法、教法、教学设计等七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说教材 1、教材的容、地位和作用。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觉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空间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一年级开始就认识了物体,五年级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在前面刚学了圆柱的体积,在此基础上学习圆柱的体积,学生很容易掌握,做到水到渠成。 三、说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

圆锥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铅锤 1.师:你们见过这个吗?生:铅锤。 师:我们知道这个铅锤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这个铅锤的体积,那么有什么办法算出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生:将其放进装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就是这个容器的体积。 2.教师操作,将铅锤放进量筒中,水面上升。 师:这个时候如何测量铅锤的体积呢? 生:测量加入铅锤前后,水的体积增加的部分就是铅锤的体积(测量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排水法)。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法怎么样? 师:如果要测量像小麦堆这样类似圆锥的体积怎么办呢?(课件出示图片)能把他放在水里吗? 生:不能。 师:那么这种方法是不是就有局限性?不适用于求所有的圆锥体的体积。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找到一种办法来解决求圆锥体的体积。

二、新授 A、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我们在计算圆柱体的体积的时候是将它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那么你们认为哪种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会和圆锥的体积有关呢? 生:圆柱。 师:你能说说你猜测的依据吗? 生: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师:对,圆柱和圆锥在外形是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所以他们的体积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师:那请你们大胆地猜测一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圆柱的体积师圆锥的三倍。 生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师:谁有补充的?任意一个圆锥的体积都是任意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 板书:猜测V圆柱=3V圆锥V圆锥=1/3V圆柱 师:有了猜测我们要干嘛? 生:验证。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做实验验证。 B、准备水、圆柱、圆锥模具、试验单。(2分钟) 要求:1、任选一组圆柱与圆锥比较、观察发现:弄清是比较什么?实验结果填什么? 2、细心操作,尽量减少误差。 C、小组汇报如何实验的和实验结果。学生展示试验单。 师:对比一下结果发现? 生:有倒三次到满的,那么这些是三次倒满的圆柱和圆锥是哪一组?拿出来,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 D、师:通过实验验证了你们的猜测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 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 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

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 个 水槽 6 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试验探究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 1 个,分组试验,试验后记录结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等高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水槽(装有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3 倍;(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3 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三:(伸展试验---演示试验)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圆锥的体积(2)》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3课时圆锥的体积(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回顾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计算几个简单的圆锥体积。 二.新知探究 1(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7、8、9题。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圆锥的体积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nical volume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圆锥的体积教案 目标定位: a教学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 b教学 1. 合理、有效、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推理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3. 在活动中使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得到发展,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得以增强,空间观念得到强化。 [ (一)、复习引入、铺垫孕伏

a教学提问 1.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 3. 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 4. 说一说圆锥体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b教学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及思考 1. 我们认识了圆锥,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圆锥的各部分及其特征。什么是圆锥的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 2. 如果要把一根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木料,加工成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大家想一想,该怎么办?(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柱形木料旋转切削转化为圆锥的过程,并将圆柱与圆锥重叠,突出“等底等高”)师提问:①制成的圆锥的底面积与截取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制成的圆锥的高与截取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②大家可以试着猜想、估计一下,制成的圆锥的体积与截取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的猜想、估计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考! (二)、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微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微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xxxx小学xx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V=Sh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是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60X15=900(平方分米) 答:它的体积是900平方分米。 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观看视频,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也就是: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 2、教师谈话: 现在你能写出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吗? 三、检测练习: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3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15=105(立方厘米) 答:圆锥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19×12=76(立方厘米)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3.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4÷2=2(米) 3.14×2×2=12.56(平方米)

×12.56×1.2=5.024(立方米) 5.024×735=3692.64(千克) 答:这堆小麦大约有3692千克. 四:总结: 现在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请你看一看视频,如果还不明白,那么请你记下来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好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教学内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法学法】 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16个,盆子4个(装有适量的水或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这里有一堆沙子,它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试验探究、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请拿出圆柱、圆锥进行试验,试验后记住结果; 3、汇报试验结论(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等高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分工合作(一人记录数据,三人拿圆锥 装满水或沙倒入圆柱内),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应用 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水和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导人新课 出示一个圆锥形的谷堆,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 圆柱里装满沙子,倒入与他等底等高的圆锥,三次正好倒完。 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多找几名同学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 ×圆柱体积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类别:小学数学编号: 教学内容: 一、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扣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从教法、学法的设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时刻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体现在: 1、体现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圆锥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本课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寻求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设计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锥的认识,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测量的意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合理,适时运用电化媒体,渗透转化与优化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无限快乐。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三、教学重点: 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体积。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 2、适量的沙土(比圆柱的体积多;学生分组准备沙土。)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质疑引入 1、同学们见过盖房子吗?工人用的小圆锥有什么特征?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 2、CAI课件演示;屏幕上呈现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或移出。 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V圆柱=sh=лr2×h)(中间x可以省略,加在上便于学生区别、记忆。) 4、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写课题:圆锥的体积) 【本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谈谈自己对圆锥的认识,进而提出自己对圆锥还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培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人教版

圆锥的体积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1.每组学生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容器和两个大小不等的圆锥体容器(其中有一个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等底等高)。 2.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入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中的技巧问题)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边演示边说明)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最后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

《圆锥的体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定向明法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研究了立体图形圆柱,谁来说说,你掌握了有关圆柱的哪些知识?(学生回忆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相机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明确:对于一个立体图形,我们可以从它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等方面来研究。 【说明:课始让学生回忆前阶段关于对圆柱的认识,旨在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对立体图形的研究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师画龙点睛般的肯定,也为下面学生聚焦圆锥的体积指明了方 向。】 谈话:我们还认识了圆锥,谁来说说它的特征? 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2.认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谈话:请各小组比一比台上的圆柱和圆锥,你们有什么发现?指名交流,并追问:你是怎么比的?

明确:像这样底和高分别相等的圆柱和圆锥,我们可以说这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说明:认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是本课学习的基础。对于这一特殊关系,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来比一比或量一量,说一说,亲自获得直观而清晰的认 识。】 3.估计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 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直观图,要求:请大家估计一下,这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 4.明确实验方法。 提问: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估计呢?(做实验) 再问:这个实验如何来做?要注意什么?请各小组商量商量。 交流并明确: (1)实验思路:在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容器,看几次正好倒满,就能得出这个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2)实验注意点:①装沙子要装满,又不能多装;②倒的时候要小心,不能泼洒;③小组内的同学要做到合理分工。【说明:学生学数学,不光要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要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获得发现数学知识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进行了“体积关系的猜想——研究方法的确定——实验思路的计划”等层层讨论,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和有条理、有计划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实验明理 各小组开始实验。

六年级数学《圆锥体积》教案范例四篇.doc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范例四篇 《圆锥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圆柱的体积以及对圆锥体特征有了初步 的认识后进行教学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并掌握体积公式 , 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5 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5 套、水槽 5 个,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认识圆柱 ( 课件演示 ) ,并说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屏幕出示:圆柱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 2、口算下列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 5 平方厘米,高 6 厘米,体积 =? (2)底面半径是 2 分米,高 10 分米,体积 =? (3)底面直径是 6 分米,高 10 分米,体积 =? 3、认识圆锥 ( 课件演示 ) ,并说出有什么特征 ?

二、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但是,对于圆 锥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有关圆锥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学 习、去探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 ) 1、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 ------(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后,再用课件演示。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 ?( 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 (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教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 板书:等底等高 ) (2)为什么 ?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 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 ( 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 教师:( 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 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指名发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