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两代 幸福路上”三年级第四讲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牵手两代幸福路上”

教学内容:三年级第四讲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家长明确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2.指导家长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策略。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体验法、交流讨论法、感悟法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家长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小宇已经上三年级了,学习成绩还算稳定,可这孩子还是跟在低年级的时候一样,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闹矛盾。有时老师处理不了,就向小宇的父母求助,这也是最让小宇的爸爸妈妈纠心的事。老师和父母也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帮助孩子跟同学融洽相处,可是效果不大。

最近一段时间,小宇经常以各种理由不去上学,父母通过与老师沟通和向其他同学打听,了解到小宇不想上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字与同学关系处得不好,在班级内没有什么朋友,小宇在班级中被同学孤立了。

前几天,老师组织同学们做活动,在分组时,哪个小组也不愿意他的加入,同学们的理由是小宇经常欺负同学。当时,尽管在老师的协调下,小宇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活动,但他仍然情绪很大。从这之后,他就经常请假不去上学。

父母跟小宇交流,小宇说他很想跟同学一起玩,可是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他很伤心,也很气愤。由于没同伴,所以他不愿意去上学。

二、故事解读

故事中的小宇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导致同伴关系不良,被孤立。同伴冲突是孩子交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与之相类似的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待人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同伴交往行为:伴群体的活动,不合群:遇事与同伴厅斤计较等。

同伴关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培养很多能力,如与人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及组织能力等。具体而言,同伴交往的作用有:

1.同伴交往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同伴圈子是一一个小型的网络,孩子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学会互相商量、适度妥协、情绪控制等,是练习与人交往的重要渠道。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学会了交往的技能才能够善于交往、敢于交往。而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能更快、

更好地完善技能。同伴交往有利于孩子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使孩子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可以发展、丰富孩子的社交行为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方面,孩子发展社交行为,如微笑、请求等,从而尝试、练习自己还不会的社交技能和策略,并根据对方的反应做相应的调整;另方面,孩子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对方的行为而学习,从而丰富自身的社会行为。同时在同伴交往中,还可以让孩子学会交往的技巧,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经历、背景的同伴交往可以丰富孩子人际交往的经验。而不同家庭的孩子受着不同的教养方式,以至于他们的交往方式、交往的态度也会不同,孩子在交往中可以互相学习。

3.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

孩子如果拥有了同伴圈子就说明孩子被接纳了,孩子在这个小团体中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可以向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哈洛等人对父母与同伴对猴子的社会适应是否具有不同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他们将幼猴分为两组,一组叫“只有妈妈的猴子”,这些幼猴单独与母猴待在一起,没机会接触同伴,结果发现,这些猴子无法发展出正常的社会行为模式。当它们有机会与同龄猴子接触时,会表现出逃避行为,或者

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这种反社会倾向常持续至成年期。

另一组叫“只有同伴的猴子”,将幼猴与母猴分开饲养,但与其他同龄的幼猴待在一起。结果发现,这些幼猴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相互依附的情感,不愿去探索,长大后对团体之外的猴子有很强的攻击性,但在团体内,它们会发展出正常的社会性行为模式。

父母与同伴对孩子的社会发展具有不同而独特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需要敏感并及时给子回应,给孩子提供了安全感,使他们勇于探索环境,发展能力。

三、专家在线

一、小学阶段同伴交往的特点

1.孩子的同伴关系最初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致的基础之上

住在同一住宅小区、住在同一层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等的孩子容易成为朋友。刚进人学校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只与自己坐在一一起或住在一起的几个同伴玩。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逐渐产生了新的交友标准。他们更多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同的人做朋友;他们愿意选择品行得到他人认可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2.孩子对同性别的同伴选择较多

青春期以前的孩子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

阶段星上升趋势,随着年龄增长更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同性别的孩子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与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件,也反映了孩子对自己性别的正确认识。

3.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增多

进人小学阶段,孩子与同伴元爱的时间增多,同件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研究表明,7 ~ 11岁的孩子与同伴一起玩耍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40%。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经常会听到孩子提起朋友的名字,会谈-些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有时跟朋友要分开时会依依不舍。

二、同伴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孩子方面的原因:

1.孩子的性格过于内向

有些孩子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胆小、退缩、缺少自信心,他们在别人面前总是感觉拘谨、不自在,这种个性特征使他们既不能主动地加人到游戏中,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

2.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很“自我”,或者要求别人都听他的,处处喜欢占上风;或者与别人斤斤计较,说话尖酸刻薄;或者攻击性强,稍不如意就大打出手;或者自私自利,不懂分享。孩子在交往过程中的这些不良习惯和想法,会使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