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论文
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6篇
![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e3403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e.png)
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1这个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闻名中外的中华艺术宫参观。
在中华艺术宫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清明上河图》了这幅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的著名画家—张择端。
这幅画让我们了解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梁的城市风景和人们的生活面貌。
晚上睡前,我还在想着画上的内容。
我突然感觉自己飞了起来,穿越了时光来到了北宋都城。
耳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叫卖的吆喝声,儿童的嬉笑声,牲口的叫声,汇成了热闹的街市交响曲。
眼前的人各种各样,有老人,有青年,有小孩,他们都穿着古代的衣服。
有人在店里喝酒聊天,有的在街上做买卖,有人骑在马背上,神气十足地在街上走着。
那边还有几个孩子在追逐打闹,这不就是我早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吗?此时我沿着汴河边走边看,河道中有很多用于运输的漕船,这种船让由南到北的粮食更加快捷。
客船看上去十分漂亮,门窗上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船头有凉棚可以让客人喝茶休息。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座大桥前,这应该就是“虹桥”吧!就像一座“彩虹”横跨汴河。
中间有一条货船即将通过大桥,船夫们有的拉帆,有的划桨,努力地控制着船的平衡和方向。
可能是因为船太大不好控制,大船还是朝“虹桥”撞了过去。
我吓得闭起了眼睛,再睁开时,发现自己原来躺在床上,原来只是一场梦啊!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每个人心中都收藏了一幅画。
有些是我们美丽的梦想,有些则是我们虚幻的幻想,还有些是快要达成的理想,这些,都造就了我们心中的一幅画。
曾经,我翻阅着美术课本,不经意的看到米勒的拾穗,三个农妇弯着腰,把田埂上剩余的麦穗,一一的捡了起来。
这幅画的内容看似简单,却有更深的涵义。
原来,米勒生长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过着田园生活。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7d5994ed630b1c58eeb555.png)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关键词:梵高印象派油画星夜割耳朵后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咖啡馆夜市》、《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在这里,我主要对他的《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进行分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美术鉴赏-美术鉴赏论文-徐悲鸿
![美术鉴赏-美术鉴赏论文-徐悲鸿](https://img.taocdn.com/s3/m/2b31f266f5335a8102d2201a.png)
(2)作品背景 1939 年初,徐悲鸿带着他的大量收藏踏上南洋之旅——包括 1000 多件自己
的代表作(包括留学时期的素描和在欧洲各博物馆的临摹之作),历年来搜集的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陶瓷、古玩、珍本印拓书刊,历年来搜集的中国近代画家如 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赵少昂、吴作人、黄君璧、 溥儒等人的作品数百幅(其中任伯年与齐白石的就有 200 多幅)。 可想而知,这 些“家当”再加上旅居南洋的三年间的大量创作(这三年是徐悲鸿创作精力最旺 盛和生活相对安稳的时期),成为徐悲鸿在因突发的太平洋战争而“逃离”时的 最大负担。他不得不舍弃这“辎重”的大部分,将其托付给三个朋友分三处存放, 即黄曼士的百扇斋、钟青海任校长的崇文学校所在地罗弄泉的一口枯井中(其中 包括几十幅不易携带的油画)、韩槐准的愚趣园中一条山沟的山坡下(据说有数 百件艺术品)。1949 年 5 月,徐悲鸿的学生陈晓楠过新加坡,将黄曼士和韩槐准 处的文物带回,约几十箱。但所有这些作品,都没有确切的数字和目录,这给收 藏和鉴定留下了相当大的想象和猜测空间——也许它是个永远的谜,但一定会以 真真假假各种面貌在市场上出现,成为对我们鉴赏力和判断力的考验。
在他的审美意识之中,狮从来不是人类杀戮的对象,也不是任意欺凌其它 动物的凶神恶煞,而是威而不猛,永远站在正义一边的君子。它威风凛凛,但从 不凶恶残暴,它声震山岳,但从不欺侮弱小。它充满威严和自尊,即使在被别人 欺凌而身负重伤之时,也决不低下高贵的头。它被作者寄情、托兴和拟人化,成 为民族的形象象征,从外表到精神都可敬可爱,美不胜收。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昆仑山时为之 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 “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 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 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到柳宗元时代,
世界名画赏析论文
![世界名画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1d7a260912a21614792994.png)
《世界名画赏析》课程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及其启示》所在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任课教师提交日期2015.12.29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及其启示摘要毕加索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是现代西方画坛不可逾越的一座丰碑。
本文通过对毕加索的生平简要介绍,并加以分析毕加索的成长发展之路,探索其获得的艺术成就。
从其代表作品中分析其蕴含的思想与情感,深入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与生活,剖析其留给世人的启示。
关键词:毕加索生平情感艺术成就启示一、毕加索的艺术成就(一)、毕加索简介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
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二)、毕加索的生活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是20世纪最光彩夺目的西方现代艺术大师,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极,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1]。
毕加索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父亲是美术教师,曾经做过美术馆长,而且他从小很有天赋,十岁便开始进行没事创作。
1900年,毕加索到法国艺术中心巴黎,在蒙马特尔高地洗衣船里过着自由自在的洒脱的画家生活,并于1907年创作出划时代的作品《亚威农少女》,使他成为20世纪最具争议、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1937年,56岁的他完成巨画《格尔尼卡》,取得了世界性的赞誉。
1949年,毕加索为世界和平会议创作的《和平鸽》广泛流传,使他成为世人皆知的艺术大师。
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
![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2715040c22590102029dea.png)
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
以下是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笔者试图通过对西方美术名画《蒙娜丽莎》和《日出印象》的赏析,来传达对名画、名画家的崇敬,对美术甚至是对艺术的感知和触觉,从而激发设计的灵感。
【关键词】西方;美术;名画;赏析我一直对西方美术史充满了好奇,每当看到一些名画,诸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每当看到她深邃的双眼与淡淡的微笑,给人一种神秘,迷人的感觉。
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到巴洛克风格艺术品,在到法国的洛可可艺术,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法国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作品,每个大师,每幅作品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达芬奇(意大利),新古典主义的开山主大卫(法国),以及印象派大师莫奈(法国),后印象派大师梵高(荷兰),这几位是我最喜欢的西方美术大师。
《蒙娜丽莎》是我最喜欢的画,总给人一丝神秘感觉。
《蒙娜丽莎》的 ___达芬奇,是我最喜爱的大师,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的代表,曾被誉为所有画家中最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艺术的最完全的表现,达到了人类精神的最高地位。
达芬奇是画家,同时也是雕刻家、诗人、音乐家、建筑家;他又是机械技师、数学家、科学家,留下不少在这种多领域的手稿,实在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完全的表现者,一位全能的天才画家。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肖像画之一,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瑰宝之一。
《蒙娜丽莎》(1503―1506)画高77厘米,宽53厘米,是达芬奇的另一名作,现藏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及整个世界美术史上最优秀的肖像画之一,据称画中的人物是佛罗伦萨一个名叫佛郎西斯科戴列热贡多的银行家的妻子。
从《蒙娜丽莎》的诞生到现在,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同的观者对她的微笑有这不同的感受,有的认为她笑的很温柔,有的觉得她笑的很严肃,有的觉得她虽然是在微笑着,但却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fef89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3.png)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美术鉴赏论文篇一从《瑞鹤图》谈美术鉴赏的意义经过这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想从一幅花鸟画,《瑞鹤图》简单谈一下美术鉴赏的意义。
那么要谈美术鉴赏的意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
了解了什么是美术鉴赏,下面就要说说美术鉴赏的意义。
既然是鉴赏美术作品,那美术鉴赏的意义就首先是美术作品的意义。
而美术作品的意义又分为本身意义及延伸意义。
其本身意义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件美术作品时所获得的美感和愉悦感。
拿《瑞鹤图》来说,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
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
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
看到此图后,我们为之一震。
一片生机跃然纸上。
我们在看图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这就是其本身意义。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
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仅仅通过一幅画,我们就了解到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的文化底蕴、艺术和文化素养得到极大提高。
美术鉴赏论文——《蒙娜丽莎》
![美术鉴赏论文——《蒙娜丽莎》](https://img.taocdn.com/s3/m/88e4ca46fe4733687f21aa01.png)
唯美微笑之《蒙娜丽莎》姓名:***专业: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与推广)班级:61132P学号:182012 年11 月30 日唯美微笑之《蒙娜丽莎》关键词:蒙娜丽莎、达.芬奇、卢浮宫、疑问、猜测摘要:(1)《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它融于美术,光学,对传统绘画技巧的创新于一身,洋溢了文艺复兴时期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探索,因而被世代传颂。
(2)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
于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
就这样,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人们无限沉重的压力。
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
正文: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
世上有很多人都在研究《蒙娜丽莎》,同时也有百部书籍来介绍她,然而她终究是个不解之谜。
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
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
人们常常惊叹:列奥纳多,这个拥有上帝一样的智慧的人,才能采集那么多美的元素,将众多美好合为一个完美。
就这样,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完美的将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
因而人们过分的喜爱她,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贵而朴素的装束,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
人们既愿意栖身她的庇荫,吸取滋润的营养;又渴望走出她的阴影,呼吸自由的空气。
多少年了,无数醉心绘事的人,都为这一重矛盾所困扰。
有人说这幅艺术作品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与其说是个传奇不如说是一个令人追求的神话,它虽然与与达·芬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更多的程度上来说这完全是后人制造的。
神话像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滚动,无限膨胀。
如今,蒙娜丽莎坐在卢浮宫一处显要的位置,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每天以我们熟知的、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候数以万计的来访者。
名画鉴赏论文
![名画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5e060dba1aa8114431d988.png)
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 Gogh, 1853-1890)是西方后印象主义画家阵营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他孤独而充满焦虑的一生中,在与偏见、贫穷和疾病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杰作。
尤其在生命的最后三、四年里,他在创作上进入了黄金时代。
晚期作品如《向日葵》、《夜间咖啡店》、《星月夜》、《乌云笼罩的麦田》等都具有鲜明个人风格,撼动着许多人的心灵。
那么,其绘画艺术的特色主要有哪些?隔着一百余年的沧桑岁月,让我们主要通过重温梵高作品及其写给弟弟提奥(Theo Van Gogh,1857-1891)的书信来走近梵高的世界,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题材的质朴:向日葵、麦田在弟弟提奥的支持下,自27岁起梵高正式走上绘画道路,在其十年艺术生涯中,曾辗转于海牙、德莱塞、纽南、安特卫普、巴黎、阿尔、圣雷米精神病院、奥维尔等地,绘画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撑。
虽然有时不得不像流浪汉一样到处漂泊,但艰难的岁月里梵高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大自然,思考着对象身上本质的东西,在画布上深情地倾诉着其独特的美。
他对他眼中的文明人———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并把自己看作农民画家,他还热衷于在野外写生。
他喜欢平民的一切:向日葵、麦田、甚至还有那鸢尾花、豌豆花、丝柏和橄榄树等。
在画这些朴实、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题材时,他显得那么自如、得心应手。
他多次画过向日葵,虽然花朵的数目不一,但这些静物无不洋溢着生命的热烈、饱满和劲头。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评价自己的两幅《向日葵》时说:“这样的画能够改变人的眼睛,长时间地注视它的时候,它会自动地呈现出自身的丰富性来。
你知道芥南的芍药,科斯特的蜀葵,那么,我的就是向日葵。
”[1]272他还写道:“如果蒙特切利画的花束对收藏家来说,值五百法郎,那么,对于那些苏格兰人和美国人而言,我画的向日葵也值五百法郎。
”[1]在阿尔,他还特意用自己心爱的油画向日葵来装饰预留给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的房间,白墙上有大束的由12朵和14朵组成的黄色向日葵。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32854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f.png)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论文•相关推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论文摘要:小学美术在新时期并不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审美感知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以情感为动力,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例如,审美、感知、想象、表现等方面。
它在对儿童潜力进行挖掘的同时,还使儿童的心灵在这种美的环境中得到升华,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而且还能够进行交流,它将学生的发展作为重点,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进行着重培养.。
其中,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欣赏教学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够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力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名画欣赏教学是一种较为新的形式,尽管这种方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问题也是会出现的,教师一个人讲,没有给学生自己发挥的机会,没有相同的欣赏层次等原因,都有可能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学生无法将自身感受到的艺术表达出来,降低了教师、学生与作品三者之间的共鸣和互动效果。
因此,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欣赏水平,选择适当的名画欣赏内容,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实践初步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及创造力。
通过笔者的实践,找出了以下几点。
一、艺术源于生活,要善于从生活中取材教育和生活是不可分离的,儿童教育必须要建立在儿童日常的生活中,只有这样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同样,名画欣赏也要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生活,要在生活中选取欣赏素材,使这些素材能够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被激发出来,而且还能够在欣赏名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例如,可以把毕加索的《梦》作为欣赏名画。
在对其进行欣赏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们想一想怀孕的阿姨在做什么?想什么?为什么摸肚子?学生们通过分析,会了解到这个阿姨是要当妈妈了,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然后将学生的思想贴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的父母都为自己做过什么,付出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有多深,学生可以有一个正确的亲孝观念。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07c686d0d233d4b14e69a4.png)
我最喜爱的美术作品赏析[摘要]古今中外存在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杰作无不凝聚着画家们毕生的心血与执着。
本文从画家简介、作品介绍及我的个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分别对齐白石的《齐白石虾趣图轴》、毕加索的《梦》、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梵高的《星夜》进行了简单的赏析讨论。
[关键词]虾趣、梦、蒙娜·丽莎、星夜一、齐白石之《齐白石虾趣图轴》这幅《齐白石虾趣图轴》是齐白石晚年的虾系列作品之一。
(一)作者简介齐白石是中国著名国画画家,19-20世纪中国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二)作品介绍这幅画是齐白石的大虾图,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
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
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
硬壳透明,由深到浅。
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
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
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
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1](三)个人评价赏析我自小就十分喜欢中国国画,植物中最喜欢荷花,对于动物我最喜爱的就是齐白石画的大虾了。
《蒙娜丽莎》鉴赏1500字论文
![《蒙娜丽莎》鉴赏15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03af5171fe910ef02df83b.png)
《蒙娜丽莎》鉴赏1500字论文篇一:蒙娜丽莎鉴赏论文3000字摘要: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
于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
就这样,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人们无限沉重的压力。
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
关键词:蒙娜丽莎、达.芬奇、卢浮宫、疑问、猜测正文: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
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
人们过分地喜爱她。
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贵而朴素的装束,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
人们既愿意栖身她的庇荫,吸取滋润的营养;又渴望走出她的阴影,呼吸自由的空气。
多少年了,无数醉心绘事的人,都为这一重矛盾所困扰。
蒙娜丽莎的微笑》创作于16世纪初文艺复兴盛期,当时的社会基本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教会和宗教思想的控制,强调人本主义的思想。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
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历时4年完成。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
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
而随后人们即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
文艺复兴 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在欧洲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15世纪,人文主义在意大利蓬勃发展,出现了“言必称古典”的局面。
许多学者、诗人搜求古籍成风。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93e8a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1.png)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一、《蒙娜丽莎》——对达·芬奇绘画艺术的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卓越的技巧。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蒙娜丽莎》。
这幅画作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蒙娜丽莎》以蒙娜丽莎的肖像为主题,展示了达·芬奇对于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思考。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微微一笑,眼神深邃而又神秘。
她身着华丽的衣饰,头上的小帽点缀着颜色丰富的珠宝。
蒙娜丽莎的形象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引发观者的无尽想象。
其次,《蒙娜丽莎》的构图精妙而又复杂。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和对比法,使得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形象显得栩栩如生,仿佛能从画布中走出来。
他将蒙娜丽莎放置在一座开阔的景观中,背景中的山川和河流仿佛随着时光的流转而变幻。
这种细腻的构图技巧使得整幅画作更加具有动感和立体感。
再者,《蒙娜丽莎》的色彩运用极富特色。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明暗对比和色调的渐变,在画面中形成了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层次。
蒙娜丽莎的面容及若隐若现的微笑,通过轻柔的光线和柔和的色彩展现出来,使她的形象更加神秘而又诱人。
最后,《蒙娜丽莎》所传递出的艺术思想也是其深受赞誉的原因之一。
达·芬奇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他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蒙娜丽莎那微微一笑的面容中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仿佛在告诉观者们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这种思想层面的表达使得《蒙娜丽莎》成为了一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杰作。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是一幅绘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艺术篇章。
他精准的人物形象塑造、复杂的构图和精妙的色彩运用,打造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星夜》——梵高的色彩盛宴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个人表达风格而著名。
世界名画欣赏 论文
![世界名画欣赏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0b1f25e2bd960590c677ea.png)
密切的联系。其学派的代表主要有画家:迭戈·委拉斯凯兹、彼得罗•达•科尔托纳。
二·迭戈·委拉斯凯兹及其代表作品
委拉斯凯兹(1599-1660)是十七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是十七世纪巴 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出生于塞维利亚。擅长肖像画和风俗画。他虽然长期担任 西班牙宫廷首席画师,绘画题材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仍有不少作品具有积 极的思想意义。描绘西班牙宫廷生活的《纺织女》就是他的代表作。
《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 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萨宾人是 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 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 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这种连绵不断的战 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 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五·巴洛克艺术的意义与背景
巴洛克艺术(Baroque art)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 统治的罗马,那时意大利是欧洲艺术中心,但在巴洛克后期,欧洲艺术中心移转 到法国,它并没有明确的艺术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和时尚。
文艺复兴意味着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而巴洛克却意味着运动、
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巴洛克艺 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十七世纪欧 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 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也有新旧教的权力之 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 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 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参考文献】1、《巴洛克艺术鉴赏》弗拉维奥·孔蒂著,北京大学出
清明上河图鉴赏论文
![清明上河图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86f718c5da50e2524d7fd2.png)
美术鉴赏论文——《清明上河图》目录摘要 (3)正文 (3)一、分三段赏析全图 (3)(一)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3)(二)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3)(三)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3)二、艺术特色 (4)三、画中之景 (4)四、不完整之说 (5)五、参考文献 (6)摘要《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
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
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
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该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关键词:三段,特色,画中之景,不完整一、分三段赏析全图《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一)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名画鉴赏800字
![名画鉴赏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d78dfe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4.png)
名画鉴赏800字名画是艺术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每一幅名画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通过欣赏名画,我们可以领略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感受艺术的力量。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名画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
这幅画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世人皆知,她的眼神灵动而又神秘,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想象空间。
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华贵的头饰,背景则是一片湖光山色。
整幅画给人一种安静、神秘的感觉,仿佛蒙娜丽莎是从画中走出来的。
《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以蓝色为主调,画面中的星空布满了明亮的星星和飘动的云彩,而地面上则是小道、房屋和树木。
整幅画给人一种奇幻、梦幻的感觉,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星空的宁静和浩瀚。
梵高通过这幅画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美的追求。
除了这些世界著名的名画,中国也有许多优秀的名画作品。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这幅画以其宏大的气势和细腻的描绘而闻名于世。
画中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繁华的城市景象,人物、建筑、自然景观等都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况。
名画的鉴赏不仅仅是欣赏其画面,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艺术家的创作初衷、意图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都是我们鉴赏名画时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艺术家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画。
名画的鉴赏也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艺术史、美学理论等知识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同时,也可以参观博物馆、画廊等艺术展览,与专家和艺术家进行交流,从中学习和借鉴。
名画是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通过欣赏名画,我们可以领略艺术的魅力,感受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让我们一起走进名画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欣赏名画的作文
![欣赏名画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f957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8.png)
欣赏名画的作文
《欣赏名画》
嘿,你知道不?有一回我去看了一场名画展览,那可真是开了眼界。
一走进展览大厅,哇,那一幅幅画就像有魔法一样,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我就像一只小蝴蝶,在这些画之间飞来飞去。
我先看到了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苹果。
那个苹果红彤彤的,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
我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看看是不是真的。
旁边的一个阿姨看到了,笑着对我说:“小朋友,这可不能摸哦。
”我赶紧缩回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接着,我又看到了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漂亮的小女孩。
小女孩穿着一条粉色的裙子,手里拿着一束花。
她的眼睛大大的,就像两颗黑宝石。
我看着她,心里想:这个小女孩真漂亮,要是我也能像她一样漂亮就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幅特别奇怪的画。
上面画着一些
乱七八糟的线条和颜色,我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挠挠头,心想:这画的是什么呀?怎么这么奇怪?这时候,一个叔叔走过来,他看着这幅画,津津有味地给我讲了起来。
原来,这幅画是画家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虽然看起来很奇怪,但是却很有意义。
在展览上,我还看到了很多其他的名画。
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魅力。
我就像一个小探险家,在这个艺术的世界里尽情地探索着。
这次欣赏名画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我想,以后我还要多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让自己变得更有艺术气质。
嘿嘿。
世界名画赏析论文
![世界名画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d7f10ab7360b4c2e3f6432.png)
《世界名画赏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所在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任课教师提交日期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启示摘要:达芬奇的早期创作、盛期创作及逝世后留下的珍贵遗产。
通过鉴赏分析达芬奇的代表作,如《岩窟圣母》、《蒙娜丽莎》和《施洗约翰》等,了解达芬奇的透视法、金字塔式构图等绘画技巧,理解达芬奇作品背后的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
关键词:透视法金字塔式构图人物处理现实主义1452年的4月15日,达·芬奇出生在在芬奇的托斯卡纳小山镇。
达·芬奇的父亲叫瑟·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因此十分富有。
他的母亲卡泰丽娜是农妇。
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
大约在十四岁以前,他都生活在芬奇村。
他在有些贵气的环境中长大,能够弹奏乐器、唱歌,喜欢数学研究,也展现了绘画的才能。
他把蜥蜴、蛇、蝙蝠拿来解剖,局部切开后,再以幻想的方式重新组合,蛇有了蝙蝠的翅膀,蝙蝠有了蜥蜴的头。
他用素描画下这些组合的动物,结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幻想。
大约在十四岁左右,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绘画上的才能,带他到佛罗伦萨,送他进入当时著名的韦罗基奥画室学画。
一、早期创作达芬奇十四岁时来到佛罗伦萨,进入画家韦罗基奥的工作室做学徒。
学徒的工作是帮助老师调颜料、制作画板、洗笔,也做石雕或铸铜的助手。
一四七二年,达芬奇二十岁的时候,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画了《耶稣基督受洗图》,并要求达芬奇在画面左下角添加两名天使。
在《耶稣基督受洗图》中,韦罗基奥画的耶稣和手持长柄十字架的施洗约翰,代表了文艺复兴早期的人体风格,身体轮廓比较僵直,有一点像雕塑。
而达芬奇在左下角画的两名天使,像俊美的青少年,焕发着精神上的典雅优美,开创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人物画的新风格。
两名天使,一名正面,双手交握胸前,另一名背面,头部转向右边,脸孔朝上,呼应着右上角的施洗约翰,使画面出现对角线的平衡结构。
天使的蓝色衣袍,处理出非常细致的光彩,转折的衣纹下,表现出背部、腰带、臀部、大腿、膝盖内弯,以及小腿的身体变化,是最早把衣纹光影与人体解剖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作品。
中国名画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名画赏析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0244592e3f5727a5e9624c.png)
中国名画赏析结课论文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00172293 中国传统名画又有她独特的历史、内涵和魅力。
绘画是人类凝固的历史,无声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体。
以绘画史为框架,纵向展示中国绘画的长卷。
画作种类除绢、帛、绫、纸为质地的卷轴画作品,还广泛涵盖了岩画、壁画、版画,甚至器物装饰图案。
山水、花鸟、人物,兼容并包;长卷、立轴、册页、扇面,异彩纷呈。
原作岁月,融入现代视觉理念,传统绘画带给您全新的视觉感受,令您叹为观止、爱不释手。
简洁、流畅的文字语言,讲述大师生平、画派流变,揭示画作的主题、意境、技法、布局,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纵目千秋,华夏水墨纳气藏神;通观四海,中国绘画卓然独立。
黑白相生,天水云烟隐约如幻;青绿杂染,人间华彩浓丽如泼;形神毕备,草木虫鱼意趣如真。
化繁为简,情景意态精炼如歌;笔尽意存,纸墨芳华万古长新。
先秦之古朴浪漫,两汉之朴拙厚实,魏晋之绚烂庄严,隋唐之瑰丽精湛,五代之雄浑悠远,宋元之飘逸隽雅,明清之豪纵古拙,乃至近现代百花齐放之热烈,无不可追本溯源,清流别派。
源流既别,则继承与发展、沿袭与变革、学习与创新,轨迹历历,韵致永永,神采悠悠矣!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以自然风物为摹写对象,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楼观舟桥,都市园林,历史胜迹,悉可人画。
其形则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其色则青绿水墨,辉煌清雅;其法则皴染点泼,积破浓淡;其风则南北分宗,雄伟萧散。
极擅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审美观,成为中国画蔚然最大宗。
山水画发创于魏晋六朝玄言清淡,坐乱世而怀渺远,在笔墨挥洒中得遂卧游天下,鹏程万里之志。
如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作品全图以概括的手法,精细的笔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祖国千里江山的壮丽雄伟、灿烂辉煌的景象,被称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作。
全卷大致分为五段景色,每段以水面、人物、游船、渔舟、桥梁相衔接或呼应。
开卷首段景色,高山之巅直人云霄,雄奇山崖屹然耸立,与辽阔的水面相接,山谷村庄座座,人迹稀少,整个环境深远寂静,接着便是波浪起伏的江水,水与天之间远山模糊,更显江面的辽阔无边;第二段景以山水为主: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回归大江,从高远直到深远之景,引人人胜,临江山水,远如松柏常青,屋宇桥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名画欣赏论文院系:软件学院班级:12级软工net班姓名:李杨学号:1215115301指导老师:王琦目录一·巴洛克艺术简介二·迭戈·委拉斯凯兹及其代表作品三·彼得罗•达•科尔托纳及其代表作品四·彼得·保罗·鲁本斯及其代表作品五·巴洛克艺术的意义与背景【内容摘要】巴洛克艺术风格在17世纪至18世纪席卷欧洲,它深入到从文学到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影响深刻。
巴洛克风格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着明显的区别,“人间戏剧”是巴洛克绘画的重要要素,巴洛克风格的绘画真情实感和观赏性并重,通常是以极具表现力的夸张动态、具有强烈明暗对比的绚丽色彩达到这种效果。
它突出了喜悦,促进了激情,以壮观的游戏加强了对感官的刺激和诱惑。
巴洛克绘画的构图不同于均衡稳定的古典式,而喜欢用剧烈的扭转、动感较强的S形、波浪形或放射形,常使人眼花缭乱。
【关键词】巴洛克绘画艺术经典一·巴洛克艺术简介“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Garcia da Orta,是指形状不规则的东方珍珠。
后来词义变宽,意为粗糙、不规则、不整齐、扭曲、任意、独特的意思。
在古典主义的大时代中,早期的巴洛克艺术被认为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
它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的意大利,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克艺术是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
但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体现在雕塑和建筑这一块居多!其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讲究形式美,追求热烈奔放华丽的色彩。
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充满了雄浑和阳刚之气,气氛热烈紧张,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而且因为其出生背景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但它除了具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而且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再则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其学派的代表主要有画家:迭戈·委拉斯凯兹、彼得罗•达•科尔托纳。
二·迭戈·委拉斯凯兹及其代表作品委拉斯凯兹(1599-1660)是十七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
是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出生于塞维利亚。
擅长肖像画和风俗画。
他虽然长期担任西班牙宫廷首席画师,绘画题材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仍有不少作品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描绘西班牙宫廷生活的《纺织女》就是他的代表作。
这是委拉斯开兹继《宫女》之后的又一杰作。
此画原名《巴拉斯与阿莱辛》,题材来自技艺女神巴拉斯与擅长纺织的少女阿莱辛比赛织布,巴拉斯因赛不过阿莱辛,因而恼羞成怒把阿莱辛变成了蜘蛛的故事,但这幅描绘神话题材的作品,一扫十七世纪神画题材画的旧习,而以世俗生活来表现神界,同时又把平凡的世俗生活表现得引人入胜,是一幅风格清新、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从画面上看,全画分成前后两的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马德里皇家织造厂的纺织工正在劳动的情景;后景则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而皇家织造厂制造出来的地毯。
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而且似乎隐含着着一种对比。
这不能不说是体现了画家的一种思想倾向。
加上画家着重表现的是纺织女劳动的情景,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纺织女的各种劳动姿态,而且有意识的通过画面右侧穿白衣的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劳动妇女特有的质朴的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西班牙美术史家对这一作品的最新研究,这一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还有更深的含义。
这就是画面后景壁毯上所表现的图像,使以及以女神巴拉斯与擅长纺织的人间少女阿莱辛比赛织布的神话故事为题材的。
它描绘巴拉斯因比不过阿莱辛,而恼羞成怒的把阿莱辛变成了永远吐丝的蜘蛛。
据研究者讲,前景的纺织女是为陪衬这个故事而安排的。
所以此画原名《巴拉斯与阿莱辛》。
从这个研究成果来看,这幅画实际上是描绘了天上人间两个纺织世界。
令人深思的是,作为主要故事情节的“天上”的纺织世界,反成为背景,作为陪衬的人间纺织女倒成了全画的主角。
这证明委拉斯凯兹虽然以神话为题材,但他更注重现实人间,特别是重视他在宫廷中可以经常见到的他很同情的劳动妇女。
三·彼得罗•达•科尔托纳及其代表作品彼得罗·达·科尔托纳(1596年11月1日-1669年5月16日)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雕塑家、建筑家和画家。
原名贝尔勒基尼,因出生在科尔托纳镇而得到科尔托纳的名号。
他是意大利巴洛克鼎盛时期的奠基人之一。
其代表作品《劫夺萨宾妇女》堪称经典。
《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
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
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
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
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
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宾妇女名叫爱尔茜里。
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吕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宾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
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
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要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
如右侧的战马与左侧高举婴儿的妇女形象相对称;爱尔茜里的白色衣服与后面稍右的红色衣服相协调。
前景上两个对峙的武士的相对站势……双方的厮杀尽管气氛强烈,但主要人物的构图,包括两个部落王的正反面盾牌,高举着的婴儿的竖形与横向标枪的水平形,都是在这种法则下的稳定构图。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
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
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
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
四·彼得·保罗·鲁本斯及其代表作品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17世纪法兰德斯最杰出的画家,是巴洛克绘画风格的典型代表。
他的艺术融合法兰德斯和意大利的传统艺术,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他偏爱巨幅作品,他的绘画,在构图上,动势很大,形象不论是男是女,都造型结实饱满,表现得壮健有力,色彩饱满热情,透着几欲爆发的精力,甚至是强烈的肉欲。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就是其经典之作。
巨作《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长宽达两米多,讲述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克斯抢掠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的传说。
卡斯托耳与波吕克斯都是丽达的儿子,其中波吕克斯是丽达与宙斯所生,两子从不分开,他们一个善骑,一个善战,都英勇无敌,是古罗马骑士的保护者。
他们爱上了迈锡尼国王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可是她们已经许配给另外一对孪生子了,于是两兄弟便强行把她们掠走为妻。
画面上表现的正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两姐妹从睡梦中劫走,正在强行拉上马背。
画面上,四个人和两匹马交错穿插,激烈撞击,纠结在一起的形象占据了整个空间,造成了强烈的动势。
近乎方形的构图,本应是稳定的,但这些形象却以X形切割画面,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感。
马头、人手、马脚、人脚一切成分依照着S形曲线的旋律持续涌动着。
两匹马旁,各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牵着缰绳,他们暗示这里既是暴力的抢掠,又是一种充满愉悦的游戏,是爱情的暴力。
整个画面充满热情、运动和生命力,表明鲁本斯善于把巴洛克艺术的运动激情,装饰性的夸张,富有想象力的构思,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同真实感很强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
他塑造的人体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在米开朗基罗式雄健的人体造型中,赞颂人的生命力的美,体现了人文主义反禁欲主义思想,同时也含有纵欲享乐的因素。
在这幅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中,鲁本斯充分展现了他刻画人体的擅长,在两个男子黝黑皮肤和扬蹄直立的骏马的衬托下,两姐妹的丰满的身姿呼之欲出。
画家或重叠,或薄涂的笔触引人入胜,扭转运动的用笔和肌肉的隆起暗暗相合。
红色披风与绿色风景对比,金黄的丝巾做蓝色天空的映衬,整幅作品奏成疾风骤雨般的狂热交响。
绘制这幅作品时,鲁本斯刚好40岁,在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热情气息中,他尽情的歌颂着生命的愉悦和光荣。
五·巴洛克艺术的意义与背景巴洛克艺术(Baroque art)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那时意大利是欧洲艺术中心,但在巴洛克后期,欧洲艺术中心移转到法国,它并没有明确的艺术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和时尚。
文艺复兴意味着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而巴洛克却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
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十七世纪欧洲也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
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
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致谢【参考文献】1、《巴洛克艺术鉴赏》弗拉维奥·孔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2、《美的历程》李泽厚编,文物出版社 1981年版3、《世界名画欣赏》,傅雷著,三联书店 1983 年版4、《世界艺术史》(法)艾黎·福尔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5 年版5、《西方美术史话》,迟轲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3 年版6、《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