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甘蔗种植区划-热带作物科学数据分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甘蔗种植区划

(刘润太王茂明黄亚男)

福建是我国南方主要蔗区之一,甘蔗单产、糖份高,种植水平高,技术推广快,蔗田综合经营合理,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全省平均亩产一般5吨左右,比全国甘蔗平均亩产高1.5—2.0吨;甘蔗含糖份在13%左右,气候好的年景可以达到14%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农业形势的全面好转,我省甘蔗生产等方面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全省蔗田已初步形成了以甘蔗为主,包括豆类、蔬菜类间种作物及蔗田食用菌、蔗田畜牧业在内的良性蔗田生态系统,能量循环和物质利用渐趋合理。蔗田产品更加丰富,蔗田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第一节甘蔗生产发展和现状

福建省是全国四大蔗糖生产省份中的一个。在全国蔗区划分中属华南蔗区的珠江台北亚区,也是我国最理想的植蔗区域之一。我省种蔗历史悠久,据考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意大利人马可勃罗于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在他的游记中曾记述“福州产糖,其量之多,几令人不可信”,可见当时我省制糖业已相当发达。十八、十九世纪蔗糖是我省重要出口商品,由于劳动人民的精心培育,育成许多优良的果蔗、竹蔗品种,省内还分布着野生甘蔗和亲缘植物多种。十九世纪以后,由于政治腐败,科学技术落后,蔗糖业衰落,直至解放以前,还要大量进口洋糖。1949年全省植蔗面积仅8.5万亩,平均亩产蔗3500斤,年产土制糖1.8万吨,每人平均食糖只有2.6斤。

建国以来,福建蔗糖业的恢复和发展很快,其间由于指导失误和政策不稳定,致使蔗糖生产曾出现较大波动起伏。一九七六年后实行蔗粮、蔗肥、蔗糖三挂钩政策,并合理调高甘蔗收购价格,切实解决了蔗区的粮食和甘蔗用肥的问题,使蔗农种蔗能得到比种其他作物更多的实惠,甘蔗生产才有大幅度发展,甘蔗种植面积从1975年的42.2万亩,扩大到1980年的70.45万亩,增长66.94%,年递

增10.79%,总产量从120.96万吨,提高到351.21万吨,增长190%,年递增23.76%,产糖量也从11.13万吨,增加到38.52万吨,增长246%,年递增28.9%,1985年种植面积达104万亩,总产量536.67万吨,产糖量52万吨。与“五五”期间最高水平的1980年相比,种植面积、总产、产糖量分别增长47.6%,52.81%和35.5%。“六五”期间有三年全省平均单产超5吨,居全国首位(不包括台湾省),蔗糖份也名列前矛,多在13%至14%之间,在30多个榨季中有8个榨季超过14%。平均亩产糖量0.6吨,即1.7亩地可产白糖1吨,而全国平均却需要3亩地才能产糖吨,与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省比较,单产要高出1~3倍。

当前全省甘蔗生产正向综合经营方向发展,蔗田实行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利用,利用蔗田空间和甘蔗荫蔽环境为基础,合理间套豆类作物和蔬菜类作物,栽培蘑菇、香菇、黑木耳、凤尾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利用蔗稍、青叶、无效分蘖,以及蔗渣、糖蜜等作为牧畜饲料,实现甘蔗、食用菌、畜牧业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使蔗田越种越肥,农民越经营越富。

制糖工业技术设备已有较好的基础,这些技术设备经过改造更新,制糖能力还可以成倍提高。全省已建成大小糖厂48家,日榨甘蔗能力达5万吨,年可制糖60万吨,糖厂布局基本合理。制糖行业职工队伍已达数万人,其中技术人员比例较高,水平也较好,成糖质量、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等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名列前矛。1952—1984年共产糖量563.99万吨,为国家提供税利积累资金19.62亿元。

第二节甘蔗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我省甘蔗种植区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甘蔗本身对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当地耕作习惯、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甘蔗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生态条件,全省由于高大山脉的屏障,复杂的中小地形,使光、热、水、风等资源的地区分布

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农业气候地域性明显,甘蔗种植分布集中成片,基本反映了甘蔗的区域分布特征。

一、温度。甘蔗属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特点,在整个生长期间(10—12个月)需要日平均温度18—30℃,全年≧10℃的活动积温5000℃以上,生长期≧10℃的积温达到6500—8000℃左右最为适宜。蔗芽在气温达到13℃、根点在10℃时即可开始萌发,生长的有效温度在15℃以上,蔗茎生长则以30℃左右最为旺盛。甘蔗不耐低温,10℃以下停止生长,极端最低温度低于0℃就可能遭受冻害,对产量和质量有严重影响。

二、水分。甘蔗需水量较大,要求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要求以分布较均匀,夏雨较多为合适。分蘖期灌溉可以增加分蘖数,提旱分蘖。伸长期是甘蔗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根群发达,吸水量大;植株高大,蔗叶生长旺盛,叶面积大,叶片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均强,平均茎伸长率与日平均耗水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干旱缺水敏感,一般要求保持土壤最高持水量的80%左右,这个时期约占全期总需水的50一60%。

三、光照。光照强弱是影响甘蔗分蘖最重要的外界因素,光照充足分蘖旺盛。甘蔗是四碳作物,强光对甘蔗的生长特别重要。这是由于甘蔗光饱和点很高,光合效能强,在强光下,光合产物多,生长健壮,节间体积增长快,尤其茎径增加显著,节间纤维多,抗病虫、抗风力较强积累糖份也较多。光照时间长,蔗株合成的光合产物较多,生长也较良好。在甘蔗杂交育种过程中,日照时数是诱导甘蔗开花的主要因素。

四、肥料。甘蔗吸肥多,甘蔗分蘖需要充足的氮和磷。伸长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要最多,达全期的60—80%以上。此间如施肥充足,氮、磷、钾配合适当,并配合其他必要的生产长条件,则甘蔗叶色浓绿,生长健壮,出叶速度快,茎节分化快,茎粗而高,蔗汁丰富。

五、空气。种苗萌发是一个耗能过程,需要氧气,如渍水时间过长,由于无氧呼吸而积累的乙醇过多,种苗易中毒致死,因而要求保持土壤有疏松透气的环境。同样,蔗茎基部侧芽萌发而长成的分蘖,也需要供给氧气进行旺盛的呼吸作

用。土壤的通气情况影响根系的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蔗苗生长于土壤疏松透气的条件下,分蘖发生较早较多。

第三节甘蔗种植区划

一、区划的依据

根据上述生态环境条件,福建省甘蔗种植区划,主要应依据各地的自然、气候资源、历史耕作习惯、社会经济条件、制糖工业基础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合理安排甘蔗生产,为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巩固和发展高产、高糖的甘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福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在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中,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是植蔗的最适宜区,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的龙岩、宁德大部分县是甘蔗种植的适宜区。但甘蔗区划除了考虑气候的适宜性外,还要从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加工工业基础等因素来考虑,分析其在多因素综合条件下,按甘蔗生产的适宜性和现实可能性来制定甘蔗种植区划。

福建甘蔗种植区划分的基本依据是:

(一)稳定和发展甘蔗生产的自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二)甘蔗生产、历史和现状、加工设备、生产技术的相对一致性。

(三)甘蔗生产的发展方向、途径,以及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二、分区与评述

I、南亚热带甘蔗种植最适宜区

本区包括龙溪地区的龙海、漳州、漳浦、云霄、诏安、南靖、平和、长太、东山、华安,晋江地区的晋江、泉州、南安、惠安、安溪,永春,莆田地区的莆田、仙游,福州市的福清、长乐,平潭,厦门市郊区、同安等二十四个县(区),本地区处东南沿海,背山面海,水热资源极为丰富。由于西北凭借武夷山,戴云山大山脉群峰叠障,阻碍寒流南侵,东面赖有海洋暖流调节,缓冲残余入侵寒流的降温影响,云量低,太阳辐射量大,区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3—21.3℃,≧10℃积温6316—7650℃。最冷月平均气温10.1—13.1℃一年四季甘蔗都能播种。即使在最冷的月份也可生长。三月份气温上升到15.8℃左右,春植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