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关系共34页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课件)
贰、腑 与 腑 之 间 的 关 系
三、 肝与胆 生理功能 1.消化功能: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胆附于肝,贮藏胆汁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2.精神情志: 肝主藏血 胆主决断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四、肾与膀胱 1生理 肾为水脏——蒸腾气化,控制膀 胱开合。 膀胱为水腑——开合有度,尿液 正常贮存排泄。 2病理 肾气不足:固摄无权,气化失常, 膀胱开合失度,遗尿、尿失禁, 小便不利 膀胱湿热,上犯于肾——尿急、 尿痛、尿血、腰痛
作业
1.如何理解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为什么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奇恒 之腑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脑
一、脑 脑的解剖形态:
位置: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上 至天灵盖,下至风府穴。
形态:由髓汇集而成,故称“脑为髓 之海”。
脑
脑的生理功能:
主宰生命活动 元神存则生命在 头者,精明之府
脑为元神之府 与精神活动有关 脑为精神之海
主感觉运动 听觉、视觉、嗅觉 思维、记忆、言语
髓
髓的解剖形态:
髓为一种膏状物质,有骨髓、脊 髓和脑髓之分。骨髓充于骨腔内,脊 髓居于脊椎管内,脑髓藏于颅腔内。
案例分析
王某,女,28岁,白领。心慌失眠一周,半年来,患 者工作繁忙,经常熬夜加班,于上周感觉心慌,晚上难以 入眠,睡后噩梦纷纭。每日夜间睡眠不足3小时,白天感觉 头痛头晕,四肢乏力,纳差食少,工作频频出错。患者形 体偏瘦,面色淡白,唇色色淡,脉细弱。
要求:请运用中医藏象理论说明患者主要病在何脏。分析 每一症状或体征产生的机制。
第 二 章 藏象 脏腑之间的关系
概述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中医学 藏象的内容,具体包括: 1奇恒之腑 2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_5-藏象-五脏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 藏 象
陕西中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乔文彪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脏腑的分类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
“象”,是这五藏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及 外在物象,其涵义有三: 一是指脏腑的解剖形象;
二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
三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 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 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五脏 藏─具有不同活动 ─ 六腑 规律的内脏 奇恒之腑
肺主通调水道的临床意义
肺的通调水道正常,保证了人体津液 代谢的正常;若肺的宣发肃降失司,则可 引起人体津液代谢紊乱,轻则形成胸闷咳 痰(故称“肺为贮痰之器”),重则发为 水肿、小便不利, 故《素问〃汤液醪醴 篇》提出治疗水肿的方法为“开鬼门,洁 净府”。
4、朝百脉,主治节
(1) 肺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 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 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藏象
象─内脏的 外现表象
内脏的解剖形象 内脏的生理现象 和病理征象 内脏与自然界相 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象学说,是采用“以象测脏”
的方法,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 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 系,脏腑与体、华、窍、志、液, 以及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学说。它 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 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核心部分。
陕西中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乔文彪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脏腑的分类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
“象”,是这五藏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及 外在物象,其涵义有三: 一是指脏腑的解剖形象;
二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
三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 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 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五脏 藏─具有不同活动 ─ 六腑 规律的内脏 奇恒之腑
肺主通调水道的临床意义
肺的通调水道正常,保证了人体津液 代谢的正常;若肺的宣发肃降失司,则可 引起人体津液代谢紊乱,轻则形成胸闷咳 痰(故称“肺为贮痰之器”),重则发为 水肿、小便不利, 故《素问〃汤液醪醴 篇》提出治疗水肿的方法为“开鬼门,洁 净府”。
4、朝百脉,主治节
(1) 肺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 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 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藏象
象─内脏的 外现表象
内脏的解剖形象 内脏的生理现象 和病理征象 内脏与自然界相 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象学说,是采用“以象测脏”
的方法,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 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 系,脏腑与体、华、窍、志、液, 以及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学说。它 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 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核心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个人认为,教科书排版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孩子们有点不太友好。
第一:拿藏象和气血津液来说,脏腑大家都相对熟悉,气血津液都相对陌生。
把处处离不开气血津液的脏腑排在气血津液之前学习,连气血津液是个什么概念都不知道,让学生怎么学?
第二: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是通过经脉属络、生理配合、病理相关来说明的。
可是,经络还是被排在了后面,当然经络知识体系很大,但最起码把能说明脏腑表里关系部分安排在前面吧。
第三:一会边是:脾上输津液于肺,再由肺的宣降作用输布全身。
一会是:脾上输津液于心肺头目。
是没错,但这样的半截话很容易把刚接触中医的学生绕的是云里雾里。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公众号内文章是重新做了排序的。
开始今天的内容前,先把相关的经络知识点了解一下。
以便知识的衔接。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是气血运行和信息传导的主要通道。
经脉有十二正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与脏腑有直接的属落关系。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网络全身。
了解了经络,再学习脏腑之间的关系就有理论支持了。
以下是脏腑关系的思维导图。
飧泄(sun):大便泄泻清稀, 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肠鸣腹痛。
文章中如有错字错句请通过下面(发消息)提醒更改!。
最新药学本中医学基础藏象五脏-PPT文档
• 生理:是肺的功能所反应的情志变化;同时,体现了人对悲哀的承受 能力。
•
肺本身功能失调,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力下降
• 病理
•
•
——易产生悲忧的情绪
悲忧过度,易耗伤肺气,使肺气消散,“悲则气消” ——精神不振,消沉,少气懒言等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相互为用
活动 五体:体、形体 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 五窍:窍、孔窍、苗窍 耳、目、口、鼻、舌——人头面部的官窍 五液:汗、泪、唾、涕、涎——五种分泌液
一、五脏
❖ (一)心
2. 系统连属
(1)在志为喜
生理
心脏功能正常 气血充足
正常的喜乐
欣喜、乐观、愉悦的情绪
意志调畅,使人气血调 畅血脉流通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4) 在液为涕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之液。 生理:涕由肺精所化,可润泽鼻腔(但不外流) 病理:涕的变化可反映肺之病变,以助辨病性
肺热——鼻流黄浊涕 肺寒——鼻流清涕 肺燥——鼻干 肺络伤——鼻衄 肺在窍为鼻,在液为涕, 故鼻之病变,多从肺论治。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腑—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
脏腑
腑:胆、胃、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
《素问.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故
❖ (一)心
1. 心的生理功能—(2)心 主神志
•
肺本身功能失调,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力下降
• 病理
•
•
——易产生悲忧的情绪
悲忧过度,易耗伤肺气,使肺气消散,“悲则气消” ——精神不振,消沉,少气懒言等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相互为用
活动 五体:体、形体 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 五窍:窍、孔窍、苗窍 耳、目、口、鼻、舌——人头面部的官窍 五液:汗、泪、唾、涕、涎——五种分泌液
一、五脏
❖ (一)心
2. 系统连属
(1)在志为喜
生理
心脏功能正常 气血充足
正常的喜乐
欣喜、乐观、愉悦的情绪
意志调畅,使人气血调 畅血脉流通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4) 在液为涕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之液。 生理:涕由肺精所化,可润泽鼻腔(但不外流) 病理:涕的变化可反映肺之病变,以助辨病性
肺热——鼻流黄浊涕 肺寒——鼻流清涕 肺燥——鼻干 肺络伤——鼻衄 肺在窍为鼻,在液为涕, 故鼻之病变,多从肺论治。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腑—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
脏腑
腑:胆、胃、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
《素问.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故
❖ (一)心
1. 心的生理功能—(2)心 主神志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
LOGO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019/9/23
2
第一节 概说
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中 的地位;
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3、了解藏象的来源。
2019/9/23
3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一)藏象的概念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 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指藏于 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说:“象,形象也。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2019/9/23
4
(二)藏象的来源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神志活动(有的教材没有此点)
2019/9/23
17
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
面色——面色红润光泽; 舌色——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 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 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 神 志 活 动 —— 养 神 , 则 神 志 清 晰 、 精 神 振 奋 ,
藏
除胆外 无
2019/9/23
9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 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 者。”故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
2019/9/23
10
第二节 五脏
学习要点
1、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2、熟悉五脏的生理联系 3、了解五脏的生理特性
2019/9/23
中医基础理论
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
LOGO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019/9/23
2
第一节 概说
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中 的地位;
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3、了解藏象的来源。
2019/9/23
3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一)藏象的概念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 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指藏于 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说:“象,形象也。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2019/9/23
4
(二)藏象的来源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神志活动(有的教材没有此点)
2019/9/23
17
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
面色——面色红润光泽; 舌色——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 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 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 神 志 活 动 —— 养 神 , 则 神 志 清 晰 、 精 神 振 奋 ,
藏
除胆外 无
2019/9/23
9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 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 者。”故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
2019/9/23
10
第二节 五脏
学习要点
1、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2、熟悉五脏的生理联系 3、了解五脏的生理特性
2019/9/23
藏象 脏腑的关系课件
No Image
肺虚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
No Imag2e020/4/29
No
Image脾与胃
No Image
No Image
生
No
Image 理
No Image
No Imag20e20/4/29
纳运协调 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脾性恶湿——脾阳健则能运 胃性恶燥——胃阴足则能纳
No
Image 燥湿不济
No Imag2e020/4/29
湿易犯脾,困遏脾阳,影响胃纳 热易犯胃,灼伤胃津,影响脾运
No
Image肝与胆
No
Imag生e
ImNaog理e
消化功能 精神情志
No Image
病
No
Imag理e
消化方面 精神情志
No Image2020/4/29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心
主
肝
藏
血
舍
互 资
血
舍
神
调 控
魂
2020/4/29
4、心与肾
心火不亢 心火
下上 降济
心肾水火相济
肾水 肾水不寒
心肾不交
2020/4/29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5、肺与脾
肺司呼吸 脾主运化 肺通调水道 脾运化水液
2020/4/29
吸入自然界 清气
化生水谷之 精气
输布排泄水液
吸收输布水液
聚于
生成
胸中
宗气
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 调节血量 固摄血液
中医基础9藏象脏腑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其依据有三: ①经脉络属。 ②生理配合。 ③病理相关。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与小肠
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1.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
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 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 生神;神能控精驭气。故积精可以全神,神 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病理上,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阴虚
火旺、阳虚水泛、精亏神逸。
心与小肠生理上相互为用。心阳之温煦,心 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主 化物,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其 中浓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心,化血以养其心 脉。
心与小肠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经实火,可移 热于小肠;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熏于心。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与大肠
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 为用关系。
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疏泄藏血 (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
心
肝
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 (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心肝神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
主
肝
藏
血
生
互 资
血
舍
神
调 控
魂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四)心与肾
脏腑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多尿 少尿 无尿 血尿
乳廉尿 尿液混浊 尿滴满 尿潴 留
舟状高 阴垄包皮
贝亡藏 主 排 泄 小、 便
龟头 尿道外 口
本佛固 以记战
水道
输 尿 管 、膀 胱 、 大肠一
主通利渡便
及 时下传 出而不纳
三
焦
血 经
脉 络
气
道
输布 全 身
上焦如
肺 吸入清气 营气
真气
营气
元气
饮 食 经脾 胃 腐 热 运 化
纳差 恶心 腹胀 便 清 内脏下垂脱肛
水谷精微
清养
其 中津液
脾主运化
脾主肌 肉
头晕 目眩 血压下降
血管平滑肌
-脾与 胃相表里
脾气不升或下陷
经脾运化至
脾失健运
4
C
排出
各种 出血 (脾失统血)
水湿潴留、
胸水 腹水 浮肿
痰饮
泄泻
血
管
脆性
通遗性
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抗体+)
中 央动脉 白髓
淋 巴小结
产生淋 巴细胞
(1)在志为惊恐:惊恐令人气下气乱,影响肾"藏"的功能。 (2)在液为唾:唾液中较为稠厚的部分。 (3)在体合骨、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齿为骨之余,脑 为髓海。精血互化,发为血之余。 (4)开窍于耳及二阴:生殖、二便
肾
)
野上 腺 肾纤维膜 肾脏 肾筋膜
皮质 质
肾脂肪囊
上腺-
肾 的切面和被膜
专指对于水液的吸收、转输与布散作用。 脾脏——肺脏—— 肾脏。水液停留则生痰湿。脾为生痰之源。
脾胃是后天之本,在防病、养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起也"。保护脾胃对于健康和长寿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