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工程方法论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生工程方法论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对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角度出发,就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尚存在的的问题以及学生工程方法论和工程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Abstract: The article develops the angle of the requesting of specification to set out to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talented person from current our educ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technique and still exist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ours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method and path etc.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blem and student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and engineering ability carried on a discussion and elaborate.

Key words: Engineering methodology;Engineering ability;Development

一、前言

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工业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而这恰恰是我国工程技术教育一段时间以来的主要欠缺。它突出反映在学科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太窄,又没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对工程设计在工程及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缺乏现代工程设计思想、方法的培养和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就我国工程教育的总体而言,本科教育仍是重点。根据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我们应该扎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加强工程实践环节训练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有利于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应该鼓励工程类复合型人才的成长。

高等学校的课程不再单纯地追求某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加强调科学本身的综合性和完整性。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间的界限,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科学体系的把握和思维方式的培养[1]。

我国政府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工程教育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发展日益加快,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更加明显,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也比以往更加严重,这些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否尽快培养与造就一大批高质量、多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工程科技进步做出新的重要贡献,就成为提高国家工业竞争力、实现强国之梦的关

键,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3]。

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尚存在的的问题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1.工程教育中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

许多工程院校为工业企业培养的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的了解,缺乏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4]。同时也缺乏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意识。一些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比较有特色的新思想、新方法,由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教育理论研究环境的限制,影响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新理论的形成。

2.课程改革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多年来由于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与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之间缺乏较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导致教学理论研究与教育改革实践“两张皮”的相脱离局面。目前所做的研究与实践,要么从基本原理上探讨较多,而从实证研究上做的较少;要么从教学方法上探讨较多,而从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结合上探讨较少。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既不具备美国工业界对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工程师岗位培训系统,又缺乏德国工科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参与工程实践和实习的足够训练[5]。与企业联系不密切,也使学校难于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现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三、学生工程方法论和工程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要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加强数理基础知识的教育以及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训练,就要大幅度删减陈旧的课程,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努力增加学生跨学科选择专业训练和工程研究方向的机会;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引入工程教育;注重实践。这种实践活动包括校内的工程技术训练、科研项目的参与和校外的实习三部分,同时要努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此外,还要注意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体制改革问题,对生产实践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以及国际合作等问题,作为学校的领导阶层,要根据学校的特色来规划和发展,千万不要放弃自己形成的特色,追求某一种潮流。

1.优化知识结构,重视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充实

优化课程结构的核心任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重新设计学科体系的基础

上,要精心设计必修课、限选课与任选课的合理结构。可通过学分制和提倡建立跨学科的专业教学计划,以保证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也有利于实施不同层次教育的转轨。

计算机在工程方面的应用飞速发展,模拟、仿真及设计能力与水平日新月异,这些就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每门课程进行科学定位,优化知识结构,以最新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2.结合教学内容,着力于学生工程思维方法的培养训练

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围绕教学内容,在突出重点、突出基本理论、突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把握、强调分析设计的科学思路既工程方法论,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将现代工程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科学思路和基本方法,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套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3.根据课程特点,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各门课程既要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又要用现代工程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讲理论课时,学生会感到“多、杂、乱”,无头无绪;进行实践教学时,学生又往往会感到“难”,遥不可及而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组织教学时就要想办法引起他们对于工程的兴趣,着重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和必要的自学能力,为大学阶段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设计教育和工程训练(包括工程试验与实践训练)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

实践训练应由局部到全局,循序渐进,始终不断线。设计教育则通过项目并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重在培养学生掌握设计的方法及分工协作的精神。由此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活化,真正理解工程的本质,把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合作精神、创新品质、自学能力等真正落到实处。

5.综合评定成绩,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课程期末评定成绩时,除参加笔试和机试外,再由老师出一些题目供学生选择或者学生自认为感兴趣的领域,通过查阅文献或社会调研让学生探索式研究学习过程,按照一般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完成相关科技论文的写作,力争将学生的知识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并将论文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

参考文献

[1]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1年09月28日15-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