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_第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邓稼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4.体会并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学习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介绍享誉中外的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多角度、多侧面追述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把读者带进往昔的岁月,从而使读者获得真切的感受。这不是一篇单纯的传记,而是一位友人写给另一位友人的最嘹亮的赞歌,最深情的挽歌。

课文由六个小标题组成,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使我们认识到: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显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部分写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第六部分是对邓稼先的总评价,也是全文的总结。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情景导入

出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一首诗: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这首诗是歌颂、悼念哪位科学家的吗?(邓稼先)

[设计意图]由歌颂邓稼先突出贡献和崇高精神的一首挽诗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中学还没有毕业,16岁就考入了西南联大。20岁时大学毕业,进入西南联大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发表论文《相互作用中的宇宙守恒质疑》。1957年因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的里程碑之一。

2.邓稼先简介:

(1)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来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取得学位九天后,邓稼先就回国了,进入中国科学院。1958年以后神秘“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但是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临终前他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2)问:谁还搜集到了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及图片,请谈谈或展示出来。

师生交谈、展示。

(3)补充资料:

教师搜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邓稼先。

①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邓稼先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方。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埋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隐患。

②邓稼先生病后,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再展示几幅邓稼先工作照,请大家欣赏。

小结: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条件下研制成“两弹一星”(核弹、氢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

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总理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二、课文学习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2.读准字音,掌握下列词语。

鲜.为人知热泪盈眶.当之无愧.可歌可泣.

至死不懈.锋芒.毕露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家喻.户晓

宰.割殷.红元勋.开拓.难堪.彷徨

..

仰慕:敬仰思慕。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令人感动泪下。形容事迹英勇悲壮,感人至深。泣,小声哭。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锋芒毕露:比喻言词犀利,敢作敢为。也比喻锐气和才华显露无遗。毕,完全。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革,皮革。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至死不懈: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

妇孺皆知: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孺,小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3.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邓稼先的认识。

注意:(1)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明确:邓稼先——科技工作者的骄傲

——“两弹”元勋

——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解研读

1.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思考其中的联系。(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最后师生总结)

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