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电子政务支撑体系

合集下载

16电子政务解析

16电子政务解析

功能
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IC卡 上的集成应用、整合社会事务相关部门,构建统一、 唯一的信息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公民服务
项目建设内容
形成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信息交换平台,建立跨 部门、共享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完善五大部门业务数据库 配套职能建立
• 社会保障卡制作中心 • 社会保障卡管理制度 • 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申领、补换、应用)
政府、公民、企业
改进服务,提高绩 效 还包括智能决策、 政务协同
电子政府(E-Government;Digital government ; Online-gvernment)
利用网络技术建构的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 时随地享受各类政务服务。其工作重心在于利用信 息技术来改造政府服务的提供方式。 电子政府是行政管理与服务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都 作出重组与调整,完全使用网络环境需要的全新的 政府组织结构形态。一旦实现“电子政府”,专业 分工的科层制政府将被扁平的、高度一体化的政府 组织结构所取代。 在国外使用更多。我国采用了“电子政务”而非 “电子政府”的理由有三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架构及 应用举例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两网一站四库 十二金”重点展开。
“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 “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 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十二金”则是要重点推进办工业组资源系统
第十章 电子政务
主要内容
电子政务概述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架构与典型案例
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电子政务概述
有关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联合国(UN)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定义(2005)

电大《电子政务》练习题及答案

电大《电子政务》练习题及答案

电大《电子政务》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电大《电子政务》练习题及答案练习与作业一、选择题1、实现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D)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A、人力B、财力C、物质D、信息2、(B)的开展将有效促进企业信息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向前发展。

A、电子商务 B、电子政务 C、办公自动化 D、三金工程3、1993年年底,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务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D)开始启动。

A、政府上网 B、办公自动化 C、电子政务 D、三金工程4、继“三金工程“之后,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化工作开始考虑借助(D)面向社会、面向公众。

A、电视B、计算机C、通信D、网络5、根据职能对内部政务功能的规定,电子政务系统具有一系列的子系统,下列子系统中哪项不在其中?(D)A、办公自动化系统B、信息共享系统 C、信息安全系统 D、网站管理系统6、(A)会议系统的功能最为完整,支持语音、视频、文本、图形等多种媒体,因此也称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这是视频会议的发展方向。

A、数据B、视频C、文件D、桌面7、行政机关的哪一项管理活动是指机构在机构职能活动之外的起辅助作用的、必不可少的、例行的、程序性的事情的总体。

(C)A、程序管理 B、文书管理 C、事务管理 D、数据管理8、在政府网站上从事一些正式的,可以计量的价值变换活动,我们称为(C)阶段。

A、电子服务供给B、服务整合C、简单交互阶段D、无缝整合阶段9、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A)、设备、软件和网络规则组成的。

A、通讯介质 B、磁盘介质 C、纸介质 D、空气介质10、(C)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某些工作领域对出现差错的允许度很低;出现差错影响面大。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5号令)资料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5号令)资料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

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电子政务体系是现代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政府各项职能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体系。

电子政务体系的结构包括政务基础设施、政务数据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和政务服务平台四个方面。

首先,政务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体系的基础。

它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为政务系统提供高效、稳定的平台。

政务基础设施的搭建需要政府机构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经费保障,以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政务数据资源是电子政务体系的核心。

政务数据资源包括政府机构的各种信息资料、行政决策和政务管理中产生的数据等。

政务数据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政府机构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引导和规范,在数据采集、分类、存储、共享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并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

再次,政务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务应用系统是指政府机构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开发和使用的各类应用软件,如行政审批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政务应用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机构了解和满足政务需求,根据需求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并及时更新和维护现有系统。

最后,政务服务平台是电子政务体系的外部表现形式。

政务服务平台是政府机构向社会提供各类政务服务的在线平台,如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移动政务应用等。

政务服务平台需要政府机构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在线服务,为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提供信息查询、在线申报、在线交流等各类服务。

总体来说,电子政务体系的结构主要包括政务基础设施、政务数据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和政务服务平台四个方面。

通过建设和完善这些方面的内容,可以推动政府机构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转变,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政务服务。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服务和决策,以提高政府效率、服务水平和透明度的一种新型政务模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则是保障电子政务运行的基础和保证,下面我将对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等几个方面。

技术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通信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

数据标准是指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需遵循的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以确保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

安全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以确保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服务标准是指政府在电子政务服务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合理、完善的。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的,即应当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规范,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电子政务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合理的,即应当符合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

最后,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完善的,即应当包括全面、系统、连续的标准体系,能够全面覆盖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再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对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标准,提高政府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55 号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三日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1. 引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政府各部门的资源,通过电子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政务活动的一种行为形式。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撑。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其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关键技术和架构设计等内容。

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是由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技术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用于协调、管理和支持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业务流程和资源共享。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本目标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并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3.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3.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底层支撑,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它提供了物理和逻辑的基础,并为上层应用层提供支持。

3.2 平台层平台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中间层,包括网络平台、中间件、安全系统等。

它提供了数据通信、业务流程管理、安全保障等基本功能。

3.3 应用层应用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核心层,包括各种业务应用和支撑系统。

它通过实现电子化的政务流程,提供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决策支持等功能。

3.4 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层,包括政府部门的各种数据资源。

它提供了各种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4.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构建离不开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持。

4.1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提供了可扩展和弹性的基础设施。

它能够快速响应不同规模的业务需求,并提供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计算资源。

4.2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处理和分析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资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体系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 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定、访问控制管理、 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管理标准 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信息 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
❖ 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 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 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五项主要措施: ❖ 深化信息化推进的体制机制改革 ❖ 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法规
标准体系 ❖ 营造鼓励创新和投资的市场环境 ❖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提高全民信息素质和能力
案例:北京“十一五”信息化规 划信息化推进“ 三 二 一 ” 方略
三大应用计划
— “信息惠民”计划 — “信息强政”计划 — “信息兴业”计划 二大基础工作 —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 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v 二、电子政务的资源体系
❖ 资源——即信息资源 ❖ 如果说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
就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基础 ❖ 围绕信息资源的所有建设工作、管理工作的有机整体构
成了完整的资源体系
电子政务框架体系的组成(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三、电子政务的应用体系
❖ 电子政务应用体系主要有以下3类应用模式 ▪ 1.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和设备处理办公业务,可以达 到提高生产率、工作效率和质量,支持管理和决 策的目的 ▪ 2.电子政务的政府门户网站 集成信息门户与应用门户,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 ▪ 3.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高效、高质量地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摘要:电子政务将是未来时代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的趋势,目前电子政务已经有其初步的体系和规模。

本文主要从本人与导师所建立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角度来阐述其体系结构的构建。

关键词:电子政务体系结构0 引言电子政务e-Government affair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使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这里,介绍一下这个信息系统体系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与各位导师、同学、同仁商榷。

1 该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技术介绍导师与本小组接手的该市电子政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规划,这个电子政务系统通过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将软硬件集成起来,以克服体系结构不同及软件自身不成熟造成的影响。

具体技术路线是:采用J2EE技术,保障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系统采用框架体系设计,数据库采用高可用容技术,应用中间件采用cluster(集群)技术,保证平台从信息存储到信息发布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开放性和高集成性;系统采用B/S+C/S结构,底层为数据层,存取关系型数据、文档型数据和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中间层基于应用服务器,各种业务组件注册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管理,采用XML进行数据的组织,通过JSP构造好用户访问界面并把各种业务逻辑连接起来,通过WEB服务层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访问。

该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建设过程和结构如下:2 该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介绍该市国产化电子政务平台正常运转一年多,平台上已经实现了市政府门户网站及90多个部门的分网站的发布、“诚信企业”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公务员的电子邮件系统、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办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网上市民对话服务系统、网上电子表单下载系统等多项应用。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服务规范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服务规范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服务规范第一章电子政务平台概述 (3)1.1 平台定义与功能 (3)1.1.1 信息发布与共享 (3)1.1.2 在线办事与审批 (3)1.1.3 互动交流与咨询 (3)1.1.4 数据分析与监测 (3)1.2 平台建设背景与意义 (3)1.2.1 建设背景 (3)1.2.2 建设意义 (4)第二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规划 (4)2.1 建设目标与任务 (4)2.2 建设原则与标准 (5)2.3 建设流程与进度安排 (5)第三章电子政务平台架构设计 (6)3.1 总体架构 (6)3.1.1 硬件基础设施 (6)3.1.2 软件系统 (6)3.1.3 信息资源 (6)3.1.4 应用系统 (6)3.1.5 安全保障体系 (6)3.2 技术架构 (6)3.2.1 数据层 (6)3.2.2 服务层 (6)3.2.3 接口层 (6)3.2.4 表示层 (6)3.2.5 安全层 (7)3.3 业务架构 (7)3.3.1 政务服务模块 (7)3.3.2 业务办理模块 (7)3.3.3 数据分析模块 (7)3.3.4 信息发布模块 (7)3.3.5 用户管理模块 (7)第四章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7)4.1 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7)4.2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8)4.3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 (8)第五章电子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9)5.1 服务流程设计与优化 (9)5.1.1 服务流程设计原则 (9)5.1.2 服务流程设计方法 (9)5.1.3 服务流程优化策略 (9)5.2.1 服务流程监控 (9)5.2.2 服务流程评价 (9)5.3 服务流程持续改进 (9)5.3.1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9)5.3.2 实施持续改进措施 (10)第六章电子政务平台用户服务 (10)6.1 用户需求分析 (10)6.1.1 用户类型 (10)6.1.2 用户需求 (10)6.2 用户服务内容与形式 (11)6.2.1 用户服务内容 (11)6.2.2 用户服务形式 (11)6.3 用户服务评价与改进 (11)6.3.1 用户服务评价 (11)6.3.2 用户服务改进 (12)第七章电子政务平台安全保障 (12)7.1 安全需求分析 (12)7.2 安全体系设计 (13)7.3 安全防护措施 (13)第八章电子政务平台运维管理 (14)8.1 运维组织架构 (14)8.1.1 组织架构设置 (14)8.1.2 职责划分 (14)8.2 运维流程与制度 (14)8.2.1 运维流程 (14)8.2.2 运维制度 (15)8.3 运维监控与优化 (15)8.3.1 运维监控 (15)8.3.2 运维优化 (15)第九章电子政务平台绩效评估 (15)9.1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5)9.2 绩效评估方法与流程 (16)9.3 绩效评估结果应用 (16)第十章电子政务平台推广与培训 (17)10.1 推广策略 (17)10.2 培训内容与形式 (17)10.3 培训效果评价 (18)第十一章电子政务平台法律法规与政策 (18)11.1 法律法规体系 (18)11.2 政策制定与实施 (19)11.3 法律法规监督与执行 (19)第十二章电子政务平台未来发展展望 (19)12.1 发展趋势分析 (19)12.3 发展前景预测 (20)第一章电子政务平台概述1.1 平台定义与功能电子政务平台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整合部门的业务流程、信息资源和服务,为企业及公众提供高效、便捷、透明、安全的政务服务的系统。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三网:政务内网平台: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3,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内容: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第二、电子公文系统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第五、电子办公系统第六、电子培训系统第七、业绩评价系统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第二,电子税务第三,电子证照办理第四,信息咨询服务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内容: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第二,就业服务。

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第五,公民信息服务第六,交通管理服务第七,公民电子税务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基础电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中间层,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中间件—》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横/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侧重于同一层面上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

《税务管理》(第四版)第10章——税收经济分析与税收征管信息化

《税务管理》(第四版)第10章——税收经济分析与税收征管信息化
➢ 税收经济分析是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式,正确指导组织收入工作, 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控税源变 化、加强税收征管、客观评价税收工作的重要手段。
➢ 10.1.1税收经济分析的内涵及意义
➢ 做好税收经济分析,对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 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可以进一步揭示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真实反映经济税收运行情况,把握组织税收 收入的主动权。 二是通过由经济分析延伸到对征管措施成效的分析以及对征管力度的量化分析,可 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深度和力度,把握其税收征管状况和各项征管措 施的成效,查找税收征管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税源管理的措施。 三是利用税收经济分析的成果,可以进一步分析某项税收政策或制度及其调整对经 济运行和税收收入增减的政策效应,为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提供依据。 四是通过剖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动对经济运行和税收收入的作用机理,围绕经济 发展大局,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时期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调控整体目标,适时调 整相关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更好地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 通过不同数据的相关分析验证,可以发现纳税异常和税收管理上的问题。 关联分析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如通过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 对企业进、销项税额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海关完税凭证、农副产品发票等 的对比分析,直接提高了增值税的征管水平。
➢ 10.1.2税收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 税负分析、税收弹性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是税收经济分析的 四种主要形式和方法。
➢ 在实际工作中,要视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税 源状况和征收情况;通过分析,及时准确地提出加强税收管理的意见。
➢ 【综合案例】

(电子政务)10

(电子政务)10

第十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24
10.3.2 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步骤及规则
• 第一步: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在公众信 息网上建立各级政府部门正式站点,提供政 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项目。 • 第二步: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网联 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 • 第三步: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 程,如“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 等,实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 过网络既实现信息共享,又实现多种社会功 能,形成“网络社会”。
第十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11
10.1.9 金农工程
• 1. 2. 3. 4. 建设任务可以概括为: 开发四个系统、 整合三类资源、 建设两支队伍、 完善一个服务网络。
第十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12
13
金农工程的成效
• 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 网络平台初具规模; • 信息采集与资源开发渠道日趋完善; • 信息发布覆盖面逐步扩大; • 电子政务突显成效。
第十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25
1.政府上网工程实施意义
• 1)便于树立中国各级政府的网上形象。
• 2)将各级政府站点建设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 • 3)改变我国信息化建设领域长期以来的硬件、软件 和信息服务业投资上的严重比例失调状况,丰富网上 的中文信息资源。 • 4)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引导和形成新的 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群落的发展, 加速我国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第十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17
10.1.12 金质工程
• “一网一库三系统” • 一网即软硬件及网络平台; • 一库指质检业务数据库群; • 三系统则指质检业务监督管理系统、质检 业务申报审批系统、质检信息服务系统。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长政办发[2013]47号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长政办发[2013]47号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长政办发〔2013〕47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有关单位:《长沙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0月16日长沙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提高财政投资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信息化条例》、《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省政府令第252号)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电子政务项目管理职责的通知》(长政办发〔2013〕3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含非全额财政性资金投资)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是指电子政务网络、业务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开发、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的新建、扩建及升级改造。

第四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遵循“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注重绩效、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全市电子政务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电子政务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投资概算审查和投资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资金计划的下达、资金使用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

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称市电子政务办)具体负责电子政务项目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归口管理,负责电子政务项目年度计划、统计分析工作,负责电子政务项目立项前的技术审查、初步设计方案技术评审,负责组织竣工验收和运行后评价。

电子政务复习大纲

电子政务复习大纲

电子政务复习大纲第一篇:电子政务复习大纲1、什么是电子政务2、电子政务的实质。

3、了解“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电子商务”、“数字政府”、“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信息化”等概念的界定。

4、了解电子政务的社会背景5、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6、了解国外电子政务的形成与发展7、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8、“三网”“一库”9、“两网”“一站”“四库”10、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11、我国电子政务的效益12、中国电子政务的基础框架13、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14、电子政务促发了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15、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16、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政府管理的挑战17、什么是办公自动化系统18、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式20、什么是电子化公共服务21、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性质22、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23、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种类24、我国政府目前手机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有哪些?25、什么是政府网站26、我国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功能发展的基本方向27、什么是数字鸿沟28、什么是政府信息资源3334373839、政府流程设计40、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41、什么国家信息化42、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4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油哪些?44、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油哪些?为什么需要这些技术基础?45、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是什么?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什么需要这些基础?46、你认同“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的观点吗?为什么?47、有人说,电子政务的成败,三分在技术,七分在管理。

你怎么评论这个观点?为什么?第二篇:电子政务期末考试复习大纲2014-12-29 10.18.28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复习大纲一、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之间的区别于联系1、电子政务的定义:(1)一般性定义政府机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后在网络上实现运行,从而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为社会公众以及政府自身提供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前言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

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治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总体组”(简称总体组)。

总体组适时编写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并组织有关单位起草制定了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以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促进其健康进展。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概括描述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的机制。

第二部分:工程治理概括描述电子政务工程治理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第三部分:网络建设概括描述网络建设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第四部分:信息共享概括描述信息共享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第五部分:支撑技术概括描述支撑技术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第六部分:信息安全概括描述保证信息安全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六项电子政务标准分别是:①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公文体;②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③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④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⑤电子政务数据元第一部分:设计和治理规范;⑥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期望各单位结合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进行试用和验证。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名目第1章概述1.1 标准化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1.2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1.2.1 指导思想1.2.2 工作原则1.3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总体目标与工作任务1.3.1 总体目标1.3.2 工作任务第2章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2.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2.2.2 总体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3 应用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4 应用支撑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5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6 信息安全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7 治理标准结构及明细表第3章电子政务标准化治理机制3.1 组织机构3.2 项目治理3.2.1 项目申报3.2.2 项目评审3.2.3项目实施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附录3:国家标准治理方法附录4:行业标准治理方法附录5:地点标准治理方法附录6:企业标准化治理方法附录7: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治理规定附录8:国内外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光盘:电子政务国家标准全文库V1.0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部分信息工程治理名目第一章引言1.l 目的l.2 范畴1.2.1工程建设的相关方1.2.2 相关方的责权第二章工程治理的差不多流程2.l 差不多工作流程2.2 差不多工作流程说明2.2.1 立项时期2.2.2 确定监理公司及签订监理合同2.2.3 招标投标时期2.2.4工程设计时期2.2.5 工程实施时期2.2.6 工程测试验收时期2.2.7 运行及爱护时期第三章立项及可行性研究时期3.1 立项申请报告3.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l 项目背景介绍3.2.2 现状分析3.2.3 项目的建设目标3.2.4 项目实现的功能3.2.5 项目建设投资、运营爱护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3.2.6 项目的效益分析3.2.7 项目风险评估3.2.8 结论性意见第四章招标投标时期4.l招标投标时期的工作流程4.2招标时期的工作划分4.2.1 招标子时期4.2.2 投标子时期4.2.3 开标、评标和中标子时期4.2.4 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子时期4.3 招标的方式和原则4.3.1 招标的方式4.3.2 招标的原则第五章工程设计时期5. 1 设计时期的治理工作5.2 工程设计相关的标准第六章工程实施时期6.1 机构设置及其作用6.1.l 工程治理机构的设置6.1.2工程治理机构的作用6.2 实施时期的治理工作6.3 工程实施的相关标准第七章工程测试验收时期7.1 工程测试验收时期的工作划分7.2 工程测试验收的原则7.3 工程初验的治理工作7.4 系统试运行的治理工作7.5 工程终验的治理工作第八章运行及爱护8.l 人员保证8.2 建立完善的系统日常爱护治理制度8.3 系统运行监测和故障预警8.4 系统故障的处理方法8.5 运营服务费预算附录:相关的参考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三部分网络基础设施名目前言第一概述第一节编写背景第一节指南内容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在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中定位第三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关键问题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一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与标准第二节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三节网络基础设施系统组成第四节网络基础设施协议基础第四章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明细表第一节总体标准标准明细表4.1.1 ISO/OSI 标准明细表4.l.1.1 ISO/OSI模型明细表4.1.1.2 ISO/OSI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3 ISO/OSI 表示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4 ISO/OSI会面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5 ISO/OSI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6 ISO/OSI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7 ISO/OSI 链路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8 ISO/OSI物理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4.1.2.1 IP组网总体技术协议标准明细表4.1.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5 IP网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明细表4.1.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明细表第二节总体标准使用说明4.2.1 ISO/OSI 标准使用说明4.2.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4.2.2.1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的技术说明4.2.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5 IP 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使用说明4.2.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使用说明第五章虚拟专用网(VPN)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5.1.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明细表5.1.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明细表5.1.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明细表5.1.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明细表第二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使用说明5.2.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使用说明5.2.1.1 IP VPN标准技术说明5.2.1.2 IP VPN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1.3 IP-VPN关键技术5.2.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使用说明5.2.2.1 A TM-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2.2.2 A TM-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使用说明5.2.3.1 FR-VPN标准技术说明5.2.3.2 FR-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使用说明5.2.4.1 MPLS 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4.2.2 MPLS-VPN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4.3 MPLS-VPN关键技术5.2.5 VPN技术综合比较第六章IP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IP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表6.1.1 网络协议标准明细表6.1.2 IP Over SDH/ATM/以太网/DWDM标准明细表6.1.3 IP设备标准明细表6.1.4 MPLS标准明细表6.1.4.1 MPLS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6.1.4.2 支持MPLS的设备业务与应用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6.2.1 IP总体标准使用说明6.2.2 IP网络标准使用说明6.2.2.1 IP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2.2.2 IP网络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2.2.3 IP网络标准使用关键技术第三节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使用说明6.3.1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技术说明6.3.2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使用条件和场合6.3.3 IP OVER Ethernet6.3.4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关键技术第四节IP网络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五节IP设备标准使用说明6.5.1 IP设备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5.2 IP设备关键技术6.5.2.1 总体关键技术6.5.2.2 高端路由器关键技术6.5.2.3 低端路由器关键技术第六节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6.1 IP设备测试系统6.6.2 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6.3 测试关键技术第七节MPLS组网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7.l MPLS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7.2 MPLS网络协议使用条件和场合6.7.3 MPLS网络关键技术第八节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8.1 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2 BGP/MPLS VPN(MPLS L3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3 MARTINI方式MPLS L2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4 KOMPELLA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5 VPLS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6 CCC方式MPLS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第九节MPLS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9.1 MPLS测试标准6.9.2 MPLS测试关键技术第七章A TM帧中继标准及其使用就明第一节A TM帧中继标准明细表7.1.1 A TM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7.1.2 A TM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3 A TM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7.1.4 帧中继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5 帧中继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A TM、帧中继标准使用说明7.2.1 A TM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2 A TM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3 帧中继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八章网络接入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接入标准明细表8.1.1 以太网技术标准明细表8.1.2 无线局域网标准明细表8.l.3 xDSL标准明细表8.l.4 接入服务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以太网技术标准使用说明8.2.1 以太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2.2 以太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2.3 以太网关键技术8.2.4 以太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三节无线局域网标准使用说明8.3.1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3.2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3.3 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8.3.3.1 IEEE802.11关键技术8.3.3.2 IEEE802.11b关键技术8.3.3.3 IEEE802.11a关键技术8.3.3.4 IEEE802.11g关键技术8.3.3.5 IEEE802.1x关键技术8.3.4 无线局域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四节XDSL标准使用说明8.4.1 XDSL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4.2 xDSL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4.3 xDSL关键技术第五节窄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5.1 窄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5.2 窄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5.3 窄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5.4 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六节宽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6.1 宽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6.2 宽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6.2.1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安全保密8.6.2.2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多种接入手段8.6.2.3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支持语音、视频业务8.6.3 宽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6.4 宽带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九章综合布线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综合布线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综合布线标准使用说明9.2.1 标准技术说明9.2.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1.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1.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2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9.2.2.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2.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2.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3 关键技术第十章网络安全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安全标准明细表10.1.1 网络安全总体技术框架标准明细表10.1.2 网络安全协议标准明细表10.1.3 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10.1.4 物理与环境安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网络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1 IP网络安全总体要求使用说明10.2.2 网络接入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3 网络代理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使用说明10.2.4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10.2.5 防火墙标准使用说明第十一章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内容说明第二节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1 网络治理与爱护总体标准11.2.2 IP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3 VPN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4 MPLS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5 A TM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6 SDH传送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7 WDM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第三节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1 IP治理网(SNMP)总体协议系列标准使用说明11.3.2 网络治理测试总体标准使用说明11.3.3 IP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3.1 《IP网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11.3.3.2 《接口组治理信息库》11.3.3.3 《路由器相关治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4 服务器治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5 《多媒体治理信息库》11.3.4 VPN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 MPLS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l《MPLS治理接口》相关标准11.3.6 A TM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 SDH传送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1《SDH传送网网络治理技术规范》11.3.7.2《SDH传送网网络治理测试规范》11.3.8 WDM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8.1 《WDM网络治理接口技术规范》11.3.8.2 《WDM网络治理测试规范》第十二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示例示例一:安全、可靠、可治理的电子政务网络2.1.1 项目总体设计2.1.2 项目具体实施2.1.3 安全、治理和运营2.1.3.1 业务应用示例二:路由器组网和VPN示例三:城域电子政务网解决方案1.1 总体规划设计1.2 核心层设计1.3 业务汇聚层设计1.4 接入层设计示例四:基于MPLS VPN的多业务解决方案1 MPLS VPN解决方案2 三网融合的解决方案2.1 数据、语音、视频2.2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QoS策略2.3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IP组播技术示例五:基于VPN的电子政务网络网络需求解决方案一技术体制与网络架构二IP地址规划三VPN实现四路由设计示例六:构建安全保密IP VPN系统11.6.1 系统方案11.6.2 技术特点11.6.3 采纳的标准示例七:ATM网络与业务示例八:利用信息交换技术,构建安全的信息交换网络示例九:公众服务呼叫中心1. 网络结构2. 要紧技术3. 适应标准示例十:VoIP网络组建实例:总体图、技术特点、采纳标准、关键技术示例十一:流媒体业务网络治理系统l. 流媒体业务网络治理结构图2. 流媒体业务网络治理系统技术特点3. 流媒体业务网络治理功能示例十二:综合布线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四部分信息共享(待制定)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五部分应用支撑技术名目1引言1.l 目的1.2适用范畴2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技术体系概述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应用支撑层2.3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参考模型2.3.1基础架构平台2.3.2支撑服务2.3.3领域框架2.4 电子政务支撑技术标准体系3应用支撑关键技术3.1基础架构平台3.1.1传统中间件架构3.1.2基于组件的架构3.1.3 面向服务的架构3.2 支撑服务3.2.1 信息表示3.2. 2消息服务3.2.3事务服务3.2.4流程操纵3.2.5数据访问3.2.6 名目服务3.2.7安全服务3.2.8治理服务3.3 领域框架4 应用支撑技术重要标准简介4.1 XML标准4.1.1 XML核心和基础标准4.1.2 XML 标准4.1.3 XML 应用标准4.2 数据访问类标准4.3 消息服务标准4.3.1 SOAP4.3.2 XML-RPC协议4.3.3 ebXML MS4.4 分布式事务处理标准4.5 流程处理标准4.6 名目服务标准4.6.1 X.500名目服务4.6.2 LDAP4.6.3 DSML4.7 Web服务标准4.7.1 WSDL4.7.2 UDDI4.7.3 Web服务安全标准4.8 组件标准4.8.1 J2EE/EJB4.8. 2 COM十4.8.3 CORBA/CMM附录1:参考文件附录2:缩略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六部分信息安全名目1 引言l.1 目的1.2原则1.3适用范畴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2.l 概述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2.1 政务业务概述2.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3 电子政务系统构成2.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威逼2.4.l 概述2.4.2 安全威逼的种类2.4.3 威逼/攻击者2.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3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及其标准化3.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差不多原则3.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爱护范畴3.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一样步骤3.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标准化3.5.1 安全法规3.5.2 安全策略3.5.3 安全治理3.5.4 安全风险分析3.5.5 安全测试与评估3.5.6 安全技术与产品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2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4 电子政务相关信息安全标准明细表4.4.1 信息安全治理标准4.4.2 信息安全技术标准4.4.3 信息安全运行标准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推进5.1概述5.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5.2.1 标准成果5.2.2 标准成果的取得5.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实施和监督附件政务机关差不多运行体制与电子政务A、政务机关架构B、政务机关职责权限C、政务机关运行机制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名目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目次1范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 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3.2 基于XML的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 based on XML 3.3 公文体document body3.4 显现display3.5 命名空间namespace3.6 文档类型定义DTD3.7 模式Schema3.8 元素element3.9 属性attribute4符号和缩略语4.1 DTD4.2 UML4.3 W3C4.4 XML5 电子公文差不多要素6电子公文特性6.1 真实性6.2 可靠性6.3完整性6.4可用性7 电子公文分类7.1 党的机关公文7.2 行政机关公文7.3 其它机关公文8 电子公文处理过程8.l 过程模型8.2 创建8.3 显现8.4 办理8.5 交换8.6 归档8.7 销毁9标准各部分内容和相互关系9.1 各部分综述9.2 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9.3 各部分依靠关系模型10 电子公文XML描述规则10.1 字符集10.2 命名方法10.3 映射规则10.4 命名空间第二部分:公文体目次前言1 范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符号和缩略语5 组成要素6 结构模型6.1 公文体6.1.1 眉首6.1.2 主体6.1.3 版记7 描述7.1 电子公文7.2 公文体7.2.1 眉首7.2.2 主体7.2.3 版记7.2.4 扩展要素7.3 电子公文的DTD定义7.4 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7.5 公文体的DTD定义7.6 公文体的Schema定义7.7 公文体的XML实例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DTD定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DTD定义附录D(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Schema定义附录E(资料性附录)公文体的XML示例附录F(资料性附录)层次结构图中所用的图符说明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目次前言引言1 范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电子政务框架4.1 电子政务概念4.2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2.1 网络基础设施层4.2.2 应用支撑层4.2.3 应用层4.2.4 信息安全4.2.5 治理5 XML技术介绍5.1 XML概念和核心技术5.1.1 XML差不多概念5.1.2 XML相关概念与技术5.1.3 XML的一样应用过程5.2 XML相关的标准和规范5.2.1 服务相关语言和协议5.2.2 元数据标准5.2.3 工作流相关的语言5.2.4 事务处理和协作相关5.2.5 XML安全相关5.2.6 XML处理与表现5.2.7 XML开发相关5.2.8 其它相关领域的XML标准6 XML在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架构中的应用指南6.1 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综述6.2 应用支撑层6.2.1 数据访问6.2.2 信息交换6.2.3 流程操纵6.2.4 事务处理6.2.5 名目服务6.3 应用层6.3.1 公文处理6.3.2 业务处理6.3.3 信息公布6.3.4 信息采集6.3.5 服务调用6.4 信息安全6.4.1 典型应用场景6.4.2 应用需求分析6.5 治理6.5.1 典型应用场景6.5.2 应用需求分析6.5.3 技术方案参考文献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目次前言引言1 范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建模符号5业务流程设计的过程——业务建模过程5.l业务建模与流程设计的关系5.2业务流程设计过程的层次框架5.3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原则与要紧时期5.3.1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5.3.2 业务流程设计的原则5.3.3业务流程连续改进的要紧时期5.4参加业务建模的人员5.5业务建模的要紧环节5.5.1 确定建榜样畴和业务种类框架5.5.2通过调查收集业务素材进行分析5.5.3利用差不多建模过程建立业务模型5.5.4依照要紧建模指标对模型进行评审5.5.5完善和完成整个业务模型,形成建模文档5.6差不多建模过程5.6.l 以职能分工分析为动身点的建模过程5.6.2以业务流程分析为动身点的建模过程5.6.3相关建模图形和说明5.6.4建模的要紧指标5.6.5建模的要紧文档6 业务流程设计的结果——业务图形6.1业务模型的构成6.2 差不多建模图形之间的集成关系6.3分工组成树6.3.1机构中的部门组成6.3.2部门中的岗位组成6.3.3岗位中的职责组成6.3.4岗位职责中的活动步骤组成6.3.5 分工组成树的拆分6.3.6活动单元的编码规则6.3.7分工组成的分解原则6.3.8分工组成的描述范畴6.3.9活动单元类型划分的相对性6.4 业务协作流程图6.4.1 业务种类与业务协作流程的分类6.4.2 业务协作流程图的内容6.5 职责执行流程图6.6 业务信息关系图6.6.1 业务信息的描述方法6.6.2 业务信息之间的关系6.7 业务信息与组织单元作用关系的建模图形6.7.1 数据接口图6.7.2 数据流图6.7.3 业务信息操作权限图6.7.4 业务信息共享图6.8 信息化的需求定义附录A(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技术的作用A.1 业务建模技术有助于业务治理规范化A.2 业务建模技术从源头上为有效益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手段A.3 业务建模技术为业务建模、需求建模和软件建模平滑过渡提供技术支持A.4 业务建模技术用于提取数据元,设计电子文档,进行数据标准化附录B(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表格示例B.1业务调研表格的来源与用途B.2 业务分工调查表格示例B.2.1 岗位分工调查表示例B.2.2岗位信息调查表示例B.2.3 岗位职责调查表示例B.3业务协作流程调查表示例B.4业务信息调查表示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报告大纲要素C.1单位组织的差不多要素C.1.1 机构要素C.1.2业务要素C.1.3安全要素C.2业务流程要素C.2.1业务目标C.2.2业务起始点C.2.3业务办理过程C.2.4业务的终止点(归档)附录D(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案例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目次前言1范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规范框架4.l规范技术参考模型4.2规范技术参考模型的具体内容4.2.1监理支撑要素4.2.2监理时期4.2.3 监理对象4.2.4监理内容4.2.5信息安全5监理支撑要素5.1监理合同、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5.1.1监理合同5.1.2 监理规划5.1.2.1 监理规划编制的要求5.1.2.2 监理规划编制的程序5.1.2.3 监理规划编制的依据5.1.2.4 监理规划的内容5.1.3 监理实施细则5.1.3.1 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要求5.1.3.2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程序5.1.3.3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依据5.1.3.4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5.2监理机构5.2.1监理机构的设置5.2.2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5.3监理设施5.3.1监理单位为监理机构配备的设备5.3.2业主单位为监理机构提供的设施5.4监理人员5.4.1监理人员的构成5.4.2 监理人员的职责5.4.2.1总监理工程师职责5.4.2.2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职责5.4.2.3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5.4.2.4监理员的职责5.5 质量治理6监理时期及其目标6.1监理时期6.2工程招标时期的要紧监理目标6.3工程设计时期的要紧监理目标6.4工程实施时期的要紧监理目标6.5工程验收时期的要紧监理目标7监理实施7.1 工程招标时期7.1.1工程招标时期的质量操纵7.1.2工程招标时期的进度操纵7.1.3 工程招标时期的投资操纵7.1.4工程招标时期的合同治理7.1.5工程招标时期的信息治理7.1.6工程招标时期的和谐7.2工程设计时期7.2.1 工程设计时期的质量操纵7.2.2工程设计时期的进度操纵7.2.3工程设计时期的投资操纵7.2.4工程设计时期的合同治理7.2.5工程设计时期的信息治理7.2.6工程设计时期的和谐7.2.7工程设计时期的监理流程7.3工程实施时期7.3.1工程实施时期的质量操纵7.3.2工程实施时期的进度操纵7.3.3工程实施时期的投资操纵7.3.4工程实施时期的合同治理7.3.5工程实施时期的信息治理7.3.6工程实施时期的和谐7.3.7工程实施时期的监理流程7.4工程验收时期7.4.1工程验收时期的质量操纵7.4.2工程验收时期的进度操纵7.4.3工程验收时期的投资操纵7.4.4工程验收时期的合同治理7.4.5工程验收时期的信息治理7.4.6工程验收时期的和谐7.4.7工程验收时期的监理流程附录A(规范性附录)监理流程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承建单位用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监理单位用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通用表格参考文献图A.l工程设计时期监理流程图图A.2 工程实施时期监理流程图图A.3 工程验收时期监理流程图表B.1 方案/打算报审表表B.2 分包单位资格审查申请表表B.3 开工申请表B.4 复工申请表B.5 付款申请表表B.6 工程时期性测试验收(初验、终验)报审表表B.7 工程时期施工申请表表C.l 监理日志表C.2 监理通知单表C.3 复工令表C.4 工程款支付证书表C.5 工程备忘录表C.6 会议纪要表C.7 开工令。

国家开放大学《电子政务》形考任务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子政务》形考任务答案

一、判断题政府网站成为联结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重要桥梁。

( √ )2 政府信息资源必须仅为政府所有。

( ×)3 流程图是流程测试、分析、设计与优化的重要工具。

( √ )4 电子政务的发展实际上是政府内部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关系重组的过程( √ )5 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构架中,基础设施是保障。

(×)6 应急响应是指安全风险评估。

(×)7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向是以政府为中心。

(×)8 政府信息资源应该实现低成本共享。

( √ )9 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包括人为因素、技术系统因素、安全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

( √ )10 电子化公共服务提供的服务是独立的。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11 电子政务工程能否正常运行,首要因素是 ()选择一项:a. 服务性b. 便捷性c. 标准性d. 安全性12 电子政务标准管理从内容上分,可分为技术标准及 ( )选择一项:a. 安全标准b. 管理标准c. 服务标准d. 政务标准13 电子政务的主要倡导者和提出者是 ( )选择一项:a. 加拿大b. 英国c. 美国d. 新加坡14e-Participation 是指( )选择一项:a. 电子会议b. 电子参与c. 电子选举d. 电子民主15.电子政务标准管理从过程上分,可分为标准的应用及 ( )选择一项:a. 标准的执行b. 标准的规划c. 标准的公布d. 标准的制订一、简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6、电子政务中公共事业管理包含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有哪些?答:主观因素:一是理念和体制问题,国家需要在政府建立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型组织文化;二是分析现有的国民需要,对比现有政府公共事业服务能力,作出综合评估,从而为组织的重组、业务流程的再造提供基础支持。

17、完成网上政府的成熟度要想达到综合服务型阶段需要实现哪些关键要素?答:一是通过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向用户提供综合的在线信息、服务、交易,并且配备有智能的政府资源搜索引擎;二是政府内部已经完成组织再造、机构重整、业务流程重组,在组织、体系结构上支持电子政务的实施。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4)1.1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4)1.2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4)1.3 电子政务的国际发展趋势 (5)第2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5)2.1 建设目标 (5)2.2 建设原则 (5)2.3 电子政务平台的效益分析 (6)第3章电子政务平台需求分析 (6)3.1 政务业务需求调研 (6)3.1.1 政务业务流程梳理:分析政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业务职能及业务流程,明确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业务支撑。

(6)3.1.2 政务信息资源分析:调查政务部门内外部信息资源,梳理政务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用途等,为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提供依据。

(6)3.1.3 政务管理需求调研:深入了解政务部门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管理需求,保证电子政务平台能够满足政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6)3.2 用户需求分析 (6)3.2.1 政务部门内部用户需求:分析政务部门内部员工的业务操作需求、信息查询需求、协同办公需求等,提高政务部门工作效率。

(6)3.2.2 政务部门外部用户需求:调研广大民众、企业等外部用户在使用政务服务平台时的需求,包括办事指南、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7)3.2.3 特殊用户需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分析其在使用电子政务平台时的特殊需求,保证平台的无障碍服务。

(7)3.3 系统功能需求 (7)3.3.1 政务信息公开:提供政务新闻、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信息发布功能,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

(7)3.3.2 在线办事服务:提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在线申报、办理、查询等功能,实现政务事项“一网通办”。

(7)3.3.3 政务数据共享:实现政务部门间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务数据利用效率。

(7)3.3.4 协同办公:提供政务部门内部通信、文件传输、日程管理等协同办公功能,提升工作效率。

第十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教程》ppt 课件

第十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教程》ppt 课件
第十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 建设与管理
第一节 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设计
• 一、政府部门进行电子政务需求设计的意 义:
1. 规范政府工作流程 2. 加快政府信息化进程 3.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 二、电子政务需求设计的主要过程
• 电子政务需求设计主要包括需求开发和需 求管理两个部分:
1. 需求开发
✓ 需求开发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 报告编写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
• 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主要内 容:
1. 项目范围的管理 2. 项目风险管理 3.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4. 项目进度管理 5. 项目采购管理与合同管理 6. 项目质量管理 7.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第五节 电子政务系统的项目监理
• 一、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引入项目监理的必 要性:
1. 由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共性决定 2. 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也使引入项目监理成
作用 5. 能预测、控制信息化风险,减少信息化建
设过程中的损失
• 三、电子政务项目监理的工作内容
• 电子政务项目监理的工作内容是根据电子 政务工程的生存期而划分的。即可行性研 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 计、实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使用与 维护这八个阶段。
• 电子政务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即沿着这八 个阶段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 资进行监督,对项目合同和文档资料进行 管理,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
为必要 3.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引入项目监理符合相关
法律法规的要求
• 二、电子政务项目监理的重要作用 1. 发挥咨询和指导作用,弥补业主在人力资
源和经验上的不足 2. 发挥监督与控制作用,更有效地保证工程
的质量、进度和投资 3. 发挥协调作用,保障业主与承建方进行成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5号令)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5号令)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

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
• 一、国外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现状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避免不当干涉、 浪费资源等。各国纷纷制定与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法 规、政策等,保障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有力实施。
• 二、美国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现状及特点
1)美国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发展概述
1994年 1995年1996年 1997年 1998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1世纪初 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前景》的报告,报告中提出要求建立 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 政府出台《政府纸张消除法案》和“重塑政府计划” 。 制定名为“走近美国”的计划,要从1997年到2000年,在政府信 息技术应用方面完成120余项任务。 通过《文牍精简法》,要求政府在5年内实现无纸工作,联邦政 府所有工作和服务都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建成超大型电子网站——美国“第一政府网”。 布什总统上台后,加速了“电子政府”的发展。在美国白宫管理 与预算办公室(OMB)成立“电子政府特别工作小组”。
(2)术语标准
包括: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算术和逻辑运 算、设备技术、数据的组织、数据的表示法、数据 的准备和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安全、数据通信、 操作技术和设施、处理器、外围设备、计算机图形、 可靠性、维修和可用性、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 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军用计算机安全术语等的界 定。
安全组织机构的建设
务国 安外 全电 现子 状政
重视对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 技术研发的投入 制定及时、统一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
• 一、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 2、国内外电子政务安全现状
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较弱,许多应用系统处于不设 防状态
务国 安内 全电 现子 状政
国内的IT厂商在自有知识产权、研发等方面能 较弱,一旦引进的技术设备存在漏洞或“后门”, 会对我国政务网络的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 二、美国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现状及特点
3)美国的电子政务立法的特点
重视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法律环境的建设 立 法 的 特 点 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环境法律构建
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缺乏一系列网络安全标准 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一、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3、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技术保障措施不完善
2)管理体系不健全 3)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 一、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3、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技术保障措施不完善
① 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② 软件系统存在缺陷 系统软件本身缺乏安全性 应用系统中的安全隐患 ③ 网络的开放性 互联网本身的不安全因素 通信线路的开放性 网络资源共享存在的安全隐患 病毒侵害
• 三、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基本要求
3)电子政务标准的基本要求
标准对电子政务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标准的统 一实施有助于大规模电子政务的应用,提升电子政 务建设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 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公正性; 标准应该具有发展性和延续性 ; 标准应该和应用结合。
• 四、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框架
因特网
加密后的 信息(密 文)
密钥解密
数据加密过程
解密后的信 息(明文)
• 三、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2、网络安全-防火墙
防火墙(firewall)是指一个由软件或软件和硬件设备 组合而成,处于内网与外网之间,用来加强互联网与 内部网络之间安全防范的一个或一组系统。 作用:限制外界用户对企业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 用户访问外部服务。 防火墙的安全策略 一切未被允许的都是禁止的 一切未被禁止的都是允许的
《1996年电信法》 《统一电子交易法》、《国际国内电子签名法》、《统一计算 机信息交易法》、《网上贸易免税协议》 《千禧年数字版权法》、《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 《计算机保护法》、《网上电子安全法案》、《反电子盗窃 法》、《计算机欺诈及滥用法案》、《网上禁赌法案》
政策性文件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议程》《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 计算机安全
• 三、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2、网络安全-防火墙
不能阻止来自 内部的破坏
不能保护绕过 它的连接
防火墙的局限性 无法完全防止新 出现的网络威胁
不能防止病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三、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3、系统及应用安全
系统及应用安全 主要是要保证操作系统和应用服务的安全性。 保障系统及应用安全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 入侵检测系统 防病毒系统 漏洞扫描系统 安全认证
• 三、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基本要求
2)电子政务标准的目的 确立电子政务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健康、快速、稳 定和有序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推广和实施电子政务标准的目的: 满足电子政务系统复杂性的需要 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需要 促进电子政务健康有序的发展 电子政务系统的复杂性表现在: ① 全面的开放性。② 必要的兼容性。③ 可扩展性。 ④ 可维护性。⑤ 高度的稳定性。⑥ 充分的安全性。
1、安全需求的具体表现
3)信息的完整性 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 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4)信息的不可否认性 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无法否认自己发送或接收信息 的行为,即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能提供调查的依据 和手段。
5)信息的可用性 指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已被 授权的用户需要时,应能存取所需的信息。
• 三、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2、网络安全-逻辑隔离和物理隔离
政府内网
互联网
政府外网
• 三、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2、网络安全-加密系统
加密技术是最基本的安全技术,是实现信息保密性的 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非法用户获取信息 系统中的机密信息。
源文件 (明文 ) 密钥加密 加密后的信 息(密文)
第十章 电子政务支撑体系
目录 第一节 电子政务安全 第二节 电子政务标准 第三节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
第一节 电子政务安全
• 一、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电子政务安全: 涉及对国家秘密信息和高度敏感的核心政务的保护; 涉及维护公共秩序和行政监督的准确实施; 涉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
• 一、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 五、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 字符集基本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信息 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信息处理用 现代汉语分词规范、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 信息处理设备中汉字点阵字模数据的检测方法、印 刷体汉字识别系统要求与测试方法的界定。
• 三、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
技术保障体系 运行管理体系
基础设施平台
社会服务体系
物 理 安 全
系 网 统 络 及 全 安 应 全 用 安
行 政 管 理
安 全 技 术 管 理
风 险 管 理
安 全 法 规 建 设
安 全 标 准 建 设
认 证 平 台
PKI
安 测 全 评 管 认 理 证
• 四、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管理体系
运 行 管 理 体 系
行政管理 安全技术管理 风险管理
第二节
电子政务标准
• 一、电子政务标准概述
标准化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构成信息交换和互操作、信息安全等技术起跑点;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
• 二、电子政务标准发展现状
1)国外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发展现状
• 三、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基本要求
1)电子政务标准的含义 电子政务标准 是指针对电子政务实施和应用的标准,以电子政务的 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为基础,经政府相关部门与代表 厂商协商一致,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的形式 发布,作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 据。 按适用范围的不同,电子政务标准分以下几类 :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 标准 。
总统布什签署了《电子政务法》,该法案在预算管理办公室之内 成立电子政务办公室,加强电子政务管理
政府对每个本国公民的服务基本实现了电子化。
• 二、美国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现状及特点
2)美国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一览
立法对象
宏观调控 信息 基础设施 电子商务 知识产权 《电子政府法》
法律法规、文件名称 《电子信息自由法案》、《个人隐私保护法》、《公共信息准 则》、《消费者与投资者获取信息法》、《儿童网络隐私保护 法》、《电子隐私条例法案》、《削减文书法》
• 五、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分为:整体框架、术语标准和中文信息处理标准。 (1)整体框架 整体框架涵盖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标准 化指南、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和电子 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电子政务公众服务 网总体技术要求、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
• 五、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 1、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黑客入侵 和犯罪
病毒泛滥 和蔓延
电子 政府
信息间谍的 潜入和窃密 内部人员 的违规和 违法操作
• 一、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 1、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木桶原理
电子政务系统 安全强度
取决于
最薄弱环节的 安全强度
• 一、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 2、国内外电子政务安全现状
• 一、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3、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管理体系不健全 (1)组织及人员风险 (2)管理制度不完善
(3)安全策略有漏洞
(4)缺乏应急体系
• 一、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3、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3)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1)法律体系不健全 (2)安全标准体系不完整 标准的制定水平较低 缺乏与的实际情况的结合 使用单位对执行标准的认识不足 (3)电子政务的信任体系问题 (4)社会服务体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