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药物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药物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药物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使用与疾病发生、发展及结果之间关系
的学科,其目的是改善人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医疗保健系
统提供实践基础。

药物流行病学包括药物使用状况的检测与分析;药物使用合理性、药
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应用控制;以及相关疾病流行状况的
监测与预测。

其中,药物暴露是指药物使用的一般概念,包括某一个时间点患者的
药物剂量和持续时间,以及他们用药的频率。

药物使用状况的检测是药物
流行病学的基础,以发现患者的药物暴露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药物使用合理性是指使用药物的一般方法,包括药物的类型、剂量、
时间和频率,以及药物选择、持续期限和用药目的。

药物使用标准可用于
衡量使用药物合理性。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用药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药
物有效性和/或安全性变化的现象。

其中,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指在患者体内两种或多种药物直接作用,影响其效力、安全性和/或毒副
作用的相互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药时出现的而超出正常治疗效果的不利后果,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与患者体内环境发生反应产生的。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PPT精选文档72页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PPT精选文档72页
分类
病例报告 生态学研究 纵向研究(ADR监测) 横断面研究
2019/11/26
26
一、描述性研究---(1)病例报告
药物上市后引起罕见的不良反应初次报道多
来自医生的病例报告。
特点
病例报告没有对照组,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确定
一旦对某种药物的怀疑被公布,常引起医生和病
人的过度报告,导致偏性结论
2019/11/26
18
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2) ——关联的强度
关联强度(Strength)即暴露与结果的关联程度 反映关联强度的指标:如比值比、相对危险度、 相关系数等
只能说强关联比弱关联更可能是因果 关联,而无法确定关联达到哪个程度 便可认为是因果关联或不是因果关联
2019/11/26
19
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3) ——关联的剂量反应关
21
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5) ——关联的合
理性
合理性(Plausibility)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客观评价:若将发现的关联视为因果关联,在科学上 应言之成理。即,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相矛盾,符合疾 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 主观评价:研究者或评价者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 支持因果假设的把握度。
科学上不具备合理性 不能认可为是因果关联

率 可 能 实 发 际 生 发 某 生 现 某 象 现 的 象 观 的 察 观 单 察 位 数 总 数 k
K为比例基数,如100%,1000‰,万/万,等。
2019/11/26
8
发病率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 病例的频率(速率指标)。
某病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K
动合理用药
以社会人群为基础推广抗菌药合理应用与控制病原体耐药性的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是用于解释药物与疾病发生或结果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是用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有效的过程。

下面列出了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一、充分理解及了解疾病发病机制:在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深入理解和熟悉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研究人员才能分析出药物如何影响疾病的机理和发展,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变化如何。

二、对药物靶基因和疾病进行预测: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旨在评估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为了更好地评估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需要先了解药物所针对的靶基因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这是对药物作用效果的原始估计。

三、对病变水平、病变类型,以及病人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对病变水平,病变类型以及病变发病方式做出描述和分析,这将为之后药物治疗病人及其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四、寻找与药物作用模型相关的特征:影像学或分子标志物,如血液学和内分泌改变等,是临床药物研究的重要工具,这些特征可以用作评估药物作用的依据,同时可以筛选出有效的药物模型,便于日后的药物开发和用药。

五、根据模型分析出药物的潜在影响:有了对药物作用模型的具體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药物作用模型评估出药物潜在的改变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六、完善新药的开发过程:当药物的疗效明显时,其开发过程就要开始,包括完善新药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药物使用方法、用药等,以及采取各种对策以防止不良反应。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是解释药物与疾病发生或结果之间关系的过程,它的基础步骤包括:充分理解及了解疾病发病机制;对药物靶基因和疾病进行预测;对病变水平、病变类型,以及病人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寻找与药物作用模型相关的特征;根据模型分析出药物的潜在影响;以及完善新药的开发过程。

充分的研究将有助于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社会的影响,促进药物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的提高,最终实现临床实践的普及,改善疾病的防治效果,提高临床质量水平。

试述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试述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1. 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药物使用及其相关效果和安全性的学科。

它关注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内容,旨在帮助医生、政策制定者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使用和效果。

药物流行病学旨在解决以下问题:药物在人群中使用的状况是怎样的?不同人群对同一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是否存在差异?长期药物使用与慢性病的关系如何?以及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评价等。

2. 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药物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主要通过对人群中一定的观察对象进行长期跟踪,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了解不同药物使用情况与患病风险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观察到药物使用和患病之间的时间顺序,能够更好地判断药物对慢性病的影响。

(2)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它通过收集患病和未患病人群的过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人群中不同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以探讨药物使用与患病风险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短期内患病风险较高的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急性中毒等。

(3)药物利用评价研究药物利用评价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

它通过对人群中药品的处方、购药、用药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药物使用的指征、不良反应发生率、合理用药情况等,以指导临床用药和政策制定。

(4)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主要关注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毒性和安全性问题。

它通过在人群中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风险。

3. 个人观点及总结药物流行病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推动药物研发和确保药物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和相关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药物使用中的问题,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促进人群健康。

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涵盖了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情况、效果和安全性评价,其研究方法多样且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药物利用评价研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药物流行病学概述

药物流行病学概述



师 药
病 病 例 例 对 对 照 照 研 研 究 究 队 队 列 列 研 研 究 究
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二次研究 二次研究 Meta-分析 Meta-分析 系统综述 系统综述 非系统综述 非系统综述 评论 评论 指南 指南 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 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 非随机对照试 验 验

上市后风险评估 药物上市后监测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师 药




药品上市后研究
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药品不良 反应监测技术机构、其他相关机构和有关专家为收集 已批准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信息,按照 方案开展的研究或调查。 药品上市后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须符合保证其科学 性。相关研究资料需真实、完整。凡药品上市后研究 涉及临床试验时,必须执行《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管理 规范》。进行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讨论稿)

ADR监测方法
自愿报告制度(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义务性监测(mandatory or compulsory monitoring) 重点医院监测(intensive hospital monitoring) 重点药物监测(intensive medicines monitoring) 速报制度(expedited reporting)


师 药




是否开展研究还取决于对风险的耐受性
影 响 风 险 可 接 受 性 的 因 素

药物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和收集

药物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和收集

疾病时间分布意义
❖ 提供疾病病因的重要线索 ❖ 反映疾病病因的动态变化 ❖ 验证可疑致病因素与该病关系
(一)短期波动
亦称时点流行或爆发。
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 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短期波动或爆发系因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 时间内接触或暴露同一致病因素所致。
(二)季节性 (seasonal variation)
30
患病率( ‰)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年龄( 岁)
十三省市各年龄组合计糖尿病患病情 (李立明,1996)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 免疫水平状况 ❖ 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 ❖ 预防接种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目的
❖ 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 提供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防治 提供依据
从30岁开始发病率增高,其发病率曲线随 年龄增高而上升。
西方国家可上升到70~80岁为止, 低发国家日本发病率50岁达高峰,以后即下降。 说明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发病率不同。
➢ 年龄效应
对某些疾病的发生频率来说,年龄效应特 别明显,如随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也 十分明显(见下图)。
50
40


(一)死亡率(mo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 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同期平均人口数
k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 死亡粗率(crude death rate)

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

二、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也称分析流行病学,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 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研 究方法。 该类研究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 研究目的是检验病因假设,估计危险因素的作用程度
二、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 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 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 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 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若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或 暴露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 认为这种暴露与疾病存在关联。
揭示 现象
找出 原因
提供 措施
评价 效果
某事件在人群 中是怎样分布
什么因素使某事件在 人群中呈现如此分布
用什么策略和措施 可以改变这种分布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举例:欲控制某药品不良反应(ADR)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任务:预防和控制ADR 研究内容:
揭示现象:疑似ADR在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 找出原因:什么药物导致了该事件在人群中呈现如此分布 提供措施:用什么策略和措施可以改变这种分布 评价效果:评价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一、描述性研究—— 病例报告
来自临床的病例报告是医药界认识ADR的第一线索 病例报告没有对照组,不能判断药物与疾病之间的 因果关系,只能提供ADR线索。
一、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概念: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 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用药、可疑药物相关事 件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事件 与用药的关系加以描述就称为现况研究。 因为现况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时间横断面上 收集的,故又称横断面研究。

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
干预研究
在特定群体中实施药物干预,观察其与健康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评估药 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药物治疗,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真实世界研究
在自然环境下观察药物使用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以评估药物的真实疗效和安 全性。
药物流行病学模型的应用
流行病学研究
针对特定的药品,研究其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和使用人群, 分析药物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 提供依据。
药物流行病学中的群体调查与实验研究
群体调查
通过对大样本的人群进行调查,收集与药物使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相关信 息,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研究
药物安全性评价
监测和评估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 事件,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药物经济学评价
分析药物治疗成本与效果比,为制 定合理用药政策提供依据
药物流行病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制定药物治疗指南
根据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制定各类药物治疗指南
监测和评估政策效果
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药物治疗情况的监测和评估,不断完善政策措施
药物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投入不足,限制 了学科的发展。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学、药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需要加 强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需要遵循严格的伦理规范和研究规范,对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要求较高 ,需要加强研究团队的能力建设和专业培训。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药物治疗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药物流行病学在指导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药物流行病学概念

药物流行病学概念

药物流行病学是一种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药物在人群中利用和效应的学科。

它旨在描述和解释药物在特定人群中的使用方式、影响因素和效应,评估药物的风险和效益,并为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使用情况的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关注药物在特定人群中的使用情况,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人群的药物使用情况。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人群的药物使用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药物效应的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还关注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不良反应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效应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3.药物使用与个体特征关系的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还关注药物使用与个体特征的关系,如疾病状态、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4.药物风险和效益评估的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还关注药物的风险和效益评估,包括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分析、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评估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风险和效益,为临床实践提供决策支持。

在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描述性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群中的药物使用和效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分析。

2.分析性研究:通过分析性研究方法,探讨药物使用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如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3.实验性研究:通过实验性研究方法,如随机对照试验等,评估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4.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通过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综合评估某种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研究药物在人群中的利用和效应的学科。

通过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人群的药物使用特点、评估药物的风险和效益,为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源性疾病和药物流行病学的若干思考

药源性疾病和药物流行病学的若干思考

药源性疾病和药物流行病学的若干思考前言药源性疾病种类广泛,一种药物可引起多种类型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几乎涉及机体各器官脏器。

临床可见的有: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药源性精神障碍,药源性心血管疾病,药源性血液病,药源性肝损伤,药源性肾损伤,药源性肺疾病,药源性胃肠道疾病,药源性骨、关节刮结缔组织疾病,药源性眼、耳、口腔疾病,药源性皮肤、粘膜疾病,药源性变态反应和代谢紊乱,药源性急症和淬死,药源性感染,药源性三致作用等。

一、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及常见原因(一)因素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很多,与病人的年龄、性别、遗传、饮食等有关。

首先用药引起药源性疾病的情况主要有:(1)用药方法和剂量选择不当,引起过敏反应。

(2)对老人、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没有调整剂量,引起药物过量中毒。

(3)病人擅自用药。

(4)无明确治疗目的用药。

(5)不了解病人过往病史和病变器官,使用对重要脏器有损害的药品,造成疾病病情恶化。

(6)随意用药,不了解病人原有过敏史。

(7)不适当的联合用药,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二)原因机体易感因素导致药源性疾病常见的原因有:1.乙酰化代谢异常药物代谢的乙酰化状态与药物的肝毒性密切相关。

中国慢乙酰化病人占20%。

对同样药物,快乙酰化代谢者的血浆半袁期显著短于慢型者,较高剂量时,慢乙酰化者的药物代谢能力易饱和,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2.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这类病人应用氧化性药物,极易引起药源性溶血性贫血。

3.异常遗传素质如有的病人接受治疗剂量的双香豆素抗凝药,可发生明显的抗凝作用延长。

对药源性疾病首先应“以防为主”.减少其发生率。

医药人员应确立恰当的用药目的,合理选择用药,制订周密的用药方案,客观评价药效。

实行治疗药物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可能为药物引起的不良症状,又不能确定是哪种药物引起的时,首先停用所有的药物,对症状严重者,采取对症治疗。

如致病药物已明确,则直接采用针对性抗剂。

若有药源性变态反应,还应将变态反应告诉病人,并作详细记录,以供预防。

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
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方法的发展将使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更加精确和个性化, 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将有助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促进新药研发和优化现有药物的治疗方案。
06
药物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抗抑郁药物的风险评估
总结词
该药物具有增加自杀风险和心血管疾病风 险。
描述性分析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 征和规律,如平均 数、中位数、标准 差等。
推断性分析
基于样本数据推断 总体特征,如假设 检验、置信区间等 。
相关性分析
探讨变量之间的关 联程度和影响因素 ,如相关系数、回 归分析等。
时序分析
分析时间序列数据 的变化趋势和周期 性变化,如时间序 列分析、季节性分 解等。
高级统计分析
感谢您的
在收集、处理和使用个人健康 数据时,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如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不 当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等。
研究结果解释与应用难度
影响因素复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个体 差异、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医生的处方习惯等,这些因素 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因果关系判断困难
在对某心血管疾病药物进行安全性监测时,研究人员发 现该药物具有潜在的心脏毒性,需要密切监测。通过对 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数据分析,研究人员证实了这一安 全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警告和建议。
案例五:某抗病毒药物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结词
该药物对某地区流感疫情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对某地区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某抗病 毒药物对控制该地区流感疫情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当 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清学检测和数据分析,研究人 员证实了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推荐 意见。

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

速报制度(expedited reporting)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图17-1 ADR监测机构及监测网示意图
药物警戒
定义:发现、评估、理解和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与 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活动 范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上市后药品的在评价、药物 不良反应的预警、临床前研制阶段、临床试验阶段
药物流行病学的意义
提高上市前(pre-marketing)临床试验的质量 主要用于上市后(post-marketing)研究 补充上市前研究中未获得的信息 确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或有效效应的频率; 了解药物对特殊人群(老人、孕妇和儿童)的作用; 研究并发疾病和合并用药的影响; 比较并评价新药是否更优于其他常用药物。 获得上市前研究不可能得到的新信息
各种数据库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专题资料
问卷调查
实验室检查
文献资料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第三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国际上常用的监测方法
自愿报告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 重点医院监测(intensive hospital monitoring) 重点药物监测(intensive medicines monitoring)
药物流行病学的意义
提高上市前(pre-marketing)临床试验的质量 主要用于上市后(post-marketing)研究 补充上市前研究中未获得的信息 获得上市前研究不可能得到的新信息 发现罕见的或迟发的不良反应或是有益效应; 了解人群中药物利用的情况; 了解过量用药的效果; 对药物在预防和治疗工作中的花费和效益进行评价。
数据库挖掘和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探索与分析

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

第十九章药物流行病学药物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但有时也会产生药害(drug misadventures)。

上世纪国外曾发生16起重大药害事件,累计死亡2万余人,伤残万余人(表19-1)。

伴随着医药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药害日趋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

Lazarou等对美国1966-1996年的39项前瞻性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住院患者中6.7%发生严重ADR,0.32%为致死性ADR,由此推算全美国每年有220万住院病人发生严重ADR,10.6万人因此死亡,居住院病人死因的4-6位,而实际上其中20%-70%的ADR是可以预防的。

据统计,我国约有5000万-8000万残疾人,1/3为听力残疾,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过氨基甙类抗生素有关。

因此预防和控制药害刻不容缓。

药物流行病学正是在与药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今后还将在与药物有关的更多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节概述一、药物流行病学的产生和定义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是近些年来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与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两个学科相互渗透、延伸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医学研究领域,也是流行病学的一个新分支。

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主要任务是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有效性。

为了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临床药理学的一个中心原则就是治疗的个体化,即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危险/效益比值,以及病人自身的临床和其他特征对治疗带来的影响,仔细权衡用药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效益和危险后再开处方。

这些信息需要通过大数量的人群调查来获得。

药物的危害主要涉及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和不合理用药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等。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按是否与剂量有关分为A类反应和B类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试验 反复文字修改、条目分析

初次临床试用 文字修改,条目分析,信度、效度 检验 修订量表

右图为
量表制作流程
再次临床试用 条目分析,信度、效度检验
(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1、质量调整寿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s),用 生命质量来调整期望寿命或生存年数而得到一个新的指标。它综 合反映人群生命质量和生存质量的指标,是生命质量与生存质量 的有机统一。质量调整寿命年的计算,首先将通过生命评价方法 得出的各种功能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效用值(参考尺度0-1.0,0表 示死亡,1表示完全健康)作为权重,再计算各种状态下的生存年 数。一个QALY反映一个健康生存年,即:它可反映在疾病状态下 或干预后剩余(经调整)的健康的寿命年。
药物流行病学
pharmacoepidemiology,PE

2
1
概述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4 5
3
药物利用研究
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及其方法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分布的 因素,借以阐明分布规律、探索病因,从而制定防治疾病 的策略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疾 病的一门学科。

生命质量评价方 法

在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生命质量测定作为一种方法学, 主要用于临床药物疗效的评价(包括药物、疫苗预防疾病 效果的评价)及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生命质量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 一是观察法,即通过医师、护士、患者家属或研究人员对 病人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直接给病人评分; 二是询问法,即通过病人、病人家属或调查人员填写生命 质量测定来进行测定,这是生命质量测定最常用的方法。
(4)停药或降低剂量后,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是否减轻或消 失; (5)再次接触该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二)评价方法

Karch和Lasagan 评定方法将因果关系的确实程度分为五种:
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的五级标准
肯定 ▲时间顺序合 理 ▲与已知的 ADR 相符 ▲停药后反应 停止 很可能 ▲时间顺序合 理 ▲与已知的 ADR 相符 ▲停药后反应 停止 可能 ▲时间顺序合 理 ▲与已知的 ADR 相符 ▲患者疾病或 其他治疗也可 造成这样的结 果 条件 ▲时间顺序合 理 ▲与已知的 ADR 相符 ▲不能合理地 以患者疾病来 解释 可疑 ▲不符合前述 各项标准



三 药物流行病学的作用

药物流行病学能够促进药物的发展和应用,药理学和流行 病学方法能够扩展疾病病因学的知识,我国社会的健康状 态将从药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相互关系中得到益处, 通过研究药物在人群中产生的效应,为临床医疗与药事管 理部门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药物流行病学还可通过药物 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药物在广大人群中的实际使用 情况,查询药物使用指征是否正确,查明药物使用不当的 原因、纠正办法、药源性疾病的机制与防治措施,促进合 理用药,提高生命质量。



C型不良反应:背景发生率高,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用药与 反应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预测,不可重现,发生机制不清。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 和控制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规定了药品上市后要继 续进行监测和再评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于 1999年11月正式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法(试 行)》,标志着我国在药品上市后法制化监督管理上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
生命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角色活动、社会适应 能力和对健康状况的总体感受等。其中,生理功能反应个 体的活动能力和体力,主要包括躯体活动受限。自我照料 能力和体力下降;疾病和环境因素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 的心理变化,心理功能反应的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 紧张等)和认知功能(时间地点定位、注意力、记忆力、 思维能力等) ;角色活动是指疾病给患者造成工作或学习 或家庭活动的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则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社 会适应能力着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的质量和数量 ;健康状况的总体感受是由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满意度 做出自我的评价,体现了患者对自身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 。

二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一)自发呈报系统:
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对某种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通过医学文献、 杂志等进行报道,或直接呈报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制药厂、卫生 主管部门等。分为真是自发呈报监察和非正式自发呈报监察。
(二)重点药物监测:
主要是对一部分新药进行上市后监察,以便及时发现一些未知或非预期
三 药物警戒


药物警戒是指对药物应用于人体后不良作用及涉及用药问 题和意外(包括用药错误、调剂错误、药品质量等)的发 现,对因果关系的探讨和对应用安全性的全面分析,是发 现、评价、认识和预防药物不良作用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 关问题的科学和活动。 目的:尽早获取药物安全问题信号,为药品监督管理提供 依据,向卫生专业人员及时传递信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 应的影响和范围,最终达到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 实现途径:早期发现未知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检测 已知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高;确定风险因素,探索不良反 应发生机制;对药品风险、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并 将相关信息进行反馈,以改进处方、药品发放、完善药品 相关法律法规。

(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生命质量的理论与医学结合形成健康生命质量(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的概念。健康相关生命质 量是指在疾病、医疗干预、个体经济收入、年龄老化、社 会环境变化等影响下的健康状况,是与经济、文化背景和 价值取向相联系的主观满意度,是在临床情况下或在临床 研究中受到正面或负面影响的生命质量方面。 生命质量评价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真实反映疾病、治疗 对患者的作用,以患者的体验为基础,能充分反映患者的 全部真实感受,能真实地反映患者真实的生命质量。

二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上市前临床试验 的设计,以提高临床试验质量;对上市后药物进行 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也是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任 务之一;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内容还包括药物利用情 况的调查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研究;《国家基本药物 目录》的遴选需要药物流行病学的支持。
(一)药物上市前临床试验的设计; (二)上市后药物再评价; (三)药物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四)药物经济学研究; (五)国家基本药求得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的指标,比值接近 于1.0,表明同步较好,反之,则差。

(二)医院处方分析 可采用指数分析法: 药物使用指数分析法,即利用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对DDD方法作补充,通过用DDDs除 以患者总用药天数来测量医生使用某药的日处方量,对医 生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若DUI>1.0,说明医生的日处方 剂量大于DDD;若DUI<1.0,说明医生的日处方剂量低于DDD。 通过DUI的测算,可以了解医生的用药习惯,发现用药的流 行趋势,估计用药可能出现的问题,监测用药的合理性, 防止药物滥用或误用。
的不良反应,并作为这类药品的早期预警系统。
(三)重点医院监测; (四)处方事件监测; (五)医院集中监测
三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一)评价原则: (1)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无合 理的先后关系; (2)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的药品不良反 应类型;


(3)所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是否可以用患者的病理状况、合 并用药、并用疗法、曾用药、曾用疗法来解释;
(三)购药金额分析; (四)趋势预测; (五)药物经济学分析; (六)药品消耗数据分析。

三、开展药物利用分析的基本步骤:

(四)结果评估: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不同类别分析, 对药物利用进行评估,得出评价结论。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属于药物利用研究,是近年来医学 期刊上出现最多的药物利用研究之一。

第四节 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及其方法
相关生命质量基 本概念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QL)也称生存质量或生活 质量,是个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下,与个体目 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物有关的生存状况体验。 生命质量不仅包括维持生命、保持躯体的完好,而且强调 生活的多彩、与社会的和谐,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社 会的作用。

药物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药物在 人群中的应用和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应用科学,研究的重 点是药物的安全性。 我国于1989 年成立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药物 流行病学杂志》于 1992年创刊;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 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9月成立,药物流行病学的学科建设具 有坚实的社会与学术基础,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重新用药反 应再现
▲无法用病人 疾病来合理解 释
第三节 药物利用研究
一、计量单位 (1)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DDD或DDDs DDDs=药品总量/DDD (2)处方日剂量; (3)治疗日: 治疗日=(单位包装药品总量/平均日治疗剂量)×消耗量 (4)处方数量; (5)金额指标; (6)销售数量; (7)日用药金额: 治疗日用药金额=某类药的用药金额/总DDDs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1 2 3
基本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方法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 关系评价
一、基本概念

(一)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 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 后遗作用、药物依赖性、特异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以及致突 变、致癌、致畸作用等。药品不良反应按其发生的机理可分为以下三 种: A型不良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系由于药物作用过强所致, 与剂量相关,具有可预测性,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 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B型不良反应:与正常药理作用下不相干的异常反应,与剂量无关,难 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难发现,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