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
以严格的文字和音韵的技术修养来消磨豪杰不 羁的雄心和反抗的意志,以莫测高深的道学家 哲学和人生观来统辖无所知的儿童。
郑振鐸
〈一〉 现代语文教材的草创时期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国文 独立设科,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学”,高 等学堂和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简称“国 文”。社会的变迁使得中国语文科独立,新 学堂的创办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材, 因此,国文教材书的编制便应运而生。
重订中学国文读本 林纾 商务印书馆
以上教材共同特点:
一是所选都是文言;
二是编法仿效文选旧制;
三是编排方式多用时代逆序;
四是编制目的在于让学生大量诵读古今 名家范文,学会写各类常用文章,以便 登上仕途。
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 规定:“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 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 以启发智德,国文首宜授以近世文,渐及于近古文, 并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使作实 用简易之文。兼课习字”。同时颁布了《普通教育 暂行办法》:“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国宗旨, 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禁用”。这是新时代对 普通教育提出的要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 教学大纲’。为适应民国社会的时代要求,涌现出 下列语文教科书:
〈三〉 儒家经典(德育课本)
1、《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五经”)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南宋大儒朱熹《四书集注》 “五经”、“四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历 史、礼制、文艺、天文地理方面知识 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评价:儒教是国教,是社会宗教,教化人们做明君、
用,回味无穷,很适合儿童心理 3、功利性强,广见闻,利日用,懂义理 4、道德倾向明显:建功立业,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 评价:精华与糟粕共存, 态度:去其糟粕,扬其精华
蒙学辅助读物:
清代程允升:《幼学琼林》(生活知识小百科全书) 无名氏:昔时贤文(增广贤文)(为人处世之道)
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对联撰写方法) 北宋汪 洙:《神童诗》(汪洙少年善诗,为神童)
1904年(光绪三十年) 中学文粹 苏民 开明书店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祖国文范 (中学校用)奋翮生 新华书局 中国文学教科书 刘师培 国学保存会 1907年(光绪三十二年) 中学国文教科书 林纾 商务印书馆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中学国文教科书 吴增祺 商务印书馆 1909年(宣统元年) 中学国文示范 缪文功 蔡国璜 中国图书公司 1911年(宣统三年)
探索以单元组合方法编选教材的新思路,大批语文教材 如 后 雨 春 笋 涌 现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1930 年 出 书 10 种 , 1931年11种,1932年14种,1933年8种,1934年15种,6 年共出66种,如此辉煌,誉之空前当之无愧,开创我国 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新局面。
1923年(民国十二年)
新中华教科书初级古文读本 沈星一 黎锦熙 中华书局
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 顾颉刚 叶绍钧 商务印书馆
中学高中古文读本 穆济波
中华书局
1924年(民国十三年)
新学制高级中学国语读本 顾颉刚 叶绍钧 商务印书馆
新中华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 沈星一 黎锦熙 中华书局
1925年(民国十四年)
忠臣、良民、孝子,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
〈四〉 古代语文教材之评价
核心:孔子的教育思想 贬孔派:把孔子看成中国几千年文化落后的根源
1、强调记忆,只发展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 2、教材一层不变:“一本书的民族”,禁锢一个民族思维; 尊孔派:孔子是“万世之表” 1、儒家思想不是“宗教”,胜似“宗教”,是“国教”; 2、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
首开现代白话文编写中学国文教材书先例的是洪北平 编《中等学校用白话文范》,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共 四册,供四年制中学用。以后出版的现代白话文编写教科 书的还有孙良工、沈仲九编《初级中学国语文读本》 (1922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白话文占领国文教科书阵 地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文言文,此时,语文教科书编写者 力图把白话文与文言文混编一起,进行了文言、白话分编 或文言、白话混编的尝试。比如下列教材:
孙良工尝试以“文章作法”为线索,组成读写结合的综
合单元。以初中第一册为例,共设8个单元;白描风景的 技能授予;描写天象季节和方法授予;人物个性描写法; 人物内在生活描写;记载社会风俗方法;记事中怎样应用 感情怎样运用想象的方法;记事文中掺入议论的方法;抒 写杂记日记的具体方法。每个单元围绕本单元文章作法的 要求提供相应的范文,布置有关作文题,供师生教学训练 选和,使以往单纯的选文阅读单元变成了具有读书结合双 重训练功能的综合单元。
2、《文章正宗》 宋代真德秀编 “名义理,切实用” 3、《文章规范》宋代谢枋得编 “放胆文,小心文” 4、《古文关键》宋代吕祖谦编 布局、命题为关
键 5、《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编 “叹为观止” 6、《唐诗三百首》清代孙洙编 评价:集注、评、批、圆点为一体,形成语文教材一大特 色,科举需要,把应试作文推向极致
中学应用文 张须 商务印书馆
总之,二十年代的语文教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胜利的 产物,它反映时代特征,贴近人们生活,讲究实际运用, 是真正意义的现代语文教材,其丰硕成果真可谓:“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933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颂布中小学课程正式标准, 详细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和教材编选原则。
初中:“语体文与文言文并选,语体文渐减,文言文 渐增,各学年分量的比例递次为七与三、六与四、五 与五。”“各种文体错综排列。第一年偏重记叙文抒 情文,第二年偏重说明文抒情文,第三年偏重议论文 应用文。”
高中:“选读范围,关于文章的技术方面,以叙事明 晰,说理透辟,描写真切,可供欣赏,可备参考者为 度。关于内容方面,有系统地分年选及有关中国学术 思想与文学的体制流变之文。”“文言文第一学年以 文体为纲,第二学年以文学源流为纲,第三学年以学 术思想为纲”。
以上课本最大的特点是文章编排上大有 冲破,开始按照体制分类编选文章。最大的 不足是选文仍全为文言文,不能真正适应时 代社会的要求,因而也未能使语文教育真正 地走向平民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流传最广的谢无量编本《新制国文
教本评注》,全套四册,每年一册,全书选文319篇,入 选作者146人,文言散文占94%。文章编排上突破了纯粹 依时代为序的旧模式,兼顾了时代先后和文字深浅,并开
与此同时,一批语文知识读本开始出现,如《文字源 流》、《文法要略》、《中国文学史》等,以适应当 时国文科中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中国文学史等内容 教学的需要。
民国初期的语文教材实际上有两大突破;一是单元编 排;二是文章读写范本和语文知识课本的分编,这种 新尝试确为“五四”以后的语文教材改革奠定了基础。 “要论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合编型和分编型,其最 早的形成期当在民元以后的这个时期,似已无疑”。 (顾黄初语)我们把这个时期的语文教材称之为草创时期。
第四 章
语文教材
关于语文教材研究的几本书
《 中学语文教材概论》周庆元主编 湖南出版社 《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顾黄初 顾振彪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语文教材论》 黄光硕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语文教材变革
《礼记•学记》是古代最早记载教育的一部书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总体特征:文、史、哲综合型 中国最早的文字教育从甲骨文中找到一些实证 先秦孔子的教育实质上是语文教育 《论语》中,孔子是“言语教育”——雅言;“四教”: 文、行、忠、信 《史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三十年代语文教科书难以尽列,较为流行的有: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 傅东华 商务印书馆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 傅东华 商务印书馆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国文百八课 叶圣陶 夏丐尊 开明书店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新编初中国文 宋文翰 朱文叔 中华书局 新编高中国文 宋文翰 朱文叔 中华书局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中学图文教科书 刘法曾等
中华书局
1913年(民国二年)
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 许国英等
商务印书馆
1914年(民国三年)
共和国教科书中国文学史 (中学校用)王梦勇
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印书馆
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 (中学校用)教育部审定
商务印书馆
1915年(民国四年)
新制国文教本评注 谢无量
中华书局
(物极必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 现代语文教材的变革
背景: 1、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除书院,兴学校, 立新学”
1904年,语文独立成科,掀开了现代语文教 育的序幕
2、改良主义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西学东渐”
非尽取天下之学究再教之不可; 非尽取天下之蒙书再编之不可;
一 古代语文教材——凝固的内容
语文教材的出现,是西汉以后。 分类:蒙学读物、文选读本、儒家经典 〈 一〉 蒙学读物(识字课本): 西汉史游《急就篇》 南北朝周兴嗣《千字文》 俗称“三、百、千” 宋朝王应麟《百家姓》 共约2400字 南宋刘克庄《千家诗》 集中识字,是其优势
蒙学读物教材特点:
1、内容包罗万象:自然、历史、地理、生活、伦理 2、语言通俗,押韵上口,生僻字少,好读易记,有趣实
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颂行新的学制,同年12月新学制 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制定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成为我国 历史上第一部课程纲要,使教科书的编写有纲可循。国民 学校的国文教材一律改用国语,“国语”的出现打破了文 言文一统天下上千年的局面,标志着现代白话文正式登上 中学国文教科书的舞台。从语文教育史上说,这又是一个 历史新坐标。
〈 二〉 现代语文教材——第一个黄金时 期
早在“五四”以前,我国就开始流行国语,并在 1916年成立国语研究会,1918年公布国语注音字 母。“五四”新文化运动亮出鲜明的口号:“提 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帝反封浪潮冲击着 神州大地,新时代提倡科学、民主精神,语文作 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日益重要,文言文作为一种 书面语言更无法适应社会需求,于是,语文教学 的焦点聚集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斗争上,最后以 白话文胜利告终。
始略分文体。全书四册,每册按体裁分编,比如第一册共 分五编;第一编论著之属(18篇),第二编序录之属(14 篇)第三篇书牍之属(13篇),第四编传志之属(25), 第五篇杂记之属(30篇)。每一编实际上是一个规模较大 的单元,不同单元的课文体裁不同,因此,本书之“新 “在实际上开创了按体裁分单元编排课文的教材编制先例。
全套课文共6册,每18课,合计“百八课”。在编辑大意中目标 明确:“本书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 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文话以一般文章理法为 题材,按程度配置;次选列古今文章两篇为范例,再次列文法或 修辞,就文选中取例,一方面仍求保持其固有的系统;最后附列 习问,根据着文选,对于本课的文话、文法或修辞提举复习考验 的事项”。这套教科书是编者长期教学经验和个人信念付之实践 的结晶,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给予国文科教学以科学性。 “国文教学科学性”是这套教科书的创举。《国文百八课》以文 章学理论统摄全书,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的文话为中心编组单 元、单元之间前后关联,左右照应,使全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 比较科学的文章体系。可以说,这是文章学理论全面系统的贯彻 运用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实践的重要而成功的尝试,可惜,初步 的尝试便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夭折了!
流传民间,家喻户晓,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二〉 文选读本(读写课本)
1、梁代萧统《文选》(诗文总集) 确立选文标准:文质兼美
“综集辞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沉思:指深刻的艺术构思;翰藻:指华丽的词采) 奠定了教材模式:文选型 评析:《文选》是古代语文教材是上一个里程碑,语文教
育的正宗是“文学”
新中学教科书高级古文读本 穆济波
中华书局
1926年(民国十五年)
新中学教科书高级国语读本 穆济波
中华书局
值得注意的此时出现了应用文、记事文的教材,反映了时 代的需求,反映了语文教学上新的认识和追求。如:
1926年(民国十五年)
初级中学应用文 张来鸿 北平文化学社
1927年(民国十六年)
初中记事文教学本 张如九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