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二 组织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实验指导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
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
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实习报告人:×××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程瑞雪)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
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细胞组织损伤与修复

脂褐素大量增加最常见于( 2012年A型)
A.细胞萎缩
C.细胞凋亡
B.细胞坏死
D.细胞水样变性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萎缩特点的是:09年
A.自噬小体增多 B.器官均匀性缩小
C.器官功能低下
D.细胞核固缩
下列选项中,属于化生的有(09年)X型题
A.纤维结缔组织中软骨细胞
3.提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信息
中央电视台 著名播音员 罗京,因淋 巴瘤扩散医 治无效,于 2009年6月5 日7时05分, 不幸与世长 辞,享年48 岁。
目前鉴别肿瘤良恶性最有效的方法是
A. HE染色后光镜检查
B. 俄酸染色后电镜检查 C. 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D. 分子生物学检查 (07年西医综合考试A型)
白渗入内膜下,在内皮细胞下凝固,呈均匀、
嗜伊红无结构的物质。此外,内膜下的基底膜
样物质也增多。上述改变可使细小动脉管壁增
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后果
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脾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脾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A.细A玻变
B.细A纤素样坏死
C.小A内膜纤维化D.小血管内纤维素样 血栓形成
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皮的斑纹,故有“虎
斑心”之称。
心 肌 脂 肪 浸 润 ( myocardial fatty infiltration)或脂肪心(fatty heart)
指心外膜下有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内伸入。
心 肌 脂 肪 浸 润
脂肪心
虎斑心的组织学改变是( 2012 年 A 型)
A.心肌纤维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器官、组织或细胞可通过改 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加以调节的过程。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 组织细胞的损伤。
3. 损伤的修复。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adaptation)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各种刺激,而避免损伤。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的萎缩,主要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所致,也经常伴有细胞数量减少。
萎缩应与器官发育不全或未发育相区别。
(1)原因和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
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更年期后卵巢、子宫萎缩,老年人脑、心、肝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依发生原因分为以下类型: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性萎缩。
前者常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而引起,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致的萎缩。
后者常由于局部组织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引起,如脑动脉硬化时,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脑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亦可发生萎缩。
如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而引起肾萎缩。
引起压迫性萎缩的压力,不需要过大,而在于持续的时间。
③失用性萎缩:因长期工作负荷减少而发生的萎缩。
例如久病卧床者或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而不活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④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病理学试验指导

目录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四炎症实验五肿瘤实验六常见疾病实验七病例分析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观察大体标本的注意事项:1.固定液: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的中性福尔马林(甲醛)固定液,是无色透明液体。
由它固定后的标本,组织呈灰白色,血液呈暗黑褐色。
2.在观察标本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标本瓶,在拿起来观察时应用双手,托住标本瓶,以免损坏;不准倾斜、放倒或倒置,也不要振荡,以免固定液流出、混浊影响对标本的保持和观察。
如有损坏立即报告教员。
3.在复习标本架或标本柜中的标本时,在观察之后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
(二)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1.肉眼观察:持所要观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进行观察以下内容:(1)是什么组织或器官 (2)切片的密度、颜色等是否—致2.低倍镜观察:(1)观察方法:实质器官—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
观察每层时亦应从一端开始—个视野挨—个视野地连续观察。
(2)观察内容:①是何组织、器官以印证肉眼判定是否对,以便总结提高。
②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③如有病变再进一步观察、描述它是什么改变,属于哪种病变(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3.高倍镜观察:必须在利用低倍镜全面观察之后,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观察某些病变的更微细的结构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
—般是在低倍镜下找到你需要用高倍镜的地方之后.把该处移到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你所要观察的内容。
(三)组织切片的描述、诊断(方式)原则及绘图通过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体现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运用所学过的组织学及病理学知识发现异常并加以描述,可巩固所学的病理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诊断思路的条理性,并且是我们做出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一定要体现其真实性,不可照抄书本。
《病理学》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举例
常见于化脓性炎 脑组织坏死 脂肪坏死
36
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凋亡)
3、坏疽
1、坏死 + 腐败菌感染
2、病变局部呈黑色
干性坏疽 部位:A阻塞、V通的四肢末端 病变:局部干燥、皱、黑、与正常组织界清,全身中毒症状轻
类
部位:通外界的内脏器官,如肠、肺、子宫、阑尾、胆囊。
型 湿性坏疽 病变:局部湿肿、黑或灰绿、恶臭、界不清、中毒症状重。
意义
1、增强机体局部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2、降低了局部组织固有的生理功能 3、引起化生的因素持续存在可引起局部组织的恶变
13
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
概述
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
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
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
20
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凋亡)
(二)脂肪变性 正常情况下,光镜下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肝)内出
概念
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脂肪变性或脂肪沉积。常见于肝、 心、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21
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凋亡)
原因
由于感染、中毒(酒精、四氯化碳)、缺氧、营养缺乏 (蛋氨酸、胆碱、磷脂)等。
内源性色素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等多种; 外源性色素炭尘、煤尘、纹身色素等有时也会进入体内。
28
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凋亡)
病理性色素沉着常见于 正常状态下: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深褐色颗粒状色素,见于皮肤、
毛发 、虹膜及脉络膜。 局部性增多: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
29
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凋亡)
病理学教案(全套)Word版

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
会简单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简述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充血、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
2、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
难点:1、动脉充血及其临床意义
2、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3、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2、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3、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难点: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切片观察
难点:切片观察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
作业
实验报告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5 次课
章节名称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局部充血 二、血栓形成 *出血
教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理学基础讲解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教学内容和要求
• 掌握: 坏死的病理变化及类型 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 熟悉: 萎缩的概念 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变性的概念 变性的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坏死的概念 坏死的结局 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肉芽组织的概念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 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一般表现为萎缩、 肥大、增生、化生。 • 一、萎缩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 1、萎缩特点: • 萎缩是指实质细胞,而不是间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伴 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时间质细胞可能增生。 • 一定是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因此 组织器官发育不良或未曾发育不属于萎缩。 • 萎缩的器官不一定均有体积缩小。如输尿管梗阻性肾萎 缩 • 萎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大多下降。
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骨细胞或软 骨细胞(简称骨化)
萎 缩 的 子 宫 体 积 缩 小 , 重 量 减 轻
正常脑
脑萎缩
肾盂积水,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 缩变薄
肌纤维体积缩小,数量减小
正常组织
数量性萎缩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遭到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细 胞及其间质发生异常变化。 可分为可逆性损伤(如变性)和不可逆性损伤(如坏死)
2、原因及类型 萎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见于更年期
后妇女的子宫和卵巢的萎缩、青春期后的胸腺萎缩。 病理性萎缩按原因又可分为: (1)营养不良性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 (2)压迫性萎缩:尿路梗阻 (3)失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
病理学——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机体细胞处于不断改变着的内外环境中,自然界和体内环境的许多因素会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其作用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损伤的严重程度。
如果致损伤因素轻微,作用缓慢,细胞可进行自身调整,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果致损伤因素增强,在一定程度内出现可复性损伤,可表现为某些物质在组织和细胞中异常沉积;足够强的损伤因素或可复性损伤发展下去,则可出现组织和细胞的死亡。
第一节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原因1、缺氧是引起细胞损伤的重要和常见原因。
缺氧可为全身性或局部性,前者如心肺功能障碍,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或丧失(如一氧化碳和氰化物中毒、严重贫血等);后者常见于动脉管腔血流受阻。
机体内各种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同,神经细胞缺血一般超过5~10分钟便难以恢复,而结缔组织细胞耐受缺氧时间较长。
2、物理因素包括高温、低温、电流、放射线、机械损伤等因素。
高温使蛋白质变性或炭化。
低温使血管收缩、血流停滞、组织缺氧或使组织及细胞内水分形成冰晶而损伤。
强电流通过组织时造成局部烧伤,+并引起心脏传导障碍、心律紊乱而死亡。
放射线作用于机体,使水分子被激发与电离,产生大量具有强毒力的自由基,导致生物分子化学键断裂,分子结构破坏、机械损伤能使细胞和组织的完整性破坏。
3、化学因素各种毒物通过不同途径造成机体损害,最常见是抑制酶的活性。
化学物质进入过多(如酒精等)或严重缺乏(如某些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可引起细胞损伤。
烟叶中因含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可造成多种器官损伤。
某些药物可出现副作用(如链霉素对内耳、庆大霉素对肾的伤害)。
某些物质通过吸收、降解而使细胞损伤,如CCI4经肝代谢形成有强毒力的自由基CCI3及Cl·,破坏细胞的膜结构。
4、生物因素为引起细胞损伤的最常见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等,病毒寄生、繁殖于活细胞中,干扰细胞的代谢过程;或产生毒性物质;或通过病毒蛋白的抗原性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某些致癌病毒其核酸可掺入正常人体细胞的DNA中,改变人体遗传信息的表达,使细胞异常增生,甚至形成肿瘤。
病理学各章节病理讨论答案

科学出版社〈病理学〉教材各章节后附病案分析讨论参考答案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案例2-1患者,女,35岁,10年前,曾因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刀口感染,经一月余才愈合,起初局部形成一个5cm×3cm大小的、红褐色、质地柔软、稍隆起的长条状组织,随后慢慢皱缩,质地变硬,色泽逐渐呈灰白色,但刀疤中部逐渐变薄、隆起约5cm×2cm大小,且随腹压的变化明显隆起或凹陷。
体查:下腹部有一长约5cm,宽约2cm刀疤;表面失去正常皮肤的色泽和纹理结构,呈光亮、较薄、无毛发生长、明显高起于周围皮肤的隆起区。
思考题:1.患者的刀口出现了哪种创伤愈合?请分析其发生和演变过程。
2.产生了何种并发症?为什么?案例分析:1.二期愈合:由于刀口的感染,使局部组织坏死加重,形成了大量的肉芽组织,随后肉芽组织演变成纤维性瘢痕而修复,同时,皮肤附件严重受损不能完全再生,因而无毛发可见,局部仅有较薄的表皮层和瘢痕。
2.腹壁疝形成:由于局部形成了较薄的瘢痕组织,因其缺乏弹性和抗拉力强度不足,在腹腔内压长期作用下,局部逐渐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
案例2-2女性,85岁,夜间起床上卫生间小便,不慎摔倒在地,右侧臀部着地,局部疼痛不能站立,被送入医院。
入院检查:体温37℃,脉搏90次/分,血压130/85mmHg。
右臀部压痛,右腿活动受限。
B超:腹内脏器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X线检查:右侧股骨颈骨折。
X光片见附图2-24。
图2-24 右股骨颈骨折讨论:1、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2、该骨折因病人年龄偏大,不能手术待自然愈合,可能产生何种后果?3、哪些因素可影响骨折的愈合?案例分析:1.骨折基本愈合过程分4期:血肿形成期纤维性骨痂期骨性骨痂期骨痂改建期。
2.本例患者高龄、外伤后局部疼痛、压痛,不能站立,X线检查明确股骨颈骨折,并有骨质嵌入。
其愈合过程也是有上述4阶段。
手术复位较困难,可行股骨头置换。
病理学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最强,如全身的上皮细胞、 淋巴造血细胞等。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等。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概念: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分类
1.生理性: 如:成年人的胸腺萎缩,老年性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
缩等。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分类 2.病理性: 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如脑动脉硬化→脑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 肾实质萎缩; ③失用性萎缩:如肢体骨折→肌肉萎缩; ④去神经性萎缩:如脊髓灰质炎→肌肉萎缩; ⑤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缺血坏死→甲状腺萎缩。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掌握 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及作用。
➢熟悉 再生、纤维性修复、瘢痕组织的概念,创 伤愈合的类型,骨折愈合的过程,影响创 伤愈合的因素。
第二章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修复:指机体对损伤造成的缺损进行修补 恢复的过程。
再生 由周围同种细胞增生修复 形式
纤维性修 由肉芽组织填补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病理变化
大体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重量减轻,硬度增加,颜色变深。
组织学观察: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伴有数量 减少。某些实质细胞内可见脂褐素颗粒。
第二章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影响和结局 萎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代谢降低,
第二章第二节 损伤
肝脂肪变性
第二章第二节 损伤
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
第二章第二节 损伤
心肌脂肪变性(锇酸染色)
第二章第二节 损伤
3.影响和结局 病因去除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严
动物病理学 动物细胞和组织适应损伤与修复损伤修复护理课件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通过信号转导途径感知外界 刺激,并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反应 或损伤性反应。
细胞骨架重构
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是细胞适应 外界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如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运动的 调节等。
动物细胞的损伤修复
细胞损伤的识别与修复
细胞损伤的识别
通过检测细胞形态、功能和代谢 的变化,判断细胞是否受损,以 及受损的程度。
动物病理学动物细胞和组织适应 损伤与修复损伤修复护理课件
• 动物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 动物细胞的损伤修复 • 动物组织的修复护理 • 动物病理学的应用 • 案例分析
目录
动物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适应与损伤的概述
适应
细胞和组织在长期生存过程中, 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一种适应 性反应,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动物病理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选
01
动物病理学可以通过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筛选出具有治疗
潜力的药物,为新药研发提供候选药物。
药效评价
02
动物病理学可以通过对药物作用效果的评价,为新药的研发和
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安全性评价
03
动物病理学可以对新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确保药物在使用过
程中不会对动物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疗方案提供参考。
动物病理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01
02
03
疫苗研发
动物病理学通过对病毒、 细菌等病原体的研究,能 够为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 支持和实践指导。
疾病监测
动物病理学可以对动物群 体进行定期的疾病监测, 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的爆 发和传播。
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病理学可以为流行病 学调查提供重要的数据和 资料,帮助了解疾病的流 行规律和传播途径。
病理学:组织损伤与修复

第三章:组织损伤与修复机体是由细胞、细胞间质和体液构成的统一整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不断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动。
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和间质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时,机体启动一系列机制应对环境的变化(这些反应可以有利于机体对抗不利环境,也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伤使疾病进一步发展),并相应地导致其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致病因素一般都会导致机体物质代谢障碍,而这种环境和功能的变化在组织细胞的形态学上可以表现为两类情况:一种是进行性变化,包括细胞的肥大、增生、再生以及组织的机化和钙化。
另一种是退行性变化,包括:萎缩、变性和坏死。
变性(含:颗粒样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等几类)以下,我们着重讨论细胞的损伤:即退行性机能变化。
进入讨论前,我们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病理现象都是在病变过程中的一个片断,他们通常是动态的、有相互联系的,而非静止的、孤立的。
所以我们要记住:观察到的病理变化既是凝固的功能,又是发病过程的快照。
同样的,机体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也会发挥其修复作用,产生代偿、再生、化生、机化、钙化等反应,维护功能、对抗疾病,这些内容将在随后的章节进行讨论。
第一节:萎缩(Atrophy )概念: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或功能减退的过程,称为萎缩。
注意应与其他两个概念相区别即发育不全(Hypotrophy )和不发育(Aplasia)。
发育不全:是指器官、组织不能发育达到正常体积,原因可以是血液供应不良、特殊营养成分缺乏或先天因素。
不发育:指一个器官不能发育,器官可能完全缺失或仅余一结缔组织构成的痕迹性结构物。
例如:人类胎儿畸形中的无脑儿可以说是其脑部发育不全(没有大、小脑),同样也可称为大脑不发育。
而萎缩的例子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成年后患脊髓灰质炎引发的下肢萎缩。
根据萎缩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physiological atrophy ):概念:也称年龄性萎缩,当动物到达一定年龄时,某些组织器官即发生萎缩,生理机能自然减退。
护理学病理学实验课教案2024新版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具备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
02
病理学基础知识回顾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 因 包括缺氧、化学物质、物
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细胞和组织修复的过 程包括急性炎症期、增生期
、瘢痕形成期等。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类 型包括可逆性损伤、不可逆
01
染色与封片
用相应的染色剂染色,再用树胶封片。
02
观察与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分析形态学特征。
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应用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原理,掌握相 关实验操作,培养细胞凋亡分析能力 。
实验原理
利用特定的荧光染料或抗体标记凋亡 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 检测凋亡细胞。
细胞准备
02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病理学理论 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
课程内容与安排
01 实验一
组织制片与染色技术。介绍组织制片的基本步骤 和染色方法,指导学生完成组织切片的制作和观 察。
细胞培养技术
包括细胞传代、冻存、复 苏等,以及细胞培养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解决方法。
病理切片技术
包括组织取材、固定、脱 水、透明、浸蜡、包埋、 切片、染色等步骤,以获 得高质量的病理切片。
显微镜使用及图像分析技巧
显微镜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01
介绍显微镜的构造、成像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病理学教案(全套)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
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精品病理学实验教案

精品病理学实验教案教案:精品病理学实验一、教学内容1.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2. 修复、纤维化和瘢痕形成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 炎症5. 肿瘤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学生能识别和理解各种病理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 学生能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修复、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2. 教学重点:炎症、肿瘤的病理变化和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镜、显微镜片。
2. 学具:病理学实验指导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临床病例,引导学生了解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介绍各种病理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 显微镜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病理变化。
4. 病例分析:分析临床病例,运用病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答案讲解:讲解练习题答案,纠正学生错误。
六、板书设计1. 病理学基本概念2.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 炎症5. 肿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列举五种常见的病理变化,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3)分析一个临床病例,运用病理学知识进行诊断。
2. 答案:(1)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
(2)五种常见的病理变化:细胞水肿、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肿瘤形成。
(3)临床病例分析:根据病例描述,判断病情,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病理学领域的新进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2. 修复、纤维化和瘢痕形成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 炎症5. 肿瘤其中,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修复、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5分钟
1、总结适应的态特点。
2、总结肉芽组织的特点。
思考题
1、萎缩、化生、坏死、调亡、干酪样坏死、凝固性坏死、坏疽、肉芽组织的概念。
2、肉芽组织的成分、眼观病变形态、功能与结局的联系?
教学后记
实验难点
肉芽组织
实验方法
观察切片+标本
课时安排
10分钟
35分钟
4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教学步骤:
一、复习理论课内容:
主要强调概念,变性和坏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二、老师示教切片,学生自主观察切片
1、肝细胞脂肪变性
2、淋巴结干酪样坏死
3、肉芽组织
三、老师示教实物大体标本,学生自学三维立体标本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填空作业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授课教师:
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
第二次实验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课型
实验课
对象
医本、
口本
实验目的
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再生、修复、肉芽组织、适应、机化和化生的概念。
2、掌握萎缩、水变性、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的形态特点。
3、掌握干酪样坏死、凝固性坏死、坏疽的形态特点及其结局。
4、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肾盂积水(尿结石压迫性萎缩)、脾萎缩、脑萎缩、心脏萎缩、左心室肥大(高血压)、脂肪肝、玻璃样变性(支气管扩张症)、凝固性坏死(肾、脾梗死)、干酪样坏死(肺、肾结核)、液化性坏死(脑、肺脓肿、阿米巴肝脓肿)、足(趾)干性坏疽、皮肤疤痕、骨折愈合(骨痂)
四、作业:画图肉芽组织,
五、教师讲解病例讨论(实验报告P12)
兽医病理学课件-组织损伤与修复

机体是由细胞、细胞间质和体液构成的统 一整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不断与 外界环境相适应,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 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动。当在各种致病因素 的作用下,引起细胞和间质的物质代谢发 生障碍时,机体启动一系列机制应对环境 的变化(这些反应可以有利于机体对抗不 利环境,也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伤使 疾病进一步发展),并相应地导致其机能 活动和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病理性萎缩(Pathological atrophy):
概念:是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组织 器官的萎缩。根据萎缩的性质可分为减数 萎缩(指组织器官的细胞数目减少)与单 纯萎缩(指细胞数目不减少,而细胞体积 减少)。根据萎缩的范围,又可分为全身 性萎缩和局部性萎缩。注:在生理性萎缩 中同样可以分为减数萎缩、单纯萎缩、全 身性萎缩和局部性萎缩,这是与病理性和 生理性萎缩不同的分类方法。
图:饥饿导致的萎缩(例子)
恶病质:是一种病理性、全身性、衰竭性的
萎缩。
概念:由于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 导致体内物质过度消耗,机体消耗了储存 的糖原、脂肪,继而消耗肌肉、内脏,最 后到消耗心、脑,表现为精神萎顿、进行 性全身消瘦、内脏萎缩、严重贫血,等衰 竭征状,这样的表现被称为恶病质。出现 恶病质的动物疾病已经发展到几乎无法控 制的地步,常会继而发生自体中毒、全身 性的衰竭,其转归常常以死亡告终,预后 不良。常见于肿瘤、结核等疾病,但是由 于饲管原因也会出现在动物群体中,如鸡 分群不均。
脊髓灰质炎(×100)脊髓前角内运动神 经原变性、坏死、消失,炎性细胞浸润
脊髓灰质炎(×200)脊髓前角内运动神经 原变性、坏死,尼氏体溶解炎性细胞浸润胶 质细胞增生
废用性萎缩
概念当动物骨、关节疾病时,相应的骨 骼和肌肉因得不到神经的远心性营养 冲动而发生萎缩(由于工作负荷减少、 神经得不到必要刺激、血循减少导 致)。这种萎缩常常可以由神经性萎 缩继发,如中风病人的肢体萎缩,但 是也是可恢复的如骨折后的肢体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实验环境:
光学显微镜,肝脂肪变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肾近曲小管上皮细
胞肿胀等切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病理特点及类型
2、掌握修复、再生、创伤、愈合、肉芽组织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或步骤:
1、显微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距自己15厘米处。
2、调节显微镜置观察视角清晰,观察切片
a.肝脂肪变性 :
低倍镜下:细胞体积变大,有空泡细胞核被挤到一边肝窦受压变窄。
高倍镜下:脂肪变性细胞为圆形,有边界清楚的空泡,位于肝细胞浆内,核被挤到细胞一边,b.肉芽组织切片:高倍镜小下,心毛细,血管大多已创面垂直互相吻合形成,瓣状弯曲,其次,纤维母细胞增生产生胶原纤维,各类炎细胞。
c.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突入管腔,使管腔狭小呈星芝状,胞浆内充满大量细小
均匀,红染的蛋白颗粒,部分管腔内可见红染蛋白物质。
d.干酪样坏死:镜下观,组织细胞坏死呈红染细颗粒状无结构。
三、小结:
1、领取切片时先观察切片是否完好,若有破损及时向老师请示。
2、注意大体镜下病变结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结合,综合分析。
3、注意实验室的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