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原理与创新思维课件
九大创新思维方法PPT课件
![九大创新思维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0841e487c24028905fc369.png)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一种同时性的思维,它截取历史的某一横截面,研究同一 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状况,并通过同周围 ➢纵向中心思维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它是从事物自身的过去、现 在和未来的分析对比中,发现事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前后联系,从而 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
图形游戏
将第一项限中非阴影部分的面积用 一条直线分为两个部分。要求:被 分割出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形状相 同。
第二项限
第一项限
第三项限
第四项限
图形游戏
正确答案如图所示
OK,现在将第二项限中非阴影部分 的面积用两条直线分为三个部分。 要求:被分割出来的图形面积相等, 形状相同。
第二项限
第一项限
第三项限
……IFR
新创的思维
技术矛盾 创新原理
创新的方法
物理矛盾
分离方法
物场模型 标准解法 根本原因分析
工具
功能分析 知识库 ……
技术系统
S曲线
完备性法则 能量传递法则 协调性法则 动态性法则 子系统不均衡进化
创新的规律
向超系统进化 向微观型进化
提高理想度法则
……
术术语语
矛盾
理想度 资源
功能
效应 ……
目
录
逻
辑
思
维
传
统
创
新
技
法
的
分 类
非 逻
辑
思
维
科学推理型 组合型 有序思维型 联想型
◇组合法 ◇分解法 ◇形态分析法 ◇信息交合法 ◇横向思考法
◇奥斯本检核表法 ◇5W1H法 ◇和田法
形象思维型 列举型
思维与创新思维ppt课件
![思维与创新思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1153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5.png)
42
解决圆珠笔漏油问题
1934年圆珠笔发明后,因使用方便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 迎,后来因漏油而滞销,因为每当笔芯写到2万字左右时由 于滚珠磨损变小而漏油。对此问题美国许多圆珠笔厂商都 进行了圆珠笔滚珠的耐磨性研究,纷纷使用耐磨性金属材 料制作滚珠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结果因成本增加而降低了 市场竞争力。日本的田中腾三郎另辟蹊径,不考虑滚珠的 耐磨性,而考虑控制圆珠笔的油量,通过减少油量而解决 了圆珠笔漏油问题。
侧向思维的特点是从事物的外部特征和 特点的相似性思考问题。
40
2.逆向思维与侧向思维
实例1:眼前要想过河而无桥 “游泳”、“乘船” 根据实际情况想到从水下、空中、上游、
下游能否发现或找出迂回之路。
实例2:威廉·戈登发明易拉罐
41
2.逆向思维与侧向思维
逆向思维与侧向思维的关系 区别主要在于思维方向上的差异 逆向思维与侧向思维都是有方向选择的
8
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 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是因为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 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 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 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 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 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发散思维4个显著特点
多向性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32
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辐轴思维、集中思维、求同 思维,它是一种寻求某种正确(满意、最优化) 答案的思维方式。
TRIZ创新方法解析ppt课件
![TRIZ创新方法解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05864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2.png)
风能
帆
水手
完整的技术系统
桅杆
船体
货物
28
法则2:能量传递法则
• 必须确保能量从能量源流向技术系 统的所有元件;
• 必须使能量流动的路径向尽可能短 的方向发展,以减少能量损失。
29
法则2实例——车内收听广播和 切菜刀的进化
• 尽管收音机内各子系统工作都正 常,但收音机 在汽车中(金属屏 蔽的环境)电台传导的能量源受 阻,致使不能正常收听广播。在汽车外加一根天 线,问题就解决了
向高级变化的过程 • 每个技术系统、子系统的进化一般都要经历
如S-曲线所示的四个阶段: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26
法则1:完备性法则
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包含动力装置、传输装置、 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四个部件
控制装置 完整的技术系统
能量源
动力装置
传输装置
执行装置
产品
27
法则1实例——帆船
帆船完成“货物运输”功能的技术系统
激光切割
33
水切割
法则3实例——测量工具的进化
34
法则3实例——电脑键盘的进化轨迹
35
法则4:高理想度法则
技术系统沿着提高理想度,向最理想化 系统的方向进化,这是所有技术系统 进化的最终方向。
理想化意味着: • 系统的质量、尺寸、能量消耗 ≈ 0 • 实现的功能数量 ≈ ∞
36
法则4实例——现代与第一代计算 机的比较
• 专利文献含有世界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 90~95%,专利信息蕴涵巨大的战略价值;
• 专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创新知识, 20% 专利对于创新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 充分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创新,能节 省60%时间和40%材料资金的投入;
系统思维PPT课件
![系统思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f775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a.png)
02
系统构成要素
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或元素,它们共同协作,实现系统的整体 功能。
在分析系统时,了解其组成部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决定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 功能。
例如,在分析一个生态系统时,需要考虑其中的生物、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 和非生物因素(如水、空气)等组成部分。
例如,在温度调节系统中,当温度过 高或过低时,系统会通过负反馈机制 调节温度,使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反馈机制对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实 现系统的自我调节至关重要。
03
系统思维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确定系统目标
明确系统的目的和功能,确定系统的 边界和限制条件。
识别系统要素
分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 系,了解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 化。
可持续发展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和复杂的相互作用,系 统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要点二
系统思维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 应用
系统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社会公平。
系统思维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系统思维与复杂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学科, 与系统思维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结 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杂系统的 行为。
系统思维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它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能够动态地分析问题,并强 调系统的开放性,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系统思维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
系统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地 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和 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和信息。
创新思维ppt课件
![创新思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3df09ea1c7aa00b52acb91.png)
发散思维
7
小游戏
①请在10个十字上加最多三笔构成新的字。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②请尽可能多地(每种至少2个)写出含有“马” 字的成语(马字分别在1、2、3、4位) ③成语接龙:使上一个成语的词尾为下一个成语的 词头。(要求音同)
30
指通过某一事物的现象而想到 具有某种联系的另一事物的现 象,从而启发出创新发想的思 维方法
1.由此及彼 2.跳跃性 3.可以整理出一个逻辑顺序来
联想思维
31
思维游戏:联想填词
游戏规则:
请大家根据给出的第一个词在纸上 快速写出联想到的词汇,比如大海—— 鱼——渔船——天空……”,现在给出 的第一个词汇是“电”,请大家由此快 速展开联想,在三分钟内联想到的词汇 越多越好,并记录下来。
32
思维游戏:联想填词
(1)电—电话—电视—电线—电灯— 电冰箱—食品—鸡蛋…… (2)电—闪电—雷鸣—暴雨—彩虹— 太阳—宇宙—外星人…… (3)电—能源—石油—战争—伊拉 克—美国—科技—强大…… (4)电—危险—机遇—成功—能力— 艺术—自然—规律…… (5)电—风筝—节日—情人—红豆— 袁隆平—荣誉—军人……
请问:想到什么方法了吗?
20
课堂互动3
有三个学生到一家小旅店住宿,他们准备住1个晚上,每 人交了10元钱,老板见是学生说少收5元吧,退回5元。 服务员拿着这5元心想:5元分给3人不好分,于是自己收 起2元,退给每个学生1元,事后服务员自己心中不解: 每个学生交9元共27元,自己拿了2元总计29元,可学生 给了30元,那1元到哪儿去了?请大家帮他想一想.
35
联想思维的类型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9 科学效应与应用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9 科学效应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084bcba4b35eefdc8d333f1.png)
9.3 应用科学效应解决创新问题
❖ 当我们设计一个新技术系统时,为了将两个技术过程连接 在一起,就需要找到一个“纽带”。虽然我们清楚地知道 这个“纽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但是却不知道这个 “纽带”到底应该是什么。此时,我们就可以到科学效应 库中,利用“纽带”所应该具备的功能来查找相应的科学 效应。
▪ 中学的物理学(尤其是大学的物理学)能给人以非常有力的,并 且差不多是到处适用的工具。然而,人们却不会使用这些工具。
▪ 一方面,物理效应仿佛是独立存在的;另一方面,问题确实是独 立存在的。在发明家的思维中,如果没有可靠的桥梁将物理学与 发明问题联系到一起。知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闲置未用的。
9.1 科学效应的作用
赖于气体成分和导体周围的气压,所以电晕放电能够适合测量灯 泡内部气体的压力。
9.3 应用科学效应解决创新问题
▪ 5)方案验证:如果灯泡灯口加上额定高电压,气体达到额定压力 就会产生电晕放电。
▪ 6)最终解决方案:用电晕放电效应测量灯泡内部气体的压力。
9.3 应用科学效应解决创新问题
❖ 例9-2 街上的噪声。街上交通不间断的、单调的噪声使人 疲乏而且会打断工作,普通的百叶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噪声,但单调的声音没有变化,这一单调的声音来自交通 流引起的声音振动频率的不间断波谱。
▪ 如果能有一份用物-场形式表示的物场效应的清单,那么要找到所 需的效应,就没有什么困难。……若是需要联合应用若干效应 (或称为效应与方法的结合)来解决问题,那就还要有物理效应 相结合的规则。现在,正在研究这样的规则,有一些已经确认下 来了。例如,我们已经知道,在较好的发明中,在两个“结合起 来的”效应之间,起联系作用的元素总是场,而不是物质。还有 许多东西有待阐明,但一般的原则已经清楚了,即在发明问题和 解决它们所需的物理效应之间,存在着可靠的媒介,这就是物-场 分析。
创新方法系统分析课件
![创新方法系统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8632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0.png)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方法,通过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产品创新 。
详细描述
设计思维强调从用户角度出发,理解其需求和痛点,通过迭代和原型制作,快速 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案例中介绍了如何运用设计思维进行产品开发,包 括用户调研、原型制作和测试反馈等环节。
案例二:敏捷开发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创新方法系统分析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创新方 法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需要解决 跨领域合作中的协调和整合问题。
VS
机遇
新技术的涌现为创新方法提供了更多可能 性,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为创新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通过应对挑战,创新方法系统分 析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敏捷开发是一种灵活、快速响应变化的开发方法,通过迭代 和反馈,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详细描述
敏捷开发的核心思想是快速反馈和持续改进,通过短周期的 迭代开发,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优化软件产品。案例 中介绍了敏捷开发的常用方法和工具,如Scrum和Kanban等 。
案例三: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与实践
创新方法和系统分析是相互促进 的,它们可以共同推动彼此的发
展和应用。
创新方法可以帮助系统分析更好 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而系统分析 可以为创新方法提供更多的应用
场景和机会。
通过将创新方法和系统分析相结 合,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04
创新方法系统分析案 例研究
案例一:设计思维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特点
系统性、结构化、定量化、综合 性。
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01
02
03
解决复杂问题
TRIZ 创新思维
![TRIZ 创新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ddb432edbb68a98270fefa35.png)
编辑课件
40
小人法实例1——茶杯的设计
分析系统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对象用不同颜色的小人组来替代
编辑课件
41
小人法实例1——茶杯的设计
用小人替代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白色小人—杯子,黄色小人—茶叶,蓝色小人—水
编辑课件
42
小人法实例1——茶杯的设计
按问题条件将小人重组实现要求的结果
白色的小人就像门卫,允许蓝色小人出去,阻止黄
研究得到的问题模型(有小人的图)并对其进行改造,
以便实现解决矛盾。(该怎样--打乱重组)
过渡到技术解决方案。(变成怎样)
使用小人法的常见错误
画一个或几个小人,不能分割重组。
画一张图,无法体现问题模型与方案模型的差异。
编辑课件
39
小人法实例1——茶杯的设计
杯子的设计
问题:喝茶时茶叶会顺水喝入口中
编辑课件
23
TRIZ中的创新思维方法
九屏幕法
IFR法
小人法
金鱼法
STC算子
编辑课件
24
TRIZ中的理想化
IFR —Ideal Final Result
在问题解决之初,先抛开各种限制条件。
针对问题情境,设立各种理想模型,即最优模
型结构来分析问题。
并以取得最终理想结果作为终极追求目标。
编辑课件
25
TRIZ中的理想化模型
S曲线
九屏幕法
完备性法则
能量传递法则
协调性法则
动态性法则
子系统不均衡进化
小人法
金鱼法
STC算子
IFR
……
创新的思维
创新思维方法ppt课件
![创新思维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aef81d77232f60dccca111.png)
系统
• 技术系统:由物质组件组成,为满足人们 (社会)的需求而实现某种功能的系统。
• 子系统: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
• 超系统:包含技术系统和与它有关的其它 系统的系统。
宇宙飞船 (失重)
空间站 (失重)
蘸水笔或铅笔
普通钢笔
空间城市 (失重)
太空钢笔
鹅毛管或铅芯
无压墨水笔芯
稳压出水笔芯
太空钢笔
5、STC算子
尺寸(size)-时间(time)-成本(cost)法:
将尺寸、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 的思维试验
STC方法的目的:
• 克服由于思维惯性导致的障碍
• 迅速发现可利用资源
• 对于子系统、系统、超系统的过去不予考 虑,而对其现在及将来进行分析,目前而 言要使溶液与金属不发生反应可使用陶器、 合金容器等,未来我们可采用用特殊材料 制成的具有抗腐蚀、耐高温、性能稳定的 测量装置和测量容器。
利用资源规律,选择解决技术问题
1、采用特殊材料制造测试容器使之具有具有 抗腐蚀、耐高温、性能稳定的特质。
3、小人法
➢小矮人法的作用 • 更形象生动的描述技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 通过用小人表示系统,打破原有对技术系
统的思维定式,更容易地解决问题,获得 理想解决方案
小人法实例
小人法实例
小人法实例
水计量计:
根据小人法图示,考虑实际的技术方案。 方案:可变重心的计量水槽
4、金鱼法
金鱼法是从幻想式解决构想中区分现实和幻想的 部分。然后再从解决构想的幻想部分分出现实与幻 想两部分。 ✓这样的划分不断地反复进行,直到确定问题的解 决构想能够实现时为止。 ✓采用金鱼法,有助于将幻想式的解决构想转变成 切实可行的构想。
通用技术《系统与设计》PPT课件
![通用技术《系统与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90cb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b.png)
案例五:社会福利系统设计
社会福利系统设计概述
社会福利系统是政府和社会为保障和改善 民生而建立的一系列服务体系,旨在提高 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设计原则
社会福利系统设计应遵循公平性、可 持续性、灵活性和透明性等原则。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概念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提 出系统的初步概念 和结构。
实现与测试
将设计转化为实际 系统,并进行测试 和调试。
需求分析
明确系统的功能需 求、性能需求和约 束条件。
详细设计
对系统的各个部分 进行详细规划和设 计。
评估与优化
对系统进行性能评 估,并根据反馈进 行优化。
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
效率性
系统运行的速度、响应时间和 资源利用率是否高效。
可维护性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 可升级性是否良好。
功能性
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能否 完成预定的功能。
稳定性
系统是否稳定可靠,能否在各 种情况下正常运行。
可重用性
系统的模块化程度和重用性是 否高。
系统设计的创新思维
用户为中心
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出真正 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设计优化系统
通过设计可以优化系统的结构、功能 和运动规律,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02
CATALOGUE
系统类型与组成
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如生物体、生 态系统等。
封闭系统
与外界环境无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如密封容器中 的气体、液体等。
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
系统组成
第二章 系统工程方法论
![第二章 系统工程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ec6bbae1910ef12d2bf9e70c.png)
二、切克兰德方法论
• 在80年代中前期由英国兰切斯特大学P.切克兰德 教授提出的方法比较系统且具有代表性。他认为, 完全按照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来解决社会问 题或“软科学”问题,会碰到很多问题。他提出 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过程: • 认识问题 • 根底定义 • 建立概念模型 • 比较及探寻 • 选择 • 设计与实施 • 评估与反馈
霍尔三维结构
3、知识维或专业维 • 该维的内容表征从事系统工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 (如运筹学、控制论、管理科学等),也可反映 系统工程的专门应用领域(如企业管理系统工程、 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工程系统工程等)
霍尔三维结构示意图
• 霍尔三维结构强调明确目标,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并认为 现实问题基本上都可归纳成工程系统问题,应用定量分析 手段,球的最优解答。该方位论具有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 (三维)、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组织管理上 的科学性(时间维与逻辑维)和系统工程工作的问题导向 性(逻辑维)等突出特点。
切克兰德方法论
•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与“探 寻”,它强调从“理想”模式(概念模型) 与现实状况的比较中探寻改善现状的途径, 使决策者满意(化)。
三、两种方法论的比较
• 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方法论均为系统工程方 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 在此基础上,两种方法论主要存在以下不同点: • (1)霍尔方法论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 切克兰德方法更适合于对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 “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 (2)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 内容是比较学习。 • (3)前者更多地关注定量分析方法,而后者比较 强调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系统工程方法论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 系统分析原理 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5 发明原理与应用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5 发明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ffe96c4693daef5ef73df1.png)
5.2 原理1:分割
❖ 运用技巧:
▪ 如果系统因重量或体积过大而不易操纵,则将其分割成若干轻便 的子系统,使每一部分均易于操纵。在管理学和心理学上,也可 以对组织和观念进行分割及组合。
5.2 原理1:分割
❖ 课堂讨论: ❖ 以下是一些利用分割原理来解决工程问题的实例,请说一
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 1)把一辆大型载重卡车分成车头和拖车两个独立的部分; ▪ 2)大型项目的总体设计与各分项设计; ▪ 3)将一个磁盘分成多个逻辑分区; ▪ 4)将书籍划分为多个章节,以改善材料的陈述方式,以及材料被
5.5 原理13:反向作用
❖ 反向作用原理是指:通过在空间上将对象翻转过来(上下 翻转、左右翻转、前后翻转、内外翻转),在时间上将顺 序颠倒过来(颠倒先后顺序),在逻辑关系上将原因与结 果反过来,从而利用不同(或相反)的方法来实现相同的 目的。
5.5 原理13:反向作用
❖ 指导原则:
▪ 1)用与原来相反的作用实现相同的目的。例如: ▪ •用平车运送货物时,既可以推,也可以拉,来实现相同的结果。 ▪ •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使用惩罚,也可以利用鼓励手段,
开(指导原则1),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指导原则2)。
5.4 原理10:预先作用
❖ 应用案例:
▪ 1)预先被打孔的邮票(图5-4)、包装袋。今天,好像已经没有 人知道最早的邮票是以没有打孔的一整版的形式销售的,因此。 早期的邮票用户不得不将邮票一张一张剪下来,然后用胶水粘到 信封上。
图5-4 邮票上打孔
来达到相同的教育目的。 ▪ •利用黑笔和白板的组合代替传统的黑板和白粉笔的组合。 ▪ 2)让物体或环境中可动的部分不动,不动部分可动。例如: ▪ •在机加工中,既可以让工件旋转刀具保持静止,也可以让刀具旋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ppt课件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e55be80740be1e640e9acb.png)
常见的思维障碍
盲目从众:人不加思索的盲从众人的认知与行为 屈从习惯:对权威人士的言行的一种不自觉的认
同和盲从 依赖经验:用某种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已经
变化的问题 迷信书本:人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 简单刻板:不懂变通、思路单一 僵化麻木:对任何事情失去了好奇心
2.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是指创新活动中带有普遍规律性 的方法和技巧。
按照规则,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人提出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 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震荡技术来清除积雪,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把,乘直升 飞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 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相反,有一位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 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扫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 出动直升机沿着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告诉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扇落。 他马上提出“用直升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直升机除 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个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
头脑风暴法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 风暴法两种。
为了更好地运用头脑风暴法,使思维活动 真正起到互激效应,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四 项基本原则:
延迟评价。 鼓励自由想象。 以数量求质量。 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头脑风暴法会议的组织步骤如下:
头脑风暴练习:
美国北方格外严寒,大雪纷飞, 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 压断,严重影响 通信。
主讲
第二讲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内涵,掌 握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开拓创新意识,提 升创新的强烈愿望和能力。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4 技术系统的进化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4 技术系统的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1f4ebb79ed630b1c59eeb5ff.png)
4.1.3 矛盾
❖ 如何将隐藏在问题中的矛盾抽取出来,是一项复杂而困难, 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经验丰富的TRIZ专家与一般TRIZ 使用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抽取和定义矛盾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可以使这种 能力得到提升。
4.1.4 理想度
❖ 阿奇舒勒在研究中发现,所有的技术系统都在沿着增加其 理想度的方向发展和进化。对于理想度(Ideality)的定义, 阿奇舒勒是这样描述的:系统中有益功能的总和与系统有 害功能和成本的比率。
❖ TRIZ 强调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也就是在不断更 新、发展中。不管人们是否认识了技术系统,技术系统的 进化都在客观地进行着的。认识和掌握技术系统的进化规 律,有利于设计者开发出更先进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的 竞争力。同样地,对于一个具体的技术系统来说,人们对 其子系统或元件不断地进行改进,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这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也属于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
4.1.4 理想度
❖ 例如,坦克的主要功能是消灭敌人。同时,为了使这个主 要功能得以实现,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坦克还需要防护、 机动、瞄准、自动装弹等有用功能的辅助。在实现有用功 能的同时,坦克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引起空气污染,放出大 量的热,产生振动,发出噪声,这些在TRIZ中都被看作 是有害功能。
❖ 对于一个技术系统来说,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 其进化的过程。在进化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在数量上,技 术系统能够提供的有用功能越来越多,所伴生的有害功能 越来越少;在质量上,有用功能越来越强,有害功能越来 越弱。
4.1.2 功能
❖ 例如:冰箱具有满足人们“冷藏食品”属性;起重机具有 帮助人们“移动物体”的属性。企业生产的实际上是产品 的功能,用户购买的实际上也是产品的功能。如用户购买 电冰箱,实际上是购买“冷藏食品”的功能。
创新ppt课件共16页PPT
![创新ppt课件共1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2b2afbf18583d048645902.png)
一、创新的概念
创造:人第一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
发现:是获得天然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但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
发现。
发明:是获得非天然性或人为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但并不是所有
的创造都是发明。
创新
1、狭义的概念-建立一种新的函数。 2、广义的概念-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
6、从下面选出5个最能描述你的词()。
(1)分析的(2)逻辑的(3)音乐的(4)艺术的(5)数字的(6)语 词的(7)改革的(8)直觉的(9)自我控制(10)细心的(11)激 动的(12)能够掌握全盘的(13)支配的(14)理智的(15)能综 合的(16)能空间定位的(17)能线性定位的(18)能点定位的 (19)能选择类型的(20)能用类比法的。
答案评分表
1、A=1 B=10 C=5 2、A=10 B=1 C=5 3、A=2 B=8 4、A=2 B=8 C=5 5、(1) G=2 D=7(2)G=7 D=2 (3)G=2 D=7 (4)G=8 D
=2 (5)G=2 D=8 (6)G=7 D=2 (7) G=2 D=7 (8)G =7 D=2 (9)G=2 D=8 (10) G=7 D=2 (11)G=2 D=7 (12) G=7 D=2 (13)G=1 D=8 (14)G=2 D=7 (15)G =7 D=2 (16)G=2 D=7 (17)G=7 D=2 (18) G=1 D= 8 (19) G=8 D=2 (20)G=2 D=7 (21)G=7 D=3 (22) G=2 D=7 (23)G=8 D=3 (24)G=2 D=8(25) G=7 D =3(26)G=8 D=2
表1 左脑与右脑的主要功能
左脑
右脑
创新思维方法培养(1)
![创新思维方法培养(1)](https://img.taocdn.com/s3/m/f657bec64b35eefdc9d3336c.png)
3.联想思维的类型
(1)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 (3)对比联想 4.联想思维的作用 (1)在两个以上的思维对象之间建立联系 (2)活化创新思维 (3)有利于信息的存储和检索
二.联想思维训练
1.强迫联想 2.系统训练 (1)空间接近联想 (2)时间接近联想 (3)外形相似联想 (4)意义相似联想 (5)对比联想 (6)因果联想
5.能否重新进行形态设计?
把原来产品的直线基调变为曲线基调或曲线基调变为直 线基调;曲面变为平面或平面变为曲面;暗色调变为 明色调或明色调变为暗色调;精变粗或粗变精等等。 这样的重新设计都可能产生新的效果。
6.造型风格是否取胜于其它同类产品或近似产品?
任何一项设计都可找到多个可被参考比较的同类产品或 近似产品,当把各种各样的造型风格进行综合分析以 后,并把其应用在所设计的项目中就可获得风格独特 的新产品。
这个问题有助于使设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系列发明产品。如从普 通火柴到磁性火柴、保险火柴等,都是引人了其它领域的发明成果。
3.能否采用其它材料替换原有材料及工艺?
由于当前世界上某些资源相当紧缺,或是其成本昂贵,不易获得,或是 原始材料使用得不合理,于是就得寻找其它的代用品,如用木料或 塑料代替金属材料;用人造大理石、人造丝等代替天然物品;用充 氩办法代替电灯泡中的真空等。通过取代、替换的途径,也可为想 象提供广阔的探索领域,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
2.想象思维的特征
(1)形象性
想象思维是形象思维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所以它具有 形象性的特点.它的思维活动展开本身就是借助头脑中 已有的表象,将它们整合拆散重组构成一个个新的表象, 从而借助这种表象,使思维的进行变得直观生动.
例 英国的小职员 吉姆发明旱冰鞋
Triz创新原理及应用课件
![Triz创新原理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2bd82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1.png)
Triz创新原理及应用课件Triz创新原理及应用课件一、Triz概述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俄罗斯发明家阿尔图尔·恩斯坦创立的一种创新方法论。
它通过分析已有的发明创造,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创新原理,并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人们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二、Triz的基本原理1. 矛盾冲突理论矛盾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冲突的关系。
Triz认为,解决矛盾冲突是创新的核心。
通过分析矛盾的本质及冲突双方的需求,可以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2. 39个创新原理Triz总结了39个常见的创新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引发新的思路和灵感。
一些常见的创新原理包括:逆向思维、分离原理、波动原理等。
3. 资源的局限性Triz认为,创新的过程中,资源往往是有限的。
因此,需要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并实现创新。
三、Triz的应用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Triz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应用Triz原理的分离原理,可以将原本需要组合在一起的工艺步骤进行分离,从而简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
2. 能源领域在能源领域,Triz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出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能源浪费。
例如,通过应用Triz原理的逆向思维,可以发现传统能源利用方式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3. 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中,Triz可以帮助企业提出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和解决方案。
通过应用Triz原理,可以引发创新思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例如,通过应用Triz原理的波动原理,可以改变传统产品的工作原理,实现更加高效的产品设计。
四、Triz应用案例1. 欧莱雅公司的创新实践欧莱雅公司应用Triz方法论,解决了面膜产品在使用时容易滑落的问题。
他们通过应用Triz原理的分离原理,将面膜片分成两部分,在使用时可以将其固定在脸部,解决了面膜滑落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建立概念模型:
在弄清学校各要素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上,可用一些历史数据,也可用结构模型 、语言模型等对学校的现状进行描述,总 之力图使所建立的概念模型便于比较与分 析。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等级 分值
第三讲 系统分析原理与创
新思维
1
主要内容
➢ 系统分析的概念 ➢ 系统分析的程序 ➢ 系统分析的原则 ➢ 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 ➢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2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过程
问题及其环境的 识别与表达
根底 定义
建立概念模型 (目标系统概念化)
比较 寻求改善途径
选择 设计 实施 评估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改善概念模型:调查、了解、学习目前世界上公认的 一流大学,了解它们的办学宗旨、学科建设、制度建 设、资源获取途径与方法、资源分配、激励制度等, 通过这样的“学习”,修改、改善学校的概念模型。
• 比较:将学校现状与提出的概念模型进行比较,找 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方案和途 径。这些方案和途径必须与决策者意图相一致,且提 出的方案和途径是可行的。
4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案例
某大学开展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
学校现状说明(不良结构问题(issues)的 提出 ):
研究人员要深入学校,对学校办学宗旨、学 科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资源获取与 分配制度、考核制度、所在地环境等进行充 分的调查研究,了解该校目前在上述方面的 情况,着重说明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存在 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1、问题 在系统分析中,问题一方面代表研究的对象
,或称对象系统,需要系统分析人员和决策者共 同探讨与问题有关的要素及其关联状况,恰当地 定义问题;
另一方面,问题表示现实状况(现实系统) 与希望状况(目标系统)的偏差(方向),这为 系统改进方案的探寻提供了线索。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 实施:学校根据研究所提出的方案、途径,制定详 细的实施计划,实施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方案。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统分析原理
系统分析的概念
系统分析一词最早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兰德公 司开发的研究大型工程项目等大规模复杂系统问题的一种 方法论而出现的。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统分析的要素
1、问题 2、目标 3、替代方案 4、评价标准 5、模型 6、决策者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弄清关联因素(问题的表示、有关系统 的基本定义 ):
对上述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初步弄清目前 各种要素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 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改善哪些因素对解 决存在的问题作用最大,是创建世界一流 大学的重要因素。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目的(目标)、标准、目标(指标)的区别 例:道路网密度 = 建成区道路长度/面积 (单位:公
里/百平方公里)。
某市:2009年欲在畅通工程评比中达到二等水平。
问:这个事例中的目标、标准、指标分别是什么
运用建模、仿真、预测及评价、优化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有 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 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统分析的内容: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系统分析人员对与问题有关的要 素进行探索和展开,对系统的目的与功能、环境、费用与效 果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处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 据此对若干备选的系统方案建立必要的模型,进行优化技术 或仿真实验,把技术、实验、分析的结果同预定的任务或目 标进行比较和评价,最后把少数较好的可行方案整理成完整 的综合资料,作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的主要 依据。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统分析的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
狭义理解:系统分析的基础是霍尔三维结构 中逻辑维的基本内容;同时融合了切克兰德方法 论的有关内容。
广义理解:因为系统工程工作的核心是系统 分析,所以有时在文献中把系统分析作为系统工 程的同义语。(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 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 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பைடு நூலகம்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系统分析定义:
由实际问题出发,对于需要改进的系统或准备建立的 新系统,在对其目的、环境、结构及功能等分析的基础上,
系 统 分 析 原 理与创 新思维 培训课 件(PPT 页)
2、目的及目标。 目的是对系统的总要求,目的具有整体性和唯
一性; 目标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目标具有从属性和
多样性。 目标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本工作之一,其任务
是确定和分析系统的目的及其目标,分析和确定为 达到系统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系统功能和技术条件。 目标分析可采用目标树等结构分析的方法,并要注 意对冲突目标的协调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