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及表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课件)
0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 常用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口服或 注射药物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
病情的目的。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 抗凝药、溶栓药等,这些药物可 以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
栓形成。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为了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者们也在探索如何将药物 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式研究进展
其他治疗方式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还有一些其他治疗方式如物理疗法、基因疗法等也在研究中 取得了一些进展。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如高压氧治疗、超声治疗等被应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中,对于缓解症状 、改善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效果。
基因疗法
基因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虽然目前基因疗 法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未来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THANKS
感谢观看
药安全性和耐受性。
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
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 手段。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的方 法和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
手术方式改进
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微创手术和血管移植等新技术的应 用,使得手术创伤减小、恢复时间缩短。
中医中药治疗可以通过调节身体内环 境、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达到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目的。
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血氧含量,改善 组织缺氧状态,有助于缓解症状。
其他治疗方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式。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演示ppt课件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我们将开发出更加准确、快速、便捷的诊断技术,提 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水平。
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我们将探索出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 手段,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高压氧治疗
通过吸入高压氧提高血氧含量,促进组织修复和侧支循环 建立。高压氧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症状。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
持工作部署
知识普及宣传活动策划和执行情况回顾
活动策划
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宣传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 宣传内容的制定和审核等。
活动执行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普及,确保患者 能够全面了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相关知识。
发病机制
主要涉及中小动脉及其分支,由血管 内血栓形成引发血管壁炎症和闭塞。 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遗传、内分 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相对较低,但具体发病率 因地域、人种等因素而异 。
年龄与性别分布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女性 患者相对较少。
地域差异
某些地区或人种发病率较 高,可能与遗传因素或环 境因素有关。
常用药物
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等。具体药物选择 需根据患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和医生建议而定 ,同时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禁忌
症。
药物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 化和药物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药 物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
效果。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以肢体动脉为主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
本病病程长、痛苦大、致残率高,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下肢比上肢多见:,临床特点为患肢怕冷、肤温肤色改变、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疼痛、受累肢体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大部分病人常伴有浅表性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后期常因血管腔闭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肢体末端坏死脱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中医学的“脱疽”范畴。
《灵枢.痈疽篇》曰:“发于足趾,名曰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
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最早指出了本病后期的典型症状、预后及手术治疗原则。
《马培之外科医案》则云:“始则足趾木冷,继则红紫之色,足跗肿热,足趾仍冷,皮内筋骨俱死,节缝渐久裂开,污水渗流,筋断肉离而脱。
”这些描述与脉管炎的初期和末期的表现颇为相似。
[病因病机](一)中医学认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内因为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血脉空虚;或情志太过,饮食不节,房事过度,肝.肾受损。
外因为感受寒湿之邪及外伤、烟毒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脉络痹阻不通而发本病。
《诸病源候论》载:“疽者,五脏不调所生也,若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和,则五脏不调,营卫虚寒,腠理则开,寒客经络之间,经络为寒所折,则营卫稽留于脉……,营血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故积聚成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
”(1)素体阳虚,寒湿外侵,阴寒内盛,以致寒凝络阻,痹塞不通。
(2)精神刺激,忧思过度,情志抑郁,以致心、肾、肝、脾功能失调,导致经络、气血功能紊乱,气机不畅,瘀血阻络。
(3)湿热下注或寒湿郁久化热,与血搏结,阻滞络脉。
(4)瘀结不化,热盛腐肉伤筋,骨脉枯萎,热毒炽盛。
(5)禀赋不足,气血素虚或病久气血亏损,血脉空虚以致脉络痹塞不通。
总之,本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寒、湿、瘀、热、虚。
一般初起多为寒凝脉络、瘀血阻滞,以邪实为主;病至后期,因疼痛机体消耗过甚,则转为正虚邪实之虚实夹杂证。
dis-201407-普通外科-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疾病名】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英文名】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缩写】TAO【别名】Buerger病;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十指零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angiitis;闭塞性血栓血管炎;伯格病;伯格氏病;buerger disease;Burger病;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炎【ICD号】I73.1【概述】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s,TAO)是一种有别于动脉硬化,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症细胞浸润性血栓,而较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1908年。
Burger首先对11条截肢肢体的动、静脉进行研究,并发现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病变血管的血栓形成和机化,不同于传统的动脉硬化,因此本病又称Burger 病,国内简称脉管炎。
【流行病学】Burger最初报道,本症发生于犹太人中。
目前已知这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但其患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综合文献报道,在北美洲的患病率是11.6/10万人,在周围血管病患者中占0.75%;东欧的患病率为3.3%;日本曾高达16.6%。
在太平洋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印度,以及以色列都曾有大量的病例报道,而黑人的患病率却很低。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美洲的患病率明显下降,但女性患者却相对增加。
一般认为,这是妇女吸烟者不断增多的缘故。
据美国Mayo Clinic 的统计资料,在1947年,每10万人中有104.3人诊断为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1956年下降为61.1人;1966年为18.8人;1976年为9.9人;1986年为12.6人。
但有些学者认为,尚不能肯定这是否真正代表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的患病率下降,还是由于严格诊断标准所致。
与北美洲的情况相反,在亚洲特别是远东和中东地区,仍不断有大样本的病例报道,其原因尚无法解释。
令人感兴趣的是,报道中女性患者的人群明显增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ICD-73:100)行手术治疗(ICD-38.08002,ICD-84.11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间歇跛行,静息痛,患肢发凉,感觉异常如骈胝感、针刺感、烧灼感、麻木感等。
2.典型体征:皮肤苍白,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和小腿浅静脉,营养障碍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溃疡或坏疽等。
3.排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4.血管彩超检查或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内科保守治疗:(1)严格戒烟;(2)激素、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等药物应用;(3)高压氧治疗。
2.手术:(1)动脉成形术;(2)动脉血栓切除术;(3)截肢术(4)交感神经切除术;(5)干细胞移植术。
治疗方式选择:根据患者足部缺血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选择内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不超过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不超过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动静脉血管彩超、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CTA。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叶酸药物基因,心脏彩超、腹部肝胆脾胰双肾彩超,下肢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病原学证据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血管瘤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
二、血管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血管瘤的患者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门诊号:
住院号: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5 日
日期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住院第 3 天(手术日前 1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临时医嘱:
□ 换药(根据情况)
□ 补液(根据情况)
□ 饮食指导:禁烟酒, □ 饮食指导:禁烟酒, □ 出院指导:根据病理结果,
忌生冷辛辣刺激性
忌生冷辛辣刺激性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预防
食物,给予适度补
食物,给予适度补
瘢痕以及血管瘤复发。
钙。
钙。
□ 告知随诊的意义
□ 切口护理:为减少出 □ 切口护理:为减少 □ 告知出院流程
时间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3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病历书写
□完成术前准备及评估
□开具化验和检查单
心动图(根据病情需要 决定) □ 请相关科室会诊 □ 介绍病区环境、设施 □ 介绍患者主管医生和 责任护士 □ 入院常规宣教 □ 患肢皮肤评估 □ 告知辅检的注意事项
□ 上级医师查房 □ 继续完成术前化验
检查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
室会诊
长期医嘱: □ 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 根据会诊科室要求
□ 伤口引流记量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概念血栓闭塞脉管炎,发病多害青壮男,麻木疼痛皮色变,下肢动脉最常见,搏动减弱组织变,临床三期仔细辩,扩管抗凝镇静剂,抗感支持手术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血管炎性病变。
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亚洲﹥欧洲,北方﹥南方临床特征:初起患趾(指)怕冷、麻木、步履不便、逐渐暗紫剧痛,继则变黑褐色,肢节坏死脱落。
二、西医病因病理[病因] 1.吸烟2.寒冻(痉挛)3.免疫4.激素(雌激素血管保护作用;前列腺素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病理]1.多侵犯中小动脉,渐波及腘、股、髂动脉和肱动脉,慢性发病。
2.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3.周期性发作,具急慢性变化:(1)急性期广泛淋巴细胞浸润及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血栓中有还有一些微小脓栓,炎症反应可扩展到动脉外组织,侵犯相关神经和静脉。
(2)中间期炎症反应逐渐消退,症状缓解。
(3)慢性期主要是血栓机化,形成坚硬的条索状组织,闭塞血管可能会再通。
三、中医病机内因:脾虚生化无源肢体麻木、肾虚温养不足疼痛、皮色淡白等外因:寒邪凝滞疼痛转归:寒郁化热、气血双亏一、临床表现1、疼痛:麻木、怕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2、麻木、针刺等异常感觉3、发凉、皮色改变:苍白→紫绀→暗紫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浅静脉区皮肤沿静脉走行处可见发硬红肿的硬结或索条,伴压痛和灼热感,足部和小腿处多见。
5、营养障碍: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指、趾甲变厚、毛发脱落等6、动脉博动减弱和消失7、雷诺现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早期受情绪或寒冷刺激呈现指(趾)甲由苍白潮红继而紫绀的颜色变化。
原因为末稍小动脉痉挛所致。
8、溃疡和坏疽:坏疽分为3级。
Ⅰ级坏疽溃疡只限于趾部;Ⅱ级延及跖趾(掌指)关节或跖(掌)部Ⅲ级延及全足背(掌背)或侵及跟踝(腕)关节二、临床分期Ⅰ期(局部缺血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间歇性跛行,皮色苍白,温度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一)病因和病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1.病因
(1)外来因素,主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
(2)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以及遗传因素。
2.病理
本病的病理进展过程有如下特征:
(1)通常起始于动脉,然后可累及静脉,一般由远端向近端进展。
(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的血管比较正常。
(3)活动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偶见巨细胞;管腔被血栓堵塞。
(4)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有新生毛细血管形成。
动脉周围有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
(5)虽然有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因而神经、肌和骨骼等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
静脉受累时的病理变化与动脉大体相同。
(二)临床表现和分期
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
主要临床表现:①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②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③ 感觉异常;④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及邻近的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以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⑤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⑥患肢的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⑦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反复发生的游走性浅静脉炎;⑧患肢末端严重缺血,产生干性坏疽,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诊疗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Buerger disease,TAO)是一种累 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周期发作的慢 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 以下肢血管为主,少数病例病变可累及心、 脑、肾、肠等脏器血管,好发于青壮年男 性。
• (二)皮肤温度测定 肢体皮肤温度高低与
动脉血流量成正比关系,正常时,同一个
人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基本相等,温差不 大于2℃。如果两个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相 差2℃以上,或同一侧肢体某一平面的温度 明显降低,即为皮肤温度测定试验阳性。
• (三)肢体抬高试验(伯格氏征) 令病人 平卧,下肢抬高45°,3 分钟后观察足部皮 肤色泽的变化,阳性者足部,特别是足趾 和足掌部皮肤呈苍白蜡黄色,以手指压迫 后更为明显,有自觉麻木或疼痛。然后让 病人坐起,下肢自然下垂于床旁(避免床 旁压迫腘窝),足部皮肤色泽逐渐出现潮 红或斑块紫绀。试验阳性者,提示患肢有 严重供血不足。
• (三)大动脉炎
• 患者多为青少年女性。主要侵犯降主动脉、 腹主动脉、头臂动脉,在上肢常见桡动脉 消失(无脉症),血压测不到,在下肢可有发 凉、间歇性跛行,但主要是肢体酸软无力, 一般不痛,皮色改变不明显。在活动期伴 有低热、出汗、贫血及关节痛。常在颈部、 背部听到血管杂音。化验检查血沉加快。
• (四)Allen 试验 可以判断手部动脉闭塞情 况。方法是压住桡动脉,令病人做数次手 拳开闭运动,运动后如果手指颜色迅速恢 复,说明尺动脉远端到指动脉的连续性存 在,提示侧支健全。若有血色恢复慢的部 分,即说明自尺动脉远端到该部分之间有 动脉闭塞。反之也可判断桡动脉远端到指 动脉之间连续性开闭情况。
• (六)解张试验 作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 阻滞麻醉,然后在下肢同一位置,对比阻 滞前后的温度变化。阻滞麻醉后皮肤温度 升高愈明显,动脉痉挛因素所占比重愈高。 如果没有改变,说明病变动脉已处于严重 狭窄或完全闭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医学课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理生理机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与分型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其他血管疾病的鉴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录0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炎性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静脉,以下肢多见。
定义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感觉异常和缺血性溃疡,严重时可出现坏疽。
病变进展可导致患肢呈渐进性加重的缺血状态,甚至出现截肢。
症状定义与症状病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吸烟、寒冷、潮湿、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病理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病变主要累及血管的中层和内膜,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引发组织缺血、坏死。
病因和病理流行病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发病部位以下肢多见。
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预防针对本病的病因,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戒烟、保暖、避免感染、加强锻炼等。
此外,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
流行病学与预防0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患者通常会出现患肢疼痛、发凉、苍白等症状,以及间歇性跛行等体征表现。
诊断方法与标准临床表现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技术,观察血管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患者通常会出现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如全血黏度升高、血浆黏度增加等。
血液检查物理治疗包括高压氧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等,有助于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等,有助于改善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手术治疗当患者病情较重或出现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如动脉内膜切除术、人工血管置换术等。
治疗方案与效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感染、出血、休克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时,除外其他动脉阻塞性疾病是诊断的关键。
大多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50岁以前发病,且有吸烟史;肢体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且辅助检查支持下肢缺血的诊断,肢体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的病史或临床表现;初发时多为单侧下肢,以后累及其他肢体;除吸烟外,一般没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本病亦多发于下肢,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但本病患者年龄多大于50岁,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变部位大多为大、中型动脉,很少侵犯上肢动脉,CTA显示动脉有不规则的钙化影,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表现。
2.雷诺综合征为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发作性痉挛,本病有以下特点:大多为青年女性;发病部位多为手指,且常为对称性发病;患肢动脉摶动正常,既便病程较长,指(趾)端也很少发生坏疽;一般受冷或情绪激动后发作。
3.多发性大动脉炎见于青年女性,变常累及多处大动脉,活动期常有低热、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主要分支开口狭窄或阻塞。
【治疗原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目标为改善肢体供血,减轻或消除疼痛,延迟或者避免截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非手术疗法(1)戒烟,防止受凉、受潮和外伤,戒烟能够明显降低本病截肢的风险。
(2)运动疗法患肢作Buerger运动,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3)药物治疗可通过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扩张血管改善血流,抗血小板药、抗凝药来抑制血栓形成,用激素来控制血管炎症反应,延缓血管病变的进展,但是它们的疗效尚未得到广泛的确认。
(4)高压氧治疗以及肢体负压疗法可改善肢体血供。
2.外科手术/腔内血管成形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动脉重建手术,但由于本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远端,动脉重建手术往往缺乏合适的远端流出道。
因此无论是血管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疗效均不佳。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呼和浩特健安医院入院记录姓名:李爱明单位:无性别:男职务或职业:农民年龄:36岁入院日期:2015-05-22-09:3婚否:已婚病史采取日期:2015-05-22-09:3民族:汉族病历记录日期:2015-05-22-10:0籍贯:内蒙古呼市病情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左足怕冷疼痛伴瘀肿4年余,加重1月。
现病史:该患者自述于4年前无诱因出现右全足怕冷疼痛,全足皮肤温度降低,伴有感觉异常,呈麻木感,疼痛以晚上静息痛频发,全足皮肤以瘀紫色为主,趾端显著,弥漫性水肿明显,此后每于受凉和劳累上述症状出现,且成进行性加重,一直未做明确诊断及正规治疗。
近一月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并伴有间歇性跛行,遂就诊我院,门诊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收治入院。
该患者病程中无发热,寒颤,无恶心,呕吐。
食欲一般,睡眠差,大小便如常。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否认外伤手术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有疫区接触史,无毒物、放射线长期接触史。
有吸烟嗜好,一日约40支左右。
婚育史:适龄结婚,现爱人及子女均健康。
家族史:否认遗传性家族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状况:T36.2℃,P66次/分R17次/分BP 10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位自动、跛行步入病房,神志清晰,查体合作。
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形态正常,无压痛,头发黑,分布均匀。
眼: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颤;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瞳孔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灵敏。
·耳:听力稍差,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通畅,唇红,牙排列整齐,舌红、伸舌居中。
咽无充血。
颈部:软,气管位置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双侧对称无畸形;呼吸:频率20次/分,节律齐。
乳房无触痛及肿块。
肺:望诊:呼吸运动肋双侧均匀对称,肋间隙无增宽变窄。
触诊: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无皮下捻发感。
叩诊:肺肝绝对浊音界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常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常规十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ce, TAO)(一)疾病特点: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性细胞浸润性血栓形成和机化,而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又称Burger氏病,国内简称脉管炎。
2、多见于亚洲40-45岁以下的中年男性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史,出现肢体远端缺血表现,包括皮色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异常、乏力、营养障碍、间歇性跛行、甚至静息痛以及足或趾的溃疡或坏疽等。
当内膜形成炎症合并血栓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尤以夜间为重,患者屈膝抱足而坐,患足下垂可以缓解疼痛,患肢怕冷、皮温凉,尤以趾(指)端最明显。
3、发病早期出现病变肢体末梢循环的破坏,表现皮肤青紫色,40%病人可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及小腿浅静脉,少见于大腿,1—3周可恢复,恢复后残留色素沉着痕迹。
4、查体可发现患肢远端动脉扪诊搏动减弱或消失。
5、Shionoya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是○1吸烟史;②50岁以前发病;③腘动脉以下血管受累多见,上肢受累少;④常有游走性静脉炎;⑤缺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吸烟除外)。
只有当这五个条件全部满足后,其临床诊断才可靠。
6、常见的鉴别诊断(1)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其它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
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
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闭塞,伴扭曲、成角以及虫蚀样变。
(2)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女性,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部,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
根据病变引起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不同,出现脑部、上肢或下肢缺血症状,如眩晕、肢体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等。
查体动脉狭窄处有收缩期杂音。
病变活动期有发热和血沉增快等现象。
(3)急性动脉栓塞:多同时伴有风心病或冠心病史,起病急骤,患肢突然出现疼痛、苍白、厥冷、麻木、运动障碍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管外科护理查房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于四肢末梢的主 干动脉(肘关节及膝关节以下)的血管炎症,好发于中小动 脉因血管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引起间歇性跛行,缺 血性溃疡、坏死等症状。
病因
1、吸烟 2、外伤
3、精神紧张
4、寒冷潮湿地区
5、家族遗传
血管栓塞
血栓的形成
术前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肢体护理 疼痛护理 功能锻炼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措施
体位
生命体征 补液 饮食 肢体 伤口 药物护理 疼痛护理
安全护理
心理护理 肢体功能锻练
并发症
观察静脉回流情况
预防感染
预防形成防血栓
体位
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护理评价
病人疼痛得到缓解
能够部分生活自理
能参与大家交谈
能正确进行下肢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正确用药
自身检查 行为指导
告知复查
生命体征
术后48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补液对症治疗 肢体 伤口
患肢远端皮肤温度,色泽,感觉。 伤口有无红肿热痛。
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
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住院患者。
一、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ICD-10编码:I80.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颁布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年)。
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常见证候:脉络筋挛热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由非静脉曲张引起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血栓性静脉炎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重点观察下肢静脉迂曲、肢体肿胀、红肿疼痛等主症。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心电图、胸部透视或X线片、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红外热象。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下肢血管的DSA,肢体影像学检查(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脉络筋挛热瘀证: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2.西药治疗3.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患肢红肿热痛明显好转。
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6
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住院患者。
一、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ICD-10编码:I80.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颁布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年)。
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常见证候:脉络筋挛热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由非静脉曲张引起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血栓性静脉炎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重点观察下肢静脉迂曲、肢体肿胀、红肿疼痛等主症。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心电图、胸部透视或X线片、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红外热象。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下肢血管的DSA,肢体影像学检查(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脉络筋挛热瘀证: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2.西药治疗3.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患肢红肿热痛明显好转。
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探讨其能否降低医疗成本,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方法按照临床护理路径,以规范化的手段,为患者提供合理、到位、优质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住院天数评价其效果。
结果试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通过引入护理路径,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由于服务流程的优化,患者住院天数缩短,医疗费用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1]。
2004年1月~2005年10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途径实践,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 2005年10月46例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住院患者,均为男性。
对照组23例,平均年龄(38.5±5.5)岁;15例有吸烟史;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单侧下肢患病16例,双侧下肢同时发病7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6例,初中5例,初中以上8例。
试验组23例,平均年龄(37.5±4.6)岁;17例有吸烟史,病程1个月~4年不等;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6例,初中7例,初中以上5例;单侧下肢患病14例,双侧下肢同时发病9例。
两组病例发病诱因多为着凉、外伤;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差异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式。
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标准化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ICD-73:100)
行手术治疗(ICD-38.08002,ICD-84.11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间歇跛行,静息痛,患肢发凉,感觉异常如骈胝感、针刺感、烧灼感、麻木感等。
2.典型体征:皮肤苍白,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和小腿浅静脉,营养障碍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溃疡或坏疽等。
3.排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4.血管彩超检查或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内科保守治疗:(1)严格戒烟;(2)激素、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等药物应用;(3)高压氧治疗。
2.手术:(1)动脉成形术;(2)动脉血栓切除术;(3)截肢术(4)交感神经切除术;(5)干细胞移植术。
治疗方式选择:根据患者足部缺血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选择内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不超过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不超过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动静脉血管彩超、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CTA。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叶酸药物基因,心脏彩超、腹部肝胆脾胰双肾彩超,下肢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病原学证据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不超过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下肢动脉血管CTA。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切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严重基础疾病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者,术前准备时间会延长。
2.病情加重。
3.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时,住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ICD-73:100)
行手术治疗(ICD-38.08002,ICD-84.11002,ICD-38.080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