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环境之注意力恢复理论与
“全健康”_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
㊀第22卷㊀第1期2024年2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2㊀No 1Feb 2024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吴㊀莉1㊀陈㊀月1ꎬ21㊀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㊀江苏苏州㊀2150002㊀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㊀江苏苏州㊀215000㊀收稿日期:2023-05-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108058)㊀第一作者:吴莉(2000-)ꎬ女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ꎮE-mail:3059831989@qq com㊀通信作者:陈月(1989-)ꎬ女ꎬ博士ꎬ讲师ꎬ硕士生导师ꎬ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城市更㊀㊀㊀㊀㊀㊀新与设计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ꎮE-mail:451581446@qq com摘要: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ꎬ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ꎬ也对身处其中的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ꎬ因此亟需开展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ꎮ基于 全健康 理念ꎬ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解析ꎬ得出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与设计要义ꎻ在此基础上ꎬ以成都锦城公园为实践研究对象ꎬ综合应用场地精神感知理论㊁园艺疗法㊁注意力恢复理论以及压力减轻理论ꎬ提出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游线㊁健康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㊁智慧性平台5种应对策略ꎬ依次开展锦城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㊁特色游线打造㊁健康景观科普教育㊁应急避难空间的规划布局以及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规划ꎬ以期为城市公园生态疗愈功能的强化提供设计参考ꎮ关键词:全健康ꎻ生态疗愈ꎻ城市公园ꎻ景观设计DOI:10.12169/zgcsly.2023.05.02.0001Designof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fromthePerspectiveof OneHealthWuLi1㊀ChenYue1ꎬ2(1 GoldMantisSchoolofArchitectureꎬ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0ꎬJiangsuꎬChinaꎻ2 CenterforChineseUrbanizationStudiesꎬ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0ꎬJiangsuꎬChina)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urbanizationꎬthehigh ̄densityurbanlivingenvironmenthasacertainimpacton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ofindividualswhilesupportingsocioeconomicdevelopment.Thereforeꎬitisnecessarytocarryouthealth ̄orientedresearchonurbanparklandscapedesign.Basedontheconceptof Onehealth ꎬweanalyzethetheoriesandpracticesoflandscapedesignfor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sathomeandabroadꎬandconcludethemechanismanddesignprinciplesof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sfromtheperspectiveof OneHealth .OnthisbasisꎬweselectChengduJinchengParkasacasetosynthesizeandapplythetheoriesincludingsitementalperceptionꎬhorticulturaltherapyꎬ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andstressreductiontheoryꎬandputforwardfivestrategiesinresponseꎬi.e.ꎬhealingenvironmentꎬcontrollabletourrouteꎬhealtheducationꎬemergencyevacuationspaceꎬandintelligentplatform.Thedesignofecologicalrestorationꎬthecreationofspecialtytourroutesꎬthescienceeducationofhealth ̄orientedlandscapesꎬtheplanningandlayoutofemergencyevacuationspaceꎬandtheplanningofsupportfacilitiesforsmartparksaredevelopedforJinchengPark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enhancingtheecologicalhealingfunctionofurbanparks.Keywords:OneHealthꎻecologicalhealingꎻurbanparksꎻlandscapedesign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㊀㊀在全球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㊁人口聚集与传染病威胁㊁极端气候频发与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下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联合发布了 全健康(OneHealth) 理念的定义和释义声明ꎮ它指的是 一种综合的㊁增进联合的方法ꎬ目的是可持续地平衡和优化人类㊁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ꎮ其认为人类㊁家养和野生动物㊁植物以及更广的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ꎮ[1] 在该理念的指导下ꎬ政府公共部门应动员社会不同层面㊁学界不同学科以及社区基本单元共同努力ꎬ促进城市的健康福祉与可持续发展ꎮ在公园设计领域ꎬ以自然为基础的城市景观空间与公共卫生设计研究已较为全面[2]ꎮ例如ꎬ在安全距离与个人防护措施[3]㊁应急避难场所营建与管理[4]㊁疫后心理疗愈[5]㊁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智能化[6]等方面已有相关设计研究ꎬ但是ꎬ以生态疗愈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卫生预防方案与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尚待挖掘ꎮ生态疗愈 (Ecologicalhealing)是一种通过与自然环境互动来促进身心健康和恢复的治疗方式ꎮ在现代社会中ꎬ生态疗愈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补充疗法ꎬ它以打造康复性生态环境作为治疗工具[7]ꎬ利用森林浴㊁水疗㊁农耕疗法㊁动物辅助疗法等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ꎬ帮助人们减轻压力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㊁改善注意力和集中力ꎬ并促进整体健康ꎮ笔者认为ꎬ 生态疗愈公园 (Ecologicalhealingpark)是指具有可持续性生态环境和较完善的疗愈性设施与空间的公共绿地ꎬ供公众游览㊁观赏㊁休憩㊁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场所ꎮ结合既有的公园设计案例ꎬ城市公园具有内向型空间㊁中内型空间㊁中外型空间㊁外向型空间ꎬ分别对应内向专注㊁情感参与㊁主动参与㊁积极参与4个阶段的不同健康水平的心理需求[8]ꎻ按照功能作用则可分为五感体验园㊁阳光草坪㊁药用花园㊁教育园地等ꎬ旨在提供人们与自然㊁文化和知识互动的机会ꎬ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ꎮ既有的生态疗愈公园设计主要参考了场所精神感知[9]㊁压力减轻[10]㊁园艺疗法[11]㊁注意力恢复[12]等景观设计思想㊁方法与理论ꎮ本文综合生态疗愈公园的理论与案例研究ꎬ分析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ꎬ总结5种设计要义ꎬ并应用于成都锦城公园ꎬ通过设计要义指导场地应用策略的落实ꎬ来实现公园的优化提升ꎮ1 城市生态疗愈公园案例研究选取美国纽约多米诺公园㊁泰国曼谷拉玛铁菩提医疗花园㊁奥地利维也纳距离公园㊁丹麦哥本哈根纳卡地亚康复花园和新加坡滨海湾公园5个国外经典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图1)ꎮ其中ꎬ美国纽约多米诺公园和泰国曼谷拉玛铁菩提医疗花园都是以人为本进行场地塑造的典型案例ꎬ虽然空间尺度较小ꎬ但开放空间占比较大ꎬ且包含了康复性景观㊁可控性游线的设计ꎻ奥地利维也纳距离公园则注重于可控性游线㊁防疫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3方面的设计ꎻ丹麦哥本哈根纳卡地亚康复花园和新加坡滨海湾公园的空间类型丰富ꎬ可分为开放空间㊁半开放空间㊁半封闭空间㊁封闭空间ꎬ并且通过营造康复性环境ꎬ再引入其他功能ꎬ具有突出的生态疗愈作用ꎮ总结上述案例的生态疗愈设计手法:1)小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景观资源ꎬ尽可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活动需求ꎮ重点通过包容性的活动空间设计ꎬ增强与周边社区的步行可达性ꎬ提升小微公园的空间活力与吸引力ꎬ促进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ꎮ2)中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考虑市民渴望与自然亲近㊁享受清新空气㊁放松身心的愿望ꎮ因此ꎬ从健康导向的视角ꎬ中型城市公园需更多地考虑康复性景观环境的营建ꎬ再辅加多年龄段运动设施㊁智慧化便利设施以及疾病教育展示栏等景观小品ꎬ全面促进和增强人们的健康活动与意识ꎮ3)大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有足够的空间容量来落实 全健康 理念ꎮ根据案例经验ꎬ首先应预先设计使用人群的行进路径ꎬ实现人群分流并且划定禁止人群进入重点生态保护区域ꎻ然后ꎬ在可进入空间设置多样化的开放㊁半开放㊁半封闭㊁封闭活动空间ꎬ并导入相适配的基础设施与康复活动ꎮ4)所有尺度的城市公园健康设计都应强调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4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图1㊀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典型案例游线㊁健康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㊁智慧性平台5大策略的落实ꎮ进一步挖掘生态疗愈公园的设计思想与理论ꎬ分析生态疗愈公园对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的正向作用机制(图2)ꎮ一言以蔽之ꎬ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可以作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屏障ꎬ起到隔离㊁防疫㊁疗愈作用ꎮ其作用机制与路径体现为:1)当传染性疾病人群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来到城市生态疗愈公园时ꎬ通过绿地的天然屏障对传染病病原体溢出㊁人口流动与病原体传播[13]起到防御隔离的作用ꎻ2)通过优质环境要素㊁体力活动㊁健康设施等增强人体免疫力ꎬ对人群易感性起到降低作用ꎻ3)通过各种康复性空间与活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起到生态疗愈作用ꎮ综上ꎬ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应强调场所精神感知㊁压力减轻思想㊁园艺疗法㊁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指导性作用ꎬ将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游线㊁应急性场所㊁防疫性教育㊁智慧性平台5种 全健康 视角下的设计要义应用于城市生态疗愈公园上ꎮ在各种空间中利用水体㊁植物㊁景观小品㊁阳光㊁空气等等因子ꎬ形成人群分流㊁生态可持续的总体公园格局ꎬ促进全民健康ꎮ最终ꎬ通过 全健康 导向下的生态疗愈公园设计ꎬ缓解市民因多方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和焦虑ꎬ同时提升人们的免疫力㊁促进社交互动和健康教育ꎮ2㊀ 全健康 视角下生态疗愈公园设计要义2 1㊀构建康复性环境构建康复性环境是第一设计要义ꎮ公园应首先考虑打造一个具有康复功能的整体自然环境ꎬ以促进身心健康ꎮ在设计过程中ꎬ可以运用环境心理学㊁生态学㊁雨洪管理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创建可持续性和高评价的景观空间ꎮ5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图2㊀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对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的正向作用机制2 2㊀打造可控性游线打造可控性游线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举措ꎮ从空间的角度来看ꎬ公园首先要通过打造不同的体验游线ꎬ从而达到初次人群分流的目的ꎬ这是在控制易感人群上的一大非药物干预措施ꎬ实现初步的 安全社交 ꎮ可控性游线也是为动物栖息地㊁植物保护区等区域拉起的第一道 防线 ꎮ然后通过不同颜色的铺装或者警示性图式进行无形的区域划分ꎬ合理运用植物的种植位置㊁密度㊁高度㊁作用效果来构建独立场所ꎮ2 3㊀建立应急性场所建立应急性场所有利于应对突发性事件ꎬ构建城市安全[14]ꎮ公园要发挥和完善自身的防灾避灾功能ꎬ以大型防灾公园㊁市内景区应急避难场所为核心ꎬ设置一些可以躲避灾难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的场所ꎬ同时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ꎮ此类应急场所应在独立供电系统㊁应急消防措施㊁应急避难疏散区㊁应急供水等应急避险功能方面维护提升ꎬ有利于灾后快速形成一个集通讯㊁电力㊁物流㊁人流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ꎮ2 4㊀增添健康性教育健康性教育是公园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ꎮ通过在公园场地节点㊁构筑物和告示栏等位置设置相关宣传和展示内容ꎬ可以向游客传递防疫知识㊁提高健康意识ꎬ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ꎮ同时ꎬ公园也可以建设小型运动健康场所ꎬ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身体锻炼ꎬ促进健康生活ꎮ2 5㊀利用智慧性平台利用智慧性平台是全球性趋势ꎮ应在公园管理中引入网络APP㊁大数据云端等ꎬ实现人员管理以及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联动ꎮ构建公园的智慧性平台首先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ꎬ包括无线网络覆盖㊁传感器布置㊁摄像头设置等ꎻ然后将该平台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ꎬ如公共安全系统㊁交通管理系统㊁智慧养护系统等ꎻ最后通过数据共享和联动ꎬ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㊁协同运营和综合治理ꎮ3㊀ 全健康 视角下生态疗愈公园设计策略3 1㊀场地现状该场地位于成都环城生态区ꎬ面积20hm2ꎬ周边主要是居住区以及绿地ꎬ东接府河ꎬ南接成都欢乐谷ꎬ西面北面相望于两所大学ꎬ场地不仅拥有农田㊁林盘㊁灌渠㊁果园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ꎬ而且还将成为未来锦城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6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部分ꎬ具有游憩㊁农业㊁生态等多种价值ꎮ3 1 1㊀场地优势一是良好政策引导ꎬ即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㊁公园城市管理局共同颁布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优化提升»ꎻ二是区位优势明显ꎬ即场地周边将重点补充完善文化㊁科教㊁医疗㊁商业等7类大型公共服务功能ꎻ三是交通条件便利ꎬ即形成环城生态区与周边城市区域互联互通的慢行网络ꎻ四是施工条件良好ꎬ即场地内建筑较少(便于政府调解居民搬迁)ꎬ且地形平坦(便于施工与景观营造)ꎮ3 1 2㊀场地劣势一是场地缺少特色ꎬ没有体现成都的地域文化或者设计的主题文化ꎻ二是植被形式单一ꎬ场地景观单一ꎬ植被混乱ꎬ有些地处于荒废状态ꎻ三是雨洪排泄功能不足ꎬ由于场地地形较为平坦ꎬ竖向上变化不大ꎬ没能更大发挥绿地的作用ꎻ四是基础功能缺失ꎬ场地原有道路杂乱ꎬ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缺乏ꎬ并且很大部分地块被居民用地所占ꎻ五是生物多样性缺失ꎬ生境的破坏导致生物资源量减少ꎬ形成恶性循环ꎮ3 2㊀总体设计本方案在 全健康 的理念下ꎬ呈现 一园三线四区多点 的空间布局ꎮ 一园 即为构建生态可持续的绿地空间格局ꎬ打造公园绿地核心ꎻ 三线 即三条特色人群体验游线ꎬ育心线㊁绿心线㊁愈心线ꎻ 四区 即场地划分为中心绿地㊁亲水区域㊁广场区域㊁外围绿地四个分区ꎬ在应急避难时刻对应的分区可以改成救援与物资仓储区㊁调洪区㊁多功能区㊁避灾防火区ꎮ多点即通过对现有场地空间及结构进行改造提升ꎬ打造不同景观节点ꎬ例如虚拟森林㊁药用花园㊁繁星山丘㊁五感花园㊁隔离环㊁阳光草坪㊁文化长廊㊁森林浴场等等(图3)ꎮ图3㊀公园总平面图3 3㊀具体设计3 3 1㊀生态修复设计全健康 理念的生态修复设计强调通过综合评估㊁以自然过程为导向㊁保护生物多样性㊁运用自然生态工程㊁社区参与㊁监测与评估以及教育与宣传等手段ꎬ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和可持续管理ꎬ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ꎮ首先ꎬ对被修复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ꎬ包括物种多样性㊁生境结构㊁土壤质量㊁水资源等方面ꎻ再以自然为导向ꎬ尊重和模仿自然过程ꎬ例如ꎬ该公园借鉴泰国朱拉隆功世纪公园的雨洪管理相关理念与措施ꎬ在最左侧塑造山体ꎬ利用重力将自然降水从山地流过花园㊁草坪等净化区域ꎬ形成亲水区ꎮ利用自然的生态过程和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生态修复ꎬ例如ꎬ建立生态停车场㊁净水花园㊁滞留湿地㊁阳光草坪㊁蓄水池㊁输水与汇水系统等雨洪管理网络[15](图4)ꎮ后续需要形成科学监测体系㊁生态多样性保护㊁社区参与㊁宣传教育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ꎬ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ꎮ3 3 2㊀特色游线设计基于 全健康 理念的特色游线需要结合场地的特色资源㊁可持续性发展㊁创新体验㊁社区参与以及教育宣传等因素ꎬ打造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ꎬ即多元化路线规划ꎮ公园以育心体验游线㊁愈心体验游线㊁绿心体验游线3条特色游线为主ꎮ这3条游线起到初步分流人群的目的ꎬ然后通过不同的游线进行不同的疗愈及教育(图5)ꎮ7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图4㊀以自然过程为导向的生态修复设计图5㊀整合多层次健康空间的特色游线设计㊀㊀1)育心体验游线ꎮ通过设置虚拟森林㊁药用花园㊁隔离环㊁文化长廊㊁教育小屋等科普知识节点进行古蜀文化了解㊁体验植物医疗㊁VR技术教授防疫知识等互动活动ꎬ提高公众对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认知ꎬ并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ꎮ为科普药用价值和特点ꎬ可在药用花园的各种植区旁树立告示牌ꎬ比如薄荷(Menthahaplocalyx)㊁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㊁洋甘菊(Matricariarecutita)㊁金盏花(Calendulaofficinalis)㊁紫苏(Perillafrutescens)㊁芦荟(Aloevera)等ꎮ2)愈心体验游线ꎮ通过视㊁听㊁嗅㊁触㊁味五种感官设置节点ꎬ从而达到治愈人们心灵的目的ꎮ可种植的植物有:紫杉(Taxaceae)㊁垂柳(Salixbabylonica)等绒毛植物ꎻ玫瑰(Rosarugosa)㊁薰衣草㊁薄荷等芳香类㊁香草类植物ꎻ玫瑰㊁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㊁牵牛花(Pharbitisnil)等色彩鲜艳的花卉ꎬ以及可食用植物或果树ꎮ通过设置繁星山丘㊁云养殖场㊁五感花园㊁音乐阳光草坪等相关节点ꎬ进行生态领养种植㊁户外摄影㊁体验采摘乐趣㊁体验自然风光等互动活动ꎮ3)绿心体验游线ꎮ绿色植被不仅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ꎬ吸收有害气体ꎬ还可以对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16]ꎮ绿心体验游线用慢行步道贯穿全园ꎬ森林浴场㊁甘霖花园㊁银草滩等散步其中ꎬ从而达到生态疗愈的目的ꎮ体验"森林浴"并非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森林ꎬ即使是小规模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提供类似的 森林浴 效果ꎮ在构建 森林浴 场节点时ꎬ要注意该节点能否满足游人20min以上的漫步需求ꎮ3 3 3㊀健康景观科普教育设计通过多种景观㊁主题节点㊁教育设施为人们提供一个生动㊁有趣㊁参与性强的平台ꎬ促进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健康理念的普及ꎮ首先ꎬ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进行科普教育主题选择ꎬ比如健康饮食㊁环境保护㊁生态系统㊁可持续能源等ꎮ其次ꎬ利用特色空间㊁多媒体形式或虚拟现实等创新手段ꎬ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ꎮ例如ꎬ隔离环景观以戴安娜王妃纪念性喷泉为蓝本ꎬ设计一个顺应场地坡度㊁在草地上形成的浅色景观闭环流泉ꎬ吸引人群ꎮ最后ꎬ在草地上涂上白色的圆圈ꎬ鼓励人们在 安全距离 意识下进行外出活动㊁亲近自然(图6)ꎮ8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图6㊀健康景观科普教育设计3 3 4㊀应急避难空间布局设计为在紧急情况下实现 空间换时间 [17]ꎬ需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ꎮ公园应急避难空间应提倡位于安全稳固㊁足够容量的地点ꎬ建筑结构具备足够的耐久性和抗震能力ꎬ以及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ꎬ以实现有效的 平灾转换 [18]ꎮ例如ꎬ场地平时由广场区㊁中心绿地区㊁亲水区和外围绿地区4个区域组成ꎮ在灾害发生时ꎬ广场区可以提供多种功能ꎬ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ꎻ绿地区可以提供物资仓储和救援服务ꎻ亲水区则提供应急供水和消防用水ꎻ外围绿地区则可以提供避难区和防护隔离区ꎮ基于 全健康 理念ꎬ避难空间还需考虑利用好自然光和通风ꎬ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ꎻ增加适当的室内植物ꎬ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和视觉愉悦感ꎻ选择健康㊁环保的建筑材料ꎻ选择合适的隔音系统和材料ꎬ降低噪音对人们的干扰ꎻ注重空间分区与隐私㊁运动和活动空间以及心理治疗(图7)ꎮ图7㊀ 平灾结合的应急避难空间布局设计图8㊀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设计9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3 3 5㊀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设计公园应在传统空间设计基础上ꎬ结合智慧设施研究ꎬ将智慧导览系统与行人流线相结合进行隐形处理ꎬ在分流的同时给予体验者连续的园区体验ꎮ此外ꎬ还应引入智慧养护系统ꎬ包括智慧水质检测与净化㊁草地自动化养护管理㊁空气质量检测等ꎮ智慧照明系统与智慧休憩系统相结合应用于场地ꎬ特色灯光设施与休憩座椅相结合形成集散空间ꎮ除此之外ꎬ还可构建健康运动指挥平台ꎬ通过健康步道㊁运动影像记录打卡㊁服务驿站等串联公园ꎬ引领绿色健康生活(图8)ꎮ4 结语面对高密度人居环境中的身心健康问题ꎬ城市公园设计需要进一步强化 以人为本 和 生命至上 的价值观ꎬ营造更生态㊁健康㊁安全和美好的城市ꎮ当前ꎬ世卫组织鼓励更多社会角色考虑从 全健康 视角解决城市公园未来发展问题ꎬ旨在实现 人 动物 环境 综合健康ꎮ而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公园ꎬ主要涉及 人与环境 的健康ꎬ在 动物 方面涉及较少ꎮ从未来城市的发展角度出发ꎬ公园应被赋予生态㊁教育㊁疗愈㊁安全社交㊁应急救灾等功能ꎬ增强大众健康与环境意识ꎬ再利用科技与景观的结合ꎬ构建集生态性㊁疗愈性㊁应急性㊁智慧性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园ꎮ参考文献[1]王浩城ꎬ韩谦. OneHealth :全健康[J].中国兽医杂志ꎬ2022ꎬ58(5):125-128.[2]VANDENBOSCHMꎬODESANGA.Urbannaturalenvironmentsasnature ̄basedsolutionsforimprovedpublichealth ̄asystematicreviewofreviews[J].EnvironmentalResearchꎬ2017ꎬ158:373-384.[3]刘灿.疫情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更新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ꎬ2021.[4]李婉丽.城市综合性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ꎬ2021.[5]罗诗婕ꎬ李倩云ꎬ宁春娇ꎬ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5):48-54. [6]宋凯ꎬ冉从敬.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智能化:以社区为中心的病毒快速检测追踪平台方案[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ꎬ2022ꎬ34(5):92-101.[7]唐茜嵘ꎬ成卓.疗愈环境在美国医院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ꎬ2013(11):20-23.[8]张高超ꎬ刘洋ꎬ汤晓敏.面向压力人群的康复景观:纳卡地亚森林康复花园设计特色及其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ꎬ2017ꎬ35(2):61-67.[9]孙晶晶.注重精神感知的疗愈景观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ꎬ2013ꎬ14(5):29-33.[10]刘婷.精神压力疏解下的景观疗愈空间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ꎬ2018.[11]韩旭.台湾园艺治疗:以文化大学园艺治疗花园为例[J].华中建筑ꎬ2016ꎬ34(3):103-106.[12]STEVENSONMPꎬSCHILHABTꎬBENTSENP.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II:asystematicreviewtoclarifyattentionprocessesaffectedbyexposuretonaturalenvironments[J].Journalof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healthꎬ2018ꎬ21(4):227-268. [13]王兰ꎬ贾颖慧ꎬ朱晓玲ꎬ等.健康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法建构及实践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ꎬ2021(4):81-87. [14]李禾ꎬ王思元.公共安全视角下日本东京都防灾公园体系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1ꎬ19(3):49-54.[15]张泉ꎬ薛珊珊ꎬ邹成东.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安徽泾县查济古村落雨洪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2):111-117. [16]屠星月ꎬ黄甘霖ꎬ邬建国.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居民福祉关系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ꎬ2019ꎬ39(2):421-431.[17]赵燕菁.疫中四则[J].北京规划建设ꎬ2020(2):144-148. [18]陈舒逸ꎬ刘晓.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思考与应对:以武汉市为例[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21.011。
基于恢复性环境的大学校园研究进展
基于恢复性环境的大学校园研究进展19 世纪末,奥姆斯特德[1]首次提出自然对身心有益的理论。
1983 年,卡普兰夫妇提出“恢复性环境”及注意力恢复理论,指导了大量该领域的研究。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公园等自然环境对人的健康有益[2],包括注意力的恢复[3],压力的缓解等[4],高校校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感受也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5]。
国内关于恢复性环境的研究受国外前人影响较大,起步较晚且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对象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城市绿地如城市公园等绿色环境,关于高校校园绿地的恢复性研究较少。
校园景观建设常忽略绿地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许多校园绿地空间设计仅做绿化处理而没有细节设计;忽略建筑环境包括教室、宿舍等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
从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特点出发,总结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恢复效益,可为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1 国内外大学校园空间环境发展演变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被认为是欧洲最早的大学,校园空间为封闭的修道院院落式布局[6],影响了剑桥、哈佛等大学的形态模式。
近代大学发展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开放式校园布局,如1817 年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注重人、建筑、自然的有机结合,其开放的校园氛围影响了国内燕京大学、武汉大学的校园建设[6]。
我国最早的教育机构出现于奴隶制时期。
西汉设太学,明清称国子监,形成以孔庙为中心、庭院有园林的多重合院布局。
此外,书院建造深受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熏陶,注重环境和空间意境的营造,形成书院园林。
其选址考究,常坐落于清静的山林[7],如岳麓书院建在岳麓山中,白鹿洞书院建在庐山东南。
近代国内大学具中式风格的自然式、庭院式的校园环境,也有中轴式、中心式和独立式的西方校园模式[8]。
当代的大学校园,为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越来越重视校园建设,许多优秀的校园设计不断涌现,如深圳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早已从景观美学视角的设计转变为:注重校园整体设计、具有良好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畅、景观优美、人与环境和谐、强调当地的地域文化及校园文化特点,以人为本、关注师生使用需求和健康的当代校园设计。
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的结构模型和感知差异
活质 量 。而具 有 心理恢 复 效用 的环 境被称 为恢 复性 环境 , 也 即能 够使 人们 从压 力 中恢复 、 重新 获 得能 够
满 足 日 常 生 活 需 要 能 力 的 环 境 。 恢 复 性
知 的 5个 维度 间 并 不 是 独 立 的 , 而 是 一 种 具 有 影 响 关 系 的 结 构 。一 致 性 维 度 对 新 奇 、 迷 人、 逃 逸 和 兼 容 性 维 度 具 有 显 著 的正 向影响, 新 奇 维度 对 迷 人 、 逃 逸 和 兼 容 性 维 度 具 有 显 著
的 正 向影 响 , 表 明旅 游 者 恢 复 性 环 境 感知 是 一 个 渐 进 式 的 心
理感知过程 。
[ 关键 词 ] 恢 复性 环 境 ; 旅 游体 验 ; 旅 游者感知 ; 九寨沟
( r e s t o r a t i o n ) 是 联 系 自然 体 验 和 健 康 之 间 的一 个 关 键机 制 1 o ] , 是 复 杂 的人 一 环 境 交 互 的 结 果 , 是 地 方 环境 的 物质特 征 和 人 的认 知 、 情 感 和行 为 特 征 共 同 作 用 的结 果 , 是 对 地方 的一 种综合 性 体验 … 。 恢 复性 环 境 是 国外 环 境 心 理学 的研究 热点 , 并
恢复性环境之注意力恢复理论与
Kaplan(1989)
直接注意力(direct attention) v.s 魅力性(fascination )
第一節
注意力與精神疲勞
一、非自主性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
「非自主性注意力」所指的是較容易吸引人注意的事物,因此 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心神(Kaplan & Kaplan, 1989),這是屬於一種 富有「魅力」(fascination)的事物,(Kaplan, 1995)。
恢復性環境之注意力恢復理論與 休閒活動效益關係之研究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報告者:周先捷 2004/10/2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注意力與精神疲勞
第二節 注意力恢復理論與恢復性環境
第三節 休閒活動效益
學者、年代 James(1892)
對於注意力之分類 自主注意力(voluntary attention) v.s 非自主性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
三、魅力性(Fascination)
魅力性是恢復性體驗中的主要元素(content)(Kaplan, 1995) ,其指的是某些特定事物、內容、事件或過程的本質,能夠輕易吸 引人的注意與興趣者(Hartig et al., 1997)。
四、相容性(Compatibility)→未完待續
第三節
休閒活動效益→未完待續
人類若長時間使用直接注意力便會遭受耗損,此種直接注意力 之耗損為「精神疲勞」(mental fatigue),而精神疲勞對於人類 則有不利之影響(Kaplan, Bardwell , & Slakter, 1993)。
第二節
注意力恢復理論
由於長久維持著直接注意力將會導致精神疲勞的後果 (Kaplan & Kaplan, 1989; Kaplan, 1995),因此Kaplan夫婦 (1989)提出了可以將精神疲勞減低且能夠恢復直接注意力的方 法─「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ART) ,透過此種理論的體驗,使精神疲勞獲得恢復及其他相關好處,稱 之為恢復性體驗(restorative experience),而具有此類效果的 環境稱之為恢復性環境(restorative environment)。 Kpalan(1995)認為柔和的自然界之美常帶有美學的樂趣,提 供了對於直接注意力的「有助恢復」與「有助深思」 (serious reflection)時機,能夠充分獲得恢復的體驗。因此, 其認為使注意力從疲勞中恢復y)
疗愈视角下的办公建筑亲生物设计——以蒙特利尔办公室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243.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2-0033-05 收稿日期 2023-04-28摘 要 凯勒特对亲生物设计进行了定义,即一种“有意将人类对自然系统、自然过程的内在亲和力(亲生物性)转化为建筑环境的设计”,由此可以看出,亲生物设计旨在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对健康疗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该文从亲生物性理论和亲生物设计概念出发,简要概述了亲生物性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亲生物设计要素与办公建筑相结合带来的健康效益。
最后以威廉姆·布朗宁提出的14种亲生物设计模式为基本框架,结合蒙特利尔办公室案例从空间中的自然、自然类比、自然性的空间三个方面来分析亲生物设计的具体表现,以期为未来我国办公建筑亲生物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办公建筑 亲生物设计 自然疗愈 健康效益Abstract Stephen Kellert defined biophilic design as "the design is the deliberate attempt to transform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herent human affinity to affiliate with natural systems and processes—known as biophilia—into the desig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biophilic design aims to clos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alth heal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iophilia and biophilic design, we attempt to apply the biophilic theory into the specific design practice of office buildings, then we briefly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biophilic theory, and summarize the healthy benefits of incorporating biophilic design elements into office buildings. Finally, taking 14 biophilic design patterns proposed by Wiliam Browning as the basic framework, we analyze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biophilic design by combining with the case of Montreal office from three aspects: nature in space, natural analogy and natural spa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biophilic design of China office buildings.Keywords Office buildings, Biophilic design, Natural healing, Health benefit疗愈视角下的办公建筑亲生物设计——以蒙特利尔办公室为例Biophilic Design of Healing Office Buildings: A Case Study of Montreal Office蒋博雅 | Jiang Boya张笑笑 | Zhang Xiaoxiao 孙 林 | Sun Lin丁园杰 | Ding Yuanjie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幸福指数、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等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福祉和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也逐步提升。
疗愈健康导向的城市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苏纶场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1-0054-05 收稿日期 2023-02-13摘 要 目前慢性疾病、亚健康等越来越成为威胁居民身心健康的核心问题,疗愈健康导向的规划与设计日益获得广泛关注,成为实现城市街区更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文基于疗愈相关理念的归纳梳理,阐释了疗愈街区的一般内涵,提出疗愈健康导向下的街区更新设计框架。
针对城市居民心理、生理、社会三大健康发展需求,提出建立自然街区、慢行街区、互动街区、积极街区四大街区更新策略,并结合苏纶场街区更新展开实践应用探讨。
通过系统阐释疗愈健康街区更新策略与方法,探索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环境品质改造与社会活力提升的新途径,以期为我国街区更新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疗愈健康 城市街区更新 苏纶场 策略Abstract At present, chronic diseases and sub-health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ore issues that threate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esident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ealing and health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renewal,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blocks. Based on the induction and combing of healing-related concepts, we explain the general connotation of healing blocks, and propose a design framework for block renewal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aling and health. Aiming at three health development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namely, psychology, physiology, and society, we propose the establishment of four major block renewal strategies: natural blocks, slow-moving blocks, interactive blocks, and active blocks, then we conduct practical application discuss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newal of Sulunchang blocks. Finally we systematically explain the strategy and method of healing and healthy block renewal, and explore new ways to achieve healthy urb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ocial vitality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actice of block renewal in my country.Keywords Healing and health, Urban block renewal, Sulunchang, Strategy疗愈健康导向的城市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苏纶场为例The Strategy of Urban Block Renewal Oriented by Healing and Health: A Case Study of Sulunchang in Suzhou雷 诚 | Lei Cheng 申 磊 | Shen Lei 王 玲 | Wang Ling 张 颖 | Zhang Ying 张 靓 | Zhang Liang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城市健康问题,是政府解决公众健康问题的重要工具;随后逐步确立了日照、通风等基本设计规范和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空间健康需求;20世纪后半叶,城市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增加再度引发人们对于公共健康的关注,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公共卫生事件更是将公共健康设计推上热潮。
高校恢复性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南林业大学白龙校区一号门为例
高校恢复性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南林业大学白龙校区
一号门为例
王婷慧;王艳;马璐璐;赵晓翠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年(卷),期】2024()4
【摘要】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优化高校景观空间的质量,对师生身心恢复性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实地调研、访谈问询的研究方法,充分了解人群在场地内的需求,并从生态可持续的恢复性设计、活动参与性的恢复性设计、景观色彩及审美的恢复性设计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校园的恢复性体验,以达到引导个体行为、舒解压力、恢复定向注意力的目的。
该设计研究为其他学者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校园恢复性环境理论体系和设计模型提供借鉴意义。
【总页数】5页(P89-93)
【作者】王婷慧;王艳;马璐璐;赵晓翠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建筑与艺术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云南工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4
【相关文献】
1.异地办学高校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以西藏民族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2.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
3.基于可供性理论的高校校园景观策略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新庄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4.高校既有校园景观微更新设计探究
——以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压力缓解理论的合肥市匡河公园空间环境因子评价研究
1 文献综述1.1压力来源压力不是想象出的疾病,而是一种对身体“准备状态”的反应,是对潜在危险的感官反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经常陷入心理学家称之为“注意疲劳”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心烦意乱、烦躁不安,还会对周围环境缺乏清晰的认识。
这种状态会影响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会对个人和社会构成长期威胁。
当这种潜在威胁发生时,大脑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通过血管流向心脏、肺和肌肉等身体部位,一种特殊的生理反应——产生压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心理压力是指精神压力,精神压力是指人们的思想负担和意识形态负担。
生活、竞争和社会是压力的主要来源,现代医学表明,精神压力可以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外在致病因素引起身体疾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据统计,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次是噪音、时间压力、快节奏、通勤时间压力、社会冲突、身体健康状况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减压方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相关理论1.2.1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ART)注意力恢复理论是卡普兰夫妇(Kaplan)提出的。
廉斯·詹姆士(Williams James)指出,当人们不得不专注于那些不太感兴趣但是很重要的工作时,他们需要投入一定精力,否则他们会分心并且产生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康普兰夫妇,即雷切尔·康普兰(Rachel Kaplan)和斯蒂芬·康普兰(Stephen Kaplan),在威廉斯·詹姆士的“专心注视”概念基础上,共同提出了“注意力恢复理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认为随着集中注意时间的延长,注意力的集中能力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注意力集中的困难、情绪容易激动,在需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中容易出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于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而导致的精神疲劳的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比如易错、易冲动、易粗鲁和粗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0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1-0134-04 收稿日期 2023-03-25摘 要 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人与城市三者之间矛盾愈发冲突,构建具有恢复性效益的历史街区,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以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独特空间特点为基础,分析水西林物质空间与社会环境并整合相关问题,选用恢复性环境理论为主导思想,总结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所需依据的理论,同时提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提升策略,为历史街区空间环境的恢复性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福州水西林 历史街区 恢复性环境 公共空间 提升策略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igh urbanization, conflicts between historical neighborhoods, people, and cit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cute. Building historical neighborhoods with restorative benefi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lleviat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population, to eliminate negative emotions, and other practical issues. Based on the uniqu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uixilin Historical District in Fuzhou, we analyze the physical spac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Shuixilin and integrate related issues. Then we select the theory of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summarize the theories needed to enhance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propose a set of feasibl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restorative design of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Keywords Shuixilin of Fuzhou, Historic block,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Public space, Promotion strategy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Public Spac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Shuixilin Historic District in Fuzhou Based on Restorative Environmental Theory截至202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从1949年的10.64%提高至64.72%。
恢复性感知视角下的森林康养研究进展
山东林业科技 2021 年第 2 期 总 253 期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No.2文章编号:1002-2724(2021 )02-0080-06恢复性感知视角下的森林康养研究进展徐 涵1,王敏华1,董建文1",丁泽健#(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森林康养中的恢复性效益与人体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0本文从恢复性感知视角下出发探讨人的恢复性感知与森 林康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系统总结了森林康养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恢复性体验"旨在为我国森林康养的相关产业 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0关键词:森林康养;恢复性感知;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3788.1文献标识码:AForest Health Con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torative PerceptionXU Han 1, WANG Minhua 1,DONG Jianwen 1* ,DING Zejian 2收稿 qr : 2021-02-03基金项目:(115'艺术、园林学院/(KJg20009A )武夷山国家公园研究{专项作者简介:徐涵(1997-),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通讯作者:董建文(1968-),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2 ;2.QingIao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Tsingtao , Qingdao Shandong 266000)Abstract : The recovery benefit of forest heal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s restorative perception and forest heal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torative perception,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results and restorative experience of forest health.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of forest health in China.Keywords : forest health ; restorative perception ; research progress森林康养被认为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咼的健康基 础设施,迎合了人们旅居康养的需求叫随着中国城 市化的脚步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压力困 扰、焦虑水平、自闭症等精神性疾病[2]\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康复景观与康复花园中西方研究进展
0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自然疗法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
一些前人的研究已经分别从医学地理学[1]、环境心理学[2]、生态学视知觉论[3]、园艺疗法[4]等多个角度解释了自然景观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改善人们的情绪。
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美国对康复景观研究兴趣的增加,在医院中一度消失的院落重新焕发生机,西方国家的研究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归纳总结西方国家与我国在康复景观主题上的理论内涵。
研究内容包括3个部分:首先,在西方国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归纳4种解释自然如何以及为什么可以治愈人的理论学派,并对所使用的术语进行辨析;其次,对已筛选的146篇中文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对重要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和主要发现和结论;最后,结合西方国家的理论和研究对我国的研究进行评价。
1西方康复景观的理论与术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将自然视为“疗愈者”的传统由来已久。
康复花园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修道院中的医院提供封闭的植被花园,希望病人的精神好转[5]。
1860年,弗洛伦斯·南丁格尔[6]在《护理纪要》一书中首次精确地描述并发表了自然对改善患者康复的效果,她认为自然与视觉的联系,如透过窗户看到的美好的自然景色,有助于病人康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不断有实证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具有疗愈效果。
例如,奥德斯[7]通过在一个连续几年的研讨会中对焦点小组进行访谈,验证了自然的疗愈效果,并得出结论,具有自然特征的地方可以治愈人们的抑郁情绪。
弗兰西斯等[8]进行了类似的访谈,发现人们在压力过大或抑郁的情况下会去自然环境中寻求“self-help(自助)”。
因此,出现了几种拥有不同知识体系的学派,建立了景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探索自然的疗愈机制。
本文基于西方国家已有文献的综合基础上,将它们简单划分为医学地理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生态学视知觉论)、园艺疗法4大流派。
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校园空间研究——以四川大学华西、望江和江安校区为例
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校园空间研究——以四川大学华西、
望江和江安校区为例
单舒勤;韩腾飞;马涛;李绪刚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年(卷),期】2024()4
【摘要】大学师生普遍存在注意力疲劳现象,对校园空间进行特征认知及注意力恢复功能提升已成为校园规划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四川大学为例,剖析注意力恢复理论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的特征,构建大学校园空间注意力恢复性评价体系,分析了其36个校园空间节点的注意力恢复性特征并划定出5个等级。
结果表明,该校华西校区注意力恢复性优于望江、江安校区,且各空间节点在空间景观和空间边界维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注意力恢复性空间具有慢行系统完善、可视度高、自然与人工要素合理配置等特征,低注意力恢复性空间具有可达性低、景观同质化及活动类型单一等特征。
从空间距离、空间景观、空间边界、空间感知4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大学校园规划提供依据。
【总页数】7页(P70-76)
【作者】单舒勤;韩腾飞;马涛;李绪刚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校园休闲文化调查研究——以放彩灯风筝为例
2.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大学校园饮料瓶回收研究——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例
3.基于场所理论的大学校园景观改善对策r——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为例
4.大学校园景观异质性格局分析及景观功能优化研究——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为例
5.大学校园边界空间特征及其存量更新观察——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恢复性环境、健康和绿色城市主义
恢复性环境、健康和绿色城市主义徐磊青【摘要】本研究探讨了高密度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的恢复性价值,集中对社区绿地、康复花园和建筑环境在减压和注意力恢复方面的分析。
研究认为在高密度城市中,应该将恢复性环境与积极生活研究相结合,使其与社会交往联系起来,共同构筑对于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支持性环境,达成景观、建筑和空间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城市化。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the potentials on mental restorativeness and attention recovery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highly densive urban context was discussed, parlicularly on the neighborhood green spaces, healing garden, and built environment. Colaborated with the research of active living research (ALR) ,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c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space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to build the supportive environment for people's healthy life in highly densive city environment.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wil be one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green urban design for sustainable urbanism, and for integ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7页(P101-107)【关键词】恢复性环境;健康;支持性环境;绿色城市主义【作者】徐磊青【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景观的评估有很多方面。
针对自闭症儿童复愈性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针对自闭症儿童复愈性室内空间设计研究作者:夏紫薇来源:《美与时代·上》2023年第10期摘要:通过研究自闭症儿童患者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复愈性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现有自闭症康复机构存在的空间功能缺失与空间功能混乱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复愈性理论的儿童康复机构空间设计原则。
期望能创造出一个环境层次化、互动模式丰富、组织形式多元化、陈设装置适宜化的康复空间。
可以达到有效的干预治疗,进而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康复。
关键词:复愈性环境;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设计一、复愈性环境理论概念简述(一)定义“复愈性环境理论”将空间环境视为具有疗愈效果的物理环境,强调了特定空间条件下对于人身心的积极影响,当个体处于压力或者某些应激状态时去接触复愈性环境时会有明显的改善,达到复愈效果[1]。
该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景观大师奥尔姆斯特德提出的,他在景观设计实践中发现,自然环境可以消解人的身心疲劳与负面情绪,并且频繁运用在设计中。
而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生态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疾病治疗,精神需要和自我满足方面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尤其是森林、荒野、海边等远离城市的环境具有明显复愈能力。
(二)两大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乌尔里奇和卡普兰夫妇基于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展开了有关复愈性环境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减压理论”和“注意恢复理论”,两者一起构成了复愈性环境理论体系。
“减压理论”指出当个体面挑战或者危险时,身体会不自觉地做出应对,进行自我保护。
压力或应激反应无疑是个体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过程,但这样高度唤醒的状态会造成身心资源的巨大消耗[2]。
而当人们处于适当深度与复杂性的环境当中,尤其是有水和植物时,会引发个体产生积极情绪,减少负面想法,从而达到复愈效果。
在“注意恢复理论”中,卡普兰从注意疲劳概念出发,认为定向注意这类资源是十分脆弱的,当个体在生活、学习、工作当中不断地消耗定向注意,最终会导致行为情绪崩溃和行为失控。
园艺疗法——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认知干预的新思路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1, 11(3), 646-651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1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1.113074园艺疗法——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认知干预的新思路段艺楠,杨东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21年2月7日;录用日期:2021年3月2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10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干预轻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新思路——园艺疗法。
首先,介绍了这一思路的两个背景:第一,未来我国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将逐渐增多;第二,园艺疗法正在成为一种针对老年痴呆症的新型干预手段。
然后,介绍了园艺疗法的两个理论基础:注意力恢复理论和压力缓解理论。
并且对通过园艺疗法干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的相关文献进行简要梳理;提出当前研究存在三个问题:数量不足、方法不严格、深度不够。
最后,提出未来的两个研究方向:关注园艺疗法对轻度老年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关注园艺疗法对轻度老年痴呆大脑结构的改变。
希望本文可以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轻度老年痴呆症,园艺疗法,认知干预Horticultural Therapy—A New Idea ofCognitiv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Mild Alzheimer’s DiseaseYi’nan Duan, Dong Yang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Feb. 7th, 2021; accepted: Mar. 2nd, 2021; published: Mar. 10th, 2021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intervention in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horticultural therapy.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backgrounds段艺楠,杨东of this idea: first, the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suffering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in the future; second, horticultural therapy is becoming a new interven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hen, it introduces two theoretical bases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attention recovery theory and stress relief theory. And through a brief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tervention on the cognition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three problems are proposed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insufficient quantity, lax method and insufficient depth. Finally, two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are proposed: focusing on the effects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on cognitive function of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and focusing on the changes of brain structure of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I hope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KeywordsMild Alzheimer’s Disease, Horticultural Therapy, Cognitive Interventio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1.1. 未来我国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将逐渐增多据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19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
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游后行为意向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
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游后行为意向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一、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自然旅游地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放松、寻找心灵寄托的重要场所。
伴随着旅游活动的频繁开展,自然旅游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何在保障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旅游地的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旅游者的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游后行为意向逐渐成为旅游学和环境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恢复性环境感知,源于环境心理学中的恢复理论,指的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感受到的能够缓解精神压力、减少消极情绪和身心疲惫的程度。
而游后行为意向则是指游客在旅游体验后的行为倾向,如是否愿意再次游览、推荐他人来旅游地等[3][4]。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然旅游地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
通过构建整合模型,分析恢复性环境感知如何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情境下的边界条件。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推进旅游学中游客恢复性感知影响后果的研究,拓宽游客行为意向及其前因机制的研究,而且从实践上为旅游地市场营销与管理运营提供抓手,为推动旅游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旅游者的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游后行为意向,我们期望能够为自然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旅游业的健康、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缓解压力、恢复精力的重要方式。
旅游目的地不仅提供休闲和娱乐的机会,还被视为一种恢复性环境,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旅游者的恢复性环境感知,即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对环境促进恢复能力的认知和体验,已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
旅游者的行为意向,如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理解旅游者如何通过感知环境恢复性来形成积极的行为意向,对于旅游目的地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以及旅游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环境感知恢复性与环境偏好影响因素研究
环境感知恢复性与环境偏好影响因素研究史明达闫文静史冰冰【摘要】借助简化版环境感知恢复性量表来判断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的环境感知恢复性与环境偏好,调查50个研究生对100张照片的感受,利用SPSS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自然环境照片和城市环境照片,证实了注意力恢复理论和压力缓解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假设,指出了环境感知恢复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了人们的环境偏好。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02【总页数】2【关键词】环境心理,自然环境,城市环境,注意力恢复,环境偏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由原来单一的“工作—休息—工作”转向“工作—恢复和保健—工作”,然而城市居民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接触机会比以往人类任何一种生活方式更缺乏。
据此,本文将依据国外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城市居民对于环境感知恢复性和环境偏好,并指出改善城市环境的因素。
1 研究成果梳理1.1 理论研究成果1.1.1 注意力恢复理论卡普兰夫妇(Kaplans)的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ART)认为自然环境所具有的迷人魅力,不需要人们专心注视进行观赏,即自然环境对人们精神疲劳恢复具有明显效果[3]。
他们认为“环境恢复性”必须具备四个因素:远离(being away)、魅力(fascination)、延伸(extent)、相容(compatibility)[4]。
根据注意力恢复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即当人们的注意力疲劳时,注意力恢复将引导环境偏好[10]。
1.1.2 心理进化模式(Psycho-evolutionary Model)与压力缓解理论(Stress Reduction Theory)罗斯◦乌尔里奇(Roser S.Ulrich)的心理进化模式认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偏爱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紧张情绪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根据压力产生特点,他提出了“压力缓解理论”,认为自然环境对人们注意力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缓解精神压力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而人工建造环境会阻碍压力缓解。
复愈性环境的理论与评估研究
复愈性环境的理论与评估研究3赵 欢①吴建平【摘要】 目的 介绍“复愈性环境”的理论发展和评估方法,全面揭示环境与人类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为该领域的本土化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就环境心理学中复愈性环境的研究进行整理。
结果 减压理论和注意恢复理论是复愈性环境研究的两大核心理论,它们对复愈性环境的评估各有利弊,目前两者从对立趋向整合。
结论 如何开发和利用复愈性环境以促进身心健康,已成为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复愈时间的控制,多层评估的解释,实地研究的开展以及评估与应用的结合等。
【关键词】 环境心理学;复愈性环境;减压理论;注意恢复理论;环境评估Rev i ew on Restora ti ve Env i ronm en t:The Theor i es and Eva lua ti on.Z hao H uan,W u J ianp ing.S chool of H um anities and S ocial S ciences,B eij ing F orestry U niversity,B eij ing100083,P.R.China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结,自然环境不仅为我们维持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同时也储存了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心理资源,对我们维持健康、平衡身心状态至关重要。
早在19世纪中期,自然环境带给人类的平静与活力就被美国城市景观设计大师O l m sted所洞察,认为自然因素对城市居民有压力调节作用,并在他的景观设计中大量应用。
他提出的复愈(R estorati on)这一概念,逐渐受到环境心理学家的关注[1]。
复愈性环境(R estorative Environm ent)是指对人类不断消耗的身心资源和能力有恢复与更新效果的环境设置。
复愈包含各种身心资源和能力的更新,整个过程建立在普遍适应性需要的基础上。
能观察到的复愈过程,如情绪的积极转变,自主唤醒水平的下降,完成定向注意任务情况的改善,以及其它的变化等等,都依赖于个体对所需资源的利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直接(自主)注意力(voluntary attention) 二、直接(自主)注意力(voluntary attention)
直接注意力被定義為:在有目的的活動中禁止或阻隔一切「分 直接注意力被定義為:在有目的的活動中禁止或阻隔一切「分 散注意力」(distractions)來源或是相關「刺激」(stimuli) 散注意力」(distractions)來源或是相關「刺激」(stimuli) 之能力;缺少有效的直接注意力會使人分心,產生感覺的受損 之能力;缺少有效的直接注意力會使人分心,產生感覺的受損 (Kaplan, 1995)。 1995)。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恢復性環境之注意力恢復理論與 休閒活動效益關係之研究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報告者:周先捷 2004/10/2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環境
第三節 休閒活動效益
學者、年代 James(1892)
對於注意力之分類 自主注意力(voluntary attention) 自主注意力(voluntary attention) v.s 非自主性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 非自主性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 直接注意力(direct attention) 直接注意力(direct attention) v.s 魅力性(fascination 魅力性(fascination )
第二節 注意力恢復理論
由於長久維持著直接注意力將會導致精神疲勞的後果 (Kaplan & Kaplan, 1989; Kaplan, 1995),因此Kaplan夫婦 (1989)提出了可以將精神疲勞減低且能夠恢復直接注意力的方 法─「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ART) ,透過此種理論的體驗,使精神疲勞獲得恢復及其他相關好處,稱 之為恢復性體驗(restorative experience),而具有此類效果的 環境稱之為恢復性環境(restorative environment)。 Kpalan(1995)認為柔和的自然界之美常帶有美學的樂趣,提 供了對於直接注意力的「有助恢復」與「有助深思」 (serious reflection)時機,能夠充分獲得恢復的體驗。因此, 其認為使注意力從疲勞中恢復的環境應該具備下列四項特徵:
三、魅力性(Fascination)
魅力性是恢復性體驗中的主要元素(content)(Kaplan, 1995) ,其指的是某些特定事物、內容、事件或過程的本質,能夠輕易吸 引人的注意與興趣者(Hartig et al., 1997)。
四、相容性(Compatibility)→未完待續
第三節 休閒活動效益→未完待續
三、精神疲勞(mental fatigue) 三、精神疲勞(mental fatigue)
人類若長時間使用直接注意力便會遭受耗損,此種直接注意力 之耗損為「精神疲勞」(mental fatigue) 之耗損為「精神疲勞」(mental fatigue),而精神疲勞對於人類 則有不利之影響(Kaplan, Bardwell , & Slakter, 1993)。 則有不利之影響(Kaplan, 1993)。
Kaplan(1989)
第一節 注意力與精神疲勞
一、非自主性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 一、非自主性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
「非自主性注意力」所指的是較容易吸引人注意的事物,因此 「非自主性注意力」所指的是較容易吸引人注意的事物,因此 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心神(Kaplan 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心神(Kaplan & Kaplan, 1989),這是屬於一種 1989),這是屬於一種 富有「魅力」(fascination)的事物,(Kaplan, 1995)。 富有「魅力」(fascination)的事物,(Kaplan, 1995)。
一、遠離(Being Away)
意指著概念上一種不同的生活型態(Herzog, et al, 1997), 包含有離開不想要環境分心(distraction)或是令人不悅的刺激 物 (Hartig et al., 1997; Laumann et al., 2001)。
二、延展性(Extent)
延展性指的是一種在時間或空間上擴展成為一個更大且不同世 界的環境(Kaplan, 1995)。 有形的(physically)與無形的(perceptually) (Kaplan & Kaplan, 1989)。
參考文獻
Hartig, T., Kaiser, F. & Bowler, P. A.(1997).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perceived environment restorativeness (Working Paper No.5). Gävel, Sweden: Uppsala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Housing Research. Hartig, T., Evans, G. W., Jamner, L. D., Davis, D. S. and Garling, T.(2003). Tracking restoration in nature and urban field setting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3, 109-123. Herzog, T. R., Black, A. M., Fountaine, K. A. and Knotts, D. J.(1997). Reflection and attentional recovery as distinctive benefits of restorative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7, 165-170 Kaplan, R., and Kaplan, S.(1989).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arby Nature. Kaplan, S.(1995). The restorative benefits of nature: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5, 169-182. Kaplan, S.(2001). Meditation, restor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mental fatigu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3(4), 507-542. Korpela, K., and Hartig, T.(1996). Restorative qualities of favorite plac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6, 221-233. Laumann, K., Garling, T. & Stormark, K. M.(2001). Rating scale measures of restorative components of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 psychology, 21,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