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及早发现和鉴别诊断肝癌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一、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肝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发现肝肿块有很高的敏感性。
CT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图像,对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等有更清晰的显示。
MRI则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的组织学信息,有助于鉴别肝癌与其他肝脏病变。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肝癌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
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
AFP是肝癌最常见的标志物,其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CEA和CA125在肝癌的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能单独作为肝癌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肝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分析可以明确诊断肝癌。
肝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不同类型的肝癌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点,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肝癌的类型和分级,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用的鉴别诊断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肝癌的诊断。
例如,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功能状态,了解肝癌对肝脏功能的影响程度。
血液学检查可以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帮助评估肝癌患者的全身情况。
核医学检查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肿瘤的代谢情况,对肝癌的诊断和分期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起来,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组织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才能准确诊断肝癌。
肝癌的CT检查影像表现有哪些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肝癌的CT检查影像表现有哪些
肝癌是生活中常见的癌症,这种疾病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CT 作为高端的技术设备诊断和鉴别肝癌的重要检查技术,且在多数情况下,肝癌患者都需要进行CT 检查来确诊。
那么,肝癌的CT检查影像表现有哪些?
(一) 平扫
①大小:平扫难以发现直径<1 cm的病灶;
②数目:多数为单个,亦有一部分为多病灶;
③部位:右叶多见,左叶次之,尾叶较少,少数病灶带蒂,突出于肝外,定位困难;
④形态:绝大多数呈圆形、卵圆形,病灶浸润性生长时呈不规则形状;
⑤边界:膨胀性生长的肿瘤易压迫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呈晕圈征;浸润性生长者边界模糊;
⑥密度:绝大多数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密度变化与病灶的分化程度、大小、肝脏基础病变有关。
分化好者易呈等密度,肿瘤大者易坏死而呈低密度;原有脂肪肝时,病变可呈低密度;极少数病灶因出血或钙化而呈高密度。
(二) 增强扫描:正常肝脏血供的20%~30%来自肝动脉,75%~80%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的绝大多数血供来自肝动脉,故增强扫描时,早期癌灶密度迅速上升且超过肝组织密度达峰值,持续时间短暂,然后迅速下降,反映了肝癌灶内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
(2) 门静脉系统侵犯和癌栓:是肝内扩散的主要形式,肿瘤较大且呈浸润表现时,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较高,其CT表现为:
①门静脉主干、分支的粗细不成比例;
②增强后血管内可见充盈缺损;
③受累静脉壁强化;
④肝静脉、下腔静脉受累时亦呈此表现。
CT检查对于肝癌患者明确分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实施精确的手术切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上海体检中心:/021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肝硬化ct影像图报告
肝硬化ct影像图报告
肝硬化CT影像图报告:
该患者为男性,年龄未知,因肝病就诊,经CT扫描显示肝脏
存在肝硬化的表现。
在肝脏平扫CT图像上,可见肝脏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
肝脏密度不均匀,整体密度相对较高,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略高。
肝门血管周围可见分布不均匀的低密度区域,提示存在肝脏的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增强扫描显示,肝组织呈不规则形态,边缘更加锐利,肝内密度分布不均匀,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强化程度。
部分区域呈现网格状或鱼网状分布,可能与肝硬化所致的纤维化和结节形成相关。
肝门血管周围可见大量强化不良的结节状病灶,与正常肝组织形成鲜明对比,提示肝硬化可能已进一步发展至肝内血管的破坏。
结合临床的相关信息,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常见原因包括长期过量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等。
该患者的肝脏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密度不均匀等CT表现,与肝硬
化的典型影像学改变相一致。
肝硬化主要特征是肝实质纤维化和结节形成,导致肝组织的结构紊乱和功能异常。
同时,肝硬化还可能伴随着肝内血管的异常改变,如肝内门脉高压、肝内血管扩张等。
总之,该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与肝硬化的改变相符,提示患
者已发生肝硬化,建议进一步进行相关病因检查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而肝硬化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为肝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而在超声造影中LI-RADS(肝癌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中,LI-RADS 3类是指存在低概率恶性病变的肿块,对于肝硬化背景下的肝癌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将分析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
一、LI-RADS系统概述LI-RADS是美国肝癌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缩写,由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制定并更新。
该系统通过对肝脏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级,帮助放射科医生对于患者是否患有肝癌做出准确的诊断。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视为指导肝癌筛查、诊断及治疗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
LI-RADS系统主要将肝脏影像学表现分为5个类别,分别是LR-1(绝对良性结果)、LR-2(高概率良性结果)、LR-3(低概率恶性结果)、LR-4(高概率恶性结果)、LR-5(具有一定特征的肝癌)和LR-M(疑似肝癌)。
其中LR-3类是指存在低概率恶性病变的肿块,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二、LI-RADS 3类在肝硬化背景下的诊断价值1.对肝癌的早期筛查价值在肝硬化背景下,患者肝脏中已经存在瘢痕组织以及可能的结节,这给肝癌的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LI-RADS 3类的存在,往往代表着肿瘤的潜在恶性程度较低,但并不排除其中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
对于LI-RADS 3类的肿块,即使存在恶性可能性较低,也需要密切的随访观察。
这有助于在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提高肝癌的早期筛查率。
2.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肝硬化患者不仅存在较高的肝癌发生风险,而且由于肝脏结构的改变,使得影像学表现也十分复杂,这给肝癌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肝脏肿块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剂进入后同样清除慢,故延迟纤维组织呈高密度。 胆管细胞癌具有纤维基质,延迟亦呈高密度。
小的胆 管细胞
癌
门脉期
延迟期
延迟期相对低密度:
肝癌——丰富肿瘤新生血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管: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 呈低密度,平扫及静脉期病 变与肝实质缺乏对比。 良性病变——缺乏丰富肿 瘤新生血管:FNH及腺瘤表 现为动脉期快速强化,门脉 期及平衡期均呈等密度。
强化。
胆管细胞癌: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晚期不规则强化,延迟
中心相对致密,对比剂清除较缓慢,提示肿瘤主要由纤 维成分组成,同时纤维化使肝包膜受到牵拉。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胆管细胞癌:延迟期瘢痕组织呈相对高密度
3、不同病理组织影像特点 1)瘢痕组织 (1)影像表现: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血管瘤 肝细胞肝癌(HCC) HCC早期表现 HCC晚期表现
鉴别诊断
肝腺瘤 局灶结节增生(FNH)
Fibrolamellar carcinoma (FLC)
Cholangiocarcinoma Hepatic Metastases
但大部分包虫囊肿不典型。治疗后病变可 出现钙化。
肝囊肿?囊性肝转移?
部分低密度病灶有边缘模糊强化,超声清楚显示病变为强回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声实性肿块。
肝囊肿,部分转移性肿瘤
4、肝包膜凹陷征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乳腺癌肝转移:静脉及延迟期肝包膜牵拉,延迟期纤维组织强化。
FNH
肝转移瘤
胆管细胞癌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3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3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它会导致肝脏组织逐渐变硬和失去功能。
而小肝癌则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肝癌,患者既要面对肝硬化的危害,也需要应对小肝癌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肝癌在肝硬化背景下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使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3描技术,探讨了小肝癌的强化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项研究的背景、方法、结果和讨论,希望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背景肝硬化是肝脏组织发生慢性纤维化和结构重构的结果,最终导致肝脏功能丧失。
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肝硬化不仅会导致肝功能减退,还容易发生肝癌。
而小肝癌是指直径小于3cm的原发性肝癌,它通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并且隐匿性较强,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3描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们可以通过对肝脏进行连续扫描和观察,了解肿瘤血供和强化规律,对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希望通过对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3描中的强化特征进行探讨,为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二、研究方法我们共选取了100例患有肝硬化并合并有小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在35岁到70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3描检查,分别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进行扫描。
我们分析了小肝癌在不同期间的强化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比对了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3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研究结果通过对100例患者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动脉期,小肝癌呈明显的强化,CT值通常高于肝脏实质,而MR呈明显高信号。
在门静脉期,小肝癌的强化逐渐降低,但仍然高于肝脏实质,CT值和MR信号也相对高于肝组织。
在延迟期,小肝癌的强化程度下降,开始与周围肝组织边界变得模糊,CT值和MR信号明显降低。
肝硬化背影下肝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DN及DN癌变的病理学
DN定义:至少有直径lmm以上的区域,肝细胞 呈不典型增生改变,但组织学上无任何恶性肿瘤 的证据。 按照组织分化程度分为:LGDN及HGDN
LGDN
肉眼上LGDN常表现为直径lcm左右的结节,周 围缺乏真正的包膜,但可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包绕 。 结节中可见无胆管伴行的动脉(以下称非配对动 脉) 。 LGDN与大的RN常难以区分。
RN病理学
良性的肝硬化结节,它由再生的肝细胞构成,周围 有纤维隔围绕,其结构和血供与正常的肝细胞非常 相似。结节内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胆汁淤积、胆 色素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有研究发现,有铁沉积的RN特别是直径大于 8mm的结节,较无铁沉积的结节容易发生恶变! RN血供:主要由门静脉供血。
同一病人,2010-02-11
同一病人,MRI
原发性肝细胞癌
伴有肝硬化肝癌患者多表现为原有乏力、纳差等 症状的加重或出现黄疸、腹胀等症状,其次是肝 区疼痛。临床症状较不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 主要以新出现的右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隐匿 。 由于肝细胞反复破坏和再生,伴肝硬化肝癌AFP 水平升高较不伴肝硬化肝癌明显。
CT表现
平扫多数呈等密度,少数可呈略高或略低密度。 增强扫描动脉期绝大多数无明显强化,少数可出 现轻、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多数RN仍为 等密度,少数呈现略低密度。(纤维增生比较明 显,由于纤维组织的延时强化)
男性,54岁
CT334368
女,24岁,B超发现脾脏增大,腹水,CT304393
肝硬化时肝癌的CT诊断及鉴 别诊断要点
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肝硬化。 肝硬化结节发展为HCC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肝硬化再生结节(RN) → 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 (LGDN) → 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 → 包含HCC中心(microscopic foei of HCC)的 不典型增生结节,直到HCC。
肝癌影像学确诊标准
肝癌影像学确诊标准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肝癌的确诊,影像学检查是
至关重要的一步。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可能的转移情况,从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
依据。
肝癌影像学确诊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1. B超超声检查,B超是最常用的肝癌筛查和诊断工具之一。
它可以清晰显示肝脏内部的肿瘤、囊肿和血管情况,对于初步判断
肝癌的存在和大致范围非常有帮助。
2. CT扫描,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
肝脏内的肿瘤、转移情况以及血管的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对于显示肝脏内的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对
比度更高,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并且对于评估肿瘤的性质和
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有着独特的优势。
4. PET-CT检查,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和转移情况,有助于确定肝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通过以上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肝癌的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转移情况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影像学检查只是肝癌诊断的一部分,最终的确诊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综合判断。
肝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周康荣螺旋CT在肝脏检查中的优势非常明显,除一般或共同的优点外,如容积扫描和采样以及一次屏气扫描减少病灶的漏检,部分重叠重建也可增加小病灶的检出率等,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利用肝脏双重血供的特点,发挥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以控制扫描期相的优势,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或者双期甚至多期增强扫描。
以往的常规CT即使采用动态扫描也难以完成某一期相的全肝扫描。
至于采用何种方式扫描,必须结合具体病例和临床要求而定。
螺旋CT可提高小的局灶性占位病灶的检出率,对这些病例,螺旋扫描应列为常规。
增强扫描,究竟采用何期扫描,以及采用单相、双相还是多相(多期)扫描,不同学者意见略有分歧。
综合多数学者以及我们自己的经验认为,凡富血供的病灶动脉期扫描最具诊断价值,故必不可少,但单纯动脉期扫描,有其固有的一些缺点,门静脉期扫描可克服和弥补其不足,因此一般作双期扫描为宜。
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富血供病灶主要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海绵状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腺瘤和部分肉瘤,有5%-12%为转移性病灶,后者主要见于甲状腺癌、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平滑肌肉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细胞瘤、类癌等转移,结肠癌和胃癌中的少数转移灶也可能为富血管病灶。
对少血供病灶,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动脉期,一般作单相门静脉期扫描即可。
这类病灶临床上主要见于大多数转移性肝癌,以及少数原发性肝癌和机化性血管瘤等。
由于临床情况往往较复杂,事先难以预料病灶血供情况,故需灵活掌握和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而定。
如临床上疑及肝癌患者,双期扫描较为合适。
如已知为肝外原发性肿瘤患者,特别是结肠癌或胃癌病例,无论是术前检查或术后随访,一般作门静脉期扫描即可,当然小部分人也推荐采用双期扫描,其优点为检出率也许略有增加,但必然增加患者的曝光量,延长检查时间,摄片数量也增加,故各有得失。
弥漫性肝脏病变,如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的CT检查,螺旋扫描较常规CT 扫描并无很大优势。
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并进行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肝癌的识别、常见的诊断方法以及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等角度,探讨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肝癌的识别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有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继发性肝癌。
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乏力、食欲不振等。
此外,肝癌还可能导致黄疸、肝肿大以及腹水等症状的出现。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慢性肝炎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应加强对肝癌的识别和筛查。
二、常见的肝癌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以及PET-CT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且经济实惠的检查方式,可以帮助确定肝癌的位置、数量和大小。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肿瘤定位和分期信息。
MRI在区分肝癌和其他肝脏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优势,可以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2. 血液标志物检测肝癌的诊断还可以通过血液标志物进行辅助。
常见的肝癌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角蛋白19-9(CA19-9)、α-胎球蛋白(AFP-L3)等。
AFP是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之一,其升高可以提示肝癌的存在。
CA19-9和AFP-L3等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以及评估预后的准确性。
三、肝癌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肝癌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难题之一,因为许多肝疾病在影像学和血液标志物方面的表现有些相似。
下面将介绍肝癌与肝硬化、肝血管瘤以及肝脓肿的鉴别诊断方法。
1. 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和结构改变的结果,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肝硬化和肝癌在影像学上表现相似,但两者的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
对于可疑肝癌病灶,可以考虑进行病理学检查或动态观察。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影像学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一、肝癌的影像学表现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超声、CT、MRI和PET等多种检查方法。
其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直观地显示肝癌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肝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的肿块,边界清晰,有时可见血流信号。
超声能够评估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但对于小肿瘤和深部肿瘤的检出率较低。
2. CT检查CT检查是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能够提供肝脏的横断面图像。
肝癌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的肿块,边界模糊或分叶状。
动脉期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低密度。
CT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多种序列的图像,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肝癌在MRI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的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
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肝内血管和正常肝组织呈现低信号。
MRI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胆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二、肝癌的鉴别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肝脏病变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肝脏炎症等。
1. 肝脏良性肿瘤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脏脂肪瘤和肝腺瘤等。
肝血管瘤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肝脂肪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可见脂肪沉积的高信号区。
(5.2.1)--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管CA--MRI
鉴别3:肝腺瘤,(m/60)
鉴别4:局灶性增生结节(FNH)
•无中央疤痕 * •并脂肪肝时,相对高密度√ • 多发 •少血供,强化不均 、不显或 无、延时疤痕无强化 •瘢痕边缘有低密度环(扩张 的淋巴管和淋巴细胞浸润) •肿块边缘环形强化(边缘受 压肝组织) •周围肝实质异常灌注
鉴别5:肝硬化再生结节(RN)与DN
• RN:肝硬化局灶增生形成, 小于10mm,成分类似正常 (肝枯胆纤);
• DN(发育不良结节):较大, 有假包膜。与周围肝实质有异。 肝细胞、血管、胆管(成分变 化,细胞异化)
• 多数情况下,肝内弥漫性再生 结节,T1稍高,T2低等,信 号均匀,无膜无强
• 少数小肝CA与RN无法鉴别
脑等) 淋巴结转移
(直接浸润)种植转移少见
(二 ) 肝癌CT表现
• 平扫: 肝硬化/慢性肝病背景**,也可无 • 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区域分布,形态,数量, (马赛克图案--条块分割,假包膜,出血,坏死,脂
肪变) • CE+: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快进快出类
型) • 上述表现在临床上常常简称为一些代表性征象
热;晚期肝脾肿大,腹水黄疸,出血* 其他表现:低血糖,高血钙,RBC↑/WBC
↑
肝细胞癌(HCC)
病理三型:巨块型:直径D>5cm 结节型:D<5 弥漫型:<1cm,肝硬化
小肝癌:单个结节最大径≤3cm, 2个结节径线之和≤3cm(“国标”)
肝癌扩散途径: 血行转移门V,肝V肝内外(肺、肾上腺、骨、肾、
• 依据密度(信号)差别推测病理成分 • 增强曲线通常为流出型,典型病例可直接
诊断 • 不典型病例需结合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
医学影像学肝占位CT鉴别
+ 增强扫描:肿瘤呈肿块边缘向心性轻中度 强化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延迟强化区即 纤维组织丰富区,是由于造影剂在纤维组 织间质与血管之间弥散缓慢,再从纤维组 织间质经血管清除也慢,这样就出现了肝 内胆管癌产生延迟强化这一有意义的征象。
+ 表现出的不规则细线样强化征及网格状强 化其病理机制是肝内胆管细胞癌呈浸润性 生长,局部的门脉为肿瘤所浸润发生包埋 时造影剂的进入而出现此征象。是诊断的 主要依据
峰值停留时间短, )
然后迅速下降,
至静脉期(60~
90s)时病灶CT
值往往较肝实质
为低。
时间(min)
肝右叶肝癌
延迟扫描肿块边缘显示更清晰
+ 一般呈多发性散在结节状低密度影,少数 呈单发结节或肿块。
+ 增强后部分肿瘤由于血供不丰富,仍呈低 密度,部分肿瘤表现为低密度中更低密度, 即“牛眼征”。
+ 肝脏转移瘤增强CT表现与血供关系密切。因原发 灶组织类型或转移途径的不同,肝转移瘤的血供 存在差异,强化形式多样。多数人认为以门脉供 血为主。也有人认为 肝转移瘤是以肝动脉供血为 主,门脉次之。门脉参与肿瘤供血的机制是通过 肿瘤旁肝窦进入肿瘤的。
早期无,中晚期出现,乏特异性
肝区疼痛:首发症状,间歇/持续,放射痛 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腹胀、腹泻 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出血倾向、 转移灶症状:肺、骨、脑等
早期无,中晚期表现
肝区肿块 黄疸:胆管受压、肝功障碍 腹水:肝功障碍,门V主干、肝V、下腔V癌栓 癌旁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
•增强: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肿 瘤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呈“快进快出”的表现
• 常伴肝门淋巴结重大
•肝硬化征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肉眼观
• 早期 体积可正常或稍大,质地正常或稍硬。 • 晚期 体积明显缩小,硬度增加。表面及切
面呈弥漫全肝的小结节。结节周围有灰白 色纤维组织调适及间隔包绕。
病理—镜下
• 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取代。 • 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
死及再生的肝细胞;中央静脉常缺如、偏 位或两个以上。
正常肝组织
肝硬化
• 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 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 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 常见慢性肝脏疾病。
• 国际纯形态学分类:大结节性、小结节型、 大小结节混合型及不全分割型。
• 我国采用的综合分类法中三种常见类型: 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 肝硬化
• 密度,少数可呈略高或略低 密度。
• 增强扫描动脉期绝大多数无明显强化,少 数可出现轻、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及平衡 期多数RN仍为等密度,少数呈现略低密度。 (纤维增生比较明显,由于纤维组织的延 时强化)
男性,54岁
CT334368
女,24岁,B超发现脾脏增大,腹水,CT304393
• 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内 有炎症细胞浸润。
RN病理学
• 良性的肝硬化结节,它由再生的肝细胞构 成,周围有纤维隔围绕,其结构和血供与 正常的肝细胞非常相似。结节内的肝细胞 有脂肪变性,胆汁淤积、胆色素及含铁血 黄素沉积。
• 有研究发现,有铁沉积的RN特别是直径大 于8mm的结节,较无铁沉积的结节容易发 生恶变!
注重动脉期异常强化病灶,追踪观察各期强化情况
CT331727
转移瘤CT331727 肝脏转移瘤
• 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
• 表现为境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肿块,呈等低 密度
• 可有假包膜。
• 可发生坏死或出血
CT增强常见表现
• 动脉期: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强化(相对于 周围肝实质);病灶内可见肿瘤血管影 (巨块型)。
• 门脉期:肿块呈等低密度影(相对于周围 肝实质);有门脉癌栓者表现为门脉内充 盈缺损。
DN及DN癌变的病理学
• DN定义:至少有直径lmm以上的区域,肝 细胞呈不典型增生改变,但组织学上无任 何恶性肿瘤的证据。
• 按照组织分化程度分为:LGDN及HGDN
LGDN
• 肉眼上LGDN常表现为直径lcm左右的结节, 周围缺乏真正的包膜,但可有致密的纤维 组织包绕。
• 结节中可见无胆管伴行的动脉(以下称非 配对动脉)。
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附一影像科 林雪花
背景
•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肝硬化。
• 肝硬化结节发展为HCC经历了一系列的演 变过程:肝硬化再生结节(RN) → 低级不典 型增生结节(LGDN) → 高级不典型增生结 节(HGDN) → 包含HCC中心(microscopic foei of HCC)的不典型增生结节,直到HCC。
• 病理学上已经证明在RN→ LGDN → HGDN → HCC的过程中伴随着结节血供的 变化,体现为门静脉血供的减少或消失及 异常动脉血供的增加。
• 其组织学基础是血窦的毛细血管化、肿瘤 新生血管生成及非配对动脉的增多。
病理→影像
硬化结节由于从门静脉供血向肝动脉供血 的转变而产生的在动态增强检查中的时间 密度曲线的变化,而影像学上的这些变化 正是我们判断硬化结节出现恶变的依据。
假包膜
结节型
• 男,56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周。 • HBsAg阳性,甲胎蛋白阴性
a
b
弥漫型
CT331703 注意与转移癌 鉴别
CT334247,女,65岁,体积发现肝占位5天
同一病人
肝硬化背景下鉴别肝硬化结节与结节癌变! MR
CT327108
CT327108,女,67岁, 腹胀两天,黑便1天
• 由于肝细胞反复破坏和再生,伴肝硬化肝 癌AFP水平升高较不伴肝硬化肝癌明显。
病理分型
• 巨块型,≥5cm,最多见,占31%~78% • 结节型,每个癌结节<5cm,占19~49% • 弥漫型,弥漫小结节分布全肝,占
1.5%~10%。 •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
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肝细胞癌称 为小肝癌。
• LGDN与大的RN常难以区分。
HGDN
• HGDN不仅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还伴有组 织结构的异型性。肉眼上体积常比LGDN略 大一些。
• 在HGDN中有时可以发现早期HCC灶,出 现所谓的“结节中结节”病变。
• HGDN与小肝癌鉴别困难。
DN的CT表现
• 平扫上多数呈现等密度, • 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多数DN无明显强化,
病理特点
•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 供丰富的肿瘤;少部分为少血供。
• 侵犯血管:癌栓形成或肝内外血行转移 • 侵犯胆道:胆道癌栓,引起阻塞性黄疸 • 淋巴转移: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脉
旁等处淋巴结增大 (较少 !) • 远隔性转移:可引起肺、骨骼、肾上腺等
远处转移。
CT平扫表现
仅有4%左右的LGDN可表现为动脉血供增 多,而HGDN约有20%--30%可出现动脉血 供的增多。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多数DN呈 现等密度,DN也可因为周围的纤维组织延 时强化而呈现相对略低密度。
2010-02-11
•男性,54岁 CT334368
肝动脉血供增加
硬化结节多步癌变过程中血供变化情况
• 平衡期:肿块密度减低,与周围肝实质比 较呈低密度影,可见较有特征性的肿瘤包 膜。
CT317059
(Hu)
富血供肝癌在肝硬化 患者中的增强曲线
(秒)
“快进快出”是诊 断肝癌的主要依据。
巨块型CT331810
明显增粗的供血动脉
CT322396巨块型,多发子灶,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形成,
男性,51岁,CT194587C
2008-03-06
同一病人,2010-02-11
同一病人,MRI
原发性肝细胞癌
• 伴有肝硬化肝癌患者多表现为原有乏力、 纳差等症状的加重或出现黄疸、腹胀等症 状,其次是肝区疼痛。临床症状较不伴有 肝硬化的肝癌患者(主要以新出现的右上 腹部不适、肝区疼痛)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