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的记忆带有极大的无意性,记忆方式以机械识记为主,往 往只能记住富有吸引力的内容、这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合 辙押韵、朗朗上口,形象生动活泼,故事情节曲折、富于幻想。 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幻想、比喻、拟人、夸张、荒诞、变形等手 法的运用,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四)幼儿情感与语言的特点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幼儿感知事物尚处在迅速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之中。幼儿观察事 物的特点是大轮廓、粗线条的,容易抓住作品中形象的外部特 征。这就要求幼儿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含拟人形象)外部 形象的描绘;最好使用笼统模糊的时间词汇,像“从前”, “很久、很久以前”;为较小幼儿创作图画读物时,背景不要 过于复杂,尽量避免重叠现象。
(二)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的区别 1.内容和目的不同 2.艺术表现手法不同 3.体裁不同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接受对象
幼儿文学的接受主体是幼儿,他们有其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这种方式受幼儿生理特征、心理发展特征和审美心理特征的影 响,可以说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中具有特殊性质的文学。
一、幼儿的生理特征
(二)注意与思维
将近3岁时,幼儿有意注意开始出现,他们已能注意观察周围环 境中的变化并和认知过程结合起来。但本阶段幼儿注意还是很 难持久,无意注意的程度相对比较大。幼儿的注意特点是无意 注意占优势。
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仍具有 一定的直观行动性,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 体的。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 表象。
(三)记忆与想象
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期,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言语和 思维活动还不发达,对事物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 可能理解,更不会进行加工,而只能死记硬背;另外,他们大 脑皮层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较深 的记忆痕迹。
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幼儿的无意想象,通 常是由外界的某些刺激物的影响而引起的,事先没有预定的目 的。如3、4岁的幼儿看见小汽车或者小凳子,就开着“车”当 司机,边开嘴里还边说“嘀嘀嘟嘟开车了”。
(四)前因果观念
前因果观念是指幼儿在对事物的认识尚未产生理智的解释之前 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这是一种不反映事物之间真实因果联 系的因果观念。幼儿往往无法顾及事物之间的客观真实的因果 关联,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断。所以,他们对事物的解 释往往具有魔幻色彩,比如:他们会认为兔子眼红是因为太爱 哭,太阳下山是回家睡觉去了,撒谎鼻子会变长,轰隆隆的雷 声是雷神生气了……。
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要力求形象、生动、口语化。以适合幼 儿的理解水平,但也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促进 幼儿言语的发展。
四、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
幼儿时期的心理机能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使得幼儿的审美心理 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一)泛灵观念
泛灵观念是指在幼儿心中,万事万物都有生命的色彩。如幼儿 被板凳绊倒了,家长打板凳,幼儿认为板凳也会疼;采摘植物 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疼。
(二)幼儿的注意与思维特点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事物、有变化的 刺激物以及个人有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这 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开头尽量简短,要及早提出人物性质和行 为发展线索,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紧张、有趣;篇幅不要 过长。
(三)幼儿的记忆与想象的特点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四)情感与语言
情感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幼儿心理活动的 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着幼儿的行为,驱动、促使 其去他某种行为或不去做某种行为。
幼儿掌握口语,包括听懂别人说话和自己学会说话;先是听懂 别人说话,然后才是自己学会说话。
三、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幼儿文学的关系
(一)幼儿的感知觉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五、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
(一)听赏接受
幼儿受自身条件制约,接受文学主要是通过听觉的途径。主要 因为文学是语言艺术,而幼儿多不识字,只掌握口语。所以大 多数情况下,幼儿接受文学的途径要通过其他人的朗读或讲述, 通过这种口耳相传,文学才能传达给幼儿。
幼儿文学
周课时:2 学时数:30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学分:2
第一章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幼儿文学概说
一、什么是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是指为0-6岁的学龄前儿童服务的文学,它的 主要接பைடு நூலகம்对象是3-6岁的幼儿,它是既要符合幼儿生理 和心理发展特点又能满足幼儿审美需要的文学,以表现 幼儿眼中的现实世界或幼儿心灵中的幻想世界为主要内 容,为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文学。
(二)人为意识
幼儿的人为意识更多地倾向于把大自然看作是人类创造的产物, 比如很多幼儿会问:太阳和月亮是谁创造的?星星是怎么来的, 它为什么会闪亮?月亮里面真的有人吗?他们怎么生活?
(三)任意逻辑
幼儿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其思维呈现出一种任意逻辑性和荒 诞性,表现为很少受概念的束缚,全凭自己的感知和情感态度 去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往往生成“任意结合”的“荒诞” 的逻辑形态,即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愿望任 意组合在一起。他们会通过想象讨论老虎和狮子比武谁的力气 更大,她们也会想象出老鼠和猫做朋友会非常友好和谐。
二、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一)广义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广义的儿童文学概念,包括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 简单地说,儿童文学就是儿童的文学。具体来说,儿童文学是 指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适合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成长的文学,其中以特意为他们创作、 编写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一部分虽非刻意为儿童所作,却能为 小读者所理解、接受又有益于他们成长的文学艺术作品。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生理经过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婴幼 儿处在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婴幼儿最大的生理特点 是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各器官处于发育与 完善过程中,功能不成熟。
二、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一)感觉与知觉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和自我的重要手段。即使是在3到6— 7岁幼儿的认识话动中,感、知觉也仍占主导地位。这时幼儿虽 可通过语言,但主要还是借助于对物体形状、颜色、声音等的 感知来认识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