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内吞和外排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意义
03
通过调节膜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影响细胞对信号的响应和传递
。
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和凋亡受阻。
02
信号传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元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导致神经
脂类代谢及调控机制
01
脂类的消化吸收
探讨食物中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过程,以及脂类在体内的运输
和分布。
02
脂肪酸氧化
详细阐述脂肪酸氧化的过程、 关键酶和调控机制,以及脂肪 酸氧化在能量供应中的作用。
03
脂肪合成
介绍脂肪合成的途径、关键酶 和调控机制,以及脂肪在能量
储存和释放中的意义。
04
胆固醇代谢
阐述胆固醇的合成、转运、转 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胆固醇在 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作用。
检查中的转氨酶测定。
代谢物检测
通过检测体液中代谢产物的异常变 化来推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血 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检测。
免疫学诊断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检测体内特异性 抗体或抗原,以诊断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等,如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
生物化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应用
药物设计与合成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糖代谢及调控机制
糖的消化吸收
探讨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以及糖在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糖酵解
详细阐述糖酵解的过程、关键酶和 调控机制,以及糖酵解在能量供应
中的作用。
糖异生
介绍糖异生的途径、关键酶和调控 机制,以及糖异生在维持血糖平衡 中的意义。
《生化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生化分离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生化分离技术》是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在第六学期开设。
该课程是在学习完《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生化分离技术是生物工程的重要分支,又与生化反应工程相关联,是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将生化产物分离、提取并精制的一门工程学科,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的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生化分离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学习使分离过程与设备设计、放大与操作等方面获得最佳化的方法,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生物物质、特别是那些不稳定的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离技术和理论。
2.掌握生物生化分离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了解最新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及其重要性,生化分离过程的一般步骤和单元操作,了解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发展动向。
2.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本章思考题1.生化产品的分离特点2.生化产品分离的一般步骤3.生化产品的类型、特点及常用的单元操作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发酵液的基本特性、预处理方法固液分离方法。
2.学习细胞的破碎方法,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第二节细胞破碎本章思考题1.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及固液分离方法2.常用细胞破碎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性3.举例说明采用多种破碎方法相结合提高破碎率的机理4.破碎技术与上、下游过程相结合提高破碎率的机理第三章提取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生化产品一般常用的初步分离方法。
2.掌握各种提取方法的单元操作。
第一节沉淀1.盐析沉淀2.等电点沉淀3.有机溶剂沉淀4.其它沉淀法第二节萃取1.弱电解质的萃取和化学萃取2.双水相萃取3.液膜萃取4.反胶团萃取5.超临界流体萃取第三节膜分离1.各种膜分离方法及其原理2.膜的操作特性3.膜的污染与清洗第四节吸附和离子交换1.吸附剂与离子交换剂2.吸附平衡3.固定床吸附操作4.其它吸附操作本章思考题及练习题1.什么是β沉淀?什么是Ks沉淀? 蛋白质盐析沉淀后如何去除盐分? 有机溶剂做沉淀剂的优缺点。
【2024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血液、肝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及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理解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理解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本课程教材适用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理论课55学时、实验课12学时,总学时为67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生物化学与医学【教学要求】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熟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氮的含量及应用。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特点;氨基酸的两性电离、紫外吸收性质及茚三酮反应。
二、肽和肽键,多肽链及N、C末端,主链骨架的概念。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键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维持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专科生化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考核方式生物化学属于考试课,理论考试形式为闭卷,其中理论成绩占90%,实验考试成绩占10%。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3、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生物化学与医学;4、本书纲要。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三字英文缩写符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卷曲;掌握α-螺旋,β-折叠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2、熟悉肽、肽键与肽链的概念,多肽链的写法;生物活性肽的概念;肽单元概念;模体(motif)、锌指结构、分子伴侣的概念;结构域(domain)的特点;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沉淀,等电点沉淀,凝胶过滤,超过滤和超速离心;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盐析、电泳和分子筛的原理;3、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原理和意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西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51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西医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56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临床专业课程授课学期:第2学期选用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2016年( 自编教材)必读书目:[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 陈诗书,医学生物化学(第八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药立波,医学分子生物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代谢过程及其调节规律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后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机理,为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以生物化学为立足点的医学基础知识,才能学好医学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才能更深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内容。
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三、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药学的关系。
(3)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
2、教学内容(1学时)(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当代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化工程英文名称:Biochemical Engineering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0总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生物化学工程,简称生化工程。
它是运用化学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进行工业开发的一门学科。
它即可视为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又可认为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化工程是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化学、微生物、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会将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合理地与生物技术研究相结合,力图突出应用化学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解决生化反应过程开发、放大等工程技术问题的特点,让学生确实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生物化学、微生物、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生化工程的基础内容和基本理论,掌握将化学工程基本原理应用到生化反应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绪论和课程教学方法2、均相酶催化反应动力学(1)酶反应的特征(2)可逆酶反应的动力学(3)影响酶反应的因素3、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1)酶的固定化方法(2)固定化酶的性质(3)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4、细胞反应过程动力学(1)细胞反应的化学计量学(2)Monod方程(3)底物消耗动力学与产物生成动力学(4)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和估算(5)固定化细胞反应动力学5、理想流动生化反应器(1)分批操作的搅拌罐反应器(2)连续操作的全混流理想反应器(3)连续操作的活塞流理想反应器(4)补料分批操作反应器6、传递过程(1)氧传递的双膜理论(2)影响氧传质的因素(3)搅拌反应器的结构与计算7、反应器放大与设计(1)反应器放大设计的依据和方法(2)工业反应器放大设计实例(3)生化工程设计与工程计算讨论8、新型反应器与生化工程进展四、学时分配表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生化工程》,伦世仪堵国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英文): Exp erime nt s of Plant p hysi ology and Biochemistry先行课:《物理学》、《化学》、《分析化学》、《植物生理生化》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植物生理学的配套课程,是农科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属于以植物为对象各专业的工具课程之一。
其先行课为物理学、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生理生化。
该课程主要介绍植 物生理生化的实验研究技术以及常用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方法及原理,为专业课的学习与科学 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生化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与原理,熟悉植物生理生化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般性实验内容,操作规范,能够完成以植物为材料的 基本的科学研究工作。
从而达到更好地利用植物、人为地影响和改造植物,使之更大限度的为人类 服务的目的。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实验一应用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一) 目的要求:学习纸层析分离技术,掌握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的原理和方法。
(二) 重点: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分析。
(三) 难点 点样适量、分析确定层析结果。
实验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一一茚三酮比色法(一) 目的要求:掌握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学 习标准曲线的制作。
(二) 重点: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三) 难点:样品提取、标准曲线制作和使用。
实验三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一一蒽酮法(一) 目的要求:掌握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可溶性糖含量这一生理指标 的意义。
练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标准曲线的制作。
(二) 重点: (三) 难点:(一) 方法:(二) 目的要求:掌握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蛋白含量测定的意义及使用方面。
练 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标准曲线的制作。
(三) 重点:了解实验原理,正确运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编号:学时:108主编姓名:陶莎单位:基础医学院职称:副教授主审姓名:高国全单位:基础医学院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学生专业:医学各专业年级:二年级编写日期:2005年11月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目的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力图突出医学生化的特点,有别于其他专业开设的“普通生物化学”:以正常人体组成及新陈代谢为主体,主要讲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以及各种生理活动必须依赖的细胞信号传递。
使医学生掌握人体各种化学物质代谢的规律、动态变化和调控原理。
为与医学课程有更紧密的联系,还设立专题,讲授生化知识与医学的关系。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希望通过课堂讲授、自学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习后继的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大纲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学生学习。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生物化学部分:以正常人体组成及新陈代谢为主体,主要讲授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和酶)的结构与功能。
新陈代谢是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医学生必须掌握人体各种化学物质代谢的规律、动态变化和调控原理。
为与临床课程有更紧密的联系,将设立专题,讲授生化知识与医学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部分:这一学科发展迅速,分支学科多。
作为本科生要求掌握扎实和相对有系统的基础,才有可能在后继学科中扩充、深化。
本课程以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为线索,对基因信息传递规律、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作较深入介绍。
有关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常用分子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以及基因组学与医学等作简要的介绍,学生主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原理及技术要点。
2、基本技能培养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讲授质量。
建立、健全生物化学学习网站,尽可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适当安排部分自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本技能训练。
在理论课结束后,独立开设“分子医学实验”课程,进行基因工程技术的操作,并有部分综合性、应用性的实验以及科研设计的初步培养。
专业外语:要求学生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3、考核目标考试:设期中、期末各一次考试。
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正确、科学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培养科学思维。
每次实验需交实验报告,教师要认真批改并评分。
建立学生评教、教师间互相观摩制度。
参考学时:教学时数共108学时,学生自学约占5%。
(二)教学基本要求绪论1、熟悉生物化学的概念,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生物化学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掌握肽键与肽链的基本概念;常见二级结构类型:三级结构概念,结构域,分析核糖核酸酶的三级结构特点,分子伴侣;四级结构概念,分析血红蛋白(Hb)的四级结构特点;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两性电离,高分子性质,蛋白质的变性。
2、熟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分子中的非共价键;肽单元;分子病概念;蛋白质沉淀、紫外吸收的性质。
蛋白质纯化中的电泳、凝胶过滤。
3、了解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紫外吸收,呈色反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掌握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方法;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B-DNA,Z-DNA;核小体;基因的概念;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2、熟悉核酸的化学组成;DNA的功能;动物细胞内主要的RNA种类及功能;mRNA、tRNA、rR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3、了解核苷酸的结构;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核酸酶第三章酶1、掌握酶的化学本质;酶的活性中心;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米-曼氏方程,Km与Vmax的意义和测定;可逆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理学意义;酶原的概念,酶原激活的机理及生理功能;变构酶的概念和调节功能、协同效应的概念;酶的共价修饰的概念及意义;同工酶的概念、分子特点和对代谢的调节意义2、熟悉酶分子组成:单纯酶和全酶;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特异性及可调节性;酶浓度、pH、和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3、了解诱导契合学说;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酶含量的调节;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原则;酶与医学的关系。
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四章糖代谢1、掌握糖酵解途径的基本反应过程、限速酶、ATP生成、调节及生理意义;糖的有氧氧化途径中丙酮酸氧化脱羧及三羧酸循环的基本反应、限速酶、ATP生成、调节及生理意义;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糖异生的概念2、熟悉巴斯德效应;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反应过程;糖异生途径的基本反应过程;糖异生的调节及生理意义;乳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正常血糖浓度及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3、了解糖的重要功能及其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糖原累积症;低血糖、高血糖以及糖尿病的概念。
第五章脂类代谢1、掌握脂肪动员概念;脂肪酸的b-氧化;酮体的生成、利用及酮体生成的调节;人体含有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的概念;血脂概念;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特点及重要功能。
2、熟悉酮体生成的调节;软脂酸合成的部位及原料;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转变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7-脱氢胆固醇;脂蛋白的结构及载脂蛋白在脂蛋白代谢上的重要作用;各类脂蛋白(CM、VLDL、LDL、HDL)的代谢。
3、了解脂类的概念;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软脂酸生物合成的过程;脂酸碳链的加长及合成的调节;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鞘磷脂的代谢;胆固醇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以及胆固醇的消化吸收;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第六章生物氧化1、掌握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概念;ATP对氧化磷酸化的调节作用;掌握加单氧酶、超氧物歧化酶的作用机制。
2、熟悉呼吸链的组成及各组分的排列顺序;P/O比值;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抑制剂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影响;ATP的生成和利用;核苷多磷酸之间的转变及其他高能化合物之间的转移;胞液中NADH的氧化:a-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3、了解高能化合物的类型;化学渗透学说;ATP合酶的结构及ATP合成的机制;ATP的生成和利用;腺苷酸载体的作用;线粒体DNA突变和线粒体病。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1、掌握人体内氨基酸代谢概况;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转氨基作用与转氨酶,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嘌呤核苷酸循环;氨的代谢:体内氨的来源,氨的转运,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主要过程(鸟氨酸循环),尿素合成的调节,高氨血症和氨中毒。
2、熟悉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a-酮酸的代谢;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胺与多胺,一碳单位的概念、一碳单位与四氢叶酸的关系、一碳单位与氨基酸代谢(来源)、一碳单位的相互转变及生理功用;含硫氨基酸的代谢;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3、了解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需要量和营养价值;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蛋白质的消化中各种蛋白酶的作用;氨基酸吸收:氨基酸吸收载体和γ-谷氨酰基循环;支链氨基酸的代谢。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1、掌握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及补救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
合成途径的生理意义及调节。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2、熟悉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其抗肿瘤的生化机理;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尿酸以及痛风症与血中尿酸含量的关系;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3、了解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嘌呤、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基本过程。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掌握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调节酶,关键酶,变构调节,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2、熟悉人体物质代谢的特点;重要器官及组织氧化供能的特点;酶量的调节;激素水平的调节。
3、了解整体调节:饥饿、应激状态下物质代谢的改变。
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1、掌握半保留复制的意义;复制的起始、延长、终止过程;复制的保真性;突变的意义、类型;概念: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基因、半保留复制、引发体、领头链、随从链、冈崎片段、复制叉、滚环复制、突变、逆转录、cDNA、端粒、端粒酶。
2、熟悉半保留复制实验;双向复制;DNA 聚合酶、拓扑异构酶、引物酶、DNA连接酶的作用;引发体、岗崎片段的生成;切除修复过程.3、了解 D环复制;突变的意义、引发突变的因素; DNA修复的方式;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1、掌握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Ⅰ、Ⅱ、Ⅲ的功能;σ因子、ρ因子的功能;转录的起始、延长、终止过程;各种RNA的转录后加工过程。
2、熟悉复制与转录的的异同。
tRNA及氨基酰-tRNA:氨基酰-tRNA合成酶,氨基酰-tRNA的表示方法。
断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剪接体、核酶的概念。
3、了解转录后加工的概念。
mRNA帽子结构。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1、掌握IF的种类及作用;翻译延长的注册、成肽、转位的过程;RF的作用;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概念:遗传密码、核蛋白体、P位、A位、IF、eIF、核蛋白体循环、读码框;顺反子。
2、熟悉遗传密码表的用法及遗传密码的特性;氨基酰-tRNA的表示方式;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毒素、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3、了解原核、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异同。
翻译后加工的概念、类型。
信号肽假说的内容。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1、掌握概念:基因、基因组、基因表达、管家基因、组成性表达、操纵子、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锌指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乳糖操纵子的结构与功能;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CAP-cAMP的正性调节;协调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