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进展(1)
高血压与脑血管畸形导致脑出血的区别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与脑血管畸形导致脑出血的区别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d6bb81f5f0e7cd184253686.png)
下面根据本人多年的临床经验, 对以上两种病的诊断与治疗及预防加 以论述 。
1 病例 资料
本组资料取 自于我们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 脑 出血患者病例 , 其 中男3例 , 2例 。 龄 在 l ~7周 岁 。 8 女 2 年 2 O 平均 年龄 4 .岁 。 6 名患者 中 66 这 o 有3例入院时已经昏迷, 9 大小便失禁, 不能自理, 2 有l例人院时冲志尚清晰, 能 回答 医生提 出的 问题 , 不能行走 , 但 头疼痛 不能 自控 。 医生检查 及脑C 经 T
采用独立的诊断病名 , 对进一步研究本病更为有利。
32 本 病 的病 理 特征本病 有 明显 的病 理组 织学特 征 : . ①在粘膜 固有 层 或粘膜 下层 有真 陆淋 巴滤 泡形 成, 淋 巴滤泡 的 中心 , 在 组织 细胞 内有“ 多 色 体” ②有增 生 浸润 的炎症 细胞 , 要为 淋 巴细胞 , 。 主 还有数 量 不等的 浆细 胞 、 酸 L白细胞及 中性 多形核 白细胞 。 外 , 现毛细血 管增生 、 张 , 嗜 生 此 还表 扩 炎症 周 围的结 缔组织 有修复现 象 。 们 同意本病为某 种抗原刺 激物 引起 的 我
程 度不 等, 的病例 可见上 皮与增 生浸润 的细胞之 间存在 无炎症 的结缔 较轻 组 织 带。 缔组 织在 炎症 细胞 密集 的部 位表现 水肿 或玻璃 佯变性 , 结 在炎症 周 围胶 原纤 维成 束 , 复现 象。 有修 上 皮 隋况 :O 71 列中上 皮增生 1例 , 萎缩4 l 生及萎 缩并 存1例 , l f, e增 7 二者
形性头痛并做 了血管照影术后确诊的, 如果没经验诊断错误的话 , 那么很 可 能会导 致 患者 出现脑 出血 后才 对其做 出判 断 , 那样后 果 会不堪 设想 。 对 于 2多例 进行 保守 治疗 的患 者也都 是将 其诊 断为 因高血 压导 致 的头痛情 0 况下 , 才对其 做下一 步治疗 的 , 由于诊 断正确 治疗及 时 , 以这部 分患者 治 所 疗 效果 较理想 , 隋没有 进 一 病 步发展 。 对于 脑血管 畸形患者 , 介入治疗 较 行
脑血管介入治疗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脑血管介入治疗前需要做什么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db0d993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2.png)
脑血管介入治疗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前段时间有位就诊的患者,说自己最近总是头痛,有时候还会突然说不出话来,经检查是脑血管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
这位患者表现得十分紧张,看得出,他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法不是很了解,担心这种治疗方法风险大。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例,很多患者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法了解的并不多。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根管子伸到颅内,采用一系列特殊器械达到治疗效果,属于微创手术,像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事实上,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也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在以往医疗技术不发达年代,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命病,非死即残,病情严重的话需要开颅,不要说病人,就连医务人员也颇感棘手。
介入治疗的出现和发展,是临床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一次重大突破,使一些颅脑疾患不开刀也能得到治疗。
不过,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有必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进一步优化手术治疗效果。
那么,脑血管介入治疗前都需要做什么准备呢?下面我们具体聊一聊这个话题。
1、什么是脑血管介入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
通过脑血管介入检查,可以直接发现病人血管的病变,对患者是否存在梗塞、动脉瘤、血管瘤等疾病进行准确判断,然后再选择特别器械,如弹簧圈、支架等,通过硅胶进行栓塞,应用弹簧圈进行填塞,采用支架取栓。
脑血管介入治疗适应症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多种疾病。
比如,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的6小时至24小时之内,采用机械取栓的取栓支架进行取栓,以达到血管再通到目的;颅内动脉狭窄,应用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瘤则是采用弹簧圈栓塞法等等。
2、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风险介入治疗可以治疗从头到脚的各种疾病,包括脑血管介入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等,在整个介入治疗操作中,脑血管介入治疗是风险最大的操作。
【疾病名】蛛网膜下腔出血【英文名】SUBARACHNOIDHE
![【疾病名】蛛网膜下腔出血【英文名】SUBARACHNOIDHE](https://img.taocdn.com/s3/m/5ca266d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3.png)
【疾病名】蛛网膜下腔出血【英文名】subarachnoid hemorrhage【别名】蛛网膜下出血【ICD号】I60.9【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
据国外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约占SAH的85%。
值得注意的是有患者在SAH发病后第1次全脑血管造影并未发现动脉瘤,在1周或2周后复查造影时才发现动脉瘤,这提醒临床医师对造影阴性的患者不要轻易放过。
脑血管畸形是SAH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多数脑血管畸形患者在发生SAH的同时并发脑内血肿或脑室内血肿。
单就脑血管畸形来讲,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脑内血肿而不是SAH。
患者造影阴性,头部CT表现也非中脑周围出血,虽经复查造影,也未发现出血原因。
究其原因,可能是动脉瘤血栓形成、隐匿性血管畸形、肿瘤卒中、高血压病、出血后血管痉挛及造影的技术设备所致。
综合各方面资料,对于造影阴性的SAH患者需要特别留意:①硬脑膜动静脉瘘向皮层引流;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向脑皮层静脉引流;③脊髓的动静脉畸形。
这3种疾病均可以SAH发病,因此必要时可行颈外系统造影及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诊断研究进展】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实验室检查进展:(2)特殊检查进展:经颅多普勒检查: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管造影的表现是一种异常的狭窄,可以表现为局限性、节段性或弥漫性,是动脉瘤性SAH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寻找一种简便、安全快速的诊断方法对脑血管痉挛的及早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自上世纪80年代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以来,为临床及科研提供了无创性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的新方法,TCD可根据血流速度的变化来估计血管的管径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脑血管痉挛及其严重程度。
Aas l id和Ca tt in等先后论述TCD对诊断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可靠性,提出脑血流速度的升高与脑血管造影所示血管狭窄呈正相关,并进一步指出TCD检测方法以双侧大脑中动脉(M CA)为主,而大脑前动脉(ACA)由于有前交通动脉的影响,存在侧支循环效应,不作为标准检测血管。
脑血管介入标准化流程
![脑血管介入标准化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a082f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0.png)
脑血管介入标准化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血管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血管导管进入脑血管系统进行治疗的微创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脑血栓、脑血栓形成、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脑血管介入手术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脑血管介入手术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
脑血管介入标准化流程主要包括手术前评估、手术准备、手术操作、术后管理等环节。
在手术前评估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在手术准备阶段,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准备,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无菌,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准备患者的心理。
进入手术操作环节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入路和导管,保证导管在血管内顺利通行,同时通过血管造影等技术获取病灶的详细信息,为手术操作提供新的信息。
在手术操作中,医生需要准确操作导管,完成手术操作目标,同时注意术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术后管理阶段是手术的重要环节,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维持治疗,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医生还需要定期随访患者,观察手术效果,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药物的依从性,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脑血管介入标准化流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标准化的流程可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减少操作错误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标准化的流程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因忽略某个环节或操作不当而造成手术失败的风险。
标准化的流程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脑血管介入标准化流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脑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标准化的流程,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先天性血管畸形该怎么治疗
![先天性血管畸形该怎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933a8d205087632311212a5.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先天性血管畸形该怎么治疗
导语:疾病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所以需要积极的应对,而且只要积极的应对,打败“大敌”完全是可以的。
虽然先天性血管畸形治疗比较困难,但也是有治
疾病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所以需要积极的应对,而且只要积极的应对,打败“大敌”完全是可以的。
虽然先天性血管畸形治疗比较困难,但也是有治愈的可能的,所以当患上先天性血管畸形,就需要积极的面对积极的治疗。
那么,先天性血管畸形该怎么治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
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根据畸形血管团直径的大小,临床分为大、中、小型病变。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年多见。
临床表现以畸形血管破裂出血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由于“盗血”现象,局限性脑缺血可致脑萎缩,智力减退、精神不正常可存在。
如出血严重,出现脑疝,如不及时救治,常可致死。
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手术切除病源最为理想。
血管内介入治疗与γ-刀治疗是一种全新治疗方法。
一、治疗原则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造影
1.手术治疗。
2.血管内介入治疗。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TCD检查脑血管畸形的1例报告
![TCD检查脑血管畸形的1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9b554d33687e21af45a9da.png)
( C 的 心 电 图 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 法 : 患 儿 进 H M) 对
行 常规 E G 等 检 查 。 结 论 : 疑 似 患 儿 C 对 进 行 心 电 图、 脏 彩 超 等 常规 检 查 可提 高 心
对 H M的早期诊断。 C
S 5= .m , 电 图 诊断 为 窦 性 心 律 , V 35 V 心 T波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 C 心 电 图 H M)
改变 , 右房增大 , 右室肥厚 。临床诊断为 : 肥
厚 性 心肌 病 , 肌炎 , 肺炎 。 心 重症
讨 论
此对 疑似 患儿进行心电图 、 心脏彩超 等常 规检查 可提高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 , 主译. 心脏病 学. 北京 : 民卫生 出 人
s T—T异 常
di1 . 99 j i n 10 —6 4 . 0 0 o:0 3 6 /.s . 0 7 s 1x 2 1 .
3 21 4 3
肥 厚 性 心肌 病 ( C 是 指 在 无 明 显 H M)
病 历 资 料 的致 心 肌肥 厚 的病 因下 , 生 非 对 称 性 的 发
di 1.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0 36 /・s .10 s 1x2 1. 3 - 1 4 24 脑 动 静 畸 形 是 脑 血 管 畸 形 最 常 见 的
Mut—D p4仪 , 2 z 冲波手持 探 l i ox 用 MH 脉
头 , 患者仰卧 于床 一 探 头分别 置患 者 让 卜, 双 侧 颞 窗 在小 的取 样 深 度 分别 探 测 到
探头在 左 侧探 测 大 脑 中动 脉 时, 在
颅内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
![颅内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cc18c2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7.png)
颈动脉海绵窦瘘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 覆膜支架 对于年轻或者血管较直病人,可应用覆膜支架将瘘口封闭,从而治愈CCF并能保留颈内动脉通常。
如果向直径较小,较迂曲的颅内血管内置入支架,则需要制作精巧、顺应性和弹性较好的支架。 ➢ 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
在上述技术都不成功时,如经“球囊闭塞实验”证实,对侧动脉代偿良好,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 脉也是可以考虑的治疗方式。
➢ 目前常用的栓塞材料为液体胶NBCA(氰丙烯酸正丁酯)和Onyx(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注射 NBCA前,先将NBCA与碘苯酯以一定比例混合(1︰2,1︰3等),这种比例由畸形团的血流速度 和流量决定。使用Onyx栓塞前,先以DMSO(二甲基亚砜)完全充满微导管(90秒),然后再缓 慢注入Onyx,透视下实时监控Onyx流出的量及方向、区域。栓塞完成后,回抽栓塞剂的同时,回 撤微导管。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采用球囊封堵瘘口
a.左侧颈内动脉造影侧位,左侧眼上静脉增粗(↑),左侧大脑前、中动脉未显影; b.透视下侧位片,显示充盈对比剂球囊的位置(↑); c.球囊封堵后,左侧颈内动脉造影侧位,未见对比剂外溢,左侧大脑前、中动脉显影(↑)
颈动脉海绵窦瘘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颅内动静脉畸形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禁忌证
➢ 畸形血管团的供血动脉无法清晰显示的AVM,一些AVM发育比较幼稚,供 血动脉为一些非常纤细的血管,微导管难于到达或到达后仅能栓塞很少的 部分
➢ 供血动脉没有足够的反流距离 ➢ 严重打破AVM的血流动力学平衡,可能导致严重出血 ➢ 供血动脉过度迂曲,微导管无法到达
(二)禁忌证
➢ 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 无法耐受介入手术或无法仰卧 ➢ 原发疾病未能给予纠正 ➢ 全身系统感染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81d03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d.png)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总论 (1)二、脑血管病影像检查 (3)三、全脑血管造影术 (5)四、脑血管的解剖 (7)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8)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10)七、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进展 (12)八、颈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 (14)九、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探究 (16)十、后ARUBA时期高级别BAVM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 (17)十一、脑静脉系统及介入诊疗 (19)十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后颅内血流评估 (21)十三、房颤“一站式”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23)十四、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再通的概述及介入治疗 (25)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总论1.下列哪项不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常用方法()A.单纯弹簧圈栓塞术B.密网支架C.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D.碘油栓塞E.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缺血性脑血管病()A.颈动脉狭窄B.椎动脉狭窄C.硬脑膜动静脉瘘D.大脑中动脉狭窄E.基底动脉狭窄参考答案:C3.血流导向装置的孔隙度不能低于()%,否则有可能导致穿支和侧支的梗阻A.40B.45C.50D.55E.60参考答案:C4.下列哪项不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A.脑肿瘤B.血栓形成C.栓塞D.脑出血E.蛛网膜下腔出血参考答案:A5.下列哪项不是脑血管造影的适应症()A.脑出血原因检查B.脑静脉病变C.头部富血供肿瘤D.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E.脑血管病治疗后复查参考答案:D二、脑血管病影像检查1.全脑血管造影不包括哪些造影()A.主动脉弓造影B.颈内动脉造影C.颈外动脉造影D.椎动脉造影E.脊髓血管造影参考答案:E2.可以明确血管狭窄及血流速度的检查是()A.CT平扫B.CTAC.颈部血管超声D.MRAE.MR参考答案:C3.破裂动脉瘤需要做的影像学检查不包括()A.CTB.CTAC.MRAD.DSAE.头颅平片参考答案:E4.哪些不是脑血管造影的优势()A.病变显示不清B.可以判断侧枝循环C.可充分显示病变D.可判断血流动力学E.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参考答案:A5.颈动脉狭窄,通常不做哪些影像检查()A.颈部血管彩超B.腹部CTC.颅脑MRD.头颈部CTAE.血管高分辨核磁参考答案:B三、全脑血管造影术1.以下不属于预防气栓的措施是()A.注射器中无气泡B.注射器尖端向下,可使气泡升至针栓侧C.高压注射器针筒朝下D.三通要在注射中期转动活栓至关闭位E.三通要在注射中期转动活栓至打开参考答案:E2.脑血管造影常用的鞘管型号是()A.4FB.5FC.8FD.7F参考答案:B3.脑血管造影术首次在人体成功实施是在()年A.1925B.1926C.1927D.1928E.1929参考答案:C4.DSA禁忌证不包括()A.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B.介入器材过敏C.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D.怀疑脑静脉病变E.脑疝参考答案:D5.不属于脑血管造影常用导管的是()A.RHB.SIM1D.猎人头E.SIM2参考答案:A四、脑血管的解剖1.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结构不包括()A.P2(环池)段B.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前段C.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外侧段D.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后段参考答案:A2.下列静脉或静脉窦,与海绵窦不直接相连的是哪一个()A.翼丛B.蝶顶窦C.岩下窦D.枕窦参考答案:D3.脉络膜后内侧动脉一般由何处发出()A.后交通动脉B.大脑后动脉P1段C.大脑后动脉P2段D.大脑后动脉P3段参考答案:B4.颈内动脉最经典的分段方法,分几段()A.5B.6C.7D.8参考答案:C5.Heubner返动脉一般由何处发出()A.大脑中动脉B.大脑后动脉C.颈内动脉交通段D.大脑前动脉参考答案:D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1.下列复发风险最高的动脉瘤是那种()A.后交通动脉瘤B.血泡样动脉瘤C.前交通动脉瘤D.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参考答案:B2.目前研究认为,中脑周围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是什么()A.PICA动脉瘤B.静脉窦血栓C.基底静脉的引流方式D.脊髓前动脉动脉瘤参考答案:C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动脉硬化B.脑膜炎C.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D.颅内肿瘤参考答案:C4.下列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所用支架系统,推送所需要的微导管最细的是哪种()A.Neuroform EZB.LvisC.EnterpriseD.Neuroform Atlas参考答案:D5.女,35岁,不明原因出现头痛,经头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其常见原因是()A.脑动脉炎B.颅内动脉瘤C.高血压D.颅脑外伤参考答案:B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1.下列不属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的是()A.高血压B.高血糖C.吸烟D.高血脂E.体育运动参考答案:E2.联合阿司匹林的DAPT药物不包括()A.氯吡格雷B.西洛他唑C.替格瑞洛D.倍他乐克参考答案:D3.下列哪位患者有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介入治疗指征()A.大脑中动脉狭窄70%B.基底动脉狭窄90%C.首次发现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D.双抗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E.颈动脉眼段重度狭窄伴良好的侧支代偿参考答案:D4.ICAS卒中的特点不包括()A.患者症状更重B.住院时间更长C.血管狭窄程度较轻,卒中复发率不高D.血管狭窄程度增加,卒中复发率升高E.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参考答案:C5.不属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是()A.穿刺点血肿B.脑积水C.脑血管夹层形成D.支架内血栓形成E.脑出血参考答案:B七、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进展1.下列哪项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禁忌症()A.颅内大血管闭塞B.CT可见脑出血C.前循环发病时间6小时内D.后循环发病时间24小时内E.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参考答案:B2.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以内A.4hB.5hC.6 hE.8h参考答案:C3.下列哪项是急性脑梗死的复杂评分量表()A.C?STATMSC.PASSD.RACEE.G?FAST参考答案:D4.目前血管内治疗研究证据充分的是哪一段()A.M1B.M2C.M3D.A1E.A2参考答案:A5.对于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在静脉溶栓()后开始A.6hC.24hD.48hE.72h参考答案:C八、颈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1.颈动脉狭窄的影响不包括()A.心肌梗死B.高血压C.卒中和心脏病D.糖尿病参考答案:D2.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老年B.高血压C.血脂异常D.糖尿病E.饮酒参考答案:E3.()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颈动脉造影B.磁共振血管成像C.CT 血管成像D.双功能超声参考答案:A4.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保留部分神经功能患者,梗塞至少()后再进行CAS治疗A.3天B.7天C.14天D.21天参考答案:C5.()是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病因A.纤维肌发育不良B.颈动脉夹层C.动脉炎D.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D九、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探究1.()是椎动脉狭窄最常见病因A.纤维肌发育不良B.颈动脉夹层C.动脉炎D.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D2.临床上应用的定向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血管直径为()mmA.1.5-7B.3-5C.4-8D.5-10参考答案:A3.椎动脉狭窄常见的临床症状不包括()A.突发性眩晕和头晕B.颈部疼痛和僵硬C.视物模糊或失明D.下肢无力或麻木参考答案:D4.以下不是椎动脉狭窄临床症状的是()A.头晕B.黑蒙C.失语D.肩颈不适参考答案:C5.()是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颈动脉造影B.磁共振血管成像C.CT 血管成像D.双功能超声参考答案:A十、后ARUBA时期高级别BAVM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1.有关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正确的说法是A.自然病史中,出血和癫痫的风险与低级别动静脉畸形相似B.手术切除是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最常用手段C.相比于低级别动静脉畸形,高级别动静脉畸形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治愈率更高D.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采用经动脉入路栓塞可能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E.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上应更为激进参考答案:D2.有关脑动静脉畸形分级,正确的说法是A.Spetzler-Martin分级主要包含动静脉畸形大小,供血动脉数量,是否位于功能区三个参数B.Spetzler-Martin分级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脑动静脉畸形的出血风险C.Buffalo分级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风险D.Spetzler-Martin分级和Buffalo分级的参数不同,作用相似E.Buffalo分级同样使用与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手术评估参考答案:C3.以下因素中与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风险无关的因素有A.既往出血史B.年龄C.合并动脉瘤D.畸形团位于深部E.幕下病变参考答案:B4.以下有关ARUBA研究描述错误的是A.国际上第一个比较未出血脑动静脉保守治疗和侵入性治疗的RCT 研究B.侵入性治疗包括显微外科手术、介入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联合治疗C.主要终点事件是致残性卒中和死亡D.因两组差异显著,研究被提前终止E.研究发现对于未出血动静脉畸形,药物治疗优于侵入性治疗参考答案:C5.对于ARUBA研究的质疑,不合适的是A.纳入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的比例不足B.没有针对动静脉畸形的分级进行分层分析C.没有对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类D.治疗上存在选择性偏移E.随访时间不足参考答案:A十一、脑静脉系统及介入诊疗1.垂体微腺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A.垂体常规MRI平扫+增强B.垂体MRI动态增强C.垂体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D.岩下窦取血E.PET/CT参考答案:B2.除了DSA,最能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成像技术是A.CTA(CT血管成像)B.增强MRIC.MRM(MR椎管造影)D.MRA(MR血管成像)E.Doppler超声血管成像参考答案:D3.垂体瘤术后肿瘤残存A.术后即刻(2天内),呈线性强化B.术后即刻(2天内),呈线性强化,强化厚度超过3.9 mm 或结节样强化C.术后即刻(2天内),病灶无强化参考答案:B4.我国建议脑静脉窦支架植入术的干预指针是压力梯度相差A.6mmHgB.8mmHgC.10mmHgD.12mmHg参考答案:D5.哪项不是脑静脉畸形的常见临床表现A.焦虑B.癫痫C.头痛D.慢性脑出血参考答案:A十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后颅内血流评估1.脑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是()A.TCDB.灌注CTC.DSAD.CTAE.MRA参考答案:A2.TCD检查压颈试验,是指压迫哪个血管()A.颈总动脉B.颈内动脉C.颈静脉D.颈外动脉E.椎动脉参考答案:A3.TCD检查提示“高阻力频谱”常见于以下情况,除外()A.颅外动脉血流频谱B.狭窄动脉狭窄部位近端C.血管痉挛D.颅内压增高E.狭窄动脉狭窄部位远端参考答案:E4.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前可通过TCD进行以下评估,除外()A.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情况B.脑血管狭窄程度C.微栓子监测D.大脑皮层异常放电E.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评估5.关于TCD的以下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流方向是指被检测到的血管血流相对于探头的方向。
脑血管介入治疗PPT课件
![脑血管介入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126c82561252d381eb6ee1.png)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护理 为了防止出血后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
性神经损伤。 如尼莫地平,该药能优先作用于脑部小血管,改
善脑供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头晕、头痛、 胃肠不适、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等,少数 患者可出现失眠、不安、激动、易激惹等中枢神 经系统过敏反应,应注意密切观察。并告知停药 后症状很快消失,静脉给药时,应现配现用,并 注意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发生低血压。
第25页/共45页
(7)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
※脑出血
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
难,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动脉瘤 破裂前多数患者还可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痛、复视、颈项部 僵硬、癫痫发作、感觉或运动障碍等。
第24页/共45页
患者术后需常规皮下注射速碧林,稳定后应继续服 用阿司匹林等,以期达到有效抗凝抗血小板,抗凝 药物在使用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
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有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 鼻衄、注射针眼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发生。应 避免摄入影响抗凝疗效的药物,和食物,如含乙醇 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鼓励清醒患者术后 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 3.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 况,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 4.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第12页/共45页
禁忌证
•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或 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
•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 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第17页/共45页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7f4cb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00.png)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概述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CT、磁共振等)的引导下,通过血管穿刺等方法,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脑血管,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二、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1、机械取栓术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灌注。
机械取栓术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大突破。
通过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如支架取栓器、抽吸导管等,直接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2、血管内栓塞术对于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畸形疾病,血管内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如新型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等的应用,使得栓塞效果更加确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同时,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为大型或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血流。
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器械的改进,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1、神经介入机器人技术神经介入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导管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2、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VR 和 AR 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立体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规划手术路径,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6efe0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7.png)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科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领域,在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脑卒中、脑血管畸形和颅内动脉瘤等重要领域的讨论,我们探讨了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技术特点,包括经导管技术、影像引导技术以及支架和栓塞剂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包括器械改进、多学科协作的加强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相信随着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将持续提高神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现状、发展方向1.引言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是指通过经导管或者其他介入装置进入神经血管系统进行治疗性操作的一种方法。
随着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神经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将持续推动神经医学领域的进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2.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现状2.1 脑卒中介入治疗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神经疾病,其发生与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传统的脑卒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开颅手术,但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局限性。
脑卒中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经导管技术在血管内操作的微创治疗方法,已经成为脑卒中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
在脑卒中介入治疗中,最常用的技术是血管内溶栓和机械取栓。
脑卒中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微创、恢复快、低创伤以及更好的预后。
然而,脑卒中介入治疗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血管损伤等。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进行详细评估和决策。
2.2 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异常,会导致脑内血管结构的异常增殖,容易发生出血。
传统的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复杂的脑血管畸形可能不够有效或高风险。
介入治疗则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侵入性较小的选择,例如通过栓塞剂封闭异常血管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f986d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7.png)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指的是血管壁在动脉分支处出现的囊状扩张。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本文将就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介绍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在临床上应用的微创治疗方法,它通过在动脉血管导管引导下将支架置入颅内动脉瘤内,实现对动脉瘤的栓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对那些位置较深、手术较为困难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支架材料的更新换代,介入治疗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介绍另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是指采用微小切口、显微镜下操作等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微创手术可以通过更小的切口、更精细的操作,实现对动脉瘤的切除或修复,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介绍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药物——内膜修复剂。
内膜修复剂是一种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内膜修复的药物,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动脉瘤的内膜修复,从而减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在临床上,内膜修复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内膜修复剂的出现,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选择。
总结一下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内膜修复剂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位置的颅内动脉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神经介入通路建立专家共识2024
![神经介入通路建立专家共识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a73c0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e.png)
神经介入通路建立专家共识2024摘要:神经介入通路既是开放手术的入路,也是介入手术的基础,更是保证良好术野和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自神经介入技术应用以来,如何选择最佳入路及快速建立个体化的介入通路,一直是神经介入医师需要面对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随着介入治疗理念、技术和器材的不断革新,神经介入涵盖的疾病谱在逐步扩大,对通路建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路建立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已有了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而在神经介入领域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共同撰写共识,旨在为神经介入通路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建议。
神经介入通路既是开放手术的入路,也是介入手术的基础,更是保证良好术野,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自神经介入技术应用以来,如何选择最佳入路及快速建立个体化的介入通路,一直是神经介入医师需要面对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随着介入治疗理念、技术和器材的不断革新,神经介入涵盖的疾病谱在逐步扩大,对通路建立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介入手术入路和通路建立技术的报道也日益增加。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和文献研究报道,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旨在为神经介入通路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建议。
1通路建立器材及常用技术1.1通路建立器材1.1.1短鞘:短鞘长度一般≤IoCm,按照应用部位不同分为股动脉鞘及挠动脉鞘。
成人患者常用的短鞘长度为IOCm,患儿常用的短鞘长度为7cm o经股动脉入路的儿童脑血管造影,一般选择内径4F的短鞘,配以直径4F的单弯造影导管。
成人脑血管造影一般选择内径5F的短鞘酒已以直径5F的血管造影导管口]。
行介入治疗时,成人患者通常选用内径6F或8F短鞘;患儿通常选择内径4F或5F短鞘,必要时可采用内径6F短鞘,尽量避免选择内径8F短鞘,配以相应的导引导管完成通路建立。
对于血管入路复杂的成人患者,若需要采用中间导管高到位时,也可选择内径8F的短鞘,配以直径8F的导引导管。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https://img.taocdn.com/s3/m/0fa7c6450b1c59eef8c7b4b5.png)
辅助检查:
1.头颅平片显示颅内板受侵蚀及脑膜中动脉迂曲变宽, 提示畸形血管可能。 2.头部CT可发现血肿及提供畸形血管的可能性。 3.头部磁共振:优于CT,不仅能显示畸形血管及其 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还可区别出血与钙化。 4.脑血管造影是本病最可靠和主要的诊断方法,并能 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病情介绍
郭xx,男,46岁,因“突发头痛伴频繁呕吐1小时”入院。 入院诊断:1.右额叶占位伴出血:性质待定? 2.蛛网膜下腔出血
3.右侧额颞部硬膜下出血
4.高血压病 既往史:无高血糖、高血脂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手术史,无家族史。
专科检查:神智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mm,光反射灵敏。 BI评分:0分 Autar评分:10分 Braden评分:18分 跌倒风险评分:1分
个案查房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 - 疾病概述
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 常。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 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 其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脑内出血或血肿。其多 见于年轻人,得到确诊年龄平均20-40岁。
脑血管畸形 - 疾病概述
脑血管畸形在没有发病的时候,是感觉不出来 的,除非做脑血管造影检查,所以发病以前很 少能得到诊断。由于畸形使得正常的血管出现 了薄弱环节,在人情绪激动或其他可一刺激血 压升高的时候(如醉酒、吸烟,高度紧张,甚 至是性爱的时候),该处血管由于不能承受突 然升高的压力而破损,也就是出血了。这时患 者出现剧烈头痛,昏迷等症状,才会去就诊。 如果出血不多,及时送医,还能救治,否则就 有生命危险,或最终变成植物功能、防止颅内再出血及脑疝发生(出血
性脑血管病)或进一步改善脑部缺血区的血液供应(缺血性脑血管 病)。对神志清腥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悲观的情结。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DSA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DSA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85172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3.png)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DSA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1、单选常用于脑血管畸形栓塞的微小弹簧圈的直径为()A.2mmB.3mmC.5mmD.8mmE.4mm正确答案:A2、问答题何谓改良Seldinger穿(江南博哥)刺法?正确答案:1974年Driscoll提出Seldinger改良法参考解析:试题答案1974年Driscoll提出Seldinger改良法,他用不带针芯的刺针直接经皮穿刺。
方向要始终一致,不能左右上下扭曲,以免以后导丝及导管在皮下扭曲,使操作困难。
当穿刺针穿过血管前壁,即可见血液从针尾喷出,再引入导丝,然后引入导管完成造影。
优点为避免穿透血管后壁,动作轻巧,不损伤周围组织,熟练操作后对桡动脉、腋动脉穿刺更有利。
3、多选介入放射学常用抗凝药物有()A.肝素钠B.华法林C.阿司匹林D.潘生丁E.尿激酶正确答案:A, B, C, D4、填空题我国介入放射的发展历程中,1984年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1985年开始了______________,1986年开展了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灌注,食管球囊扩张,肾动脉扩张参考解析:试题答案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灌注,食管球囊扩张,肾动脉扩张5、名词解释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正确答案:是介入放射学重要的基本技术,系在影像设备监视下经导管向参考解析:试题答案是介入放射学重要的基本技术,系在影像设备监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6、名词解释一次冲击性TAI正确答案:是指在较短时间内,通常为30分钟至数小时将药物注入靶动参考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在较短时间内,通常为30分钟至数小时将药物注入靶动脉,然后拔管结束治疗的方法。
7、多选精索静脉曲张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有()A.肝栓塞B.肺栓塞C.精索内静脉穿孔D.静脉炎E.脑栓塞正确答案:B, C, D8、填空题穿刺活检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Glubran2胶在介入栓塞治疗小型脑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
![Glubran2胶在介入栓塞治疗小型脑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73edd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Glubran2胶在介入栓塞治疗小型脑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张波;潘顺;高明清;杨斌;曾现伟【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15)002【总页数】2页(P173-174)【关键词】Glubran2胶;介入栓塞;小型脑动静脉畸形;临床技巧;疗效【作者】张波;潘顺;高明清;杨斌;曾现伟【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潍坊261031;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潍坊261031;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潍坊261031;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潍坊261031;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潍坊261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2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畸形血管团直径大小不一,小者1 cm以下,大者10 cm以上。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出血、癫痫、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其中首发症状为出血的患者居多。
而小型AVM(按Spetzler-Martin分级直径<3 cm)的出血风险更高[1,2],需要积极治疗。
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和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
现将我院2008年至2014年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并应用Glubran2胶栓塞的15例小型脑AVM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4年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并应用Glubran2胶栓塞的小型脑AVM(直径<3 cm)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0~45岁,平均26岁。
2.临床表现:病程从1个月到2年不等,首发症状为脑实质内出血3例、脑室出血3例、癫痫发作2例、头痛5例、神经功能障碍1例、偶尔发现1例,发病后多行颅脑CT或颅脑MRI检查发现颅内出血及畸形等情况存在,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3.脑血管造影:幕上13例,幕下2例,单一动脉供血10例,多支供血5例,单一静脉引流8例(图1),多支静脉引流7例,畸形团呈成熟型11例,幼稚型4例,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0例,Ⅴ级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VM栓塞治疗临床应用
➢ 辅助性治疗 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大型、高血流盗血严重、
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高度危险的AVM 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功能区、深部AVM
➢ 根治性治疗 ➢ 姑息性治疗 -深部、大的、任何治疗手段单独或
联合均难以根治的AVM
根治性栓塞
第 一 次 栓 塞
第 二 次 栓 塞
辅助外科手术切除
② 栓塞前应微导管内注射行阿米妥试激发试验确定无神经 功能缺损
③ 栓塞前应选取最佳栓塞工作角度,适当后撤微导管,减 张防止微导管在在靶血管过度盘曲以及注射中微导管张 力释放头端弹跳。
④ 栓塞前应试验性注射,观察微导管头端位置稳定性、是 否有弹跳现象,估计胶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注射量。
⑤ 栓塞中应注意观察胶返流和进入引流静脉,根据胶的浓 度和胶弥散入引流静脉情况决定是否停止注射后撤微导 管或继续注射。
血管畸形不伴动静脉分流
毛细血管扩张症 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AVM流行病学
➢ 发病率:0.005-0.6%
孤立性动静脉畸形:尸检发病率 0.04-0.52%. 多发动静脉畸形:2%动静脉畸形多发
➢ AVM相关的出血发生率
0.51 /100,000人.年
➢ 性别倾向
男女大致均等,但男性稍多见(55%)
栓塞前
栓塞后
术中
术后
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栓塞治疗前
部分栓塞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
AVM栓塞治疗基本原则
➢栓塞范围和部位取决于于治疗目标 对于多支供血动脉、高流量和大型AVM,应严格限
制一次性栓塞的范围,分期分次栓塞。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栓塞,不予区分深浅血管,尽 量栓塞。
术前栓塞,应优先栓塞手术中不易到达的深部供血 动脉,深部供血动脉较小微导管不易到达者,可先栓塞 表浅血管
非黏附性 Onyx(Onyx 18、Onyx 20 、Onyx 34)
AVM栓塞微导管
➢ 漂浮微导管
Magic导管 Marathon导管
➢ Onyx兼容微导管
Echelon™ Rebar® Marathon® Ultraflow™
SONIC
远侧段
a New Detachable Tip Microcatheter, SONIC
DMSO不兼容
兼容DMSO
近侧段
解脱点标记(第二个)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Treatmen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Onyx and a New Detachable Tip Microcatheter, SONIC: Short-Term Result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0 31: 947
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进展
谭华桥 MD. Ph.D
介入影像科
云南.西双版纳.2012.12
脑血管畸形分类
传统分类(1966)
➢ 脑动静脉畸形 ➢ 海绵状血管瘤 ➢ 毛细血管扩张症 ➢ 静脉血管瘤
新的分类
血管畸形伴动静脉分流
动静脉畸形(AVM)
丛状巢 混合型(丛状-瘘道)巢 动静脉瘘(AVF) 单发或多发瘘 单蒂或多蒂
区域性闭塞试验出现神经 功能缺损
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介 入治疗
患者拒绝治疗。
AVM栓塞材料
固体栓塞剂 颗粒-PVA 真丝线段
液体栓塞剂 黏附性 IBCA (Isobutyl-2-cyanoacrylate)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n-butyl cyanocrylate,
NBCA) Glubran(NBCA-MS)胶
➢ 2003年,Onyx被FDA批准用栓塞AVM
AVM栓塞治疗指征
适应症
不适宜直接手术者
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如 脑运动区、语言区、脑干 等,手术后会产生严重并 发症和后遗症者
高血流病变、盗血严重, 手术切除出血多或手术后 可能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 者
禁忌症
微导管难以超选择插管的 AVM
穿支动脉供血型AVM
➢ 发病年龄
大多数在<50岁发病,发病峰值年龄在20-40岁之间,¼ 在<15岁发 病,平均年龄 31.2岁
AVM血流动力学
➢ 低动脉流入压,高静脉流出压 ➢ 血流分布异常 ➢ 盗血现象 ➢ 正常脑灌注不足 ➢ 正常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
AVM Spetzler-Martin分级
AVM血管构筑分型
① 终末供血型-供血动脉的末梢在供应正常脑组织远端, 终止于畸形血管团
② 穿支供血型-供血动脉末梢发自供应正常脑组织供血动 脉主干,终止于畸形血管团
③ 直接瘘口型-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直接交通,无畸形血 管团
④ 伴有动脉瘤的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 ⑤ 伴有静脉瘤的动静脉畸形-引流静脉瘤样扩张
⑥
该分型对神经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⑥ 对于大型高流量的脑AVM,应严格监测血压及颅内压、控 制血压,防止过度灌注综合症发生。
Onyx栓塞注意事项
① Onyx栓塞允许有少量的返流,此时,可以等待30秒~2分钟, 待导管头端完全封堵“block”血流后,再继续注射Onyx。
终 末 型
穿 支 型
直接瘘口型
伴随动脉瘤
伴随静脉瘤样扩张
AVM栓塞治疗发展史
➢ 1960年 Luessenhop采用硅胶微球栓塞AVM-开创血管内栓塞治 疗AVM 的历史
➢ 20世纪70年代(1970s),采用“calibrate leak balloon”技术使用颗 粒栓塞剂和球囊栓塞AVM
➢ 20世纪80年代(1980s), 微导管和微导丝设计改进,使得采用 PVA、丝线、无水酒精和IBCA超选择性病灶供血动脉栓塞AVM 成为现实,但IBCA毒性和致癌性,使其退市, 新引入nBCA
➢ 20世纪90年代(1990s),采用以PVA和NBCA栓塞AVM成为血管内 治疗AVM主流
➢ 2000年,Trufill nBCA被FDA批准用栓塞AVM,使其成为血管 内治疗AVM的里程碑
➢高流量动静脉瘘,应使用弹簧圈、球囊或血流控制导管 控制血流速度后,再用液体栓塞剂栓塞
➢AVM合并动脉瘤,应首先处理动脉瘤 ➢微导管应尽可能置于或靠近畸形血管团,避免微导管 置于正常血管端就注射栓塞剂。
➢栓塞中,应注意胶的弥散方向,仅能向安全区弥散
栓塞安全区域示意图
NBCA栓塞注意事项
① 微导管到达病灶后行超选择造影评估AVM血管构筑,测定 A-V循环时间,根据循环时间选择配置胶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