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至“体教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探究
探寻体教融合之路创新体育育人模式
探寻体教融合之路创新体育育人模式体教融合是指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相互融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体育往往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存在,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体教融合的模式则是将体育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使得体育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
创新体育育人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建立全面的体育教育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创新体育育人模式需要建立全面的体育教育体系,包括体育健康教育、体育文化教育、体育竞技教育等多个方面,从而实现全面的人才培养。
其次,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创造性的体育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教融合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学科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体教融合的需求。
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创新体育育人模式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路径。
总之,创新体育育人模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需要学校、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和创新,实现体育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真正融合,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体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教融合是指将体育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和体育的双赢。
但是在实践中,体教融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问题一:目标理念不统一
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目标理念上存在差异,体育部门更注重竞技体育,而教育部门更注重学校体育。
这种差异导致了体教融合的难度,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
对策:加强沟通和协调,明确各自的目标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共同点,制定统一的目标理念。
问题二:资源分配不均
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资源分配上存在差异,体育部门拥有更多的体育资源,而教育部门则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
这种差异导致了体教融合的难度,需要加强资源整合。
对策: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问题三:部门壁垒难以打破
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差异,体育部门更加专业化,而教育部门则更加综合化。
这种差异导致了体教融合的难度,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对策: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问题四:缺乏统筹规划
体教融合需要统筹规划,但是目前缺乏统筹规划,导致了体教融合的难度。
对策:加强统筹规划,制定统一的规划,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总之,体教融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加强统筹规划,才能实现体教融合的目标。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竞技体育发展矛盾思考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竞技体育发展矛盾思考摘要:分析了体教融合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化解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与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矛盾转化为竞技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体育教学协调发展的不均衡。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竞技体育发展;矛盾引言体教结合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国家体委提出的,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竞技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矛盾。
新世纪以来,体育行业和教育界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新的发展格局,如何实现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体教融合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1.1.体教融合新理念与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体教融合“健康第一”的新理念为体教两部门在发展青少年体育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方面明确了方向,但在体教融合的发展中,新理念与传统观念之间的冲突短时间内难以避免。
第一,体教结合中体育部门以发展竞技体育为己任,且在举国体制下已形成了三级培养体系;教育部门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己任,且不愿投入大量资源发展竞技体育。
两部门能否打破传统价值观念,在新理念下舍弃自身利益,形成共同发展青少年体育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利益目标,对体教融合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高考的“指挥棒”能否突破传统的“校园体育”概念,将直接影响到“体教合一”的问题。
因此,必须对体育教育部门进行正确的指导,改变学校、家庭的传统观念,才能有效地防止新的思想与传统的价值观的冲突。
1.2.社会组织参与新模式与安全责任之间的矛盾《意见》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鼓励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学校,通过体教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三方融合,消解在职在编人员进入学校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壁垒。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过去传统单一的课外专项培训模式已发展成为从赛事运作、技能培训、健康指导等多元素的线上线下组合互动模式。
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情况探究
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情况探究
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体育运动学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这类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的培养,实现“体教结合”的目标。
首先,体育运动学校需要注重运动训练的规范化。
真正科学的运动训练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学生在进行运动训练时,需要遵循恰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
其次,从知识和智力的角度来看,“体教结合”也非常必要。
除了体育运动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在未来走的更远,让自己的将来更为辉煌。
具体来说,这类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体教结合”,比如运用新技术,加强教育科技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采用游戏体验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习经验等。
总的来说,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教结合”的目标。
此外,学校管理者也需要注重学校环境的建设。
学校所在地的环境和设施,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的、安全的以及人性化的环境和设施。
学校也应该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天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的发展。
因此,提高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各方共同合作,才能够使这些学校真正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学科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教学中学科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中。
学科融合,是当前体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它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能获得其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在行动中综合运用,以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学科融合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目的和实践等方面探讨其在2023年的现状。
一、学科融合对体育教学的意义1.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科融合的一大意义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融合,不仅是体育运动身体素质的提高,更要把其连接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如语文、数学、音乐、艺术、信息技术等方面。
这种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自主探究。
2.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学科融合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学科间自由迁移,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它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3.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科融合还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学科融合的目的1.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学科融合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取更多的学科知识,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运用所学知识,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我提升能力。
3.开发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科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发他们的实际能力。
这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体育教学中学科融合的实践1.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实践中,设计科学、严谨的教学计划非常重要。
多元一体化下的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探讨
多元一体化下的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探讨王朝弘2020年9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后统称《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并且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提出了八个意见。
《意见》的提出对深化我国体教融合作出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是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1 “体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优势及其短板1.1 “体教融合”的发展历程1.1.1 “体教结合”的历史使命体教结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解决体育系统当时遇到的运动员退役后难以就业的难题,由体育部门主导推进,教育部门协同的单一化模式。
其大大促进了体育部门在运动员选材、训练、竞赛等方面的难题,同时促进了各地区高水平运动化的发展,其彰显了中央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具有集中效应和精英效应。
1.1.2 “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后再次针对体教分离而提出的方针,其对象是学生。
其目标是“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质健康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导方是教育部门。
原因是青少年体质健康差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且无法遏制。
同时国家层面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与竞技体育单独存在的弊端,体教两部门必须深度融合且学校层面要承担起竞技体育的责任担当,故提出了“体教融合”。
其是指竞技体育后人才的培养体系融入到教育培养体系当中,将竞技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它是建立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是对“体教结合”的思想上有更深层次的见解,是对“体教结合”的外延更完善的补充。
1.1.3 新时代“体教融合”2020年4月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道:“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
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体教结合的难点、痛点、堵点与体教融合价值引领的闪光点
体教结合的难点、痛点、堵点与体教融合价值引领的闪光点首先,体教结合的难点之一在于教育和体育之间的差异性。
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学科能力培养,而体育则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培养。
这两者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有效融合二者成为难题。
其次,体教结合的痛点之一在于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要求教师具备兼顾学科和体育教育的能力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但目前仍有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师力量,导致体教结合难以实施。
再次,体教结合的堵点之一在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体育课程的时间被压缩,往往成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牺牲品。
此外,学校在体育设施、器材和教学资源方面也存在不足,限制了体教结合的实施和发展。
然而,尽管体教结合存在诸多难点、痛点和堵点,但体教融合所带来的价值与机遇却不容忽视。
首先,体教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比赛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其次,体教融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科成绩。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记忆力,通过体育活动的休息和调整,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此外,体教融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体教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了解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之,体教结合的实施确实存在一些难点、痛点和堵点,但体教融合所带来的价值与机遇远远超过了这些困难。
通过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的优势,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的身心健康,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科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
传统体育活动教学研究:如何将体育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发展?
传统体育活动教学研究:如何将体育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发展?体育活动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传统的体育活动教学在知识传授和教学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因此,如何将体育活动与其它学科进行融合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将体育与科学相融合学科之间的融合可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跨学科传递和交流,创造出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将体育与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和喜爱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化学与体育的融合可以通过运动和饮食的关探讨身体的能量来源。
在生物学和解剖学方面,可以通过分析运动时肌肉的变化和响应,深入了解运动机理和人体结构。
二、将体育与社会科学相融合将体育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例如,运动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我调节方法,调节情绪状态,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运动经济学在比赛和训练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规范和合法赢得胜利的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其道德水平。
三、将体育与艺术相融合将体育与艺术结合,不仅可以实现体育与艺术的互相促进,促使学生物理和心理发展更加全面,而且可以创造出更为生动和丰富的体育教学。
例如,在舞蹈与体育的联系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健身知识和技能,提高体验纳米技术超薄臂带的完美搭配效果,传意、优雅等;在音乐与体育的相关性中,则可以帮助学生关注姿势美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
四、将体育与语言相融合将体育与语言相结合,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例如在体育比赛时,要求学生运用语言沟通,学习比赛策略策略;在比赛后,进行比赛反思,给学生提供结构化的思考抓,开展课堂讨论等形式,也能提升学生管理会议、辩论等技能与信息收集效率。
这样有助于既让学生全面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还提高其语言能力,从而更好的配合体育运动的发展。
浅谈农村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困境及策略
浅谈农村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困境及策略据调查,从2002年-2020年,全国体质测试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小胖墩、“小眼镜”现象屡见不鲜,青少年体质状况岌岌可危。
呈现上诉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祖国强大全民基本步入小康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二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不重视体育锻炼;其三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家长监管不到位,导致孩子对电视、手机特别依赖呈现无法控制的现状;其四国家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教室使用了强光节能灯、智慧电子黑板或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长期处于强光学习环境中。
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迫在眉睫,2020年8月31日,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传递“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强烈信号,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的理念。
对于农村中小学学校、学生来说好似一场及时雨。
人们期待已久的体教融合有了法定门票,既是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一、考核制度局限,学校、家长、学生不够重视在现有教委对学校考核制度及升学压力下,学校领导和老师重文轻武观念严重,学校体育仍然是教育的一个短板。
开不齐体育课、挤占体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被边缘化,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形同虚设,效果不好。
家长不重视孩子体育锻炼,只在乎每次文化考试的分数。
学生学习时间太紧,中学生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都在学校上课,根本没有自主的时间锻炼身体。
重庆范围内小学生现在下午放学后又要实行课后辅助活动,等回到家里就已经晚上6点,又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家庭作业,能保证每天晚上9点入睡都难,更何况是体育锻炼,自然会被家长、学生们忽略。
眼看着青少年的锻炼,强力体魄都靠着学校体育课的运动。
二、体育教师缺编,专业能力不强。
据统计,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缺编严重。
然而在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却仍然有体育教师挪为他用的现象。
却也出现一种怪现象,不是体育专业的学校老教师或者领导,却纷纷挂职体育学科,上课“放羊”,成为养老式体育课的常态。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困境及路径研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困境及路径研究摘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发布,体教融合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趋势。
《意见》中提到要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建设[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极大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慢慢消失在人们眼中,寻求一种有效传承途径成为目前重要的工作。
本文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意义、融合困境、融合路径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有效融合的同时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教融合;困境;路径体育学科在大多数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中,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且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师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寻求一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职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意义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能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民族传统体育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文化强国的要求。
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失传。
在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以及体教融合政策的推动下,学校作为承担起体育教育功能的载体,要肩负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
将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功能进行有效结合,既可以满足目前亟需解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又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2018年(第8卷)第02期学校体育学78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下转80页)①作者简介:罗佳(1980,11—),女,汉族,上海人,本科,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DOI:10.16655/ki.2095-2813.2018.02.078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①罗佳(广州市黄埔区少年业余体校 广东广州 510663)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教融合”新型教育理念逐渐被人们熟知与认可。
从原来的“体教结合”到现阶段的“体教融合”,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在实际上却转变了我国传统的体育竞技理念,并开创了以科学教育为主,培养实践型体育人才的教育道路。
本文主要阐述现阶段我国体教融合的含义,以及体教融合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教融合 体教结合 体育人才 体育教育体制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078-0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教结合”被我国明确提出,并广泛应用到体育教育当中。
随着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在体育竞技与体育教育体制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在体育竞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彻底的解决。
因此,我国近年来提出“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让体育竞技发展与社会和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体育竞技与社会发展、教育体制相融合、相促进。
“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体育教育改革、社会以及人们共同的努力,从而有效提高我国体育教育水平,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 “体教融合”教育理念的本质与意义1.1 “体教融合”的本质及内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当中。
体育教育理念是以抽象的观念形式存在,并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体教融合”教育观念应运而生,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情况探究
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情况探究
首先,实现“体教结合”必须要达成的目的是全面素质教育。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充分重视。
而在体育运动学校中,全面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知识水平,还要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因此,实现“体教结合”就是要在运动训练中注重教育,让学生不仅锻炼身体,也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素质。
其次,实现“体教结合”需要借助丰富的教育手段。
在体育运动学校中,课堂教学形式与传统学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体育运动方面,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比如说,设立专业的运动训练课程,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运动技能,完善自身的运动技能体系。
此外,还可以组织体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与荣誉感。
最后,实现“体教结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体育运动学校中,教育环境不仅包括课堂环境,也包括学校周围的环境。
对于课堂环境的建设,体育运动学校要求教育教学的设施不仅要完善,而且要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
同时,针对学校周围环境的建设,可以优化学生的活动场地、放置更多体育设施,让学生可以随时方便地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总之,实现“体教结合”是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重视全面素质教育、借助丰富的教育手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让“体教结合”成为现实,使得学生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优秀人才。
高校体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当前我国高校中,体教融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教融合;问题;对策;一、我国高校体教融合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就业效果往往是单向性的,然而引进校企合作的融合模式,其起到了对企业和高校都有利的作用。
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虽然试点的时间不长,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凸显的问题,但是从长期的发展利益来看,校企融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
唯有坚持体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将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一)体教融合流于形式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各自培养人才的关键渠道,高校与企业双方各自吸收对方的优秀之处,二者的融合也是体教融合的重要平台。
从目前现状来看,一些高校虽然实施了体教融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其形式过于应付,没有把二者真正捆绑在于教学之中,发挥二者各自的作用。
有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企业对高校存在误解现象,不愿意加入与高校的合作中,这也使得合作步履维艰。
从校企合作动力上来讲,并不是一个完全互惠互利的过程。
因为校企合作还不足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合作依然停在表面上,未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从而使得企业对高校学生起到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校企合作虽然在宏观层面上有所改变,比如定期举行大型的座谈会、交流会,毕业生会有企业招聘会等等。
但重要的是这些对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掌握专业技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地方高校的体育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虽然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宏观目的一致,但是各个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存在差异性。
就我国高校层次上存在不同,但是关于体育课程设计存在雷同性,具有创新意识的课程较少。
在课程设置上面,理论知识的设计多余实践知识,操作训练安排所占份额最少。
学生的知识构架应该是个系统的结构,如果学生的知识构架相对松散,那学生知识的牢固性就被降低,学生所学的专业性将无从谈起。
“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发展思路的探究
“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发展思路的探究摘要:“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高级形态,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外在环境与体育教育内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在“体教结合”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满足新时代体育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
加快“体育结合”向“体育融合”方向演进转变,更好培养我国的体育人才,促进中国体育事业进步,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结合体育竞技体育教育前言:“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新阶段,针对我国的体育发展现状,提出的新发展理念。
“体教融合”是对“体教结合”模式不足的弥补和发展,克服了传统“体教结合”教育模式的不足,更加有利于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青少年在在体育运动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品质,达成强健体魄,立德树人的“体育融合”教育目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力量,提升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中国体育建设发展更上一层楼。
本文分为三部分进行探讨,厘清“体育结合”教育模式的弊端,“体育融合”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且找出更好的发展“体育融合”模式的新路径和发展对策,为国家体育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1.“体教结合”模式的具体形式“体教结合”,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接受高等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体育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
第一,“体教结合”要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把高等教育教学与体育教育教学处于同等地位,促进学生智力、体质全两个方向并驾齐驱,全面发展。
第二,“体教结合”模式主要为“混合型”模式、“三位一体”模式以及“省队校办”模式三种。
“三位一体”模式指的是,集科研、教育、体育三个方面共同发展的综合性模式,科学性高,需要的物质基础扶持力度高。
“省队校办”,是指高校承接省队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发展培养人才。
“混合型”模式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使用的最普遍的模式,也是最为成功的模式之一。
基于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体育发展思路探索
基于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体育发展思路探索邮编:257091摘要:为全面贯彻党中央体教结合的理念和思想,推进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加快培养优秀体育教育后备人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改革与完善的新阶段,我们应力求完善和有效渗透体教结合的理念,并从整体上改善体育教育。
本文以体教结合为切入点,研究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整体创新措施,构建了一种新的体育教育的创新组织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平台。
关键词:体教融合;中小学;体育;发展当下,学校针对学生提出了体育教育相关措施,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公众体育意识的普及趋势仍然流于中小学教育系统的边缘。
教师、家长和学生普遍缺乏对体育的认识,这意味着中小学体育教育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因此有必要明确规定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推行政策。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在实施和传播中小学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境和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的困境,寻找更合适的措施似乎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困境,也是因为意识和环境的制约和限制所导致的。
一、体教融合的基本内涵体教融合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高素质运动员的融合,还包括体育教育产业、体育课堂教学领域的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对体教结合概念内涵的深入把握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体教结合的基础建设和完善,为教育机构的体育教学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机构体育一体化的基本总体目标是完成整个教育范围内的体教融合,进而实现全面育人。
体教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精力、体力和运动水平、观念意识和健全的人格特征会形成积极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二、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必要性体育教育的边缘化是中小学完成体育教育所遇到的客观情况,无论是体育学院还是普通中小学,都是基于体育教育的边缘化趋势。
尽管人们认识到有必要在中小学普遍推广体育教育,但由于强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特别是在中学考试的压力下,尽管体育教育被纳入考试成绩体系中。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79当代体育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邓淑文毛泽东说过:教育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体育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是教育的重要基石。
本文主要是对“体教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体教融合”教育模式进行对比,找出更加有利于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教育模式。
1 “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1.1 “体教结合”模式为了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改革,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所谓“体教结合”,就是指在正常进行高等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体育教育工作,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提高学生身体与心理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体育人才的教育模式。
1.2 “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模式 由于“体教结合”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一种新的“体教融合”模式就应运而生了,所谓“体教融合”模式,是培养全面体育人才的一种新模式,主要就是针对着“体教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将体育与教育系统实 现“整体选材”机制:二是利用教育部门的教学优势:三是体育部门与优秀学校联合建立运动队,走向“国家宏观管理,地方具体实行”的新模式。
对“体教结合”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混合型”模式是我国高校仍在坚持并进行完善的模式,该模式也非常有 利于向“体教融合”的理想模式转变。
以“混合型”模式为基础,培养专业高素质运动队为突破口,加快“体教融合”进程,从而将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进行完美的结合,实现良好的运转。
由于“混合型”体教结合模式已经实行多年,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关系已经非常融洽,高校的体育目光也放得更为长远, 在教学设备已经得到大幅更新与完善的前提下,已具备了从“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
2 “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过程中的问题2.1 思想观念问题在教育发展阶段决定了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会产生不同的侧重,这也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
体教融合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探究
体教融合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探究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着重推行的学科之一。
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创新与改革,着重开发体育学科的内在地位和价值,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
如此可在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中给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并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体教融合;小学;体育教学随着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的不断成长,小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反而在逐渐减少。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低年级小学生仍然保持着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但是在步入高年级之后,小学生可能对于体育运动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因此也难以产生良好的兴趣和热情。
而且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一些固化的、重复的体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特点的挖掘,难以对学生形成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引导。
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开发比赛的方法,在比赛之中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通过比赛形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胜心和竞争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之中实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确彰显小学体育教学的引导价值。
比如,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行进间运球”,考验的是学生一边拍篮球一边向前进的能力。
通过接力比赛,在篮球场上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学生依次绕过障碍物运球,进行接力运球,率先达到终点的队伍获胜,如此方法可在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1、与音乐学科进行融合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将动听的、能够激发学生无限兴趣的音乐引入体育教学课堂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并能够避免学生产生畏学的心理,从而可以确保小学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体育教学与音乐学科进行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疲劳感,还可以让体育教学课堂的氛围更加地活跃起来。
例如,以“武术”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时,我先为学生讲述了武术的起源以及武术的功能,并为学生介绍了常见的武术明星,以此使学生对武术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水 平运 动员的高校 和省市体育局 ,在拟定 的访谈 提纲 内容指导 体 , 专业 运动 队实施普通教育管 理规范 , 体 育科研面 向训 练和教学
具 体运行过 程 中出现很 多 问题 , 跳水 队 、 赛艇 队解散 , 射击 队名存
( 4 ) “ 南体模式 ” 。 “ 南体模式 ” 是其充分利用 自身条件 , 发挥 训练 、 教学 、 科研 “ 三
以“ 体教结合 ” 至“ 体教 融合 ” 发展 的关键 问题为研究对象 。
1 . 2 、 研 究 方 法
分、 风 险共担 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
关键 词 : 体 教 结 合 体 教 融 合 发 展
体教结合含义 是为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和知识经济 时代 的 理 , 组队之初就定位于高标准 、 高起点 上。 这种模 式中 , 体 育系统 的 资金有效融入 到教育系统 ,又能充分 发挥体育 与教 育系统的资源 要求 , 体育 系统 和教育 系统 强强联合 , 依 托学 校 , 形成文 化教 学和
1 . 1 、 研 究 对 象
( 3 ) “ 清华模 式” 。
“ 清华模 式 ” 某 种意 义上属 于“ 逆 向” 体教 结合 。 “ 清 华模式 ” 是 其 利用清华 大学 的“ 品牌 ” 效应, 吸引现役专 业运动 员和不 愿意从 事专业 训练的国内最优秀青少年 运动员 , 自主实行科学训 练 , 培养 的优 秀运动员再在各专业运 动队注册参加 比赛 ,获得 了很 多优 异
为市校联 办运动队 . 高校 的四种体教结合模 式中 , “ 混合型” 模 式是 最有利 于我 国体教结合发展 至“ 体教 融合 ” 的理 想模 式 ; 具备 从体教结
合发展 至“ 体 教 融合 ” 条件 的高校 , 要 以省 校 联 办专 业 运 动 队 为 突破 口 ; 省 校 联 办 专 业 运 动 队和 市校 联 办运 动 队应 充 分 考 虑 本 校 联 办具
l P H YS I C AL E D UC A T I ON > > > 体 育教 育I
“ 体教结合" 至“ 体教融合" 发展 的关键 问题探究
口 叶鹏 吕广霞 ( 徐州 工业职 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摘要 : 本 文运 用田野调查 、 访谈 等研 究方法 , 对体教结合模 至体教融合发展 的关键进行研 究 , 研 究认 为现行 中小学体教 结合模 式的表 象
( 4 ) 逻辑分 析法 。 对 收集到 的文献 资料和调查采集 的数据去伪 目前还是 针对专业 体育 院校 而行 , 随着普通 高校 “ 混合 型 ” 模式 的 存真 、 综合 、 分类 、 比较 、 推理, 并应用相关专业 理论逻辑分析 , 确保 不断演进 , “ 南体模式 ” 必将受 到一定的影响 , 最直接 的就 是优秀体
备 的条件 。目前体教 结合至体教融合的发展还存在诸 多障碍 , 包括观念 障碍、 制度 障碍 、 管理障碍 、 训练科学化障碍、 学训 矛盾 障碍等 , 加
强“ 体教 融合 ” 进程 . 加 快 转 变 竞 技 体 育 的发 展 方 式 , 体 育 与 教 育 系统 应 创 新 体 制 , 加 大 协 调 力度 , 强 化 工作 成 效 , 实施 资 源 共 享 、 利 益 共
但 由于专业 队伍有 限 , 还受 到赛制 等方面 的影响 , 各省 市能 运动训练相结合 的体育后备人 才培养体制 和运行机制 。 研究表 明 , 优势,
目前 学者们 没有对 “ 体教 融合” 有 明确 的释义 , 本研 究认 为 , “ 体教 将一线 的运 动队全数交与高校进 行负责 的项 目是非奥运项 目或者 生较差 的项 目,也不是全 国大运会 和世 界大运会 比赛项 融合 ”可 以初 步理解为将人 的全面发展作 为竞 技体育 的出发点和 社会观 费 I 落脚 点 , 通过融 合体育 与教育两个 系统 的资源 , 使之 相互渗 透 , 形 目, 高校 的积极性必然受 到影 响。 成合力 。 共 同培育竞技体 育后 备人才 。 1 、 研 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 客观 、 准确 。
2 、 结果与分析
育专业人才的流失Βιβλιοθήκη , 简单而 言, 优秀运 动员 都想就读 品牌 高校 的非 体育专业 。 2 . 2 、以省校联办专业 运动队和市校联 办运动队为 突破 口。 加
2 我国现行“ 体教 结合” 的模 式
我国中小学和高校都与体育部门有着不 同程度 的结合 , 中小学 强“ 体教 融合” 进程 体 教结合模 式 的表 象是市 校联办运 动队 ; 高校 “ 体 教结合 ” 模式 为 “ 体教融合 ” 进程正逐 渐推进 。 上海市经过多年体教结 合实践 ,
( 1 ) 文献资料法 。 查 阅与我 国高校体教结 合模式相关联 的学术 的成绩 。 由于 国家 和大学生 竞赛体制等 的问题 , “ 清华模式 ” 近年在
论文 和学 位论文 . 分析上 述资料 , 为本研究 提供理论依据 。
( 2 ) 田野 调查法 。 课题 组成 员在北 京 、 上海 、 江苏等 地方 3 0余 实亡 , 清华模式 ” 正逐渐消退 。 所高 校和中学实地调研 , 了解 运动员 的培养模 式 , 获得 相关数据 资
下 与相关领 域方 面的专家 、 学者 、 教练员 、 运 动员就体 教结 合模式 实践 , 更 好地 贯彻体 育科 技方 针 , 使 体育科研更 加 富有 成效 , 从 而
现状 、 “ 体教融合” 发展存 在 问题等进行 了咨 询与调研 。
实现资源优 化配置 , 提 高管理水平 和办学质 量。 但是, “ 南体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