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有哪几类

合集下载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侗族大歌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侗族大歌的传承 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侗族大歌的抢救、挖掘和研究工作,对流传下来的曲目进行 整理和保护 此外,一些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中,通过举办各种活 动和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侗族大歌
非遗介绍之侗 族大歌
XXXXX
目录
引言
侗族大歌的起源与发展
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侗族大歌的传播与影响
侗族大歌的未来发展
侗族大歌的特点 结语 结语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引言
侗族大歌,又被称为"侗族大合唱",是中国 侗族民间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自然和声的民间歌唱形式。它在2009年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重要代表之一。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 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 们去了解和欣赏
丰富的曲目:侗族大歌的曲目丰富多 样,包括劳动歌曲、情歌、叙事歌曲 等多种类型,反映了侗族人民生活的 各个方面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
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 化现象。它承载了侗族人民的历史、信仰、 习俗、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是侗族文化的重 要载体。通过侗族大歌,我们可以了解到侗 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 方面的内容。同时,侗族大歌也是侗族人民 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他们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少数民族音乐欣赏

少数民族音乐欣赏

少数民族音乐欣赏侗族大歌《高山井水》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

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高山歌》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

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撑船歌》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

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榕江河水浪滔滔》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

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正月立春歌》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

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情人歌》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

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如鱼得水》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

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蒙古族呼麦《四座山颂》呼麦——亦称“浩林•潮尔”,曾流传于蒙古族高原全境,大凡蒙古人聚居的广大地区,均存在呼麦这一艺术形式。

它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所创造的独特嗓音艺术,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贵州侗族大歌艺术特色论文

贵州侗族大歌艺术特色论文

贵州侗族大歌艺术特色论文摘要:侗族大歌以其独特具有个性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

她不仅是侗族的音乐,也是侗族先民们留给世界的一笔丰厚遗产。

她像是山林、海洋里的一簇簇鲜艳的奇葩和一串串美丽的珍珠。

日夜散发出迷人的清香,闪耀着褶褶的光芒。

贵州是一个有多民族的省份,有苗、佈、侗、彝、水、仡佬、土家等17个少数民族在贵州居住,他们在不同的区域,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沉淀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一批批的兴衰,保留一部分的最优秀民族文化,不仅得到了本民族的认同,而且得到了其他民族的广泛认同,成为本民族的骄傲与精神支柱,为本民族争得了自尊与自信。

如侗族大歌,她不仅为自己民族争得了荣誉,成为世界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从侗族大歌的种类,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侗族大歌的功能特征,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研究。

一、侗族大歌的种类:(一)鼓楼大歌鼓楼大歌指的是鼓楼中演唱的歌。

侗寨鼓楼是大歌表演和传承的重要场所,一般是在重大节日活动中对歌,平时如果有外寨客人或者歌队来访,主寨的歌队会邀请对方在夜里聚会,夜幕降临时,双方歌队一起进入鼓楼,大歌比赛就正式开始了。

他们歌唱古代神话传说,歌唱爱情生活,赞美对方歌队等。

但赞美鼓楼的歌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需要放在首位来唱,赞美鼓楼就是赞美建造鼓楼的主人。

例:你们鼓楼真是高一层一层接上云仰首望掉“包头”难见顶就像矮人爬树难登尖你们的鼓楼顶上啊形态奇特变万千它像蜜蜂的窝千孔万眼它像一盏明灯已经拨亮永远挂在你们寨子中间。

(二)声音大歌侗语“噶所”这种歌是指声音大歌,主要是因为歌手可以充分发挥嗓音特色和演唱技巧,使歌声余音绕梁悦耳动听。

这种歌歌词短小,结构不长,段落分明,旋律动听优雅,段与段之间有较长的衬词衬腔。

演唱者充分利用衬词衬腔的拖唱来巧妙的模拟鸟叫、虫鸣、溪水声等自然音响,唱出与自然的和谐,借此抒情,表达男女之间的仰慕之情,唱高音是几名歌手轮换拉腔,使高音之间跌宕起伏,低音一般由其他歌手一起合唱一个长音,与高音相互辉映。

天籁之音侗族大歌

天籁之音侗族大歌

天籁之音侗族大歌作者:吴波陈毅李夏阳宋雨婷柳雅杰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7期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流传于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源于侗族本土文化,侗族为古代越人后裔,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009年9月30日,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的发展历程诚如侗人祖辈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汉人有字传书本,侗人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

”侗族大歌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它的形成有千年的历史。

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

明代邝露所著《赤雅》一书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搖足”的情景。

1959年10月,侗族民间合唱团组织强大阵容进京演出,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引起强烈反响。

2010年应维也纳春季世界音乐会邀请,侗族民间合唱团身着节日盛装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侗族大歌起源于侗族文化侗族的村寨祖祖辈辈依山傍水而建,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有民谚:“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俗话说“建寨先建楼,有寨先有楼”。

鼓楼通体为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重檐层层叠叠,形如宝塔。

鼓楼的功能除聚众议事、传递信息和报警外,还是重要的娱乐场所,是侗族大歌演唱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花桥是侗寨的另一标志性建筑,它象征着村寨的边界和寨与寨之间的联系。

桥上建有长廊,过往行人可以遮风挡雨,故又称作风雨桥。

天籁之音般的侗族大歌,如清泉潺潺流淌、山鸟婉转啁啾。

侗族大歌以二声部结合为主,主要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月也”“月屯”是侗族村寨最热闹的民风民俗活动之一。

“月也”是以侗族的寨为单位,以栏路歌、侗戏、多耶、敬酒歌、侗族大歌、山歌和芦笙表演为纽带,从一个寨到另一个寨交流一至六天。

侗族歌曲最好听的十首

侗族歌曲最好听的十首

侗族歌曲最好听的十首
1.《大山真美好》:这首歌曲展现了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旋律优美,词意深情,是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2.《蝉歌》:这首歌曲通过模仿大自然蝉鸣鸟叫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是侗族音乐中非常有特色的曲目之一。

3.《相会风雨桥》:这首歌曲以风雨桥为背景,描绘了侗族人民在桥上相会的场景,曲调婉转悠扬,情感真挚动人。

4.《月夜愁》:这首歌曲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旋律幽美,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侗族人民深厚的情感世界。

5.《梦回侗乡》:这首歌曲以侗族美丽的风景和独特文化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回到侗乡的场景,旋律欢快,意境优美。

6.《唱歌的杉树》:这首歌曲以杉树为比喻,表达了侗族人民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旋律轻快,节奏明朗。

7.《侗家人的风采》:这首歌曲展现了侗族人民的自信和自豪,旋律雄壮有力,表现出侗家人的豪迈和激情。

8.《山水有情》:这首歌曲描绘了侗族山水间的美丽景色,旋律舒缓悠扬,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9.《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旋律柔和动人,情感真挚感人。

10.《侗族大团圆》:这首歌曲以侗族传统节日为背景,表达了侗族人民团结和睦、欢快祥和的美好愿景,旋律热闹喜庆。

侗族民歌 1

侗族民歌 1

大歌流传地区并不普遍。它集中流传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以及广西三江紧靠从江的一些村寨。大歌都由训练有素的歌班来演唱。传统的歌班以房族为基本单位组成的。一般只有未婚青年才能参加。歌班中按性别分成男班、女班。歌班的人数无具体规定,最少在4人以上,最多达20余人。有时一种临时性的组合也可多至五六十人。歌班中要选拔出高声部(也是领唱)的歌手。高音从小就开始培养,一般同时培养几人。但在演唱中则不论歌班有多少人,唱高音的只有1人。其他成员唱低声部。每个歌班都由年岁较大的歌师来管理和负责教习。
侗族民歌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多通汉语。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以锦屏县为界,大体上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无论南侗、北侗,都娴于演唱婉转悠扬的“侗歌”。几乎所有的侗族村寨,都有业余的唱歌队。侗歌历史久长,其音乐大体可分为南部侗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乐器伴奏,常见乐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而北部侗族民歌则多不用乐器伴奏,偶尔用木叶吹奏伴唱。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等六种。
侗族大歌的种类很多,从形式上可分为:
是男的;否则反之。内容以长篇叙事诗(神话、传说、故事、赞歌等)为主。因为鼓楼大歌系男女双方对歌,其内容也有不少爱情故事。
声音大歌:这类歌式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可调一般较短小。曲调多是对虫鸣、鸟叫、流水等自然音响的模仿,所以声音变换多,基本上是一首词一个曲调。这类歌的演唱,一般是穿插在鼓楼大歌的演唱中进行。声音大歌不是对唱,而是知多唱多,知少唱少。男女声都有声音大歌,但女声声音大歌特别优美动听。从江江县的“蝉歌”,是学蝉鸣鸟叫之声,在侗族大歌的声音大歌中十分著名。

浅析侗族大歌发声方法

浅析侗族大歌发声方法

浅析侗族大歌发声方法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四川等地区。

侗族大歌是侗族非常重要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被誉为“民族宝库、人类遗产”。

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通常以群体合唱的方式表演,参与者众多,甚至可达百人以上。

大歌分为男女声部,男声音域高亢豪放,女声柔美动听。

歌词通常是一句一篇,内容包括神话、史诗、抒情等多种类型,形式上则以回旋和角度呈现。

大歌的表演方式包括呼啦呼啦、荡歌、对红等,充满了活力和喜庆的气息。

侗族大歌的演唱发声方法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大歌突出了音域的拓宽。

男声部通常由男高音和男低音组成,其中男高音负责高亢、豪放的旋律,而男低音负责低沉、稳重的基调。

女声部则由女高音和女中音组成,女高音的高亢激昂与男高音相呼应,女中音则承接男低音的低沉稳定。

大歌整体声域广阔,兼具高音和低音部分。

大歌特别注重合唱的技巧。

由于大歌通常由多人合唱,要求参与者的合声能力和协调能力非常高。

在演唱大歌时,不同部分的演唱者需要注意相互协调,形成和声的效果。

有的部分需要呼啦呼啦的快节奏,有的则需较为缓慢、柔和的演唱。

大歌的演唱者需要掌握各种合唱技巧,如分部合唱、调子变化等。

大歌的演唱方法强调情感的表达。

大歌的内容通常非常丰富多样,涉及到神话、历史、抒情等多种主题。

演唱者在表演时要注意情绪的转变和表达,通过声音的变化和力度的控制,传达出歌曲的意境与情感。

有的部分需要豪放奔放的情感,有的则需要柔情似水的表达,演唱者必须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走向,切实将其表达出来。

侗族大歌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其演唱发声方法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大歌在音域的拓宽、合唱技巧的运用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

通过对大歌的发声方法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民族音乐形式。

探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

探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

探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非常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探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

一、音乐形式丰富多彩,表现奇特侗族大歌的音乐形式相当丰富多彩,有“竹筒打击乐”、“板杖团”、“夜郎锣鼓”等多种乐器的伴奏,有长、短、快、慢等多种节奏形式。

同时,在演唱形式上也十分丰富,在侗族大歌演唱中,常常出现腰摇、手舞、鼓捶、跳跃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侗族大歌的表演极为活泼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二、歌词闪亮夺目,情感真挚侗族大歌的歌词不仅表达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哲学和民族情感,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侗族大歌的歌词常常以环境、人物、情感等为题材,表现出侗族人民深厚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同时,侗族大歌的歌词也带有悲壮和英雄主义色彩,如《竹子吟》《卡姆祖贡》等,体现了侗族人民存在的困境与奋斗精神。

三、演唱技巧高超,人声巧妙合奏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非常高超,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声韵美。

演唱者常常用特殊的喉音、尖音和低音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天赋的音乐才华。

此外,侗族大歌的人声合唱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们协调配合,各自发挥所长,形成完美的音乐效果,使演唱更加具有震撼力。

四、传承不衰,历久弥新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传统代表之一,自古至今,依然保留着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和艺术魅力。

侗族人民把演唱侗族大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民族标识,深深地融入到侗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成为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总之,探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可以看出侗族大歌是一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在侗族人民的传承发展中,侗族大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断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侗族大歌始终以其独特的演唱和表达方式,诠释了侗族人民深厚的内心情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资料]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资料]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

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

含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

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

大歌——侗语称“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

它是一种参加演唱人数众多,来源十分久远的民间合唱音乐。

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

侗族大歌是侗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侗族的历史和文化。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是维系侗族社会生存的精神支柱。

侗族大歌来源久远,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如宋代著名词人陆游在其所著《老学庵笔记》中已经有了关于“仡伶”(侗人自称)集体作客唱歌的记载。

至明代,邝露在其所著《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长歌闭目”的情景,这就是当时演唱侗族大歌的真实记录。

大歌一般是在村寨或氏族之间集体作客的场合中演唱,是侗人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所以说,侗族大歌是侗人文化的灵魂。

侗歌历史渊源侗族是由古代的越族群中的一支发展而成的,而越人是一个善于歌唱的古老民族。

西汉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刘向在其所著《说苑》篇中,记述了一段关于春秋时代楚国今尹鄂君子在游船上赞赏越人唱歌的情景,并借用汉字记音的方式记录了一首《越人歌》。

宋、明、清代都有文献记载侗歌演唱情况。

除元献记载外,侗族民间还流传有许多关于歌舞起源的神话传说。

侗家和苗家一起派人上天去寻歌种,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歌神,住在坡上的唱山歌,住在河边的唱河歌。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作者:来源:《公关世界》2017年第21期侗族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

单就侗族大歌而言,侗乡一向被誉为“民歌之乡”。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的古风。

侗族大歌是在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的金秋艺术节上,侗族大歌一经亮相便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自那以后,旅行者来到侗寨,倾听侗族大歌。

巴黎演出的套路、央视演出的模式,随着旅行者的到来,几乎原封不动地被搬回侗寨。

舞台传统的侗族大歌演绎方式,抑扬顿挫,高山流水,备受旅行者的青睐。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侗族大歌历史上分布在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主要流行于侗族南部方言第二土语的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4县,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

肇兴侗寨是南部侗族最大的侗寨,早在20世纪90年代,漂洋过海的外国人就已经找到这里,倾听这个寨子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种类不少,但是最受旅行者喜欢的,是被称为“声音歌”的侗族大歌。

歌者模仿自然界虫叫鸟鸣,高低结合,清脆绵长。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大歌来说,声音歌是炫技演出,但这种炫技,又几乎是一场舞台侗族大歌演出的全部。

民间关于侗族大歌的分类各地不同,一般可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分为即嘎所(嘎获)、嘎嘛、嘎想、嘎吉四类。

嘎所为声音大歌,这种歌强调旋律的迭宕,声音的优美;嘎嘛为柔声大歌,一般以抒发男女恋爱之情为主要内容,特点是缓慢,柔媚而富感染力;嘎想一般是伦理大歌,是一种劝教戒世为主的大歌歌种,音乐旋律起伏不大,多注重歌词内容的表述;嘎吉为叙事大歌,多以展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歌者往往有惊人的记忆和丰富的表情。

中国多声部音乐瑰宝——侗族大歌概论

中国多声部音乐瑰宝——侗族大歌概论
4
个三音组。 2.旋律与和声 大歌的合唱和其他合唱的差异有以下三点。 第一,大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高声部和低声部。 高音侗语称为sohpangp,低音侗语称为meit gal。在正式演唱中, “歌头”只能有一个人,低音部由其他成员来唱,通常是齐唱或合 唱。大歌的低声部多为二度、三度向下装饰的倚音和滑音,高声部 是把低声部加以改造产生的。高低两个声部快慢的对比是十分明显 的,高声部比较简单时,低声部就比较复杂,反之亦可;从而形成 支声性质的二声部复调歌曲。 第二,齐唱、合唱会在旋律分层分叉时出现,两个声部是相辅 相成的关系。 第三,平行三度、四度、五度音程多运用在旋律声部。 3.节奏与节拍 节奏常用 , , , , 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板一眼,通常一个音只对应一个字;风格上多为 舒缓欢快的、明亮向上的。② 四、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大歌这种特有的音乐品种,对熟悉侗族内部各组成部分和独特 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参考性质的作用;对研究侗族教育和婚姻的方 式,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历史等多方面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③更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侗族大歌的传承 在早期的侗族,是只有大歌的,有“歌班”、“歌师”、“民俗活动”等。大 歌的传承方式就是通过歌师对歌班成员的口传心授完成的。 在侗族有了文字后,口耳相传的方式开始向书面文化转化。随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 汉语是“大歌”的意思。拥有两千 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种民族的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原生态 合唱的复调式歌曲。 一、侗族大歌的起源 (一)本土说 侗族的祖先们劳作后在山林中进行他们特有的娱乐活动,模 仿鸟儿、虫儿的叫声,把自然的美融合到自己的歌声中,大歌就 此产生。 (二)外来说 外面的人认为大歌一开始是单调的,是外来较复杂的音乐流传 到侗族并影响了原有的大歌,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大歌。 (三)改造说 外来会音乐的人把专业音乐知识运用到原有的大歌中,把大歌 改编成多声部音乐。 二、侗族大歌的分类 (一)依据演唱场合、唱叙内容 1.鼓楼大歌 侗语为“嘎的楼”。在鼓楼里,男女声最开始演唱的曲子叫 “噢谑顶”,正式对唱时演唱的曲子叫“干赛”。 2.声音大歌 侗语为“嘎听”,多声的效果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它 的旋律模仿自然界优美的声音,另一方面是和声对主旋律的帮衬。 3.叙事大歌 侗语称“嘎所”。有“嘎锦”和“嘎节卜”两种类型。 4.童声大歌 侗语为“嘎腊温”,音域比普通大歌窄,适合儿童演唱。 (二)依据风格、旋律和内容 1.嘎听 2.嘎嘛 3.嘎想 4.嘎吉 (三)依据性别和年龄 按性别分有“女生大歌”和“男生大歌”;按年龄分有“童声 大歌”等。 侗族的乐师们还创作出混声大歌这种新品种。 三、侗族大歌的特点 在侗族,领唱者被称为“赛嘎”;上方声部被称为“所赛”; 下方声部称为“所梅”。

浅析侗族大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浅析侗族大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浅析侗族大歌的音乐形态特征作者:赵艳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1期摘要: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流传于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其民间自在的多声部歌唱形式,是当代学者反驳中国没有多声部论调的重要论据。

1986年,由九名侗族姑娘组成的“黔东南女声合唱团”参加“巴黎金秋艺术节”活动,在半个多月的演出中得到了欧洲观众的一致赞叹,在法国的成功演出使侗族大歌成功走向世界。

关键词:侗族大歌;多声部;音乐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221-03一、侗族大歌的名称与分类(一)侗族大歌名称的含义侗族有三大宝———鼓楼,大歌,风雨桥。

侗族大歌则是唯一一个非物质的“大宝”,是侗人复杂歌谣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流传于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语称歌为“嘎”,大歌侗语称“嘎老”,嘎老有些人认为就是多声部歌,不过歌师们认为,何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与何人唱歌才是判断侗歌种类的重要标准,歌师们认为歌班在特殊的礼俗场合中,与异性歌班在鼓楼里面唱的歌,叫做嘎老,其中主要包括嘎老、嘎所、嘎窘和嘎吉卜等几种歌。

1986年,由九名侗族姑娘组成的“黔东南女声合唱团”参加“巴黎金秋艺术节”活动,在半个多月的演出中得到了欧洲观众的一致赞叹,在法国的成功演出使侗族大歌成功走向世界。

(二)侗族大歌的分类根据音乐内容和表现形式又可将大歌分为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

普通大歌,又称一般大歌,侗语称“嘎老”,内容多样,歌曲的名称大多依据曲调流行的地方命名。

一般由男女歌队对唱进行,正式演唱较为隆重,如有外寨的客人来到,本寨歌队要唱“噢嗨顶”表示欢迎,然后客队答唱,歌唱内容多为赞美之词。

声音大歌,侗语称为“嘎所”。

“所”含有声音、气息等意思,声音大歌就是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的大歌。

论侗族大歌的音乐美学特征

论侗族大歌的音乐美学特征

论侗族大歌的音乐美学特征一、侗族大歌的起源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群侗族后生和姑娘在山上耕作,休息时大家坐在树下有说有笑。

说也奇怪,他们的笑声逗乐了山上的百鸟百虫,顿时百鸟齐鸣,百虫齐唱,声音有先有后,有高有低,此起彼伏。

后生和姑娘们被这优美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们停止了说笑,侧耳静听,陶醉在鸟鸣虫唱之中然而大家自觉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各种虫鸟的声音学唱,有的唱高音,有的唱低音,越学越起劲,越学越有味道。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禅歌》等侗族大歌诞生了。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它说明了大歌产生年代的古老,也说明了大歌的产生与侗寨环境、侗家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很重要的一员,它源于古“百越”族系,由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而来,距今有超过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侗族自称为“甘”,秦汉时侗族属古百越的一支,魏晋以后被称为“僚”,唐宋以后先后被称为“峒”“溪洞”,明清以后被称为“峒人”“峒僚”“峒蛮”“峒苗”“峒家”等。

20世纪50年代统称为侗族。

民间仍然很多自称为峒家。

侗族主要集中居住在贵州东南部和广西桂北地区,最多是聚集在贵州的黎平县,那里有超过三十五万的侗族人,那里崇山峻岭,森林密布,江河纵横,蝉鸣鸟叫四季不断,他们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干田种谷,水田种禾,侗家人人会唱歌。

”这歌谣就是反映侗族人民喜爱大歌的真实写照。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千百年来,“饭养身,歌养心”成为侗乡流行最广的谚语,同时也是侗家人对唱歌的一种永远不变的信仰和追求。

而且侗族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力的民族,有民间谚语说:“侗人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这当中提到的大歌正式本文所论述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去聆听的民间音乐——侗族大歌。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至今尚未发现有关对多声部民歌的记载,而仅在一些文人的诗词、游记及个别的旧县志中,有所记载。

伍国栋在《粤江流域西部各组多声渊源微探》一文中,曾引用了她查询搜集的三则与侗族多声部民歌有关的历史资料,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能与多声部民歌的历史直接相联系的仅有资料,颇为珍贵:其一,宋朝诗人陆游(1125-1210)在《老学庵笔记》卷四中记载了“男女聚而踏歌,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的群歌集会活动,它描绘了当时湘黔一代侗族祭祀女性祖神(同时也进行宗教之间与男女之间的交际活动)的盛况。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牛腿琴
琵琶
芦笙
侗族文化三样宝
鼓 楼
大歌
花桥
思考:这首大歌在演唱方面有什么特点?
思考:歌曲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侗语演唱
思考:歌曲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无伴奏
思考:歌曲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原生态演唱方法
思考:歌曲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多声部
请欣赏:
《处处蝉歌不见蝉儿面》 你能听出吗?
从音色特点上看,这首大歌属于哪种合唱形式?
你能听出这首歌有几个声部?
歌曲多为二声部结构,少数 歌曲的后面发展为三个声部。 高音声部只由1-2人(歌头)轮流演唱。 低音声部是持续长音。
《处处蝉歌不见蝉儿面》
rit
0 616 6 616 6 616 6 616 616 616 6
思考:歌曲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侗语演唱 无伴奏
原生态演唱方法
多声部
常冠以人名
叙事大歌 :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对话为主
常冠以流传地区
侗 族 大 歌
鼓楼大歌 :抒发男女相互爱慕之情为主。
歌名都根据内容来定
童声大歌:儿童游戏娱乐时唱的多声部。
常冠以昆虫鸟兽或 季节时令的名称。
声音大歌 :以展示音乐曲调和歌队声音为主
忙呀美发卓,
Mangc yah lail kgags yangh .
忙呀美嘎呀,
Begs nyenc bail touk sinp nyenc liangp.
百迎巴到千人呀.
嘟咕 嘟咕 嘟咕 嘟咕嘟 咕嘟咕
6哎66 Nhomakorabea6
6
6
牛腿琴
琵琶
侗笛
芦 笙
忙呀美嘎依呀
醉 侗 乡
1616 0 33 0 533 332 3

蝉歌

蝉歌

歌词大意
静静听,我唱支蝉歌给你听, 蝉歌对着你来唱, 希望大家来和声。
侗族蝉歌
侗族人依山傍水而居,山水间的自然之
音给了侗族人很多创作的灵感,蝉音就
是一个代表。蝉是侗族民歌中一个颇具
代表性的意象。蝉歌属于侗族大歌中的
声音大歌,这类作品艺术成就较高,很
大一部分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旋律 迭宕,声音优美。
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
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 坐夜”之古风,流传着数十 种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 戏、侗歌、哆耶、芦笙舞最 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 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 扬世界。
侗族大歌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
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
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
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传唱在贵州省黎平县地区的Fra bibliotek《蝉之歌》
侗汉对照表 ( 谐 音 字 )
“万万”:细细,即细心
“将咔”:用耳朵听
“姚多没噶”:我唱这首歌 “朗咧”:蝉声;蝉 “赛笑听”:让你听 “多噶朗咧”:这歌蝉,即这首蝉歌 “听向噶”:听对着歌,即对着你唱的歌 “京当”:一起来!

侗族大歌的分类

侗族大歌的分类

侗族大歌的分类
侗族人民多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

侗族人多通汉语。

侗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侗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按演唱体制及社会功用分类,侗族民歌有大歌、踩堂歌、拦路歌和花歌几大类。

在侗族中,“大歌”含有古老的歌、很长的歌、很大的歌等意思。

因此,“侗族大歌”可以理解为结构庞大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

侗族大歌可分为“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及“叙事大歌”三类。

其中,声音大歌是“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的大歌”。

这种歌的歌词较短。

一首歌通常有两段词,多的也不超过五段,每段歌词也仅有三、四句。

侗族大歌的分类

侗族大歌的分类

侗族大歌的分类
侗族大歌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歌唱内容和风格,侗族大歌主要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七种。

1.鼓楼大歌:主要歌唱鼓楼的结构、鼓楼的由来以及与鼓楼相关的文化。

2.声音大歌:也被称为嘎所,强调旋律的跌宕和声音的优美,歌词一般短小,突出歌词之间和之后相当长的衬字及曲调,拉腔时几个歌手轮换唱高音,使高音之间此起彼伏,低音一般由其他歌手齐唱一个长音,与高音形成反差相映衬,旋律多模仿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小河流水并以其昆虫鸟兽或季节为歌命名。

3.叙事大歌:也被称为嘎吉,多以展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音乐旋律舒缓、低沉而忧伤,有以单人领唱、众人集体低音相衬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嘎吉母,和众人分声部合唱的嘎锦两种类型。

叙事歌的歌词一般较长,歌者要有惊人的记忆和丰富的表情。

4.童声大歌:主要歌唱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和游戏等。

5.戏曲大歌:主要歌唱侗族的戏曲故事和传说等。

6.社俗大歌:主要歌唱侗族社会的风俗习惯和社交活动等。

7.混声大歌:主要歌唱男女情爱等内容,以男生和女生交替歌唱的方式进行。

以上是侗族大歌的主要分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是一种一领众合,分高低声部的合唱,属于民间支声复调歌曲范畴,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是其特点。

传统的大歌门类丰富、品种多样,主要类型:鼓楼大歌、声音大歌、伦理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柔声大歌、戏曲大歌、踩堂歌等。

鼓楼大歌,又称鼓楼对歌。

大歌中曲调最古老,歌班在特殊的礼俗场合中,在鼓楼里与异性歌班唱的侗歌,曲调庄重。

主要有《哎呵顶》、《安赛》和《嘎索》。

鼓楼的功能除聚众议事外,还是大歌演唱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夜幕来临,双方歌班双双进入鼓楼,歌班的座次顺序、方位有讲究,男歌班坐女歌班正对面,全寨男女老少围在鼓楼周围观看。

歌唱有一定的程式,对唱常通宵达旦,唱至次日黎明方散。

声音大歌,又称嘎所。

嘎所是在鼓楼对唱的其他歌种中产生的独立歌种,是大歌音乐中最精华的部分。

其表现手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模拟自然声音的大歌,旋律曲调多模仿自然界溪水奔流,虫鸣鸟叫。

第二种是纯粹炫声的大歌,炫技性明显。

歌词实词性段落短,突出歌词之间和之后相当长的衬字及曲调,拉腔时几位歌手轮换唱高音,使高音之间此起彼伏,低音一般由其他歌手齐唱一个长音,与高音形成反差相映衬。

柔声大歌,又称嘎嘛、抒情大歌,以抒发男女之间情感为主要内容的歌种。

特点是歌词多,拖腔部分较短,旋律缓慢柔媚婉转,富感染力。

伦理大歌,又称嘎想、伦理歌,劝教戒世为主的歌种。

音乐旋律起伏不大,注重歌词内容的表述,多以称颂或讽刺为主,是安定劝抚家人的主要伦理手段。

通过歌唱形式来传颂伦理道德。

叙事大歌,又称嘎吉,一般是歌队出寨走客,应主人邀请而唱,目的在于讲故事,多以展开民间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歌词是重点,歌调相当语言化,歌词讲究韵律和节奏感。

童声大歌,又称儿童大歌,多是五六岁儿童初进歌班和游戏时所习唱,大多是齐唱歌谣,有一至二人担任歌首,二至四人任高音。

曲体短小、音调简单、乐句短促,节奏明朗,曲调欢快。

戏曲大歌,又称嘎议、嘎瓦、侗戏大歌,一般用在侗戏开场或收场,用以归纳戏中思想和内容,向群众致谢对唱的多声歌。

以男女混声齐唱为主,通常没有固定的歌名和形式。

踩堂歌,又称嘎耶,因歌词中一定以“耶”作为最重要的衬词并贯穿全曲而得名。

音乐
结构多是较为短小简练的分节歌,节奏简洁规整。

在大歌流行区域,有双声部的曲目。

踩堂歌是侗族人民的民间歌舞时所唱的歌曲,而踩歌堂是侗族人载歌载舞的群体民间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