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事件。

它发生于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的覆灭,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

然而,辛亥革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历史意义1. 推翻封建: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

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2. 开启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倡导的共和政体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思潮,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革命后成立的中华民国也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3. 觉醒国民意识:辛亥革命的影响超出了政治层面,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国民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这种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国侵略与压迫。

4. 推动社会变革: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革提供了契机。

它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教育事业的兴起以及社会制度的改革,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局限性1. 政权不稳定: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权并未实现稳定,历经了多次动荡和篡位。

这种不稳定导致了政治腐败、社会混乱等问题,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2. 民主实践困难: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进入民主革命阶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中国的民主实践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

3. 国家统一难题:辛亥革命后中国分裂成了多个政权,民国政府常常无法有效控制国家各地。

这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安全带来了困扰。

4. 社会问题和贫困:尽管辛亥革命为社会变革打下了基础,但和贫困状况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许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等待着更加全面的改革。

结论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更进一步的政治改革、社会改善和经济发展,我们始终可以朝着全面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一、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转折的关键,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国家的重要开端,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标志,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突破了历代王朝的循环演进机制,打碎了传统中国整个政治体制,因此也震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政治神经,是政治制度与社会思想的一次大飞跃。

近代中国的政治构架、政体规范和行政运作程序的转型”都是从“辛亥革命否定了以君主专制政体为核心的‘朝代国家’形态开始的。

不仅如此,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影响,认为正是这次革命,“中国在完全意义上开始了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

因此辛亥革命有一下几点历史意义:第一,完全打乱了传统的统治秩序。

皇帝被拉下马了,皇帝是旧统治秩序中的头,辛亥革命砍掉了这个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

此后,旧社会势力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来。

第二,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帝制下的中国老百姓被称作“子民”或“蚁民”,民国里的老百姓觉得自己是国家主人了,孙中山将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人民将民国比作一公司,老百姓是公司的主人。

第三,它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打破的呢?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石。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亥革命后大盗窃国,帝制复辟,中国又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有识之士仍在黑暗中摸索。

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

革命党人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来,依靠并发动群众严重不足,尤其是同广大下层民众的脱离,同盟会又是一个十分松散的组织,成员十分复杂,导致这场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使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和富强的道路,实现人们原先对它的期望”。

借用董必武的话说就是辛亥革命“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二、从革命的主要过程评价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1911年) :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 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之后10多个省 响应并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孙中 山为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 3.清帝退位(1912.2.12):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 统治结束
评价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 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这 一不足之处。
三、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1)政治:推翻清朝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打击了帝国主义侵 略势力。 (2)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习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3、局限性: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 改变。 4.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它给亚洲带来了解放,推动亚洲其他国家进行 民主革命运动。
3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通过学习学会从历史背景,革命的进程以及 局限性等方面全面客观的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
一、从历史背景评价辛亥革命
1、政治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
加深,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经济背景:20世纪初,清政府相继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答】

证据一: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 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证据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 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

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

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

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

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

“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

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

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局限性分析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局限性分析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局限性分析辛亥革命,也叫辛亥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它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封建式君主专制政治的结束,为国家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这场革命中的各种思想和思想家形成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板块,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的影响1、政治影响辛亥革命后,宣布废黜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君主政治。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家体制开始从一种单一的君主专制转变为一种民主共和制。

自此,民主政治在中国日益发展。

但是,在实行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中华民国也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变化,政治稳定性并不理想。

2、社会影响辛亥革命没有立即消除中国的一些恶劣社会现象,如腐败、贪污、不公平的土地制度和资本家资本主义奴役。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发展,直到今天。

3、文化影响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量学者开始研究和发展现代文化、科学和技术,使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加快。

辛亥革命后,中国提出了“中兴救亡”的口号,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思想深入人心。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政治局限性中华民国成立后,各种社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政治合理性和治理效果不理想。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文化沉淀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2、社会局限性辛亥革命后,不少人认为自己过多地关注政治挑战和冲突,将策略忽略了,结果让中国社会沉溺在长期政治不稳定的状态中。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发展的步伐受到了很大的阻碍,限制了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3、文化局限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对辛亥革命所要建立的新文化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新文化思想容易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进一步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辛亥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中国历史走向了现代化。

它的历史意义是深远的,但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

因此,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局限性,发扬其积极的作用,克服局限性,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启示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启示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启示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1、其领导者资产阶级,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与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
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就决定了在政治和经济上要受到双重的压迫与剥削,所以具有不可避
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进行坚决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2、由于不敢触动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辛亥革命难以获得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
的支持,使得革命丧失了最根本最雄厚的革命力量。

3、没有反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5、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6、辛亥革命成功的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了解了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就了解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对“告别革命”种种说法保持高度警惕。

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很松散的,中国同盟会不是一个坚强的政党。

我们在考虑我党
的党建工作的时候,需要借鉴这个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是一个没有发动人民大众的革命。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

共产党人搞革命,搞建设,都要记住始终发动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不能脱离人民。

人民是真正
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必须尊重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我眼中的辛亥革命

我眼中的辛亥革命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辛亥革命, 振兴中华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一场伟大的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浩浩荡荡地展开了;历史永远地记住了这一年---辛亥1911。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

2001 年10 月9 日,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这里,江泽民不仅精辟地指出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而且指出它“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从本质上将它与以后的民主革命运动紧密地联系起来。

尽管最终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而如此轰轰烈烈大气磅礴的运动无论其兴起如勃然春雷还是败退的如此黯然,它的经验和教训及贯穿其中的精神,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的共和时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自主领导的、彻底的革命。

2.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石: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如民主、科学、富强,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目标。

辛亥革命为中国带来了机会和动力,通过推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基础。

3.引发了中国的民主思潮: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的民主思潮,唤起了人民的参政意识和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激发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权益的争取。

4.形成了中国国民主义的主流思想: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推崇的三民主义成为了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主导思想。

这一思想包括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的原则,成为了中国国民主义的主流思想,并在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辛亥革命也有一些遗憾:1.政权更迭不稳定: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经历了多次更迭和分裂,内部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体制。

这导致中国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国家治理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土地问题未解决:辛亥革命后,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土地集中的问题,造成了后来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和农民问题的持续存在。

3.国共矛盾与分裂:辛亥革命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了分裂。

这一分裂的结果给中国的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石,并引发了中国的民主思潮。

然而,辛亥革命也面临着政权不稳定、土地问题未解决和国共矛盾等遗憾,这些问题给中国的革命和国家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浅谈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浅谈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浅谈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000字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社会政治变革,它是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的革命运动。

虽然辛亥革命中出现过一些成功的地方,但它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将就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作一些浅谈。

一、辛亥革命的成功1.更新思想观念首先,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于它更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革命先驱梁启超等人先后创办了《新民丛报》等一批思想启蒙的刊物,呼吁民众走向民主自由的前进道路。

同时,梁启超等一些学者也积极推进史学研究的进程,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重新认识的机会。

2. 开始民主改革其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改革。

辛亥革命中正式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被选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了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新政治文化开始在中国发展。

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和大众的政治参与。

3. 促进国家现代化最后,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始向现代化迈进,不仅在教育、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得到发展,还有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等领域的进步。

二、辛亥革命的失败1. 缺乏组织首先,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高效有序的组织。

虽然失去了组织和领导方向,但革命却意外得以顺利的成功。

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无象制度和社会结构对于革命的困境。

2. 国内外列强势力其次,辛亥革命的失败还受到外部列强势力的干涉。

当时的列强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五国。

)对于中国的弱势状态非常清楚,他们利用中国内部的动乱局势,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困境。

3. 官僚主义普遍盛行再者,辛亥革命的失败也与当时中国官僚主义普遍盛行有关。

官僚主义制度的存在,让许多腐败政治人物占据了权力,致使革命运动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和实施。

此外,中国还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思想、落后的生产方式、文化习惯等一系列影响发展的问题,使中国社会面临的局面更加严峻。

总结:综上所述,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于中国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及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就足够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辛亥革命的几点看法

对辛亥革命的几点看法

对辛亥革命的几点看法自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开始长达2000年的封建社会。

在这2000年里,中国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及文化成就的同时,也逐渐的落后与世界社会制度改革的浪潮中。

在安稳度过了相对繁荣的1000多年后,西方国家对社会制度的探索开始呈现百家齐放的局面;而在古老的东方世界,中国仍然片安于一隅,做着天朝圣国的美梦。

在西方用从中国火药研究得来的洋枪大炮侵略中国的时候,腐朽而落后的中国封建地主们选择了一味的退让和妥协。

所以从客观上说,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

下面我想通过几个方面来阐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

1)封建社会的内在落后性:政治学观点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纵观历史,当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质变后,其落后的社会制度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纵观中国历史,从奴隶制社会上升到封建社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中国步入到封建社会的前半段时间,客观的说中国的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光是物质经济方面,文化上也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

在文化上面,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我们在文化方面领先与世界,即便在当今这个物质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百家争鸣时期留下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

明朝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有着长远的影响。

再看物质方面,也就是生产力方面,东汉蔡伦的造纸术;隋唐之际的印刷术;宋元时期的火药;战国时期的指南针;水车等农用器械的发明;都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也都被世界各国所引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在封建社会所取得的成就是领先与世界的,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中国取得不朽成绩的同时,其制度的落后性也在不断的突显。

“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共有的一点,而这一点最深刻的表现就是出现了自给自足的落后的小农经济。

商人在封建社会是地位相当低下的阶层,这也直接导致了市场发展的滞后。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物物交换,商品经济是最能提高生产力,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有效的方式。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4.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5.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名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语句

名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语句

名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语句
嘿,你知道吗,辛亥革命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超级重要的大事呀!好
多名人都对它有深刻的评价呢!
孙中山先生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这就好像在说,辛亥革命就像是顺应潮流的一艘大船,带着我们
驶向新的方向。

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嘛!
黄兴也讲过:“丈夫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当为国杀敌而死。

”哇塞,这得多有豪情壮志呀!这就如同战场上的呐喊,激励着人们为了国家
的未来奋勇向前,就像战士们为了胜利不顾一切地冲锋一样。

梁启超则表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这就好像在提醒我们,世
界是不断变化的,辛亥革命不就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吗?它打破了旧的
束缚,带来了新的希望。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
去之。

”这多直白呀,不就像是直接告诉我们,有问题就用革命来解决,有不好的习俗就靠革命来除掉嘛!
这些名人的评价,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的伟大
意义和价值。

在我看来呀,辛亥革命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些名人的评价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让我们后人更加懂得了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变革,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呀!。

辛亥革命的内容和评价

辛亥革命的内容和评价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湖北新军原为张之洞所练的“江南自强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

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

保路运动酿成民变后,端方奉命率湖北新军入四川镇压。

此时,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武汉的防务非常空虚,革命党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机会。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60馀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

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

起义总指挥部设于武昌小朝街85号文学社机关,正值筹备处设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

起义机关定为1911年10月6日(旧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10月9日共进会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孙武被炸伤。

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受伤的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并在相邻的刘公住所内带走了刘公的弟弟刘同。

湖广总督瑞澄闻得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闻讯后,决定当夜发动起义,并派人给各营送信。

当日晚彭楚藩、刘复基在起义总指挥部被捕、杨宏胜在运送弹药的路上被捕,10月10日晨三人被斩首。

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评价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评价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评价1. 辛亥革命啊,那可真是咱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声惊雷!就像黑夜里突然亮起的一道强光,一下子把那封建旧制度给震得摇摇欲坠。

你想啊,以前咱老百姓在封建帝制下过的啥日子,那皇帝老儿高高在上,说啥是啥,普通百姓就像蝼蚁一样任人践踏。

辛亥革命一来,可就不一样喽,它告诉大家,皇帝不是啥神圣不可侵犯的,咱老百姓也能当家作主!这就好比一群羊,一直被牧羊人死死管着,突然有一天羊儿们觉醒了,说咱们要自己管理自己的草地,这是多了不起的事儿啊。

2. 辛亥革命的意义可太大了,大到能改变整个中国的走向。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大门。

以前的中国,封闭、落后,就像一个裹着小脚的老太太,迈着小碎步艰难前行。

辛亥革命后呢,新思想就像春风一样吹进来了。

我爷爷就常说,他小时候虽然日子还是苦,但能感觉到周围的人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不再是只知道服从皇帝的命令了。

这就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变化,让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封建的笼子里飞出来。

3. 你知道吗?辛亥革命还是咱中国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呢。

它就像一阵号角声,唤醒了无数沉睡的中国人。

在那之前,很多人都麻木地活着,觉得国家大事和自己没关系。

我听村里的老秀才讲过,辛亥革命的时候,好多年轻人热血沸腾,就像被点燃的火把一样,纷纷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他们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就要为这个国家的新生贡献力量,这就像一群孩子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家被坏人占了,必须团结起来把家夺回来一样。

4. 辛亥革命在社会变革方面的意义那也是不得了的。

它就像一场大风暴,把旧的社会秩序吹得七零八落。

以前社会等级森严,士农工商分得清清楚楚,穷人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可辛亥革命之后呢,大家开始有了平等的观念。

就拿我姥姥家来说吧,以前姥姥家是穷人,被那些地主老财欺负得不行。

辛亥革命之后,虽然还没有完全平等,但大家心里都开始觉得,凭啥我们就得低人一等呢?这就是革命带来的社会观念的变化,像一颗种子,开始在人们心里慢慢发芽。

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胡枝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建好悉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裤
袜敏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刺激了民主资产
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从而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在1912-1919年间
取得进一步的发展;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宋儒孝南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在史学界,这本不应该成为争论的问题,因为多元化的回答已经汗牛充栋。

有说进步的,也有说打乱历史进程的,还有说开民主共和之先河的,其间诸种,不胜枚举。

而我对辛亥革命的看法,则基于两个最基本的视角:民权发展、改革史序列。

我们看待一场革命,关键是看这场革命给历史带来了什么、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更是给人民带来了什么。

对于辛亥革命的判断,依然需要遵守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注历史,第二个问题关注社会,而第三个问题则关注革命的根本。

首先是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辛亥革命推翻了一种旧的制度,建立了一种变相的旧制度;终结了一个旧的时代,开创了一个变相的旧时代;推翻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皇帝,创造出了无数个想做皇帝的上穿西服、下身马褂的“共和领袖”。

请允许我用这个新的模式表述这个陈旧的句式,因为这样的表述或许更加客观。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然而其所带来的则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后帝制”时代。

自孙文以降,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而至曹锟、冯玉祥甚而张作霖、赵秉钧等之下流货色,无不执掌一方帅印,或是盘踞民国元首大位,并以此而以广招来,置民权、民生于不顾。

实际意义上的皇帝没有了,因此“人人皆可为皇帝,人人皆可有天下”。

这本是一句很好的话,然而却在辛亥之后的十七年间爆发出了无穷的魅力与幽默。

总统的宝座之上永远不缺演戏的猴子,军政长官的卧榻之旁永远不断杀人的刀子。

核心领导集体的缺失,加上不成熟的民主制度,最终导致了民国在于历史序列中的停滞不前,也导致了民国在世界史发展过程中的颓势。

准确的说,辛亥革命的理论兴趣远远大于它在社会实践层面的真正作用。

辛亥革命用“枪杆子”推翻了理论上的大清帝国,因为从理论上讲,这个帝国制度存在的本身,便不符合“世界潮流,浩浩汤汤”。

因为有帝制,所以社会不能发展;因为有帝制,所以历史不能进步;因为有帝制,所以人民不能幸福。

换句话说,帝制在理论上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因此要推翻帝制,而从根本上重构历史的发展;帝制在理论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推翻帝制,而在制度层面重新组织社会的秩序;帝制的经济而至政治模式阻碍了人民的社会自由,或说阻碍了人民的上升通道,因此要推翻帝制,而使得人民——准确的说是新的既得利益群体——成为历史的主宰。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下面就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三个方面来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敢于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拉下马,把反动的封建帝制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本身就是一种壮举。

辛亥革命为此后的革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例如,建立全国的、统一的、新型的政党来组织阶级队伍,掌握革命领导权;创造革命理论制定革命纲领以明确革命方向,指导革命斗争;引进先进革命学说对阵旧制度;用武装斗争,暴力革命反对反革命等等。

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组织建立资产阶级内阁、国会,颁布《临时约法》,创立民国,开创了民主共和新局面。

辛亥革命所引领的政治风暴使一切专制的制度再抬头成为不可能,也许真正的民主共和尚未建成,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的政治理念已经形成。

在辛亥革命后的斗争岁月,中国人民努力践行着孙中山梦寐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国”。

其次,在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兴中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指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进一步“民生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又把经济建设与变更国体等视之。

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鼓励人民兴办实业,从事农垦;奖励华侨回国投资;要求各省成立实业公司,鼓励民间成立实业团体。

在革命政府的奖励、推动下,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来临。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的职务后,认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而偿矣”,此后乃是“以民生主义为归宿,即是注重实业”。

虽然这是对形势的错误估计,但却真的给近代化经济带来了生机。

孙中山亲自制定的《实业计划》蓝图中,详细地阐述了中国的发展之路。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_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_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第二,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第四: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

但辛亥革命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从客观上说,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表现在:(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后甚至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

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内部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经验教训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阶级民权,不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 问题,平均地权。(补充和发展)
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没有完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一、第一阶段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的武
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3、组织与保皇派论战和武装起义 (1)组织与保皇派论战
此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结果如何?
1917 年 9 月 10 日 孙 中 山 就 任 大 元 帅 后 发 布 的 布 告。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武装 叛乱,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登 上在珠江的永丰舰脱险。图为 1923年8月,孙中山和夫人蒙 难一年后,在永丰舰(后改为 中山舰)上留影。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1910年清 政府订制的钢木结构炮舰,1913年建成。 该舰长62.1米,宽8.9米,吃水 深度2.4米,排水量780吨,设主、 副炮8门,船员编制140人。1917年 和1922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 动中,永丰舰发挥过重要作用。
(2)组织武装起义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纪念碑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911年10月10日
一、第一阶段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的武
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4、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
1912、2、12宣统 皇帝溥仪退位
1912、1、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
(1)从“医人”到“医国”: 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
(2)《上李鸿章书》后: 由改良到革命的嬗变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 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 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 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 欧洲其能匹哉!
一、第一阶段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的武
孙中山(1866-1925)名文,
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 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终身为反对 专制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 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一、第一阶段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的武
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1、弃医从政
思考探究: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是“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是什么精神在支撑他,使 他“愈挫愈勇”?体现了他的那些精神 品质?
三、第三阶段五四运动到逝世(1919年--1925
年3月12日)——顺应时代潮流完成历史性转变的孙 中山 1、改组国民党: ①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
实现了国共合作,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②提出三大政策 ③发展三民主义 ④创办黄埔军校 2、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带病北上
3、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 民组织之 ;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 于国民全体 ; ……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 行使其统治权 。
《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具有什么意义?
孙中山
2002年一幅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2月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 总统府同仁合照的珍贵历史照片,在珠海市被发现。

共和制度 名存实亡
何 评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

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
总统。
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 政治障碍已经扫除,实现了民族和 民权”是否正确?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实现了” 民族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外来民 族压迫依然存在。
☻(2)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 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 凯窃取,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黄埔军校
1924年6月,孙中山与蒋介石
(中)、何应钦(左)、王柏龄 (右)在黄埔军校合影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终年59岁。图为孙中山先生遗容。
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 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 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1925年4月,广州革命政府为纪念 孙中山,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孙中山:“民族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 不许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民权主义是对本国 人争平等的,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 要全国男女的政治地位,都是一律的平等; 民生主义是对于贫富争平等的,不许全国男 女有大富人和大穷人的分别,要人人都能够 做事,人人都有饭吃。”
担保,并附条件:借款期内,中国不得向五国银行团以外的银
行团借款;借款的领款凭单须有外国稽核员签押方能有效;中
国聘用外国人参加盐税征收事务等。
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李烈钧
袁世凯与日本签定 “二十一条”
袁世凯登基称帝
1915年12 月25日,反对袁世 凯称帝的护国运动开 始。这是护国军部分 将领合影(中为蔡 锷)。
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2、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2)1905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 国的专制统治。(前提)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内容)
二、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1911年--
1919年)——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的孙中山
①反袁的“二次革命” ②反袁的护国运动 ③第一次护法运动与第二次护法运动
1913年3月 宋教仁案
善后借款合同文本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擅自与英、法、德、俄、日5国 银行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合同规定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 年息5厘,债券九折出售,八四实收,期限47年;偿还已到期 的各种赔偿、借款、垫款后,实际到手的仅760万英镑,而规 定47年还清之本息竟达到6789万英镑;借款以盐税、关税等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