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淮河文化促进治淮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合集下载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的通知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的通知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淮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18•【字号】淮府〔2021〕30号•【施行日期】2021.06.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淮南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6月18日淮南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改善淮河(淮南段)流域生态环境,坚定不移推动“1+5”产业体系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构建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绿色发展的淮河(淮南)生态经济带,努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淮南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河流湖泊、生态环境、城市防洪安全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渐成规模,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品牌影响力初步显现,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加快淮河进一步治理步伐 努力推进“十二五”治淮事业大发展——在淮委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加快淮河进一步治理步伐  努力推进“十二五”治淮事业大发展——在淮委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势, 安排部署 “ 十二五” 2 1 年治淮 近期工程 、临淮岗洪水控制 工程等 4 过 中咨公 司评估 ,前坪水库项 目建议书 和 0 1
工作 , 往开来 , 时俱进 , 快淮河 项工 程荣获 中国建筑 工程鲁班 奖 、 继 与 加 土 经过水规 总院审查 ,淮河重要 支流蓄滞 进一步治理 ,为流域经济社会更好更 木工程詹 天佑奖 ,淮河入海水道近期 洪区建设可研基 本完成 ,淮河人 海水道
快发展提供坚实 的水利支撑 。

工程还 荣膺新 中 国成 立 6 0周年百 项 二期工程完成 规模方案论证 。目前 , 已完
经典 暨精品工程。 成可研 的项 目投 资约 4 0亿元 ,已经 国 3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不断推进 。十 家发展改革 委立项批复 的项 目投 资约 7 “ 8

村工作会议 、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 和 工程质量最好 的时期 ,也是获得重大 浮 山段可研 通过水利部审查 ,安徽省西
有近 2 0项工程获得 淝河等沿淮 洼地应急治理 可研 已报 国家 全 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 面总结“ 全 十 奖项最多 的时期 。

五” 治淮工作 , 深入分析 当前治淮形 部 、 省级 以上 表彰 , 中淮河人海水道 发展改革委 ,出山店水库项 目建议 书通 其
( ) 一 步 治理 淮 河迈 出坚 实 二 进 国务 院先后批 复淮 河流 域防 洪规划 、 水
扎实工作 , 锐意进取 , 建设 、 、 步伐 治淮 管理
资源综合规划 ; 水利 部批复淮河 流域重
按照 温家宝 总理 2 0 0 7年视察 淮 点 平原洼地除涝规划 , 联合 江苏省 、 安徽
( ) 汛抗 旱 减 灾取 得 显 著 成 效 三 防

淮河文化交流发言稿范文

淮河文化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淮河文化交流活动,共同探讨淮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淮河,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淮河流域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淮河文化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淮河文化,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淮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淮河文化,是指淮河流域范围内,包括地理、历史、民俗、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淮河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 历史悠久:淮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2. 民族融合:淮河流域地处中原与江南的过渡地带,历史上曾是多个民族迁徙、交流的重要通道,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3. 历史积淀:淮河流域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如淮阳之战、楚汉争霸等,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

4. 文化多样性:淮河流域文化种类繁多,包括戏曲、曲艺、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淮河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价值:淮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价值:淮河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为我国文化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经济价值:淮河文化是推动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4. 人文价值:淮河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淮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当努力传承和弘扬淮河文化,推动其创新发展。

1. 加强淮河文化保护:建立健全淮河文化保护体系,对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淮河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和修复。

2. 淮河文化传承创新: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淮河文化表现形式,如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研讨会等活动,推动淮河文化走向世界。

浅谈治淮建设对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浅谈治淮建设对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1.356浅淡治淮建设对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陶 春一、淮南市治淮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治理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次治淮高潮。

淮南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展开了以除害兴利、开河疏水、挖沟筑坝、修渠建站为主体的大规模治淮建设。

治淮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增强,为淮南市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强的防洪保障,谱写了淮南当代治淮的新篇章。

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中央政府做出了治理淮河的重大决定,明确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治淮热潮,淮南市以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涵闸控制工程及排灌工程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形成。

1991年淮河大水,国务院确定了19项治淮骨干工程,淮河流域掀起了第二轮治淮高潮。

淮南市争取国债资金1.8亿,投资1671万元拓宽了俗有淮河“瓶颈”之称的凤台峡山口河道,大大提高了淮河中游的过洪能力。

建设完成了淮南市城市防洪一、二期工程、泥河排涝治理工程、凤台县董峰湖移民安置工程、行洪区安全建设等一批重点骨干防洪工程,进一步提高了淮南市的综合防洪能力。

2003年淮河大水后,淮南再次抓住国家加大治淮投入的有利时机,持续开展了以防洪工程为重点的大规模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实施完成了孙庙保庄圩、史院保庄圩、城市圈堤黑李下段堤防加固、城市防洪三期、淮北大堤除险加固、淮河黑龙潭段河道切滩疏浚、泥河河道疏浚及沿淮行蓄洪区移民迁建等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

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投入4.91亿元建成高塘湖排涝站及西淝河泵站,高塘湖和西淝河流域“关门淹”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投资2.29亿元开工建设谢家集区唐山镇保庄圩工程;2020年4月20日,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水利部批复,工程核定总投资60.6亿元,是目前安徽省进一步治淮投资规模最大的单项工程。

治淮70年来,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先后建设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淮南的防洪抗灾能力,为全市水利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

浅析淮河水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价值

浅析淮河水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价值
说水文化的实质是透过人与水 的关系反映人 与人关 系的文 化 1 . 2 淮河水文化的内涵 “ 走上走下 . 不如淮河两岸 ” 。淮河水文化是指人们 在从事淮河水 务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 的总和 . 淮 河水文化是受 淮河流域 自然条件 和区域文化环境影 响而形成 的具有淮河流 域特点 的水 文化口 l 。 淮河是 我国东部 的重要构成部分 . 正是淮河水哺育 了这片辽阔的 平原上 的人们 . 才让我们得 以繁衍生息 由古到今 . 人们在发展 中对淮 河 的治理 、 认识 、 感知 . 形成 了淮河流域文 明 . 形成 了具有流域特 色的 淮河水文化 。 在古代文明中 , 淮河水是 中华文明的源泉 . 是淮河 流域社 会发展 的杠杆 , 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在 现代文明中 . 淮河 水资源的开发 利用 同样对经济和农业发展 、 城市发展 、 社会进步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水是生命之 源, 兴水利 、 除水害 , 事关人类生存 、 经济发展 、 社会进 步。 当今世界 , 经济与文化的融合 日益紧密 , 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越来 越彰 显文化 的作用 , 因此 , 加强水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淮河 , 是我 国一条古老而又独具地域特色的河流 . 与我 国长 江 、 黄 河、 济水齐名于世 , 并称“ 四渎” 。淮河流域 , 不仅是我 国闻名 的战略要 地之一 , 而且 是苏 、 鲁、 豫、 皖人 民赖 以生存 和发展 的基础 . 中华 民族 5 0 0 0年 的文 明史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淮河水文化 历史 悠远 、内容 丰 富。 淮河在 哺育沿 岸人民的同时 , 也孕育 了丰富灿烂 的中华文 明 . 为我 们留下了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和浩如烟海的典籍 . 这也正是淮河所特 有的历史地位和蕴含 的非凡价值 . 所以. 研究淮 河水文化 的内涵及功 能价值 , 对于总结历 史经验 , 继 承流域文化遗产 . 丰富当下精神文明 的 内涵 , 从而为今天淮河 流域社会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的可持续发 展提供 借鉴 . 不 仅具有 深厚 的历史 意义. 也具有极其重要 的现实意 义

淮河水文化

淮河水文化

7
(二)文化的差异性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甚至一个民族各 个地区的文化是有差异的?
如新年习俗: 泰国; 日本; 印度; 埃及; 土耳其; 德国; 美国。 如订婚、结婚 习俗: 印度; 丹麦; 德国; 俄罗斯; 犹太; 朝鲜。
如中国各民族: 满族与朝鲜族; 藏族; 傣族; 如其它: 蒙古族; 与埃及人谈文化 维吾尔族。 ……
17
(二)全国的水文化研究
经知网检索,1989年以来,全国北到黑 龙江,南到海南的报刊以及杂志、学报、会 议论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以“水文化 ”为题的有859条,全文涉及水文化的有8527 条,涵盖基础理论、经济、水利、民俗、艺 术、历史、考古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18
三、淮河水文化
(一)淮河文化与水文化
31
(3)禹墟遗址 • 禹墟位于安徽蚌埠市禹会区涡 淮交汇处涂山脚下的禹会村, 相传是“禹会诸侯”的地方。 “禹会”的村名早在《汉书》 中就有记载,延续至今。禹墟 的称谓在北魏时郦道元的《水 经注》的“禹墟在(涂)山西 南”中得到确指,这正与蚌埠 西南郊禹会村的禹墟相吻合。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古研究所的王吉怀 研究员在2006年先 后两次率队来到地 处淮河中游的禹墟 遗址进行勘探试掘, 测定遗址面积约50 万平方米,在发掘 过程中出土了大量 的陶器、骨器等文 物,以及具有典型 龙山文化特征的 “鬼脸形鼎足”的 器物。
• 禹墟考古已经发掘出土大 量鬼脸式鼎足陶器碎片、 动物牙齿、碳粒物、石镞 和耕作石器工具等,根据 已出土的文物推断,禹墟 文化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 前。当然,禹墟夯土层的 具体断代与定性还需从文 化层的堆积情况,并通过 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来进一 步验证,已经揭露的夯土 层所折射的信息初步表明, 夯土层极可能是当时的大 型宫殿、房屋等地面建筑 遗留下来的,夯土层的具 体作用同样需要进一步揭 露夯土层来加以论证。

德育课堂淮河观后感。

德育课堂淮河观后感。

德育课堂淮河观后感。

作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千百年来,淮河水患使得流域内百姓苦不堪言,“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就是淮河流域最真实的写照。

1128年黄河夺淮后,淮河流域水患灾害频发,灾害程度也越来越重。

新中国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在“蓄泄兼筹”方针的正确治淮原则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淮河青年投身治淮事业。

七十年来,淮河由泛滥变安澜,流域内百姓由积贫积弱到安居乐业,流域内经济由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这些正是我们踏实苦干奋斗出来的结果。

放眼当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要继续坚持现代化科学治水及管理方式、统筹兼顾流域内水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深挖淮河历史文化底蕴,使淮河流域水患灾害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少。

这一条流淌千年的淮水,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的生生不息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用心感受、认真学习。

面对未来,我愿意与各位淮河青年一道,争做有志气、有情怀、有底气、有抱负的新时代治淮青年,为治淮事业更好地发展献计出力!1.奉献——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蒙洼蓄洪区百姓“舍小家、保大家”之壮举。

淮河,在给沿岸百姓带来丰厚滋养的同时,也偶尔会发脾气,带来沉重灾难。

我们青年人,要把热爱祖国、奉献事业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但爱国不是口号,为了淮河安澜,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奉献青春。

我想,这才是爱国最好的体现。

2.学习——人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身处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的年代,我们青年人要不断苦练本领、增长才干。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作为五河局水政股基层职工,小到钻探、大到修桥都值得我们悉心钻研。

特别是在管理涉河项目和处理违章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专业知识,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不断去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弘扬好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

弘扬好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

弘扬好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
淮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两千多年前,淮河流域就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腹地之一。

此外,淮河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经济活力,自古以来是民俗文化传播、商业交往、礼仪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路径。

随着历史的进程,众多民族在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淮河文化,形成了瑰丽多姿的文化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淮河文化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如今,弘扬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已经越来越显著。

首先,淮河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经济活力之一,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京、滁州、安庆等淮河流域的城市,其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淮河文化的支持。

此外,淮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礼仪道德教育的重要精神源泉。

其次,淮河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文化之一,在现代社会也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淮河文化传统活动正蓬勃发展,如“淮河会展”、“淮河文化周”等活动和众多淮河
文化类节目正不断传播着淮河文化,让人们感受到淮河文化的美好。

最后,淮河文化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地位。

淮河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如各类音乐节、文学节等,不仅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到淮河文化,而且也使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沟通更加深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弘扬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它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国际化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应该珍视和弘扬的精神财富。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安在线 2019-07-09 05:33:18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蔡胜编辑:毛书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发挥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灿烂、文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和提炼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特色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方向,丰富各类文化内涵,更好传承和繁荣淮河文化”。

加强对淮河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与创新,对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流域涵盖我省蚌埠、淮南、阜阳、六安、亳州、宿州、淮北、滁州等众多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址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

淮河流域是夏文化中心之一,“大禹治水”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治理淮河,“涂山大会”开启了夏朝政权的初步构建,“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管仲、老子、庄周等思想家齐聚于淮河流域,是“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

三国时期淮河流域群星灿烂,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华佗为代表的中医药学等无不闪耀于中华文明苍穹。

唐代大运河的开凿和通航,极大促进了淮河流域经济文化昌盛,宿州成为运河明珠。

明代朱元璋崛起于江淮,“治隆唐宋”。

红色文化也是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大别山红色文化、淠史杭精神、小岗精神等。

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在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提供了源头活水。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这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担当。

一是加强淮河文化研究,构建淮河文化体系。

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淮河文化研究的专项规划,并整合全国及流域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形成淮河文化研究的合力。

目前,省内淮河研究机构有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淮河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安徽财经大学淮河生态经济带(蚌埠)研究中心等,省外研究机构有淮阴师范学院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文明研究中心等。

中华水文化概论

中华水文化概论

《中华水文化概论》部分送审稿(连载四)(发稿时间:2007-6-1 9:51:16 点击数:567)水文化研究的提出及进展情况“文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越来越受到政治界、思想界以及经济界人士的高度青睐和积极关注,都试图用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社会成员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已成为“三个代表”这一全党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把文化建设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列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的大会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这些都说明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我国当代水利事业正面临着大力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新的挑战。

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了立足长远,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为了从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我们的水利事业。

这些都要求水利事业以先进文化和科学理论为引领,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开创新的局面。

提出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客观要求。

水文化,是一个看似亲切,又很陌生的概念。

说它陌生,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从未听到水文化这个名词,直到今天,各种辞书、字典中也找不到水文化这个辞条的踪影。

说它亲切,是因为水与人,水与文化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

人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创造了水文化,这种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之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

所以,当水文化的概念一经提出,人们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感到特别亲切,并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4ZHIHUAI 2019.12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刘玉年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夯实水利基础,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70年的治理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治理淮河当作治国安邦的大事,淮河成为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70年来,淮河治理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在“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指引下,沿淮两岸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持续开展了大规模治淮建设,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也为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持续完善。

淮河上游佛子岭、梅山、南湾等一批大型水库如明珠般散落在群山丘岗之中,拦洪削峰,蓄水利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如蛟龙横卧,在淮河中游立起一道百年安澜屏障;入海水道近期工程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给淮河800年无独立入海尾闾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众多的行蓄洪区和滞洪区,为防御不同量级的洪水提供了有效手段。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整治紊乱水系,开辟入海新路,沂沭洪水东调,泗运洪水南下,各有定槽,互不相扰,调度灵活,防控有效,堪称规划典范。

茨淮新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淮沭河、梁济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型人工河道,分洪、排涝、灌溉、航运,综合效益极为显著。

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体系逐步建立。

以淠史杭灌区为代表的库塘、河湖、机电井灌区星罗棋布,覆盖流域耕地面积70%以上,淠史杭灌区是中国的最大灌区,不仅为超过1000万亩的良田提供了灌溉水源,还把大别山优质水源源不断地送往周边城市。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沟通起四大流域,实现了“大空间均衡”,不仅为本流域,更为京津冀和雄安新区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之源”,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

水文化讲义 李宗新

水文化讲义 李宗新

水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展望中华水文化专家李宗新2012年3月20日在南昌工程学院的演讲李宗新,1939年出生,编审,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退休,现为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88年,倡导开展水文化的研究。

1995年,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成立至今,一直任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社团的秘书长,关注水文化研究,积极组织全国性的水文化研究活动。

主编和编著有《水文化初探》、《漫淡中华水文化》、《中华水文化概论》等著作。

是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的起草人之一。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黄华主任、张修祥书记对我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来到这座英雄的城市,同水文化建设取得优异成就的南昌工程学院的师生共同就水文化的有关议题进行交流。

今天与大家进行交流研讨的题目是《水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展望》,讲六个问题。

一、水文化概念提出的背景二、水文化有关的基本概念三、水文化建没的进展情况四、水文化建设新的里程碑五、对进一步加强水文化建设的思考六、对高等院校加强水文化教育的建议一、水文化概念提出的背景水文化建设是从水文化和水文化研究的概念引伸出来的。

水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有人类的存在就有水文化的光辉。

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就其存在而言,也是古已有之。

但是,把“水文化”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提出来,把水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领域进行研究,在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未提出来的。

1、社会背景。

水文化研究是在我们党和我们国家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以后提出来的。

1978年11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和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

从而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治淮事业铸辉煌流域管理谱新篇

治淮事业铸辉煌流域管理谱新篇

治淮事业铸辉煌流域管理谱新篇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3页(P1-2,5)【作者】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作者单位】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2013年是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建局50周年。

5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淮委的大力支持下,省淮河局全面贯彻落实省水利厅的决策部署,认真践行科学治水理念,紧紧围绕治淮大局,抢抓机遇,励精图治,顽强奋进,开拓创新,在治淮建设、防汛抗旱、水政执法和边界水事调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流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山东淮河流域历史上一直是水旱灾害多发区、洪涝灾害重灾区,其中建国以来山东省发生的7次流域性大洪水有6次发生在淮河流域。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部部长钱正英曾说过:“沂沭泗流域面积不过8万km2,但是其河道变化的复杂情况,不但在全国、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在某种意义上,沂沭泗河道变化的历史也是中国江河治理历史的一个缩影”。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治淮工作,针对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泗夺淮,沂沭泗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实际,早在1949-04,当解放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时,山东就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导沭整沂”工程。

1950年,党中央、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山东又开辟了治理南四湖的战场,从此开启了山东治淮事业的伟大征程。

为积极推进南四湖流域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1963-12,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2000-10更名为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50年来,一代代淮河局人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尽职尽责,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技术功底,顽强的拼搏精神,攻克了一大批复杂的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治淮规划设计成果,建成了一座座宏伟的水利工程,开创了山东治淮事业的新局面。

秉承传统开拓未来谱写淮安治淮建设新篇章

秉承传统开拓未来谱写淮安治淮建设新篇章

成 全长 1 6 8千米 的苏北灌溉 总渠 ; 加 平 方千米洪 泽湖周边进行 圈圩封 闭 ,
潮 闸, 疏浚了一批排涝骨干河道。
转变一 :从偏重 防洪保安 向资源环
署, 按 防洪 2 0年 一遇 、 除涝 5~1 0年一
固了洪泽湖大堤 ,新建 了部分沿海挡 保证 中小洪水正常生产 ,遇大洪水 时 境水利并重转变 。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
划纲要( 2 0 1 1 - 2 0 2 0 年) > 实施意见》 专栏编辑 : 杜 红志 )
i l 地方治淮论坛 l 《
8 9 . 8 5 利建设注重 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 河束水坝 、 刘老涧打坝等工程 ; 开挖完 的整治和加 固。同时对总面积 4
加大资金投入和 改革 发展 , 全力 打造 “ 人水 和谐” 的美 好 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的客观需要 , 具有重 文化普及教育和传播 , 基本建立与治淮事业发 淮河 ,使淮河 这条古老 的河流 闪现出更 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淮委 队伍建设力度 ,
已经制定 了《 贯彻落实 ( 水文化建设规 展相适应的水文化发展格局 , 为实现我 加璀璨夺 目的光芒 ■
地方治淮论坛 】 I
编者按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 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 也为全面深化水利改革、 做好水利工作指 明
了 方向。当前进一步治淮全面启动 , 治淮事业进入 了 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 为 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精 神。 结合 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淮工作任务 , 在治淮水利 系 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 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深入谋划加快治 淮事业发展 , 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 时期 , 本刊从今年起特邀请流域各地 市有关领导和水利局 长, 畅谈各地在治淮

浅谈讲好治淮故事在发扬淮河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和举措

浅谈讲好治淮故事在发扬淮河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和举措

2021.363探索与交流浅谈讲好治淮故事在发扬淮河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和举措李梦雅 王多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淮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横跨于黄河、长江之间,自古就是中华文化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淮河流域独特的区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

淮河保护治理,始终关系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着淮河的历史文化传承。

在新发展阶段,深入挖掘淮河保护治理中的文化基因,讲好治淮故事,对传承发扬淮河文化意义深远。

要讲好治淮故事、传播淮河文化,必须结合新的实际,把握治淮故事的当代价值,提炼好、宣传好、运用好治淮故事,让治淮故事在淮河文化传承发扬中发挥独特作用。

一、讲好治淮故事、发扬淮河文化存在的问题1.治淮故事的挖掘有许多学者关注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及其演变的研究,对于治淮故事系统深入的探究很少,缺少系统组织的挖掘工作。

治淮故事的提炼角度单一,缺少治淮故事的当代价值发掘;对于新中国治淮故事的提炼、宣传、利用等力度也远远不够。

2.治淮故事的宣传治淮故事的宣传内容及方式都较为单一。

宣传内容多局限于对特定时期治淮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治淮人物事迹宣传较少;也多限于故事本身的宣传,没有形成常态化、系统化、产业化的格局;新技术新手段的融合也有待提升。

3.治淮故事的传承对于治淮故事在流域水利行业内的传承重视程度不够,治淮故事的实体展示创建不足,形式和方式也较为单一;与教育、旅游等其他行业的融合程度不足,对淮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不够,传承能力受限,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度。

二、讲好治淮故事、发扬淮河文化的举措1.多层次挖掘治淮故事从扩大治淮故事的发掘群体入手。

治淮涉及水利、生态环境、经济、文化、学术、旅游、艺术、国际等多个领域,要想讲好治淮故事,需要凝聚水利行业内外等多领域专家进行全方位的挖掘提炼。

回顾70年治淮兴豫辉煌成就奋力开创新时代河南治淮事业新局面

回顾70年治淮兴豫辉煌成就奋力开创新时代河南治淮事业新局面

6ZHIHUAI 2019.10回顾70年治淮兴豫辉煌成就奋力开创新时代河南治淮事业新局面中共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 刘正才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大河之一,淮河流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河南省淮河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33%,占全省总面积的53%,流域内人口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9%和60%,郑州、信阳、驻马店、周口、商丘、漯河、许昌、平顶山、开封、南阳、洛阳等11个省辖市位于其中,是全国重要的农业、能源、工业基地和生态屏障;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5个通道、国家骨干公用电信网“八纵八横”中有“三纵三横” 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途径这里。

淮河安澜事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伟大的治淮历程和辉煌的治淮成就河南省淮河流域受南北过渡性气候、东西过渡性地形、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的影响,具有极端天气情况多、山区平原过渡地带短、下游河道出口浅小等特点,历来是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开发透支和水环境污染较重的地区。

加强淮河治理是确保河南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工作,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先后组织掀起四次治淮高潮,对淮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

在水利部、淮委的大力支持下,河南作为治淮的主战场之一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河南省淮河流域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1950年大水后,掀起第一轮治淮高潮,兴建了一大批骨干工程,河南省淮河流域防洪除涝体系初步形成。

1950年淮河流域大水后,党中央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正确的治淮主导方针。

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治淮高潮,淮河也成为新中国开展全面、系统治理的第一条大河。

加快淮河中游综合治理 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加快淮河中游综合治理 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力, 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 , 强 2 0 8 2万人 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大力实 二是积极推进水 利投 融资机制改革 。足
化管理 , 满足水源地水质水量要求 。
施南湾 、 石 山 口、 泼河 、 梅 山、 薄山、 鲇 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 中提取 1 0 %的资
四是 水土保持 与山洪灾 害防治方 鱼 山、 板桥灌 区等 2 0处大中型灌 区续 金用于农 田水利 建设 ,整合现有用于水 面。 针对河南省桐柏 山区、 伏 牛山区水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小型农 田水 利建设 的各类 资金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
污染 控 制工 程 ,治 理生 态修 复 面 积 实施 临颍 、 禹州 、 永城 、 尉 氏等县( 市) 善流域 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 的水 资源
强化城 乡水 资源统一管理 , 创 4 5 1 0平 方公 里 ,治理 水土 流失 面 积 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 管理制度 ,
河 新 区域 水公 共服务管理模式 ,推 进水 务 7 4 3平方公里 。信 阳、 周 口、 漯河 等黄 系连通试点 工程 ,着力 打造水 清 、
泛平原区采取水土保持植物建设 和土 畅、 岸绿 、 景美 的水生态文 明体系。在 管理一体化 。
7 师河 、 竹竿河 、 潢河 、 大洪 地整治工程等措施 ,治理风蚀区面积 淮 河于流和、 . 7 4 万 千瓦。 牛 山区 山洪沟治理工程 ,拓展和完善 量 9 水利兴 则 国家定 , 水利兴则 民生 惠 , 0 . 3 平方公 里。实施桐柏大别 山区、 伏 河 、 汝河修建 8座水电站 , 新增装机容 淮 河 的安 澜事关 义重大
我 国改革开放 3 O多年来 , 经济社 作 会议 和国务 院治淮工作会议 精神 、 工作是在 以往历 次淮 河流域综合规划基 2 0 1 5年前 再 解 决 工程维修养护 , 保障水利工程 良好运 行。 护制度 ,提高水源地保护监督管理能 村 饮水 安 全 工 程 ,

淮河文化宣传月活动总结(3篇)

淮河文化宣传月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淮河,作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孕育了灿烂的淮河文化。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淮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淮河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我国决定每年举办淮河文化宣传月活动。

2023年淮河文化宣传月活动于X月X日至X月X日在我国各地隆重举行。

二、活动目标1. 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内涵,提高人民群众对淮河文化的认识。

2.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推动淮河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各地文化融合。

三、活动内容1. 淮河文化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企业家等,围绕淮河文化发展、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淮河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2. 淮河文化展览举办淮河文化展览,展示淮河文化的历史、艺术、民俗等特色,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淮河文化。

3. 淮河文化演出举办淮河文化演出,包括戏剧、舞蹈、音乐、曲艺等,展示淮河文化的艺术魅力。

4. 淮河文化旅游节举办淮河文化旅游节,组织游客参观淮河文化遗址、体验民俗风情,推动旅游业发展。

5. 淮河文化研讨会召开淮河文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企业家等,共同探讨淮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6. 淮河文化征文比赛举办淮河文化征文比赛,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挖掘淮河文化内涵,展现淮河文化魅力。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淮河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推动了淮河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3. 加强了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文化融合。

4. 为淮河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活动不足与改进措施1. 活动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淮河文化宣传月活动了解不足。

改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活动知名度。

2. 活动内容单一,未能充分展示淮河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改进措施:丰富活动内容,增加互动性、趣味性,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淮河文化的魅力。

繁荣淮河文化促进治淮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繁荣淮河文化促进治淮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繁荣淮河文化促进治淮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钱敏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山东考察时又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总页数】2页(P4-5)
【作者】钱敏
【作者单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治淮事业科学发展
2.大力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不断开创治淮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淮委2015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3.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开创治淮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淮委2013年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4.深入贯彻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不断开创治淮事业发展新局面
5.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保障治淮事业健康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 要 文 】 l
繁荣淮河文化 促进治淮事业不断
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提 出了建设 价值取向 ,一直为 国家 的社会经济发 展史充分表 明, 文化对于一个 国家和民族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 展提供着强有力 的精神动力 。 力的重要论述 。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山 的生存 发 展 是不 可 或缺 的 。放 眼 中国 当前 ,深入开展水文化建设 可以 5 0 0 0年 的发展史 , 我们可 以发现 , 中华文
扬治淮精神 , 不断推动流域水利工作的 当前我 ̄ 1 " 1 : k2弘扬水文化 , 就是要通过
新跨越。

重要传统 和特 征。淮河流域还有 着如
广泛深入的群众 f 生水文化创建活动 , 把 安 丰塘等独 具特 色 的治 水文 化遗存 , 新
中华 民族在五千年 的发展史 中创 广大干部 职工 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建 中国成立 以来 建设的大量水工程 ,都是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 明,任何一项 髓 。 淮河流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治水实践
项事业 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 的支撑 年的文 明发展历程 中, 淮河文化一直伴 随
刻指出 , “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 民族最 事业的发展 , 都伴随文化的支撑。任何 造就 了积淀厚重 的淮河文化 , 在中华五千

息、 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 ” 指出中华文 都不可能持久 。中华 民族一脉相承 、 独 着 中华文 明的发展 而不断延伸 。大 禹治 化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所在, 体现了深 领风骚 的传统文明是与博大精深、 特色 水 , 开 了华 夏民族最早的集 中力量统一治 邃 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时空洞察 , 为我 鲜明的中华文化相表里的。 富有特色的 水的先河 , 进而在华夏大地建立起第一个
造 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璀璨 的中 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方针上 , 按照水利部 宣传弘扬淮河 文化的重要课堂 。我们一 华文化脉脉相传维 系着 中华民族 的绵 党组 的治水新思路和总体战略部署 , 为 直把挖掘淮河历 史文化与拓展 现实治水
延发展 ,成为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 的精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 的水 文化有机结合起 来 ,赋予淮河文化 更加 神动力 , 又是 中华民族 昂首走 向世界 、 利保障。大力 弘扬水文化 , 增强治淮工 鲜 明的现实 意义 ,指导淮河治理 的伟大 实现 民族伟大复兴 的精神资源。中华 作者 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 , 树立建设美好 实践 , 不断加强淮河文化 建设 , 以水 文化 文化积淀着中华 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 淮河的价值理念和 目标 ,唱响团结治 建设推动精神文 明建设 ,开展 了多 种形 求, 是 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 、 发展壮大 的 水 、 建设流域生态文 明的主旋律 , 将文 式 的淮河文化建设 活动 ,以先进 的淮河 以 丰厚滋养。水文化作为 中 华 民族悠久 化的力量融入治淮事业的不朽生命力、 文化构 建淮 河治 理 的核 心价值 体 系 , 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丰富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为治淮事业健康 “ 人水 和谐 ” 的治水理念指导和统领 治淮 的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 ,中华 民族几 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 智力支持 事业不断发展 。 千年来治水文化 的不断积淀形成 了中 和思想保证。 国水文化的核心 ,形成了积极 向上 的 当前 , 在淮河水文化建设 中 , 主要存 文化是一种精神纽带 ,人类 的发 在两个问题 : 一是投入不够 , 淮河流域有
们领悟 中华文化提供 了宝贵的思想方 淮河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 是 国家政体一
夏朝 , 此后治水在历史演进
法。 我们治淮工作者要在学习中华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淮河流域人 民几 过程中与 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文化的基础上 ,深入挖掘淮河文化 , 弘 千年来的治水实践相凝和的智慧结 晶。 团结治水 、 共 同发展 , 这是淮河 文化 的又
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 准确把握 中华 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 时代有着重要 久 ,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鲜明的文化特
文化 的精神特质 , 科学对待民族文化传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 的历史意义 。
统, 具有重要 的意义。习近平 同志还深 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
征 ,凝 聚着千百年来流域文化 发展的精
从文 化造就了中国伟大的过去和辉煌的今天 。 东考察时又强调 , 一个 国家 、 一个 民族 有力地促进美好中国的建设进程 , 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 中 化的角度引导全社会建立 “ 人水和谐 ” 文化从思想上 、 理论上给中国迈 向美好未 华民族伟 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 的生产生活方式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 来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淮委在水文化建设 繁荣为条件。 这些重要观点对于贯彻落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 , 水文化建 过程 中, 注重开发淮河文化在水文化建设 实党 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精神 , 深人理解 设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的物质文化需 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淮河是 中华文 明重 淮河文化博 大精深 、 历 史悠 文化兴盛与民族强盛 的关系 , 切实加强 求 、 促进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 努力走 要 的发祥 地 ,
地方治淮论坛 】 I
编者按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 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 也为全面深化水利改革、 做好水利工作指 明
了 方向。当前进一步治淮全面启动 , 治淮事业进入 了 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 为 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精 神。 结合 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淮工作任务 , 在治淮水利 系 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 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深入谋划加快治 淮事业发展 , 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 时期 , 本刊从今年起特邀请流域各地 市有关领导和水利局 长, 畅谈各地在治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