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秋天的怀念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

领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艰难生存的生命及其真正意义,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理解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中奋起的原因。

1.细节描写中体现的深沉的母爱。

2.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深刻探讨。

1.讲授法和质疑法研讨法。

2.互动讨论法和交流法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青年,在二十岁这个最狂妄的年纪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加上“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常常是“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消极颓废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苦闷绝望让他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值得欣慰的是,最后,他还是坚强而快乐地活了下来。拯救他的不是万能的上帝,而是他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或许是母亲那难言的深深悲苦打动了上苍,后来,儿子用积极进取的信念战胜了苦难,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最终战胜了自己。可是,这时母亲却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啊!深深的思念让儿子痛彻心肺,在泪光中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作者就是本文中的“儿子”——著名作家史铁生。

2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积劳成疾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品还有:《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命若琴弦》《礼拜日》《原罪·宿命》《我与地坛》等。其

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1998年因患尿毒症在家休养,一直坚持与病魔斗争并有新作品集《往事》问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3激情歌唱,引出题目:

(1)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母亲”是个亲切的字眼,提到母亲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请问:谁来说说自己的母亲?明确:母亲勤劳,朴实,善良,很爱我们等……

(2)看到题目“秋天的怀念”,大家想到了什么?示例:秋天是个容易伤感的季节,或许是对发生在秋天的某件事的怀念?或者是对在秋天去世的某个人的怀念等。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诵读,积累字词。

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

诀别(jué bié)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ɡ wài)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看菊花?“我”和母亲各有怎样的表现?母亲想带“我”去看菊花的愿望实现了吗?

明确:两次!第一次是“我”暴怒的时候,母亲要带“我”去看花,但“我”不去;第二次是“我”在窗前看落叶的时候,“我”答应了母亲第二天去看花,但也没看成,因为就在那天,母亲去世了。

3通读全文,师问:你感受到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伟大,无私。

三、深入研读,把握真情

思考:借助表格捕捉人物形象,你看到怎么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明确:儿子:悲观,烦躁,倔强,暴怒无常;母亲:慈爱,乐观,

坚强。

四、研读精要,领悟描写

1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动作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明确:“躲”字突出母亲不愿让儿子看到自己的难过,但又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家呆着,所以只得躲起来注意着儿子的动静;“忍”字突出了母亲的伟大与坚强,面对残疾的儿子,即使自己身患重病也不想让儿子失去活的希望;“挡”字突出了母亲不想儿子看到落叶纷飞的,生命逝去的萧条景象,她想让儿子积极乐观地活着,她要挡住的不仅是落叶,她要挡住的更是一扇通向死亡的门。

2自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动或最喜欢的部分,并讨论其喜欢或感动的原因,领悟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

明确:(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用她坚强乐观的态度鼓舞对生活充满绝望的儿子要好好活着,母亲这种伟大而无私的爱让我深深感动。

(2)“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在临死前仍然放不下自己的儿女,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母亲这一生的操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情节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句中“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明确: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将课文第二段中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明确: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二、品读课文,体会真情

1提问: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明确:(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4)“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