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中国人格的研究工具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勇—心理结构及测量的开题报告

中国人的勇—心理结构及测量的开题报告

中国人的勇—心理结构及测量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中国人的勇—心理结构及测量研究背景及意义:人类面对困难、危险以及挑战时,勇气是可以激发和启迪的一种心理力量。

这种心理力量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文化中更是被赋予了非常特殊的意义。

然而,勇气的源泉及其相关的心理结构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样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勇气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内容及目标:本研究计划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究中国人的勇气内涵、心理结构及其测量方法,同时探究勇气与其他心理学构念(如人格、心理健康等)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梳理勇气的内涵与心理结构;2. 开发有效的勇气测量工具以及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3. 探究勇气与人格、心理健康等心理构念的关系;4. 探究不同社会背景、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勇气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前后两个阶段的研究设计。

第一阶段是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中国人对勇气的理解和体验,并分析勇气的内涵与心理结构。

第二阶段是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问卷测量工具测试大样本中国人对勇气的体验和评价,包括心理测量学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如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揭示中国人勇气的内涵和心理机制,为有关勇气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2. 探索勇气与人格、心理健康等构念之间的关系,拓展有关勇气的研究视角,同时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提升勇气。

3. 开发有效的勇气测量工具,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可以为勇气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同时为之后的涉及勇气的研究提供工具支持。

4. 结果可以为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组织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培养人才。

中国人人格研究综述

中国人人格研究综述

Total.354June 2016(C)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354期2016年6月(下)摘要本文从人格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当今的人格及人格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梳理。

然后就当前有关“国民性”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并对有关中国人人格的研究作了综述,接着就中国人人格测量的方法作了介绍,并就中国人人格的本土化研究情况作了概览。

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关中国人人格研究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人格中国人人格本土化A Review of Studies on Chinese Personality //Wang Enxi Abstract This article fundamental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f today on personality,personality psychology from the most basic concept of "personality,"and then reviews the precent study of "national character".Moreover,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personality,introduce the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Chinese personality and overview the localized study of Chinese personality.At last,we give some advice to the future study of Chinese personality.Key words personality;Chinese personality;localization在当今,无论是招聘选拔、人际交往还是教育培训,人格测验都不可或缺。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MBTI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不同的人格类型表现。

它以jung的心理类型理论为基础,由美国的briggs和myers母女共同研制开发。

从1942年到现在,MBTI经过myers-briggs家族半个多世纪的改良,已经发展到最新的m版,该版本引入了项目反应理论(irt),利用θ分数反映类型偏好的清晰度,与先前版本相比,其评估技术有较大的提升。

在国外,MBTI因其独到的理论根基,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极强的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团队建设、生涯设计、教育学习以及个体与家庭治疗等领域,而目前国内对于MBTI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以介绍。

1 MBTI的理论基础1.1维度及其解释MBTI的理论基础是心理类型理论。

该理论最早体现在《心理类型》一书中,它旨在揭示、描述和解释个体行为表现的差异。

在此书中,jung阐述了通过临床观察和心理分析得出的个体行为差异的三个维度:(1)精神能量指向:外向-内向;(2)信息获取方式:感觉-直觉;(3)决策方式:思考-情感。

briggs和myers 母女俩在这三个维度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新维度——(4)生活态度取向:判断-知觉,从而用四个维度描述个体的行为差异。

其中,“外向e—内向i”代表着心理能量的不同指向;“感觉s-直觉n”、“思考t-情感f”分别表示人们通过感知活动获取信息和经过判断权衡做出决定时不同的用脑偏好;“判断j-感知p”是就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言,它表明个体是以一种有计划(确定)的还是随意(即兴)的方式适应外部环境,是信息获取维度和决策维度的综合效应在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体现。

以上每个人格维度都有两种不同的功能表现形式,经组合可得到16(24)种人格类型。

jung把感知和判断列为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前者帮助个体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后者则使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做出决定,它们在大脑活动中的作用受到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精力来源的节制,从而对人的外部行为和态度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

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一、本文概述《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人格量表作为一种心理测量工具,在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发展历程和背景,分析了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随后,文章重点评估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验证了量表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提升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应用价值,推动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以及促进中国人在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人人格量表简介中国人人格量表(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 CP)是一款专为评估中国人的人格特质而设计的心理学工具。

该量表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国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心理行为特点,力求提供一个全面、准确且适用于中国人群的个性化评估方案。

CPAI的编制基于广泛的人格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大量的中国人人格特质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因子分析和项目分析,最终确定了量表的结构和题目。

量表包含了多个维度,每个维度都代表了一种或几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如自我概念、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等。

这些维度不仅全面覆盖了人格的多个方面,而且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在量表的设计上,CP注重了内容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了标准化的评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量表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敏感性,能够有效区分不同人群在人格特质上的差异,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总体而言,中国人人格量表是一款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心理学评估工具,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中国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空白,也为深入研究中国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信度分析信度分析是衡量量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人格测量工具

人格测量工具

⼈格测量⼯具实⽤的⼈格测量⽅法作者:严正和邦咨询⾸席顾问在职业⽣涯规划的过程中,仅仅了解⾃我的专业技术能⼒,⾃⼰的兴趣爱好,⾃⼰的特长是不够的,即使对⾃我的智商、情商、意商有了⼀定的了解,也还不⾜以让你能够找到最合适你的⼯作。

在前⾯宇航员的例⼦中我们看到了差异。

这些差异实际上来⾃于⼈格的差异。

通过对个⼈⼈格进⾏测量,来全⾯的了解⾃我的价值观,对职业⽣涯的规划有着决定性的作⽤。

理解和描述⼈类的⼈格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是个⼈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为;⼆是这些特点可以被评估和测量。

由此,⼈格测验可以分为投射测验和客观测验两⼤类。

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你是否曾经看天上的⼀朵云看成是⼀张脸或是⼀种动物?如果你让你的朋友来看,他们可能看到的是⼀个睡美⼈或者是⼀条龙。

⼼理学家⽤投射测验来进⾏⼈格测评时也根据了同样的原理。

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系列的模糊刺激,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绘画。

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或者讲述画中的故事。

投射测验⾸先由精神分析家使⽤的,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测验揭⽰病⼈⼈格的⽆意识动⼒。

因为刺激是模糊的,反应部分取决于被试带⼊情境的内在情感、个⼈动机和先前⽣活经验的冲突。

这些个⼈的、特异的⽅⾯,会被投射到刺激中去,从⽽使得⼈格评估者可以做出各种解释。

在⼈格评估⼯具中,投射测验最常被⼼理学从业者使⽤。

因为投射测验对语⾔的敏感性要⼩得多,所以,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得到了更为⼴泛的传播。

最著名的投射测验主要有两个:罗夏的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精神病学家赫尔曼罗夏在1921年创⽴。

模糊刺激是对称的墨迹图,有⿊⽩的,有彩⾊的。

在测验中,向被试呈现墨迹图,然后问“这可能是什么?”先让被试确信答案没有对错之别,施测者逐字记录被试所说的、记录反应花去了多少时间、每张墨迹图总共花去了多少时间和被试拿墨迹图的⽅式。

然后,在第⼆个阶段进⾏询问,根根据先前的反应要求被试详细的说明。

杨国枢有关中国人 个人现代性研究述评1

杨国枢有关中国人 个人现代性研究述评1

杨宜音杨国枢等人关于个人现代性研究述评从到远流图书公司,19-39社会变迁与人的变迁个人现代性北京本文对台湾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等人从事的有关中国人个人现代性研究从理论立场与研究策略研究结论关键词个人传统性在全球现代化的背景下作为的发展中国家1991Ãæ¶ÔÏÖ´ú»¯½ø³ÌÔÚÉç»áÐÄÀíºÍÈ˸ñÐÄÀí·½Ã洫ͳÖйúÈËÏÖ´úÖйúÈ˶ø½«»á²»»áµÈͬÓÚÌåÏÖÁËÈËÎÄÉç»á¿Æѧ¼Ò¶ÔÈËÀàÃüÔ˵Ĺػ³´Ó1962ÄêÆð¹þ·ð¹ú¼ÊÊÂÎñÑо¿ÖÐÐÄÃÀ¹ú¹þ·ð´óѧÉç»áÐÄÀíѧ¼Ò A. Inkeles¾-¼Ã·¢Õ¹µÄÎÄ»¯ÒòËØÑо¿¶ÔÓÚ¸öÈËÏÖ´úÐÔ1966年1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的子课题的文献综述之一并受到杨国枢先生的大力支持与瞿海源研究员沈杰博士社会学家孙立平李培林折小叶史学家秦晖教授也对本研究提出过建设性的意见并在八年之后出版了一书英克尔斯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现代化历程对个人所造成的影响尽管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中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1)乐于接受新的生活经验(2)准备迎接社会的变革头脑开放(4)注重现在与未来(5)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办事讲效率(7)尊重事实和知识(9)重视专门技术(10)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11)相互了解主张非权势和平等相处(12)了解生产及过程常常被用来评定人是否现代化的标准1998 英克尔斯等人的研究发表之后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瞿海源杨中芳面对台湾社会的急剧变迁成为开拓这一研究领域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家他就开始关注国民性研究1965b继而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与现代生活适应1971c1995Ñî¹úÊà1972e杨国枢19841986a杨国枢1989aÑî¹úÊà1972f»Æ¹â¹ú杨国枢1974dÓà°²°î1989b个人现代性对社会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杨瑞珠杨国枢1981b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角度对个人现代性的比较研究1989b1996b ËûÒ²ÒÔ±¾ÍÁÐÄÀíѧµÄÈ¡ÏòÀýÈçÖйúÈ˵ÄÉç»áÈ¡Ïò1992中国人的成就动机杨国枢杨国枢黄丽莉叶光辉19881988bÒ¶¹â»ÔÑî¹úÊàÑî¹úÊà1987并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个人现代性问题的理论立场杨国枢1995可以说这些凝聚着杨国枢及其合作者35年学术兴趣对于处于快速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大陆学术界国民性价值观变迁等领域研究的学者来说本文将分五部分对杨国枢等人关于个人现代性的研究进行初步的梳理和述评理论立场与研究策略在及相关研究领域杨国枢的思考路径是与外国人有什么不同是否可将它们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哪些可适应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并研究中国人个人传统性和现代性对于社会变迁的适应在这一思路背后1 理论立场的转变从1969年到1984年大约完成了20项实证研究台湾民众的心理与行为变迁的情况1989这些研究采用了古典现代化理论的立场但现代社会只有一个根据这一1988aÐÄÀí¾ÛÁ²¼Ù˵psychological convergence hypothesis他认为世界性即具有一套共同的现代心理与行为特征的人认为这些特征将取代传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1993参见下图杨国枢对自己的理论立场和研究策略进行了反省从到传统性和现代性可能不是一个连续体的两极从到传统性和现代性可能不是单维变量从到现代性和传统性可能在不同生活范围中是不同的从到现代性和传统性研究的重心可能应是本土性的跨文化性的这一改变重新确定了杨国枢从事个人现代性研究的方向也反映了他对跨文化心理学立场的放弃他看到传统人现代人可能不是到的变化可能不等于会是从自己的传统人演变而来的而这一社会变迁或许与发达国家的社会文化变迁的趋向相一致他认为为此试图建立中国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1993a1997b他主张采用的立场探讨个人现代性发展的心理机制Yang, K. S.20002 文化生态互动分析框架的建立基于1985年以后的研究发现首先将个人现代性操作化为现代化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某一社会大多数人共同的普同性心理与行为同类社会独有性心理与行为工具性心理与行为例如集体取向或个体取向或功能性格调性或终极性心理与行为根据这一分类标准见表1表1 心理与行为的类别分析普同性特殊性独有性工具性 A B C非工具性 D E F杨国枢以为理论依据其基本的内容是第一传统社会现代社会民众不同类别的心理与行为受到该社会之生态环境特征工具性的心理与行为是适应社会生态环境所必需的普同性心理与行为因与人类基本身心结构与功能有密切关系经济特殊性心理与行为是适应某类社会畜牧社会渔猎社会或工商社会经济因此其形成受到此等因素的决定或影响比较大其中工具性心理与行为比其非工具性心理与行为受到此等因素的决定与影响更大人与文化生态处于互动的关系之中第二经济及社会变迁主要是从某种传统社会转变为工商社会原有适应传统社会的心理与行为在内涵上将有所转变并继续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下来如下图所示为了适应工商社会即现代性心理与行为如下图所示在社会变迁中其变迁趋势可能有两种1即某些传统的心理与行为是适应传统社会的主要心理与行为非交叉型变迁趋势某些现代的心理与行为是适应现代社会的次要心理与行为 此处插入图四此处插入图五第五两类心理与行为的变迁速度和程度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四种1¼´ÒÔ´«Í³ÐÔÐÄÀíÓëÐÐΪÌØÕ÷ΪÖ÷µÄ¸öÌåÀàÐÍ2¼´ÒÔÏÖ´úÐÔÐÄÀíÓëÐÐΪÌØÕ÷ΪÖ÷µÄ¸öÌåÀàÐÍ3¼´´«Í³ÐÔºÍÏÖ´úÐÔÁ½ÀàÐÄÀíÓëÐÐΪÌØÕ÷½Ô¸ßµÄ¸öÌåÀàÐÍ弱势混合型从这一理论立场出发杨国枢以和这两个概念分析了人类适应变迁的心理机制而且包括了对这些成份构成如何运作的心理机制的探索杨国枢二其三个主要特点是1按照心理学人格与态度测量的基本研究程序测量工具的编制施测根据具体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的如深度访谈历史文献分析等例如其中多元个人现代性量表是迄今中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界在这一领域唯一根据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发展出来的测量工具内部一致性和效度主要发现和结论杨国枢等人关于中国人个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研究相关的研究发现甚多限于篇幅1 心理成份中国人的个人传统性现代性应包括哪些心理成份经过对个人传统性和个人现代性主要范畴的题目编制筛选1710份主成分分析和陡阶测验获得五个因素1孝亲敬祖3宿命自保5Ç¿µ÷ÔÚ¸÷ÖÖ½ÇÉ«¹ØϵÓëÉç»áÇé¾³ÖÐÓ¦×ñÊØ°üÀ¨¸÷ÖÖ´«Í³¹æ·¶ºÍµÀµÂÒªÇóТÇ×¾´×æТ˳ÉÄÑøÊÌ·îÔÚ²àµÈ°²·ÖÊسÉÓëÈËÎÞÕù²»Çó½øÈ¡Ç¿µ÷Ã÷Õܱ£ÉíÇ¿µ÷ÄÐÅ®Óбð个人现代性的因素分析结果也是五个因素1独立自顾3尊重情感5Ç¿µ÷ƽȨ˼ÏëѧÉú¿ÉÒÔÓëÀÏʦ±çÂ۵ȶÀÁ¢×Ô¹ËÒ²ÓÐÖ»¹Ë×Ô¼º±ã¿ÉÇ¿µ÷ÀÖ¹Û¿´´ýÈËÀàµÄ½ø²½Ç¿µ÷ÒÔÕæʵµÄ¸ÐÇé×÷Ϊ½»ÍùµÄÒÀ¾ÝÄêÁäµÈÁ½ÐÔƽµÈÉç»áµØλµÈ·½ÃæӦƽµÈ2 心理成份的演变趋势这些被界定为中国人传统性或现代性的心理成分或人格特质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优越两性平等在1989年的报告中可以看到安分守成男性优越遵从权威但偏向同意大学生和社会成人不论男女都偏向同意两性平等以及这些因素有交叉变迁杨国枢等人的研究发现而且这些特质还会出现不同程度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共同的心理与行为在社会变迁中可能出现的变迁趋势的预测 表2 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性与现代性共同心理与行为之可能变迁的方向内涵转变较多弱势存在或全然消失A3 工具性独有心理与行为强度减弱较快新渐进线颇低部分内涵转变强度增大较快强势存在B3工具性独有心理与行为内涵重新形成新渐进线颇高新渐进线趋中新渐进线趋中六类传统性心理与行为都可能与现代性心理与行为同时并存3 心理机制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是这一研究的目标之三拒变反应2因应反应4È»ºóÒÔ´ËÀ´Ö§³ÖËû´ÓÎÄ»¯Éú̬»¥¶¯ÂÛ¶ÔÓÚ¸öÈË´«Í³ÐÔºÍÏÖ´úÐÔÔÚÉç»á±äǨÖлá³öÏÖ±äǨÕâÒ»ÊÂʵµÄ½âÊÍÔÚÇø¸ôµÄ×÷ÓÃϸ³ÓèÆ䲻ͬµÄÐÔÖʺÍÔË×÷Âß¼-´Ó¶ø´ïµ½Ã¬¶ÜµÄÐÄÀíÌØÖÊͬʱ²¢´æ¶øÏà°²ÎÞʼ´1不同生活范畴的心理区隔化使其各自运作另一些方面则依然故我在现代化的适应过程中即1行为与功能的心理解离化3ÔÚ¾-¹ý½ÏΪÏêϸµÄ·ÖÎöÖ®ºó¿ÉÒÔÊÓΪºÍµÄ¹ý³Ì此处插入图六四受到跨文化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学者的关注选择的理论立场和研究策略不同如果将著名的社会学家我们可以发现三个比较鲜明的差异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一些社会因素教育水平社会流动工厂就业经历等对个人现代性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到它的一个理论预设工业化将导致个人现代性的形成不同程度的工业化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个人现代性个人现代性将影响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人对异文化的开放态度英克尔斯更倾向于把个人现代性看作一组由工业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类型迈向现代和中看到英克尔斯并非不注重人格特质民族性格一书中探讨了国民性格的内在和外在的定义由此英克尔斯关注人格特质的角度仍然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他始终将个人现代性放在社会现代化的背景之中而杨国枢等人的研究属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或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价值观念的主要心理成份杨国枢更倾向于把个人现代性看作一组影响个体朝向个人现代性发展和演变的人格潜质进一步说应对社会变迁的思考角度从这个基点看但是仍然承袭了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学术传统着重比较不同文化社会中个人现代化的程度这一立场背后的理论预设必然是将个人现代性视为泛文化的其结论是其现代性是有强有弱的英克尔斯希望回答除了对六个发展中国家个人现代性的研究德国和美国在态度心理状态和民族性格方面的差异幸福感试图发现一个不同地域复杂的价值观系统发现和描画一幅现代国家人格结构差异程度的图画是大有可为的事情一个世界能否出现和心理-社会的视角1997Ãñ×åÓëÎÄ»¯±È½Ï1995杨国枢的研究采取了本土心理学这一取向的表述被修改为2000ÖصãÔÚÓÚ´ÓÎÄ»¯Éú̬»¥¶¯ÂÛµÄÁ¢³¡³ö·¢¸öÈË´«Í³ÐÔ¸öÈËÏÖ´úÐÔ±àÖƲâÁ¿¹¤¾ßÒÔ¼°Ì½ÌÖÆäÐÄÀí»úÖÆËûµÄÑо¿±³ºóµÄÀíÂÛÔ¤ÉèÊÇ´«Í³ÐÔºÍÏÖ´úÐԵĸ÷Ö÷Òª³É·ÝÖ®¼ä¿ÉÄܳöÏÖÈ¡´ú½¥½üµÈ²»Í¬Àà±ðµÄ¹ØϵʲôÊÇÏÖ´úµÄÈ˸ñÌØÖÊÔÚÏÖ´ú»¯¹ý³ÌÖÐÇ°ÕßÊÇ·ñ¿ÉÒÔÌæ´úºóÕß3 选择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不同由于学科角度英克尔斯和杨国枢选择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也有所不同他编制的量表更多地带有态度问卷的意味英克尔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样本是在六个国家中抽取的国家之间的群际比较不同的工业化水平是影响个人现代性改变的自变量他不仅将传统性和现代性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群通过主成份分析获得重要的传统性或现代性因素杨国枢的研究样本最初采用了台湾大学生和社会成人五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或者说这也提醒我们以一个批评的立场审视这些研究对个人现代性的研究中暗含着价值评价的成分焦虑杨国枢等人发现疏离感社会孤立感作为中介变量与个人传统性和个人现代性均有正相关宿命自保而与其它传统性成份的相关系数平均为.43独立自主与的相关高达.44这些结果均值得深入探讨1989¸öÈË´«Í³ÐÔÓëÖйúÈ˵ÄÉç»áÈ¡ÏòµÈ±¾ÍÁÉç»áÐÄÀíÖ®¼äÊÇÒ»ÖÖʲôÑùµÄ¹ØϵÖìÈðÁá三而没有真正以本土的立场深入到传统如何受到现代因素的影响下作了某种程度的改变而成为现代这一问题杨中芳当我们想要进行中国大陆社会变迁中人的变迁研究并反省杨国枢等人的研究杨国枢等人后期的研究集中在个人现代性和个人传统性的心理成份从他们的研究发现中可以看到而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或此消彼长的关系即二者的关系为什么会是并存与宿命自保独立自顾例如男性优越两性平等安分守成男性优越平权开放与既并存又替代Óë³Ê¸ºÏà¹ØͬʱÓë³ÊÕýÏà¹ØÉõÖÁÊÇÎÞ¹ØÓëÎå¸ö¸öÈË´«Í³ÐԳɷݵ±¸öÈËÏÖ´úÐԳɷÝÓë¸öÈË´«Í³ÐԳɷÝÖ®¼ä´æÔÚÕýÏà¹Øʱµ±Ö»ÓÐÁ½¸öÖ÷ÒªµÄ¸öÈËÏÖ´úÐԳɷݻòÏÖ´ú¼ÛÖµ¹ÛÓë¸öÈË´«Í³ÐԳɷÝÖ®¼ä´æÔÚ¸ºÏà¹ØÄѵÀ¿ÉÒÔËã×ö¶Ô´Ó´«Í³½«»á±ä³ÉÏÖ´úµÄÇ÷ÊƵÄ×ã¹»Ö§³ÖÂðÑî¹úÊàʹÓÃÁ˽âÊÍÁË´«Í³ÓëÏÖ´ú³É·ÝµÄ²¢´æÐÄÀí½âÀ뻯µ«ÊÇÓÖÈçºÎ±íÏÖΪ´«Í³±»¼ÌÐø±£³ÖµÄµ±°üº¬×ŵÄÒâÒåʱТÒò´ËÀÖ¹Û½øÈ¡ÔÙÀýÈçËÞÃü×Ô±£²»¹âÓгÉÊÂÔÚÌìÖ®ÒåÕâÁ½ÕߵĺÍг¹²´¦ÊÇ·ñ˵Ã÷´«Í³³É·ÖÖаüº¬Óиü¼ÓÒ»°ãÐÔµÄÒòËØÄØÄÇôÖйú´«Í³ÎÄ»¯ÖмæÈݲ¢°ü˳Ӧ±ä»¯µÄÌØÐÔÓ¦¸Ã¿´×÷ÊÇ´«Í³»¹ÊÇÏÖ´úÄØÑîÖз¼ÔøÌáµ½µÄÓйصÄÑо¿1999从她的思路中即从传统成分本身具有的建构性如果从并存从区隔本土化则是第二步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立场来看深入探讨影响个人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心理与行为发生改变的社会因素教育生活方式而这些在英克尔斯的研究中则成为解释个人传统性和现代性心理与行为的自变量心理机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例如年龄群体职业群体地域群体和心理群体的比较研究或一致根据我国社会转型这一事实值得从群际比较的角度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生活方式婚姻质量等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主观指标研究提供支持个人现代性与个人传统性都面临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价值观当一个并非持个人意见选择至上社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出现分离因而创造出一种可以容许分离的文化价值观这三者之间对立缠绕是不可避免的使用西方的个人变迁或个人现代性的研究策略或研究进路自然也会险象环生从这些方面看研究面对全球化中国人如何解读变迁应对变迁不仅将是一个非常有可能进入中国人本土心理世界的路径也是我们社会心理学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一个有价值的领域1989社会文化变迁的社会心理分析瞿海源编著巨流图书公司1965b现代心理学中有关中国国民性的研究3-19页1971c中国国民性与现代生活适应叶英堃现代生活与心理卫生台北1972d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李亦园1988中国人的性格台北李美枝杨国枢主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杨国枢1972f中国大学生现代化程度与心理的关系李亦园1988中国人的性格台北黄光国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245-278杨国枢1974d中国的现代化有关个人现代性的研究37期杨瑞珠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79-95杨国枢叶启政主编1984¾ÞÁ÷ͼÊ鹫˾杨国枢现代社会的心理适应台北1981中国人的性格与行为的形成及蜕变139-55 杨国枢1984大学生人生观的变迁章英华主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杨国枢1987传统价值观后儒家假说的一项微观验证1-48杨国枢中国人的蜕变台北1988b中国人之孝道观念的分析杨国枢主编桂冠图书公司杨国枢中国人的蜕变台北叶光辉1988孝道的社会态度与行为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65期杨国枢概念与衡鉴131-169杨国枢1989价值取向及其变迁以大学生的研究为例杨国枢主编桂冠图书公司杨国枢叶明华概念与测量杨国枢主编桂冠图书公司杨国枢1991孝道的心理学研究杨中芳编中国心传统篇台北193-260杨国枢社会互动的观点杨国枢主编桂冠图书公司杨国枢杨国枢主编桂冠图书公司1993b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能否同时并存1993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的观点台北1995中国人对现代化的反应现代化与中国文化天津1997a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契合性及其相关问题杨国枢主编桂冠图书公司1997b三论本土契合性1997本土心理学研究台北197-237杨中芳余安邦主编理念及方法篇台北1999现代化试论现代化研究的本土化社会学研究57-72杨中芳远流出版公司余安邦1987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51-98朱瑞玲1993本土心理学研究台北89-119Yang, K. S. (1981b). Social orientation and individual modernity among Chinese students in Taiw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gy, 113,159-170Yang, K. S. (1986a). Chinese personality and its change. In M. H. Bond (ed.), The Psychology of Chinese people.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Yang, K. S. (1996a). The psyc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a result of societal modernization. In H. S. R. Kao and D. Sinha (eds.), Asian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y.New Delhi: SageYang, K. S. (1996b). Theories and research in Chinese personality: An indigenous approach. In H.S. R. Kao and D. Sinha (eds.), Asian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y. New Delhi: Sage Yang, K. S. (1997).Indigenising westernised Chinese psychology. In M. H. Bond (ed.) Working at the interface of cultures: Eighteen lives in social science. London: RoutledgeYang, K. S. (1998). Chinese responses to modernization: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8)1:75-97Yang K. S. (2000). Monocultural and cross-cultural indigenous approaches: The royal ro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balanced global psychology. Asian Journal Social Psychology, 3:241-264图一中国人性格与行为形成与蜕变模式杨国枢传统性心理与行为的现代化历程中传统性心理与行为之强度减弱趋势1993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能否同时并存杨国枢主编桂冠图书公司 现代性心理与行为示意图1993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能否同时并存杨国枢主编桂冠图书公司 心 传统 核心现代性心理与行为 理 与 行为的强 现代度核心传统性心理与行为图四现代化历程中相反之传统性与现代性心理及行为的对应变迁形态来源如图三旧观念解决同类问题或因应同类情况重复失败两个重要部分之关联的解组两个主要部分各自改变或更新变迁或更新后两个主要部分重新加强结合重组后之结构功能单元可有效用于问题解决或情况应因。

大五人格特质测查分析报告

大五人格特质测查分析报告
外向性(Extraversion),又被译为外倾性等。该维度评估的是一个人对与其 他人之间的关系感到舒适的程度,程度越高,则表示他越外向。它一端是极端外 向,另一端是极端内向。外向者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 内向者则井不意味着他们是缺乏精力或是自我中心的,只是意味着他们的外向表 现并不突出,而是偏向于含蓄内敛、稳健与自主。此后,多位研究者根据大五人 格理论建构了多个版本的大五人格量表。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学部本科生大五人格特质测查分析报告
——基于对教育学部 3 个年级本科生测查数据的分析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项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科生大五人格特质的 量化研究成果。通过描述统计、单样本 t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 ANOVA 和 Pearson 相关等统计学方法,探究大五人格特质上教育学部本科生与大学生总 体的差异,教育学部男女生、不同年级间差异,教育学部本科生 5 项特质间的相 关程度等。研究结果可为学校相关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干部的工作开展提供 参考。 【关键词】 大五人格;描述统计;t 检验;差异显著性;相关
4
Soto,2008)。2010 年,来自广东、江西和福建 6 所高校的 1221 名在校大学生 参加了测试,其中男生 454 人、女 754 人,缺失 14 人。年龄在 16 至 28 岁之间, 平均年龄 20 岁(19 岁=249 人;20=458 人;21=270 人;22=96 人;>22=46 人; <19=84 人;缺失 18 人)。最终以各维度总分为标识变量(Marker variable),挑 选与标识变量相关在 0.4 以上,同时在非目标维度上的因素负荷小于 0.4,并且 必须来自多个侧面特质的条目(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2010)。通过这一过程 共选择了 40 个条目组成了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即是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这一研究中的中的数据即是本研究中参照的常模。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是否做是否回答。

1 你的情绪是否时起时落?2 当你看到小孩(或动物)受折磨时是否感到难受?3你是个健谈的人吗?4 如果你说了要做什么事,是否不论此事可能如果不顺利你都总能遵守诺言?5 你是否会无言无故地感到“很惨”?6 欠债会使你感到忧虑吗?7 你是个生气勃勃的人吗?8 你是否曾贪图过超过你应得的分外之物?9你是个容易被激怒的人吗?10 你会服用能产生奇异或危险效果的药物吗?11 你愿意认识陌生人吗?12 你是否曾经有过明知自己做错了事却责备别人的情况?13 你的感情容易受伤害吗?14 你是否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而不愿意按照规则办事?15 在热闹的聚会中你能使自己放得开,使自己玩得开心吗?16 你所有的习惯是否都是好的?17 你是否时常感到“极其厌倦”?18 良好的举止和整洁对你来说很重要吗?19 在结交新朋友时,你经常是积极主动的吗?20 你是否有过随口骂人的时候?21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胆怯不安的人吗?22 你是否认为婚姻是不合时宜的,应该废除?23 你能否很容易地给一个沉闷的聚会注入活力?24 你曾毁坏或丢失过别人的东西吗?25 你是个忧心忡忡的人吗?26 你爱和别人合作吗?27 在社交场合你是否倾向于呆在不显眼的地方?28 如果在你的工作中出现了错误,你知道后会感到忧虑吗?29你讲过别人的坏话或脏话吗?30 你认为自己是个神经紧张或“弦绷得过紧”的人吗?31 你是否觉得人们为了未来有保障,而在储蓄和保险方面花费的时间太多了?32 你是否喜欢和人们相处在一起?33当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你是否曾有过对父母耍赖或不听话的行为?34 在经历了一次令人难堪的事之后,你是否会为此烦恼很长时间?35 你是否努力是自己对人不粗鲁?36 你是否喜欢在自己周围有许多热闹和令人兴奋的事情?37 你曾在玩游戏时作过弊吗?38 你是否因自己的“神经过敏”而感到痛苦?39 你愿意别人怕你吗?40 你曾利用过别人吗?41 你是否喜欢说笑话和谈论有趣的事?42 你是否时常感到孤独?43 你是否认为遵循社会规范比按照个人方式行事更好一些?44 在别人眼里你总是充满活力的吗?45 你总能做到言行一致吗?46 你是否时常被负疚感所困扰?47 你有时将今天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吗?48 你能使一个聚会顺利进行下去吗?P精神质量表( Psychoticism,P)正向记分:10、14、22、31、39、是+1分否-1分反向记分:2、6、18、26、28、35、43E外向(extrovi-sion,E,或称外倾)正向记分:3、7、11、15、19、23、32、36、41、44、48反向记分:27N神经质(neuroticism,N)正向记分:1、5、9、13、17、21、25、30、34、38、42、46 反向记分:无L掩饰量表(Lie,L)效度量表正向记分:4、16、45反向记分:8、12、20、24、29、33、37、40、47(l)P量表:P分高的人表现为不关心人,独身者,常有麻烦,在哪里都感不合适,有的可能残忍、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常抱有敌意,进攻,对同伴和动物缺乏人类感情。

国内外常用评估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内外常用评估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内外常用评估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国内外的医学、心理学等领域,评估量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某种特定特性、能力或病情。

评估量表能够为研究者、医生和治疗师提供客观的量化数据,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了解个体的状况并做出适当的决策。

国内常用的评估量表主要基于国内实际的研究和应用需求进行开发,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量表涵盖了许多领域,如心理健康、认知能力、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

它们通过记录被测者的反应或回答,从而得出相应的量化结果。

比如,一些常见的国内评估量表包括病态人格问卷、SDS 抑郁自评量表、抑郁症诊断问卷等。

与此同时,国外的评估量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国外常用的评估量表在设计和使用上可能与国内的有所不同,但它们通常经过了严密的科学验证和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一些常见的国外评估量表包括大五人格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斯坦福幸福感量表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内外常用的评估量表,包括它们的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以及优缺点。

通过比较国内外评估量表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评估量表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内容。

在这一部分,我将简要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本部分目的是引出评估量表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1.1 概述:概述评估量表的定义和作用,以及评估量表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领域。

1.2 文章结构: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1.3 目的: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正文:本部分是对国内外常用评估量表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2.1 国内常用评估量表:介绍国内常用的评估量表,并对每个评估量表的特点、应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详细说明。

2.1.1 要点1:介绍国内常用评估量表的第一个要点。

2.1.2 要点2:介绍国内常用评估量表的第二个要点。

「中国人个性测量表」在西方样本的初步研究

「中国人个性测量表」在西方样本的初步研究

「中國人個性測量表」在西方樣本的初步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張樹輝發表於:「泛華心理學研究的切磋與交流」第四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9日至11日台灣台北中央研究所本研究得到香港特區政府研究資助委員會(Earmarked Grant Project #2120149) 及香港中文大學 (Direct Grant #2020662) 資助。

本文所採用的中國人個性測量表(CPAI)是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之合作成果,作者包括張妙清教授、梁覺教授、張建新教授、宋維真教授、及張建平教授。

本文部份結果取材自另一篇論文,由張妙清、張樹輝、梁覺、Colleen Ward、及梁天樂合撰。

該論文將對本研究有更詳細的討論。

特此鳴謝Prof. Colleen Ward在新加坡收集華人樣本,及梁天樂教授在美國收集的白人樣本。

本論文主要對「中國人個性測量表」(The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簡稱CPAI)在西方樣本的因素結構(Factor Structure)作初步探討。

CPAI是張妙清等(1996)根據經驗歸納法,從華人文化的角度出發而編訂的一套具中華文化相關性的本土化人格量表。

在2001年張妙清等發現,把CPAI與西方著名的人格量表NEO-PI-R進行聯合因素分析(Joint Factor Analysis),人際關係向度是獨立於NEO-PI-R的五個向度。

其他的研究亦顯示人際關係向度在華人社會中起一定的作用。

Ho(2001)認為,人在社會中的行為並不獨立於其他人的影響,而早期的西方心理學亦有關於人際關係的理論(例如Sullivan,1953、Wiggins,1979)。

因此作為中華文化的其中一個人格心理學角度,值得研究本土化華人量表CPAI在西方文化的樣本的因素結構。

本論文包括兩個研究。

第一個研究主要是有關英語版的CPAI的編訂及初步驗證。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与答案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与答案

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戴海琦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拟,说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承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那么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容是复杂的,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准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根底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开展>>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奉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的开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开展过程中各有什么奉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奉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奉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历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开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特点,编制适合中国成年人使用的坚韧人格量表。

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参考国外同类问卷等方式编写条目,分别以大学生和普通人群为被试,通过三次施测获得数据,经项目筛选和修改,最终确定坚韧人格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27个项目。

对正式量表的心理测量学考察表明,坚韧人格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量表的模型拟合度较好,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会聚效度和校标效度。

结论,坚韧人格量表具备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作为中国成年人人格坚韧性的测量工具。

标签:心理健康素质,坚韧人格,量表,信度,效度1、引言个体在当前社会中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

人们多年来形成的稳定的生活模式不断受到冲击,这给人们心身健康带来威胁。

坚韧人格可以帮助人们缓冲应激对心身健康的不良影响,使高应激情境下的个体保持心身健康(Beaslev,Thompson。

&David-son,2003),因此,开展对坚韧人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使其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服务显得尤为必要。

Kobasa(1979)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坚韧人格(hardiness。

hard3,personality)的概念。

用以描述那些面对高度的生活、工作压力,但由于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困扰的个体。

Kobasa等将坚韧人格定义为一组帮助人们管理应激的态度、信念、行为的特质,它包含三个子概念或维度:投入(commit-ment)、控制(control)与挑战(challenge)。

Salva-tore 和Maddi(2002)认为,坚韧人格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子因素,即投入、控制和挑战,并称其为坚韧人格的3C结构。

目前西方大部分对坚韧人格进行的研究也都是由Kobasa、Maddi等人的三因素结构为理论基础。

尽管多数研究者认为坚韧人格是一种应激阻抗的人格特质,但对其概念及内涵的界定尚不一致。

人格测量存在的问题

人格测量存在的问题
应用:医疗诊断、企业管理、教育和司法。
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 ,16)
编制者:美国的卡特尔 维度:16种人格因素,每个因素由10-13
个题目组成。 题量:187题,英文版有A、B、C三个复本。 题目形式:折中是非式,即每题由三个可
能的答案。
题目特点
(1)16种因素的测题按顺序轮流排列
(四)文字等级式
1、定义:提供一个问句,同时列出几个 (通常是五个)程度不等的选项,供受测 者选择。
2、题目举例: 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无所谓 不大满意 极不满意
பைடு நூலகம்
(五)数字等级式 1、定义:实际上是文字等级式的变式,只
不过是将文字式选项改为数字式选项。 2、题目举例:
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1 2 3 4 5
一、原理
投射P448: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 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 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 种心理作用,即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 知、组织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 的过程。
投射法:向受测者提供预先编制的一些 未经组织的、意义模糊的标准化刺激 情境,让受测者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 况下,自由地对刺激情境作出他的反
二、自陈法的题型
(一)是非题 1、定义:提供一个陈述句或问句,并列出
“是”和“否”两种选项,要求受测者 选择其中的一个选项。 2、 题目举例: 我喜欢上街游玩。 是□ 否□ 你有许多业余爱好吗? 是□ 否□
(二)迫选法(二择一式)
1、定义:提供两个意思相反的陈述句(A、 B),要求受测者选择其中符合自己实际 情况的一个。
1、勒氏(莱氏)品质评定量表 ,又称内外向品质量表 (1)编制者:莱德() 改编者:肖孝嵘 (2)内容:40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有5个不同的描

心理测评工具与方法考试题

心理测评工具与方法考试题

心理测评工具与方法考试题(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心理测评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用于娱乐和休闲B. 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C. 用于评估和诊断心理问题D. 用于法律诉讼和判决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心理测评工具的特点?A. 科学性B. 客观性C. 准确性D. 主观性3. 在选择心理测评工具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A. 工具的出版日期B. 工具的信度和效度C. 工具的成本D. 工具的操作难度4. 心理测评结果的解释主要依赖于什么?A. 测评工具的编制者B. 测评对象的主观感受C. 测评者的经验D. 测评工具的技术指标5. 常用的心理测评工具有哪些类别?A. 智力测评工具B. 人格测评工具C. 心理健康测评工具D. 职业兴趣测评工具6. 智力测评工具主要用于评估什么?A. 个体的道德品质B. 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C. 个体的认知能力D. 个体的情绪状态7. 人格测评工具主要评估个体的哪些方面?A. 认知能力B. 情绪状态C. 人际交往倾向D. 行为模式8. 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主要用途是什么?A. 诊断心理疾病B. 评估心理治疗效果C. 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D. 预测未来的心理健康趋势9. 在使用心理测评工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A. 确保测评工具的适用性B. 遵循测评工具的操作指南C. 对测评结果进行保密处理D.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测评工具10. 心理测评结果对教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A.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因材施教B. 用于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C. 作为评判学生品德的唯一标准D. 用于制定学生的治疗方案11. 在选择心理测评工具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B. 工具的复杂性C. 工具的文化适应性D. 工具的成本1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心理测评工具的优点?A. 标准化程度高B. 可以量化评估结果C. 适用于所有人群D. 有助于专业人员做出诊断13. 心理测评结果的解释应该由谁进行?A. 测评工具的开发者B. 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C. 心理学专家D. 测评对象本人14. 心理健康测评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领域?A. 情绪状态B. 智力水平C. 人际关系能力D. 身体健康状况15. 在使用心理测评工具时,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步骤?A. 确保测评工具的适用性B. 对测评对象进行适当的指导C. 忽略测评过程中的隐私保护D. 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6. 心理测评工具的选择应该基于什么标准?A. 测评的目的B. 测评对象的年龄和性别C. 测评工具的难度17. 心理测评结果对以下哪个群体最有帮助?A. 心理学专业人士B. 教育工作者C. 企业管理人员D. 所有人18. 在进行心理测评时,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误差来源?A. 测评工具本身的不完善B. 测评者的主观偏见C. 测评对象的情绪状态D. 测评环境的舒适性19. 心理测评工具的开发过程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步骤?A. 确定测评目的和问题B. 编写测评题目C. 进行心理测量学分析D. 忽略测评工具的实用性20. 在心理测评中,常用于测量人格特征的工具是?A. 智力测验B. 抑郁量表C. 人格量表D. 认知测验21. 心理测评的结果应当如何解释?A. 由被测评者自己解释B. 由心理咨询师或专业人士解释C. 由被测评者的亲友解释D. 由测评工具的制造商解释22. 测评工具的信度是指?B. 测评工具的效度C. 测评工具的准确性D. 测评工具的实用性23. 测评工具的效度是指?A. 测评工具能够准确测量所需测量的特征的程度B. 测评工具的结果是否稳定可靠C. 测评工具是否易于使用D. 测评工具的成本效益24. 在心理测评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误差来源?A. 随机误差B. 系统误差C. 测量误差D. 被测评者的主观意愿25. 心理测评工具的选择应基于什么标准?A. 测评的目的B. 被测评者的年龄C. 测评工具的难度D. 测评工具的出版时间26. 在进行心理测评时,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步骤?A. 明确测评目的B. 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C. 测评过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D. 忽略被测评者的反馈27. 心理测评结果对于教育工作的意义在于?A.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提供适当的支持B. 作为评判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标准C. 预测学生的未来成就D. 决定学生的社会地位28. 在使用心理测评工具时,以下哪项措施可以增强测评的可靠性?A. 重复测量B. 使用多个不同的测评工具C. 标准化测评程序D. 减少被测评者的参与度29. 在选择心理测评工具时,教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A. 工具的趣味性B. 工具的信度和效度C. 工具的成本D. 工具的颜色和样式3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心理测评工具常见的类型?A. 标准心理测验B. 自评量表C. 观察法D. 面试二、问答题1. 什么是心理测评工具?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 常见的心理测评工具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场景。

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中国常模的修订

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中国常模的修订

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中国常模的修订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理论的中国常模进行修订和更新。

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该理论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测验来评估个体在十六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上的表现。

自该理论提出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原有的人格特质常模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修订和完善中国常模,以更好地反映中国人群的人格特质分布和特征。

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原有的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以确保测验条目与中国文化背景相符合;通过大规模的样本调查,收集中国人群在各个人格特质上的表现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各个人格特质的常模值,并评估其信度和效度;根据修订后的常模值,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心理健康评估标准和干预措施。

通过本文的修订工作,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人群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人格特质评估工具,为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本文也将为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理论在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理论概述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理论(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l)提出的一种人格理论。

该理论基于因素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大量人格特质的研究和分析,提取出了16种相对稳定且独立的人格因素,用于描述和评估个体在人格特质上的差异。

这16种人格因素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

每一种因素都代表了一种特定的人格特质,如乐群性代表个体的社交倾向,聪慧性代表个体的智力水平等。

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应用。

大五人格问卷第二版(bfi-2)的简要介绍

大五人格问卷第二版(bfi-2)的简要介绍

大五人格问卷第二版(Big Five Inventory-2,以下简称BFI-2)是一种用于测量个体人格特质的经典工具。

BFI-2基于大五人格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个性可以通过五个特质来描述,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BFI-2对这五个特质进行了量表化的测量,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客观地评估被试者在这五个方面的表现。

BFI-2问卷包含60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特质制定的描述。

被试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的答案,从而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结果。

BFI-2问卷设计合理,项目内容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可信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被试者的个性特征。

BFI-2问卷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心理学领域,BFI-2被广泛应用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被试者的得分情况来探讨人格特质与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关系。

在教育学领域,BFI-2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管理。

在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BFI-2可以用于员工招聘、选拔和评估,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个性特征,从而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外,BFI-2还可以用于临床心理学中的个性评估,帮助临床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从而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BFI-2还可以用于社会学研究、用户行为研究等多个领域。

BFI-2作为一种经典的人格特质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可应用性和可信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

其科学严谨的设计和客观准确的测量结果,使其成为研究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希望BFI-2能够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作用,为各种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的修订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的修订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的修订一、本文概述1、1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教授和其夫人西尔维亚·艾森克(Sylvia Eysenck)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编制而成,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人格测量工具之一。

该问卷旨在评估个体的性格特质,包括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说谎倾向等维度。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EPQ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直接将原始的EPQ应用于中国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对EPQ进行本土化修订,开发出适合中国人群的版本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中国个体的性格特质,还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工具。

通过修订EPQ,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在人格特质方面的差异,为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介绍《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的修订》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对原始EPQ的翻译、回译、文化适应和验证等步骤,我们成功开发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EPQ简式量表。

该量表不仅保留了原始EPQ的优点,还充分考虑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因素,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我们相信,这一修订版的推出将为我国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价值。

2、2在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的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流程。

我们对原版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理解其结构、题项和评分标准。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对量表进行了初步的翻译和改编。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广泛的预测试。

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人群,进行了初步的施测。

通过对预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评估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发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常用人格测试方法

现代常用人格测试方法

现代常用人格测验方法以下介绍的测验是国内外广泛应用,且大部分在国内都有修订版,或在《心理测验年鉴》第9版(1985年)中列入前50名的人格测验,或是在临床应用中有代表性的测验。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MMPI)是Hathaway和Mckinley等于40年代初期编制的。

该量表自问世以来,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心理测验年鉴第9版(1985年)的最常用的五十种测验中MMPI排名第一。

MMPI是根据实证标准法编制而成,最初的目的是想编制一套对精神病有鉴别作用的辅助调查工具,用于区分心理正常和不正常的人,适用于16岁以上但至少有6年以上文化的成年人,1989年Butcher 和Dahlstrom等人完成了MMPI的修订工作称MMPI-2。

新版MMPI提供了成人和青少年分别常模,可用于13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

现在两个版本同时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国内宋维真和张瑶等人1980年首次报道在正常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用此测验的测查结果,1982~1984年宋维真主特修订,并已制订出全国常模。

(一)内容和方法原版MMPI共566题,其中1~399题是与临床量表有关的题目,400~566题与另外一些研究量表有关。

题目内容范围很广,包括身体各方面的情况、精神状态、家庭、婚姻、宗教、政治、法律、社会等的态度,只为精神病临床诊断使用,一般采用前399题。

MMPI-2保留了原MMPI的550个条目,并对其中85条作了改写,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条目,共567题。

MMPI可有多种操作形式,如用卡片、问卷、磁带或人机对话式等,既可个别测量,也可团体测量,一般均采用个别问卷式。

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均是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各项目下选答"是"或"否"。

MMPI常用的有14个量表,4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中西方人格结构有差异


但从行为表现与人格结构之间的联系上是受特 有文化影响的:
1 、某一行为出现的情境和频率是有文化差异的。例如, “微笑”。 Matsumoto 用日本人和美国人的照片比较了 日本和美国被试对六种基本情绪的再认能力。美国和日 本人被试对幸福(happiness)和惊讶(surprise)的辩别 能力相似,但美国人更容易辩别愤怒( anger )、厌恶 ( disgust )、恐惧( fear )和伤心( sadness )情绪,美 国文化中负性情绪出现的频率会比较高。 2 、某一行为所反映的人格维度与文化密切相关。同一 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出现的典型情境不同,人们对此的反 应以及相应的人格结构也会不同。

为什么中西方人格结构有差异

总之,当面对相同的行为范畴时,中国人 界定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人界定的人格结构 会存在显著的差异,因为同一行为特点会 被归入不同的人格维度中去。中西方人格 结构的差别,不是表现在行为的种类,而 是表现为行为出现的情境和频率以及对行 为归类的差别。
目前我们在探讨的人格概念
分层含义
热情、合群爱交际、自信、 活动性、追求兴奋、乐观 信任、诚实坦诚、利他、 顺从、谦逊、质朴、温和 亲切 能力、守秩序、负责任、 追求成功、自我控制、严 谨深思 焦虑、愤怒-敌意、抑郁、 自我意识、冲动、脆弱敏 感 幻想、爱美-有美感、情感 丰富、行动、观念、价值
活跃、合群、 乐观 利他、诚信、 重感情 严谨、自制、 沉稳


杨国枢、彭迈克的探索
用杨国枢和李本华的人格特质形容词词表来研究“中国 人描述性格所用的基本向度”。将 557 个人格形容词分 为他人取向、事物取向和个人取向的形容词三组,将每 一组词按其好恶度分为正性、中性和负性形容词三组。 从九组中随机抽出 1/3 的形容词,共得 150 个词。让近 2000 名大学生,用这 150 个形容词分别描述以下六下熟 悉的目标人: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母亲、最熟悉的一位 同性朋友、最熟悉的一位老师、最熟悉的一位邻居、自 己。因素分析得到4-5个主因素;在不同的目标人下最常 抽得的共同而独立的主因素有三个:“善良诚朴-阴险浮 夸”,“精明干练 - 愚蠢懦弱”和“热情活泼 - 严肃呆 板”。
针对西方量表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探索

宋维真(1993),张妙清(1996)的探索 杨国枢、彭迈克(1990)的探索
王垒(1998)的探索




张妙清宋维真等的探索

经跨文化比较研究表明“大五”因素模型具有文化的 共通性,但未包含某些文化的独特因素,如“人缘”、 “面子”及“和谐”等观念,并在指出沿用西方量表 的不足之后,编制了中国人人格评定量表 (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CPAI)。 CPAI 是目前非西方文化的人格量表,由 22个人格量表, 11个临床量表和2个效度量表构成。 广泛收集与中国人人格特质有关的概念,归纳、分类 出若干重要的人格构念,再为每一个人格构念编制项 目。项目来源包括已有的个性研究报告,中国经典和 近代著名小说,各类民俗谚语集等。通过项目选择、 评定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量表的项目。
为什么中西方人格结构有差异

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既可能表现为人格维度 的不同,又可能表现为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特点 的不同。按照人格进化理论,适应文化要求的 人格特点会被保留下来,并最终形成某一文化 下所有个体的人格结构。中西方人的人格结构, 从行为层面来看,所有文化下的人们在行为的 种类或行为谱系类别上应是没有差异的。
测量中国人人格的研究工具问题
黄希庭
主要内容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目前测量中国人人格的研究工具 西方人格测量工具能否用于对中国人 的测量 修订西方量表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 决方案 为什么中西方人格结构有差异
人格心理学有两个主要任务:

探究区分造成个体间彼此差异的特殊变 量;
探究把人类活动的一般过程综合起来, 形成对一个完整的人的综合描述。
西方人格测量工具能否用于 对中国人的测量

可以的 不可以的

可以的




理由:尽管中国人和美国人、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不同, 但人类面临相似的生活压力,因此也有着相似的人格结 构。 按人格的进化理论( evolutionary personality theory), 人格结构是人类适应环境,实现自身生存和种族延续的 产物之一。 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人类的 人格结构也像生理结构、器官形态、功能和生理反应等 一样有很大的相似性。 Costa和MacCrae(1997)研究结论认为,大五人格结构 是universal的。
怎样来比较中西方人的人格结构呢


Jone Berry提出跨文化比较的两种模 式: “imposed etic”,即“强制的一致性” 策略。 “ derived-etic” ,即“衍生的一致性” 策略。
“强制的一致性”策略



用某种文化下建立起来的概念和工具去测量另一种文化 下人们的特点,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来比较不同的文化 是否有相似的特点。 存在的问题是概念和工具的使用。 西方文化的概念和工具,去测量中国文化下的人们,结 果仅是数量或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可能体现人格结构的 差异。 只能得到跨文化的相似性,而不可能发现任何实质上的 跨文化差异。 目前国内使用的修订后的西方人格量表,属于“强制的 一致性”策略,放弃了对中国人独特的人格结构的探索, 完全照搬西方的人格结构。
“衍生的一致性”策略

比较两种文化下某一心理特点或者某一现 象的相似性或者差异性,在中国文化下建 立起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概念和测量工具并 测量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特点,再与西方的 人格结构和人格结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进而考察不同文化下人们的人格结构的异 同及其原因。
“衍生的一致性”策略

杨国枢和Bond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初步 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大五人 格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近似地 复制出除O因素以外的四个因素。
杨国枢、彭迈克的探索

与Norman的五因素模型(FFM)比较,该结果中 的第一大因素(善良诚朴-阴险浮夸)与FFM的A因 素(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C因素(责任感 conscientiousness)相似;第二大因素(精明干练愚蠢懦弱)与FFM的E因素(外向性extraversion) 相似;FFM中的N因素(神经质neuroticism)和O 因素(开放性openness)则分别与“镇静稳重—冲 动任性”和“智慧文雅—浅薄粗俗”(非主要的共 同因素)相类似。
王登峰等的七因素模型与FFM的比较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人格维度及其具体含义
中国人 人格维度
1、外向性 2、人际关系
美国人 小因素 人格维度
1、外向性 (Extraversion) 2、宜人性 (Agreeableness) 3、责任性 (Conscientiousness) 4、神经质 (Neuroticism) 5、开放性 (Openness)
王登峰中国化人格量表的编制

主要特点是:根据西方探讨人格结构的途径, 采用完全本土的方法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在系统收集词典、文学作品和被试实际用于描 写具体人物的形容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词表的 化简和对被试的评定,得出中国人人格结构的 七因素模型。编制出两种量表:中国人人格量 表—QZPS(问卷形式)和QZPAS(形容词评 定)。
不可以的

理由: 也是依据人格进化论,不同的文化造 成人们承受压力的不同,在不同文化下人 们面临的压力各不相同。与之相适应的人 格结构或行为方式的特点也不同。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是怎样得出的



根据人格的“词汇学假设”对英文人格特质 形容词的系统搜寻和分类的基础上得出。 因此在用西方人格量表测量中国人之前必须 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人格结构是否相同? 西方人格量表中的项目能否代表中国人典型 情境中的典型行为?

修订量表的解决方案


1、先用原量表测量中国被试,对项目进行探索 性因素分析,以确定量表的因素结构。如果量 表的项目能代表中国人的典型行为和情境,则 因素分析所得的因素结构必须与原量表的结构 有所不同。 2、对项目进行筛选。由于因素结构的变化,项 目与所属分量表(或因素)的关系也会发生变 化,肯定有部分项目在每个因素上的负荷都很 小,因此会被删除。




虽看到中国人的独特性,但因方法上的局限,可能尚 未把握中国人人格的全貌: CPAI的编制虽然是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选取的人格维 度,但难以囊括所有的人格特点,而且量表中包括了 大量的从西方量表中选取的项目。 杨国枢和彭迈克 [9]的研究中所用的形容词既不是中文 人格物质形容词的无偏样本,又有相当一部分是译自 英文形容词。 王垒[10]的研究中所揭示的实际上是“目前意识中的” 人格特点,而不是完整的人格结构。
王垒的探索

用大学生被试描述实际自我、理想自我 和应该自我时出现频率在4%以上的形 容词(分别为51、51和50个),让被试 进行自我评定。因素分析分别得到了五 个、三个和三个因素。描述“实际自我” 的五个因素与西方的“大五”人格结构 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在4、智慧
才智、坚韧、 机敏 耐性、爽直
5、情绪性
6、善良
7、处世态度
宽和、热情
自信、淡泊
“衍生的一致性”策略

七因素模型与五因素模型有共同成分 也有各自独有的成分。中国人的人格 量表(QZPS)的内容则包含了中国人 和西方人共有的成分以及中国人独有 的成分。
修订西方量表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 解决方案
修订量表的解决方案


3、根据确定的因素结构和含义编写新项目,完 善各个因素。编写项目所依据的是中国人在西 方量表上的反应模式或因素结构。项目编写的 基础是中国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由探索性因 素分析所得的因素结构界定),以完善各个因 素的内涵。 4、考察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是否反映了中国 人人格结构或某一人格特质的全貌。这在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原始量表的项目构成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