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课件(共50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像——古:遗留下的老式样。像:形象,形状;法 式。 今: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人莫识(之)也 (省略句)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生平
晚年 生活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生活清苦——庵居蔬食 徒步往来山中 不与外界交往——不与世交往 人莫识也 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 婢皆有自得之意。
自得:内心得意舒适, 形容悠闲而舒适
意: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 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 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 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我降职外调到黄州,路过岐亭镇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 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 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接着仰天大笑,招呼我 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空荡荡的,只看到周围有四堵墙, 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及奴婢都有自得其乐的神气。
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判断句) 何为而在此 (宾语前置) 呼余宿(于)其家 (省略句)
余既耸然异之,独 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 剑,用财如粪土。前十 有九年,余在岐山,见
耸然:惊奇的样子 异之:以之为异 独念:私下里想 使酒:因酒使性。使,放纵
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 有:同“又”
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 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 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 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 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 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 并称“三苏”。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 仰慕汉代侠客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那些讲侠 义的人都敬重他。年纪渐渐大了,改变从前的志 向和行为努力读书,想凭借(这条道路)在当世 大展宏图,但是始终不能得到信任和赏识(一直 没有碰到好的机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 欲以此驰骋(于)当世(省略句、状语后置)
译:我很惊讶,对此十分惊异。又私下里想起方山 子年轻时纵酒任性,喜弄刀剑,用钱如同丢弃粪便和泥 土那样。十九年前,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 马的仆人,自己身挂两袋箭,到西山打猎游玩。一只喜 鹊从前方惊飞起来,他叫随从追赶射鹊,没能射中。
异:形作意动,感到奇怪,觉得奇怪 有:通“又”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从,带领 游(于)西山(省略句,状语后置)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游西山射之,不获。方 怒马:奋马,策马
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 怒:奋起,奋发
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 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 豪士。今几日耳,精悍 之色,犹见于眉间,而 岂山中之人哉!
因:于是,就 几日:几天;多少年 精悍:精明强干 见:同“现” 岂:怎么,难道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 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 射之,不获。
方山子传
北宋·苏轼
河东狮吼:
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河东,古郡名。
方山子
•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 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 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 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 是苏轼的上司。
• 与苏轼友善。 •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本名不 详,民间称柳月娥)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 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 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 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元丰三年(1080)因 “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 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 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 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 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 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 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 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 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 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 所著帽,方耸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因谓之方山子。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 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 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 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到了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小 镇上。住草屋,吃蔬菜,不与社会相互交往。放弃原 有的车马不坐,毁坏原有的帽子和衣服不穿戴,步行 往来于山里,山里的人没有谁认识(他)。人们看见 他所戴的帽子,方方的耸起而且很高,猜测说:“这 莫非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老式样吧?” 于是就叫他为“方山子”。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 号的缘由。
谪:贬官
余谪居于黄,过 适:适逢,恰好
岐亭,适见焉,曰: 焉:代词,之
“呜呼!此吾故人陈 何为:为何,宾语前置 慥季常也,何为而在 矍然:惊讶的样子 此?”方山子亦矍然 所以:……的原因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 堵:墙 告之故,俯而不答, 萧然:清冷,空荡 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妻子:妻子和儿女
闾里:(lǘ)乡里 宗:尊奉,尊崇,敬重 稍:逐渐,渐渐
折节:改变志趣 以:凭借 遇:遇合,得到赏识 遁:隐居 庵居蔬食:
住草房,吃素食 闻:交往 著:(穿)戴 耸:高起,矗立 岂:表测度,或许,莫非
遗像:遗留下的老样式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 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 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 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 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译:方山子奋力拍马,独自奔驰出去,发了一箭 就射中那只飞鹊。于是他(趁机)就在马上与我谈 论起用兵方法和古今成败的道理,自认为自己是当 代杰出的人才。至今回想起来好像不过几天时间罢 了(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他精明强悍的神 色,还在两条眉毛间显现,难道他真正是个在荒山 中隐居的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