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全面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诗词五首
R·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饮酒(其五)/陶渊明
作者介绍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浮阳柴桑 (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 的抱负,后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 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四十一岁时弃官 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 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 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 -- 是政治、经济、文 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 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 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 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 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 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 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 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 ,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 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 五言律诗--《春望》。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结伴。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 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 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 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 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诗今译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 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 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 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 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 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问题思考
1.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 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 由满城到花鸟。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出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底的哀愁。“白发”为愁所致,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 则更增一层悲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这里形容不经意的样 子。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
在现在山西省。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 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 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 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作者简介
李贺( 790 ~ 816 ),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
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27岁病卒,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
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 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 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 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 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 《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 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有《陶渊明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造、构筑。
春望/杜甫
少陵野 作者 杜甫 字 子美 号 朝代 唐 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评价
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 作品风 挫为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 格 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 代表作 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 品 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而:却。
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 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 尔:如此,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 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主旨
全诗抒写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 感情,表现出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 好情操。
安史之乱 (悲凉)
感时恨别
国 破 烽 火
草木 深 花 鸟
溅 泪 惊 心
沉痛
wk.baidu.com
家 亡
(思念) 家书 贵
雁门太守行/李贺
解 题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
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
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
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 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 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 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 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 你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