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我们应该努力去体会作者郁结的烦闷和满怀愁绪无处诉说 的苦衷,把偶然写到的闲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衬,才符合文章的 实际,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姚效先 《<荷>有浓浓的哀愁》
荷塘月色
不低沉 无哀愁
这里显露了爱国知识分子热爱祖国山河的热烈情怀,……这 种感情显露在“独裁代替民主”的逆转时代,更使人觉得诗人对 未来充满希望,并不低沉,并无什么“哀愁”。同时,也显露了 诗人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
通感:
课文分析
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根据生活的逻 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 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 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
05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
蓊蓊 斑驳 独处
点缀 踱步 袅娜 渺茫 倩影 和谐 参差 煤屑
比得巧,
比得 美
月色下的荷塘
课文分析
月光 如流水泻在叶子上
月影 像画在荷叶上
流动之美 素淡朦胧
倩影之美 参差斑驳
课堂练习
树: 一团烟雾 远山:隐隐约约
小路灯: 没精打采 蝉声蛙声: 热热闹闹
修辞手法
思考:以下两个句子有何特点?
课文分析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好像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 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凑着的名曲。
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 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 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图,在“冷”与 “热”、“静”与“动”的强烈对照、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 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冲突。
——姚效先 《<荷>有浓浓的哀愁》
荷塘月色
不低沉 无哀愁
这里显露了爱国知识分子热爱祖国山河的热烈情怀,……这 种感情显露在“独裁代替民主”的逆转时代,更使人觉得诗人对 未来充满希望,并不低沉,并无什么“哀愁”。同时,也显露了 诗人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
通感:
课文分析
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根据生活的逻 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 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 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
05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
蓊蓊 斑驳 独处
点缀 踱步 袅娜 渺茫 倩影 和谐 参差 煤屑
比得巧,
比得 美
月色下的荷塘
课文分析
月光 如流水泻在叶子上
月影 像画在荷叶上
流动之美 素淡朦胧
倩影之美 参差斑驳
课堂练习
树: 一团烟雾 远山:隐隐约约
小路灯: 没精打采 蝉声蛙声: 热热闹闹
修辞手法
思考:以下两个句子有何特点?
课文分析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好像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 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凑着的名曲。
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 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 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图,在“冷”与 “热”、“静”与“动”的强烈对照、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 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冲突。
《荷塘月色》说课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七单元.ppt
(五)品读鉴赏,感受语言魅力
在上一环节学生已勾画出描写荷塘和月色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集中在 4—6段,以这些句子为主鉴赏语言技巧,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塘和月色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学习文中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感受语言的魅力。】
(六)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和句子。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萦绕在作者内心的苦闷情绪?
【设计意图:联系之前所学,既巩固了之前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 本文,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
本文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 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荷
塘
月朱
色
自 清
目 录 板 教 教 其 教 学 教
书 学 法 重学情 材 设 过 学 难目 计 程 法 点标
及
说 教 材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壮年时期的作品,他的炉火纯青的 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现代白话文的典 范。
【设计意图:通过作者背景介绍,让学生对本文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便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
(三)字词识音与词语释义
【识音】煤屑 踱步 蓊蓊郁郁 ······ 【释义】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能够正确识读生字词并理解 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
及说 其教 重学 难目 点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通感 等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荷塘月色》PPT课件
问 题 探 究
【思考2】赏析写景和语言 活动:作者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象?又是如何写的?找到你感 触比较深的语句,加以分析。 5.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 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 在荷叶上。 明确 这里写月影,通过月影写月色。杨柳的“倩影”“像是画 在荷叶上”,正面状月影之美;灌木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 般”,这是寓美于丑,化丑为美。月色是单一的,但是月影却是 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多姿多彩的。
问 题 探 究
【思考3】分析情感与手法 7.“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 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照应开头;回到无法超脱的现实中,更能体现作者的哀愁。
【思考4】对比阅读
问 题 探 究
看莲
杨莹
①看莲要趁早,千万别过了八月才去,只剩下莲蓬头和枯叶。也千万别到了傍晚才去,莲会睡着
解题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 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了解“散文 ”
(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 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2.意境深邃 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同时,又兼具简洁质朴,自然流畅的特点。
一概,一律。
初读课文 【思考1】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第1—3段):夜观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4—6段):荷塘月色 第三部分(第7—10段):采莲旧俗
荷塘月色说课PPTPPT课件人教版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视察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突显 本课教学重难点。
PART 05
教学板书
荷塘月色
心灵家园
现
荷月世界Βιβλιοθήκη 实采莲世界世
界
敬请批评指正
3、感知文本
荷塘
XXX
情
脉络 小径 走出XXX
寻找XXX 小径
景 交
融
不XXX
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情景交融 的过程;问题启示学生 从时代背景出发,得出 文章的主题思想。
突破教学难点
4、赏析文本 欣赏风景
月下荷塘
荷塘月色
突破教学重点
荷塘四周
4、赏析文本
品味语言
01 比喻
02 通感
03 叠词 04 动词
播放歌曲《荷塘 月色》。剪一段 时光慢慢流淌, 流进了夜色微微 荡漾。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范读
播放朗读 录音
2、朗读
自由读
学生放声阅读 课文
齐读
齐读重点段落
阅读时长:1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 对课文内容实现由陌生到熟悉的过 渡,音频范读可以纠正同学读不准 的字音,把握重点词语的音、形、 义;自由读可以让学生找出并标识 优美的句子;最后重点齐读4、5、 6三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目录
教
学
教
教
教
材
情
学
学
学
分
分
策
过
板
析
析
略
程
书
PART 0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PART 02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二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精品课件
一道凝碧的波痕。
(4)叶子底下是 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
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5)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
花上。
(6)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7)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
不能朗照。
叠词的使用:
(1) 曲曲折折 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田田 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 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2)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3)叶子本是肩并肩 密密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 一道凝碧的波痕。 (4)叶子底下是 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 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 花上。 (6)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7)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淡淡的云,所以 不能朗照。
总结:
本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把盛开的和含 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 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荷花,处在朦胧的月光 中,所以有着奇异的光彩。写荷花的缕缕清香, 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 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 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 这样的感受。
明线是游踪:
不XXX
思乡之情 四周
家门 荷塘
小路 寻求XXX
暗线是心情:
暂得超脱
分析鉴赏第四段:
听 读
月色下的荷塘
例1:“风来花底鸟语香” (听觉转嗅觉) 例2:“鸟抛软语丸丸落” (听觉转视觉) 例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视觉转感觉)
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语句的感染 力和生动性,启示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更好地 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域。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1.1《荷塘月色》.pptx
评价影响:《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 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③理出各段内容。 第 1 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去荷塘 第 2 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 3 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 4 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观荷塘
这一段抛开了写景,句句都在内心活动。这样写,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提问)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引导学生体会前两段与此段的内在联系: ①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情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 了作者的痛楚心态—烦扰的思绪压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 个自由的人”,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 ②从行文上看这一段似乎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但从时空上看,这一段与第 2 自然段是 同步的。实际上,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 么能抒发所谓“独处” 之情呢?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在分析时不能草率。 ①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对这点,好认识;它与第 2 自然 段有什么关系,则容易被忽略。这句是对“去荷塘”文字的一个接续,2、3 段便浑成一体了( 再 次证明第 3 段并非“游离”出来的段落)。 ②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 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④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荷塘的?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 受 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小结: 《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两条线穿织在一起。它是一篇情景交 融的散文,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好似一条经线,作者的游踪、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 写犹如一条纬线。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布 置作业。通过对全文结构的分析,我们对《荷塘月色》的内容、写作线索都比较清楚了;结合作 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对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学习、 欣赏《荷塘月色》奠定了基础。下一课时,我们将认真研读作品中写景状物的段落,欣赏其高超 的语言艺术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我们还要进一步体味作者是怎样把深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景 语”之中的。请同学们课后背诵课文第 4 段。 ③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按照怎样的层次来写的?各有何特点? 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顺笔写及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 和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这是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荷塘月色》授课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
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是毛泽东称
赞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势”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
?
美 感
的 词
景 物
足 点
写 景
特??在的
征突各哪文
?出自?字
用了用依中
了景了次,
哪物哪写作
赏析 第四 段
卷首语
像叶 亭子 亭出 的水 舞很 女高 的, 裙
。
像叶
有袅娜地开着的
亭子
亭出
的水
舞很
女高
的,
裙
。
有 羞 涩
地 打 着
朵 儿 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标
zhongguofeng
文中两处对妻子的描写,意在对比反衬作者的苦闷之深而 又孤寂至极,连朝夕相处的妻子也难以理解他的苦闷。开头 交代这种情绪基调,结尾处强化、延展这种内心深处不可解 脱的寂寥。“妻”是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将作者的孤独无奈反 衬到了极点。
1.背诵写景段落 2.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 字,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使用。 200字左右。
如流水 静静地泻
( 月光)
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好像在牛
实
塘 上 的 月 色
乳中洗过一样 虚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朦
胧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优
雅
( 月影)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荷塘月色课件人教版
• 第三部分(第7—8段)写引发乡思(情)
• 改动文字:
• 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 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 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顿时 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荷叶
①“曲曲折折、弥望、田田“写出了荷叶 之多、之密。
• 通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 觉互为转移、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 一感官上的表现手法。
•
仅存的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朱自清
• 发上依稀的残香里
• 我看见渺茫的昨日的影子——
• 远了,远了
•
祝福
•
何其芳
•
青色的夜流荡在花阴如一张琴
•
香气是它飘散的歌吟
•
我的怀念在飞着
• 一双红色的小翅又轻又薄
• 但不被网于花香
荷波 “像闪电般”这个比喻突出了荷波波动 迅速。
“凝碧”妙在把迅速波动、瞬间消逝的 荷波固定住。
流水
“脉脉”:拟人,形容水没有声音,好 象含有深情的样子。
泻——(照)
一个“泻”字化静为动准确地写出了月光 如流水般倾泻,营造了一个静谧的氛围, 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如实写 来,淡而无味。另一方面与“如流水一般” 不相配,失去和谐感。)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丽的风景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 (景)
• 改动文字:
• 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 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 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顿时 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荷叶
①“曲曲折折、弥望、田田“写出了荷叶 之多、之密。
• 通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 觉互为转移、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 一感官上的表现手法。
•
仅存的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朱自清
• 发上依稀的残香里
• 我看见渺茫的昨日的影子——
• 远了,远了
•
祝福
•
何其芳
•
青色的夜流荡在花阴如一张琴
•
香气是它飘散的歌吟
•
我的怀念在飞着
• 一双红色的小翅又轻又薄
• 但不被网于花香
荷波 “像闪电般”这个比喻突出了荷波波动 迅速。
“凝碧”妙在把迅速波动、瞬间消逝的 荷波固定住。
流水
“脉脉”:拟人,形容水没有声音,好 象含有深情的样子。
泻——(照)
一个“泻”字化静为动准确地写出了月光 如流水般倾泻,营造了一个静谧的氛围, 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如实写 来,淡而无味。另一方面与“如流水一般” 不相配,失去和谐感。)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丽的风景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 (景)
2.1《荷塘月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塘边杨柳月影
树: 远山: 远山: 小路灯: 小路灯: 一团烟雾 隐隐约约 没精打采 热热闹闹 蝉唱蛙鼓图
蝉声蛙声: 蝉声蛙声: 我 什么也没有
写作顺序 由近及远 由静到动 写作方法 以动衬静 绵绵愁绪
——通 感 解 析 通
定义: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 定义: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 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 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 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 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 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 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 类型: 类型: 形容类通感(例1、2)比喻类通感(例3、4) 、 ) 、 ) 例如: 例如: 1、水瘦山寒。 、水瘦山寒。 2、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 3、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4、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2.请品味出文中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请品味出文中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请品味出文中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mi 弥望 cenci 参差
AA式:悄悄、缕缕、淡淡、田田、亭亭、层层、密密、脉脉、 式 悄悄、缕缕、淡淡、田田、亭亭、层层、密密、脉脉、 静静、薄薄、重重、 弯弯、轻轻…… 静静、薄薄、重重、 弯弯、轻轻 ABB式:阴森森、峭楞楞…… 式 阴森森、峭楞楞 AABB式:迷迷糊糊、蓊蓊郁郁、曲曲折折、远远近近,高高 式 迷迷糊糊、蓊蓊郁郁、曲曲折折、远远近近, 低低、隐隐约约 低低、隐隐约约……
——吴海发《荷》中的思想内容 荷塘月色》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苦闷彷徨与寂寞 内心矛盾与冲突 有浓浓的哀愁 不消沉,无哀愁 李国平 吴周文 钱理群 姚效先 吴海发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荷塘月色教学课件 (共34张PPT)
4.找出其他你特别喜爱的语句,进行分析品 味。(指出手法等具体特点,说明其表达效 果)
梳理思路
1.找出文中表现作者行为过程的词句,并用 一两句话将作者的行程概括表述出来。
梳理思路
2.随着行程的变化,作者的情感也有一个变 化过程。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用一 两句话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表述出来。
赏析写法
(《一封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心里颇不宁静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参考资料
预习课文
1.查字典,为画线的字注音。
悄悄 煤屑 幽僻 踱着 袅娜 颤动 似的 霎时 参差 乍看 沾裳 嬉游 峭楞楞 梵婀玲
预习课文
2.查找资料,简介作者。(原名、籍贯、生 平成就等)
预习课文
3.分别写出与“荷”“月”有关的古典诗文 名句。(每方面至少2句)
品味语言
1.⑴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 及其艺术效果。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⑵运用通感手法仿写句子。(至少2句)
参考资料
“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 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 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 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 的。”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 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 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 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梳理思路
1.找出文中表现作者行为过程的词句,并用 一两句话将作者的行程概括表述出来。
梳理思路
2.随着行程的变化,作者的情感也有一个变 化过程。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用一 两句话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表述出来。
赏析写法
(《一封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心里颇不宁静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参考资料
预习课文
1.查字典,为画线的字注音。
悄悄 煤屑 幽僻 踱着 袅娜 颤动 似的 霎时 参差 乍看 沾裳 嬉游 峭楞楞 梵婀玲
预习课文
2.查找资料,简介作者。(原名、籍贯、生 平成就等)
预习课文
3.分别写出与“荷”“月”有关的古典诗文 名句。(每方面至少2句)
品味语言
1.⑴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 及其艺术效果。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⑵运用通感手法仿写句子。(至少2句)
参考资料
“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 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 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 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 的。”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 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 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 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人教版必修2朱自清《荷塘月色》课件(49张ppt)
这段月下内心独白抒发了暂离现实的逍遥之乐和获得短暂 的人生的自由和宁静之后的淡淡愉悦。“另一世界”是一个宁静 超然、没有纷争没有压制的自由世界。此时的作者超然物外,没 有世俗的烦恼,没有痛苦和不快,心境平和安宁,是一个摆脱了 现实困扰的“自由的人”。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一方面表现了作者 获得暂时宁静的淡淡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又很自然地收束感 情,转入对景物的描写,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 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 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 塘。这个“文眼”安在片首,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 调。
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 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 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 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 彷徨,等等。
芙蕖,即已 经开放的荷 花
古人称未开 的荷花为菡 萏,即花苞。
荷,又名芙蕖、芙蓉、菡萏,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依 托,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向往。历代诗文之中,你能想 到哪些关于“荷”的句子呢?
潭清疑水浅,莲动知鱼数。 (储光羲)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李白)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红花别样红。 (杨万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第6段,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 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 相照应。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 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 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 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一方面表现了作者 获得暂时宁静的淡淡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又很自然地收束感 情,转入对景物的描写,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 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 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 塘。这个“文眼”安在片首,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 调。
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 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 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 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 彷徨,等等。
芙蕖,即已 经开放的荷 花
古人称未开 的荷花为菡 萏,即花苞。
荷,又名芙蕖、芙蓉、菡萏,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依 托,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向往。历代诗文之中,你能想 到哪些关于“荷”的句子呢?
潭清疑水浅,莲动知鱼数。 (储光羲)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李白)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红花别样红。 (杨万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第6段,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 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 相照应。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 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 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 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课件
探究一下
作者描写了清华园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 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 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此题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着重 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第一找到文中描写的景物, 然后分析特征,最后分析情感,注意情景之间的关系。
小煤屑路──幽僻、寂静;荷塘四周的树木──阴森森;荷叶──繁密,出水 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 缕;荷叶的波动──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 云天──淡淡的;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 叫蝉鸣──最为热闹。总之,写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当中的各种景物,其中 以写荷塘中的景物为主,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胧、恬静之美。
3.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 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 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 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 韵和谐。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 塘里。叶子和花好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 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 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 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 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关于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
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 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 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 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 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势”。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3)
朱自清 (1898-1948)字佩 弦,原名自华, 号秋实。著名散 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 文学研究会早期 成员。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 州人。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 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 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
仔细视察-用心体会-广泛联想
荷香幽幽中,温一壶月光下酒
——《荷塘月色》艺术之美看过来
3.意境美—— 融情入景、即景抒情
仔细视察-用心体会-广泛联想
荷香幽幽中,温一壶月光下酒
——《荷塘月色》艺术之美看过来
4.建筑美—— 首尾呼应、明暗协调
的完整结构
仔细视察-用心体会-广泛联想
一、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南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 觉得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他认 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 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 然……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 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 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
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 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根 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 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那里去》) “这几天心里好像有些特殊……心里是一团 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好像在挣扎着, 要明白些什么,但好像什么也没有明白。” (《一封信》)
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 并兼中文系主任。买政府配售的 面粉。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 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 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势”。
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 《踪迹》、散文集《背影》。
人教版语文必修2:1 荷塘月色 课件(共26张PPT)
快乐幸福的。“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情窦初开,幸福莫名。在理想世
界里,心灵与心灵更应是相通相惜、相亲相爱的。“采莲”、“低头弄莲
子,莲子青如水”。“莲”者,怜也。怜即是爱。“江南采莲图”,就是
作者所追寻的无忧无虑、自由幸福、相亲相爱的理想世界的化身。但这一
世界又显得可望而不可即,可想象、可远观而无可置身,似乎每个现实世
通感手法
问题探究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 起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
出游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 朱自清曾受过“五四”运动的洗礼,
目睹过“三·一八”惨案的全过程(他那天参加了请愿游行)。他追求进步,
痛恶黑暗的反动统治;他虽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富有正义感和爱国
这样分析,全文确实应划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结构图解
结构图解
艺术特色
1、构思特色 散文具有“文眼”, 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
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 才会有 虚实, 剪裁才会有详略, 结构才会有疏密。
再次, 在“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两部分 的描写中表现出朱自清先生高超的修辞技巧。《荷塘月色》第 四、第五自然段短短 378字 仅比喻就有十一处, 另有拟人两 处, 通感两处和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通感 的运用巧妙而自然。这样, 就把“荷塘月色”描绘得细致入 微, 形象生动,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荷塘月色》 一开篇就点出文章的“文眼”——— “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写小路的“静”、月色 朦胧的“静”, 来反衬作者的“心里颇不宁静”。再接 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 “静”, 又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 梁元帝的《采莲赋》 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 进一步反 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最后画龙点睛“: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 静”的原因所在。文章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 脉络清楚, 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达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 可贵境界。
人教版《荷塘月色》ppt课件156
开 拓 视 野
一切景语皆情语 自 由
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 我便爱 上了寂 静。 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 ;只有 贡献, 方可衡 量人生 的价值 。
2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 的种子 ,便成 不了事 业家。 21、追求让人充实,分享让人快乐。
2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 延时间 最不费 力。 23、上帝助自助者。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
荷 画 面 是 —美丽的 美 塘 月 气 氛 是 —宁静的 静 色 格 调 是 —雅致的 雅
《采莲赋》参考译文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 印采莲去。鹢首船头来回转,交杯 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 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 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 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 末夏初好季节呀,叶儿正嫩花儿才 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 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 起绫罗裙。
流水
照
结论:
“泻”的范围广,与 “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 美,显得生动活泼。
“照”的范围窄,不能与 “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 显得不灵泛。
浮
漂
结论:
“浮”突出静态美, “笼”可与之对照。 “漂”突出动态美, “笼”不能与之对照。
金志华的点评:“朱先生的语言, 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 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 如话,毫无雕饰的文字,更有精 心‘拣练’的遣词用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 ••••••生动的起了丰富 、润饰、 强化形象的作用。”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 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 是销售 的开始 。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 甜苦辣 ,相依 相随, 无须过 于在意 ,人生 如梦看 淡一切 ,看淡 曾经的 伤痛, 好好珍 惜自己 、善待 自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荷塘月色》(共60张PPT)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 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 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 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 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 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 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 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等。
结构之美(圆形结构) 缘情写景
明线是游踪
求宁静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平 常不 的宁 家 自静 己
小径
双线结构
小径
超
得 宁 静
出 平 常 的
自
己
出宁静
暗线是情感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双线型结构 一、
运用双线发展方法叙事,或明暗两线推进,或同
质两件事并行推进,或两件事交叉推进。都要注意两 件事间的联系,选择好两件事的联结点。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 自己,到了另小一路个上世的界作。者”显得这般的超脱和自由
。而这时,作者身心都已静置,可以 “白天里一定超要然做尘的俗事,,去一领定略要荷说塘的月话色,之现纯美了 在都可不理。。”
2、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分析: 渲染安静的氛围。
衬托作者内心的不宁静,以及急于求得安 静的心。
“妻在屋孩里子拍安着静闰入儿睡,,迷妻迷子糊哼糊着地眠哼歌着,眠一歌切。都”平静、 温馨。这表明了作者与妻儿的和谐而另有原因
“我悄悄,地作披者了的大烦衫躁,与带不上安门似出乎去另。有”原因。 “这几天心里颇显 是不一出宁天作静半者”天的,烦是躁几与天不以安来;的时心间情也。不 “忽然想烦起闷日,日便走想过到的外荷面塘的,世在界这,满想月起的荷夜塘里,,想到 总该另有满一月番的样光子,吧便。出”门去荷塘。渴望心灵超脱。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 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等。
结构之美(圆形结构) 缘情写景
明线是游踪
求宁静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平 常不 的宁 家 自静 己
小径
双线结构
小径
超
得 宁 静
出 平 常 的
自
己
出宁静
暗线是情感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双线型结构 一、
运用双线发展方法叙事,或明暗两线推进,或同
质两件事并行推进,或两件事交叉推进。都要注意两 件事间的联系,选择好两件事的联结点。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 自己,到了另小一路个上世的界作。者”显得这般的超脱和自由
。而这时,作者身心都已静置,可以 “白天里一定超要然做尘的俗事,,去一领定略要荷说塘的月话色,之现纯美了 在都可不理。。”
2、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分析: 渲染安静的氛围。
衬托作者内心的不宁静,以及急于求得安 静的心。
“妻在屋孩里子拍安着静闰入儿睡,,迷妻迷子糊哼糊着地眠哼歌着,眠一歌切。都”平静、 温馨。这表明了作者与妻儿的和谐而另有原因
“我悄悄,地作披者了的大烦衫躁,与带不上安门似出乎去另。有”原因。 “这几天心里颇显 是不一出宁天作静半者”天的,烦是躁几与天不以安来;的时心间情也。不 “忽然想烦起闷日,日便走想过到的外荷面塘的,世在界这,满想月起的荷夜塘里,,想到 总该另有满一月番的样光子,吧便。出”门去荷塘。渴望心灵超脱。
14.2《荷塘月色》课件 (共4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1、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写篇读后感放在周记本上,不少于500字。
写了树色、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写景的立足点是写树,描绘了淡月下树木 繁多蓊郁,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原文探究
五、文本研读
朗读《采莲赋》《西洲曲》 思考:作者回家的路上,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有什么 作用?
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 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荷塘的美景引动作者内心的乡思,青年男 女美好的情思引发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 往之情。
荷 塘 月 色
描写荷花的诗句:
课前回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宋·杨万里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纳凉》 宋·秦观
描写月色的诗句:
课前回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朗照:朗,明亮。明察,明鉴的意思。
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观景前: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
境:“颇不宁静”)(欲排烦恼,寻找宁静)
第二部分(2—3 自然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行 在小路时的感受。(小径漫步,表达感受) ——淡淡的哀愁
第三部分(4—6自然段)观荷塘:荷塘美丽的景色。/塘中的月色。 /荷塘 四周的景物。 (观景绘景,抒发情感)——淡淡的喜悦。
三、故事背景
三、故事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1925年暑假后,北京清 华学校加办大学部,成立国文系,俞平伯推荐朱自清为该 校教授。8月,朱自清来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单 独而来,住在清华园的古月堂,家眷仍然留居白马湖。10 月20日,朱自清在《语丝》第48期中发表诗作《我的南 方》,表达对南方的怀念。“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 是山乡水乡!那儿是醉乡梦乡!五年来的彷徨,羽毛般地 飞扬!”此时距离他北大毕业,正好五年。1927年1月,朱 自清接着北来,住在清华园西院,从此定居北京。该年7月 创作了散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树色“阴阴的”,
灯光“没精打采的”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树上的蝉声与 水里的蛙声;但……
小结
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 暗结合,喧寂相间。 景物的特点:淡雅、朦胧
衬托手法:单写月光单调,作者着力摹写 月的投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 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小结
荷 画 面 是 —美丽的 美 塘 月 气 氛 是 —XXX的 静 色 格 调 是 —雅致的 雅
阅读课文
要求 (1)找出表明游踪的词语 (2 )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情感 变化的句子 (3)归纳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
注意下面的字的读音
乘凉liáng 煤屑xiè 踱着duó 点缀zhuì 颤动chàn 顿时shà 敛裾jū 媛女yuán
蓊郁wěng 脉脉mò 斑驳bó 袅娜niǎonuó 倩影qiàn 船棹zhào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叶子和花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 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顿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 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 痕。”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
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 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 形象,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 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 静的氛围。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 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 水,塘水在茂盛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 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 “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 “升”替代“浮”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他是早期文
学研究会会员。
1923年发表的长
诗《毁灭》, 震
动当时的诗坛。
朱
1929年出
自
版诗集《踪迹》,
清
1925年任清华大
手
学教授,创作转
迹
向散文,同时开
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
版散文集《背
影》,成为著名的
散文家。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清华园
(清华大学校内)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第三段
这一段是讲作者去荷塘的感受,请说说这 种感受的具体内容。怎么理解这种感受?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第四段
1、划出本节的比喻句。 2、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比喻? 3、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袅娜的开着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各小节都写了些什么,作者是按什么线索来写的? 来路(2)—思索(3)—荷塘(4)—月色(5)—四周(6)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第二段
1、找出小路的特点。 曲折、幽僻、树多是小路的特点。
2、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感受。 寂寞
作者“不平静”的两个源头
客观: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 革命叛变;
主观:来自他选择的困惑——他当时既不满现实, 又不能如另外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那样参加 “以暴易暴”的武装斗争。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走出当时苦闷彷徨的出路 ?
• 一、革命 • 二、反革命 • 三、暂时逃避
声似的。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 几种感官感觉?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 觉上的感觉。 5、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是如何做到动静结合的?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通感
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 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 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 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 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 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 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 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 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 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朱自清在扬州生 活了13年, 在这里度 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 少年时期。扬州是一 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 其湖光山色,风物宜 人,曾使多少诗人如 李白、杜甫、苏东坡、 欧阳修等流连于此, 寻幽探胜,写下了许 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 章。朱自清写下了 《我是扬州人》一文。
1916年中学毕业 后,朱自清考入北京 大学预科。1919年2 月写的《睡罢,小小 的人》是他的新诗处 女作。他是五四爱国 运动的参加者,受五 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 学道路。毛泽东曾赞 扬过朱自清的骨气, 说他“一身重病,宁 可饿死,不领美国 ‘救济粮’”。
《荷塘月色》
【导语 】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 把地球撬起。”
——阿基米德
朱自清 (1898年11 月22日— 1948年8月12 日),原名自 华,号秋实, 字佩弦。现代 著名作家、学 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海州 (今连云港 市),1903 年随祖父、父 亲定居扬州。
朱自清故居:扬州城安乐巷27号。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未名湖
(北京大学校内)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字词 】
• 齐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幽僻(pì) 蓊蓊郁郁 (wěng) 弥望(mí) 袅娜(nuó) 妖童媛女 (yuàn) 羞涩(sè) 倩影(qìng)鷁首徐回 (yì) 梵婀铃(ē) 敛裾(jū) 独处(chǔ)
作者(朱自清)的选择?
“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作业
1、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像作者那样“不宁静”的心 绪,要想真正摆脱“不宁静”就要用于面对现实。 在当时,给人们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革命,二 是反革命。作者则选择了“暂时逃避一法”,所 以作者在“不宁静”时夜游荷塘。阅读课文,看 一看作者夜游荷塘有没有找到他所向往的“宁 静”?作者的出路在哪里?
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章开头第一 句就给全文笼罩了一层低调的情绪,一个 “颇”字说明了“不宁静”的程度之深。 那么,在第一段中体现“颇”的细节有哪 些?
3、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不宁静”呢?请 联系闻一多《死水》和戴望舒《雨巷》的 创作背景和主题进行思考。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分析下面一句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本体—喻体 月色—名曲
相似点 和谐 什么感觉的互换 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
2、思考:这篇课文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这 篇文章的最成功之处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弥望的叶子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像亭亭舞女的裙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羞涩的打着朵儿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划分层次 归纳大意
全文分三大段 一 (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题旨) 二(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三(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荷塘,深夜离家去荷 塘?
3、“曲折、幽僻、寂寞”三种情景前后有何联系? 曲折曲折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幽僻
是基本的特点。曲折和树多构成幽僻的重要条件。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第二段
4、在这一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衬托月下 小路的美? 对比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新人教版荷塘月色ppt
对比
白天:少人走 没有月Hale Waihona Puke 阴森森 夜晚:更寂寞 淡淡月光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