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家们视学习为刺激-反应连结的历程。在此历程中,个体学到的是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而该反应之所以成为习惯,则是由于后效强化所致。学到个别的反应,静组合之后而成为整体行为。所以学习是外控的或外塑的,是被动的,是积少成多的,也是渐进的。

认知心理学家们则视学习为个体对事物经过认知、辨别、整理、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也就是认知心理学家所谓的认知结构。个体在学习情境中,运用其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进而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扩大或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所以学习是内发的,是主动的,是整体性的。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行为主义盛行的时候,认知学习理论的理念是被忽视的。在今天看来,两排理论各有价值。认知心理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在教育中如何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其主动求知能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在教学中如何分析教学情境,如何配合教材的不同单元设计教学进度,而循序渐进达到教学目标。

所谓认知学习理论并非一人之言或一家之言,是包括许多派系理论的总称。本节讨论的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意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

一、信息加工学习论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可以分为三个彼此分离但又前后交流的阶段。三个阶段代表三种不同性质的记忆。

1.信息加工的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加工的过程起于环境中的刺激。环境中的刺激,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包括具体的实物以及一切物理化学变化如声光热等,以及抽象的符号及象征物等),也可能是事(包括人与人或人与物的一切活动等)。总之,凡是能够引起感觉器官反应的都可以称为信息加工的刺激。

感觉记忆:指个体凭借感觉器官感应到外界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在三秒钟以内)记忆。也叫感官收录,其工作过程类似于照相机或录音机。感觉记忆的特点在于其中的记忆仍然保持着刺激本身原来的物理特征,这样是为了提供给个体选择是否将进一步对刺激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如果决定进一步加工,即引起了注意,就会对其进行编码,转换能量形式,否则信息就会很快发生遗忘。

例如经过校园,看到同学无数,能记住的只有几个。所以感觉记忆是选择性的,选择的标准就是个体的兴趣、动机。所以教育中教师在呈现教学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动机,幼儿越感兴趣的内容,记忆的效果也就越好。

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被注意后在时间上延长到20秒以内的记忆。从电话本上查号码再到电话机上按键,这期间一般就是靠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具有两种重要作用:其一是对刺激表现出适当的反应。例如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进行反应,就是边接受刺激边进行反应。短时记忆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如果个体认为所处理的信息是重要的,他就采用复习的方式,使之保持较长的时间,然后输入到长时记忆。因此,短时记忆在有限的时间内,除了接受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并作出反应之外,还具有工作记忆的功能,因此也叫做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指保持信息长期不忘的永久性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存储过

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提取出来的记忆会出现不准确的现象。长时记忆大致可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指有关生活情节的实况记忆,也叫自传体记忆。语义记忆是指有关语文所表达的意义的记忆,语义记忆中包含的不只是一些词语或事物的名称,而是由语文这种形式所表达的概念、原则与技能。语义记忆也就是个人学得的知识。

2.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1)加工水平理论

F.克雷克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与记忆两过程理论相对立的观点。这一理论强调用信息加工深度来解释记忆,认为没有必要将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系统,所谓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只不过是一种记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和记忆得清楚与否,决定于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如何加工的,即决定于加工水平。

如果对输入信息的加工只是在粗浅的感觉水平上,那么其痕迹保持的时间便是短暂的;如果对信息的加工包含有语义的性质,那么其痕迹的保持便会是持久的。

例如:幼儿学习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进行机械性的复习,是属于较低的加工水平,如果能引导儿童在理解诗歌的涵义的基础上再去想象诗中的情景,是更高一级的加工水平。

2)双重编码理论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帕维奥(Paivio)提出长时记忆中的双重编码理论。他认为长时记忆可分为两个系统,即表象系统和语义系统。表象和语义时两个既相平行又相联系的认知系统,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储存信息,语义系统以语义代码来储存信息。人的视觉表象特别发达,他们可以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语义代码是一种抽象的意义表征。一些离散的材料由于有了意义上的联系而被组织起来,使记忆变得相对容易。

Paivio所做的试验还发现,如果给被试以很快的速度呈现一系列的图画或字词,那么被试回忆出来的图画的数目远多于字词的数目,这个试验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就是说,大脑对于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和记忆速度要好于语义记忆的效果和速度。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脑中存在两个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加工系统:一个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加工系统,另一个是以意象为基础的加工系统。意象系统专门表征和加工非语言的物体和事件,它由相互具有联想关系的意象表征组成,而言语系统表征和加工言语信息,由相互联系的言语表征组成。认知是通过两个特殊表征系统(modality-specific)支持的,这两个系统是来自经验并且在表述和加工关于非语言的实物、事件的信息和语言信息上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双重编码的存在,而幼儿的思维发展不成熟,其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表象编码。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该重视是形象的形式呈现学习材料,同时给予意义的解释,从而提高幼儿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记忆的类型与学习

长时记忆可以分为三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不同类型的记忆的存储方式也不同,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