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股动脉穿刺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并发症

专业知识不足
工作量大
基础知识不 扎实
为什么会操 作技术不熟
练?
缺乏相应加
压包扎的材 料
环境嘈杂
现有加压包扎 材料弊端大
相关检查 力度不够
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流程不明确
பைடு நூலகம்
材料
其他
制表目的:要因分析;制表时间:2017-6-10;制表人:方青波
要因分析
精品课件
12
方法
带教老师操作演练少
原因分析——鱼骨图分析
改善前:未进行医护人员股动脉穿刺技术及并 发症预防系统培训
对策内容: 1.培训内容全面系统 2.培训方法理论实践相结合 3.通过股动脉穿刺并发症案例互相交流心得
对策实施: 负责人:赛力木 安燕 时间:2017年2月1日-2日28日 地点:血管外科
4.通过上级带教下级提升下级医生技术水平
5.定期考核股动脉穿刺技术
要因分析
精品课件
15
原因分析
调查对象:2017.01-2017.11股动脉穿刺病人总数700例,并发症 发生总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5%。穿刺部位渗血 2例(50 %),穿刺部位血肿 1例 (25%),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1 例(2 5%),动静脉瘘0例(0.00%)。
股动脉穿刺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原因
ns:astudyof503consecutivepa-tients[J].CathetCardiovascDiagn,1995,34: 8-12. [3]齐志华,吴冬云.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2,24( 1) : 187 - 188.
精品课件
2
组长:管圣 副组长:赛力木 朱锋
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深入开展,有关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的报道 也日益增多[2] 。
股动脉穿刺并发症

0.2
0 改善前 目标值 改善后
=69.36%
科研成果
撰写文章:《股动脉穿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 症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 拟申报自治区技术推广项目1项
标准化
股动脉穿刺评分系统使用 医院内股动脉穿刺预防管 住院患者VTE防治流程 流程 理流程
压迫止血不到位
3、告知患者及家属压迫穿刺部位的 重要性 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2、增加巡视次数
1、科室每个月进 行压迫止血的操 作演练
1、增加加压包扎 的相关材料
2、严格要求患者 体位
1、护士要求掌握 相关解剖位置 2、制定实体相关 办法 1、增加加压包扎 的相关材料
1、减少护士工作 量 2、加强宣教
200 125 98 100 65 0.0% 42 20.0%
10.0%
24 0.0% 0.0% 0
10.0%
0
效果确认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分布对比
效果确认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改善前流程图
患者入院 手术前 评估患者 术前教育 完善相关检查
效果确认
手术
生命体征测量 手术后 返回病房 术后宣教
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股 动脉穿刺总例数×100%
选题理由
通过本次质量管理工具应运,探讨及分析引起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
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股动脉穿刺技术提供可参考的
理论依据。
现况把握
调查对象:2016.01-2016.12股动脉穿刺病人总数750例,并发症发生总数1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穿刺部位渗血 8例(61.5%),穿刺部位血肿 3 例 (23.1%),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1 例(7.7%),动静脉瘘1例(7.7%)。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1页
应用范围
• 1、介入手术(冠脉造影)入路 • 2、IABP(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入路 • 3、动脉血气
• 以上应用中股动脉穿刺技术略有不一 样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2页
股动脉解剖
• 股动脉发自髂外动脉,在大腿根 部紧靠腹股沟韧带下方,在股三角腹 股沟韧带处可触及股动脉搏动。从耻 骨联合到髂前上棘做一连线,股动脉 恰在这一连线中点、腹股沟韧带处经 过。股动脉在腹股沟处几乎是平行于 脊柱。
•心脏舒张前一瞬间(主动 脉关闭时),球囊充气, 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力, 增加心肌供氧。
第22页
股动脉压迫止血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23页
• 关键点:目标是内口,可将鞘管小心撤出 二分之一,此时可摸到鞘管消失处大约即 内口处。
• 勿用力过大,压闭股动脉,迷走神经反射 (阿托品、多巴胺)。
• 如遇大量出血勿慌张。冷静调整按压点, 切忌松手!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11页
穿刺步骤
• 5、切皮。(先切后穿、先穿后切各有优点) • 6、穿刺:左手三指指明股动脉走形,右手
穿刺针,穿刺针斜面必须朝上,进针角度 30—45度,迟缓进针,直至见到喷血。 • 切忌角度偏小(动脉穿刺点偏上,越过腹 股沟韧带,腹膜后血肿,灾难性后果!! 穿刺点选择宁下勿上) • 角度偏大,导丝经过困难,导管打折。
第20页
是常见一个机械循环辅助方法,是指 经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导管到 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 上方降主动脉内,在心脏舒张期,气 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 到达辅助心脏作用。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第21页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第一部分穿刺点定位点击放大查看第二部分局部麻醉点击放大查看第三部分股动脉穿刺点击放大查看第四部分导丝置入点击放大查看第五部分置鞘注意事项:1 确定导丝置入动脉后,撤出穿刺针,左手压好穿刺点;2 置鞘时导丝要漏出头(适当),且保证导丝未弯曲,插入时略带旋转,动作轻柔,遇阻力时勿盲目用力。
第六部分冲洗动脉鞘【1】置入动脉鞘后,撤出导丝;【2】开放动脉鞘三通确定动脉回血,并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动脉鞘,顺势关闭动脉鞘或连接高压滴注。
第七部分并发症及处理常见并发症:1、穿刺部位皮下瘀斑、血肿。
2、假性动脉瘤:穿刺点过低,压迫不当。
(超声定位下压迫压迫前应用吗啡或杜冷丁止痛,凝血酶局部注射、覆膜支架覆盖、外科修补)。
3、腹膜后血肿:穿刺点过高,灾难性后果,防重于治。
(停用抗凝剂、维持血容量、防止休克,外科修补)4、动静脉瘘:穿刺方向不准确(覆膜支架覆盖、超声下压迫,外科修补)5、夹层或闭塞:导丝有阻力置入(覆膜支架覆盖)附1:假性动脉瘤诊治思维导图点击放大查看附2:腹膜后血肿具体处理腹膜后血肿临床特点:1 腹股沟上方皮肤和肌肉紧张和饱满。
2 严重背部和下腹部疼痛。
3 股神经受累表现,如下肢疼痛或无力。
4 血色素水平下降,并且排除其他出血原因。
5 严重出血病人呈出血性休克表现。
6 严密观察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得出腹膜后血肿的诊断,还可通过腹部CT检查发现腹膜后血肿予以确诊。
腹膜后血肿处置1、腹膜后血肿关键在于预防。
行脑血管造影和神经介入治疗时,皮肤穿刺点一般确定为腹股沟韧带下方1.5-2cm,斜行45度进针,这样确保穿刺针穿入股动脉的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以下。
拔除动脉鞘后局部按压也要准确到位,时间要足够。
2、术后需密切观察病人不是所有发生腹膜后血肿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点都在腹股沟韧带之下。
对于所有病人,术后均需要密切观察,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或不适,均需要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出血与血肿
假性动脉瘤
穿刺点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小的出血点 可局部加压包扎,出血量大时应立即缝合 伤口并输血。
如发现股动脉局部搏动性肿块,应考虑形 成假性动脉瘤的可能,需及时行超声检查 确诊并加压包扎。
血栓形成与栓塞
腹膜后血肿
下肢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如出现下肢疼 痛、皮肤苍白、感觉异常等症状,应立即 行血管造影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如出现腹膜后血肿的症状,如腹痛、腹胀 、腰背部疼痛等,应及时行腹部超声或CT 检查确诊,必要时手术治疗。
04 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与 展望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性应用
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冠心病、心 肌梗死等疾病。
治疗性应用
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球囊扩 张、支架植入等,以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
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机器人辅助
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股 动脉穿刺有望实现机器人辅助操作, 提高操作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血管缝合技术
目前,血管缝合技术正在研究发展 中,有望替代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 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3. 穿刺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 处,用穿刺针刺入股动脉。
4. 插入导管
将导管通过穿刺针插入股 动脉,并推进至所需位置。
5. 操作完成
完成诊断或治疗操作后, 拔出导管,对穿刺点进行 压迫止血。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 避免反复穿刺和损伤血管。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研究

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在我院实施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控制方法的并发症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近两年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共80例,采取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都是40例。
观察组行桡动脉治疗手段,对照组行股动脉介入治疗法。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以及并发症的出现,相比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术后愈合时间,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对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来说,需要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法,对穿刺并发症做好防治工作。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桡动脉穿刺;穿刺点;介入治疗;并发症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on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femoral artery intervention in our hospital. Method: Atotal of 80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two years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adial artery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received femoral arter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erms of tube placement time, bed rest time,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radial artery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healing time, which is very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femoral artery intervention therapy,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methods is needed to prevent and treat puncture complications.Keywords: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Radial artery puncture;Puncture poin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omplication作为目前新型的一种内科与外科治疗之间的方法,介入治疗在很多疾病治疗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动脉穿刺抽血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动脉穿刺抽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皮下血肿1、原因分析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对血管解剖位置及走行不熟悉,不论血管好坏,盲目进针,不注意进针手法和角度,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抽血完毕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或拔针后由患者及其家属代劳按压,护士没有仔细的指导按压要点,以致血管得不到有效按压;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对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壁厚,易滑动,半小时内下床活动。
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操作前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对凝血功能不好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依然会出血,形成血肿;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
2、临床表现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
次日,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
如股动脉反复穿刺出血引起腹腔血肿时,患者有休克的表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患者自觉难以忍受的腰背痛,腹腔穿刺抽出鲜血。
3、预防及处理(1)加强穿刺基本功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
掌握进针的深度和角度,徐徐进入,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
避免在一个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
(2)如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散,若肿胀局限,不影响回流时,可暂不进行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或血流量小于100ml/min,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3~5分钟;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10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动脉穿刺。
(4)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24小时内采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利于止血;24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
予50%的硫酸镁湿敷也可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
(5)血肿形成24小时后,可采用灯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使患者疼痛减轻,感到舒服。
股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

手术治疗
• 下列情况首先手术治疗:①有活动性出血;②有神经压 迫症状;③有局部感染;④有远端肢体缺血症状。超声 引导下加压治疗及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失败者仍 需手术治疗。据文献报道最大直径<2cm的假性动脉瘤 80%可以自发血栓形成,但需卧床及腹股沟弹力绷带加 压固定。成功率约94%~100%
假性动脉瘤原因
• ①穿刺技术不规范:穿刺角度太小、穿刺点偏低、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 等;
• ②动脉鞘管型号太大,血管损伤大; • ③压迫因素:术后压迫止血不彻底,如拔针后压迫时间短,压迫时用力
不均匀,频繁松手观察压迫效果,绷带过松及位置不正确等; • ④使用抗栓药物:脑血管病患者很多术前双抗血小板聚集、术后需抗凝,
Seldinger穿刺法
改良Seldinger穿刺技 术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
• 穿刺针喷血,但导丝放不进去的原因: 1.穿刺针进入过深,触及股动脉后壁。 2.穿刺进入过浅,没有完全穿透动脉前壁。 3.穿刺针的角度过大,导丝难以进入。 4.穿刺方向向下,导丝不能进入。 5.血管近心端狭窄。 6.穿刺针进入股动脉分支。 7.斑块阻挡。
处理方法:
• 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可适当下压穿刺针尾端; • 旋转穿刺针的方向,使穿刺针的针尖斜面向上; • 可用较软的泥鳅导丝进入; • 进入困难时,可嘱助手旋转导丝进入(但要防止进入夹
层) • 如确定穿刺进入血管分支,应拔除导丝从新穿刺。
股动脉穿刺主要并发症
• 1.出血、血肿 • 2.假性动脉瘤 • 3.动静脉瘘 • 4.股动脉血栓 • 5.迷走神经反射 • 6.动脉夹层 • 7.腹膜后血肿
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考点

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考点动脉穿刺是一种用于获取动脉血液样本或进行某些特定治疗的医学操作。
然而,这种操作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脉穿刺并发症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1. 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动脉导管留置期间未作有效消毒所致。
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能会有脓肿形成。
预防和处理感染的方法包括在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刺点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避免在有皮肤感染的部位进行穿刺,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插管,如怀疑存在导管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并送检。
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外,还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2. 出血和血肿:出血和血肿是由于穿刺过程中损伤动脉或周围组织所致。
症状可能包括穿刺部位肿胀、疼痛和瘀斑。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局部压迫止血,抬高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必要时可使用止血药物或输血。
3. 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穿刺后,血管壁的破损导致血液从动脉内流出并在周围组织中形成瘤状血肿。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超声检查确诊,并在瘤体形成早期进行压迫或手术修复。
4. 血栓形成:动脉穿刺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起肢体远端缺血或坏死。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取栓或血管重建。
5. 神经损伤:在某些情况下,动脉穿刺可能会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导致肢体麻木、疼痛或肌肉功能障碍。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理疗和康复训练等手段进行治疗。
对于上述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动脉穿刺时,应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技术,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如发生并发症,应尽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一、感染(一)发生原因1感染多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2.置管时间过长或动脉导管留置期间未作有效消毒。
3.动脉穿刺点未完全结痂前,有污染的液体渗入针眼。
(二)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病人会出现全身的症症:高热。
血液和导管培养有细菌生长。
(三)预防及处理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所使用的穿刺针、导丝、导管均应严格消毒,确保无菌;穿刺时怀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穿刺点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更换无菌敷料。
2.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有皮肤感染的部位穿刺;3.动脉插管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插管;如怀疑存在导管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并送检。
4.拔除导管时,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切实压迫止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
5.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外,还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二、皮下血肿(一)发生原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对血管剖位置及走行不熟悉,不论血管好坏,盲目进针,不注意进针手法和角度,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抽血完毕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或拔针后由患者及其家属代劳按压,护士没有仔细的指导按压要点,以致血管得不到有效按压;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对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壁厚,易滑动,半小时内下床活动。
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操作前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对凝血功能不好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依然会出血,形成血肿;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
(二)临床表现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
次日,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
如股动脉反复穿刺出血引起腹腔血肿时,患者有休克的表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患者自觉难以忍受的腰背痛,腹腔穿刺抽出鲜血。
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3 日星期 日上午 5时25 分54秒0 5:25:54 20.12.1 3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上午 5时25 分20.12. 1305:2 5December 13, 2020
并发症(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很多危重患者或呼吸 功能障碍患者,需要每天一次或数次抽取动脉血进行 血气分析,大部分患者经过反复的、多次桡动脉或足 背动脉穿刺后,血液通过破裂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 血肿,继而血肿被机化后其表面被内皮覆盖。因此, 假性动脉瘤乃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
3. 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 对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壁厚,易滑动,半 小时内下床活动。
并发症(皮下血肿)
4. 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操作前对患者 的病情了解不够,对凝血功能不好或使用抗凝剂 的患者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依然会出血, 形成血肿;
5. 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 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320. 12.13Sunday, December 13,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5:2 5:5405: 25:5405 :2512/ 13/2020 5:25:54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305:25: 5405:2 5Dec-20 13-Dec-20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如抽出暗黑色血液表示误入静脉,应立即拔出,压 迫穿刺点3~5分钟; 3.一次穿刺失败,切勿反复穿刺,以防损伤血管; 4.穿刺后妥善压迫止血,防止局部血栓形成;
股动脉穿刺及其并发症

正确的穿刺点是保证股动脉穿 刺成功的关键,应选择股动脉 搏动明显处进行穿刺。
避免反复穿刺
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在同一部 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局部血 肿或假性动脉瘤。
术后护理
穿刺后应加强对穿刺点的护理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定期换 药,同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
液循环情况。
股动脉穿刺的成功因素
01
02
03
04
血液透析通路建立
临时透析导管
股动脉作为临时血液透析通路的 起始点,用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 者的透析治疗。
长期透析导管
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 股动脉可作为长期透析通路的起 始点,建立稳定的透析通路。
急救和复苏
心肺复苏
在急救过程中,股动脉穿刺可用于心 肺复苏时的药物注射和血液回收。
紧急介入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危 急病症,股动脉穿刺可迅速建立血管 通路,进行紧急介入治疗。
确定穿刺点
局部麻醉
选择股动脉搏动明显处作为穿刺点, 一般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1-2cm处。
在穿刺点处注射局麻药,使局部皮肤 和皮下组织麻醉。
消毒铺巾
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并铺设 无菌巾。
股动脉穿刺的步骤
穿刺
插入导丝
使用穿刺针在局麻点处垂直或斜向进针, 寻找股动脉的搏动感,一旦进入股动脉, 血液会迅速回流到针筒内。
染等。
加强术后护理,及时处理疼痛、 发热等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
05
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血管介入治疗
诊断性血管造影
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选择性血管 造影,用于诊断血管病变、肿瘤
等。
血管成形术
对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 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血管通畅。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一.操纵办法和程序1.根本操纵办法(1)局部消毒:采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2)局部麻醉:采取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3)穿刺和置管.2.动脉穿刺和置管(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因为股动脉内径大.技巧轻易控制.血液轮回不轻易受损.可依据须要置入较大鞘管等长处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讨与治疗最常选择的办法.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假如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假如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运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超出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艰苦.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地位较深,穿刺不轻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尚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轻易造成动静脉瘘.②采取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打针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倾向进穿刺针,估量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四周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打针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今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显著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长进针,当持针手感到到显著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迟缓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①顺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实验阳性.Allen实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消失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榨取同侧手掌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的榨取.松开后10s之内手掌色彩恢复正常,则该实验成果阳性,提醒该侧手掌有优越的双重血供.更为客不雅的动脉轮回评价可以经由过程改进的Allen实验获得:采取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来代替手色彩的恢复,可以中断评价桡-尺轮回的完全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假如血氧饱和度中断降低,则标明反响平常,不克不及采取经桡动脉门路.假如患者须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的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len实验:同时榨取桡动脉和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是否消失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假如平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门路再次行介入治疗.有以下情形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自动脉以下的血管病变(髂动脉.股动脉),如轻微狭小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克不及选择股动脉路径;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因为心功效差等原因患者不克不及长时光平卧.②禁忌证绝对禁忌证:穿刺侧无桡动脉搏动;Allen实验阴性,提醒掌弓侧支轮回不良;穿刺侧消失肾透析用的动静脉瘘管.相对禁忌证:桡动脉搏动差或渺小,尤其是身体矮小的老年妇女;有大血管平常的病史(如锁骨下动脉平常);用6F或7F鞘管不克不及完成的治疗;不克不及用右桡动脉行右位心冠状动脉造影或左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也不克不及用左桡动脉行右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 ③桡动脉鞘管置入技巧:手臂外展70°角,手段保持过伸位.可以采取手段下方垫小卷纱布或夹板样装配以充分吐露动脉.手臂板应达到与患者呈45°角,并许可患者手臂与手段接近臀部放置.取腕横纹近端3cm阁下为穿刺点,予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留意麻醉药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对桡动脉搏动的触摸.穿刺前起首摸清桡动脉的走行,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一般选择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假如该部位桡动脉纡曲,应向近心端移1~2cm.采取21号穿刺针进行穿刺,进针的倾向应与桡动脉走行保持一致,角度为30°~60°,可以在桡动脉壁的上方直接穿刺前壁或穿透桡动脉,再迟缓退针至针尾部有血液喷出.留意尽可能第一针成功,反复穿刺会引起桡动脉痉挛,使穿刺更为艰苦.假如穿刺部位消失血肿,须按压5 min或更长时光,再次穿刺须要在前一次穿刺部位的近心端1~2cm.穿刺成功后送入25cm 0.019英寸直导丝,若导丝不克不及拔出,可能系钢丝顶在动脉的内侧壁,稍微后撤穿刺针即可,有时需将穿刺针稍微扭转,还可在直导丝的头端做一个小J形曲折.其他导致导丝送入艰苦的原因还有血管曲折.痉挛.桡动脉闭塞或狭小.钢丝进入小的血管分支.肱动脉发出桡动脉的来源平常或钢丝进入血管内膜引起夹层等.在这些情形下,可以经穿刺针注入少许造影剂以查明原因,或换用亲水涂层的超滑导丝,或经穿刺针赐与血管扩大剂硝酸甘油.推送导丝的动作应轻柔,一旦碰到阻力,应在透视下操纵直到导丝超出尺骨鹰嘴程度.刀刃朝上切开皮肤,送入11cm 5F或6F鞘管.(3)经肱动脉穿刺置管碘伏消毒肘窝处皮肤,细心触摸肱动脉搏动,在肘横线上方肱动脉经由处皮下打针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做皮肤瘦语,采取改进Seldinger或微穿刺技巧将穿刺针送入血管腔,见血液从穿刺针尾部喷出后,送入导丝及鞘管.一般来说,6F~8F鞘管均很轻易置入.3.深静脉穿刺和置管深静脉穿刺路径有多种,包含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及上肢静脉(如贵要静脉.头静脉.腋静脉等).穿刺路径的选择无严厉的限制,常取决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患者血管的剖解特色及特别临床特色如病情是否紧迫.体型.体位.凝血功效.有无肺疾患等.最常选择的路径为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路径的长处为,a.剖解地位相对固定,插管的成功率较高;b.距右房距离短且较直,易于将导管置入右房或上腔静脉;c.并发症少于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因为右颈内静脉垂直地进入上腔静脉.较左颈内静脉粗大.距颈内动脉又相对较远.右肺尖稍低于左肺尖,肋膜毁伤的可能性小.胸导管位于左侧等原因,临床上往往采纳右颈内静脉穿刺.穿刺办法如下.①患者取Trendelenburg体位(平卧头后仰位),以伸展颈部,削减空气栓塞.肥胖.肌肉蓬勃或颈部较短的患者,可在其肩下放置一小枕头以伸展颈部.患者头转向穿刺静脉对侧(左侧);②肯定穿刺部位,须要时做好标识表记标帜;③碘伏消毒后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④选择穿刺径路,经常运用的颈内静脉穿刺径路有前位径路.中心径路和后侧径路.A.中心径路:用左手肯定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及锁骨所形成的三角,触摸颈动脉搏动,并在穿刺时固定皮肤.先用打针器接20~24G针头定位颈内静脉,以削减误穿颈动脉和定位艰苦时的组织毁伤.将针头置于前述三角的顶端,与皮肤成35°~45°角向同侧乳头倾向进针.如未回抽到静脉血,可将针头向外转或与中线呈平行倾向进针.定位成功后,将打针器接3英寸长的18G薄壁静脉穿刺针,沿定位倾向在中断负压吸引下进针,抽吸到通行的静脉回血后,移去打针器.此时应留意敏捷用手指堵住穿刺针尾部,以防空气栓塞.经穿刺针置入45cm长的J形头导引钢丝,导丝应在无阻力的情形下置入.导丝置入后推出穿刺针.固定导丝地位并留意患者心律变更,因为导丝置入过深会进入右心室刺激右心室壁,导致室性期前压缩或短阵室速.此时将导丝退出少许即可,一般不须给抗心律掉常药物.用11号刀片在导丝进入皮肤处做一小瘦语.沿导丝置入鞘管.留意保持导丝的末尾始终露出于鞘管.退出导丝,用打针器抽吸回血后,用肝素盐水冲洗鞘管.可用缝线将鞘管固定于皮肤.如无透视帮忙,置管后通例摄胸片肯定鞘管地位.B.前位径路:用左手在甲状软骨程度.胸锁乳突肌前缘触摸颈动脉搏动,并在穿刺时固定皮肤.用打针器接小号针头(20~22G)定位颈内静脉,在颈动脉搏动的外侧0.5~1.0 cm,与皮肤成30°角,针尖指向乳头倾向进针.定位穿刺成功后,将打针器接18G薄壁静脉穿刺针,沿与定位针雷同的倾向,在中断负压吸引下迟缓进针,深度一般为4cm,假如进针时未吸到回血,可将穿刺针迟缓撤退退却,调剂倾向后再迟缓进针.送入导丝及鞘管办法同“中心径路”.C.后位径路: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用打针器接小号针头(20~22G)定位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5cm处(或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点的上方)进针,针尖向前指向胸骨上切迹,并与矢状面和程度面成30°~45°角.如未抽到回血,可稍向前或向后调剂穿刺针倾向后在进针.定位穿刺成功后,将打针器接18G薄壁静脉穿刺针,沿与定位针雷同的倾向,在中断负压吸引下迟缓进针,深度一般不超出5~7 cm,假如进针时未吸到回血,可将穿刺针迟缓撤退退却,调剂倾向后再迟缓进针,有时在针头回撤时也可能进入颈内静脉.送入导丝及鞘管办法同“中心径路”.(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是置入中间静脉导管.沉没导管及起搏电心理导管的经常运用路径,此部位穿刺易于固定,对患者运动影响较小,患者头颈部的运动也较少影响导管的地位.但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率较高.风险大,如气胸.血胸.误穿锁骨下动脉等.在肺充气过度的患者,如肺气肿.慢性壅塞性肺病.运用PEEP以及出凝血功效障碍的患者应尽量防止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办法如下.①患者取15°~25°角头低仰卧位或平卧位,头部倾向操纵对侧.嘱患者两肩放松,充特别展,须要时可去枕,将两肩胛之间垫高,或嘱患者取向后垂头仰卧位.②用碘伏消毒胸部前面上至下颌骨下缘,下至乳头程度,肩部及上臂前面均应包含在内.此消毒规模实用于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换至对侧,锁骨下静脉穿刺不成功可换为颈内静脉穿刺.③肯定穿刺点:沿锁骨由内向外走行有一天然曲折点,此转弯处可作为体表标记,其下1~2 cm即为穿刺点.④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⑤将非持针手拇指按在锁骨下缘以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示指放于胸骨上窝作倾向指导.⑥从定位点穿刺皮肤,针尖指向胸骨上窝倾向,穿刺针与胸廓呈15~30°角,中断负压吸引下沿锁骨下后缘迟缓进针,亲密留意有无回血.如估量针尖已接近锁骨下静脉,但未见回血,则须将穿刺针尖退至皮下,向上或向下调剂穿刺倾向,反复操纵.⑦一旦有回血,应立刻停滞移动,固定穿刺针,拔下打针器,从流出血液的色彩和速度断定是否为静脉血.确认后放入导引钢丝(如有X线,应再次确认导丝在静脉体系或右心房或右心室内),拔出穿刺针,用刀片在穿刺部位皮肤作一小瘦语,置入扩大管和鞘管,将导引钢丝连同扩大管一并拔出,固定鞘管.⑧肝素盐水冲洗鞘管.⑨假如没有X线透视,应拍胸片确认鞘管地位.(3)股静脉穿刺术:经股静脉穿刺插管适于操纵或留置时光较短的心导管术,穿刺较为轻易,轻微并发症少.穿刺办法如下.①患者取仰卧位,大腿稍外展.外旋.②碘伏消毒双侧腹股沟区,上至脐程度,下至膝盖,两侧至腋中线,以便在一侧穿刺不成功后改穿另一侧.③触摸股动脉搏动,在股动脉内侧1 cm.腹股沟韧带下2~3 cm处作为股静脉穿刺部位.④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⑤在穿刺点皮肤做一小瘦语,并可恰当进行钝性分别.⑥左手示指及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选用16~18G穿刺针,尾部接带有心理盐水的打针器,针尖斜面向上,以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皮肤,中断保持负压,当穿刺针进入股静脉时,打针器内可见静脉回血.⑦右手撤走打针器,左手固定穿刺针并敏捷用示指堵住穿刺针尾,以免出血过多或空气吸入.⑧经穿刺针迟缓送入导引钢丝,有阻力时可轻轻扭转穿刺针或调剂导丝倾向,不成强力操纵,须要时在X线下不雅察导丝地位,平日需将导丝送入15 cm以上.⑨撤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鞘管,留意导丝尾端应始终露出于鞘管外数厘米,鞘管到位后,将导丝及扩大管一并退出.⑩肝素盐水抽吸.冲洗鞘管.二.并发症与防治1.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因为所选择的动脉穿刺路径不合,各类血管并发症的种类及产生概率不尽雷同,重要的血管并发症包含出血.血肿.沾染.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夹层或夹层动脉瘤.动脉闭塞等.(1)出血与血肿.①原因:反复穿刺导致股动脉四周小动脉分支或毛细血管丛毁伤,引起局部渗血;穿刺点过高导致术后榨取止血艰苦;穿透血管后壁,血液自血管后壁渗出,轻微时可消失腹膜后血肿;拔出动脉鞘管后榨取止血不当.榨取时光过短或患者过早下床运动;肝素用量过大.②预防:严厉.规范.精确的股动脉穿刺,争夺一次穿刺成功,防止反复.多次穿刺;严厉控制肝素用量;精确的榨取止血办法;吩咐患者及家眷卧床时代防止大幅度运动穿刺侧肢体,防止过早下床,亲密不雅察穿刺局部纱布有无渗血及穿刺部位四周有无肿胀.③处理:穿刺局部出血,应立刻赐与榨取止血,并尽可能将皮下淤血挤出.稳固后可斟酌局部理疗,促进血肿接收;监测患者血压.血红蛋白,依据情形赐与补液.输血.升压药物;须要时借助超声检讨断定出血部位,是否有运动出血.若出血加重,斟酌外科手术或介入处理.(2)沾染:穿刺点皮肤的沾染会引起局部红.肿.热.痛,重度沾染会导致菌血症甚至沾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会消失发烧.寒噤及响应的心脏体征.①预防:严厉的皮肤消毒及无菌措施,包含衣服.帽子.口罩等.②处理:轻度的局部沾染可以局部消毒.换药.引流,口服或静脉运用抗生素.消失菌血症时应依据血造就成果选择迟钝抗生素,须要时外科手术治疗.(3)血管毁伤.①动脉夹层:多见于股动脉.髂动脉及腹自动脉,在X线透视下,沿血管壁有造影剂滞留.A.原因:患者原有轻微的自动脉硬化.狭小病变;髂动脉.腹自动脉轻微扭曲;穿刺或推送导丝时动作粗暴.B.预防:术前对穿刺血管的卖力.细心检讨与评价,对可疑血管病变应行超声检讨明白病变性质与程度;动脉穿刺精确.规范,穿刺针刺入动脉后回血顺畅后再送入导丝;推送导丝进程中,动作轻柔,如遇阻力,切忌盲目用力,应选择带亲水涂层的超滑导丝,在X线透视下迟缓推送导丝,导丝经由过程扭曲.狭小的病变后,沿导丝迟缓送入动脉鞘管,且尽可能选择小鞘管;对于轻微狭小.扭曲的髂动脉.腹自动脉,应选择长鞘管以削减介入检讨或治疗导管对血管的毁伤.C.处理:动脉夹层一经确诊,需亲密监测患者重要性命体征及血红蛋白,视病情决议内科保守治疗抑或外科手术治疗;一般夹层不影响肢体供血可不处理;轻微夹层可行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②血管决裂:包含动脉主支(髂动脉.腹自动脉)及其分支的决裂.患者会消失腹腔及盆腔内出血及血肿,轻微时可导致掉血性休克.A.原因:动脉本身消失着轻微的硬化.狭小.扭曲;操纵动作粗暴.B.预防:术前对穿刺血管的卖力.细心评价;穿刺办法精确.规范,必定要在穿刺针尾部回血好时再送入导丝,推送导丝进程中碰到阻力,应在X线透视下,迟缓推送导丝或换用带亲水涂层的超滑导丝;尽可能选择小直径鞘管.C.处理:亲密监测患者重要性命体征及血红蛋白,须要时赐与补液.输血及升压药物;分支血管的决裂.出血可采取栓塞.封堵的办法;大的血管决裂则须外科手术治疗.③假性动脉瘤:血肿在动脉穿刺处与动脉腔相通,压缩期血液自管腔流入血肿腔内,舒张期血液自血肿腔流入动脉腔内.穿刺部位可以触及搏动性肿块,听诊可以闻及显著的血管杂音,血管超声多普勒检讨可以确诊.A.原因:穿刺不当;榨取止血不当;动脉鞘过大,造成创口过大.B.预防:精确.规范的股动脉穿刺;精确的止血办法.C.处理:在超声多普勒指点下,用手或血管榨取器榨取股动脉破口(瘤颈部),若超声提醒无血液流淌旌旗灯号,加压包扎24~48h;瘤腔内打针凝血酶等促凝物资;外科手术治疗.④动静脉瘘:因为穿刺时同时穿透动.静脉,在动.静脉之间形成交通.多在穿刺后数天内消失,穿刺部位听诊可以闻及中断性血管杂音,血管多普勒超声显示动静脉间有订交通的通道.A.原因:穿刺点过低,股动.静脉同时被穿透;导引钢丝送入动脉过短,送入动脉鞘时,鞘芯穿透动静脉管壁.B.预防:精确.规范的股动脉穿刺.C.处理:毁伤较小的动静脉瘘,可在超声指点下榨取,后果不肯定;毁伤大的动静脉瘘须外科手术治疗.⑤血管闭塞:多产生于经桡动脉及肱动脉穿刺置管,动脉毁伤后远端血管闭合.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消掉,超声多普勒检讨可以确诊.A.原因:穿刺血管过于渺小;术后加压包扎过紧或时光过长.B.处理:部分患者血管闭塞后可以再通,闭塞远端肢体可以经由过程其他血管供血.假如消失远端肢体缺血情形,须外科手术治疗.⑥血栓和栓塞:A.原因:穿刺艰苦.操纵时光过长或患者消失高凝状况等身分,会导致穿刺针内.导丝及鞘管概况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伍会随血流到达远端动脉;在送入导丝及鞘管的进程中,因为操纵办法不当.动作过于粗暴,或动脉本身消失着轻微的狭小.硬化.扭曲,使得血管内膜的粥样斑块脱落,引起远端动脉的栓塞;卧床时光过长,或加压包扎过紧.时光过长,导致深静脉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B.预防:术前对穿刺血管卖力.细心的检讨与评价;穿刺前肝素盐水卖力冲洗穿刺针.导丝及鞘管;穿刺办法精确.规范,手段轻柔,在送导丝有阻力时,应选择超滑导丝在X线透视下操纵;防止加压包扎过紧.时光过长;嘱患者尽早下床运动;高危患者预防运用抗凝药物.C.处理:一般小动脉栓塞不须特别处理;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积极抗凝治疗,防止产生肺栓塞,如产生肺栓塞时,应视病情采纳响应紧迫挽救措施.2.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因为所选择路径不合,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种类与概率亦不尽雷同.罕有的并发症有出血与血肿.沾染.血管毁伤.血气胸.血栓与栓塞.(1)出血与血肿:因为穿刺办法不当.反复多次穿刺,导致血管分支或四周组织毛细血管毁伤,误穿四周的动脉特别是毁伤不轻易榨取止血的动脉,或患者消失凝血功效障碍,会导致局部出血或血肿,颈部的血肿还会榨取气管和神经.预防的症结在于精确.规范的操纵办法,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防止多次.反复穿刺.股静脉穿刺产生的出血和血肿可以榨取,而轻微的颈部血肿则须外科切开引流.(2)沾染:可以表示为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轻微时会消失败血症.预防在于操纵进程中严厉的无菌操纵.(3)血管毁伤:①血管决裂:不合部位的血管决裂可分别引起胸腔.腹腔及盆腔积血,轻微时须静脉补液及输血.产生原因可能有血管腔过于渺小.血容量缺少.操纵手段粗暴等.预防措施包含术前对血容量卖力评估,细心辨认穿刺针尾部血流速度及色彩,须要时X线透视下证实导丝在静脉体系内,再置入鞘管.②动静脉瘘:见动脉穿刺并发症.(4)血栓及栓塞:当患者消失高凝状况.静脉压高.卧床时光过长等情形时均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产生率显著增高,应留意预防.血管超声多普勒检讨可以明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高危患者可以预防性运用抗凝药物.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积极抗凝治疗,消失肺栓塞时应视病情赐与响应紧迫治疗.。
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

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介入家园2016-11-11来源:重庆医学2004年9月第33卷第9期作者:戚跃勇综述,邹利光审校目前,微创高效的介入治疗正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青睐,包括放射科、心内科、脑外科、肝胆科、消化科、肿瘤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诸多学科都相继开展了血管内介入诊疗工作,但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却呈逐渐增多趋势。
有报道经股动脉径路行诊断性与治疗性心脏介入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2%和0.5%~5%,这不能不引起血管内介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的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作一综述。
1 股动脉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1.1 动脉夹层在股动脉导管引入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因髂股动脉硬化狭窄或走行迂曲致较粗硬的导丝或导管通过不畅,如仍强行插入,易使导丝或导管头端进入血管内膜下形成夹层[2]。
如沿此夹层跟进血管鞘即易导致动脉穿破。
防治措施:(1)对年龄较大或估计有动脉硬化者,插管宜选用细而柔软的导丝或导管,应用“J”形导引钢丝者应常规将其弯头向前。
(2)在推送短导丝的过程中如遇阻力,应在透视下判断它是否进入股动脉分支或者形成股动脉夹层乃至穿破股动脉,以及时回抽并调整导丝的方向,如仍不能成功者可更换为白泥鳅导丝。
(3)在导管鞘内跟进或交换导管时,宜在导丝的指引下进行。
在送入导管过程中,如遇阻力应即刻透视观察导管头端位置,亦可手推少量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以减少髂股动脉动脉夹层的发生。
1.2 鞘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导丝沿穿刺针跟进过程中,如碰到穿刺针易使之移位于股动脉鞘内,或者导丝直接穿出股动脉,导丝沿腰大肌前缘进入腹膜后间隙。
由于该间隙组织疏松,特别在消瘦患者,有时导丝导管进入相当顺畅,即便有经验的操作者也很难体会其到底在动脉内或是在动脉外。
当进导丝导管有阻涩感,患者诉腰背酸痛时应高度怀疑导丝或导管已进入血管腔外。
如手推造影剂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久滞不消则可明确诊断,但手推造影剂应缓慢、少量,以免人为扩大腹膜后间隙撕裂小血管造成血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
住院患者VTE防治流股程动脉穿刺评分系统医使院用内股动脉穿刺预防管
流程
理流程
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踝泵运动锻炼指引 股动脉穿刺预防告知书
2、股动脉穿刺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血肿、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后腹膜血肿等。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是指血液沿着穿刺通道溢出皮 外浸透或染红包扎纱布,血肿是指出血的血液聚集在皮下组织中,局部肿大, 质地硬,超声检查可见液性暗区。
主题选定
衡量指标:
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股 动脉穿刺总例数×100%
600
500
483 66.10%
400
300
39.20% 255
200 125
100
0 0.0%
96.42% 98.76% 100%.0%100 92.80%
91
90.0%
87.30%
80.0%
96.50% 99.20% 93.30%
100%100.0%
88.60%
90.0%
77.70%
80.0%
70.0% 60.0%
66 61.30%
70.0% 60.0%
50.0% 40.0%
42 35.50%
50.0% 40.0%
30.0%
28
30.0%
20.0%
98
65
42
10.0% 24
0.0% 0.0% 0
20.0%
12
8
7
10.0%
2
0.0%
➢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分布对比
效果确认
➢ 改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效果确认
股动脉穿刺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原因
存在问题
次数
所占比例(%) 累计百分比(%)
技术操作不熟练
2
压迫止血不到位
2
观察护理不到位
1
患者血管钙化严重
1
合计
6
33.33 33.33 16.67 16.67 100
33.33 66.66 83.33 100 100
改善前后柏拉图
6
100.00% 100.00%
0 2233.2051.2050.3016.3010% 0.00% 0%0%0%0%
对策三
对策名称 建立股动脉穿刺技术及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主要因 缺乏股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预防质控标准
改善前:缺乏股动脉穿刺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及并 发症预防质量控制标准
对策内容: 1.建立股动脉穿刺技术质量控制标准 2.建立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预防专科护理指标 3.将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纳入查检
操作技术不熟练
不良操作 习惯
人体解剖结构混 淆
专业知识不足
工作量大
基础知识不 扎实
为什么会操 作技术不熟
练?
缺乏相应加 压包扎的材 料
环境嘈杂
现有加压包扎 材料弊端大
相关检查 力度不够
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流程不明确
材料
其他
制表目的:要因分析;制表时间:2017-6-10;制表人:方青波
要因分析
原因分析——鱼骨图分析
4.列入标准化内容
5.规范术后患者体位要求
对策 一
对策处理:
1.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将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流程列入医生常规培训 内容
3.将股动脉穿刺并发症预防流程列入护士常规培 训内容
对策二
对策名称 有效落实医护人员培训 主要因 缺乏股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预防的系统培训
改善前:未进行医护人员股动脉穿刺技术及并 发症预防系统培训
选题理由
通过本次质量管理工具应运,探讨及分析引起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 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股动脉穿刺技术提供可参考的 理论依据。
现况把握
调查对象:2016.01-2016.12股动脉穿刺病人总数750例,并发症发生总数1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穿刺部位渗血 8例(61.5%),穿刺部位血肿 3 例 (23.1%),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1 例(7.7%),动静脉瘘1例(7.7%)。
其他
1、熟练掌握人体解剖,较少穿刺次数
1、完善穿刺后并 发症的处理流程
技术操作不熟练
2、增加操作考核次数,提高操作技术 3、增加实践经验
1、增加带教老师 的操作演练次数
1、穿刺选择的鞘 管应该与血管匹 配
2、减少医生患者 数量
4、增加医务人员对穿刺的重视
压迫止血不到位
1、医务人员增加相关知识的学习 2、增加医务人员的责任心
对策名称 制定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流程及术后护理流程 主要因 缺乏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及护理流程
改善前: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流程及术后并发 症预防护理流程与临床结合不够
对策内容: 1.制定股动脉穿刺技术操作流程 2.制定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流程 3.规范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压迫方法
对策实施: 负责人:管圣 王梅 时间:2017年1月15日-30日 地点:血管外科
练?
缺乏相应加 压包扎的材 料
环境嘈杂
现有加压包扎 材料弊端大
相关检查 力度不够
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流程不明确
材料
其他
制表目的:要因分析;制表时间:2017-6-10;制表人:方青波
要因分析
方法
带教老师操作演练少
原因分析——鱼骨图分析
流程不够完 善
医生
对穿刺技术不 够重视
责任心不强
患者众多
穿刺经验不够
原因分析
股动脉穿刺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原因
存在问题 技术操作不熟练 压迫止血不到位 观察护理不到位 抗凝药物的使用 患者不配合 患者血管钙化严重 合计
次数 4 4 2 1 1 1 13
所占比例(%) 30.8 30.8 15.3 7.7 7.7 7.7 100
累计百分比(%) 30.8 61.6 76.9 84.6 92.3 100
方法
护士培训不到位
缺乏具体的 按压方法流 程图
医务人 员
不够重 视按压 方法
按压方法错误
经验不够
操作技术不熟练
不良操作 习惯
人体解剖结构混 淆
按压力度不够 责任心不强
我的患者我负责 的理念不强
专业知识不 足
基础知识不扎 实
缺乏相应加 压包扎的材 料
材料
现有加压包扎 材料弊端大
陪护更换未交接
患者体位更换较 频繁
➢ 改善前流程图
患者入院
评估患者 手术
手术前
手术后
完善相关检查 术前教育
效果确认
返回病房
生命体征测量 术后宣教
讲解按压时间 和方法
观察穿刺部位 情况
效果确认
平均并发症发生率
1.8
1.6
1.4
1.2
1 1.73
0.8 0.6 0.4
0.21
0.53
0.2
0 改善前
目标值
改善后
目标达成率
改善前 目标值
对策内容: 1.培训内容全面系统 2.培训方法理论实践相结合 3.通过股动脉穿刺并发症案例互相交流心得
对策实施: 负责人:赛力木 安燕 时间:2017年2月1日-2日28日 地点:血管外科
4.通过上级带教下级提升下级医生技术水平
5.定期考核股动脉穿刺技术
对策
二
50
改善后例…100.00%
对策处理: 1.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股动脉穿刺技术流程列入考核重点 3.将股动脉穿刺并发症预防流程列入护士常规培 训内容
ns:astudyof503consecutivepa-tients[J].CathetCardiovascDiagn,1995,34: 8-12. [3]齐志华,吴冬云.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2,24( 1) : 187 - 188.
组长:管圣 副组长:赛力木 朱锋
1 0.8 0.6 0.4 0.2
0
1.73
0.53
改善前
发生率
改善后
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至0.53%
方法
带教老师操作演练少
原因分析——鱼骨图分析
流程不够完 善
医生
对穿刺技术不 够重视
责任心不强
患者众多
穿刺经验不够
操作技术不熟练
不良操作 习惯
人体解剖结构混 淆
专业知识不足
工作量大
基础知识不 扎实
为什么会操 作技术不熟
未及时与患者及家 属沟通
工作强度大,时间长
患者较多
缺乏相应加 压包扎的材 料
材料
现有加压包扎 材料弊端大
病房环境嘈 杂,人员众多
敷料包扎过多
患者体位更换较 频繁
其他
制表目的:要因分析;制表时间:2017-6-10;制表人:方青波
为什么会护 理观察不到
位?
要因分析
原因分析
调查对象:2017.01-2017.11股动脉穿刺病人总数700例,并发症 发生总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5%。穿刺部位渗血 2例(50 %),穿刺部位血肿 1例 (25%),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1 例(2 5%),动静脉瘘0例(0.00%)。
PDCA小组
督
导
员
:
方
青
王梅
波
阿力木 唐加热克 杨建平
王磊
张燕荣 买尔哈巴 安燕
目录
Contents
01 计划PLAN 阶段 02 执行DO 阶段 03 检查CHECK 阶段 04 处理ACTION 阶段
第一部分 吗,缠着你,处
主题选定
1、有报道经股动脉径路行诊断性与治疗性心脏介入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率分 别为0.1%~2%和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