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概述和体质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 中线——手厥阴经 手少阳经
后缘——手少阴经 手太阳经
注:内踝上8寸以下,足厥阴经在前线,足太阴在中线 内踝上8寸以上,足太阴经在前线,足厥阴在中线
第一侧线——足少阴肾经(胸正中线二寸) 胸部 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胸正中线四寸)
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胸正中线六寸)
第一侧线——足少阴肾经(腹正中线半寸)
经络走向:天池-中冲
经络走向:极泉--少府
经络走向:商阳-迎香
经络走向:关冲-瞳子髎
经络走向:少泽-听宫
经络走向:大敦-期门
经络走向:隐白穴-大包穴
经络走向:涌泉-俞府
经络走向:承泣-历兑
经络走向:晴明-至阴
经络走向:丝竹空--足窍阴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名称、特点
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各自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手 太 阴 肺 经
手 少 阴 心 经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手手手 阳太少 明阳阳 大小三 肠肠焦 经经经
足足足 太少厥 阴阴阴 脾肾肝 经经经
足 阳 明 胃 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足 少 阳 胆 经
十二经脉的命名根据
阴、阳代表阴阳属性 太、少、厥代表经脉的浅深层次
1.根据经脉在肢体的分布命名 ❖ 分布在上肢的为手经,下肢的为足经; ❖ 循行于人体内侧的为阴经,外侧的为阳经。 2.根据经脉与脏腑的隶属关系命名
腹部 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腹正中线二寸)
躯 干
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腹正中线四寸)
部 背腰 第一侧线——足太阳膀胱经(背正中线一寸半) 第二侧线——足太阳膀胱经(背正中线三寸)
肩胛部——手三阳经
腋下——手三阴经 侧面 胁、侧腹——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流注,气血沿着一定的经脉运行。
经络概述和体质要求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思考题
概说
一、经络学说的概念
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是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络学说的起源
❖ 体表反应点 ❖ 针刺传导感应现象 ❖ 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经络
❖ 循行特点: ①循经部位离奇 ②没有循行的共同规律 ③彼此之间没有表里配属关系 ④不直接与脏腑络属
❖ 功能: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
经脉部分 ·经别
❖ 概念:即“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同十二 经脉一样纵形。
❖ 循行特点: 离——从四肢离出 入——进入人体脏腑深部 出——浅出体表 合——把互为表里的阳、阴二经相合
❖ 手三阳——从手走头;


手三阴
❖ 足三阳——从头走足;


❖ 足三阴——从足走胸(腹)。
足三 阴


手三 阳

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2. 分布规律
经络
阳明
阳 少阳 经
太阳
太阴
阴 经
厥阴
少阴
四肢 外侧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缘 外侧中缘
外侧后缘
内侧前缘 内侧中缘 内侧后缘
全身各部位 躯干
手三阳行于肩胛部 足三阳行于侧面、 背面、胸腹面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流 1、起于手太阴肺经,最后传至于手太阴肺经;
注 2、两条阳经与两条阴经交替进行连接;
次 3、阳经和阴经是表里关系交接;
序 4、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各连接;
的 5、阴经之间是按太、少、厥依次交接;
规 6、阳经交接在头面,阴经交接在胸腹面,

阴、阳经之间的交接在四肢末端。
经络走向:中府-少商
经脉部分 ·正经
❖ 概念:即“十二正经”,指手、足三阴、三阳经。
❖ 循行特点: ①有一定的起止点 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交接规律 ③有一定的分布、走向规律 ④与体内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
经脉部分 ·奇经
❖ 概念:即“奇经八脉”,奇,异也,异于常经(即正经) 谓之奇经,包括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 阳维脉。
名称、特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 指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条不同于 常经的经脉。
2.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 从下肢或小腹向上行走。 ①不同于常经,别道奇行; ②不同于十二经脉有一定循行分布规律; ③奇经之间无手足经及表里配属关系; ④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
生理功能
❖ 密切十二经之间的联系 ❖ 调节气血(十二经)——贮备,输出 ❖ 与肝、肾、脑、髓、女子胞关系密切
头面 面部、额部
头的两侧
面颊、脑后、 头顶
手三阴行于腋下 足三阴行于腹面
前面:手中阳明经——面额部,手太阳——面颊部
头面部 侧面:手少阳——耳颞部
后面:足太阳——头顶、枕项部
四肢部
上肢
前缘——手太阴经(内)、手阳明经(外) 中线——手厥阴经 手少阳经 后缘——手少阴经 手太阳经
前缘——足太阴经(内)、足阳明经(外)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内外上下, 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脉 络脉
经,即径,路径。大者为经,是经络系 统中纵形的主干线,是主要通路;循环 于机体深部。
络,联络,网络。小者为络,是经脉的 分支,细密繁多,网络全身,循环于机 体表浅者。
督任冲带各自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 .循行部位
经脉与络脉
经脉
络脉
含 义 经络系统主干 经脉的小分支
循行深浅 循行部位较深 可循行于浅表
循行路线
有固定的循行部 位,多为纵行
纵横交叉,网 络全身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部分



络脉部分

连属部分
正经 即“十二正经” 奇经 即“奇经八脉” 经别 即“十二经别” 别络 孙络 浮络
经筋 即“十二经筋” 皮部 即“十二皮部”
❖ 功能: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经之间联系。
络脉部分 ·别络
❖ 概念:本经邻走别经之间。 ❖ 功能: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络脉部分 ·孙络、浮络 略。
连属部分 ·经筋、皮部 略。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名称、分类 循行分布规律
命名根据 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






} ❖ 每一条阳经隶属于腑 每一条阴经隶属于脏
互为表里
十二经脉的命名根据
3.根据阴阳消长命名 ❖ 少阴——为阴气初生 ❖ 太阴——为阴气旺盛 ❖ 厥阴——为阴气将尽,阳气始生 ❖ 少阳——为阳气初生 ❖ 太阳——为阳气旺盛 ❖ 阳明——两阳合明
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1.走向与交接规律

❖ 手三阴——从胸走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