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合集下载

萨特_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_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 历史背景 存在主义是 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思潮之一,为西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二战以后对 许多阶层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哲学运动。
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开始确立存在主义的哲学形式开 始到萨特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这枝人类哲学史上的无名之 花终于在人们的心目中生根发芽,并含苞待放的向人们展示 它最好的一面。
历史人学理论
❖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突出问题就是对个体存 在价值的忽视,从而导致当代马克思主义的 僵化。他承认马克思本人并不忽视人,马克 思在探讨人的时候都是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总 结出来的,但是当马克思在强调历史进程的 必然性和社会运行的总体性的时候,就越来 越忽视人的存在,是辩证法成为脱离人类实 践活动和主客体统一的空谈。而这一客观化 的辩证法就导致了“人学空场”。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诞生的时代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萨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很大 的变化,原因是:他在经济上独立了,并且对政治也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由于在战俘营中所受到的遭遇以及对纳粹政府 和维希政府统治下的生活的强烈不满,促使他明白一个道理: 如果要改变现状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就必须积极的参加反 抗压迫的斗争。 因此,他以《现代》杂志为阵地,开始大量的宣传存在主义, 他在二战后仅有一部著作问世即《辩证理性批判》。在这部 著作中他全面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并有意识的向社会领 域延伸。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
❖ 存在主义是对人的空虚、孤独、畏惧、烦恼、无 意义、异化等生存状态的强烈控诉,揭示了战争的 残酷和人们渴望和平自由的心愿。同时,在当时的 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文化精 神也在西方有了很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在历史唯物 主义上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和革命性的精神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因此马 克思主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另外,在当时社 会的实践层面上来讲,萨特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和 工人阶级的结合程度是如此的紧密,存在主义哲学 的自由理论面向的对象正是工人阶级,所以,萨特开 始向马克思主义过渡,开始有意识的把二者相结合。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萨特及其背景萨特,全名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文学家、戏剧家、社会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出生于1905年的巴黎,成长在一个充满自由思考和人文主义精神的中产阶级家庭。

萨特早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接受教育,后赴德国柏林和海德堡大学深造,接触并深受德国现象学的影响。

萨特所处的时代正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二战后的法国,这是一个充满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期。

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与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是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萨特的哲学思想深受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但他将存在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责任和选择,认为人是在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超越的过程中获得意义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不仅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萨特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对传统哲学的挑战和超越,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为哲学界所重视,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流派,其核心在于对个体存在及其意义的深入探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正是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

萨特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即个体的存在是首要的、原初的,而人的本质并非先天决定,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自由选择和行为塑造的。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责任”。

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个体的存在是不受任何先验规定或固定本质束缚的,人的本质是在不断的自我塑造中形成的。

自由选择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可能性和情境时,具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论萨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论萨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论萨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从萨特的文字中走进萨特,通过对萨特文艺著作及哲学著作的研究探讨其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多数学者认为萨特的存在主义是纯正的人本主义,是西方人本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脉。

在与苏共及美英资本主义思想的对比下,萨特的人本显得中庸而又具有妥协性。

对萨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深化研究,有利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庞大体系的理解。

标签: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文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世界是值得玩味的。

在常态下,探险家只能乘坐船具到达新大陆,而想象力告诉我们通过月亮一样可以。

思维的东西总是蠢蠢欲动。

尝试从萨特的文艺作品走进他的存在主义,在那些偶尔矫情而又溢满混沌想象力的文字中探寻人本主义的价值与特色。

子集这个术语对于描述萨特作品、存在主义、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在小说《恶心》中那些看似与哲学毫无关联的小故事里,每一个场景似乎都烙上了存在主义的印记,人本就是一种抽象的线索,贯穿于小说的始终。

存在主义是一种典型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一个大概念,它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以自我实现为核心。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存在主义认为如果人生活在毫无意义的宇宙,那自身的存在也同样毫无意义。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是一种企图把二者综合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去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在1960年萨特出版的《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用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革新与补充,以改良之名为人本主义正名。

一、纯正的人本主义萨特的人本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西方人本主义的代表,并不是说他比其他人本学说更为殊胜,而是萨特的文字对人本学说有着全方位的解读,他的看法是全面的人本主义。

(一)文学作品对人本主义的真实展现在某种意义上,萨特的文学属于一种哲理文学,他主张文学作品要干预社会现实。

以小说《恶心》为例,其中饱含了人本主义的所有核心内容。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强调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刻、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强调人的成长[1]。

萨特的存在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

萨特所理解的人学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整体化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人学辩证法 (三方面)
个人实践的辩证法 (构成的辩证法)
集体实践的辩证法 (被动的辩证法)
共同实践的辩证法 (被构成的辩证法)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萨特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只不过是个人实 践活动的辩证的总体化,社会历史是从事实践活 动的人创造的。在这里,他的思想明显受到了马 克思主义的影响,但是他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 同时,对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性实际上又是加以 否定的。因此,总体上看,他的思想仍是没有脱 离存在主义的总体视域。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他医治和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法 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离开 来。一方面否定和排斥辩证唯物主义,代 之以所谓人学辩证法;另一方面重新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把它当
辩证法就是整体化法则,这个法则造 成了一些集合体,一些社会,一部历史, 即一些强加个人之上的实在性;而同时, 它又必须由无数个体行为交织而成。
四、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及 其问题
萨特以其存在主义的视角表达了对马克 思主义的尊敬,看到了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的缺陷,但他的理解仍停留在存在主义视角。 在他的人学辩证法中,把建立在人的主观性基 础上的“我”与“他人”的冲突当作辩证法的 内容,否定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这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精神是相悖逆的。
思考题
1.谈谈萨特“存在先于本 质”的思想。 2. 2.何为自在的存在与自为 的存在。 3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影 响及其问题。
参考书目
萨特《辩证理性批判》,巴黎1960年版。 刘放桐主编《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 民出 版社,2000年。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3年。 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三联书 店,1987年。 韩秋红《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 出版社,2007年。

萨特存在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评价

萨特存在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评价
人 是绝 对 自由的观点 。 ( 一 )存 在 的 二 重 划 分
萨 特 主 张存 在 是 世 界 的 本 原 , 它对意 识具 有第一 性 。但 这 种 存 在 并 非 是 客 观 的外 在 于 人 的 存 在 , 而 是 作 为人 类 特 征 的 人 的存 在 。据 此 , 萨 特 从 纯 粹 的 主 观 意 识 出 发 把 存 在 划 分 为 自在 和 自 为 两 种 形 式 。 自在 存 在 是 不 受 作 为 外 力 的 人 类 思 维 影 响 的 存 在 , 是先 天 的原生 的存 在 。萨特 认 为 : “自 在 存 在 是
第 院学 报 ( J L 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0 l 0 g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r ~E d i t i o n )
( 二 )存 在 先 于 本 质
萨特 是 一 个无 神 论 者 , 他 认 为 世 界 不 是 神 决 定 的 , 不 存在 神 决 定 人 本 质 的 说 法 和人 本 质 先 天 论 。 萨特从 他 的“ 人 学本 体 论 ” 出发 , 指 出 人 的 本 质 是 由
人 自身 创 造 的 , 从 而 提 出 了 存 在 先 于 本 质 的命 题 。
存在, 因 为 自在 存 在 只 有 从 自为 那 里 才 可 以 获 取 存 在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离 开 了 自为 , 自在 就 是 一 个 自然 物 。 这 两 种 存 在 又 相 互 矛 盾 。 自在 与 自为 实 质 上 分 属客 观与 主观两 个 不 同领 域 , 且 两 者 在 时 间 概 念 上

萨特是怎样用存在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萨特是怎样用存在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萨特是怎样用存在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领袖人物之一,“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哲学”的同时,又作出“马克思主义已经停滞了”的论断,因此需要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

首先,他主张用存在主义的“存在”第一性的原理,以补充或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的学说。

其次,他主张用存在主义的“人学辩证法”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再次,萨特主张用他的“历史人本学”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最后,在认识论方面,萨特主张用一种非理性的内省体验式的认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综上,萨特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是远离马克思主义的。

但是他强调理论与时间的统一以及对历史总体化辩证法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

浅论萨特的存在主义内容摘要: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的哲学大师,也是上世纪西方哲学家中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大师之一。

萨特也曾经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思维,被人们誉为“2O世纪人类的良心”。

萨特把存在主义发挥到了及至,他赞同马克思主义,并一直以社会主义者自居,一生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出路。

他以独特的眼光分析世界,留给人们的是永远闪光的思想。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社会主义引言无论是在当代中国的现代西方哲学研究领域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领域,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都是曾经引起轩然大波,并且受到广泛评论的现代外国哲学思潮之一。

萨特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大师之一,特的辩证法看问题分析世界,程碑。

1945东西先于其本质就已经存在;“匮乏”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物的对立。

而人是由事物中介的,同样,事物也是由人来中介的。

正由于物的“匮乏”,才有人与人之间否定性关系的出现。

这里表现的就是,一个物体要表现出来,必须有另一个物体的存在。

而在“匮乏”基础上人与物的这种辩证关系,正是萨特历史辩证法的内在矛盾与演进动力。

面对物的匮乏,人并不是无所作为的。

人类“实践”活动,正是对物的“匮乏”的否定。

一方面匮乏是不会停止的,这是双方根本性的关系;另一个方面也正是在对匮乏的否定与超越的过程中,借助实践摧毁匮乏的方式,使得群体或者个体有资格与“物的匮乏”作斗争。

萨特的存在主义以“实践--惰性”来指称作为实践之异化对象的“定型物质”,而在这种惰性的定型物中凝聚着实践对匮乏的否定性活动:就其积极意义来说,作为已定型物的“实践--惰性”记录并保持了早先实践留下的印记形式,起到了某种“普遍记忆”的作用,并使得实践的不断丰富成为可能;但就其消极意义来而言,它显现为某种有着“魔力”的惰性否定,夺走了人的实质(人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惰性”理论的基础上,萨特区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系列”形式:指出“系列”是介于“实践--惰性”的离散性与群体的有组织性之问的相互性关系。

萨特与马克思主义--《辩证理性批判》简析

萨特与马克思主义--《辩证理性批判》简析

2. 舱内硬件很好。 3. 全船概况介绍。
( 为下文伏笔 ) 正面 :太阳、 酸光等。
(二 )舱外
侧面
古诗名 句 。 冰心之语 。
自己感 觉 。
(一 )餐厅 主体
1. 食 物 。 2. 氛 围。
3,食 堂 。
二、 棍厅奇遇
( 二 ) 奇遇
1. 洋孩 。 2. 赠物 。
3 . 回赠 。 昔 日。 2. 今朝 。
史, 其结论必 然是荒谬的。 他想以 此来“ 马克 义历 填补” 思主 史唯物主义的 “ 人学的空场” 其实质是想用这些存在主义 ,
的非理性主义、 神秘主义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
L 注
释」
(1)(拼证理性批利》 序(2) (3) (4) 同 原 上书, 第133,134 页(5)
同上书. 第37 页(6) 同上书, 第91 页(7) (8) 同上书, 第48 页
去。
2. 用存在主义来“ 补充”制作” “ 马克思主义 他在“ 接受” 高度评价” 和“ 马克思主义时, 不仅没有放 弃存在主义, 反而企图用存在主义来给马克思主义 “ 医治” “ 贫血症”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唯一有生命力的哲 学应当是一种以个人的实践为基础的“ 人学” 。马克思本人 及马克思主义者却把这个马克思主义中最重要的东西丢
治思想性强; 选材典型, 很有代表性; 各篇层次清晰, 照应紧密, 结构谨严, 天衣无缝。此书语言精湛优美,
极富文采;本文限于篇幅, 未有展开。 总之, 《 域外情丝》 是近年一部不可多得的游记佳作。 历史将会证明:
这是中国游记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上 接第92 页 社会经济形态的 ) 性质、阶级和阶级斗争等这 些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出发来分析和研究人及人类社会历 史, 指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一种先验的方法, 认为这必然 导致教条主义、 公式主义、 形式主义、 必然 “ 顽固地拒绝细 分”“ ,用普遍代替个别” 我们不能说他的指责一无是处, ⑤。 问题在于他把教条主义、 公式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 他由 反对教条主义、 公式主义的片面性而导向了另一个极端: 研 究人和人类社会历史时, 排斥人的社会性、 排斥社会历史的 普遍性、 规律性, 而只强调具体的人、 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特 殊性、 偶然性。 存在主义只能肯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 “ ⑥。 因此, 他所采用的历史研究方法是形而上学的, 与马克思主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_理念与方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研究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_理念与方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研究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理念与方法——萨特《辩证理
性批判》研究
作者:仰海峰, YANG Hai-fe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SHANDONG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10(3)
参考文献(14条)
1.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2.詹姆逊;李自修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004
4.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5.在《存在与虚无》发表之后,有人结合战后法国的现状批评萨特,说萨特在这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绝望不利于法国的重建.为此,萨特写下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他为自己辩护说,自己的理论是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关于这篇文献,请参阅拙著《形而上学批判》一书第一章第二节的讨论
6.萨特;徐懋庸辩证理性批判 1963
7.贝尔纳·享利·列维;阎素伟萨特的世纪 2005
8.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9.潘培庆萨特哲学论文集 1998
10.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11.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12.萨特;徐懋庸辩证理性批判 1963
13.萨特;徐懋庸辩证理性批判 1963
14.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 200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dshkx201003001.aspx。

萨特 存在主义

萨特 存在主义

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影响最大的存在主义者就是萨特。

由于萨特善于运用文学的形式来宣传存在主义的思想,从而使存在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大,并渗透到了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

因此,萨特的名字,也成了存在主义的同义语。

萨特在政治上是比较进步的。

在二战期间,他参加过反抗纳粹占领的斗争。

二战之后,他的思想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他不愿意参加共产党,只愿意做共产党的同路人。

(这大概是因为他主张绝对自由,认为入党以后就不自由了。

)1956年苏共20大以后,他和法国共产党产生了分歧,开始批判法共和斯大林主主。

但是,他对中国比较好,50年代访问过中国。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般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因为他们对中国的情况不太了解,由于中苏两党之间存在分歧,因此,他们认为,中共也是反对斯大林主义的。

萨特也是这样看的。

60年代初,他反对美国入侵越南。

1968年他又反对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巴黎暴发了震惊世界的“五月风暴”,他成了左派学生运动的思想领袖。

1980年萨特去世后,有6万多人自动参加了他的葬礼,包括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也参加了他的葬礼。

萨特可以说是当代西方世界的一面镜子,他的著作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萨特的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主要是“现象学的本体论”,后期主要是“历史辩证法”。

前后期的思想分别表现在《存在与虚无》和《辩证理性批判》这两部代表作中。

1945年10月28日,他在一个俱乐部发表了一篇题为《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的演讲。

这篇演讲稿1946年初发表在一份杂志上。

这篇演讲可以看作是他的思想发生转折的标志。

在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奠定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后期,是对他的存在主义思想的修改和补充。

在前后两个时期,都贯穿了“个人自由”的中心论题。

下面谈三个问题。

一、现象学本体论萨特承袭了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

他的代表作《存在与虚无》的副标题就是:现象学本体论。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萨特在1956年的文章《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提出了一种思想,他认为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可以相互结合,共同探讨人类的存在问题。

这种思想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有些人认为这种结合是不可能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萨特的思想非常有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其提出的几个例子的相关性,以证明这种思想的真实性。

萨特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者都试图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然而,存在主义关注的是个体的存在,而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社会和经济的现实。

萨特认为,这两种思想可以相互结合,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存在。

他强调了以下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1. 个体和社会的关系。

萨特认为,个体的存在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上的,而社会也由许多个体组成。

因此,用仅仅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存在不足够。

相反,只是从个人角度看待存在同样不够。

这正是结合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强调的。

2. 个体的自由和社会的规则。

在社会中,存在各种规则和约束,这些规则可以保证社会稳定和公正。

然而,这样的规则也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萨特认为,我们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思想,来探讨个体如何在社会约束下保持自由。

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社会规则的制定是基于什么理由?3. 人类存在的目的。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都试图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是追求个人的幸福,还是追求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两种思想可以相互结合,共同探讨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4. 劳动和个体的自由。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劳动,而存在主义则关注的是个体的自由。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和个体的自由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平衡这两种因素,以及如何保证个体的自由和劳动的权利。

5. 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幸福。

最后,萨特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辩证法思想不讲)一、存在主义的创立者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简介: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人学。

怎样研究、分析人的存在状态,海德格尔认为从古希腊哲学降至近代康德、黑格尔哲学二千多年之间,人们的方向和方法都是错误的,前者表现为人们不是直接研究人,而是先去研究世界的本质、宇宙的本源;后者表现为只是运用理性的方法。

在古希腊以来的绝大多数哲学家看来,人的存在只是整个宇宙万物存在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活动必须遵循和服从宇宙运动的根本规律。

因此,只要我们研究并发现了支配宇宙万物的秩序和规律,那么我们也就找到了人类社会借以仿效的秩序及其生活的最高准则,亦即如董仲舒所谓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

海德格尔认为,这是一种试图把人从世界中领回来的思维。

但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在他看来,人的存在与万物的存在是不等同的!譬如说,一棵树、一块石头的存在是同等的吗?当然,在近代,有专门的科学研究人,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但医学把人当作一具尸体来加以解剖,心理学把人当作一只会计算的大白鼠,而社会学把人当作统计学上的一个单元,即令它们说明了人的某些活动特征,对人虽有某种功效,然而它们还不足以说明人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他的老师胡塞尔(1859-1938)创立的现象学能够有效解释说明人的存在。

所谓现象学就是通过直觉描述意识现象,从而揭示本质的方法。

胡塞尔认为,我们所谓的自然现象和心理现象实质上都是人的意识现象。

意识可以分解为意识活动和意识对象,意识活动好比一束光,而意识对象则是这束光所照射的东西。

随着光束的强弱和色调不同而对象也呈现不同的面貌。

这一事实说明所谓对象是随着意识活动而发生变化的,所以要揭示意识现象的本质,必须对人的意识活动,即所谓意向性进行分析。

在胡塞尔看来,意向活动有两大作用:一是把意义投射出来,二是与感性材料结合而把事物呈现出来。

如果说意向活动是光束,那么必然存在一个光源,这个光源就是胡塞尔所谓纯粹意识或纯粹自我,又叫先验自我。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评述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评述
参考文献 [1] 反杜林论 [H].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 [2] 陈泽云 . 浅谈萨特的自由观及历史局限性 . 学理论 .2009 年 . 第 27 期 :第 106—107 页
300 NATIONAL CULTURAL GEOGRAPHY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评述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对象。既然人是作为一个自由的个体存在,那也只有在彼此 的斗争中去战胜他人、反对他人才可以捍卫自己的主体地位, 当然,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所谓的绝对自由。记得萨特有一 句经典的名言“他人即地狱”。这话似乎叫听到的人非常不舒服、 甚至心生畏惧,可如果放在萨特的理论当中,却又是如此的协 调、顺理成章。他所谓的自由应该是不受任何约束限制的,假 若出现了限制,这就意味着原来的自由消失殆尽。可我们都知道,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在社会关系网当中存在,那么人就不 可能脱离其他人而独立生存,也就是说,他人对我而言的限制 必然存在。由此观之,萨特的自由观宣称摆脱他人、集体、社 会的限制,带有鲜明的个人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色彩②。
最后,通过以上诸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对于当代 西方那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不能一律视之为资产阶级思想,而 是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客观公正如实的评价它们。 对于当下我们国家有积极导向功能、正向启发的理论就应该给 予高度的重视跟研究,切实联系中国的国情需要来进一步认识 理解,从而帮助我们自身的发展。同时对于研究建设马克思主 义理论、构建中国的新哲学可以注入新的能量。而对于具有批 判性理论的思想,可以时刻提醒我们去重视在现代化进程中出 现的种种问题,趋利避害,更好的实现我们的目标。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邵璐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116000

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历史,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基础。在萨特看来, 是口头上的,人类的痛苦、 需要、情欲、辛劳是一些原 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是 “ 意识到了自身的历史本身” ,但 生的实在,是不可克服的,也不是知识所能改变的 . 由于种种原因, 它却未能揭示出历史的可知 ,因此, 因为 主 生活即使实际存在时也与知识对象无关,与 i l }
它缺乏坚定的基础。萨 特认为, 历史的 可知性实际上在 知 识无关, 种主 这 观即存在” 萨特指出, 。 克尔凯郭尔
于个人的实践, 在于这种实践的透明性,而这种实践之 与黑格尔的分歧不在概念方面,而在对知识的批判和在 所蹦是透明的、可知的,就在于它有个人意识作为一个 对知识的能力的限制方面。在黑格尔看来,生话的悲剧 环节,甚至是摄初的环节:在萨特看来,只有揭示并阐 总会被扬弃,实际生话消失于知识之中; 而在克尔凯郭 明了上述事实 , 才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但是, 尔看来, 黑格尔的失足就在于他忘记了生活经验的不可 正如 日 本哲学家市仓宏佑先生所说的那样,“ 这种重视 克服的混沌性。萨特肯定地认为:克尔凯郭尔的宗教主 意识的主观性的立场,也许就是使萨特一贯留在存在主 观主义可能是唯心主义的极点,但比起黑格尔来,“ 他
认:克尔觊郭尔所坚持的实在不能还原为思维并不是指 这样做的。 坚持客观对象决定主观意识 ,而是指坚持神性的超越

墅童 星基曼
2H 【2 3 】
原为思维以及实在第一性 的观点,所以 他比黑格尔更接 有所接受又有所歪曲: 他在强调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都 近实在论,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他 目己也承 肯定存在不能还原为思维和存在第一性的观点时,正是 方面,萨特是接受克思主义的。他同意马克思
论:萨 特则通过批判辩证理性建立了 他的 “ 存在主义的 的绝 对知 识所克服了。 ”与此相反, 克尔凯郭尔却 “ 不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_萨特_辩证理性批判_解读_张一兵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_萨特_辩证理性批判_解读_张一兵
061
正是在做了这种理论思想史的重要定位之 后, 萨特才谈到他自己的存在主义。 显然, 依萨特 自己的上述界说, 他的存在主义断不是对马克思 “ 主义的超越, 如果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那么, 这是
0 33 1 ” 一种寄生的体系( 。 这里所 :;<;=>?>@;A =B=?CD)
第三个阶段就是 37 世纪中叶以来光亮至今的作 为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 我觉得, 在萨特的理论文本中, 关于历史本身的描述时常 会是一种理论判定, 而鲜有真实历史的实证。 面 对历史, 他不是基于马克思之思所依存的经济学 和历史学, 而经常是以文学想象的构架为论说中 轴, 时常还会糅合一些不熟不透的人类学、 社会 学和心理学。 这是他的哲学建构在根本上会必然 失败的原因。 “ 萨特认为, 这三种哲学, 依次成为某一种特 殊思想的沃壤和某一种文化的领域。 当它们所反 映的那个历史时期还没有被超越时, 它们是不可 能被超越的 ” 。 在他看来, 今天的时代仍然是马克 思主义的时代。 有论者指出, 法国最早提出马克 思主义不可超越观点的是梅洛 8 庞蒂 0 9 1 。 这是萨 特关于时代的一个极为重要理论定位, 也是萨特 非常著名的一段表述: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已经枯竭了,
说, 抽象的非历史的 “ 大写的哲学 ( *+,-./.*+0) 是不存在的; 不管你在什么形式之下去考察它, 这 个科学的影子, 这个人类的幕后军师, 都不过是一 种被实质化了的抽象罢了。 事实上, 只有各种的哲
(#) 学” 。 其实, 从施蒂纳、 克尔凯郭尔以后, 也是从
马克思以后, 强调历史性的具体存在以拒斥抽象 的( 大写的 ) 类意识开始成为人们 普遍接受的观 念。 在方法论上, 这也是新人本主义理论建构重要 的逻辑底线 之一。 大写 的类意识 ( 大写的人—类 人、 大写的理性—逻各斯、 大写的他者 ) 成为后现 代思潮的主要证伪目标。 萨特在此交待了理论方 法上的前提。 哲学只能是具体的属于一定时代的 哲学。 这是黑格尔 1 马克思的观点。 在萨特看来, 哲学总是一定时代中为 “ 社会的 总运动提供表现形式 ” 的具体世界观。 显而易见, 萨特对哲学的定位十分明确: 哲学就是社会历史 之思。 这也是他自 《 真理的传说 》 开始就一直坚持

萨特与马克思主义

萨特与马克思主义

1引言让·保罗·萨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更是一位哲学家。

他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领军人物,也是西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先导者。

其思想极大地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他的《辩证理性批判》便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阐述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

2萨特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虽然萨特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更不是一个共产党人。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有些理论倾向(如“对人的遗忘”)却与自己的思想主张背道而驰。

此外,他也与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着明显的差别:他认为自己的存在主义只是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方法、一种指导原则,而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则不加反思地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真理,是普遍的“知”。

在《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中,面对自己与共产党的关系究竟是何的发问,萨特也表示他与共产党仅仅是“同路人”。

他这样说道:“一个同路人,确切的意思就是‘一个试图在这个党的组织之外思考问题而希望能利用他所发的真理的人。

”[1]在思想上萨特仅仅是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完善自己的存在主义理论,而在政治上他“同情”共产党、“热爱”共产党,但却并不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萨特与共产党的关系在二战之后先是密切后来又因为对苏联模式的反感而最终导致决裂,但他始终并未放弃将自己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使其能为共产党所用。

3人学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萨特提到,存在主义是寄生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萨特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马克思的时代,而且这个时代并没有被超越。

存在主义也未能超越马克萨特与马克思主义Sartre and Marxism王孜(西安航空学院教务处,西安710003)WANG Zi(Dean'sOfficeof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710077,China)【摘要】萨特认为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承认自己的存在主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又否认自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引言:萨特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作家,以其对存在主义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而与此同时,他还尝试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提出了独特的理论。

本文旨在探讨萨特关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思想的影响。

一、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1.1 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根据萨特的观点,个体存在先于本质,人们通过行动来决定自己的本质。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不断变化和演进的,每个个体必须通过意志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1.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则侧重于经济和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和行为受制于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他强调阶级斗争,并追求实现一个没有阶级差异的公正社会。

1.3 萨特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萨特尝试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认为个体的自由和选择是人们通过反抗社会结构来实现的。

他主张,个体不应该受到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束缚,而应该通过行动和拒绝适应来实现自由。

二、萨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2.1 萨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萨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将个体束缚于物质欲望和经济竞争中。

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虚无的,将个体推向存在的无意义。

2.2 个体的自由和选择萨特强调了个体的责任和自由。

他主张个体应该拒绝适应和被动地接受社会结构,而应该通过行动和题材自由选择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三、萨特对无产阶级的观点3.1 阶级斗争的漠视与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的观点不同,萨特认为阶级斗争只是一种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现象,不应该成为主导个体行为的基础。

3.2 革命和个体行动萨特主张,个体应该通过行动来改变自身和社会。

他认为,个体应该通过抵抗和反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否定了一种盲目追求社会革命的观念,而主张个体行动的力量。

四、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4.1 对传统社会研究的挑战萨特的思想对传统社会学和哲学的观点带来了新的挑战。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编者按: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他们都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为己任。

其实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来讲,他们与马克思主义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认清这些假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本质,和它是怎样向马克思主义挑战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为此,从这一期起,我们将陆续选登一些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简介,供青年读者参考。

萨特的存在主义一直声称它致力于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

究竟萨特的存在主义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呢?萨特存在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没有原因,没有目的,没有任何能动性,它只是纯粹地、绝对地存在着。

这个世界既然不存在必然性、规律性,也就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分,它永远是那个样子。

人们即使依靠感觉经验或者理性思维都无法认识它,这个世界对人是冷漠无情的,甚至是敌对性的,因此,这个世界只能使人感到苦闷、烦恼、孤寂、厌倦、恐惧,甚至绝望。

存在主义既然完全否认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存在”呢?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我意识”、“主观性”,是真正的存在。

而其他一切存在物只不过是人的存在的一种“生存状态”、“存在方式”,也可以称为人用以表现自己的“道具”。

萨特把自然物的存在叫做“自在存在”,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叫做“自为存在”。

“自为”可以将自己同“自在”综合联系在一起。

离开了“自为存在”,也就没有“自在存在”。

如果说“自在世界”使人苦闷、孤独、绝望,那是因为“自为存在”具有这些特征,也就是说,人本身具有这些情绪,观察“自在世界”必然得出这样的看法。

存在主义者一再声称,它们的理论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而实质上很明显他们是站在主观唯心主义这一边。

存在主义宣扬以人的存在为本体的学说,是为了强调人具有绝对自由,这是人的尊严与价值之所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在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垄断时期,随着资本的高度集中,社会也以一种外在于人的力量压抑和窒息着个体的人,存在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个体的人的思考。

在这种思考中包含着对人的异化的关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

但是由于存在主义囿于个体的人,对人的情感、情绪等潜意识的因素作非理性的把握,看不到人的理性的力量,看不到人作为阶级的实践活动能够对社会进行的变革。

因而,存在主义陷入到对人的现实命运的悲叹之中,成为人们自哀自怜的悲观厌世哲学。

50 、 60 年代,萨特试图改变存在主义哲学的这一方向,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以求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存在主义,使存在主义成为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

因而,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萨特建立起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它是存在主义的变种,但由于萨特在阐发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大量地阅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一度被马克思思想的博大精深所征服,并时常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这就造成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的一种误解,似乎萨特是一个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的确,萨特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存在主义可以为马克思主义输进新鲜的血液。

事实上,萨特所作的工作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存在主义思想家,他50 、 60 年代以后所作的工作,正是在极力用马克思主义来为存在主义“输液”。

应当承认,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从克尔凯郭尔到萨特本人的《存在与虚无》所代表的传统的存在主义有所不同,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萨特把个体的人放置到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之中进行考察,但由于他的基本立场是存在主义的,所以他不可能在这种考察中形成正确的结论,即不可能在历史的进步中找到人的全面解放的道路。

当然,萨特提出了历史总体化的构想,认为在人的实践中包含着历史的总体化。

但是,萨特认为历史的总体化同时又是人的异化,所谓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非是历史的总体化和人的异化无限循环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流派之一,把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演化的重要趋势之一,萨特正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一、萨特的生平萨特于1905年6月21日生于法国巴黎的富裕阶层家庭,从小就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据说他读的第一本书的书名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而中学时通过接触尼采、柏格森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让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

1929年,萨特萨特在一个气象台里服兵役,为期1年半。

1931年4月,萨特去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高中教哲学,同时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后来又到德国柏林的法兰西学院专门研究现象学,深入的研读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以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在二战期间,萨特加入了法国共产党的地下抵抗组织,并被关进德国集中营,这段监狱生活对萨特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与1943年发表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

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许多职业哲学家都关注着这本书。

但《存在与虚无》从一开始就难以被学术界正统权威所接受。

他们觉得这本书过于离经叛道,不能入哲学的殿堂。

这本书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得存在主义成为五十年代最具影响的思潮。

而这本书也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特主编了评论杂志《现代》,编辑部成员有波伏娃、雷蒙·阿隆、米歇尔·莱里斯、梅洛·庞蒂、阿尔贝·奥利维埃和让·波朗等。

1946年,萨特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指出存在先于本质。

1948年2月萨特接受邀请担任革命民主同盟执行委员,开始“介入”政治活动。

但不久就和其领导人胡赛之间产生分歧并且日趋严重。

第二年四月,萨特自己召开了一个革命民主同盟大会,在会上宣布同胡赛对着干。

而此时,萨特的政治立场介于左翼与右翼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因此倍受两方面的攻击。

50年代初期,萨特在政治上逐渐倾向共产党。

成为共产党同路人,开始信奉马克思主义,主要集中力量把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与和平》、《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

《辩证理性批判》这本书实际上只完成了第一部分《实用整体理论》,萨特认为这本书讨论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自己产生后又抛弃了的地方。

有人认为这是萨特试图使用存在主义和心理分析法来分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并阐述其可行性。

因此萨特被视为了马克思主义一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但在萨特晚年时,他又否认他这本书属于马克思主义,认为它只是在某些领域接近马克思主义。

60年代后期,萨特成为西方激进主义新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积极支持席卷西方的学生造反运动,并成为其理论上的代言人与精神领袖。

萨特不仅是著名哲学家,也是著名文学家,荒诞派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196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拒绝领奖。

二、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思潮之一,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二战以后对许多阶级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哲学运动。

从海德格尔到雅斯贝尔斯开始确立存在主义的哲学形式开始到萨特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这枝人类哲学史上的无名之花终于在人们的心目中生根发芽,并含苞待放的向人们展示它最好的一面。

1、存在主义哲学的自由理论萨特的存在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自由的绝对性,强调人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本质规定性。

萨特提出这一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上帝”之不存在。

“上帝”这一文化形象在西方文化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作为西方文化重要来源之一的希伯来精神的核心,是我们透视西方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变迁的重要视角。

“上帝”的重要性在于,他是西方文化中基本道德、价值、规范的标准和尺度。

萨特在这里提出“上帝”这个概念无疑是想证明,其实所有的这些标准都不是上帝提前在人类还没有产生之前就实现确立的,而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萨特认为,上帝并不是万能的,上帝的形象又何尝不是我们依照人的形象确立的呢?虽然,阿奎那曾经用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也离不开上帝,但19世纪末,尼采震撼人心的宣布“上帝死了”,他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向那些迷信上帝的人们发起了抨击,这样导致了文化价值坍塌与重建,这就是萨特主张的,存在先于本质。

2、萨特的自由观萨特首先区分了自在与自为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

自在的存在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没有预设和假定就应该存在,而自为的存在应该是独立于自在的存在之外的一种存在,它以自在存在的存在为前提和依据。

在论述玩个体自由的绝对性之后,萨特进一步说明了个体选择的自由性,目的是用来论争个体责任的绝对性。

因为个体自由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个体自由选择也是绝对的,不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选择。

他强调人的选择不能是不计后果、肆无忌惮的,而应该是有绝对责任加以限定的。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主张的人道主义应该是一种直面人的生活困境的人道主义。

由于上帝是不存在的,因此个体在进行自由选择的同时,无法避免的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责任,因此人总是处于一种匮乏和有限的状态。

因此,个人如果想自由的选择必须先负担起绝对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下次的自由选择顺利进行。

3、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萨特开始向马克思主义靠拢。

1945年,当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又一次逃过人类毁灭性的劫难,开始认为生活充满希望的时候,一些细心、敏感的哲学家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的普遍形态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那样乐观。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们发现了科学技术的可怕的破坏力量。

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坠落,在人的心灵上激起的冲击波远远大于它实际造成的危害,它把技术自律发展可能带来的可怕的非人道后果直接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们开始对技术和理性文化产生怀疑,科学技术不是一切,它在带来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末日”。

存在是对人的空虚、孤独、畏惧、烦恼、无意义、异化等生存状态的强烈控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渴望和平自由的心愿。

同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文化精神也在西方有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上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精神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因此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另外,在当时社会的实践层面上来讲,萨特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的结合程度是如此的紧密,存在主义哲学的自由理论面向的对象正是工人阶级,所以,萨特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过渡,可是有意识的把二者结合起来。

4、历史人学理论萨特这样说过,“在十七世纪后和二十世纪之间,我看有三个时代可以称为著名的时代:笛卡尔和洛克的时代,康德和黑格尔的时代以及马克思的时代。

这三种哲学依次成为任何特定思想的土壤和任何文化的前景,只要它们表达的历史时代未被超越,他们就不会被超越。

我常常看到,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论据只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种观念的表面更新。

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所谓的超越,在最坏的情况下是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则是重新发现一种已包含在人们自以为超越的哲学中的思想。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中存在的缺陷即存在“人学空场”。

萨特想用他的存在主义来弥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

这样他就找到了二者的结合点,并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突出问题就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忽视,从而导致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僵化。

他承认马克思本人并不忽视人,马克思在探讨人的时候都都是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总结出来的,但是当马克思在强调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和社会运行的总体性的时候,就越来越忽视人的存在,使辩证法成为脱离人类实践活动和主体性统一的空谈,而这一客观化的辩证法就导致了“人学空场”。

因此,萨特想到利用存在主义关于个体自由和价值的理论来填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其核心是要恢复人的地位,从而建立起一种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历史人学。

萨特所理解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个体实践为基础的历史人学。

他认为人只有参与历史活动才叫人,也因此只有在历史领域中创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才能说明人的重要性。

总体性或整体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然而正是因为普遍性和整体性的使用,使得马克思主义过分的普遍化,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缺失,因此他认为当马克思的具体总体化方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这里变成了抽象的总体化方法时,个体自由和价值、历史的多元差异的丰富内涵都无法保留了。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要一点就是用中介的方法来补充和完善总体化方法,避免模式主义的再现。

在讨论完方法论问题之后,萨特又赋予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以真正的内涵,即形成关于人的具体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就是历史人学对人的事件的把握。

他说,“人类学的基础是人本身,人并不是作为时间认识的客体,而是作为将认识产生为它的实践的一个契机的实践机构。

”这说明,萨特已经开始变化了,他对自己早期的一般地、脱离历史条件的强调个体自由和主体选择的做法进行了修正,在他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里面体现了主体的超越性和创造性,并且通过人的实践达到了主客体统一的目的,实现了他的最终的理论构想和思想初衷。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失误由于存在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所以存在主义是一种现实主义,它讨论的是社会生活和人的处境而不是自然哲学问题,所以,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问题上,存在主义哲学家一直在走中间路线,但事实上,一种哲学思潮,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本质上不会有第三种“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是尼采的唯意志论和克尔恺郭尔的神秘主义,所以,存在主义实际上还是一种唯心主义,而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则说明存在主义是一种独特的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这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矛盾的,所以,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样,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虽然可以相互借鉴,但完全的“改铸”是不可能的。

事实也证明,在思想斗争了数十年后,萨特终于和法共决裂。

最后,萨特总结自己的一生,依然把自己称作无政府主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