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停车设施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2 停放方式与停发方式
(1)停放方式 (1)平行式停车 这种方式占用的停车带较窄,车辆驶出方便、 迅速、但 单位面积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少。 (2)垂直式停车 车辆垂直于通道力向停放。这种方式停放的 车辆数较多, 用地比较紧凑。
(3)斜式停车(如图7-4) 车辆一舶与通道成30度、45度、 60度三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停放。其特点是停车带宽随车身长和停放 角度而异,车辆进出、停发方便。经研 究表明(美国交 通工程中心)当停车角70度时,可获得最大停车容量(单 行通道)。
从社会经济学观点看,将停车设施视为—种“准公共物 品”,因为其具有不 可存储性和不可运输性特征:在停车 非高峰期间,停车设施容量相对过剩,而且 这部分过剩的 容量(泊位)并不能储存起来供高峰期用。如按高峰将求确 定停车设 施容量,势必造成巨大浪费;如按非高峰需求定 停车设施容量,势必造成非高峰 期间排队堵塞。另外,在 都市不同地区,例如边缘地区的停车场容量相对过剩, 但 不能将剩余之容量输送到市中心区使用。从这两方面来看, 如何适当地控制停 车供需关系.使车辆运行与停放拥挤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 水平,是确定停车设 施高峰实际容量的基本出发点。
(2)停发方式 通常停发方式有三种: (1)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2)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3)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2) 路外停车场地 指道路用地控制线以外专辟的停车场,包括停车库、 停车楼和各类大型公共 建筑附设的停车场地。这类停车 场地由停车泊位、停车出人口通道以及其他附属 设施(如 结排水、防火栓、修理站、电话通讯、绿化、生活设施) 组成。 大城市中的停车库与停车楼是路外停车主要设施。停 车楼的形式有坡道式和 机械提升式两类。前者出入便利, 驾驶员驾车从坡道上进出停车楼,建筑与维 修费较省; 后者是采用升降机与传送带机械运送车辆到停车车位亡。 停车库大多 建在公园、道路、广场以及建筑物下面,投 资虽多,但使用也很万便。停车库设 计对进出口、通风、 排水、照明、机械设备等均应妥善处理:我国北京、上海、 广州、南京、长沙、深圳等城市均已建有停车楼与停车库。
3、停车需求(parking demand)指给定停车区域内特定时间 间隔的停放吸引 量,一般用代表性日的高峰期间停放数表 示。 4、停车供应(parking supply)指一定的停车设施区域内按规 值提供的有效 泊位数。 5、停车目的(parking purpose)指出行活功中有目的的路边 或路外停放。车目的也是与上班、上学、购物、业务、娱 乐、回家等出行目的相一致。 6、停放时间(parking time)指车辆在停放设施实际停放时间, 它是衡量停车处交通负荷与效率的基本指标之一。其分布 与停放目的、停放点土地使用等因 素有关。 7、停车密度(parking density)停车密度是停车负荷的基本度 量单位。它可 以作两种定义:一是指停放吸引量(存放量) 大小随时间段变化的程度,一般高峰 时段停放密度最高; 另一定义指空间分布而言,表示在不同吸引点(场)停车吸 引 量的大小程度,
3.停车设施高峰实际容量Capr 影响停停车设施容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设施区位分部 的影响、各类停车设 施使用周转率、收费及政策性管理 因素等。可以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基本影响系数。 1)有效泊位(面积)系数:一般情况下,路外停车设施(建筑物 配建泊位与社 会专用停车库)的泊位量比较可靠,有效, 而路边停车由于通道出入口辅助面积 较难保证,特别我 国大城市路边停车比重又较高的情况下,有效泊位面积 应按实 际调查进行折减。该系数一般取0.7—0.9。 2)周转利用系数:周转率与不同区位的停车设施、停车目的 有密切联系,相 差变化较大,取平均值有—定的误差, 该系数大致为0.8—0.9。 3)政策性系数:收费与管理措施,不仅会影响停车需求,还 会随动态交通的 变化,直接影响到停车设施使用功能;
7.5.1 拟定设计车型
一般选用停车使用比重最大的车型作为设计标准:我国目 前有几百种车型, 根据公安部、建设部组织制定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 行)》.将设计车型定 为小型汽车,以它作为换算的标准。 将其它各类车型按几何尺寸归并成微型、小 型、中型、大型 和铰接车共五类,具体尺寸和换算关系如下表:
(4)针对我国大城市停车设施严重短缺的状况,近期 要加强建筑物与住宅配 建停车位的设置标难制定 和政策落实工作,一方面要大力实行“拥车者自 备车辆” 的政策,适应轿车普及的客观需求;另 一方面要通过配建车位的审核评估、使用 监督, 违章处罚等措施,使城市不同区位的停车设施布 局、规模、形式与动态交 通协调一致,促进以需 求为导向的规划向以资源为导向的规划机制的转 变。 (5)停车场(库)形式选择应田地制宜,在寸土寸金的都 市中心区,应多推荐 空间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 存取方便、环境影响小、机电一体化的多层或高 层 机械式立体车库,并与传统停车模式进行多方面比较 论证。
(3)大城市的停车场分散布置比集中布置要好。对于过境交 通车辆,则应在 市外环路附近(易于换乘地段)设置停车 场;各种专用停车场应根据建筑类型按国 家或地区规定 的停车车位标准采用停车楼或地下车库等形式解决。 (4)路外停车设施容量应占极大比重,应满足车辆拥有(自各 车位)和车辆使 用过程大部分停车需求,与美、日以及我 国香港(路外泊位占95.3%)相比,内 地百万人口以上大 都市路外停车设施还相当落后,这应是规划建设之重点。
8、停放车指数(饱和度、占有率)(parking index)指某一时刻 (时段)实际累 积停放量与停车设施供应量之比,它反映停车 场地拥挤程度。高峰饱和度是指高 峰时刻累积停放量与设施 供应量之比。 9、停放周转率(parking turnover)表示一定时间段内(一日或几 个小时等) 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即总停放累积 ) 次数(延停数)除以停车设施泊位 容量的比值。 10、步行距离(walik distance)指停个存放后至出行目的地的 实际步行长度。
7.4.1 停车设施布置原则
1)无论是路外公共停车场(库)或路边停车场地布局都要尽可能 与这些设施 的停车需求相适应。在商业、文化娱乐、交通集 散中心地段,停车需求大,必须 配置足够的停车设施,否则 对交通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2)停车步行距离要适当。—般机动车停放点至目的地步行距离 以 200— 400m为限度;自行车则在50—100m为限。行车人都 400m 50—100m 有厌步行太远的习惯,否则 就会导致行动不便利交通管理上的困难。据美国资料介绍以 200m 之内为宜,日 本曾调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平均步行距 离为167m。上海市1987年调查,步行 距离距机动车停放地在 300m 以内占 85%,距自行车停放地 200m 以内为 95%, 应避免停车后穿越几条干线才能到达目的 地的停车场(库)规划。
7.4.3 近期停车设施规划的重点
从国外许多成功的经验看.在停车规划中把近期措施置 于长远停车系统目标 指导下(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而重点放在近期的综合对策研究上是符合实际 的。 针对我国把需求 管理与执法管理结合起来,使市中心区 停放车从放任自流的政策环境过渡到控制 需求的政策环 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拟定CBD内禁停、路内外限伶的地段与时间; (2)对CBD采取规定时间控制某些车辆进入,鼓励换乘和合 乘政策,达到控制停车需求; (3)制定超时和违章罚款.吊销执照直至传票,拖走和扣押车 辆的条例;严格停车收费,强化管理执行与裁决机构; 严格停车收费,强化管理执行与裁决机构;
7.3.1 车辆停放特征
停车与出行有密切的联系c为了描述车辆停放的主要特征, 需要对停车设施 相关术语作出定义: 1、累积停车数(parking accumulation)指典型停放点利区 域内在一定时刻 实际停放车数量。而延停车数指一定时间间 隔,调查点或区域内累积停放次数(辆 次)。 2、停车设施容量(parking capacity)指给定停车区域或停车 场有效面积上 单位时间间隔(小时或日)可用于停放车辆的最 大泊位数。
交通工程学 (第7章 停车设施规划 )
7.2.1 按停车处所划分
(1)路边停车场地 在道路用地控制线(红线)内划定的供车辆停放的场地.包 括公路路肩、城市道路路边、较宽隔离带圈划停车位或利 用高架路、立交桥下的空间。划定这些停车用地要视交通 情况而定、多采用标志或标线规定出范围。路内停车设置 简单,使用方便、用地紧凑(一般不另设置通道),投资少, 宜供车辆临时性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