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科学计划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包括天气变化、物质状态变化等基本概念,并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基本科学原理。
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包括观察、记录、分类、测量等基本技能,以及使用简单科学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愿望,树立科学探索的精神,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在小学生初次接触科学的初始阶段,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至关重要。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科学启蒙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点燃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课堂内容应融入有趣的自然现象、简单的科学原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科学的存在与乐趣。
我们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模型等视觉辅助工具以及生动的讲述,使学生陶醉在科学的世界里。
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之“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段落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能初步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我们将通过简短的故事或实例,向学生介绍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奇妙的现象,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我们将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实例,如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水的三态变化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现象中的规律。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观察自然和生活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将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上册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上册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习到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学生将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和变化,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人体五官的功能与保护学生将认识到五官的重要性和功能,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了解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五官,学习基本的卫生习惯。
3.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学生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和结实的基本过程,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4. 动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学生将观察并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对动物的尊重和关心。
5. 物体的形状和运动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基本形状和运动方式,学习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力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提问、实践探索和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2. 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3. 故事和游戏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故事和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天气变化(4周)1. 了解四季天气的特点和变化;2. 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3. 制作天气图表,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二单元:人体五官的功能与保护(4周)1. 认识人体五官的名称和功能;2. 培养基本的卫生习惯,保护好五官;3. 利用实践活动,了解五官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和变化(4周)1. 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2. 学习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结实过程;3. 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第四单元:动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4周)1. 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并进行比较;2. 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3. 培养对动物的尊重和关心。
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1. 教案概述本文档为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的优秀案例,包含全册内容。
这些教案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案特点- 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每个教案都明确列出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个课时的重点是什么。
-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案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良好的教学流程:每个教案都根据科学教学规律设计了合理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研究和理解科学知识。
- 注重实践与应用: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
3. 教案内容本文档包含了一年级上册所有科学课程的教案。
具体内容如下:- 单元一:科学与我(包括认识科学、观察、实验)- 单元二:昆虫的特点(包括昆虫的外形、行为、生活性)- 单元三:变化(包括天气变化、物体变化、季节变化)- 单元四:植物的生长(包括种子发芽、植物的生长过程)- 单元五:动物的特征(包括动物的食性、栖息环境、特殊特征)- 单元六:循环与变化(包括水的循环、物质的变化)4. 教案评价这些教案经过全面的评审,并被评为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优秀教案。
它们的设计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并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的研究。
通过使用这些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研究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5. 使用须知请教师们在使用这些教案时注意以下事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 随时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调整。
6. 结语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优秀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科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希望这些教案能为教师们带来启示和帮助,为学生们的科学学习创造一个积极、有趣的环境。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部编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1.《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绿色、有叶子、能生长、开会、结果有生命、需要水、阳光……水培土培教后反思: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板书设计:2.观察一棵植物根、茎、叶教后反思3. 《观察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物体和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物质的性质等。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环境感知:认识不同的季节和天气现象,观察树木、花卉等植物。
2. 生活中的物体: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用途和性质。
3. 动物世界: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 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爱环境的意识,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问题、实施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介绍不同的季节和天气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2. 第二课时: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学习它们的名称、用途和性质。
3. 第三课时: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点。
4. 第四课时:开展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5.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每节课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评价其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情况。
3. 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及课件:结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编写相应的教学PPT,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
2. 实验器材:准备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呈现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科学教案一:观察昆虫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观察并描述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3. 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图像和特征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昆虫的形态特征。
3. 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并鼓励他们用文字和图像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生活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评价- 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昆虫特征和生活性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二:种植蔬菜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手种植蔬菜。
教学目标- 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掌握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并实践-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1. 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2. 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3. 实践种植蔬菜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蔬菜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种植蔬菜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蔬菜种植活动,指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蔬菜种类,培植蔬菜并记录生长过程。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体验和观察结果。
教学评价- 学生对蔬菜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 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三:测量物体的长度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研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部编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熟悉水的性质和特点。
2. 研究水的来源以及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理解水的来源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水的性质和特点1. 导入:观察身边的水,了解水的常见形态。
2. 研究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无味、无色等。
3. 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了解水的浮力。
4. 总结水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水的基本属性。
第二课时:水的来源1. 复水的性质和特点。
2. 研究水的来源,如雨水、江河湖海等。
3. 通过图片和讨论,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4. 引导学生积极节约用水的意识,关注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水的应用1. 复水的来源。
2. 研究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用水、洗澡、种植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 讨论如何节约用水,提出相关的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身边的水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水的来源和应用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水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完成课堂练:让学生回答有关水的性质、来源和应用的问题。
2. 实验报告: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发表意见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庭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关于水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家中的水源和节约用水。
2. 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厂、河流等地,了解更多关于水的知识。
以上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请参考。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复第一单元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2. 巩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理解。
3. 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 复第一单元中的知识点包括:物体的重量、颜色、形状,以及动物和植物的特征。
2.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加深他们对科学实验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师生互动:复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讲解:通过图示和简单的语言,回顾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记录出第一单元中的科学实验步骤和结果。
4. 实践操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复,鼓励他们观察、思考和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结论。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将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可以使用图表、图片或口头陈述。
6.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7.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和实验经验。
8. 课堂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第一单元的复内容。
教学资源1. 第一单元教材和教具:包括教科书、实验器材和图片等。
2. 小组展示材料:包括图表、图片和记录纸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水平。
2.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每个小组的展示内容和表达能力。
3. 课堂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检查他们对第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扩展1. 综合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第一单元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观察物体特征、保护环境等。
2. 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提出与第一单元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欲望。
该教案根据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制作,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
计划及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计划及教案
复计划
知识点回顾
本学期研究的科学内容包括:
-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
- 探究描绘物体的性质和特征
- 探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探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查
学生根据上述知识点进行自查,自查结束后,老师进行集体讲解和答疑。
总结回顾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强化难点内容并做重点复。
教学设计
知识点串联
针对本学期研究的知识点,设计知识点串联图,让学生更好地整合、巩固所学的知识。
案例导入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设计相关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实验教学
针对学生研究的不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发现、创新。
交互式教学
采用问答式、演讲式等交互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研究、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材推荐
- 《精编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案例集》上册
- 《心理素质测试与培养活动》
-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
- 《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上册
总结
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达到科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探究、发现、创新,在玩中学,
在学习中玩。
同时,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部编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部编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部编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进行编写的。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案目标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 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案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一:物体与材料1. 物体的特征和分类。
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3. 探究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温度变化。
单元二:光线与颜色1. 光的来源和传播。
2. 颜色的形成原理。
3. 实验探究颜色的变化和反射光的现象。
单元三:动物的特征1.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动物的生长变化和生活性。
3. 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
单元四:植物的特征1.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 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活性。
3. 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
单元五:简单机械1. 了解简单机械的种类和作用。
2. 实验探究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3. 制作简单机械模型并解释原理。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实验、观察、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小测验和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实验器材、绘图工具等。
教学安排具体的教学安排将根据学校日程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以上是部编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的概述和内容安排。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在科学学习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知识积累。
部编本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非表格版)
部编本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非表格版)我们知道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2023年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科学教学目标- 认识科学的概念和作用- 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科学的概念和作用-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定义和作用。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4. 小结:归纳总结科学的定义、作用、研究方法和过程。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技馆,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以及拓展活动的积极程度,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课:社会生活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掌握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规则-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规则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的场景。
2. 提问: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讨论。
3. 观察实例:选择几个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4. 分享讨论: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社会生活现象,讨论其规律和影响。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市场,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和规则。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以及拓展活动的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社会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继续编写其他教案内容)。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第一课:磁力- 教学目标:- 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研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掌握磁力的运用。
- 教学内容:- 磁力是什么;- 磁铁的吸引作用;- 磁铁的排斥作用;- 磁力的运用。
- 教学步骤:1. 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铁片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作用。
2. 利用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的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排斥作用。
3. 引入磁铁的运用,例如使用磁铁拾取铁屑等。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磁力的应用场景。
- 教学辅助工具:- 磁铁- 小铁片- 铁屑- 实物和图片第二课: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 教学步骤:1. 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2. 进行实验观察,通过改变水的温度来观察水的相变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辅助工具:- 温度计- 水-- 实物和图片第三课:昆虫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研究昆虫的不完全变态;- 掌握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内容:- 昆虫的生长变化;-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步骤:1. 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形态,引导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的特点。
3. 进行昆虫生长变化的实验,通过观察触角或鳞片的脱落现象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4. 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思考昆虫的生长变化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 教学辅助工具:- 昆虫标本- 实物和图片...继续编写其他科学教案内容,直至完成全册的科学教案。
部编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如下:单元一:我和小动物1. 课程目标:了解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 认识小动物的外貌特征- 学习小动物的名称和叫声- 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学习保护小动物的方法和重要性3. 教学活动:- 定义小动物“外貌”和“生活习性”的概念- 观察不同小动物的外貌特征,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制作小动物的手工模型,展示它们的栖息地- 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观察小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强调保护小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4. 教材参考:《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二:动物朋友1. 课程目标:通过了解不同的动物朋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认识动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2. 教学内容:- 学习不同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分类动物朋友的特点,如大小、食物、栖息地等- 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3. 教学活动:- 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动物朋友,记录它们的特征- 进行动物朋友的分类活动,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分析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食物链、共生关系等- 访问动物园或参观宠物店,与动物接触并了解它们的习性4. 教材参考:《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三:水是宝贵的1. 课程目标: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水的来源和使用,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教学内容:- 学习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了解水的用途和日常生活中的用水习惯- 强调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3. 教学活动:- 观察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制作水的循环模型- 游戏形式让学生参与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的模拟活动- 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用水习惯,提出节约用水的方法- 在学校内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校园水的使用情况4. 教材参考:《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四:太阳是我们的朋友1. 课程目标:认识太阳的重要性,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教育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教育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对周围物体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触摸不同物体。
- 用语言描述物体。
教学难点- 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头、金属、塑料等。
- 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不同物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外观和材质。
2. 观察和触摸:给学生发放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物体的特点。
3. 描述物体: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手中的物体,如颜色、形状、材质等。
4.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5. 总结:通过观察和触摸,我们认识了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了它们的特点。
第2课: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不同的物体形状。
- 培养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形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触摸不同物体形状。
- 用语言描述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 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不同物体的形状特点。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形状。
2. 观察和触摸:给学生发放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物体的形状特点。
3. 描述物体形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手中的物体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4.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
5. 总结:通过观察和触摸,我们认识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了它们的形状特点。
第二单元:我们和我们的家庭第3课: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
-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家庭情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教案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 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 1 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
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
质
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 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
发
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主题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为此,我们慎重地选择了这 两个单元作为开篇,作为小学一年级起始科学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备课
课 题 1.2 观察一棵植物
课 时 第 3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5 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科学态度目标
1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2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3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4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新版教材)
目标
- 了解科学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研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一课: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1. 科学是什么?
2. 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3. 观察和实验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展示一幅科学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是用来做什么的。
2. 观察:给学生准备一些观察实验示范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交流彼此观察到的现象并比较。
4. 整合总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合总结,并和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5. 实验: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示范,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解释的过程,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课:环境与我
TODO: 继续编写后续教案...
注:此为教案的简要示例,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完整完美版)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完整完美版)引言本文档为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教学设计,旨在提供一套完整且完美的教学方案,帮助教师开展科学课程。
教学目标1. 掌握一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含一年级上册的所有科学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科学与生活2. 动物的生存环境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5. 昆虫的生活和变化6. 季节的变化和季节的影响7. 健康和锻炼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综合教学方法,包括听、说、读、写、观察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生动的例子或问题,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探究:通过实验、观察或实地考察等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3. 总结: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点,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4. 练:进行练和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5. 拓展:引导学生扩展知识,拓宽视野;6.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评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反馈、作业评价、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以确定学生的研究进展。
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本教学设计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资源: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展一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注意:本文档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请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种子教学目标:- 了解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掌握种子的发芽过程教学内容:1. 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种子的壳和里面的胚芽2. 种子的发芽过程- 湿润环境对种子的影响- 种子吸收水分后的变化- 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教学步骤:1. 导入: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子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入新知: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向导教学:讲解种子的构造和发芽过程,并配以动画、实物等形式进行示范。
4. 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自种植种子的方式,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
5. 总结归纳:让学生归纳种子的形态和特征,以及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6.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例如通过风、水、动物等。
教学评估:- 学生能准确描述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学生能正确叙述种子的发芽过程第二课:动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掌握动植物的基本需求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初生期、幼年期、成年期- 植物的种子发芽和生长- 动物的出生、长大和繁殖2. 动植物的基本需求- 光线、温度、水分、空气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入新知:介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鼓励学生描述自己身边观察到的现象。
3. 向导教学:讲解动植物的种子发芽、生长和动物的出生、长大过程,配以实物和讲解视频进行示范。
4. 操作实践: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提醒他们关注光线、温度、水分和空气等因素。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需求,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
教学评估:- 学生能按顺序叙述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能正确列举动植物的基本需求...(继续编写其他课程教案,直至全册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第1单元走进科学
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
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
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 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
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
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
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
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 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 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
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学生通过读图应有一个浅显的认识。
2.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经历工程师那样的设计制造过程,体验工程实践。
课前准备:一枝很短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程师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2.ppt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
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二、工程师的杰作
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
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程师的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三、小小工程师
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再和同伴交换写一写,比较小组内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4.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商店买来的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漂亮、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节约、经济,比较时也不是一味地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了设计制作的意义了。
四、小结
3 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场地,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如实验仪器摆放在哪,标本厨在哪,在哪可以取水等。
2.通过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意识到规则对于科学学习的意义,遵守规则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学习水平。
课前准备:一个细而高的瓶子,一个粗而矮的瓶子,两个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染色的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参观比较
1.参观科学教室,说说它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比较之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
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等等。
2.学生尝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
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可以多人坐在坐一起做实验;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科学教室的环境布置与科学有关等等。
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
1.教学时教师需准备给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一高一矮的两个瓶子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2.比较之前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3.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想到学生所想到的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方法一: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二: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三:找两个同样的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
4.实验过后。
教师回顾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结合活动手册,明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的做法,哪些做的对,哪些做的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
好的行为: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
不好的行为: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
5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想想如果我们要是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6.将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一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补充哪些?
7.将所有的规则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并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遵守这些规则。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