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生物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无法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
下面是八年级生物病毒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1. 组成结构: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外壳蛋白构成。
2. 遗传物质: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但不同时具备两者。
3. 寄生性: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细胞的合成机制进行复制。
4. 缺乏新陈代谢:病毒无自主繁殖能力,也无呼吸、消化等生命活动。
5. 形态多样:病毒形态多种多样,有尖形、圆形、棒形等。
二、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种类、寄主范围和外壳形态等特征,病毒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单位:1. 病毒门:根据病毒的核酸种类,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门和RNA病毒门。
2. 病毒界:根据病毒的外壳形态和对不同宿主的感染范围,病毒可以进一步分为有外壳病毒界和无外壳病毒界。
三、病毒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传播,如流感、乙肝等。
2. 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释放的飞沫中传播,如麻疹、风疹等。
3. 粪-口传播:通过摄入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4. 昆虫媒介传播:通过叮咬、吸血传播,如蚊虫传播的登革热、疟疾等。
四、常见病毒性疾病1.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表现为高热、乏力、咳嗽和鼻塞等症状。
2.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3.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表现为高热、皮疹、咳嗽和结膜炎等症状。
4.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
5. 腮腺炎:由腮腺病毒引起,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表现为腮腺肿胀、发热和咽峡炎等。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1. 接种疫苗:根据病毒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对某些病毒可接种相应的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2.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注意咳嗽礼仪等能够减少病毒传播的基本卫生措施。
八年级上册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生物,也是人体疾病的主要来源。
而在八年级上册的生物课中,我们也学习了许多关于病毒的知识。
下面,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1.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
2. 病毒的大小很小,通常比细菌还要小。
一般需要借助高倍电镜来观察。
3. 病毒有一层外壳,里面包裹着一种DNA或RNA的遗传物质。
这也是病毒的基本构造。
二、病毒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
如流感病毒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而引起感冒的。
2. 食物或水传播。
食物中可能存在携带病毒的细菌或葡萄球菌,如霉菌毒素、肝炎病毒等。
3. 血液及其制品的传播。
如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等。
4. 性传播。
如艾滋病病毒等。
三、常见病毒的种类以及其对人体的危害1. 流感病毒。
引起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疲乏等。
2. 艾滋病毒。
引起艾滋病,症状包括免疫功能下降、体重减轻等。
3. 乙肝病毒。
引起乙型肝炎,症状包括乏力、恶心、黄疸等。
4. C型肝炎病毒。
引起C型肝炎,症状包括疲劳、肝功能异常等。
5. 疱疹病毒。
引起疱疹、带状疱疹等,症状包括皮肤疱疹、疼痛等。
四、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1. 加强个人卫生,经常洗手,避免口鼻接触。
2.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 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
4. 用药治疗病毒感染。
5. 禁止随意食用野生动物。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知识仅供参考,不应作为诊断、治疗或预防任何疾病的依据。
如有疑问或需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高考生物专题病毒知识点
高考生物专题病毒知识点病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生物体,它们可以引起多种传染病,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作为高中生物的重要知识点,病毒的了解对于高考备考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病毒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介绍。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由一个核酸和包膜(某些病毒)或蛋白质壳构成。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新陈代谢,只有侵入寄生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
病毒的生活史包括感染、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等过程。
二、病毒的分类病毒根据其核酸、包膜和感染寄主的特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病毒分类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DNA病毒包括带包膜和无包膜的两类,RNA病毒包括正义链RNA病毒和负义链RNA病毒。
三、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食物水源传播、媒介传播等。
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传播特点,了解病毒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大有裨益。
四、病毒与人类健康病毒可以引起多种传染病,如流感、麻疹、艾滋病等。
病毒感染会导致人类免疫系统的相应反应,病毒的DNA或RNA会与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交互,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因此,了解病毒和传染病对于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五、病毒的防控策略针对不同病毒的传播特点和感染途径,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非常重要。
通常的防控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接种疫苗、使用防护用具、消毒等。
同时,科学合理的防疫和治疗手段也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
六、病毒的应用病毒不仅仅是人类的敌人,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病毒载体可以被利用来传递治疗基因,进行基因治疗;病毒也可以被用于生物农药的研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结语病毒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忽视的生物体,它们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分类、传播途径以及防控策略对于高考生物备考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病毒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并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做出贡献。
希望本篇文章的介绍对高考生物备考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病毒知识点归纳总结病毒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们是生物学中最小的感染性单位,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复制方式。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课程中涉及的病毒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 病毒的基本特征1. 定义:病毒是一种微小的、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繁殖的微生物。
它们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侵入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2. 组成:病毒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组成。
有些病毒还有一个由脂质双层构成的外膜。
3. 大小和形状:病毒的大小一般在20-300纳米之间,比细菌小得多。
病毒的形状多样,包括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4. 分类:根据遗传物质的类型,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此外,病毒还可以根据感染的宿主类型(如动物、植物、细菌)进行分类。
# 病毒的生命周期1. 附着: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
2. 侵入:病毒通过内质吞、融合或其他机制进入宿主细胞。
3. 解包:病毒的遗传物质从衣壳中释放出来,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质或核中。
4. 复制: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5. 组装:新合成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
6. 释放:新形成的病毒颗粒通过出芽、溶解或其他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开始感染新的细胞。
# 病毒与疾病1. 致病性: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能会破坏细胞结构,干扰正常功能,导致疾病。
2. 传播途径: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空气飞沫、直接接触、食物和水、昆虫叮咬等。
3. 免疫反应: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对病毒感染做出反应,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来中和病毒。
4. 疫苗:疫苗是一种用来预防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品,通过模拟感染来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提高抵抗力。
# 病毒的利用1. 生物技术:病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
2. 治疗应用:某些病毒可以被改造用于治疗疾病,如使用溶瘤病毒治疗癌症。
3. 环境监测:病毒在环境监测中有应用,例如检测水质。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能够复制自身并且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从而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操作,甚至危害网络安全。
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是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或者用户的无意识行为进行传播的恶意程序。
这些病毒可以自我复制,并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构成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自我复制:计算机病毒可以自我复制,并感染其他程序或文件。
2、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往往以看似正常的程序或文件形式出现,难以被用户发现。
3、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在感染后潜伏一段时间,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发作。
4、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操作,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5、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并感染其他计算机。
三、计算机病毒的类型根据传播方式和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可分为蠕虫病毒、木马病毒、宏病毒、文件病毒、启动区病毒等。
其中,蠕虫病毒和木马病毒是较为常见的类型。
蠕虫病毒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破坏系统文件和数据,而木马病毒则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通过欺骗用户进行传播。
四、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1、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
2、使用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扫描。
3、不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和打开未知邮件附件。
4、限制网络访问权限,避免不必要的网络连接。
5、提高用户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
计算机病毒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类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病毒详细介绍计算机病毒标题:计算机病毒详细介绍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它能够复制自身并且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从而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操作,甚至危害网络安全。
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性、传播方式以及防御方法,是保护自己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特殊的程序代码,它能够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漏洞,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主要特征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主要特征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或恶意行为的计算机程序。
它可以自我复制,并且侵入计算机系统,破坏或修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和特征:1. 自我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能够自动复制自己并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系统。
它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下载文件、共享网络或可移动设备等方式传播。
一旦传播到其他系统,病毒会自动激活并继续复制和传播。
2. 隐匿性: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隐藏自身的功能,以避免被发现和删除。
它们可以隐藏在正常的计算机文件或程序中,使其看起来正常而不引起怀疑。
病毒还可以修改系统的文件属性和权限,以防止被发现。
3. 引导扇区感染:部分计算机病毒会感染计算机的引导扇区,也称为主引导记录(MBR)。
这种感染方式使得病毒在每次计算机启动时都能自动加载和执行,从而在系统启动之前破坏或修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4. 破坏性或恶意行为: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破坏或恶意行为,例如删除或修改文件,擦除硬盘数据,中断或干扰计算机网络连接,以及窃取个人信息等。
这些恶意行为可能导致计算机崩溃、数据丢失、系统不稳定甚至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5. 变异性: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变异能力,以逃避杀毒软件的检测和删除。
它们可以通过修改自身代码或生成新的变种来改变自己的特性和行为。
这种变异能力使得病毒变得更具隐蔽性和抗击毒软件能力。
6. 掩饰性:计算机病毒通常会修改或破坏系统的日志记录,以隐藏自己的存在。
它们也可以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或弱点,避免被杀毒软件或系统检测到和删除。
病毒可以通过对自身复制和传播速度的控制,以及对感染文件或程序的选择性感染来延缓其存在的发现。
7. 潜伏期: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潜伏期,即在感染计算机后到其激活和破坏的时间。
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毒的设计和目的。
一些病毒可能潜伏数小时甚至数年之久,以确保它们在系统中扩散和破坏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总结起来,计算机病毒以其自我复制、隐匿性、感染引导扇区、破坏性或恶意行为、变异性、掩饰性和潜伏期等特点而闻名。
病毒参考资料课件
PRION
PrPc
254个氨基酸组成,PrPc具有43% 的α螺旋,3%的β折叠,而PrPsc具有34%α螺旋,43%的β 折叠。动物被感染后,PrPSc蛋白堆积在脑组织中,形成不 溶的淀粉样蛋白沉淀,无法被蛋白酶分解,引起神经细胞凋
亡(apoptosis)。
(二).病毒的多样性:病毒有五种形态:
1.球形: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病毒,如脊髓灰质炎 病毒;
2.丝形:多见于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 3.弹形:形似子弹头,如狂犬病病毒; 4.砖形:如痘病毒; 5.蝌蚪形:如噬菌体;
RNA病毒与DNA病毒
球形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线形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丝状有被膜病毒:流感病毒
(四).病毒的结构:
➢ 由蛋白质衣壳(capsid)和核酸(DNA或 RNA)芯构成,称核衣壳(nucleocapsid);
➢ 基因组小,少的只含有3个基因,多的可达 300个基因; La➢mb有da的B病ac毒te衣rio壳p外ha面ge有被膜(envelope),来 源D于NA宿(T主EM细胞x1的53质,0膜00,) 被膜中含有病毒融合蛋白;
PrPSc的增殖
朊病毒(prion)
病羊神经组织的海绵状损伤
➢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1996年春;
目前已知的人类PRION疾病主要有:
➢ 克罗伊茨菲尔德—雅各布氏症(Creutzfeldt -Jakob disease CJD):自身PrP变异;以及变异型克-雅氏病 (vCJD):PRION感染;
➢ HIV(反转录病毒科) 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美国(1981);
电子显微镜下的甲型流感病毒
picture of H5N1 Avian Bird Flu Virus
简述病毒的一般特性
简述病毒的一般特性
病毒的特性有:
①形体微小、有滤过性,
②无细胞构造,
③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无产能或合成酶系,
⑤以装配方式大量增殖,
⑥离体下可长期保存侵染活力,
⑦对各种抗生素不敏感、只对干抗素敏感,
⑧有的病毒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拓展资料:
病毒的特征一般有几点:一是病毒只能在细胞里面寄生,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率较低。
二是病毒的体积非常的微小,需要通过专门的机器进行检测观察。
三是病毒的组成结构简单。
病毒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如果按其寄生的宿主来说,可分为动物病毒(比如鼠疫、流感等)、植物病毒以及真菌病毒等。
如果按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同去进行分类,可以将病毒分为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血液传播等几种类型。
一
部分的病毒会带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能通过血液、唾液、精液等将这些病毒传染给健康的人群,尤其是像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相比起来较为容易被感染。
人们在被感染上病毒后,一些病毒可能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症状,潜伏在人体内,但一些病毒在感染上之后可能会有发烧、头疼、恶心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昏迷甚至是休克等症状,所以如果发现身体症状表现不对,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查看是否被感染上病毒,根据医生给出的方案进行治疗。
植物 病毒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是以植物为宿主,能够导致疾病的一类微小传染体。
它们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如昆虫、真菌、细菌、土壤、种子和农具等途径传播。
植物病毒的寄主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高等植物,造成了大量的植物病害。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传播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植物病毒是一类由RNA或DNA构成的非细胞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其大小通常在20到300纳米之间。
植物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植物感染病毒后,会出现病变,例如叶片失去绿色、变形、生长不良等。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植物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等生物载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种、喷雾、种子传播等方式传播。
此外,植物之间也可以通过受侵染植物的分泌物或切口等方式传播病毒。
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
植物病毒的危害植物病毒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生长缓慢、产量减少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从而造成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
一些植物病毒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毒携带者。
3.合理施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4.使用化学农药喷洒,有效控制病毒传播。
5.避免践踏病毒传播区域,防止病毒通过土壤传播。
总之,植物病毒是一类重要的农业病原体,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轻其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农作物的安全生长和高产。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关键信息项:1、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病毒的结构组成核酸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外壳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膜(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的分类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病毒的繁殖方式具体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病毒与宿主的关系寄生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宿主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病毒的传播途径常见传播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殊传播途径(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病毒的致病性引发疾病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病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病毒的防治方法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病毒的基本特征包括:111 体积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12 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的基本特性》PPT课件
三、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一)病毒的基因组
• 病毒核酸仅含一种类型,DNA或RNA • 形态多样性(单一线形、双股环状) • 完整性不同(完整的、分节段的) • 还有携带反转录酶的RNA病毒 • 可突变,并决定其表型
(二)遗传物质变异的类型
1. 基因突变
突变株—指病毒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导致表型性状改变的毒株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conditional-lethal mutant)
温度敏感突变株(temperature sensitive mutant,ts株 ) 为条件致死性突变株中应用最广泛的 •缺陷型干扰突变株(defective inhibition mutant,DIM) •宿主范围突变株(host range mutant,hr突变株) •耐药突变株(drug-resistant mutant)
2. 形态:呈多样性,大致分5种类型 球形、杆形(丝形)、弹性、砖形、蝌蚪状
3. 观察及测量:电镜、滤过、超速离心、X线衍射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病毒的结构 病毒
基本结构 核衣壳(nucleocapsid ()病毒体)
辅助结构 包膜(envelope)
核心(core) 衣壳(capsid)
1. 病毒核心(viral core) 是病毒的中心结构,其内充满DNA或RNA一种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
2. 病毒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 衣壳由壳粒(capsomere)组成
壳粒由多肽分子组成
形态亚单位 结构亚单位
根据壳粒排列方式不同,病毒有三种对称型 螺旋对称 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复合对称
核衣壳
病毒体
基本功能单位
感染单位
3. 辅助结构
某些病毒在核衣壳外包被有包膜,是病毒以出芽 方式从细胞内释放时穿过核膜、胞质膜、空泡膜等,在 核衣壳外获得了宿主细胞的膜成分。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Revised on July 13, 2021 at 16:25 pm阅读精选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预防措施..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传染性潜伏性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立刻发作;因此病毒能够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呆上几天;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又要四处繁殖、扩散;继续为害..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数据文件做加密、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能够透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破坏性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一样程度的损坏..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可触发性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我;病毒务必潜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向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它务必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阅读精选2: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以下特性:1.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可执行性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因此它享有一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在病毒运行时;与合法程序争夺系统的控制权..计算机病毒只有当它在计算机内得以运行时;才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等活性..也就是说计算机cpu的控制权是关键问题..若计算机在正常程序控制下运行;而不运行带病毒的程序;则这台计算机总是可靠的..在这台计算机上能够查看病毒文件的名字;查看计算机病毒的代码;打印病毒的代码;甚至拷贝病毒程序;却都不会感染上病毒..反病毒技术人员整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他们的计算机虽也存有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代码;但己置这些病毒于控制之下;计算机不会运行病毒程序;整个系统是安全的..相反;计算机病毒一经在计算机上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内病毒程序与正常系统程序;或某种病毒与其他病毒程序争夺系统控制权时往往会造成系统崩溃;导致计算机瘫痪..反病毒技术就是要提前取得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权;识别出计算机病毒的代码和行为;阻止其取得系统控制权..反病毒技术的优劣就是体此刻这一点上..一个好的抗病毒系统就应不仅仅能可靠地识别出已知计算机病毒的代码;阻止其运行或旁路掉其对系统的控制权实现安全带毒运行被感染程序;还就应识别出未知计算机病毒在系统内的行为;阻止其传染和破坏系统的行动..2.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透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超多繁殖;井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透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状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一样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井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贴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到达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中的超多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会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连接到其他程序之上的..而病毒却能使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一的其他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病毒程序透过修改磁盘扇区信息或文件资料并把自身嵌入到其中的方法到达病毒的传染和扩散..被嵌入的程序叫做宿主程序..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立刻发作;能够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潜伏性的第一种表现是指;病毒程序不用专用检测程序是检查不出来的;因此病毒能够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呆上几天;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又要四处繁殖、扩散;继续为害..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数据文件做加密、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4.计算机病毒的可触发性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我;病毒务必潜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向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它务必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一种可执行程序;而这一可执行程序又必然要运行;所以对系统来讲;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危害;即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其具体状况取决于入侵系统的病毒程序..同时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病毒设计者的目的;如果病毒设计者的目的在于彻底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的话;那么这种病毒对于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造成的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它能够毁掉系统的部分数据;也能够破坏全部数据并使之无法恢复..但并非所有的病毒都对系统产生极其恶劣的破坏作用..有时几种本没有多大破坏作用的病毒交叉感染;也会导致系统崩溃等重大恶果..6.攻击的主动性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是主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从必须的程度上讲;计算机系统无论采取多么严密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对系统的攻击;而保护措施充其量是一种预防的手段而已..7.病毒的针对性计算机病毒是针对特定的计算机和特定的操作系统的..例如;有针对1bmpc机及其兼容机的;有针对app1e公司的macintosh的;还有针对unix操作系统的..例如小球病毒是针对ibmpc机及其兼容机上的dos操作系统的..8.病毒的非授权性病毒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是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9.病毒的隐蔽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个别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一般在没有防护措施的状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取得系统控制权后;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染超多程序..而且受到传染后;计算机系统通常仍能正常运行;使用户不会感到任何异常;好像不曾在计算机内发生过什么..试想;如果病毒在传染到计算机上之后;机器立刻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本身便无法继续进行传染了..正是由于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得以在用户没有察觉的状况下扩散并游荡于世界上百万台计算机中..大部分的病毒的代码之所以设计得十分短小;也是为了隐藏..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十分不易察觉..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传染的隐蔽性;大多数病毒在进行传染时速度是极快的;一般不具有外部表现;不易被人发现..让我们设想;如果计算机病毒每当感染一个新的程序时都在屏幕上显示一条信息我是病毒程序;我要干坏事了;那么计算机病毒早就被控制住了..确实有些病毒十分勇于暴露自我;时不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些图案或信息;或演奏一段乐曲..往往此时那台计算机内已有许多病毒的拷贝了..许多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病毒没有任何概念;更不用说心理上的警惕了..他们见到这些新奇的屏幕显示和音响效果;还以为是来自计算机系统;而没有意识到这些病毒正在损害计算机系统;正在制造灾难..二是病毒程序存在的隐蔽性;一般的病毒程序都夹在正常程序之中;很难被发现;而一旦病毒发作出来;往往已经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不一样程度的破坏..被病毒感染的计算机在多数状况下仍能维持其部分功能;不会由于一感染上病毒;整台计算机就不能启动了;或者某个程序一旦被病毒所感染;就被损坏得不能运行了;如果出现这种状况;病毒也就不能流传于世了..计算机病毒设计的精巧之处也在那里..正常程序被计算机病毒感染后;其原有功能基本上不受影响;病毒代码附于其上而得以存活;得以不断地得到运行的机会;去传染出更多的复制体;与正常程序争夺系统的控制权和磁盘空间;不断地破坏系统;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病毒的代码设计得十分精巧而又短小..10.病毒的衍生性这种特性为一些好事者带给了一种创造新病毒的捷径..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结构可知;传染的破坏部分反映了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目的..但是;这能够被其他掌握原理的人以其个人的企图进行任意改动;从而又衍生出一种不一样于原版本的新的计算机病毒又称为变种..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衍生性..这种变种病毒造成的后果可能比原版病毒严重得多..11.病毒的寄生性依附性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靠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病毒程序在侵入到宿主程序中后;一般对宿主程序进行必须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和繁衍..12.病毒的不可预见性从对病毒的检测方面来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一样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驻内存;改中断..有些人利用病毒的这种共性;制作了声称可查所有病毒的程序..这种程序的确可查出一些新病毒;但由于目前的软件种类极其丰富;且某些正常程序也使用了类似病毒的操作甚至借鉴了某些病毒的技术..使用这种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势必会造成较多的误报状况..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永远是超前的..新一代计算机病毒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特征都隐藏了;有时可透过观察文件长度的变化来判别..然而;更新的病毒也能够在这个问题上蒙蔽用户;它们利用文件中的空隙来存放自身代码;使文件长度不变..许多新病毒则采用变形来逃避检查;这也成为新一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13.计算机病毒的欺骗性计算机病毒行动诡秘;计算机对其反应迟钝;往往把病毒造成的错误当成事实理解下来;故它很容易获得成功..14.计算机病毒的持久性阅读精选3: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一非授权可执行性用户通常调用执行一个程序时;把系统控制交给这个程序;并分配给他相应系统资源;如内存;从而使之能够运行完成用户的需求..因此程序执行的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而计算机病毒是非法程序;正常用户是不会明知是病毒程序;而故意调用执行..但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可存储性、可执行性..它隐藏在合法的程序或数据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机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得以抢先运行;然而此时用户还认为在执行正常程序..二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它通常粘附在正常程序之中或磁盘引导扇区中;或者磁盘上标为坏簇的扇区中;以及一些空闲概率较大的扇区中;这是它的非法可存储性..病毒想方设法隐藏自身;就是为了防止用户察觉..四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潜力;这种媒体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的宿主..依靠病毒的寄生潜力;病毒传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统后;不立即发作;而是悄悄隐藏起来;然后在用户不察觉的状况下进行传染..这样;病毒的潜伏性越好;它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病毒传染的范围也越广;其危害性也越大..五表现性或破坏性无论何种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统都会对操作系统的运行造成不一样程度的影响..即使不直接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占用系统资源如占用内存空间;占用磁盘存储空间以及系统运行时间等..而绝大多数病毒程序要显示一些文字或图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有一些病毒程序删除文件;加密磁盘中的数据;甚至摧毁整个系统和数据;使之无法恢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病毒程序的副作用轻者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病毒程序的表现性或破坏性体现了病毒设计者的真正意图..六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满足其触发条件或者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触发的实质是一种条件的控制;病毒程序能够依据设计者的要求;在必须条件下实施攻击..这个条件能够是敲入特定字符;使用特定文件;某个特定日期或特定时刻;或者是病毒内置的计数器到达必须次数等..。
《病毒》课件(人教版生物)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图5-2 不同病毒的大小比较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二)、病毒的形状 • 各种病毒的形状不一,如上图,有球状、
杆状等。噬菌体大部分为蝌蚪状,有的噬 菌体具有能收缩的尾鞘等。典型病毒图片 展示如下:
第一节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 动物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是 水处理领域关注的重点。
传染性病毒有可能通过饮用水而传播,故水处理时 应注意防止传染性病毒对水的污染。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 (一)、病毒的大小 • 病毒很小,一般可通过细菌过滤器。病毒大的直径
超过200nm,小的仅仅10nm左右。见P77表及下 图。
称为烈性噬菌体。 三、和蔼噬菌体 *和蔼噬菌体──指有一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
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酸上同步复制,并随 宿主细胞分裂而带到子代宿主细胞内,宿主细胞 不裂解和死亡,这些噬菌体称为和蔼噬菌体。
第二节 病毒的繁育
• 和蔼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胞的现象称为溶源 现象。被和蔼噬菌体侵染的细菌称为溶源 性细菌。
图5-5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三)、病毒的基本结构 •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包围病毒核酸的蛋白质衣壳。
即蛋白质衣壳在外,病毒核酸在内。少数动物病 毒衣壳外有一层薄膜,称囊膜。 (四)、病毒的化学组成 • 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少数除外。 •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 核酸,DNA或RNA。
第二节 病毒的繁育
•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1、噬菌体的分类及其概念。 2、病毒及噬菌体对水处理的影响。
第二节 病毒的繁育
一、病毒的繁育 • 病毒和噬菌体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
七年级病毒细菌知识点
七年级病毒细菌知识点近年来,病毒和细菌疾病频发,成为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认知和掌握病毒和细菌的知识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梳理七年级生物课程中的病毒和细菌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是一种微小的微生物,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病毒是非细胞体,无细胞器,对一般抗生素和消毒剂无效。
2.病毒无法独立生长、繁殖,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3.病毒的结构简单,主要由外壳和核酸组成。
4.病毒感染方式多样,包括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和虫媒传播等多种途径。
二、病毒对人类的威胁病毒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病等。
著名的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HIV、艾滋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
三、细菌的基本特征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细菌是真核生物以外的生物,它们的细胞大小约为1μm,形态多样。
2.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不是多细胞生物。
3.细菌分为许多不同的属,包括小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等。
4.细菌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化学合成、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等多种途径获取能量。
四、细菌对人类的威胁细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脑膜炎、炭疽、肺结核、霍乱和痢疾等。
另外,细菌还可能导致耐药菌株和食品安全问题。
五、病毒和细菌的防治方法病毒和细菌疾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1.强化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保持卫生环境干净整洁等。
2.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3.预防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包括佩戴口罩、避免密闭空间等。
4.正确使用抗生素,按照医生的指示和处方使用抗生素。
5.加强食品卫生,避免生食、自制或购买无来源可查的食品。
六、结语病毒和细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体,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相关疾病。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初中病毒教案
初中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包括病毒的结构、分类和生命活动等。
2. 使学生掌握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特征(1)病毒的结构:病毒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3)病毒的生命活动: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2.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病毒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肝炎等。
(2)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病毒在生物圈中参与了物质循环和基因传递,对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病毒的结构、分类和生命活动等图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病毒。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病毒的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病毒的感染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基本特征。
2. 讲解病毒的结构、分类和生命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病毒的结构、分类和生命活动等图像,讲解病毒的基本特征。
3. 分析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讲解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病毒的了解和观点,讨论病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课堂实验:进行病毒感染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病毒的感染过程。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病毒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病毒结构的理解。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病毒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高对病毒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
植物病毒是一种引起植物发病的微小生物,它们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着的核酸构成,通过寄主细胞来进行复制和传播。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
植物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又称壳蛋白)和核酸(RNA或DNA)构成。
壳
蛋白可以包裹核酸形成病毒颗粒,这种颗粒被称为病毒粒子。
植物病毒的外壳蛋白具有特异性,有助于识别宿主细胞并进入其中。
2. 传播途径
植物病毒主要通过叶蚜、粉虱、介壳虫等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种、植物碰撞、种子传播等途径传播。
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病毒在植物间迅速传播。
3. 病原性
植物病毒感染植物后会引起一系列病症,如叶片黄化、变形、瘪缩等。
病原性
是病毒传播和侵染寄主细胞的重要特征,不同类型的植物病毒有不同的病原性和侵染方式。
4. 寄主范围
植物病毒的寄主范围广泛,可感染多种植物,如蔬菜、水果、作物等。
不同的
植物病毒对不同植物的侵染能力和病原性也有所差异。
5. 防治措施
针对植物病毒的防治主要包括选用抗性品种、清除病毒携带的昆虫、病株清除
等措施。
及时发现、隔离和销毁植物病毒感染的植株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植物病毒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和适应性,因此对其病原特征的深入研究对于
及早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对植物病毒的认识有助于保护农业生产,确保作物的健康和丰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区别
微生物 种类 结构 在无活细 胞的培养 基中生长 细菌 支原体 原核细胞型 原核细胞型 + + -( +) + + + + + + 出芽、产生孢子 DNA, RNA DNA, RNA DNA, RNA DNA, RNA DNA, RNA DNA, RNA DNA 或 RNA + + + + + + + + + + + + 二等分裂 繁殖 核酸类型 核糖体 敏感性 抗生素 干扰素
• dsRNA,fragments,absence envelope Reoviridae(呼肠病毒科) Birnaviridae(双RNA病毒科) • -ssRNA, no fragment , Presence envelope Paramyxoviridae (副粘病毒科) Rhabdoviridae (弹状病毒科) • - ssRNA,fragments, Presence envelope Orthomyxoviridae (正粘病毒科) Bunyaviridae (布尼亚病毒科) Arenaviridae (沙粒病毒科) • +ssRNA, no fragments, absence envelope Picornaviridae(小RNA病毒科) Caliciviridae (杯状病毒科) Astroviridae (星状病毒科) • +ssRNA,no fragments , presence envelope 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科) Flaviviridae (黄病毒科) Togaviridae (披膜病毒科)
葡萄球菌 (1000nm) 牛痘病毒 300×250n m C
B
病毒的结构和组成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包膜子粒
包膜
包膜病毒
壳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核样物)
•核心:核酸 →基因组genome →决定病毒遗传、变异
和复制
•壳粒capsomere → 衣壳capsid →保护、介导、抗原性
•包膜envelope,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 →保 护、介导、抗原性
2、ID50 或 TCID50
病毒感染鸡胚、动物或细胞后,引起 50% 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小量。
病毒的增殖
• 活细胞 • 敏感细胞 • 复制( replication)
病毒复制周期 病毒基因为模板,籍DNA多
聚酶或RNA多聚酶等,使细胞转为复制病毒 的基因组,转录、转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 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
DNA viruses
dsDNA, Presence of an envelope • Poxviridae (痘病毒科) dsDNA, Presence of an envelope • Herpesviridae (疱疹病毒科) dsDNA, absence of an envelope • Adenoviridae (腺病毒科) • Paproavairidae (乳多空病毒科) ssDNA, absence of an envelope • Paraoviridae (细小病毒科)
•吸附和穿入adsorption and penetration
•脱壳uncoating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组装成熟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病 毒 的 复 制 过 程
病 毒 的 复 制 过 程
ADSORPTION
budding
HIV 复 制 过 程
• 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 • 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
正常细胞
CPE
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
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病毒数量和感染性测定
1、蚀斑试验
病毒感染单层细胞后,产生的局限性病灶, 称蚀斑,蚀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体复制形成 的,称蚀斑形成单位,病毒悬液中的感染性病 毒量以每毫升的蚀斑形成单位PFU来表示。
装配(assembly)
释放(release)
• 裂解(Disintegration) : naked virus cause the host cell lysis • 出芽(Budding): enveloped viruses
疱疹病毒的复制过程
三、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
• 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 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了 另一种病毒增殖 的现象。 • 产生原因
Adsorption and Penetration
• 接触→结合→特异性吸附(病毒配体位
点与细胞膜特异受体结合) 融合---有包膜病毒
• 穿入
胞饮---无包膜病毒
HIV
influenza virus
uncoating
Biosynthesis
• 隐蔽期 • 6大类型: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单正链RNA病毒 单负链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RNA Viruses
DNA and RNA Viruses
• 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sviridae) • 逆转录病毒科( Retroviridae )
类病毒( Viroids)
• 很小 (200-400nt),杆状 RNA 分子,有二 级结构 • 无衣壳或包膜 • 在核内增殖,严格细胞内寄生 • 多与植物疾病相关
virus A
virus B
phenotype mixing
virus A
virus B
分子遗传学
• • • • • • 病毒基因组分析 病毒保护性表位的确定 病毒抗原高变区分析 毒力相关基因编码区分析 耐药性变异分析 作用于病毒蛋白质的某些细胞蛋白的研究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Viruses)
——干扰素interferon,IFN
——第一种病毒改变了细胞表面受体结构或细 胞代谢途径;或抑制第二种病毒mRNA的转译
四、病毒的异常增殖
• 缺陷病毒( defective virus ): 基因组不完整的病毒体 • 缺陷干扰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 DIP) 缺陷病毒不能复制,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 胞。 • 天然缺陷病毒 腺病毒伴随病毒
• 顿挫感染(流产性感染)(abortive infection): 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
•容许性细胞
•非容许性细胞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 传统遗传学 • 分子遗传学
突变株mutant
•温度敏感突变株(temperature sensitive,ts)
28~35℃可以复制, 37~40℃不能复制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宿主范围突变株,抗原性突变株等 •变异株variant 突变株能稳定地存在,可在相应的宿主或 细胞中传代与存活。
重组与重配(基因间相互作用)
• 重组recombination
• 重配reassortment
基因复活
• 交叉复活 • 多重复活
表型混合(基因产物间相互作用)
• 两株病毒混合感染时,装配过程发生错 误形成 • 主要表现为耐药性,抗原性等改变,基 因并未改变,改变的生物学性状不能遗 传
卫星病毒satellites
• 多数与植物病毒有关 • 有两类:一类可编码自身衣壳蛋白 另一类为卫星病毒RNA分子 • 需辅助病毒才能复制
HDV
<50 nm 小型病毒 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 > 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
• 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丝状,少数 可为子弹状、砖块状,噬菌体可呈蝌蚪状。
微生物的大小比较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衣原体 390nm A 立克次体 450nm G B、腺病毒 (70nm ) C、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 ) F D、乙脑病毒 ( 40nm ) E、蛋白分子 (10nm ) E D F、流感病毒 ( 100nm ) G、烟草花叶病毒
由病毒核酸编码
• 结构蛋白 组成病毒体的成分
衣壳蛋白 包膜蛋白 基质蛋白——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的部分, 有跨膜及锚定功能区
• 非结构蛋白
病毒内——酶 感染细胞内——特殊作用蛋白
第三节 病毒的培养和增殖
(Culture and Replication of Viruses)
一、病毒的培养
• 动物(Animals) • 鸡胚(Embryonated eggs) • 组织培养(Organ and tissue culture) Organ culture 胚胎Embryo culture Cell culture: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 双倍体细胞
立克次体 原核细胞型 衣原体 螺旋体 真菌 病毒 原核细胞型 原核细胞型 真核细胞型 非细胞型
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
• • • • 传播性 病死率 持续感染 肿瘤的形成关系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体(virion)
• 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 有感染性。 • 测量单位为纳米(nm,为1/1000m)
• 区域:DNA病毒 核内(除痘病毒) RNA病毒 胞质(除流感病毒及 部分副粘病毒)
assembly and release
装配(assembly)
• The stage of replication during which all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come together at one site in the cell an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virus particle is for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