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古代散文与文学作品分析研究规范标准答案2016年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姓名:层次:专升本

类别:网教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201 6 年 6 月

课程名称【编号】: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1158】 A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一、填空题

1.现存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2.我国第一部以写任务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3.六朝志怪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搜神记》。

4.根据民间说唱故事“一枝花话”加工而成的唐传奇是《李娃传》。

5.我国第一部由人文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

6.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

7.我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是《三遂平妖传》。

8.对《西游记》成书影响最大的话本小说是《梅岭失妻记》。

9.鲁迅评价“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小说是《聊斋志异》。

10.代表着清代讽刺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儒林外史》。

二、名词解释题

春秋笔法: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2.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全书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3.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4.志怪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志怪,记述神鬼怪异之事。盛行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篇幅虽短,有简短的故事,且多数作品情节完整,优秀之作人物形象鲜明(当然一般都还缺乏性格),但内容简单,艺术描写比较粗糙,几乎还没有什么细节描写。

5.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因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故称。“传奇”一词肇始于元稹《莺莺传》的原始篇名,晚唐裴铏又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命名为《传奇》,但传奇正式作为唐代小说的通名,是宋代以后的事。

6.平话:平话是西南地区汉语方言的一种,属汉语何种方言尚无定论,有的学者或方言书刊把平话归入粤语,有的则认为平话是独立方言。平话名称古代即有,涵义至今不明。使用人口200多万。平话又分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桂北平话与湘南土话,粤北土话有近缘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散文在体式上的主要特征

首先,在句式上,散体文的基本特征是散行单句,并不特意追求排偶;虽也讲究文句的整饬,或用排偶,但仅作点缀而已。从整体上看,是以散行单句为主的。

其次,在语言上,散体文并不特别讲究平仄和声律,不受韵律的约束。在散文发展的早期阶段,如先秦散文中,虽有韵律不分的现象,但随着散体文的发展成熟,韵散不再相杂。于是散文与韵文判然划境,自成一体。就语言文采而言,散体文崇尚质朴平易,所谓“况乎文章,述志为本”(《文心雕龙·情采》),所以强调“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并不着意于铺采摛文,追求“绣虎雕龙”似的华丽辞采。

再次,在表现手法上,散体文以叙事说理为主,不以铺陈描绘为能事。虽也往往融史入文,以古鉴今,但其“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旨在“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并不像饾饤似的堆砌典故。这是它区别于赋体文和骈体文的显著特点。

概而言之:以散行单句为主,不重排偶,不拘韵律,不雕章琢句、铺采摛文,不着意堆砌典故,可以说是散体文在体式上的主要特征。

2.简述《左传》的叙事艺术

1、叙事艺术

《左传》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该书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1)叙事手法的多样性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清代李冯晔《读<左>卮言》称《左传》:“叙事全由自己剪裁,”“其中有正叙,有原叙,有顺叙,有倒叙,有实叙,有虚叙,有暗叙,有预叙,有补叙……”共列举了29种叙事手法,虽分类略有繁琐,但可见《左传》叙事手法的多样性。

(2)叙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

四、论述题

1.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是先秦文学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富于浪漫注意色彩,充满丰富的幻想,虚构的情节和奇妙的夸张

2.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中,充分运用神话和寓言喻示道理,通过形象与虚构,展示谪怪恢诡的异常形象来象征讽喻主旨

3.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汪洋恣肆,语汇丰富多彩,尖锐泼辣,具有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句式富于变化,着意追求奇崛尖新,有时还韵散结合,音调铿锵,助长文章气势

2.《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西汉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写成了130篇、50余万字的巨著《史记》.它展示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社会历史.无论是时间之绵长,还是空间之广阔,场景之壮观,还没有哪一部史传文学作品能超过它的.《史记》的人物更是林林总总,共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以深刻鲜明印象的有一百多人,令人叹为观止.司马迁写《史记》首创了以“纪传”为体例的史学体裁,把人作为本位,以人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同文学以写人为对象是相通的.《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除十表、八书之外,其余一百一十二篇都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描写对象的,几乎每一篇都是具体生动的人物传记,写出了许多惟妙惟肖的历史人物.因此,《史记》的最精彩部分不在于富有文学意味的论述文字,而在于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通观《史记》中的这些人物传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司马迁在《史记》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有: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三、精心构造富有个性化的矛盾冲突.这些艺术手法,多被我国后世的小说、散文、戏剧的创作所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小说、散文、戏剧形成独具的民族特色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陆机在《文赋》里总结的写作经验.传记文学中写人物的对话也是如此.有时候,将最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对话,放在最紧要的地方,画龙点睛,整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刻划出来了.司马迁在人物对话的描写上也是颇具匠心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升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名话.司马迁为了突出这句话,先写廉颇的骄横以与蔺相如的忍让映衬.蔺相如面对廉颇的骄横无礼,“不肯与会”、“称病不朝”、“引车避匿”,但作者没有交代蔺相如这么做的动机,作一跌宕,从而引出舍人的规谏(也是读者的疑问),以舍人的狭窄心胸反衬蔺相如的坦荡襟怀,又作一跌宕;蔺相如的答话,先将廉颇与秦王比较,引出舍人“不若也”的回答,又一宕;接着指出连秦王都不怕,何畏廉将军?又一宕;接着分析赵国的安全系“吾两人”,不能两虎相斗,又一宕;几经腾挪跌宕,作了许多铺垫,到最紧要最醒目的地方,才点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句话来,这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个睛一“点”,蔺相如的高大形象就如同巍巍的泰山一般在读者面前耸立起来了.

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里,司马迁用了许多细节语言来刻划人物,这些语言很具有个性.例如项羽见到秦始皇南巡时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在刘邦道歉时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足见其粗豪率直的性格,而刘邦观秦始皇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话说的委婉曲折,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写出他虽气象不凡,但宽宏而有大度的性格.范增在鸿门宴上召项庄舞剑刺沛公时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后来当刘邦脱逃时又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表现了他老谋深算的性格.

史传文学中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先秦作品中已大量运用.司马迁运用细节塑造人物的一个新成就,就是使细节更加符合人物性格,更能体现人物性格.司马迁写《史记》爱在人物传记的一开头,就用一两个细节来刻画人物.如《陈涉世家》开头写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留侯世家》写张良为圯上老人进履;《李斯列传》开头写李斯观厕鼠之别而叹;《张汤传》写张汤劾鼠掠治如老狱吏;《淮阴侯列传》写韩信得食于漂母及甘受裤下之辱;《陈丞相世家》写陈平为里中社分社肉甚均,等等.这些细节看来似乎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无甚关系,但仔细一想,它们却富于代表性,具有典型的意义.它们往往或揭示人物的好尚、志趣、抱负和性格发展的趋向,或确立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从侧面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政治问题,在其中寄寓着作者对时代,对人物的褒贬.高尔基说“创造——这就是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或大或小的整体.”《史记》的人物传记,正是这样的创造.《史记》中的细节描写,都是真实的.它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史记》中的细节描写又是性格化的,起到了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的作用,所以《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对比映衬,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刻划人物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有时将正反面的人物映衬,使真善美在假丑恶的对比下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有时将不同气派作风的两类人物对比,如绿叶扶持红花,使中心人物更加鲜艳夺目.《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带兵特点,就附带写了程不识带兵的作风.“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郡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从这里,我们看到李广带兵的特点是宽缓简易“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近乎无为而治.程不识带兵却非常严谨,“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乃是一丝不苟.在程不识的映衬下,红花绿叶,李广带兵的特点就格外显眼、突出.宽缓与严谨只是治军的作风不同,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从匈奴和士卒的反映中,流露出作者的倾向性,读者对李广的敬慕之情也不觉油然而生.读到这里,读者才恍然大悟.在《李将军列传》中,为什么要写李广毫不相干的程不识?原来是为了衬托李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