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肝胆胰脾超声ppt课件

肝胆胰脾超声ppt课件
见强回声团块。
胰腺超声图像特点
胰腺形态规则,轮廓清晰,内 部回声均匀,胰管无扩张。
脾脏超声图像特点
脾脏呈扁圆形,轮廓光滑,内 部回声均匀,脾静脉清晰可见

肝胆胰脾超声图像的解读方法
熟悉正常超声图像
掌握正常肝胆胰脾超声图像的 特点,以便于识别异常表现。
观察脏器形态和大小
观察脏器的形态、大小是否正 常,有无异常增大或缩小。
脾脏异常
脾脏肿大、脾实质回声不均匀等。
04 肝胆胰脾超声诊断与鉴别 诊断
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肝脏内脂肪沉积过多所致, 超声表现为肝脏回声增强,肝实质回声高 于肾脏回声。
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是脾脏体积增大的疾病,超声表 现为脾脏体积增大,形态饱满。
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 超声表现为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 不均匀,门静脉增宽等。
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胆胰脾中的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
01
通过检测组织弹性和硬度,评估脏器功能和疾病进展。
诊断优势
02
超声弹性成像能够发现早期病变,为临床提供更早的治疗干预
机会。
临床应用
03
在肝脏纤维化、胆囊息肉、胰腺占位和脾脏肿大等疾病的诊断
中,超声弹性成像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06 肝胆胰脾超声病例分享与 讨论
总结词
肝内占位性病变,血流丰富,血管紊乱
详细描述
肝癌患者的超声表现为肝内出现占位性病变,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由于肿瘤新生血管丰富,超声造 影可见病变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此外,肝癌患者的血管结构紊乱,走行不规整。
病例三:胰腺炎患者的超声表现
总结词
胰腺形态饱满,实质回声减低,胰管扩张

肝胆超声幻灯ppt课件

肝胆超声幻灯ppt课件

尾叶 右前叶
右前上叶 右前下叶
右叶 右后叶
右后上叶 右后下叶
肝内管道:
1、有肝动脉、门静脉、肝管、肝静脉及巴管2、肝动脉、门静脉向肝供血,肝管引流胆汁出肝,肝静脉引流中 央静脉入下腔静脉。
3、Glisson系统:肝动脉、门静脉及肝管为纤维包裹,出入第一肝 门,该处门静脉在后,肝动脉在其左前,肝总管在其右前。
1、病因及病理: 2、临床表现: 3、超声表现以二维超声为主:
急性胆囊炎:
1、胆囊肿大 2、胆囊壁水肿 3、胆囊内胆汁透声 性差
胆囊结石(cholelithiasis)
1、病因和病理: 2、临床表现: 3、超声表现以二维超声为主:
典型胆囊结石 •囊内出现稳定的强回声光团 •后方无回声暗带,及声影 •可移动性
多发性胆囊结石
不典型胆囊结石: 充满型结石:WES征
不典型胆囊结石: 泥沙样结石
胆囊炎(cholecystitis)
剑突下偏左纵切面显示肝左叶 测量:左叶厚径、长径 观察:形态、包膜、实质回声、
肝内管道
第8肋间斜切面显示第一肝门部 测量:门静脉主干、胆总管 观察:
门静脉频谱:门静脉血流单向 向肝内流动,流速约10-20cm/s, 随呼吸呈波浪状变化。
肝静脉频谱:呈正、负变化血流, 离肝血流向下称“谷”,返肝血流 上,称“峰”。2谷1峰1切迹。
肝胆疾病的超声诊断
•肝脏解剖概要及检查方法 •肝脏的正常声像图
解剖概要:
位置:右侧中上
腹,上缘达第5肋 间,下缘右肋缘 内。
形态:楔形,右
叶肥厚,左叶扁 薄。
大小:右叶在右
肋缘内,左叶下 缘不超过剑突和 脐连线1/2。
依据肝静脉和门静脉在肝内分布进行分叶:

胆囊和胆管超声诊断课件

胆囊和胆管超声诊断课件

胆囊和胆管超声诊断课件一、胆囊超声诊断1. 胆囊的解剖结构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肝脏的下表面。

它是一个袋状器官,主要功能是存储和浓缩胆汁。

胆囊的解剖结构包括:•胆囊体:胆囊的主体部分,呈梨形。

•胆囊底:胆囊下方的部分,与胆囊体相连。

•胆囊颈:胆囊与胆囊管相连的狭窄部分。

2. 胆囊超声诊断的原理胆囊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无放射线的检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可以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位置和囊壁的厚度等信息,以及检测是否存在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

3. 胆囊超声诊断的步骤胆囊超声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患者准备:患者需要空腹进行检查,一般要求至少8小时的禁食。

•检查位置:患者平卧位,右上腹区暴露。

•探头选择:选择适合的线性或凸面探头。

•术语解释:了解超声图像中的各种解剖结构和特征。

•观察指标: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位置、囊壁厚度等指标。

•检测异常:检测是否存在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异常。

4. 胆囊超声诊断的结果解读胆囊超声图像常常显示为黑白图像,通过观察图像中的形态和特征,医生可以得出以下:•胆囊壁增厚:胆囊壁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是胆囊炎等炎症的表现。

•胆囊结石:超声图像中显示为亮点,胆囊结石可能会引起胆囊疼痛等症状。

•胆囊扩张:胆囊超过正常大小可能是胆管梗阻等问题的表现。

•胆囊切除:如果患者已经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超声图像中将看不到胆囊。

二、胆管超声诊断1. 胆管的解剖结构胆管是胆汁输送的通道,分为胆总管、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胆总管是位于肝脏内的主要胆管,它由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连接而成。

胆管的解剖结构包括:•胆总管:位于肝脏的中央位置,负责输送肝脏产生的胆汁。

•肝内胆管:位于肝脏内部,将胆汁从肝脏中输送至胆总管。

•肝外胆管:由肝内胆管延伸至十二指肠,与胰腺的胆管相连。

2. 胆管超声诊断的原理胆管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无放射线的检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可以观察胆管的大小、形态、位置和通畅程度,以及检测是否存在胆管结石、胆管炎等疾病。

肝胆超声

肝胆超声

病理诊断:肝海绵状血管 瘤伴坏死、大面积出血及 血栓形成,肿物周边的肝 组织汇管区见炎细胞浸润
肝癌
①形 态:圆形,类圆形,沿段、叶分布 ②边缘回声:多有完整包膜,可有声晕征 ③内部回声:高回声(大)、低回声(小) 混合回声、马赛克征 ④后方回声:衰减、无变化、轻度增强 ⑤转移征象:门脉内癌栓、肝门LN、肝内 ⑥血管征象:周边和内部见动脉,RI >0.6 ⑦造影征象:肿瘤显示增强
二维超声: 3mm~63Cm ,生长缓慢 圆、椭圆、不规则形 边界清晰、可有包膜样回声 掛果征 加压浅表的大血管瘤可被压扁 边缘裂开征或血管穿通征
女,24岁。因低热、 消瘦伴右上腹隐痛 一个月,曾诊断为 右肝巨块型癌 168mm 158mm 103mm中 等偏低回声不均质 团块,团块内可见 多个散在分布的大 小不等的液性暗区、 形似“蜂窝状”, 团块周边伴浅暗晕
肝脏超声新进展
2.治疗: 药物注射:无水酒精、冰醋酸、 高热生理盐水、放射微粒 使蛋白质变性、凝固、气化、坏死 物理照射:微波、激光、射频 高强度聚焦超声 使癌组织及其营养血管整体原位灭活
胆道超声
一、解剖 分胆囊、胆管两部分 胆囊分三部:
底部、体部、颈部(哈氏囊)
胆管分四段: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十二指肠下段 壁内段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 诊断和鉴别诊断
描述病变时顺序: 位置、大小、形态 周边回声:有无包膜、声晕、侧边影 内部回声:囊性、实性、混合性 弱、低、中、高、强 后方回声:无变化、增强、衰减 血管:穿过、移位、周边、内部、密度
肝囊肿
肝大小、回声正常 圆形、卵圆形 壁薄光滑 侧边影 后方回声增强
肝脓肿诊断要点
结石 肿瘤 炎症 狭窄(术后、炎症)
胆囊管综合征 (cystic duct syndrome) syndrome)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肝脏疾病超声诊断介绍:B超是患者在就诊时经常接触到的医疗检查项目。

肝脏B超有助于帮助诊断肝脏疾病。

B型超声波检查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正常值:①右肝最大斜径:不超过12.14厘米。

以右: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

②肝右叶前后径:不超过8-10厘米,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的最大垂直距离。

③左半肝厚度和长度:厚不超过5-6厘米,长度不超过5-9厘米。

④肝尾叶长度和厚不超过4.5厘米。

通过下腔静脉纵切面声像图,上为肝左静脉近端,下为门静脉左支横部,宽不超过4.0厘米,厚不超过2.0厘米;通过门静脉左支的斜切面测量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左支之间的尾叶厚度。

正常声像图:1、肝脏形态规则,被膜光滑,膈面呈弧形,回声强。

2、肝实质表现为中等回声细小光点,分布均匀。

3、肝内管道系统清晰显示。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声像图特点):肝囊肿:在肝内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的暗区,囊壁很薄,轮廓平整光滑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其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多囊肝:肝脏弥漫性肿大,表面不规则,肝内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的液性囊腔囊间肝实质回声增强。

常合并多囊肾。

肝脓肿: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界线不清,边缘常不整齐,欠规则。

有时在脓肿周围有数毫米宽的环形低回声,代表炎症反应区。

肝脏局部肿大、畸形。

膈肌运动受限。

肝血管瘤:约70%为单发,以肝右叶最多见,一般位于肝周边部位。

该肿瘤具有包膜,所以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

声象图表现为园形的强回声团,轮廓完整,与肝实质的界线极为分明。

约有1/10为弱回声。

但包膜仍然清楚。

原发性肝重症:声像图上可分为三型:1、巨块型:表现为肝内巨大的占位性病变,多数为园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不规则,边缘有弱回声的带,又称弱回声晕,边界模糊不清。

肿块呈较强回声或弱回声,粗而不均或其间杂有回声区,中心可坏死液化区。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ppt课件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ppt课件
4.肝内血管网: 肝静脉变细(常小于5mm)、迂曲, 门脉主干及左右支增粗
5.门脉高压征象: (1)门脉内径增大(>14mm),脾静脉迂曲 内径增大(≥9mm) ( 2 )肝门区和脾门区静脉海绵样变 ( 3 )脐旁静脉开放
(4)胃冠状静脉或胃左静脉迂曲扩张 (5)脾门附近侧支循环形成 ( 6 ) 脾 脏 增 大 , 厚 径 >40mm , 长 径 大 于
彩色多普勒
主干、左支及其分支、右支、右前支表现为红色血流图;右后支 呈蓝色血流图。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肝静脉
(二)肝静脉血流
彩色多普勒 显示为离肝血流,呈蓝色血流信号。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正常肝血流-肝静脉
正常肝血流-门静脉
正常肝脏的超声测值 (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超声专题学术会议通过)
肝左叶 肝右叶 门静脉直径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肝胆疾病的超声诊断
附院功能科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肝脏疾病声像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正常肝脏声像图 典型肝硬化声像图 肝占位病变的超声诊断和鉴别。 (二)、熟悉 超声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了解 超声在诊断肝脏病变的临床价值;

超声在体检中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分析

超声在体检中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分析

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 。
1 临 床 资 料
及职业有关 。而 > 0岁 的女性患病 率增高 , 5 可能与进入 更年 期阶段体 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代谢异常及缺乏适 当运动量有 关。此外 , 家庭人均 收入和膳食 结构等 许多 因素可影 响居 民
脂 肪肝 的发 生 。

1 1 一般资料 : 院 2 0 . 我 0 9年 5~ 09年 7月 ,6 20 5 0例既往 无 肝胆疾病 , 首次接受健康体检 者 , 中男 4 6例 , 14例 , 其 0 女 5 年
囊结石 4 , 9例 胆囊息 肉 2 0例 , 其他 6 5例 , 正常 25例。其 中 2
脂肪肝所 占比例最高 , 男性 多发 , 且 各年龄段均有 , 中年居多 ;
肝囊肿男性多发 , 囊结石女性多发。 胆 .
现症状可 能在胆 石存在 若干 年后 。随着人 们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饮食结构变化 , 胆囊胆 固醇结石 的比例上升 , 而原发性胆 管色素结石的 比例下 降。根 据胆石在 胆道系 统 内的分 布 , 可 将胆石分为 : 胆囊结石 、 肝外胆管结石和肝 内胆管结石 。根据
12 方 法 : . 应用仪器使用 东芝 70 0 0型彩色多普 勒超声诊 断
仪。探头频率 35MH 。受检人员均在空腹 1 . z 2h后接受 超声
检查 , 检查脏器为肝脏 、 囊、 腺及脾脏 、 胆 胰 肾脏 。依据 《 声 超 医学》 中的诊断依据进 行。采 用平 卧位或左 、 右侧 卧位 , 逐肋
度: 轻度脂肪 , 区光点细密 , 肝 近场 回声增强 , 远场 回声轻度 衰
减, 血管结构清晰 ; 中度脂肪肝 , 光点 细密 , 近场 回声增 强 , 远
断 。近年来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waves in the following sequence: (1) a large antegrade
systolic wave caus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tricuspid
annulus toward the cardiac apex; (2) a small
valve and flow of the blood from the right atrium to the right ventricle; (4) a
retrograde A-wave caused by right atrial contraction; and (5) a retrograde C-
atrial overfilling; the V-wave is usually below the baseline but may be above the
baseline; (3) an antegrade diastolic wave caus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tricuspid
hype
肝rplas ia 1.


声诊断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
Mirror-image
atifact
肝胆疾病超声诊断
Because the sound travels more slowly in fluid than in the liver parenchyma, a large cyst can delay the passage of sound, causing the diaphragm to a肝p胆p疾e病a超r声f诊a断rther away

肝胆胰脾肾

肝胆胰脾肾
3、肝静脉变细,管腔粗细不匀,走向不清。 4、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扩张、扭曲。 5、因门脉高压可出现脾大、门脉系统扩张、侧枝循环开放、脐 旁静脉再通及腹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探查显示门静脉血流速 度缓慢。肝动脉血流增多、流速增快。肝静脉血流频谱异常。
胆道
• 一、解剖概要


肝内胆道 :毛细胆管
小叶间胆管
胰腺
一、正常胰腺声像图表现
1、按胰腺长轴声像图外形分为腊肠型、哑铃型、蝌 蚪型。边缘清晰光整,回声水平略高于肝脏或与肝脏 相似。胰实质中间可见细长的无回声管道为主胰管回 声。
2、识别胰腺的血管标志是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 系膜上动脉和静脉、脾静脉。
3、胰腺正常超声测值目前尚不统一。一般认为正常 胰头厚<2cm,胰体和胰尾厚<1.5cm,胰管内径2mm。
• 肝脏正常值
• 左叶与右叶下缘角分别小于450及750;
• 肝上界多位于第6肋间,平静呼吸时剑突下长度不超过5cm, 右叶多不超过肋缘;
• 右肝前后径8~12cm,最大斜径10~14 cm ;
• 左肝前后径小于6cm,上下径小于9cm,二者之和不超过 15cm;
• 门静脉主干内径小于1.3cm,血流方向一般为向肝性(呈红 色),频谱曲线呈波浪型 ,流速15~25cm/s。
三、胆道疾病的声像图表现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系疾病,在引起急腹症的疾 病中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结石中以胆固醇结石和混合 性结石多见。 典型胆结石声像图特征: 1、胆囊腔无回声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 2、后方伴有干净的声影; 3、光团随体位变化而移动。
不典型胆结石声像图特征: 1、胆囊充满型结石(WES征) :此征反映了胆囊 结石和胆囊炎的一种后期改变,其诊断准确率达 96%。 2、胆囊颈部结石

超声诊断学之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学之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学之肝脏疾病超声诊断引言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起着重要的代谢、分解、排泄和合成功能。

肝脏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问题。

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

常见肝脏疾病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多数呈良性。

超声诊断肝囊肿时,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液性低密度占位,边界清晰,内部无实质性回声,常伴有后声阻尼效应。

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是指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肝脏内脂肪沉积增多。

超声检查肝脂肪变性时,可见肝脏回声增强,回声深而均匀,肝实质回声减低。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血管性病变,多呈良性,但也有恶性变。

超声检查可见肝内圆形或卵圆形回声,边界清晰,常伴有混合回声或强回声。

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是由于摄入了犬绦虫的卵而引起的肝脏寄生虫感染疾病。

超声诊断可见囊肿样回声,内部常有充盈性结构,囊壁明显,并伴有包虫卵沉积。

肝癌肝癌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多来源于肝细胞,也可来源于其他细胞。

超声检查肝癌时,可见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模糊,肿块形态不规则,并伴有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技术B超检查B超是超声诊断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检测超声波在体内的反射程度,可以生成人体内部的图像。

在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中,B超检查可以提供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结构等信息。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提供血流信息。

在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帮助检测肝脏内的血流情况,了解肝脏血管的畸形或肿瘤的血供情况。

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兴的超声技术。

它可以评估肝脏组织的硬度,并对硬度异常的区域进行定量评估。

在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中,弹性成像可以辅助鉴别肝硬化、肝纤维化等疾病。

超声诊断的优势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 安全无损伤:超声波无辐射,对人体无损害。

- 相对便宜: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超声诊断的成本相对较低。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超声诊断学肝胆胰脾(ppt)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超声诊断学肝胆胰脾(ppt)
肝静脉变异。
第二节 肝脏扫查方法和正常声像图 P201页 肝脏超声扫查方法
操作手法 体位:
平卧位:常用体检,适合于显示左、右各 叶大部分区域,但对右后叶、右后上段、 右膈顶区等处显示不满意。
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用以详 细观察右叶最外区、后区、右肝、肾区、 右膈顶部、右肝PV长支等重要部位。
肝内血管
肝静脉
肝分为LHV、MHV、RHV三支。 通过肝右V单独汇入FV,肝左V和肝
中V分别汇入下腔V,亦可在汇入 前先汇合成 ,然后汇入下腔V 位于隔肌下方约1cm处,称“第二 肝门”。
门静脉
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 成,汇合处在胰颈背侧,由此形成主门脉。
门脉在十二指肠第二段的上部后方斜向右上, 走行于十二指肠韧带中,居胆总管和肝动 脉之后,至第一肝门处分成左右两支进行 肝脏。门静脉右支较短,约1.5cm左右, 也分成两支,即前叶支及后叶支。前叶支 分右前上段支及右前下段支。后叶支分为 右后上段支和右后下段支。
经腹主动脉矢状切面图: 在腹正中线或左正中旁1cm处矢状切,
可显示: ①左肝 LH ② 胃 ST ③胰体头P等结构 除以上四个基本矢状切面以外,如继续
向左,在左胸骨旁线矢状切,可显示: 左肝LH和胃ST部。
肝脏基本横断面
高位肝脏横断面以放射状排列的肝靜脉为特征。 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汇合于下腔静脉。
一般不容易同时显示肝静脉左、中、右三支肝 V(LHV、MHV、RHV),但易显示LHV、 MHV。 肝中静脉位于肝中裂内,为左肝和右肝的分界。
附加: 肝脏超声切面显像的大致分叶
肝叶名称声像标志和血管关系;左叶和右叶肝中 V分肝为右半肝和左半肝,肝右V和肝左V分流 经其内下腔V窝和胆束窝分隔成为左右叶。右前 叶和右后叶肝右静脉是右肝前叶与后叶的分界 标志。肝中静脉是肝右前叶与左内叶的分界志。 门静脉的右前支和右后支分别流经右肝的前后 叶。左内叶和左外叶肝圆韧带和门静脉左肢的 矢状部是左肝内外叶界标。肝中静脉是肝左内 叶与右前叶的分界标志。门静脉左内支流经左 内叶,门静脉的左外上支和左外下支流经左外 叶。

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价值

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价值

[ ] 吴孟超. 2 腹部外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2:8 19 3 . [ ] 夏穗生. 4 现代腹部外科学. 湖北科 学技术 出版社 ,96:. 19 5 [ ] 管有洪. 5 化脓性腹膜 炎的抗 生素选 择及治疗 分析 ( 5 附 4例 报 告 ) 邯郸医学院报 ,0 1 8 4 1 . . 2 0 , ( ):4
切除炎症病灶或将 穿孔 和病变 的结 肠外 置等方 法 。① 清除
病灶 : 切除化脓之 阑尾 、 穿孔和坏死 的肠 段等感染 病灶 , 修补
确地选择手术 和非 手术 治疗 方法 , 以达到有效 的治疗 目的。
参 考 文 献
[ ] 刘运奇. 1 老年 人急性 腹膜炎 的临 床研究. 中国普 通外科 杂志 ,
腹腔脓 肿很 有作 用 ; 术 后处 理 : 续补 液和 应用 抗 生素 。 ④ 继
若有血液胆红质增多 , 考虑腹 腔 内有脓 肿或脓 肿复 发 ; 应 如 患 者 始 终 有 发 热 , 虽 无 发 热 , 白细 胞 计 数 持 续 增 高 , 应 或 但 也 怀 疑 腹 腔 内 脓 肿 存 在 , 进 一 步处 理 。 应
超 声 诊 断肝 胆 疾 病 的 价 值
张 华
【 关键词】 超声 ; 诊断 ; 胆囊
随着 医学生 物工 程 学 的发展 , 超声 用 于各 种疾 病 的诊 断, 越来越 广泛 , 特别是对实质性脏 器的应用 , 已经 是临床上
不 可 缺 少 的检 查 方 法 ,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作 用 。 发 1 脂 肪肝 发 病 原 因
绞痛 。结石越小越 易 引起胆 绞痛 , 而较 大 的结石 可无症 状 。 胆囊结石 的超声影 像有 特异 性表 现 : 胆囊腔 内强 回声光 团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胆超声诊断正常肝脏解剖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重量约为1500克。

主要位于右季肋部,部分位于上腹部和左季肋部。

肝脏上界与膈同高,平右侧第五肋间,成人肝下界一般不超过右侧肋弓,在剑突下约3cm。

小儿肝脏下缘可低于右肋缘、但不超过2cm。

近似楔形,右大厚钝,左小扁薄分膈面脏面膈面向上隆起紧贴膈肌镰状韧带附着脏面朝向下表面高低不平脏面有“H” 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左纵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右纵沟前部胆囊窝后部下腔静脉窝横沟即为第一肝门肝的脏面借右纵沟分为左右两叶右纵沟左侧、横沟前下方分出方叶肝门横沟后上方分出尾状叶肝的比邻肝内血管(一)肝静脉肝静脉分三支即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三大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位于膈肌下方约1cm处,称第二肝门。

分为主干型和分散型:肝左静脉多为分散型,其主支位于左叶间裂内并进入左外叶上段和下段之间。

肝中静脉主干型多,一般主支大部分位于肝中裂内。

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可先合成短干,然后汇入下腔静脉。

肝右静脉多呈主干型,主干大部分位于右肝叶间裂中,单独汇入下腔静脉。

(二)门静脉门静脉主干是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背侧汇合而成,居于胆总管和肝动脉之后。

门静脉从第一肝门开始,分左右两大支。

左支沿横沟向左侧横行行走,名左支横段,待抵达左内、外叶交界处,折向足端走,与横段垂直,形成独特的“C”形结构称矢状段,末端稍膨大称囊部,与肝圆韧带相连,后者为脐静脉闭锁后的残迹。

门静脉左干横部、矢状部及左内叶支和左外叶上、下段支的空间投影图像呈“工”字形:门静脉右支较短,约1.5cm左右,向右水平走行分成右前支和右后支,前支和后支分别再分成上段支和下段支:门静脉右干及分支,当探头沿着门静脉主干右上方移动可显示右干,其远端“Y”型分叉:门静脉主干及右支长轴和胆囊长轴呈空间'垂直',立体投影空间排列呈'飞鸟样':(三)肝动脉肝动脉位于门静脉的左前方。

起源于腹主动脉第二腹侧支——腹腔动脉。

在腹主动脉横切其分支显示最好,呈“Y”型分叉,左支脾动脉,右支肝总动脉,肝总动脉向右分出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为肝固有动脉,在肝门分为左右两支。

(四)胆管系统在肝内与门静脉走行基本一致。

肝脏分叶分段(一)通过肝裂分叶正中裂--左右两叶左叶间裂(沿肝圆韧带和左纵沟)--左内叶和左外叶左段间裂--左外叶上、下段右叶间裂(由肝前缘胆囊切迹右侧部分的外中三分之一交界处,斜行至下腔静脉右缘)--右前叶和右后叶右段间裂--右后叶上、下段(二)通过肝静脉进行分叶肝静脉主干在叶间裂或段间裂内行走,易于超声显示,最便于进行肝脏分叶、分段。

1. 肝右静脉行走于右叶间裂内-右前、后叶分界2. 肝中静脉行走于正中裂的后半部和尾状叶内,右半肝与左半肝分界3. 肝左静脉近端走行左叶间裂内-左内外叶分界4. 肝左静脉远端位于左段间裂内-为左外叶上段和下段分界肝左右叶的超声分界标志(肝中静脉)肝左右叶的超声分界标志(胆囊切迹-下腔静脉左缘连线)肝左内外叶的超声分界(肝圆韧带-门静脉左支矢状部-静脉韧带)肝左外叶上下段的超声分界肝右叶上下段的超声分界肝脏超声检查方法探查前准备当日禁早餐。

如同时胃肠钡餐透视检查,应先行超声检查。

若腹内积便或积气较多,可于检查前夜服缓泻剂。

检查体位1、平卧位充分暴露上腹部,两手上举。

2、左侧卧位是探测肝脏常用体位,肝脏因重力下移,胃肠移向左侧有利于对后位肝脏、肝门管道的检查。

3、右侧卧位可显示肝左叶特别是左外叶上段肝区及左肝边角。

4、坐位或立位深吸气,使肝位置下移,适用于腹胀或肥胖者。

探头部位1、右肋下2、右剑突下3、左肋下4、右肋间声束扫查切面1、纵切2、横切3、斜切系统性扫切1、连续顺序纵行或横行扫切2、连续顺序侧角扫切3、声束交叉定位辅助显示:1、改变体位2、呼吸动作(吸气后屏气、呼气后屏气)3、尽量侧角搜索正常肝脏声像图及正常测值肝脏的形态、轮廓肝脏的膈顶部向下至肝门的横切面呈楔形。

右叶大而厚,为楔底,钝圆。

左叶小而薄,为楔尖。

肝左叶后面为胃区强回声,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在肝尾叶的深部。

肝脏的矢状切面近似三角形,底在膈下。

肝膈面贴于前腹壁,脏面凹凸不平。

包膜与边缘肝包膜因含有纤维结缔组织,肝膈面包膜光滑呈纤细的强回声。

肝左叶边缘锐利左下缘角在35~45°之间,右下缘稍钝圆,80°以内。

肝与右肾之间有明显的强回声分界。

肝实质正常肝实质显示中等回声,光点稀疏、细微、分布均匀,肝内管道系统走行正常,纹理清晰。

肝内血管1、肝动脉宽约0.3cm左右,峰值流速<50cm>占肝脏总血流量25%。

2、门静脉主干宽0.8-1.4cm,血流速15-26cm/s,血流方向向肝,流速并非恒定3、肝静脉肝静脉与门静脉走行呈双手十指交叉状,肝静脉壁不易显示,直而柔软,管腔内血液显示清晰,血流频谱呈“W”形。

肝脏的韧带1、肝圆韧带横切面,左内外叶之间,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与肝表面之间,强回声条索状,横断面呈强回声斑。

2、镰状韧带通常不易看到3、静脉韧带高位肝脏横切面肝左外叶与尾状叶之间,静脉韧带呈条索状强回声作为这两叶的分界。

肝脏各径线正常测值━━━━━━━━━━━━━━━径线数值(cm)━━━━━━━━━━━━━━━左叶厚度<6左叶长度<9右叶厚度<10右叶斜径<14━━━━━━━━━━━━━━━正常肝脏声像图:左图为肝右叶肋间切;右图为肝左叶剑下纵切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正常肝脏声像图:肝右肋缘下斜切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在世界癌症发病率中居第五位,在癌症致死率中居第三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肝癌(90%以上)、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和混合性肝癌。

大于80%的肝细胞性肝癌继发于肝硬化。

病理1979年全国肝癌病理分类法:1、弥漫型:癌组织弥漫分布,与肝硬变结节不易区分2、块状型:>5cm为块状型边界清楚/不清楚,有完整/不完整包膜,>10cm为巨块型3、结节型:直径不超过5cm,多数为多结节,常伴有明显肝硬变4、小癌型:肝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的根据2001年病理分类标准,HCC大体病理改变:1、巨块型:单发的大的病灶,可伴有周边卫星灶2、结节型:肝内多发独立的结节样病灶3、弥漫型:肝内弥漫分布的微小结节样病灶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及体征。

但有80%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升高。

检测患者血清中AFP含量可为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提供重要指标。

晚期患者出现进行性消瘦、腹胀、腹痛、黄疸及腹水。

声像图表现癌结节声像图普遍表现:1、包膜(capsule)2、内部回声(internai echo):低回声型、高回声型、混合回声型3、周围暗环(Surrounding dark ring)4、后方回声(posterior echo)包膜多具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低回声结节病变区回声较周围肝组织低,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较清晰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明显,边缘较整齐,内部回声较均匀,病变一般较小,多在1-2cm以内。

高回声结节病变区回声高于周围肝组织最常见,形成一类圆形高回声团块,境界清,边缘不整齐内部回声不均匀,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周围有一近似无回声的暗环称为声晕。

混杂回声结节病变区高低回声混杂,可有结节中心液化,声晕等。

周围暗环(surrounding dark ring)为肿瘤结节推开其周围小血管而形成周围血管环绕征。

后方回声常无明显变化,可有轻度增强。

常有侧方声影。

肝癌声像图五大特征1、膨胀性生长:多呈圆形椭圆形,具有声晕(acoustic halo) 2、多形性:多种回声,多种形态3、多变性:生长过程中形态回声发生变化4、生长迅速(倍增时间89天)5、常具肝硬化基础(80%)肝癌的扩散及转移1、癌栓门静脉癌栓肝静脉癌栓下腔静脉癌栓2、肝内扩散通过门静脉和肝内淋巴管3、转移肺,肝门淋巴结周围组织的继发征象1、癌肿肝内转移征象:卫星癌结节2、癌肿肝内挤压征象:肝包膜局限性膨隆(驼峰征)肝内血管压迫征、绕行征肝内胆管扩张3、肿块肝外挤压征像小肝癌的声像特征小肝癌的声像图特征: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多个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

彩色多普勒为彩点或彩斑组成的彩带或彩环,呈花蓝样。

分型根锯肿瘤增大为二倍大小所需的时间划分:快速生长型(肿瘤倍增时间<>中速生长型(肿瘤倍增时间3—8个月)慢速生长型(肿瘤倍增时间>8个月)基本回声特征1、基本形态:以圆形或卵圆形多见,癌肿边界均较清楚2、基本回声类型:低回声结节(多见) 90%高回声结节 10%分隔型结节 1%等回声结节3、声像图与直径的关系小肝癌回声水平的变化一般是:低回声型(<2cm) ="" ="" ="">高回声型(3cm)混合回声型(3.5cm以上)4、生长速度与声像图的关系:生长速度慢者,常显示为低回声型;生长速度较快者,多数有明显的声晕环绕;生长速度中等者,上述两种回声类型兼有。

5、重要特征:声晕;后方回声增加;侧方声影低回声结节1、圆形或椭圆形;2、细薄包膜;3、侧壁回声失落;4、后壁轻微增强;5、内部回声均匀,中心点状高回声;6、后方回声轻度增强;7、侧后声影。

高回声结节1、圆形或椭圆形;2、包膜不明显;3、窄暗环;4、内部回声不均匀。

分隔型结节1、包膜较厚;2、圆形或椭圆形;3、弱回声为主;4、多条分隔。

等回声结节小肝癌的某一阶段弥漫性肝癌1、肝脏明显增大2、中度或重度肝硬化图形3、于数叶或全肝分布不规则的粗亮光点4、易见门静脉或肝静脉内癌栓5、常伴AFP极度升高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在肝癌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彩色血流PV可见高速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大于50cm/s,RI>0.6。

病变区血管的改变:包绕、刀切样中断超声造影CEUS临床价值超声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对>125px的肝癌超过90%,与CT和血管造影等其它影像诊断的准确率相似;对<125px的肝癌也可达80%以上,仅次于血管造影,而优于其它影像检查技术。

超声对肝癌的定位诊断:符合率87%—93%,但仍劣于CT和血管造影。

超声对肝癌癌肿数目的评估:不及肝血管造影和CT检查。

血管内癌栓的检测:最为简单、易行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小肝癌的影像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

肝血管造影为灵敏度最高的诊断方法,但为创伤性诊断法,不能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小肝癌的影像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

肝血管造影为灵敏度最高的诊断方法,但为创伤性诊断法,不能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CT和超声检出率相妨,磁共振对小于50px的肝癌检出率仅为33%,明显低于CT和超声,而且CT和磁共振检查设备及检查费用昂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