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胆超声诊断
正常肝脏解剖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重量约为1500克。

主要位于右季肋部,部分位于上腹部和左季肋部。

肝脏上界与膈同高,平右侧第五肋间,成人肝下界一般不超过右侧肋弓,在剑突下约3cm。

小儿肝脏下缘可低于右肋缘、但不超过2cm。

近似楔形,右大厚钝,左小扁薄
分膈面脏面
膈面向上隆起
紧贴膈肌
镰状韧带附着
脏面朝向下
表面高低不平
脏面有“H” 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
左纵沟前部有肝圆韧带
后部有静脉韧带
右纵沟前部胆囊窝
后部下腔静脉窝
横沟即为第一肝门
肝的脏面借右纵沟
分为左右两叶
右纵沟左侧、横沟前下方分出方叶
肝门横沟后上方分出尾状叶
肝的比邻
肝内血管
(一)肝静脉
肝静脉分三支即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三大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位于膈肌下方约1cm处,称第二肝门。

分为主干型和分散型:
肝左静脉多为分散型,其主支位于左叶间裂内并进入左外叶上段和下段之间。

肝中静脉主干型多,一般主支大部分位于肝中裂内。

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可先合成短干,然后汇入下腔静脉。

肝右静脉多呈主干型,主干大部分位于右肝叶间裂中,单独汇入下腔静脉。

(二)门静脉
门静脉主干是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背侧汇合而成,居于胆总管和肝动脉之后。

门静脉从第一肝门开始,分左右两大支。

左支沿横沟向左侧横行行走,名左支横段,待抵达左内、外叶交界处,折向足端走,与横段垂直,形成独特的“C”形结构称矢状段,末端稍膨大称囊部,与肝圆韧带相连,后者为脐静脉闭锁后的残迹。

门静脉左干横部、矢状部及左内叶支和左外叶上、下段支的空间投影图像呈“工”字形:
门静脉右支较短,约1.5cm左右,向右水平走行分成右前支和右后支,前支和后支分别再分成上段支和下段支:
门静脉右干及分支,当探头沿着门静脉主干右上方移动可显示右干,其远端“Y”型分叉:
门静脉主干及右支长轴和胆囊长轴呈空间'垂直',立体投影空间排列呈'飞鸟样':
(三)肝动脉
肝动脉位于门静脉的左前方。

起源于腹主动脉第二腹侧支——腹腔动脉。

在腹主动脉横切其分支显示最好,呈“Y”型分叉,左支脾动脉,右支肝总动脉,肝总动脉向右分出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为肝固有动脉,在肝门分为左右两支。

(四)胆管系统
在肝内与门静脉走行基本一致。

肝脏分叶分段
(一)通过肝裂分叶
正中裂--左右两叶
左叶间裂(沿肝圆韧带和左纵沟)--左内叶和左外叶
左段间裂--左外叶上、下段
右叶间裂(由肝前缘胆囊切迹右侧部分的外中三分之一交界处,斜行至下腔静脉右缘)--右前叶和右后叶
右段间裂--右后叶上、下段
(二)通过肝静脉进行分叶
肝静脉主干在叶间裂或段间裂内行走,易于超声显示,最便于进行肝脏分叶、分段。

1. 肝右静脉行走于右叶间裂内-右前、后叶分界
2. 肝中静脉行走于正中裂的后半部和尾状叶内,右半肝与左半肝分界
3. 肝左静脉近端走行左叶间裂内-左内外叶分界
4. 肝左静脉远端位于左段间裂内-为左外叶上段和下段分界
肝左右叶的超声分界标志(肝中静脉)
肝左右叶的超声分界标志(胆囊切迹-下腔静脉左缘连线)
肝左内外叶的超声分界(肝圆韧带-门静脉左支矢状部-静脉韧带)
肝左外叶上下段的超声分界
肝右叶上下段的超声分界
肝脏超声检查方法
探查前准备
当日禁早餐。

如同时胃肠钡餐透视检查,应先行超声检查。

若腹内积便或积气较多,可于检查前夜服缓泻剂。

检查体位
1、平卧位充分暴露上腹部,两手上举。

2、左侧卧位是探测肝脏常用体位,肝脏因重力下移,胃肠移向左侧有利于对后位肝脏、肝门管道的检查。

3、右侧卧位可显示肝左叶特别是左外叶上段肝区及左肝边角。

4、坐位或立位深吸气,使肝位置下移,适用于腹胀或肥胖者。

探头部位
1、右肋下
2、右剑突下
3、左肋下
4、右肋间
声束扫查切面
1、纵切
2、横切
3、斜切
系统性扫切
1、连续顺序纵行或横行扫切
2、连续顺序侧角扫切
3、声束交叉定位
辅助显示:
1、改变体位
2、呼吸动作(吸气后屏气、呼气后屏气)
3、尽量侧角搜索
正常肝脏声像图及正常测值
肝脏的形态、轮廓
肝脏的膈顶部向下至肝门的横切面呈楔形。

右叶大而厚,为楔底,钝圆。

左叶小而薄,为楔尖。

肝左叶后面为胃区强回声,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在肝尾叶的深部。

肝脏的矢状切面近似三角形,底在膈下。

肝膈面贴于前腹壁,脏面凹凸不平。

包膜与边缘
肝包膜因含有纤维结缔组织,肝膈面包膜光滑呈纤细的强回声。

肝左叶边缘锐利左下缘角在35~45°之间,右下缘稍钝圆,80°以内。

肝与右肾之间有明显的强回声分界。

肝实质
正常肝实质显示中等回声,光点稀疏、细微、分布均匀,肝内管道系统走行正常,纹理清晰。

肝内血管
1、肝动脉宽约0.3cm左右,峰值流速<50cm>占肝脏总血流量25%。

2、门静脉主干宽0.8-1.4cm,血流速15-26cm/s,血流方向向肝,流速并非恒定
3、肝静脉肝静脉与门静脉走行呈双手十指交叉状,肝静脉壁不易显示,直而柔软,管腔内血液显示清晰,血流频谱呈“W”形。

肝脏的韧带
1、肝圆韧带
横切面,左内外叶之间,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与肝表面之间,强回声条索状,横断面呈强回声斑。

2、镰状韧带
通常不易看到
3、静脉韧带
高位肝脏横切面肝左外叶与尾状叶之间,静脉韧带呈条索状强回声作为这两叶的分界。

肝脏各径线正常测值
━━━━━━━━━━━━━━━
径线数值(cm)
━━━━━━━━━━━━━━━
左叶厚度<6
左叶长度<9
右叶厚度<10
右叶斜径<14
━━━━━━━━━━━━━━━
正常肝脏声像图:左图为肝右叶肋间切;右图为肝左叶剑下纵切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
正常肝脏声像图:肝右肋缘下斜切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在世界癌症发病率中居第五位,在癌症致死率中居第三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肝癌(90%以上)、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和混合性肝癌。

大于80%的肝细胞性肝癌继发于肝硬化。

病理
1979年全国肝癌病理分类法:
1、弥漫型:癌组织弥漫分布,与肝硬变结节不易区分
2、块状型:>5cm为块状型边界清楚/不清楚,有完整/不完整包膜,>10cm为巨块型
3、结节型:直径不超过5cm,多数为多结节,常伴有明显肝硬变
4、小癌型:肝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的
根据2001年病理分类标准,HCC大体病理改变:
1、巨块型:单发的大的病灶,可伴有周边卫星灶
2、结节型:肝内多发独立的结节样病灶
3、弥漫型:肝内弥漫分布的微小结节样病灶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及体征。

但有80%患者血清甲胎蛋
白(AFP)含量升高。

检测患者血清中AFP含量可为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提供重要指标。

晚期患者出现进行性消瘦、腹胀、腹痛、黄疸及腹水。

声像图表现
癌结节声像图普遍表现:
1、包膜(capsule)
2、内部回声(internai echo):低回声型、高回声型、混合回声型
3、周围暗环(Surrounding dark ring)
4、后方回声(posterior echo)
包膜
多具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
低回声结节
病变区回声较周围肝组织低,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较清晰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明显,边缘较整齐,内部回声较均匀,病变一般较小,多在1-2cm以内。

高回声结节
病变区回声高于周围肝组织最常见,形成一类圆形高回声团块,境界清,边缘不整齐内部回声不均匀,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周围有一近似无回声的暗环称为声晕。

混杂回声结节
病变区高低回声混杂,可有结节中心液化,声晕等。

周围暗环(surrounding dark ring)
为肿瘤结节推开其周围小血管而形成周围血管环绕征。

后方回声
常无明显变化,可有轻度增强。

常有侧方声影。

肝癌声像图五大特征
1、膨胀性生长:多呈圆形椭圆形,具有声晕(acoustic halo) 2、多形性:多种回声,多种形态
3、多变性:生长过程中形态回声发生变化
4、生长迅速(倍增时间89天)
5、常具肝硬化基础(80%)
肝癌的扩散及转移
1、癌栓
门静脉癌栓
肝静脉癌栓
下腔静脉癌栓
2、肝内扩散
通过门静脉和肝内淋巴管3、转移
肺,肝门淋巴结
周围组织的继发征象
1、癌肿肝内转移征象:卫星癌结节
2、癌肿肝内挤压征象:肝包膜局限性膨隆(驼峰征)
肝内血管压迫征、绕行征
肝内胆管扩张
3、肿块肝外挤压征像
小肝癌的声像特征
小肝癌的声像图特征: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多个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

彩色多普勒为彩点或彩斑组成的彩带或彩环,呈花蓝样。

分型
根锯肿瘤增大为二倍大小所需的时间划分:快速生长型(肿瘤倍增时间<>
中速生长型(肿瘤倍增时间3—8个月)
慢速生长型(肿瘤倍增时间>8个月)
基本回声特征
1、基本形态:以圆形或卵圆形多见,癌肿边界均较清楚
2、基本回声类型:低回声结节(多见) 90%
高回声结节 10%
分隔型结节 1%
等回声结节
3、声像图与直径的关系小肝癌回声水平的变化一般是:
低回声型(<2cm) ="" ="" ="">
高回声型(3cm)混合回声型(3.5cm以上)
4、生长速度与声像图的关系:生长速度慢者,常显示为低回声型;
生长速度较快者,多数有明显的声晕环绕;
生长速度中等者,上述两种回声类型兼有。

5、重要特征:声晕;后方回声增加;侧方声影
低回声结节
1、圆形或椭圆形;
2、细薄包膜;
3、侧壁回声失落;
4、后壁轻微增强;
5、内部回声均匀,中心点状高回声;
6、后方回声轻度增强;
7、侧后声影。

高回声结节
1、圆形或椭圆形;
2、包膜不明显;
3、窄暗环;
4、内部回声不均匀。

分隔型结节
1、包膜较厚;
2、圆形或椭圆形;
3、弱回声为主;
4、多条分隔。

等回声结节
小肝癌的某一阶段
弥漫性肝癌
1、肝脏明显增大
2、中度或重度肝硬化图形
3、于数叶或全肝分布不规则的粗亮光点
4、易见门静脉或肝静脉内癌栓
5、常伴AFP极度升高
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
在肝癌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彩色血流PV可见高速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大于50cm/s,RI>0.6。

病变区血管的改变:包绕、刀切样中断
超声造影CEUS
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对>125px的肝癌超过90%
,与CT和血管造影等其它影像诊断的准确率相似;对<125px的肝癌也可达80%以上,仅次于血管造影,而优于其它影像检查技术。

超声对肝癌的定位诊断:符合率87%—93%,但仍劣于CT和血管造影。

超声对肝癌癌肿数目的评估:不及肝血管造影和CT检查。

血管内癌栓的检测:最为简单、易行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小肝癌的影像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

肝血管造影为灵敏度最高的诊断方法,但为创伤性诊断法,不能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小肝癌的影像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

肝血管造影为灵敏度最高的诊断方法,但为创伤性诊断法,不能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CT和超声检出率相妨,磁共振对小于50px的肝癌检出率仅为33%,明显低于CT和超声,而且CT和磁共振检查设备及检查费用昂贵。

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小肝癌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

鉴别诊断
低回声小肝癌与肝囊肿鉴别:
肝癌为低回声且后方回声无增强或稍有增强,肝囊肿为无回声区且后方回声显著增强。

回声增强型肝癌与肝血管鉴别:
前者内呈结节状回声,周围多有声晕,肿瘤质硬,后者呈网络状结构回声,周围多无声晕,肿瘤质软。

混合回声型肝癌与肝脓疡鉴别:
声像图较难鉴别,主要是结合病史及短期随访。

弥漫型肝癌与肝硬化鉴别:
除根据甲胎蛋白指标外,前者肝脏体积常增大,而后者肝脏体积则缩小。

转移性肝肿瘤
声像图特征
乳癌(牛眼征或声晕样)
胃癌(高回声结节或囊实质性)
胰腺癌(弱回声小结节或囊实质性)
结肠癌(高回声结节或钙化型强回声结节)
肺癌(高回声结节或分隔型囊实性)
肾癌(高回声结节,肾盂癌低回声结节)
胆囊癌(低回声结节,边缘不规则)
十二脂肠肉瘤(低回声、高回声环状分层)
卵巢癌(高回声、囊实性结节)
恶性淋巴瘤(弱回声结节,包膜十分清晰)
黑色素肉瘤(低回声结节,包膜十分清晰,中心较多点状高回声;较大的实质性高回声结节,中心为小型无回声区)
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转移性肝癌具有无损伤,方法简便易行和费用低廉的特点,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转移性肝癌
肺转移癌
牛眼征
胆囊癌肝转移
肝转移癌,其内有坏死液化
肝血管瘤
病理
肝血管瘤多属海绵状血管瘤,切面为圆形或楔形,呈蜂窝状,由多数小血管组成,亦可由较少大血管组成。

质柔软,受压后变形,去
压后恢复。

发病率0.32—2%,占良性血管瘤的41.6%,女性多于男性,单发90%,多发10%。

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多见。

临床表现
1、一般无症状
2、大的血管瘤肝肿大明显,伴胀痛
声像图表现
1、肝内边界清晰的占位性病变
2、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3、常具边缘裂开征或血管进入、血管穿通征
小型(<>
多为高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并具边缘裂开征,内回声欠均匀,可见管状或点状小无回声呈筛孔状。

低回声型较少见,周围甚厚的边缘,内部为圆形、椭圆形、管状的较粗血管壁,常可见血管进入、血管穿通征。

中型及大型血管瘤声像
图像多为混合回声,内部多布满圆形、椭圆形及管状暗区。

加压后形变。

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
血管瘤内部因血流缓慢故不易显示彩色血流,有时可探及少许点状、短线状静脉及动脉血流。

鉴别诊断
主要与肝癌作鉴别:
1、小血管瘤的小结节几乎均为回声增强型
2、低回声小血管瘤具厚壁,常见内部管道及
3、血管穿透肿瘤
4、中型及大型血管瘤具有内部血窦及瘤体的可压缩性
5、血管瘤的生长缓慢
肝囊肿
病理
潴留性:肝内小胆管慢性不全阻塞(常因炎症、水肿、结石阻塞或疤痕收缩所致)囊内多含有一定浓度的胆汁。

先天性:常为多发,不含胆汁
囊肿大小不等少数囊肿内有分隔。

临床表现
小囊肿可无明显症状,较大囊肿可有食后饱胀,腹痛等症状,合并感染时可伴寒战、发热、腹痛、黄疸。

声像表现
1、圆形或椭圆形
2、无回声,壁薄光滑
3、表浅部囊肿混响效应前部常呈低回声
4、小囊肿可因部分容积效应可呈低回声
5、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6、囊肿两侧壁可出现回声失落现象
7、囊肿可为单个亦可为多个
多囊肝典型声像图特征:肝肿大,肝内多个大小不等相互联系的液性暗区,常伴多囊肾或多囊脾。

临床价值
超声对肝囊肿诊断准确率可达98%以上。

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抽吸和硬化治疗的疗效满意,为肝囊肿的治疗开创了一种非常简便而有效的新方法。

对多囊肝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确诊的首选方法。

鉴别诊断
与实质性低回声区作鉴别,后者无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肝脓肿
病理
肝脓肿可分阿米巴肝脓肿及细菌性肝脓肿两大类。

阿米肝脓肿体积一般较大,脓液是由肝组织坏死而被溶组织酶溶解后形成的,脓腔壁早期为肝细胞坏死,以后有纤维组织形成,多为单发。

细菌性肝脓肿早期仅为炎性反应,病变过程中可趋于自愈,也可进一步发展形成许多小脓肿,再逐渐融合或扩大成大脓腔。

腔内是炎
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细胞形成的脓液。

脓腔周围肝组织常炎症水肿,脓腔多为多发。

临床表现
发热,常呈弛张型高热、恶寒、盗汗。

肝区疼痛及明显压痛。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常有痢疾史,粪便中可检出阿米巴原虫,细菌性肝脓肿血培养可能阳性。

声像表现
1、脓肿壁较厚,可达数毫米,多数外缘比较
2、整齐,但内缘不平整,呈虫蚀样内壁
3、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4、侧壁较清晰,无回声失落现象
5、内部的脓液典型者呈分层分布
6、周围肝组织有稍高或低回声的炎性反应层,回声逐渐减弱
7、在慢性肝脓肿中常出现囊壁钙化
8、产气杆菌-可出现彗尾征
病变周边蛋壳样钙化,内呈低回声,手术证实为慢性肝脓肿
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
脓肿周边可见彩色血流。

脉冲多普勒可探及动脉血流。

鉴别诊断
肝癌:肝脓肿特征为厚壁、周围炎症反应
肝囊肿:完全液化的肝脓肿壁较厚,具有清晰的侧壁,内壁常高低不平
临床价值
对肝脓肿诊断准确率在95%—98%之间。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和置管引流的治疗成功率85%。

且组织损伤小,穿刺所得脓液可进行细菌学检查等,有助于脓肿的病因诊断和选择敏感的治疗药物。

肝包虫病
病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