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ppt精美课件
3.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小组合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圆” 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 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孤”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 意的心情;“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 致。
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 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 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慰 问,实际是被排挤出朝迁。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 色,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前四句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 写;后四句即景生情则是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 于实写。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 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表达 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4.诗中“空”字有何妙处?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叙送别缘起)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水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上奔流,浩浩荡荡。
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 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 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 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空”即空空荡荡,仰望天空,千载以来只有悠悠飘 荡的白云,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 孤寂惆怅之感。
13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送别》《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2022-202
13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送别》《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唐诗流传至今仍备受推崇。
本教学设计将选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五首不同的唐诗,通过诗歌的韵律、构思、意境、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欣赏、感悟文学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优秀文化遗产。
一、教学目标1.掌握五首唐诗的诗名、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2.理解五首唐诗的诗歌韵律、构思、意境和情感;3.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唐诗的感受、理解和思考;4.培养学生欣赏文学、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诗歌韵律、构思、意境和情感的分析和理解;2.教学难点:五首唐诗中“野望”和“使至塞上”的个别内容理解。
三、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播放关于唐诗和唐代的视频,引导学生快速了解唐代的历史和唐诗的文化价值,构建对唐诗的舒适感和好奇心。
2. 导入(10分钟)介绍五首唐诗的内容简介和背景资料,呈现其独特的诗歌韵律和文学价值。
1.《野望》:作者王之涣,描绘了人们不顾现实,追求虚无、超越的一种情感,表达了作者的说服和警告;2.《黄鹤楼》:作者崔颢,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恋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展现了作者的志向和追求;3.《使至塞上》:作者王昌龄,通过描述大漠孤烟的景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4.《渡送别》:作者王之涣,描绘了临别时的悲痛和眷恋,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和希望;5.《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通过描绘春天的湖光山色和民间生活风情,生动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激赏和对美的赞美。
3. 集中讲解(35分钟)通过PPT和白板等教学工具,详细解读每首唐诗的韵律、构思、意境和情感,并引导学生逐字解读,深入理解。
在讲解每首唐诗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套路:•第一步:点明要解读的细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第二步:分析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第三步:着重解读文本中的诗歌韵律和构思,引导学生理解唐诗的诗歌特色和文学价值。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赏析简答题: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2.《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答案解析】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原文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原文1.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你看啊,这不就是一幅美丽的傍晚乡村图嘛!就好像你站在那东皋之上,看着周围的一切,心里是不是也会有很多感慨呀?2.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哎呀,这黄鹤楼承载着多少故事啊!就如同一个老朋友,一直在这里,见证着时光的流转,难道不让你心生好奇吗?3.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想想看,一个人骑着单车在那茫茫大漠中前行,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豪迈呀!这不正像我们在人生路上的某些时刻吗?4.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哇塞,离开家乡,来到那陌生的楚国之地,一路上的风景变化多神奇呀!就好像我们每一次的旅行,充满了未知和惊喜,不是吗?5.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你瞧那钱塘湖边,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的,多热闹啊!是不是让你也迫不及待想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啦?6.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那喧闹的人间,却能找到一处宁静的地方,就像在闹市中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这是多么难得呀!难道你不想拥有这样的生活吗?7.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时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哎呀呀,国家遭难,连花都好像在哭泣,鸟都在惊心呢!这种情景多让人痛心啊,你能体会到吗?8.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6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自主学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联诗的内容。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说说这一句诗 的含意,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行赏析。 4、《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联诗的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自主学习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 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 然。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自主学习
5、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 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朗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自主学习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 样的感慨?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 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自主学习
4、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 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 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 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 念故乡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PPT课件(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野望
王绩
作者名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镐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 传》,撰《酒经》《酒谱》。
课文讲解 听朗读,并有感情地自读诗歌。
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 野望
ɡāo
王绩
xǐ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d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qín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 牧人驱犊返, 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猎马带禽归。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 相顾无相识, 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长歌怀采薇。
结构梳理 举目四望 孤寂无依
野 树林金色 山峦余晖 远景与近景,
静态与动态
望 牧人驱犊 猎马带禽 苦闷彷徨
苦闷怅惘 知己难觅
黄鹤楼
崔颢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 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意:
傍晚。 徘徊。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 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黄鹤楼》。
课文讲解 听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知识链接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野望》课件PPT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地点。
时间。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 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
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精读细研 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 河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 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 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 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 无功文集》。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落晖:落日。
精读细研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知识备查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 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 故号为黄鹤楼。”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 武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 楼是1985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 ,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 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 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唐诗五首 《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板书设计 首联
黄 颔联 鹤 楼 颈联
尾联
用典 感慨岁月 景色描写 抒发情感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第三课时
渡荆门送别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量诗 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 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 ,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 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精读细研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2.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3.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 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
知识积累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 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 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 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 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 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 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 所感。
板书设计
叙事 写景 抒情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 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 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 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 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 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王维的《使至塞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
12.《唐诗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解析】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态。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
《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部编版-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徘徊,
的地方。 落山的时候
彷徨。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一作“ 春色”
落日的 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小牛这里 指牛群
鸟兽这里 指猎物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视; 互看。
代指 隐居生活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水阔, 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 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 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旧友。
▲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在他的《送康太守》 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城下沧江水,江边 黄鹤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一忝
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
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等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12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 长得茂盛喜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 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野 王望
绩
野望 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 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出 身官宦[huàn]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 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 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 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 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 《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 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 《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 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 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 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 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 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 中。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12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12唐诗五首教案王绩《野望》教学设计【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评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 听课文朗读,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黄鹤楼
崔 颢(hào)
点我放诗文朗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yīnɡ wǔ)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要求:
地名,今属山李西永万强荣。 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地。
傍晚
徘徊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落日的余晖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晖。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视,互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悬想“昔日”仙人费祎 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 了诗歌的内容。
补充:诗人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 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读首联,仿 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试简述颔联所写的情景。
导入新课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 迭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走进历史,走进情 怀,去感受唐诗独有的魅力。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教学目标
(一)
(二)
(三)
诵读诗歌,
结合相关
了解律诗
领略律诗的韵 背 景 , 领 会 诗 起承转合的结
黄 承→感慨仙人已去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优秀实用课件
诗歌赏析
五律 野望
王绩
首联
叙事
点题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抒情
颔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远景 静景
融 情
写景
静谧、悠闲、恬淡
颈联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近景 动景
于 景
尾联 抒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孤寂惆怅 首尾照应
典故
收束全诗
主旨:通过对秋日山野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
闲适中流露出彷徨、惆怅、孤寂的情怀。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ຫໍສະໝຸດ 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故乡
草木茂盛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 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 白云飘飘悠悠。
晴日里的平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 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野望》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野望》中使用典故抒发诗人孤独抑郁之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课堂检测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孤
颔联 写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对偶比喻 寂
春天
颈联 写景 大漠孤烟孤直寂,落长寞河落日圆。奇千特古壮名美句
抑 郁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尾联 叙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典故
赞叹,孤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唐诗五首教案王绩《野望》教学设计【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评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赏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黄鹤楼》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板书设计黄鹤楼崔颢空空悠悠孤寂苦闷历历萋萋触景生情愁思乡之愁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1、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2、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
只在崔颢的诗下面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
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
如《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
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
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崔颢的《黄鹤楼》。
1、听读——划分节奏2、译读——理解内容3、说读——体味情感4、背读——积累词语三、听读--划分节奏学会朗读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
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
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四、译读--理解内容领会意境1、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解释诗句。
2、讨论后可以互相译读。
3、教师小结诗句意思。
4、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黄鹤楼》则是揽胜怀古思乡的名篇。
它把神话与现实、古与今、情与景熔为一炉,创造了一个苍茫开旷的诗歌境界。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五、说读--体味情感创新运用1、再读诗文,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人的情感。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个人朗读感受,小组交流: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体会诗人在诗中体现思乡的情感。
2、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六、背读--积累词语再悟美文1、个人示范背2、唱诵。
3 、回忆、背诵曾学过的与黄鹤楼有关的古诗。
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七、拓展练习。
1、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理解诗的内涵,提供贾岛的《黄鹤楼》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较,区分两诗选材角度、所抒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细腻地理解文本。
《黄鹤楼》(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晴对余晖。
2、《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一)读一读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2、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二)品一品: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