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神经化学和神经药理学基础(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等动物防御反应 低等动物防御反应 •对脑发育和成熟 对脑发育和成熟
2011-4-11
•胶质细胞互换信息 胶质细胞互换信息
6
5.1.3 化学突触
以轴突末梢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 来完成突触传递的方式
1. 化学突触的解剖结构 ① 突触前膜 nm,递质、 7.5 nm,递质、受体 ② 突触间隙
20~ nm,粘多糖、糖蛋白、 20~30 nm,粘多糖、糖蛋白、 水解酶
2011-4-11
12
特点
(1)单向传递 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0.5 ms) 突触延搁( 突触延搁 ) (3)总和 总和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5)对某些药物敏感 对某些药物敏感 2011-4-11
13
2. 突触前膜去极化和 2+的内流 突触前膜去极化和Ca +
2)七次跨膜α螺旋受体 )七次跨膜 螺旋受体 2)七次跨膜 螺旋受体 螺旋受体, )七次跨膜α螺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偶联受体 ) 蛇型受体( 蛇型受体(serpentine receptor) ) 特征
次跨膜; ①一条肽链,7次跨膜;N 一条肽链, 次跨膜 端在膜外,糖修饰, 端在膜外,糖修饰 亲水性 氨基酸组成 ②跨膜部分为α螺旋结构, 跨膜部分为α螺旋结构, 疏水 端在胞内, ③ C端在胞内,为与效应 端在胞内 器偶联的部位或本身的效 2011-4-11 应部位
③ 突触后膜
受体、 受体、离子通道
2011-4-11 7
2. 突触前膜(presynaptic membrane) 突触前膜( ) 信号整合区
突触终扣( 突触终扣(synaptic button) ) 致密突起( 致密突起(dense projection) ) 网格( 网格(grid) ) 突触囊泡,突触小泡(synaptic vesicle) 突触囊泡,突触小泡( )
特征: 特征:颗粒和细丝
2011-4-11 10
5.1.4 突触传递
synaptic transmission ①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前神经元: 信号- 化学信号 ②突触间隙:化学物质-→突触后神经元 突触间隙:化学物质- 突触后神经元 物质 ③突触后神经元: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后神经元:化学信号- 电
七次跨膜α螺旋受体结构 七次跨膜 螺旋受体结构
29
受体和各种效应器 通道) (酶、通道)之间 的通过G蛋白偶联 的通过 蛋白偶联
G蛋白 能结合并水解三磷酸鸟苷,且其功能也受 蛋白: 能结合并水解三磷酸鸟苷, 蛋白 GTP-GDP转化的调节 转化的调节
2011-4-11
神经生物学
2011-4-11
1

5

神经化学与神经药理学基础
神经化学( 神经化学(neurochemistry) ) 神经活动中化学物质释放和作用规律 神经药理学( 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 ) 药物和内源性活性物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共同基础: 共同基础: 突触和受体 药物作用的胞内信息传递 神经递质和调质的作用 -------
2011-4-11
8
特征: 特征:大量突触囊泡
3. 突触间隙 (synaptic cleft)
约 20 nm
含电子致密物质
2011-4-11 9
4. 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 突触后膜( ) 含多种特异的蛋白质,主要是受体蛋白、 含多种特异的蛋白质,主要是受体蛋白、通道 受体蛋白 蛋白,还有一些能分解神经递质使之失活的酶类 酶类。 蛋白,还有一些能分解神经递质使之失活的酶类。
融合方式
吻了就跑 (kiss-and-run) ) 全融合
2011-4-11
18
5. 参与胞吐作用的相关蛋白 (1)突触囊泡膜蛋白 )
突触蛋白、突触小泡蛋白、 突触蛋白、突触小泡蛋白、突触结合 蛋白、 蛋白、囊泡整合蛋白家族等
Synapsin
(2)突触前膜蛋白质 )
突触融合蛋白、突触小体相关蛋白 、 突触融合蛋白、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 生长相关蛋白-43等 生长相关蛋白 等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 2011-4-11
A typical mammalian neuron in the cortex may be in synaptic contact with 100-1000 other neurons
20
突触整合( 突触整合(synaptic integration): ):
2011-4-11
轴突始段
22
5.1.6 突触可塑性 (synaptic plasticity) )
突触可塑性 包括突触传递 指化学性突触传递效能的改变 ,包括突触传递 增强和突触传递减弱两方面 表现为突触后膜上电 两方面, 增强和突触传递减弱两方面,表现为突触后膜上电 反应的增强或减弱 的增强或减弱。 反应的增强或减弱
受体的基本特征 1)饱和性 2)特异性 3)可逆性 ) ) ) 4)亲和性 5)区域分布性 ) ) 受体的分类、 受体的分类、命名及分子结构 环状受体 细胞膜受体 胞膜受体 七次跨膜α螺旋受体 七次跨膜 螺旋受体 一次跨膜螺旋受体 胞内受体 细胞内受体
2011-4-11
27
1)环状受体,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环状受体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 特征
(3)胞液中的蛋白质 )
n-SecⅠ、 N 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 Ⅰ 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 2011-4-11 可溶性NSF附着蛋白 可溶性 附着蛋白
19
GAP-43 (green)
5.1.5 突触整合(synaptic integration) )
突触整合: 突触整合 神经元将各种传入冲动引 起的突触后反应进行空间 起的突触后反应进行空间 和时间的总和, 和时间的总和,最终决定 是否输出动作电位的过程。 是否输出动作电位的过程。
2011-4-11 25
5.2 神经系统信号转导
指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激素、 指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激素、神经营养因子或细胞因子 等细胞间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生物化学信号并产生后续神经细胞 功能改变的过程。 功能改变的过程。
受体( 受体(receptor): 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糖 ) 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 蛋白或脂蛋白),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有生物活性的化学 蛋白或脂蛋白),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有生物活性的化学 ), 2011-4-11 26 信号物质,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信号物质,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 不是突触电位简单的代数和 • 是突触处被激活的电导和离子流的对抗作用 • 受突触电位在神经元树突分支上几何位置的影响 • 是脑最基本功能活动的本质
2011-4-11
21
1.突触整合的简单形式 突触整合的简单形式 时间总和 总和 空间总和 2. 突触整合的关键部位 轴突始段( 轴突始段(axon initial segment) ) 即动作电位的触发区
2011-4-11
2
5.1 突触结构与传递
5.1.1 概述
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肌细胞、 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肌细胞、腺 细胞以及其他效应器细胞或感受器细胞等紧密接 触并形成特殊结构的功能接触部位 功能接触部位。 触并形成特殊结构的功能接触部位。
2011-4-11
3
分类
轴突-树突型 轴突 树突型 轴突-胞体型 轴突 胞体型 轴突-轴突型 轴突 轴突型 胞体 胞体型 树突 树突型
个跨膜亚单位聚集, ①由4~5个跨膜亚单位聚集,构成 ~ 个跨膜亚单位聚集 中央水相孔洞 ②每个亚单位一般具有2~4个由疏 每个亚单位一般具有 ~ 个由疏 水氨基酸组成的跨膜α螺旋区段 水氨基酸组成的跨膜 螺旋区段 ③每个亚单位都有一个较大的细胞 外N端,上面有特异性配体结合的部 端 位。
2011-4-11 28
根据电反应持续时间: 根据电反应持续时间: •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 • 长时程突触可塑性
2011-4-11 23
Typical LTP graph, obtained from the CA1 region of the hippocampus
1.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 突触前神经末梢受到一连串有效电刺激后, 突触前神经末梢受到一连串有效电刺激后, 在短时间内(数十毫秒到数十分钟) 在短时间内(数十毫秒到数十分钟)突触前或突 触后反应的增强或减弱。 触后反应的增强或减弱。 突触易化( 突触易化(synaptic facilitation) ) 强直后增强( 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PTP) ) 突触抑制( 突触抑制(synaptic depression) )
按接触部位
化学性突触 按结构和机制 电突触 按照传递性质
2011-4-11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4
5.1.2 电突触
1.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缝隙连接( )
• 细胞间惟一能直接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细胞间惟一能直接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直接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 由相邻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connexon)相互锚定而成 由相邻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 )相互锚定而成。 •六个连接蛋白(connexin)排列成六角形,中央有一直径约 六个连接蛋白( 六个连接蛋白 )排列成六角形,中央有一直径约1.5 nm 亲水性孔道。 的孔形成了连接两细胞的亲水性孔道 的孔形成了连接两细胞的亲水性孔道。
2011-4-11
11
1. 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和特点 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和特点
过程
①Ca2+内流进入突触前膜 内流进入突触前膜 ②囊泡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 ③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 打开钠通道 ④递质激活突触后膜G蛋白 递质激活突触后膜 蛋白 偶联受体 ⑤⑥⑦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 ⑤⑥⑦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 受体或被突触前膜重摄入 ⑧递质被胶质细胞摄入 ⑨突触囊泡的形成 ⑩其它囊泡释放
2011-4-11
16
4. 量子释放与胞吐作用 量子释放( 量子释放(quantal release) ) 胞吐( 胞吐(exocytosis) )
①去极化
+ ②Ca2+内流
③泊靠 ④融合、卸货 融合、 ⑤胞饮、再填充 胞饮、
2011-4-11 17
量子释放的基础:一个囊泡, 最小包装” 量子释放的基础:一个囊泡,“最小包装”
2011-4-11
5
• 在体内有较广泛的分布,发育期超过发育成熟后 在体内有较广泛的分布, • 神经系统中主要存在于胶质细胞之间 • 分子量低于 KD或直径小于 分子量低于1 或直径小于1.5 nm的物质可通过缝隙连接 或直径小于 的物质可通过缝隙连接
2. 电突触的作用 功能意义: 功能意义:使神经元形成同步化活动
2011-4-11
14
3. 突触前递质释放 以胞吐( 以胞吐(exocytosis)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 ) 以胞吞( 以胞吞(endocytosis)的方式进行再生 )
2011-4-11
Leabharlann Baidu
15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
兴奋-分泌耦合( 兴奋 分泌耦合(excitation-secretion coupling) 分泌耦合 ) 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细胞发生冲动(动作电位) 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细胞发生冲动(动作电位) 去极化转化成神经 时,钙离子通道负责将去极化转化成神经递质的释 钙离子通道负责将去极化转化成神经递质的释 放。
24
三 种 形 式
2011-4-11
2. 长时程突触可塑性 可以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周的突触活动的增强 与抑制现象,分别被称为LTP和LTD 。 与抑制现象,分别被称为 和 LTP(long term potentiation):突触前末梢受到强 : 直刺激后, 直刺激后,突触后神经元出现的一种突触后电位持 续性增强的现象。 续性增强的现象。 LTD(long term depression ) ( 突触传递效应持续性下降的一种现象, 突触传递效应持续性下降的一种现象,小脑皮层 是产生LTD的重要部位之一。 的重要部位之一。 是产生 的重要部位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