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重力学案

7-3重力学案
7-3重力学案

§7-3《重力》学案

【自主学习一】重力的概念、方向

自学课本31~32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C 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D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自主学习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自学课本33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起重机的钢缆绳最多能承受10000N的力,现在有1200kg的货物,请问起重机的

钢缆绳能否承受得起?

2、一辆汽车从北京开往深圳,它的重力大小改变吗?怎样改变?

3、月兔号探月船从地球开往月球,它的质量改变吗?重力改变吗?

【自主学习三】 重心

自学课本34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摔跤比赛中,你选择的姿势是下蹲还是直立,为什么?

【达标检测】

1.一个足球运动员带球,面对扑过来的守门员巧妙地将球向上一踢,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在足球飞行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使它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运动员

C.守门员

D.足球

2.下列关于常数g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牛

B 在地球表面,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C g =9.8牛/千克,表示9.8牛=1千克

D g 是常数,因此,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仍是9.8牛

3.重力的大小可通过 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它的挂钩上,当物体 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一位同学用重垂线很快地检测出旗杆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道理,利用重垂线也可做成 仪来检测桌面是否水平.

5.请以“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重力的世界”为题,写出三个相关的场景:

① ② ③ 6. 如图,一重4牛的木箱静止在斜面上,请用给定标度作出其所受重力的图示.

7.如图,用一细线拴住一个小球,使小球绕手做圆周运动,请你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8.在桥头上往往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这个标志牌 告诉我们什么?一辆重为2.94×105N 的大货

车能否安全通过此桥?

2牛

20t

九年级物理 第二节 重力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重力 知识点1 重力的由来 (1)万有引力: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有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个力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地球对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吸引作用,物理学中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重力的三个特点: ①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不管质量大还是小,也无论有无生命,凡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体,皆受重力作用。 ②重力只是由于地球的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其中一个垂直水平方向的力,重力一般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的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不变的。例1 有关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 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例2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篮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这是因为篮球受到(不计空气阻力)。知识点2 重力的大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 g=9.8N/kg (有时候g也取10N/kg)(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称测量。 例3 质量为1.5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 N,重为29.4N的物体,其质量为 kg。 知识点3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可由重垂线确定。或者可以说重力的方向与当地的水平面,但不可以说成垂直向下。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知识点4 重心 (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等小地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的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 (2)质点: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的物体时,为了方便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作用于重心的一个等效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一个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替代,这个有质量的点就叫质点。 (3)重心的几点认识: ①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②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比如: ③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与物体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所以说重心的位置和两个因素有关;质量分布是否均匀,形状是否规则。 ④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比如: ⑤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几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都无关。 经典例题剖析 例1 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物体的支持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例2 月球对其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约是地球对其附近物体引力的1/6,质量是72kg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他的质量是 kg,所受月球的吸引力是N。 例3 请用天平测出重为1.96N的物体。(取g=9.8N/kg)

重力教案

第一节重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过程与方法 1.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2.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 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且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这样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进行“重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层次进行. (1)从观察入手,手中的物体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降落; (2)分析思考,物体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3)物体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时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下的力; (4)有受力物体必然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了力.由此得出重力的概念。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关于重力的方向,在学生中易出现两个错误说法:一是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或者误认为与接触面垂直.由于学生对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可以沿斜面下滑有感性认识,因此认为这时重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为了解决上述学生中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 (1)认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后向学生明确,这个方向被人们称为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从数学知识可以知道,垂直是两条线、两个平面,或者是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因此讲垂直向下或者讲与接触面垂直是错误的。 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一个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不发生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相对物体来说也是确定的,并不随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重心位置一般也将发生改变,如一个人在运动时其重心位置就会不断发生变化。 教具 重垂线、弹簧秤、钩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一:教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然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请同学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B C D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最新版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重力学案教案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重力的由来: 演示:手中的物体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杯中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小球从桌面上滚到桌边后要落地。联想蹦极、瀑布、苹果落地,等等。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出重力的概念。 (三)重力的大小: 1、提出的问题: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作出的猜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下挂不同钩码时受到的重力,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测量的有关数据: 5、根据数据描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6、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G/m 的值有何结论 。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 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不是 N/kg 。如果用g 表示这个比值,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 或 . 例题: 质量是450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解: 答: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四)重力的方向: 1、认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后向学生明确,这个方向被人们称为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从数学知识可以知道,垂直是两条线、两个平面,或者是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因此讲垂直向下或者讲与接触面垂直是错误的. 钩码个数 钩码质量m (kg ) 重力G (N ) 比值G /m (N/kg ) 1 2 3

高一物理-第二章第2节 重力学案

5 第二节 重力 学习目标: 1.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理解重心的概念和与重心有关的因素. 1.重力:由于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G =________表示,其中g =9.8 m/s 2,重力的大小通常简称为__________. 2.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的. 3. 重心:在研究重力对 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时,可以认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一、重力 [问题设计]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 1. 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方向如何? [要点提炼] 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大小:G =_______,g 为重力加速度,g =9.8 m/s 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_______,不同地点因g 值不同而不同.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的. 例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论怎么运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针对训练1: 针对训练:关于重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二节重力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09-10-13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 2 课 重力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能用 G=mg 计算有关的问题。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 及应用。 4、 知道重力的的作用点。 课前回顾: 二、课前回顾: 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课堂学习 、自主学习 (一)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什么是万有引力: 1、什么是万有引力: 什么叫重力: 什么叫重力: 萍果受到了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想想: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吗? 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现象?
。 。表示符号: ,受力物体是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重力的大小: 2、重力的大小: 我们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 或 测量工具: 注意问题: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猜想:重力大小跟 理由: (2)进行实验:
G/N 质量 m/kg 重力 G/N
有关, 。
m/kg
结论:物体所受的的重力跟 重力大小公式:
1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09-10-13
g 的物理意义:
(三)自主学习 重力的的方向: 3、重力的的方向: 应用:1、 。

2、 思考: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中的“下”是指的什么方向?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 (1)质 地 均匀 、 形状 规则 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方形物体的重心 质 均匀、 形状规则 ,球的重心在 ,粗细均匀棒的重心在 在 思考: (1)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2)外形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哪里? (3)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课内练习: (四) 课内练习: 练习 1. 小明的质量可达 50kg,则它的体重为___________N.一个萍果的质量为 100g, 则重力 。 2.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 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约为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的 1/6 ,在地球上 质量为 60 千克的人,到月球上他受到的重力为______牛顿,质量是______千克。 5. 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 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 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 0.5kg 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 kg 7.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2

万有引力导学案

《万有引力》导学案 从近几年高考考纲来看,万有引力应用、人造卫星依然为命题热点.解决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天体的形成和天体的运动;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运行、变轨、对接和回收;地球的自转;三种卫星的比较;在外星球表面进行的各种实验活动及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计算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多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查万有引力应用和卫星问题.即:(1)分析确定行星或卫星运动的圆心和轨道半径:绕恒星运行的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地球(或外星球) 表面附近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 GMm R 2=mg ;(3).在卫星变轨问题中应用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本章知识体系】 开普勒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三种宇宙速度 各种人造卫星 卫星变轨问题 随地球自转 不考虑自转

第一节 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 【开普勒三大定律】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 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信奉日心说,对天文学家有极大的兴趣,并有出众的数学才华,开普勒在其导师弟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 ,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 上; 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 的 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 都 .即k T r =23 【例题1】 (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 的三次方与 它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成正比,即3 2a k T =,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 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G ,太阳的质量为大M . (2)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3.84×108m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36×106s ,试计算地球的质地M .(G=6.67×10-11Nm 2/kg 2,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 的 成正比,跟它们的 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学习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重力的由来 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同桌合作) 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重力的大小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我猜想的依据是。 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人教新 课标版 一、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自测 1. 恐龙的质量可达50 t,则它的体重为______________N,相当于__________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的体重. 2.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 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___之比,约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_____N. 二、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通过自学“重力的由来”内容,完成问题。 1、什么是万有引力? 2、什么是重力?

二、通过自学”重力的大小”,完成问题。 1、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验,完成课本中的表格和图像。 2、通过实验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 4、重力的单位及符号是什么? 三、通过自学“重力的方向”,完成问题。 1、动手实验,让物体由静止向地面落下,观察重力的方向。 2、重力的方向是——————————。 3、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利用重力的方向的? 四、通过自学“重心”,完成问题。 1、重心是怎样规定的? 2、自己动手,说出手中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小组相互讨论。 五、小结: 六、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七、课内自测 1、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kg 3、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4、xx年 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第二节__重力

第二节《重力》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学习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学习难点: 重力的的作图 导学习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学具准备: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不规则薄木板、课件等. 导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播放枣阳航天英雄聂海胜在“神舟六号”太空遨游的视频。 (2) 提问:在地球上为什么不能像航天员那样让书本飘在空中?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这是因为地球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重力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重力 二、新课探究 教师:重力是常见力的一种,关于重力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内容呢?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方面实行讨论后,幻灯片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重力概念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简述什么是万有引力? 2、重力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字母:____ 特别说明: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注意要与质量相区别) 3、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知识点二:重力的大小 教师: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能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那么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呢?(学生作出猜想) 1、教师归纳学生的猜想,作出点评后重点引导学生探究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分组实验:利用桌面上准备好的钩码、弹簧测力计,学生分组自主完成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系”实验。 3、将实验数据填在课本的表格中,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图像归纳结论:(教师引导补充) (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_________比; (2)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____,用字母g表示 即:g=9.8 N/kg或g=10 N/kg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g=G/m或:G=mg 5、g值的物理意义: g=9.8 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公开课)

第二节《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学习难点】 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新课探究】 一.引入新课 1.一片树叶和一个小石头分别从头顶下落你会作出如何反应呢?为什么? 2.上节课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m υ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因此m υ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二.进行新课 【自主学习】 (一)动量及其改变 1.动量 (1)定义:运动物体的_____和它的_____的乘积. (2)定义式:p =______.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为_____________. (4)方向: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的__________方向相同. 思考讨论一: 1.同一物体动能不变,则动量是否变化?反之动量不变,动能是否变化? 2.质量不同的物体动能相等,动量的大小是否相等?动能与动量有什么关系? 我的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BC A.动能相等时,动量必然相等 B.动量相等时,动能必然相等 C.动能发生变化时,动量必有变化 D.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必有变化 练习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 甲:m 乙=1:4,若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相等, 则它们动量大小之比p 甲:p 乙是( B ) A.1:1 B.1:2 C.1:4 D.2:1

初中物理导学案重力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导学案 第八章力第二节重力 命题人:审核:____班学号___ 姓名___________ 【目标】 1.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 探究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知道g=9.8N/kg的意义。 重点:1.重力的概念; 2.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判断重力的方向; 3.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4.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难点: 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判断重力的大小;◆◆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1. 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 2.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公式关系是,其中g= ,读 做,其物理含义是:。 3.重力的方向是,其应用是㈠㈡。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 5.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 6.家庭活动:设计—个简单的仪器,用来检查门框是否竖直,窗框是否水平。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讲述]上世纪,有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小男孩,一天,他站在一棵苹果树下,突然,成熟的苹果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有一个苹果刚好落在小男孩的头上,于是,小男孩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人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自然规律。 [思考]1、他是谁? 2、他想到的是什么问题呢? 3、你能解决他的疑问吗?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问题1】重力的产生 [思考] 〖想一想〗天上的飞机如果突然没油了,会。 〖做一做〗把一物体用力抛向高空,最终看到。

〖看一看〗视频欣赏:它们的运动有一个共同点是:。 [交流]产生这些现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 - 1 - 物体的重力有大有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怎样测物体的重力? 。 [做一做]练习测量身边学习用品的重力,学会估计常见物体的重力 [总结] 1、由于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简称,地球一切物体都(受/不 受)重力。 3、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 [讲述]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产生的,但重力只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的一部分,所以说“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问题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思考]平时说一辆卡车比较重,一张纸比较轻就是指他们不同。 那么请同学猜想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所受重力可能。 [器材] [步骤] 。 [结论]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比。 [总结]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G与m关系式:, 2.g=9.8N/kg 表示的物理含义:,在不要求精确的 情况下,可取g=10N/kg 【问题3】重力的方向[讲述]上课一开始,同学们看到苹果及流水、降落伞都落向地面,由此可以看出重力是有方向的,那么重力朝什么方向呢? [猜一猜]物体受到的重力朝什么方向?答:。

第二节 重力

第二节重力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任务一:知道什么叫重力 学习要求:1、观察图7-12,认识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2、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思考题: 质量均匀的球挂在墙上,如果质量为2千克,用力的图示画出它受到的重力 任务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并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思考题: 关于G=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表示m与G成正比B它表示G与g成正比 C它表示g与m成反比D它表示G与m成正比 课堂练习: 1、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于3N,方向竖直向下 B.小于3N,方向竖直向下 C.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上D.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下 2、有一苹果它的重力是2.45N,则它的质量是克. 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为(),若甲物体的物重为196N,则乙物体的质量为()。 4、一盒小铁丸的重量为25N,假如一粒铁丸的质量是0.025kg,那么一盒小铁丸有多少粒?(g=10N/kg) 第三节摩擦力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摩擦: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3.初步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的一般过程. 课前预习一、阅读课本15页第一自然段知道滑行的自行车慢慢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并举一个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然后做下面的两个活动: 探究活动 1.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一下桌面对你的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2.用力把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使你的手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但不要运动起来),感受一下你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 结论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生活中的摩擦分三种: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课本上我们所学习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3章第2节《重力》导学案 一、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自测 1. 恐龙的质量可达50 t,则它的体重为______________N,相当于__________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的体重. 2.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 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___之比,约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_____N. 二、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通过自学“重力的由来”内容,完成问题。 1、什么是万有引力? 2、什么是重力? 二、通过自学”重力的大小”,完成问题。 1、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验,完成课本中的表格和图像。

2、通过实验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 4、重力的单位及符号是什么? 三、通过自学“重力的方向”,完成问题。 1、动手实验,让物体由静止向地面落下,观察重力的方向。 2、重力的方向是——————————。 3、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利用重力的方向的? 四、通过自学“重心”,完成问题。 1、重心是怎样规定的? 2、自己动手,说出手中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小组相互讨论。 五、小结: 六、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七、课内自测 1、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kg 3、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4、2002年 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第二节 弹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学习重点和难点: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使用。器材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橡皮泥、直尺、导线学习过程: 【预习生成】 1、力的作用效果是;。 2、物体受到力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又恢复到,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不能自动恢复到,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不能完全复原。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它的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大小有关。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仪器)叫做。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 【新知探究】 一、弹力 (一)弹性与塑性 1、观察思考并表述:观察课本P52图

13、1-1,三张图片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请几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请各小组讨论:以上这么多实验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呢?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教师点拨:物体受到力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又恢复到,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不能自动恢复到,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4、弹性和塑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请说明你的举例是属于弹性还是塑性。 (二)弹力 5、做一做:出示拉力器,让学生拉开它,其他同学观察他的表情。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它的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大小有关。 (三)弹性限度 6、取一根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它,再使劲拉。两次都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