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前几年,龙眼供不应求,价格很高,农民竞相种植龙眼。这两年龙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今年甚至卖到元,部分农民砍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教师提问: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为什么不一致?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除此之外,货币还有贮藏首都安、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情境1、价格的波动
(1)请学生比较一下最近蔬菜和鸡蛋价格的走势,并分析为什么?为什么鸡蛋的价格再涨也涨不过牛肉,再跌也比豆腐贵呢?
(2)各位同学在购物时是否遇到过打折的情况?为什么要打折呢?
情境4: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当他拿出美元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要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另外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美元购买象牙,不料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美元购买纱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针来交换。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三、消费和消费观
情境1:常见的消费心理
(1)结合书上P8页的购买行为,教师播放视频《大碗》,请同学们讨论:你认为现在常见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这是一种求名心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追求名牌、信任名牌,甚至是为了炫耀阔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节衣缩食买名牌商品,这些都是消费的误区。
问题:(1)美元、象牙、纱布、针这几种东西因这位美国人的需要而联系在一起,就商品交换而言,这几种东西的共同点是什么?
(2)号称“世界货币”的美元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寸步难行”?
(3)一位精明的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情境5:货币的产生
教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应有哪些特征?大家讨论交流一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创设情境:在暑假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消费,那么请各位同学想一下,你们消费了哪些商品呢?在哪里消费的呢?
学生探究回答:略
教师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趋丰富,货币、价格、消费一起构成了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经济现象。探究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一、商品和货币
情境1:多种多样的商品(书P2)
教师提问:
1、你能找出图中有哪些商品吗?
2、这些商品的买卖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略
讨论:空气是不是商品?废品是不是商品?母亲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
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对人们有用,才能进行交换,也才能成为商品,没有用的劳动产品不成为商品。②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自然产品如空气、阳光,虽然有一定的用处,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像慈母织给游子的毛衣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用处,但不是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③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
授课内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懂得价格和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
2、能力目标:能够判别商品,能举例说明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能够分析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课后作业
《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P9-12
教学后记
(2)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2、价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消费和消费观
1、求同心理
2、求异心理
3、求名心理
4、求实心理
四、科学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商品的价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品的价值还有商品的供求关系。
情境2:商品的价值
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都生产布,当时绝大部分都织布机,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了8小时,丁用20小时。
教师提问:谁生产的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
情境3:货币的出现
多媒体课件展示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的商品交换情境:卖牛奶的喊:“买牛奶的拿盐来!”卖盐的人喊:“买盐的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咖啡的拿红珍珠来!”)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中,各自要卖出的是什么?要买回的是什么?交换方式是怎样的?
(2)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不是咖啡而是牛奶,这些人能成交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我们去购买商品,是因为商品满足了我们的需要。比如说我们饥饿的时候需要食物,寒冷的时候需要衣服等等。也就是说商品必须是有“用”的,即商品必须要有“使用价值”。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还是不够的,商品还必须是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经过交换后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所以说,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分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时间分配
1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板书设计
一、商品和货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3、德育目标:形成作为商品生产者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的观念和正确的金钱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教具及媒体使用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暑假中,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应该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和休息。在休息的过程中,各位肯定也是通过购物、娱乐等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在座的应该都付出了不少的RMB。现在我们走到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而且只要你运气足够好,能够碰上商品打折,你就可能用少量的钱买到你想要的商品。为什么会有打折呢?为什么不同品牌的服装价格差别那么大呢?这一次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2)中学毕业,同学之间免不了互赠纪念品。以前,互赠照片、贺卡、钢笔、 笔记本等,而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小强同学压力很大,但很无奈:“别人都这样,而我不这样,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这种消费心理是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影响人们消费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同心理
2、求异心理
3、求名心理
教师点拨:分析是否是商品必须紧紧把握商品的把握商品的含义,首先是劳动产品,其次是必须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教师小结并板书: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情境2:走进生活
过春节时,姑姑给小忠买了一套衣服;奶奶送来了自家养的鸡和种植的大米。爸妈在饭店请大家吃年夜饭。
教师提问:这里的衣服、鸡、米、年夜饭都是商品吗?为什么?
4、求实心理
情境2:自主探究——科学的消费观
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盲目追逐潮流,而负债累累,最终成为“负翁”。
(1)请你就“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你就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定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教师小结:科学的消费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
(1)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可用“商品换商品”进行表示。
(2)一般等价物是人们普遍乐意接受,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3)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生产商品中人们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它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情境3:价值规律的作用
材料一:今年1至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4%,粮食价格、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产量逐年下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所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