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

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
(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

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区别
(一)从结构上区别
从语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叶的办法,从句式结构来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杨柳风即春风,例①②两句的本体都是“春风”。

但①句的喻体“母亲的手”在句中出现了,全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构成,是比喻句;而②句的拟体“人”却没有在句中出现,全句只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温柔地抚摸着你”构成,是拟人句。

也就是说,比喻重点在“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是仿照人,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构成,重点在“拟”,而拟体(人)则在句中不出现。

比喻句,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只有比喻词,没有其它的动词,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或者受动者是物。

拟人句中,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人物的。

当然,并不是外在形式上有“像”“仿佛”等喻词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句。

(二)从内容上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

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从内容上看,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

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如:
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喻体是箭头、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

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

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

如:
①勇敢的海燕。

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没出现。

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

这是苏轼《海棠》诗中的名句。

这里苏轼把海棠当作一位“红妆”美女了。

前一句中本体是“花”,拟体“人”没有出现。

如果说“海棠像人一样睡去”那就是比喻了。

(三)从性质来区别
1、比喻与比拟客观基础不同。

比喻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

“拟”就是仿照的意思。

比拟不要求两者有相似性。

如“勇敢的海燕”是把“海燕”当成具有人物的勇敢行为来写的,因而是拟人。

“海燕像勇士”是说海燕在不怕危险、有胆量这一点上与勇士是相似的,因而是比喻。

2、比喻与比拟侧重点不同。

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从。

如“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

比拟是以乙当甲,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

比拟即摹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的、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四、修辞的作用
1、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作用有:?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写喜爱之物,可以把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写憎恨之物,可以把物写得丑态毕露。

比拟的作用有:? ①色彩鲜明;? ②描绘形象;? ③表意丰富;? ④充满情味。

在古诗中,把物人格化,还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的诗《新晴》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闲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又如杨万里的诗《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诗中“荷花”被西风吹动而深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娇羞之态,把“荷花”当作有生命、有灵魂的少女;基调活泼有趣,文笔清新,摇曳多姿,表露出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

总之,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常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答题时就会一目了然。

在中考作文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比喻和比拟,增加文章的文采,打造文章的亮点,让阅卷老师为之倾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