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布鲁菌感染免疫防御机制及相关保护性抗原研究进展
不定型流感嗜血杆菌保护性抗原研究进展
不定型流感嗜血杆菌保护性抗原研究进展
冯旭敏;华春珍
【期刊名称】《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1(031)005
【摘要】随着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philus influenzae tybe b,Hib)菌苗在世界范围的广泛接种,全球各地的Hib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而不定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Haemphilus influenzae,NTHi)的比例大幅上升,已成为主要的Hi 致病株,常引起中耳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针对NTHi的预防,目前尚无NTHi疫苗产品问世.文章就NTHi疫苗的研究现状、主要保护性疫苗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382-385)
【作者】冯旭敏;华春珍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
【相关文献】
1.364例不定型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分析 [J], 刘东华;胡艳华;王少敏
2.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因子及保护性抗原研究进展 [J], 何永聚;祝令伟;冯书章
3.抗布鲁菌感染免疫防御机制及相关保护性抗原研究进展 [J], 张佩君;刘慧;李延华;
赵玄多;陈德坤
4.猪肺炎支原体主要保护性抗原的研究进展 [J], 王文秀;王宝琴;徐晴晴;刘博;张艳
5.柔嫩艾美耳球虫保护性抗原应用研究进展 [J], 周芳玉;王春凤;杨桂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力对抗细菌感染的重要性
免疫力对抗细菌感染的重要性概述免疫力是人体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抗细菌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菌是一类较小的微生物,细菌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免疫力的强弱决定了个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本文将从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力对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以及增加免疫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系统可以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主要部分。
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人体固有的免疫防御机制,不需要进行学习和适应过程。
它包括:•外界屏障: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是最重要的外界防线,能够阻止大部分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入侵。
•炎症反应:当体内组织受到损伤或感染时,炎症反应会迅速启动,吸引炎症细胞到受损组织,并释放一系列抗菌物质。
•天然杀伤细胞:天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具有杀伤病原体能力的免疫细胞,主要攻击病毒感染的细胞。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在人体接触到特定病原体后形成的免疫应答,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
获得性免疫包括:•抗体免疫:当人体接触到特定抗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能够结合并清除细菌感染。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的协同作用来清除感染的细胞。
免疫力对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在人体感染细菌后,免疫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包括:1.抗菌物质的产生:免疫系统可以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如抗菌肽和溶菌酶等。
这些物质能够直接杀死或阻止细菌生长,从而控制细菌感染的扩散。
2.免疫细胞的活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在感染时会被激活,增加其杀伤细菌的能力。
3.抗体的产生:当人体感染细菌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抗体通过与细菌结合,促使其被免疫细胞吞噬和清除。
4.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感染细胞,通过释放杀伤物质使其死亡。
增加免疫力的方法保持强大的免疫力对于抵抗细菌感染至关重要。
生物防御机制研究
生物防御机制研究生物防御机制是生物体在面对外界环境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和生命活动,生物体可以有效地抵御病原微生物、害虫的侵袭,保持自身的健康状态。
近年来,对于生物防御机制的研究成为生物学、农学等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植物和动物两个方面来探讨生物防御机制的研究。
一、植物的植物作为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防御机制。
植物通过细胞壁增厚、产生抗菌物质等方式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例如,植物细胞壁的增厚可以增加细胞壁的机械强度,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植物组织。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如抗菌肽、次生代谢产物等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这些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植物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伤害。
此外,植物还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增强自身的生物防御能力。
免疫系统是植物体内的一套复杂的生物学反应网络,可以通过感知外界信号,启动一系列的防御反应。
这些防御反应包括产生免疫相关蛋白、激活免疫基因、调控信号通路等。
通过这种方式,植物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保持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二、动物的动物也具有自身的生物防御机制,用以保护自身免受害虫、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动物的生物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
先天免疫是动物天生具备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可以对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例如,动物的皮肤、黏膜等组织可以形成有效的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内。
此外,动物体内还存在多种抗菌蛋白、细胞毒素等物质,可以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增强生物体的抵抗能力。
适应性免疫是动物在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产生的一种具有特异性防御机制。
适应性免疫通过识别和记忆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抗原,激活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性免疫细胞。
这种免疫机制可以使动物对于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具有长期的抵抗力,从而保护动物的健康。
三、生物防御机制研究的意义与前景生物防御机制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隐球菌致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隐球菌致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宋英;邱玉芳;刘惟优;袁小亮【摘要】感染隐球菌是否致病主要取决于病菌的毒力及机体免疫防御能力.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易感染新型隐球菌,而格特隐球菌易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一方面,宿主免疫细胞可通过复杂的免疫防御机制杀灭入侵的隐球菌;另一方面,隐球菌可通过多种策略逃避机体宿主细胞的清除作用(免疫逃逸).本综述主要阐述隐球菌的致病过程和机体防御隐球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5页(P417-421)【关键词】隐球菌;免疫机制;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作者】宋英;邱玉芳;刘惟优;袁小亮【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9.5隐球菌属于真菌担子菌亚门,包括很多种类,其中引起人类机会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主要有两类: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和格特隐球菌(Cryptococcus gattii)。
新型隐球菌在全球自然界中分布,主要存在于土壤、腐烂的蔬菜中,特别是鸽子的鸟粪中最多。
而格特隐球菌主要存在于桉树中,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1999年它在哥伦比亚温带地区爆发以及扩散至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1]。
但是,最初在热带地区报道,现在全球范围内诊断出格特隐球菌感染[2]。
新型隐球菌感染是全世界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发病率最高[3]。
新型隐球菌除了容易感染HIV个体外,还易感其它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如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缺陷病患者。
格特隐球菌主要侵犯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但也有一些特例报道新型隐球菌感染某些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和格特隐球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合并艾滋病毒的患者[4]。
文昌鱼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原始适应性免疫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文昌鱼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原始适应性免疫
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摘要: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细菌感染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文昌鱼作为我国的特色养殖物种,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细菌感染威胁,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其免疫机制。
本文旨在探究文昌鱼在抗细菌感染过程中的免疫机制,并初步研究其原始适应性免疫。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文昌鱼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两部分。
先天免疫是指通过非特异性机制对病原体进行排斥和清除,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巨噬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
后天免疫则是针对具有特异性的抗原进行免疫应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方面。
接着,通过对文昌鱼肝脏和肠道组织进行RNA测序和分析,我们发现文昌鱼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一些与其他物种不同的特殊保护机制。
例如,文昌鱼能够通过直接促进炎症反应的是表达、招募白细胞的基因、环境依赖性基因和抗宿主基因等特殊机制来对抗细菌感染。
最后,我们开始对文昌鱼的原始适应性免疫进行初步研究。
通过对文昌鱼的血液和头肾组织进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文昌鱼的原始适应性免疫主要依赖于一些基因表达上的变化。
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Toll样受体、S100泛素连接蛋白、NOD样受体、组胺代谢酶、前体转录因子和移动元件等方面。
本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文昌鱼的免疫机制和控制其感染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其它方面的免疫调节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免疫保护机制是否确实有效。
关键词:细菌感染;免疫机制;先天免疫;后天免疫;原始适应性免疫;文昌鱼。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要点三
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一些常 见的真菌感染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 因此,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滥 用,也是当前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
其他抗感染药物
其他抗感染药物的分类
除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外,还有其他一些 抗感染药物,如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等。
其他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
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抗病毒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针对流感病毒的新型抑制剂 、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新型融合抑制剂等。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
01
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问题,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 也日益受到重视。
02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主要针对深部真菌感染、机会性真菌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染等常见问题。
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抗真菌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新型唑
02
抗感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医药领域的重要方向,不断有新药问世,为临床治疗 提供了更多选择。
抗感染药物的重要性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 主要手段,对于控制感染、挽救患者 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多,抗感染药物的 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正确使用抗 感染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产 生,提高治疗效果。
03
类抗真菌药物、新型嘧啶类抗真菌药物等。
其他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
其他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包括针对细菌、寄生虫等感染的 新型药物。
目前已经有一些其他新型抗感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 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新型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等。
04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
Chapter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
1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感染药物,主要用 于治疗细菌感染。
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基于个体的免疫状态和病原体特性,可以开发定制化的疫苗和免疫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预测和预防免疫相关疾病
通过对个体免疫状态的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和预防免疫相关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个体健康水平。
人工智能在免疫学研究和诊断中价值
数据挖掘与分析
人工智能可以对大量的免疫学数 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新的免 疫学规律和标志物,为免疫学研 究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成熟免疫细胞阶段,通过免疫调节 机制,如抑制性受体、调节性T细胞 等,抑制或调节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 应,维持自身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策略和方法
免疫检查点调节
通过调节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或功能,增强或抑制免疫细胞的 活性,从而调节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调节
利用细胞因子或其受体拮抗剂,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 ,实现免疫反应的调节。
免疫逃逸机制
某些病原体能够通过变异或表达特定蛋白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导致感染持 续存在或反复发生。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对病原体产生过度反应,导致严重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甚至 危及生命。
个体化精准医疗在免疫学中应用
基因检测与免疫表型分析
通过基因检测和免疫表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个体的免疫状态和对 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为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基础。
免疫细胞治疗
通过输注具有特定功能的免疫细胞,如CAR-T细胞、TCR-T细胞等 ,增强机体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病关系
慢性炎症诱发自身免疫病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自身免疫耐受的 破坏,从而诱发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病加重慢性炎症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任玮杰,岑丽芳,邹 毅*(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南京 211198)摘 要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是一种胞质酪氨酸激酶,参与B 细胞和粒细胞的活化,在B 细胞和Fcγ受体下游发挥作用。
临床前研究表明,抑制BTK 活性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等炎症免疫相关病症的潜在治疗方法。
本文总结了BTK 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对目前临床在研的BTK 抑制剂用于免疫相关疾病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BTK 抑制剂在非肿瘤适应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炎症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 R914;R59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0−5048(2024)01−0063−10doi :10.11665/j.issn.1000−5048.2023121103引用本文 任玮杰,岑丽芳,邹毅.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4,55(1):63 − 72.Cite this article as: REN Weijie, CEN Lifang, ZOU Yi. Research progress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nd immune-mediated diseases[J]. J China Pharm Univ , 2024, 55(1): 63 − 72.Research progress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nd immune-mediated diseasesREN Weijie, CEN Lifang, ZOU Yi *School of Pharmac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Abstract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a cytoplasmic tyrosine kinas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activation of B cells and granulocytes, operating downstream of B cell and Fcγ receptors, and is considered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treating autoimmune diseases. Preclin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hibition of BTK activity holds promise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s such as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allergie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BTK contributes to immune-related diseases and summarizes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BTK inhibitors for treating these conditions, aiming to offer novel insights into non-oncology applications for BTK inhibitors.Key words BTK; inflammatory immunity; autoimmune diseases; allergy; clinical research炎症免疫反应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免疫防御机制。
布鲁氏菌免疫应答研究进展_冯宇
第28卷 第9期2016年9月V ol. 28, No. 9Sep., 2016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文章编号:1004-0374(2016)09-1067-08DOI: 10.13376/j.cbls/2016143收稿日期:2016-01-20; 修回日期:2016-03-2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D0500902)*通信作者:E-mail: dingjiabo@ ;Tel: 010-********布鲁氏菌免疫应答研究进展冯 宇1,2,丁家波1*(1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检测技术室,北京 100081;2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 271018)摘 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 )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家畜的健康养殖和人类健康。
布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宿主、病原以及病原在宿主巨噬细胞内定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布鲁氏菌能在单核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中生存,并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也是布病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
探究和分析布鲁氏菌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于布病防控和新型疫苗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的主动防御机制、树突状细胞以及由CD4+和CD8+亚群介导产生的IFN-γ、IL-12和TNF-α对于抵抗布鲁氏菌的感染十分重要,有关布鲁氏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鼠模型。
现结合实验室自身研究内容,就国内外布鲁氏菌免疫或感染不同宿主后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布鲁氏菌;免疫反应;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45;R516.7;S852.4 文献标志码:A Research advance on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BrucellaFENG Yu 1,2, DING Jia-Bo 1*(1 Department of Insp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hina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Drug Control, Beijing 100081, China;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Shand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Abstract: Brucellosis is a zoonotic and contagious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Brucella species, threatening livestock and human health seriously. The pathogenesis of Brucella infection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host factors, Brucella species/strain, the ability of invading Brucella to survive and replicate within mononuclear phagocytic cells, preferentially macrophages. These are the reasons that brucellosis was hard to heal. Understanding the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triggered by Brucella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ccin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macrophages, dendritic cells, IFN-γ, IL-12 and TNF-α produced by CD4+ T-cells and cytotoxic CD8+ T-cells are vital to fight the infection. Most of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Brucella infection comes from studies using mouse model.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makes a summary on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Brucella infection/vaccination in various hosts.Key words: Brucella ; immune response; research advance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病,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自噬在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自噬在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王云颖康晓静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第07期[摘要]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清除受损或多余的蛋白质和细胞器。
当细胞代谢能量不足时,细胞依靠自噬作用实现细胞内成分的循环利用,从而维持自我稳态和生存。
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皮肤病的病理过程中均伴有细胞自噬功能的改变。
因此,研究皮肤病的细胞自噬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能为临床上免疫性皮肤病,如:白癜风、红斑狼疮以及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方向。
[关键词]自噬;免疫性皮肤病;白癜风;红斑狼疮;银屑病[中图分类号]R75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0)07-0180-03Abstract:Autophagy is a process of cellular self-degradation that removes damaged or redundant proteins and organelles. When the metabolic energy of cells is insufficient, the cells rely on autophagy to achieve the recycling of the intracellular components to maintain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and survival.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various skin diseases are accompanied by the changes in cellular autophagy.Therefore,the study of autophagy in skin diseases may provide the direction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clinically immune skin diseases such as vitiligo,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psoriasis.Key words:autophagy;immune skin disease;vitiligo;lupus erythematosus;psoriasis自噬是通过与溶酶体结合后降解受损细胞器及循环再利用胞质内营养物质的高度保守过程,与体内多种免疫学功能有关,包括抗原识别、抗原提呈、淋巴细胞发育及体液免疫等[1-2]。
布鲁氏菌病在我国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摘要:布鲁氏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球菌布鲁氏菌经过多途径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变态反应性传染病。
目前全世界约170多个国家先后报道布鲁氏菌病的人畜流行情况。
当前我国布鲁氏菌病感染率有上升趋势,鉴于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本文从国内布鲁氏菌病的人间、畜间流行情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的比较及免疫疫苗的简介,防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布鲁氏菌病研究现状,面对这种危险性与挑战性并存的疾病,从源头阻断传播、构建综合防控协调机制等措施保障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国内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防控技术;防控措施布鲁氏菌病在我国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洛桑江白(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拉萨8500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11.001收稿日期:2023-06-14疾病防治布鲁氏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球菌布鲁氏菌经过多途径侵入机体,引起人畜共患变态反应性传染病。
最早关于布鲁氏菌病的记录在公元前4世纪,随后在公元79年结合考古研究,在古老的山羊标本里发现布鲁氏菌病,直到1859年,英国陆军医生Jeffery Marston从医学角度分析了该病,1887年由英国军医Bruce首次分离到本病病原体[1],将其命名为“布鲁氏菌”。
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布鲁氏菌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且尼日利亚、印度、巴西、巴基斯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多见,我国将其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
布鲁氏菌病可引起牲畜中晚期流产、宫内胎儿死亡或早产,后代生育能力弱等对哺乳动物造成很大影响[2]。
患者可出现反复高热、肌痛、发冷、关节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该病几乎会影响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和系统,且流行率一直在波动,该病已成为流行最广泛的人畜共患病,目前尚未有下降的趋势。
因此,综合防控研究对人群及牲畜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1国内流行现状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主要是流产,繁殖受到影响等,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细菌感染与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
细菌感染与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细菌感染和免疫应答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然而,细菌感染和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却一直备受关注。
细菌感染是人体内常见的一种疾病,而免疫应答则是人体本身的一种防御机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强大性。
本文将从细菌感染和免疫应答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由细菌侵入人体,繁殖并引起炎症等病理反应的一种疾病。
细菌感染常引起人体的不适和危险,而血液中的白细胞则是人体抵抗感染的主要力量。
细菌感染分为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例如,肠道感染常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除了要求患者休息充分之外,主要治疗途径为口服抗生素;呼吸道感染则常引起咳嗽、喉咙痛等症状,主要治疗途径为口服或注射抗生素等。
不论何种类型的感染,细菌数量和感染时间对疾病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在感染初期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减轻症状,同时,也可以防止疾病恶化导致人体器官的受损和损坏。
二、免疫应答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部侵入微生物及异常细胞的一种机制。
通过介导人体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组织等多种系统,人体可以有效地识别并清除外界入侵的微生物,保护人体健康。
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
先天性免疫是先天性抗体(如IgM)和细胞介导免疫(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的集合,其作用是快速响应和清除入侵的微生物。
获得性免疫是指在人体与抗原作用下,通过产生特异抗体和免疫记忆细胞,控制和消灭病原体以及保护人体免受再次感染,其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和耐受性。
通过这两种免疫方式的协同作用,人体可以有效地应对外界侵入的病原体,并控制和消灭它们,保障人体健康。
三、细菌感染和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细菌感染和免疫应答之间具有互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细胞感染初期,先天性免疫系统会迅速响应并清除入侵细胞,同时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加强针对病原体(菌体外或体内)的攻击和清除能力。
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与防御机制
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与防御机制
细菌感染是指人体受到细菌入侵,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各种不同程
度的疾病。
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且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细菌感染的情况极为普遍,如炎症、感冒等等。
细菌感染对人体的危害也不能忽视,严重情况下,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器官衰竭、死亡等后果,因此及时了解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与防御机制对于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免疫反应机制
人体在感染细菌时,免疫系统能够自主识别出病菌,并启动保护机制。
首先,
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这些因子能够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反应,比如通信和信号传递,从而让调节免疫细胞进行更好的协作抵御病菌。
接着,人体内的单核细胞和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会扮演起吞噬入侵细菌的角色,通过吞噬病菌等途径将其摄入,并迅速消化分解成小分子。
最后,身体的细胞类别以及抗体类别也会增加,这些抗体类别和细胞类别能够识别并瞄准细菌表面的抗原,在体内中最终杀死入侵细菌。
细菌感染预防机制
对于细菌感染,我们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保持健康的卫生
习惯,勤洗手、勤洗澡等,注意环境卫生,维持清洁的家庭和生活,保持自己的免疫系统健康运转。
其次,正确合理的营养饮食可以起到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在饮食中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像番茄、雀巢牛奶等等,可以有效地帮助自身免疫系统抵御病菌。
总结
细菌感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容易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反应。
要预防细菌感染,我们要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反应能力,避免受到细菌感染的危害。
生命科学解密免疫系统的奥秘
生命科学解密免疫系统的奥秘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对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与解密。
免疫系统作为身体最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具有令人称奇的作用和机制。
本文将向您介绍免疫系统的奥秘以及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免疫系统的概述免疫系统是人类身体内的一组复杂的生物学结构和过程,旨在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毒素和异常细胞的侵害。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先天性免疫系统是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防御系统,它能够快速地对抗病原体的入侵,并通过炎症反应来消灭外来侵略者。
这个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巨噬细胞、炎症介质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相对先天性免疫系统而言,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反应。
它能够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识别和记忆病原体,以便在再次感染时进行有效的防御。
这个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
二、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感知:免疫系统通过感知体内外的环境变化来触发免疫反应。
它能够察觉到病原体的入侵、异常细胞的存在以及其他引起炎症反应的信号。
2. 识别:一旦免疫系统感知到异常情况,它就会寻找并识别病原体或异常细胞的特定结构,称为抗原。
3. 反应:识别到抗原后,免疫系统会触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包括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的吞噬、杀伤细胞的杀伤以及抗体的产生等。
4. 记忆: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即一旦识别到特定的抗原,它就能够在再次感染时迅速启动免疫反应,从而实现更快速和有效的防御。
三、前沿研究与应用随着技术和理论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对免疫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令人惊讶的发现。
以下是一些免疫系统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应用:1. 免疫检测与诊断:通过对免疫系统的研究,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新的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迅速地诊断疾病。
例如,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早期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
病原微生物侵染宿主及宿主防御机制
病原微生物侵染宿主及宿主防御机制病原微生物侵染宿主及宿主防御机制乔振国(2008级生物技术系内蒙古科技大学)【摘要】: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病原菌胞内寄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现对病原微生物胞内寄生的侵袭途径、胞内环境、不同病原体胞内生存致病的特点以及宿主防御机制以及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吞噬作用诱导内吞和吞噬主动侵入固有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The Mechanisms of Pathogens Infecting and the Host Defense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the research of intracellular parasitism in pathogens are more and more widely appreciated.Now,we make a overview about the path which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vade into the host cell, Intracellular environment, the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thogens, the mechanism of defense in the host cell and the research of immunology.【Keyward】phagocytosis phagolysis Induced endocytosis and phagocytosis Active intrusion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1、病原微生物侵染宿主机制胞内寄生病原体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并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的病原微生物。
基础医学论文:天然免疫反应在宿主防御金葡菌感染上的研究进展
基础医学论文:天然免疫反应在宿主防御金葡菌感染上的研究进展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发局部组织化脓性感染,甚至导致脓毒症等全身性感染,危害人类健康。
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已成为全球性治疗难题。
宿主导向治疗(HDT)通过调控宿主免疫反应控制病原菌感染并保护机体,可有效辅助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新思路。
天然免疫应答是抵抗外来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机体感染金葡菌后,迅速募集和激活宿主天然免疫细胞,产生天然免疫应答,并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最终清除病原菌。
本文主要综述近年天然免疫反应在宿主防御金葡菌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天然免疫细胞; 宿主导向治疗;Abstract:As one of main pathogens of nosocomial and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s,staphylococcus aureus can cause pyogenic infection of local tissue,even systemic infection such as sepsis,which leads to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worldwide.Infection caused by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has become a global challenge.Host-directed therapy(HDT) aims to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offer protection by regulating immune response whereas bypassing problem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which is an emerging and adjuvant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especially those caused by drug-resistant pathogens through regulating host immune response.Innate immune response constitutes fir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invasive pathogens.Innate immune cells are rapidly recruited and activated to induce immune response when infected by S.aureus.This review mainly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S.aureus infection in recent years.Keyword:Staphylococcus aureus;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MRSA); Innate immune cells; Host-directed therapy;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简称“金葡菌”,属于革兰氏阳性(gram positive,G+)球菌,是引起院内和社区感染最常见的化脓性病原菌,寄居于人体的鼻腔、咽喉、肺、皮肤及肠道内,当机体免疫状态低下时可引发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如毛囊炎、蜂窝织炎、皮下脓肿或溃疡,入血后可导致菌血症、肺炎、脑膜炎、骨髓炎、脓毒血症等重症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2,3]。
传染病的免疫记忆与免疫耐受性研究
传染病的免疫记忆与免疫耐受性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免疫系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并攻击侵入的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然而,免疫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备一项重要的功能,即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性。
本文将探讨传染病的免疫记忆与免疫耐受性的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记忆的概念。
简单来说,免疫记忆是指在免疫系统首次接触到一个特定的病原体后,细胞会“记住”这个病原体的特征,并生成相应的抗体和记忆性T细胞。
这些记忆细胞可以长期存留在机体中,一旦再次遇到同一病原体,它们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应答,使机体更快地清除病原体,从而避免再次感染。
免疫记忆的形成主要受到B细胞和T细胞的协同作用,通过抗原递呈和抗体产生来实现。
其次,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免疫耐受性的研究进展。
与免疫记忆不同,免疫耐受性是指机体对特定抗原失去免疫应答能力的状态。
免疫耐受性的产生源于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以及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耐受是机体为了防止自身免疫反应过度而采取的一种机制,它可以有效地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而外源性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于某一特定外源性抗原失去免疫应答能力,这种免疫耐受性的产生有利于移植器官的移植和抗原刺激的调控。
近年来,在传染病免疫记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传染病病原体的抗体进行测定,发现抗体水平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另外,通过对冠状病毒等病原体进行免疫学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免疫记忆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理解传染病的免疫记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疫苗研发和防病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与此同时,免疫耐受性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对免疫耐受性的调控,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
例如,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过调节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可以减轻疾病的发展和症状的出现。
此外,对于移植器官移植患者,免疫耐受性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系统抗菌机制解析驱逐感染侵袭
免疫系统抗菌机制解析驱逐感染侵袭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而精密的防御机制,具有检测、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能力。
在面对细菌、病毒等感染侵袭时,免疫系统通过一系列精细的反应步骤来消灭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本文将解析免疫系统抗菌机制,重点探讨它是如何驱逐感染侵袭的。
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也被称为天然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和天然杀伤细胞等,它们能够在感染侵袭初期快速作出反应。
首先,皮肤和黏膜形成一种屏障,阻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侵入。
其次,当病原体侵入身体后,机体会发生炎症反应,引起红肿、发热和疼痛等症状。
这些炎症反应有利于吸引并激活免疫细胞,进一步消灭感染源。
此外,天然杀伤细胞是一类能够发现并摧毁病原体的特殊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并杀死感染细胞,起到了关键的抗菌作用。
当天然免疫系统无法完全消灭感染源时,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适应性免疫系统便开始发挥作用。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它能够适应不同病原体的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
适应性免疫系统由T细胞和B细胞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核心,它们能够识别感染细胞上的特定抗原,并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T细胞通过MHC分子和抗原结合,并激活其他细胞,协同工作来消除感染源。
这些活力充沛的T细胞分为几个亚群,包括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T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引导整个抗菌反应的发生。
细胞毒性T细胞则能够直接识别并杀死感染细胞,有效清除感染源。
与T细胞相伴随的是B细胞,它们能够分泌抗体以中和病原体。
B细胞通过特异性的抗原结合受体来辨识病原体,进而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
浆细胞能够高效地分泌大量特异性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并被吞噬细胞清除。
此外,B细胞还具有记忆功能,通过保存抗原信息来实现对感染源的持续监测和响应。
适应性免疫系统在消灭感染源后,还需要进行调节和抑制。
生物体内免疫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体内免疫反应的研究和应用免疫反应是生物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摧毁病原微生物并维持机体免受感染的状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体内免疫反应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
本文将探讨生物体内免疫反应的研究和应用的相关知识和进展。
一、生物体内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生物体内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包括:抗原识别、抗原处理、抗原呈递、活化免疫细胞以及进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
其中,抗原是指能够与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异种细胞以及肿瘤细胞等。
抗原识别是指免疫系统中特异性抗体或T细胞受体与抗原分子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具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功能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完成。
当抗原处理和呈递完成后,活化的淋巴细胞会分化和增殖,并释放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因子。
二、生物体内免疫反应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由于生物体内免疫反应可以产生特异性的免疫保护,因此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疫苗的预防作用疫苗预防是通过激活生物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预防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疫苗中包含的抗原物质与病原菌或病毒的结构相似,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生成抗体或T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
目前,疫苗已经成为人类最广泛接受的预防性医疗措施之一,不同的疫苗可以预防不同的疾病,比如乙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HPV疫苗等。
2. 免疫疗法的治疗作用免疫疗法是利用生物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病毒、菌类和肿瘤等疾病。
免疫疗法包括被动免疫疗法和主动免疫疗法。
被动免疫疗法是利用免疫源(如免疫球蛋白)直接提供具有活性的抗体,以便产生免疫效应,使病毒、细菌和毒素等被破坏。
主动免疫疗法是通过激活生物体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杀死癌细胞、病原微生物等,比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感 染的免 疫 防御 机 制和其 保护 性抗 原的研 究进展 进 行 了概 述 。
关 键词 : 布 鲁茵 ; 天然免 疫 ; 特 异性 免疫 ; 保 护性抗 原 ; 抗 原表 位
著 升高 , I L 一 2 、 I L 一 1 8 、 I L - 2 3 分 泌量 明显 提高 。I L 一 1 2 、 I L 一 1 8和 I L 一 2 3都可 以增加 干扰 素 ( I F N一 - / ) 的分泌
量, 而且 I L 一 1 2和 I L 一 1 8对 T h l细 胞 的 活 化 具 有 上
张佩 君 , 刘 慧 , 李 延 华。 , 赵玄多 , 陈德 坤
( 1 . 陕 西 省 学 前 师 范 学 院生 物 系 , 陕西西安 7 1 0 0 0 0 ; 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 陕西杨凌 7 1 2 1 0 0 ;
3 . 陕西省富平县畜牧局 , 陕西 富平 7 1 1 7 0 0 )
HKB A( h e a t — k i l l e d B . a b o r t u s ) 可 以诱 导多 克隆抗 体 产生 。在 NK 细 胞缺 失 的状 态 下 , 多克 隆抗 体 水 平 显著 下 降 。通 过 NK 细 胞 诱 导 B细 胞 的 7 2 a mR —
NA[ 2 ] , NK 细胞 在 诱 导 I g G2 a中发 挥 了 重要 作 用 。
时, I L - 2 3能促进 T 细胞 尤其 是 C D 4 T细 胞 增殖 ,
还可促 进 I F N一 与 I L 一 1 2的分泌 。 不 但 布鲁菌 的提 取物 能刺激 淋 巴细胞 产 生细 胞 因子 , 而且 细 菌 DNA 同样 具 有 此 效 果 。利 用 布 鲁 菌株 DN A 刺激外周 血单核细胞 (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mo n o n u c l e a r c e l l , P B MC ) , 诱 导 了大 量 I L 一 1 2和 I L _
中图分类号 : ¥ 8 5 2 . 6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5 0 3 8 ( 2 0 1 4 ) 0 2 — 0 0 9 5 — 0 7
布鲁 菌 ( B r u c e l l a ) 是 革 兰 阴性 ( G - ) 细 胞 内 寄生 菌, 能感染 人 和动 物 。 怀 孕 家 畜 感 染 布 鲁 菌后 引起
l 抗 布 鲁 菌 的天 然 免 疫 机 制
1 . 1 自然 杀 伤 ( NK) 细 胞
调 作 用 。I L 一 1 8能 通 过 调 节 C D 4 T T 细 胞 分 泌
I F N 一 的量对 记忆 性 T细胞 增殖 产生 促进 作 用 。同
NK 细胞是 机体 天然 免 疫 抵抗 布 鲁 菌感 染 的非 常 重要 的细胞 免 疫 防 线 , 免 疫 系统 抗 细胞 内寄 生 菌
摘 要 : 布鲁 茵病作 为人 兽共 患病 , 给动 物 生产和人 类公 共 卫生安 全 带来 了极 大的威胁 。近 年 来的研 究
揭示, 布鲁 菌感 染机体后 , 机 体天 然免 疫和特 异性 免疫 都起 到 了重要 作 用 , 尤其是 细胞 免 疫更 是 清 除胞 内寄 生 菌的主 力 。此 外 , 在 感染过 程 中布鲁 菌的 外膜 成分起 到 了重要 作 用 , 这 些 成 分或使 细 菌逃 避免 疫 识 别 , 或
感染中, NK 细胞 主要通 过 A DC C效 应 、 分泌 I F N一
并 经此 介 导 并 激 活 巨噬 细 胞 清 除 细 菌 。C 5 7 B L / 1 0
小 鼠试 验表 明 , NK 细胞 不是 控制 流 产 布鲁 菌 ( B r u -
流产 , 尤其 是牛 、 羊 和 猪 症 状严 重 ; 人 感染 后 导 致 波 浪热 、 心 内膜炎 、 关 节 炎和骨 髓 炎 。该 病 不仅 对 畜牧
业造 成 了极大 的 经济 损 失 , 也 给 人 类 的 生命 和健 康
带来 了极 大 的威 胁 。布 鲁 菌 病 流 行 于世 界 各 地 , 据 调查 全世 界 1 6 0个 国家 中有 1 2 3个 国 家有 布鲁 菌 病 发生 , 我 国多见 于 内蒙 、 东北 、 西 北 等和 半农 半 牧 区 。 国内外学 者针对 机体 抗布鲁 菌感 染 的 免疫 防御 机 制 开展 了大 量研究 。本 文分别 从 机体 抵抗 布 鲁菌 的免 疫 机制 和保护 性 抗原 两个 方 面 进 行 了综 述 , 以期 为 进一 步研 究免 疫系 统监视 和清 除布 鲁 菌 的机制 和 布 鲁 菌疫苗 提供 借鉴 。
动 物 医学进展 , 2 0 1 4 , 3 5 ( 2 ) : 9 5 — 1 0 1
Pr o g r e s s i n Ve t e r i na r y Me d i c i ne
抗 布 鲁 菌 感 染 免 疫 防 御 机 制及 相 关保 护 性 抗 原 研 究 进 展
这一能
有重 要 的作用 。
1 . 2 细 胞 因 子
细胞 因子 在抵 御布 鲁菌 的感 染 中起 了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利用 马 尔 他 布 鲁 菌 ( B. me l i t e n s i s ) 菌 体 提
取 物刺 激脾 细胞 后 _ 3 ] ,白细 胞 介 素 1 2 ( I L 一 1 2 )p 4 0 和I L 一 2 3 p l 9 、 I L 一 1 8 、 I L 一 1 0 、 MI G 的 mR NA 水 平 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