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理解这一政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掌握和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的的内容、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素材,通过学习,明确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和创新是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苏联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其探索与实践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举。联系我们国家的改革发展之路的史实,体会到国家发展与国民幸福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难点: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认识。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多种材料设置情境,进行直观教学,再现历史,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

(2)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链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判断。

(4)情感教学法:情感升华。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以邹城市实验中学校园春色导入。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咱们学校的满园春色,你对春天有何感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承载着希望,承载着梦想,也充满了幸福的期待。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个向往春天、追逐春天并期待春天的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综述::我们通过三个篇章(向往春天——春天来了——春天还在吗)来了解这段历史……

过渡: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要“和

平与面包”的口号成为了现实,苏俄人民期盼着更为温暖更为明媚的春天来临。

第一篇章:向往春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个历史细节:难忘1918+“背口袋的人”+从“立战功”到“调枪口”。

我们通过三个历史细节来走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揭开神秘的面纱,还原真实的历史!

细节1:难忘1918

(师过渡)1918年怎么了1918年对于苏俄人民意味着什么

展示:1918年苏俄面临的形势图

十月革命胜利,苏俄单独与德国签订条约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不满。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武装干涉——这就是1918年的苏俄形势图。(自动播放)干涉军兵分三路进攻苏维埃政权,试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这片红色部分就是苏维埃实际控制地区,仅占当时俄国国土的四分之一。南部产粮区(激光笔点击南部地区)也被反动势力白军控制。

设问: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一种什么样的形势

同学回答….

(师)肯定学生回答,出示:政权危机、粮食危机

于是苏维埃政权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并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战时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措施的内容如何,是否有人民所期盼的春天请大家迅速浏览一下教材

二、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措施

细节2、背口袋的人

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 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

“背口袋的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人。在整个国内战争期间,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运进城里的。

——闻一《俄罗斯通史》

材料略,师设问:①为什么会出现背口袋的人(导出取消自由留易、实物配给制);

②反映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导出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导出企业全部国有化)

师问:这四项措施中,哪些措施体现“一切为了前线”的迫切性(生)余粮征集,能够最大限度地供给前线。师引导:也正是当时战争的特殊环境,实行普遍的工业国有化、取消一切商业贸易,显然不是战争急切且必要实行的,那么,它还包含了布尔什维克政党的何种期盼

教师补充资料: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想预设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师引导学生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体现了列宁追随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试图通过此项经济政策实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所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师过渡:1920年主要战役基本结束。出示两幅图红军凯旋,列宁称赞其为“一个

英勇的奇迹!”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打退了反动势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赢得了战争,但赢得了人民了吗苏俄人民是否迎了向往的春天出示图表,表略,通过图表对比,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学生自发回答问题。

师总结:于是1921年,农民的暴动几乎遍及全国;甚至这种不满还影响了军队。细节3 从“立战功”到“调枪口”。

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海军总部,曾在“十月革命”中打响第一炮的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苏俄又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于是列宁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了如下反思:

为什么在艰苦卓战争年代,人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勒紧裤腰带跟着我们走,而在用鲜血与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

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基地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请同学们走进列宁,走进列宁的内心,揣摩列宁的心理,读出下面的几段话。应该读出:困惑、遗憾、坚定。

过渡:于是列宁又开始了另一场伟大的实验,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勇敢的调整---苏俄人民期盼的春天终于来了!

第二篇章:春天来了

——新经济经济政策

三个历史细节:勇敢的调整+远方的客人+苏俄(联)的春天

三个细节了解新经济政策.同学们先浏览一下教材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细节1、勇敢的调整:

俄共(布)十大后,政府宣布,1921年-1922年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亿普特低了很多.粮食税政策受到人民的欢迎,他们看到,扩大耕种面积,多打粮食就能多得粮食,吃不了的粮食可以拿到集市出售,农民生产积极性于是大大提高,工农关系重新稳定。—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读完后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分别点击,引导同学们说出粮食税和恢复自由贸易.

细节2、远方的客人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1921年,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列宁将政府无力经营的石棉矿以租让的形式交由哈默开发。此后,哈默联络了30多家美国公司与苏俄(联)做生意,对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列宁亲切地称他为“哈默同志”。

——丹尼尔《哈默传》

教师提问学生:从刚才”远方的客人”故事中,你发现了苏俄哪个新的经济政策接着提问学生,当时政府对待中小企业有什么变化除了这些措施之外,新经济政策还有什么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提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