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青铜器

合集下载

高XX术青铜器教案范文

高XX术青铜器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1.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青铜器的种类和特点。

3. 青铜器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1. 青铜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

2. 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青铜器图片、实物或模型。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青铜器的定义,引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 展示一些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青铜器的魅力。

二、基本知识学习(20分钟)1. 讲解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

2. 介绍青铜器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多样化。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讲解其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

2. 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课后可以继续了解青铜器的知识,拓展视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青铜器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展示一些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青铜器的美丽。

二、实践活动(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青铜器设计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属于自己的青铜器。

2. 学生可以利用纸、彩泥等材料,制作出自己设计的青铜器模型。

三、分享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青铜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第二章第四节《古代青铜艺术》。

详细内容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制作工艺以及青铜器上的纹饰艺术。

重点学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青铜器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对青铜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纹饰艺术。

重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器物的特点及用途。

2. 知识讲解:(1)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制作工艺。

(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青铜器纹饰的象征意义及审美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青铜器的用途、制作工艺及纹饰特点。

4. 例题讲解: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及价值。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鉴赏其他时期的青铜器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古代青铜艺术2. 内容:(1)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制作工艺(2)商周时期青铜器特点(3)青铜器纹饰艺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制作工艺。

(2)分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并结合实例说明。

(3)比较商周时期与其他时期青铜器的异同。

2. 答案:(1)青铜器的起源:约在公元前2000年,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而来。

制作工艺:采用陶范铸造法。

(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造型庄重、纹饰繁复、象征性强。

(3)商周时期与其他时期青铜器的异同: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较为庄重,纹饰繁复,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而其他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有所不同,如战国时期青铜器造型更为细腻,汉代青铜器纹饰较为简单等。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1一.课标内容: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

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司母戊鼎;通过文物欣赏,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2)难点:汉字的演变;青铜工艺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王懿荣与甲骨文》FLASH动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时期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自学探究:(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3)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5)青铜时代是指我国的哪几个朝代?3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了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

(2)趣味识字:展示一组甲骨文,请同学试着写出相应的现代汉字。

(3)推理想象:想象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推理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4)重点介绍:上讲台展示课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资料;出示图片,设置情境题“假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你当解说员,请你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观者介绍司母戊鼎”(5)文物欣赏:出示一组青铜器图片(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说一说他们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五.教学后记:1.课文很多生僻字,应该帮助学生注音。

墟xu戊wu盂yu钺yue爵jue懿yi2.趣味识字:应教给学生一些识别方法。

美术教案《青铜器》(通用)-2024鲜版

美术教案《青铜器》(通用)-2024鲜版

繁复之美
青铜器纹饰繁复细腻,通过多 层次、多变化的构图和线条表 现出华丽繁复的艺术风格。
象征之美
纹饰的象征意义赋予了青铜器 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4
04
青铜器铸造工艺
2024/3/28
15
铸造方法
2024/3/28
失蜡法
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 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 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2024/3/28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经济 价值也在不断攀升,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热 门藏品。
22
市场行情
拍卖市场
近年来,青铜器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十分抢眼,成交价不断刷新纪录。
私下交易
除了拍卖市场外,青铜器在私下交易市场上也十分活跃,但需要注意真伪和价格问题。
2024/3/28
投资前景
制内范
将制外范使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 薄层,再用火烤干,制成内范。刮去 的厚度就是所铸铜器的厚度。
2024/3/28
17
工艺流程
2024/3/28
合范
将内范倒置于底座上,再将外范 块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合拢后, 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 留下一个浇注孔。
浇铸
将化合均匀的铜液从浇注孔灌入 ,等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 内范,将所铸的铜器取出。
浑铸法
器物一次浇铸成形的铸造方法。其范块组合有二合、三合、 甚至多合。浑铸法铸成器物全身无一处断痕,器身可留出很 多空白以安置活动构件,使青铜器产生复杂的变化。
16
工艺流程
制模
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美术》第2课《历史的见证——中国古代青铜器》,重点学习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从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2. 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3.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4. 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功能以及艺术特点;2. 掌握青铜器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3. 感受青铜器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功能以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青铜器图片、实物、PPT、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青铜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学习(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介绍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分析不同时期的青铜器特点。

(2)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和功能,如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3)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4)青铜器的历史价值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并进行现场鉴赏。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有关青铜器的鉴赏题目,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青铜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青铜器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发展历程2. 青铜器种类与功能3. 青铜器艺术特点4. 青铜器历史价值七、作业设计答案: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对青铜器进行鉴赏,并从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同时阐述其历史文化价值。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
第二课陶瓷,人类学会使用火,并且懂得控制火的温度烧制陶器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仰韶文化”彩陶进入兴盛时期。瓷器的出现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以景德镇为制瓷中心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第三课青铜器,古代人们认识了各种金属并学会冶炼合金,是奴隶制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有价值。青铜器文化是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核心,其中商周时代的礼器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5.与主题相关的资源是否丰富?

学习单元的
课时框架
分3课时学习1、古代石器、玉器,2、陶瓷,3、青铜器,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以及中国古代艺术成就发展。
本单元第一课玉石之分,旧石器时代先民在使用石头作为劳动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了“石之美”,并把玉从石中区分出来,在打制和打磨石器的过程中树立了对于玉的审美,也逐渐累积对玉的打磨工艺。(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把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上第一个高峰。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君子比德于玉,大圭不琢,这些都能很好地了解玉文化。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
一致
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作用?能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思维导图)

3.主题能否反映富有挑战性的、能吸引师生兴趣的学习问题或任务?

4.主题是否与生活、生产中的真问题相关?能否让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2.能够辨识和欣赏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艺术魅力;3.提高学生的造型观察和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掌握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中国传统艺术中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地位和发展历程;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第二课时1.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第三课时1.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1.梳理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联系和区别;2.综合鉴赏三种艺术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展示法;3.构思创作法。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玉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玉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玉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玉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玉器鉴赏的文章。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陶瓷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1.讲解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陶瓷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陶瓷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陶瓷鉴赏的文章。

第三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青铜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青铜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青铜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青铜器鉴赏的文章。

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

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2、能力目标: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爱国热情。

二、重点难点:1、重点: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2、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三、教学过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展示导学案的内容:1 组:玉是怎样鉴定的吗?2 组:玉与玉器有何区别?玉器的设计创作采用怎样的方法?3 组:中国最早的玉在那个时代吗?4 组:为何中国人特别喜欢玉?5 组: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6 组: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7 组: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有何特色?8 组:什么是青铜器?青铜器是怎样分类的?9 组:春秋战国青铜艺术有何特点?秦汉青铜艺术的代表作品是?(一)古代玉与玉器艺术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分析讲解玉的相关知识:同学们知道玉是怎样鉴定的吗?玉:石之美”的说法,致使“玉”这个字,广义的成为美石的统称。

强调光泽、透明度、声响等物理特性以区别玉石层次。

中国历代玉器温润圆熟,晶莹剔透,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所谓的五德是指仁、义、智、勇、洁。

意思是色泽温润,表里一致,敲击声音舒畅悦耳,坚韧而不被折弯,可以雕琢的棱角凌厉,却不会割伤人的美石。

你理解玉吗?何为玉器?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佩玉以求避邪除凶,食玉以求长生不死,穿玉衣以求尸体不朽。

玉有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用玉原料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

A货就是天然翡翠,B货就是染色处理过后的翡翠,C货就是树脂、玻璃仿冒的翡翠饰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青铜器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3二、授课时间: 3课时(2008年9月11日)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发展。

2、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难点: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六、课业类型:讲授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过程:导入:青铜治炼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伟大的青铜时代,历经了夏、商、周,持续了1500多年的时间,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古代中国迈开了世界文明史上领先的步伐。

在中国发现的青铜器,不管是数量、种类,还是精美程度,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青铜是什么?青铜:红铜、锡和铅的合金。

红铜的熔点高,软。

溶化困难那。

加入锡和铅降低熔点,增加硬度。

青铜器的铸造成功,是人类快出时期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课后小辞典)二、青铜器提问:你知道得最有名的青铜器是什么?A商代司母戊鼎1鼎文化(1)提问:鼎是做什么用的?功能?鼎原始社会日用的饮食容器。

商周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礼器”。

(2)提问:鼎象征什么?看看这些文献和成语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用鼎制度,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文献又载“铸九鼎,像九州”。

成语: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

(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用作“别上下,明贵贱”2挖掘故事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

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粗约五厘米的麻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

当提到六七米时,粗实的绳子突然断裂了。

到了第三天夜里,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方鼎的出土始终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

不久,驻安阳飞机场的日军警备队长黑田荣次前来"参观"。

古董商出20万银元购买,要求村民将鼎砸成四至十块,以便运走。

钢锯条锯,但由于方鼎的硬度高,没锯动。

后来,村民认为把方鼎破坏了太可惜,还怕万一萧寅卿不要,不完整的方鼎会很难出手,于是村民停止肢解,又将方鼎埋入地下保存了起来。

3艺术特点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

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

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立耳、方腹、四足中空。

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B商代四羊方尊1文化起源文献记载的商代文明仅限于黄河流域,一件无意间发现的青铜器揭开了辉煌的江南商代文明的一角。

——四羊方尊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出土,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

礼器。

2欣赏方口大沿,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重达34公斤。

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设计奇特独一无二的造型,理当进入文物精品之宝库。

纹饰——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四角各塑一羊,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羊胸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

全体饰有细雷纹。

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

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肩饰高浮雕蛇身有爪的龙尊四面正中,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

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的恰到好处。

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

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

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铸造工艺四羊方尊被认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C西周大盂鼎1造型造型端庄稳重,雄伟凝重。

纹饰简朴大方,双耳立在口沿上,腹下略鼓,口沿下及足上部均饰饕餮纹,足上部有扉棱。

腹内壁有铭文19行,共291字,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2书法成就金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书法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

1金文由于是铜铸的,有凝缩力——浑厚2笔画上铸的曲线,转折处有弹性——坚劲婉曲。

3结构上单字端正,——严谨有序。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特征——“器制沉雄厚实,刻镂深重凸出,纹饰狞厉神秘”问题:为什么说青铜器是狞厉美?狞厉表现在哪?(图片)狞厉表现在青铜器的纹饰上——饕餮纹问题:饕餮象什么?•饕餮纹——真实的想象出来的东西。

还具有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

吃人的饕餮•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外族),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袛(本族)。

•狞厉的美通过变形、恐怖的动物形象。

具有威吓神秘的力量,指向了某种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D春秋战国越王剑引入: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卧薪尝胆”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

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跃入人们眼帘春秋战国越王剑——三我国兵器制造史上不朽的杰作1欣赏“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中,它出土时完好如新,锋刃锐利。

全剑长55.6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米。

剑身上装饰着菱形花纹,剑格(剑柄与剑刃相接处)两面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着精美的花纹。

镌有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

“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越王勾践剑千古之谜•勾践剑为何在墓中被水浸泡2000多年仍锋芒毕露寒气逼人?•绚丽的菱形暗纹如何产生?•古人采用何种精密技术铸出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1锋利结构——锡铜双色剑,剑脊红黄色,刃黄白色。

X荧光分析中间铜含量较高,两边锡含量高。

从金属性质上来说,铜的韧性好硬度低,而硬度高韧性差在外力冲击下易折断。

观察其他断剑的横断面,(图)分次铸成的。

刚柔兼备,智慧令人惊奇。

2不生锈材料——“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

大家知道,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

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溶点大约在4000℃。

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

我们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形态记忆合金——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

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3剑表面的纹饰,双面交叉构成的菱形,从剑格到剑峰,随剑体的变化逐渐变小,但视觉上确是规范均匀的,富有装饰性。

纹饰用力擦拭不会磨损,但又不是用机械方法潜入剑身的。

像现在的电镀工艺。

技术研究人员分析纹饰区和非纹饰区的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

这种纹饰的形成,是一种优先腐蚀、氧化的处理方法。

青铜表面涂有金属膏剂经扩散处理后,表面呈白色。

没有涂金属膏剂的地方是铜黄色。

这个剑早期可能是黄白相间的菱形纹饰。

后经土壤埋藏的腐蚀,变成黑黄相间的色泽。

4薄壁同心圆的剑首由11道极薄的铜片制作的同心圆,最小壁0.2 毫米,最宽壁1 毫米。

壁高0.2—2 毫米,槽宽0.3—1 毫米。

同心圆的槽底部分布突起的绳纹。

现代的青铜铸件技术厚必须大于3毫米否则无法成型。

有了各种方法的猜测——车削法,失蜡法等。

仔细观察后发现壁内光滑,有的似乎有旋纹。

猜测可能是用带齿的模板制作出来的。

先用硬木刻出有同心圆的剑首样式。

再制作陶范。

然后浇铸青铜溶液。

薄壁技术源远流长。

很多容器口、底厚0.2毫米。

E春秋立鹤方壶1造型风格巧夺天工青铜时代绝唱壶上物像众多,杂而不乱。

神龙怪虎,神态各具。

当然,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乃是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以及伫立莲瓣中央一只立鹤。

仙鹤亭亭玉立,双翼舒展,引颈欲鸣,表现出的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形神俱佳,栩栩如生,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

因此莲鹤方壶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它说明郑国的工业科技水平特别是青铜器铸造工艺,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器物都具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

反映在艺术造型上,则表现出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

莲鹤方壶的艺术风格已迥然有别于殷商、西周,在盖顶莲瓣中心立一张翅之鹤,全然超出了西周以上神秘凝重的氛围,显露出清新的气息,当此之时,旧的礼制迅速崩溃,新的观念正在形成。

表现在青铜艺术上,也正在开创一代新风,是时代精神之象征”,标志着中国艺术风格的一个新的开端。

F秦汉长信宫灯1造型特点灯的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

神情恭谨、小心翼翼,表现出一个下层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

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

灯盘可以转动,灯盘上的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

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

灯的各部分还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洁。

整个造型自然优美、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三、各个时期的特征(对比特征)商代的青铜器装饰感强,神秘﹑厚重由权威。

西周的青铜器风格趋向俭朴,追求朴素淡雅之美。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造型奇巧,手法趋向写实,纹饰易于理解。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更加轻便,精巧,实用。

十一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系统分析著名的青铜器物,从司母戊大方鼎国之重器的大重、四羊方尊高超的铸造水平、大盂鼎书法成就、越王剑的科技水平、立鹤方壶美学成就、长信宫灯设计巧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