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播散性隐球菌感染一例

合集下载

隐球菌感染的主要类型与治疗

隐球菌感染的主要类型与治疗

隐球菌感染的主要类型与治疗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torulosis)是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近年来真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和肉芽肿已不少见,易与其他颅内疾病混淆而延误治疗,故病死率高,应予以警惕。

本病亦可累及肺、皮肤、皮下组织、骨骺、关节和其他内脏、组织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10岁以下小儿发病率较低。

男性多于女性(3∶1)。

我国自1946年正式报道此病以来,儿科各地均有发现。

正常人常暴露于新生隐球菌的环境中,但发病者极少,人体对隐球菌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起着重要作用。

体液免疫包括:抗荚膜多糖抗体以及补体参与调理吞噬作用,协助吞噬细胞吞噬隐球菌。

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菌才易于侵入人体而致病。

一般起病缓慢,开始症状多为轻度阵发性头痛,以后则逐渐加重,但仍可自然缓解,经常反复;多伴有恶心、呕吐、晕眩及不同程度的发热,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各种眼部征象(有视力模糊、眩晕、复视、畏光、眼球麻痹、震颤、弱视等)。

常伴有眼底水肿及视网膜渗出性改变3.皮肤粘膜隐球菌病皮肤粘膜隐球菌病很少单独发生,常为全身性隐球菌病的局部表现,可能由脑膜、肺部和其他病灶播散所致,主要表现为面部座疮样皮疹、硬结或随病变扩大而中心坏死,形成溃疡。

间或也有发生于硬腭、软腭、舌、齿龈、咽部、鼻腔等粘膜上。

自觉症状并不严重,病程漫长。

一、隐球菌感染的主要类型1.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原因不清,可能与脑脊液中存在天门冬素及肌酐有助于菌生长有关。

也易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及脑膜脑炎。

1978年Forar统计220例隐球菌感染病例中,仅有19例无中枢神经受累,因此隐球菌脑膜炎是真菌所致胸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其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脑膜炎,但有时隐球菌性肉芽肿局限于脑和脊髓的某个部位,则与脑瘤或脑脓肿等相似。

原发性脾脏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报告

原发性脾脏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报告

原发性脾脏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报告郭义敏;毛星星;冒青;陈艳【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脾脏新型隐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2岁3个月,因持续发热、贫血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入院,平素健康,无免疫缺陷.查体心肺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腹部CT检查发现脾肿大和腹腔内多发肿块.脾手术活检病理证实为脾脏新型隐球菌感染.结论脾脏新型隐球菌感染可致持续发热、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腹腔多发肿块和脾肿大.【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9(037)002【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脾脏新型隐球菌;发热;脾肿大;儿童【作者】郭义敏;毛星星;冒青;陈艳【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贵州遵义 563000;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贵州遵义 563000;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贵州遵义 563000;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贵州遵义 563000【正文语种】中文隐球菌病是一种侵袭性真菌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

临床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 其他深部特殊部位隐球菌感染很少见,且深部隐球菌感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2]。

本文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脾脏新型隐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患儿,女,2岁3个月,因发热48天入院。

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4、5次/d,体温最高38.5 ℃,持续约1~2小时,口服退热药后体温能降至正常范围,偶有单声咳,伴多汗及面色苍白,无头痛、抽搐及视物异常,无皮疹及骨骼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无腹痛、腹泻及呕吐。

曾于外院多次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或稍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最高达0.34;血红蛋白降低,最低62 g/L,血小板正常范围;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腹部彩色超声示肝脾大,脾脏表面呈波浪状,不均质。

带你认识新型隐球菌病

带你认识新型隐球菌病

某中年女性反复出现头晕、头痛、呕吐,CT提示颅内占位伴颅骨转移,临床医生考虑颅内恶性肿瘤伴转移。

神经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将病变的颅骨切下后送到病理科检查,在其中找到了一种病原体———新型隐球菌,证实了患者是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什么是新型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可累及神经系统、肺、皮肤、骨骼系统和血液等。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人类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土壤和鸽粪中最多见。

新型隐球菌在鸽子粪便中可存活1年以上,所以鸽子是重要的自然宿主和传播媒介。

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空气、食物、水和用具,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感染。

目前,尚未证实存在动物与人,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

该病发病往往与机体抵抗力低下、身体状况不佳及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相关。

新型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感染新型隐球菌后,潜伏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变化多样。

根据累及的部位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80%,其中又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最为常见。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或者颅内压升高引起恶心、呕吐、烦躁和性格改变等症状,严重时病变累及脑实质,可表现为颅内占位的临床表现,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肺新型隐球菌病肺部新型隐球菌感染时多起病隐匿,可有发热、咳嗽、咳痰、气短、胸痛等症状,亦可无症状。

胸片常见肺局限性小斑片影,常误诊为肺结核或非典型病原体肺炎。

小部分也可表现为实性占位,临床和影像学都容易误诊为肿瘤,经外科手术或者穿刺病理检查后才能明确诊断。

皮肤新型隐球菌病皮肤是播散性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主要表现为各种皮损,皮损表现多样、无特异性。

单凭皮损无法进行诊断,需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查辅助诊断。

骨骼、关节新型隐球菌病该类型大约占新型隐球菌病的10%。

表现为连续数月的骨骼、关节肿胀和疼痛。

出现溶骨性病变时,通常以冷脓肿形式出现,可累及皮肤,需要与结核感染鉴别。

以反复多发脓肿为表现的播散型隐球菌病1例

以反复多发脓肿为表现的播散型隐球菌病1例
s e si h ih ic h b c s ia p a e fe n i o n r ia e a d a t u g lte a y wi mp oe ii io o n e s n t er t l .T e a s e s ds p e rd atri cs n a d d a n g n n i n a h rp t a h tr n B l s me a d g ia i f h e p
胶凝集试验均 阴性 , 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 后在右髂 部脓肿切 开组织物 中培养到 新生隐球菌 。经脓肿切开 引流及静
脉滴注两性霉素 B脂质体联合伊 曲康唑治疗后 , 脓肿消退 , 症状 消失 , 改用氟康 唑联合氟胞嘧 啶治疗 4个 月后停药 , 已随 并
访至 今 7个 月 , 者 未 有 发 热及 新 的脓 肿 出现 。 患
h s i lw t - e rmut l b c se n -  ̄ h f fv r sc ifc mpa u . h e u T n b c s e n b l w .s i sa d s e— o p t i iy a l p e a s e s sa d 2 mo t e e h e o li t T e rc  ̄e ta s e s so e l s k n n k l a h i 0 a o
中 国真 菌 学 杂 志 2 1 0 0年 l 0月 第 5卷 第 5期
C i JMvo,coe 0 0 V l , o5 hn elO t r 1 , o 5 N . b 2

病例报告 ・
以反 复多 发 脓肿 为表 现 的播 散 型 隐球 菌病 1 例
史会连 陈澍 蒋 卫 民 朱利平 翁 心华
S i in, HEN S u, I HIHu — a C l h JANG We — n , HU L — i g W E n h a imi g Z i n , NG Xi— u p

一例肺部隐球菌感染的病例分享

一例肺部隐球菌感染的病例分享

肺隐球菌病例分享病例信息男性,43岁,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微咳嗽,干咳为主,未特殊治疗,一周前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咳嗽较前加重,粘白痰,量少,口服“布洛芬”及头孢效果不佳。

遂进行影像学检查后进行右肺穿刺活检。

镜下形态图一:HE染色,镜下见由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聚集形成以慢性炎症纤维化为背景的肉芽肿,并隐约可见部分淡灰色周围透亮的小圆形球体,可疑隐球菌感染。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对该组织进行了PAS染色和六胺银染色。

图二:PAS染色(+),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大量隐球菌孢子被染成玫红色。

图三:六胺银染色(+),隐球菌孢子被染色黑色病理诊断:(右肺穿刺活检)慢性肉芽肿性炎,符合隐球菌感染。

讨论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us) 是由孢子菌属酵母菌样真菌-新型或格特隐球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性疾病。

【好发部位及人群】可感染健康的个体,病变主要是肺部,但多数是发生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且常表现为播散性隐球菌病,特别是霍奇金淋巴瘤、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患者、结节病、糖尿病患者以及AIDS和其他被破坏了细胞免疫的个体。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但常发生在30~50岁,大约1/3患者无症状。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慢性咳嗽、低度发热、胸膜性或非胸膜性胸痛、咳黏液痰、身体不适和体重减轻。

胸部X线表现为肺和间质浸润改变,可有单个或多个结节。

肺段和小叶实变,可发生空洞变(10%~15%发生率),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水少见。

进展性肺隐球菌病,较常见是由肺经血行播散到脑膜,其他器官受累相对较少,但可经肺原发病灶播散到皮肤、骨、关节、淋巴结、肾、前列腺、脾、肝和其他内脏。

【大体】受累肺脏切面可见实性灰黄-棕黄色团块状实变区(图5-154A),可单个或多发,切面呈黏液样或胶样改变。

在播散性感染的肺脏重量较重,有实变。

【光镜】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隐球菌组织学改变常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反应。

肺隐球菌病41例临床分析

肺隐球菌病41例临床分析

【 bt c】 O j t e o nr s t oni f u oa r t o oifm aa z gi icl hr t scMe os A s at r be i T c a e gi no pl nr c p c cs o nl i s l i a c rt. t d cv i e eh c t o m y y o c sr y n t cn a c a e i i h
Cl c la l sso c s so ul o r r t c c o i i a na y i f41 a e f p m na y c yp o o c ss ni
W EIPig, ip n n LIHu — i g
( eat etfR si l yP lo ayH si l nj U i rt ,h nh i 0 4 3 C ia D p r n o e r o , um n r o t T gi nv sy S a g a 0 3 , hn ) m po g p ao o ei f 2
F r —n a et dan sda um nr rpoocs u opt (0 3 1 2 0 . 0 w r c d dadte l ia ca- ot oep tns i oe spl oayc t coi i or si 20 . — 06 1 ) eei l e n ici c hr y i g y c sn h l a nu hr n l at ii , ai n ig , u o g a t t p to g s n fna t rpe n l wu eut w r s de . eut ① c r tsi g n f dnsi n l i s, a l i ,atu glh a i a dfl -p r l ee t i R sl e sc m gi mm oc e l h oe i e s oo s s u d s

一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个案护理发布时间:2023-03-01T01:47:34.40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李敏怡[导读]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李敏怡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

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或不适当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呈增长趋势。

病原体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灶后经血液循环播散于脑膜。

其常见症状多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头痛加重并转为持续性,躁动不安等。

我科曾收治一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经过治疗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及经验总结如下:【关键词】隐球菌脑膜脑炎经验总结1.临床资料患者反复头痛、行走不稳约1月。

于2017-10-27 20∶47收入本区。

患者1月前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呈头颈部疼痛,间中难忍,伴行走不稳,表现为左侧肢体平衡失调,无言语不清,无饮水咳呛,无吞咽困难,间有头晕,非旋转性,无肢体抽搐、无呕吐、无晕厥,无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2017-10-9至2017-10-27在广州三九脑科医院住院,主要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情稳定,予出院并建议继续两性霉素B静滴每日1次及鞘内注射每周2次治疗,患者自行到我院门诊要求住院,由门诊收住我科,起病来,患者精神、睡眠、胃纳欠佳,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合并有发热,血培养提示产气肠杆菌,考虑合并败血症,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血培养阴性,目前患者无再发热,复查血化验提示肝功能损害、贫血,入院后予告病危、抗感染(美罗培南)、抗真菌(静脉两性霉素用4.4625g)、脱水、补液、抗血小板、护肝、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等治疗,同时行腰穿检查及行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鞘内两性霉素用20mg),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病情相对稳定出院。

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诊断——附1例尸检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诊断——附1例尸检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关键词 1 播散 性隐球 菌病;尸体解剖;鉴别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 1 . 59 4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编 号1 1 0- 2 7( 0 7 3 0 1- 3 9 3 5 2 0 )0- 04 0 0
D a n ss o is mia e y t c c o i On a e o e o ta o ta t p y a d r _ e o i g o i fd s e n t d cr p o o c ss( e c s fr p r b u u o s n I i w f B v
e mi to o ntr tta l i a it r tta l i u t r c y o o c s a e c iia t m a e f e i t a xa nai n f i e siil fud nd n e s iil fu d c lu e of r pt c c o r rtc l o k d fnie d gno i Ea le l i ss. ri r i gno i a i pr ve he da ss c n r e o t pr gn ss o d se i td r o o i f i s m na e c ypt c c o i o o c ss.
A c s of u o s w ih dis m i t d r ae a t p y t se na e c ypt c c ss o oc o i w a sudid s t e an d dic s d i s use n r f r n e o he ie at e. e e e c t t lt r ur Re u t s /s
【 y w o d ]dse n td cy tc c o i;a tp y;d fe e ta ig o i Ke r s i smi ae r p o o c ss u o s ifrn ild a n ss

肝移植后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及其实验研究

肝移植后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及其实验研究
t n M eh d On 7 y a — l e l a y wa d t d d e t a c ma w t l p e u c r n t e fc ,s o l e sa d fu i s i . to s o e4 一 e ro d fmae ld s a mi e u o o i mu t l l e so a e h u d r n o rl t h i h mb
(. 1 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皮肤性病科 、 北京大学真 菌和真 菌病研 究中心, 北京 103 ;. 004 2 天津市第一 中心 医 院皮肤 科 , 天津 3 0 9 ) 0 1 2
【 摘要 】 目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方法 患者女 , 4 , 7岁 肝移植术后 2 , 面部 、 、 d 肩部 四肢皮肤出现多发溃

2 8・ 6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 0 8年 1 O月 第 3卷 第 5期
C i JMyo, coe 0 8 V l . o5 hn clO t r 0 . o 3 N . b 2

论 著 ・
肝 移 植后 播 散 性 隐球 菌病 1 例及 其 实 验研 究
赵作 涛 纪黎 明 王 爱平 王 晓阳 陈伟 万哲 王 晓红 武玲慎 ‘ 李若 瑜

(. eerhC ne rMe i lMyooy D p r e tfD r tl y& Vnr l y Fr o i lP kn nvr t,eig 1R s c e t f dc cl , eat n emao g a ro a g m o o eee o ,i t s t ,eig U i sy B rn og sH pa ei 10 3 ;. eat et D r tl y Fr et o i lTajn3 09 ) 00 4 2 D p r n o emao g ,i t ne H s t , in 0 12 m f o sC r p a i

患了隐球菌病怎么办

患了隐球菌病怎么办

患了隐球菌病怎么办
一、概述
某同事的一位朋友身上长了丘疹、痤疮样脓疱,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去当地的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却没有一点起色。

也有用中药调理,但问题反复。

后来去了市医院就诊,在那里的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步骤/方法:
1、去医院挂了专家号,排了很久的队才挂到了专家号。

专家为他做了检查也做血液化验。

后面确诊为隐球菌病。

医生开具了静脉滴注:每日0.1mg/kg,如无不良反应,渐增至每日1—1.5mg/kg,疗程1—3个月。

静注时用5%葡萄糖液稀释,浓度不超过0.05—0.1mg/ml,缓慢静脉滴注,每剂不少于6小时滴完。

治疗了1个多月后就有了明显的好转了。

2、医生说要积极治疗基础病,增强病人机体免疫力。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主动给予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或免疫增强剂。

对危重病人加强保护性隔离,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控制出入人员的流动。

积极治疗皮肤黏膜的真菌感染,防止血源性播散。

预防复发。

3、医生也给了一副食疗的方子。

食谱原料:
鲜生鱼100克,塘葛菜30克。

制作方法:
先将生鱼去鳞和内脏洗净,加适量水共煲1小时,调味后进食。

播散性隐球菌病的治疗及护理

播散性隐球菌病的治疗及护理

播散性隐球菌病的治疗及护理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阿莫西林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医生会根据手头的药物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通常,药物治疗的方案包括“诱发治疗”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

1.诱发治疗阶段:目的是控制疾病的活动和快速杀灭隐球菌。

通常使用高剂量的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进行治疗,持续2-6周。

在这个阶段,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以便医生能够密切观察疾病进展和监测治疗效果。

2.维持治疗阶段:在诱发治疗阶段之后,通常需要维持治疗阶段以防止复发。

在此阶段,患者通常会转为口服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或阿莫西林,并根据临床病情确保治疗时间足够长。

该阶段的治疗通常需要几个月至一年不等。

二、护理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播散性隐球菌病的护理也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1.防止交叉感染: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的病原体会排在体液和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传播给他人。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和管理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穿戴无菌衣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2.注意个人卫生:隐球菌会通过病人的皮肤、黏膜等部位进入体内,因此,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和床单等,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卫生。

3.营养支持: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对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胃口和消化功能,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等的摄入。

4.心理疏导:播散性隐球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很高的心理压力。

医护人员需要提供情绪和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5.定期随访:隐球菌病治疗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以便医生能够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提供定期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

伴播散性皮肤感染的系统性隐球菌病1例

伴播散性皮肤感染的系统性隐球菌病1例

头痛等神 经 系统 症状 , 但 由于 缺乏 头 颅 阴影 像 学和脑脊 液病 原 学支 持 ( 经 济 等 原 因 未 做 相 关
检查 ) , 不 能 完 全 排 外 中枢 神 经 系统 感 染 。 该 病
例首先出现肺部症 状 , 继 之 出现 皮 损 , 肺 部 应 为
[ 2 ] P a p p a s P G, P e r f e c t J R, C l o u d G A, e t a 1 . C r y p t o c o c os c i s i n h u ma n
[ 4] K o k t u r k N, E k i m N. K e r v a n F e t a 1 . D i s s e mi n 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os c i s
i n a h u ma n i mmu n o d e ic f i e n c y v i r u s — n e g a t i v e p a t i e n t : a c a s e r e — p o r t e . My c o e s, s 2 0 05, 48: 2 7 0 — 2 7 4
生隐球 菌感 染 和 播散 的条 件。有 文 献 报道 : 结
核杆菌感染伴有 C D T淋 巴 细 胞 减 少 , 经 抗 结 核 治疗后 C D T淋 巴细 胞 逐 渐 恢 复 正 常 J , 但 也 有 新生隐球菌 与结 核合 并 感 染 而 C D T淋 巴 细 胞 正 常 的报 道 。 本 文 患 者 由 于 自 动 出 院 , 未 进
i mmu n o d e i f c i e n c y v i r u s — n e g a t i v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e r a f o e fe ct i v e

慢性肝衰竭并发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

慢性肝衰竭并发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

慢性肝衰竭并发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
朱紫衣;贺腊;杨晓悦;李毓龙;周利;冀承杰
【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
【年(卷),期】2024(19)1
【摘要】慢性肝衰竭患者由于机体吞噬功能受损、补体水平降低、免疫调节障碍、进行侵入性手术、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以及与肝脏疾病相关的胃肠道出血等,
导致隐球菌感染率明显上升。

并发隐球菌感染的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
极高。

本研究报道了1例慢性肝衰竭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患者,旨在提高临床医
生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肝衰竭患者生存率。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朱紫衣;贺腊;杨晓悦;李毓龙;周利;冀承杰
【作者单位】简阳市人民医院实验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9.4
【相关文献】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并发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
2.ANCA相关性血管炎、慢性
肾衰竭患者发生播散性新生隐球菌病1例3.AIDS并发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1例4.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5.播散性隐球菌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的护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隐球菌的诊治

隐球菌的诊治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非脑膜、非肺部隐球菌病患者
隐球菌血症患者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CNS疾病被排除、无真菌血症、仅有1个 部位感染、无免疫抑制危险因素的患者
氟康唑每日400 mg 6-12个月B-III非HI源自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CNM抗真菌治疗
治疗方案
疗程
证 据
诱导治疗
AmBd(每日0.7-1.0 mg/kg)+氟胞嘧啶(每日100 mg/kg) ≥4周a,b
2010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两种方案均建议采取分期治疗的方式进行,在初期的 诱导治疗中,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0.5—1 ms/(kg·d)) 和氟胞嘧啶(100 ms/(kg·d))作为诱导治疗得到全球专 家的广泛认可; 氟康唑作为后续治疗也得到了普遍赞同; 在诱导治疗时间上,本方案推荐至少8周,而与IDSA 的初步方案以及更新方案均有不同; 两种方案在诱导治疗的时间和维持治疗的剂量上存在 一定差异(可能与我国两性霉素B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 有关,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维持剂量需要 一段时间,一般维持剂量也较低) 。
误诊疾病 脑寄生虫病
疟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葡萄球菌脓肿 播散性脑脊髓炎
原发性淋巴瘤 肾性脑病 癫痫 偏头痛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脑肿瘤 肺癌 待查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宿主 因素
+
临床 特征
+
实验室检 查:脑脊 液常规、 生化及影
像学
+
脑脊液涂 片、培养 和隐球菌 乳胶凝集
试验
临床特征
多起病缓慢,呈慢性或亚急性 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 可伴有脑实质及脑损害表现

隐球菌感染诊断详述

隐球菌感染诊断详述

隐球菌感染诊断详述*导读:隐球菌感染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原因不清,可能与脑脊液中存在天门冬素及肌酐有助于菌生长有关。

也易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及脑膜脑炎。

1978年Forar统计220例隐球菌感染病例中,仅有19例无中枢神经受累,因此隐球菌脑膜炎是真菌所致胸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其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脑膜炎,但有时隐球菌性肉芽肿局限于脑和脊髓的某个部位,则与脑瘤或脑脓肿等相似。

一般起病缓慢,开始症状多为轻度阵发性头痛,以后则逐渐加重,但仍可自然缓解,经常反复;多伴有恶心、呕吐、晕眩及不同程度的发热,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各种眼部征象(有视力模糊、眩晕、复视、畏光、眼球麻痹、震颤、弱视等)。

常伴有眼底水肿及视网膜渗出性改变。

脑脊液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不易区分,外观微浊,白细胞总数约在0.05~0.5/L之间,主要为淋巴细胞,隐球菌往往混杂其中,如不经墨汁染色则可误认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糖与氯化物均降低,蛋白常在2g/L以上,与本病炎症表现不相平行,取脑脊液离心沉渣,作墨汁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见隐球菌呈圆形孢子,直径5~20μm,内有反光颗粒,外围有一厚膜,有时可见出芽孢子,但无菌丝。

脑脊液培养亦有助于诊断。

如不治疗,多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趋于恶化,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如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精神错乱以至抽风昏迷,最后多因呼吸衰竭死亡。

严重暴发病例可在数周内死亡。

偶见有两年以上仍反复发作而迁延不愈者。

新生儿则病程较短,预后恶劣。

2.肺隐球菌病常并发于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亦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

其病变系在支气管周围发生弥漫浸润,或粟粒状分布或孤立的损害,原发者常由于无明显临床表现而被忽视。

近年来胸科手术及尸检中偶可发现肺部有很小的肉芽肿,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隐球菌感染,但临床上并未出现症状,故认为肺部隐球菌性肉芽肿可以是原发灶,以后再蔓延到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妊娠并发无症状肺隐球菌病1例及文献回顾分析

妊娠并发无症状肺隐球菌病1例及文献回顾分析

妊娠并发无症状肺隐球菌病1例及文献回顾分析酆孟洁;邱晨【摘要】@@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指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隐球菌的易感性,肺隐球菌病可能并发致命性颅内感染.既往认为该病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者,且发病率非常低.但近年报道身体健康或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的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常因临床表现轻微甚至无症状,而被误诊或漏诊.【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4页(P254-256,封3)【关键词】肺疾病;闭经;妊娠【作者】酆孟洁;邱晨【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深圳,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深圳,5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9.4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指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隐球菌的易感性,肺隐球菌病可能并发致命性颅内感染。

既往认为该病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者,且发病率非常低。

但近年报道身体健康或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的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常因临床表现轻微甚至无症状,而被误诊或漏诊。

如何尽早地发现、正确地诊治该病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我们报道1例既往有功能性下丘脑闭经(functional hypothalam ic amenorrhea,FHA)的健康孕妇,并发无症状PC,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

患者,女,36岁,医生,因体检发现左上肺肿块1天,于2009年11月25日入院。

患者剖腹产后3个月体检摄胸片,发现左上肺有一可疑结节状阴影。

进一步行CT示:左上肺有一2 cm×3 cm大小结节,边缘不光整,有毛刺,伴胸膜凹陷征,胸腔和纵膈无淋巴结肿大,无胸腔积液(图1)。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1例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1例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1例
肖元强;马慧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 近年,由于抗菌素应用过滥致使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因此,对真菌的诊断与治疗要相应提高.1999年11月我们从一位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49-250)
【作者】肖元强;马慧
【作者单位】包钢医院检验科;包钢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3
【相关文献】
1.3种脑脊液引流术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颅高压治疗中的护理体会[J], 王凤岚;徐敏;杨娟;丁小金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含量[J], 江峥;朱利平;于存静;郁韵秋
3.从一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检出B群脑膜炎球菌 [J], 原灵;陈爱平;郭维植;林震宇;詹銮峰
4.从脑炎患者脑脊液中检出新生隐球菌 [J], 李家琪;明湘城
5.从2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首次检出C群脑膜炎球菌 [J], 原灵;郭维植;谢一俊;董新平;林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播散性隐球菌病护理

播散性隐球菌病护理
播散性隐球菌病护理
刀客特万
目录
01. 隐球菌病的概述 02. 护理措施 03. 健康教育
1
隐球菌病的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体:隐球菌 属真菌
传播途径:呼吸 道吸入、皮肤接 触、消化道摄入
发病机制:真菌 侵入人体,引起 炎症反应和组织 损伤
易感人群:免疫 功能低下的人群, 如艾滋病患者、 器官移植患者等
预防营养不良:合理饮食、补 充营养素等
3
健康教育
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介绍播 散性隐球菌病的病 因、症状、治疗和
预防措施
生活习惯:指导患 者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保持室内
通风、勤洗手等
饮食指导:建议患 者保持均衡饮食, 避免高糖、高脂肪
食物
心理支持:鼓励患 者保持积极心态, 与家人、朋友沟通,
寻求心理支持
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 可以提高治愈率,但预 后仍受多种因素影响
2
护理措施
观察与评估
01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02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如清醒、嗜睡、昏迷等
03
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皮疹、红肿、疼痛等
04
评估患者呼吸状况,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药物治疗护理
0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疾病特点与症状
1 病原体:隐球菌 发病部位:肺部、中
3
枢神经系统、皮肤等
传播途径:呼吸道吸
2
入 症状:咳嗽、发热、
4
头痛、皮疹等
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血液、脑脊 液、痰液等标本进行培 养和鉴定
治疗周期:据病情严 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而定, 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 0 6 1 5 0 0河北省沧州市, 南皮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张晓 宁、 贾红丽) , 药剂科( 孔德新) 通信作者: 张晓宁, E m a i l : z x n n p h o s @s i n a . c o m
1 1 0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 0 0 8年 6月第 1卷第 2期 C h i nJ C l i nI n f e c t D i s ,J u n e 2 0 0 8 , V o l . 1 , N o . 2
新型隐球菌性淋巴结炎、 上呼吸道感染及新型隐球 菌性脑膜炎。 讨论 全身播散性隐球菌感染的确诊依据为组 织中发现孢子或培养阳性。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是 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的关键。隐球菌抗原检测是一 种简单快 速 的 方 法,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 9 1 . 4 %和 8 3 . 3 %, 可作为隐球菌诊断的可靠指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 0 0 8年 6月第 1卷第 2期 C h i nJ C l i nI n f e c t D i s ,J u n e 2 0 0 8 , V o l . 1 , N o . 2
1 0 9
病, 应用 P e g I F N 2 a 抗病毒治疗后疗效令人满意, α 且治疗期间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也不大。这可能是因为 I F N 2 a 结合了大分子聚乙 α 二醇后, 其在患者体内的半衰期显著延长, 使其在增 强抗病毒作用的同时, 使用量也有所减少, 从而减轻 了其对血糖代谢的影响。
( 本文编辑: 黄建荣)
全身播散性隐球菌感染一例
张晓宁 孔德新 贾红丽 患儿男, 3岁, 间断发热 ( 3 7 . 5~3 9 . 2℃) 、 鼻 塞、 咳嗽、 咳痰及腹痛一月余, 无皮疹及关节肿痛史, 有呕吐史, 无腹泻, 于2 0 0 4年 1 2月 1 7日入院。在 外院先后予以阿奇霉素、 甲硝唑和清开灵等治疗, 体 温曾正常 3~ 4d , 之后维持在 3 8℃ 左右。无肝炎、 肺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检: 体温 3 7 . 9℃, 脉搏 1 0 5 次/ m i n , 呼吸 2 4次 / m i n , B P8 5 / 6 0m mH g ( 1m mH g ) , 体质量 1 2k g , 神志清楚, 发育正常, = 0 . 1 3 3k P a 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及出血点, 颈部可 扪及 数 枚 淋 巴 结, 质 软, 活 动, 无 压 痛。 颈 抵 抗 (+ ) , 呼吸平稳对称, 两肺呼吸音粗糙, 未闻及干、 2 5次 / m i n , 律齐, 无杂音。左中上 湿性音。心率 1 腹可触及质硬的淋巴结, 有触痛, 肝脾肋缘下未触 及。膝腱反射正常, 凯尔尼格征(-) , 布鲁津斯基 征(-) 。四肢及关节无红 肿 及 畸 形, 四肢活动自 如。肛门 外 生 殖 器 未 见 畸 形。实 验 室 检 查: WB C
参考文献
[ 1 ]U t o H ,M a t s u o k a H ,M u r a t a M ,e t a l .Ac a s e o f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t i s
Cd e v e l o p i n g i n s u l i n d e p e n d e n t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v a r i o u s a u t o a n t i b o d i e s d u r i n g i n t e r f e r o nt h e r a p y . D i a b e t e s R e s C l i n P r a c t , 2 0 0 0 , 4 9 ( 2 3 ) : 1 0 1 1 0 6 . [ 2 ]K o n r a dT ,Z e u z e mS ,V i c i n iP ,e ta l .E v a l u a t i o no ff a c t o r s c o n t r o l l i n g g l u c o s e t o l e r a n c e 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H C Vi n f e c t i o nb e f o r e a n da f t e r4 m o n t h st h e r a p yw i t hi n t e r f e r o n a l p h a .E u rJC l i n , 2 0 0 0 , 3 0 ( 2 ) : 1 1 1 1 2 1 . I n v e s t ( 收稿日期: 2 0 0 8 0 4 0 8 )
参考文献
[ 1 ]A s a w a v i c h i e n j i n d aT ,S i t t h i A m o r nC ,T a n y a n o n tV .S e r u m c y r p t o c o c c a l a n t i g e n :d i a g n o s t i cv a l u ei nt h ed i a g n o s i so f A I D S r e l a t e d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J M e dA s s o cT h a i , 1 9 9 9 , 8 2 ( 1 ) : 6 5 7 1 . ˇ [ 2 ]K a r a g ü z e lG ,K i l i c a r s l a n A k k a y aB ,M e l i k o g l uM ,e ta l .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s e n t e r i c 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 :a nu n u s u a l c a u s eo f a c u t e a b d o m e n .P e d i a t r S u r g I n t , 2 0 0 4 , 2 0 ( 8 ) : 6 3 3 6 3 5 . [ 3 ]D a s C J ,P a n g t e yG S ,H a r i S ,e t a l .B i l i a r yc r y p t o c o c c o s i si na c h i l d :M R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P e d i a t r R a d i o l ,2 0 0 6 ,3 6 ( 8 ) : 8 7 7 8 8 0 . [ 4 ]K i e r t i b u r a n a k u lS , S u n g k a n u p a r p h S , B u a b u tB , e ta l . C r y p t o c o c c u r i aa sa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 d i s s e m i n a t e dc r y p t o c o c c o s i s a n di s o l a t e du r i n a r y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J p nJI n f e c t D i s ,2 0 0 4 ,5 7 ( 5 ) : 2 0 3 2 0 5 . ( 收稿日期: 2 0 0 8 0 3 1 0 )
9 2 2 . 5× 1 0 / L , C反应蛋白 5 1m g / L , 红细胞沉降率
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 有感染表现。胸部正侧位两肺 纹理增多。胸部 C T显示, 右下肺前段一类圆形结 节样略高密度影。腹部增强 C T显示肝脏肿大, 其 内散在分布点状及小斑片状低密度影, 肝门区、 腹部 大血管周围、 肠系膜根部有多个淋巴结肿大。脑脊 , WB C3 0× 液常规检查: 无色透明, 潘氏反应(-)
6 6 1 0 / L , R B C5 2 0× 1 0 / L , WB C分类单核细胞大于多
核 细 胞;生 化 检 查:蛋 白 0 .5 6g / L ,氯 化 物 1 2 0m m o l / L , 糖3 . 3m m o l / L 。脑脊液菌体抗原检测 ) , 脑脊液新型隐球菌抗原检测(- ) 。4次脑脊 (- 液墨汁染色均未找到隐球菌 ( 离心后) 、 孢子 及 菌 丝, 革兰染色未找到细菌。抗酸染色未找到抗酸杆 菌。脑脊液真菌培养出酵母样真菌。入院第 3 3天 时 行 腹 腔 淋 巴 结 活 组 织 检 查 术, 病理切片显示 E B E R原位杂交阴性。 H E染色切片中见肉芽肿性 炎, 有灶性坏死、 坏死灶和多核巨细胞内圆形小体, 考虑为隐球菌性淋巴结炎。P A S 染色、 六胺银染色: 巨细胞内可见大量球形真菌孢子。免疫组织化学: C D (-) , C D ) , C D ) , C D ) , C D 1 a 3(± 2 0(± 3 0(- 6 8 (+) , C D ) , C D ) , B C 1 2 (-) , K i 6 7 4 5 R O (± 7 9 a(± (- ) , S 1 0 0 (- ) 。特殊染色: 粘卡(+ ) 。根据患儿 间断发热腹痛一月余, 入院查体有淋巴结肿大, 腹部 B超示淋巴结肿大, 结合腹腔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病 理, 提示新型隐球菌性淋巴结炎; 根据患儿有发热、 头痛和呕吐等表现, 查体颈部抵抗(+) , 脑脊液检 查 WB C升高, 蛋白升高, 真菌培养出隐球菌, 诊断 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根据患儿有发热、 鼻塞、 咳 嗽和咳痰等表现,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最后诊断:
1 ] 标[ , 但本病例多次检测均为阴性。对新型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菌
产生类似右下腹绞痛的腹痛, 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
2 ] 炎[ 。隐球菌病临床表现通常仅限于中枢神经系 3 ] 统、 肺和皮肤, 较少累及肝胆系统 [ 。播散性新生 4 ] 。隐球菌在 H I V 隐球菌感染亦可累及泌尿系统 [
抗体阴性的患者中并不罕见。早期识别并进行适当 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可改善隐球菌病的临床治疗效 果。随着 H I V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 免疫抑制剂的 广泛应用以及器官移植的不断开展, 此类疾病在不 断增多, 凡遇不明原因较长时间发热、 全身淋巴结肿 大伴多器官受累的患儿, 临床医师应考虑到新型隐 球菌感染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