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车辙研究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1. 背景沥青路面是目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之一,具有耐久性和舒适性等优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车辆的频繁行驶,沥青路面上会出现车辙,对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 车辙形成原因2.1 车辆负荷:沥青路面车辙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是车辆负荷。

过重的车辆或大型车辆会给沥青路面造成较大的压力,导致路面变形,进而形成车辙。

2.2 频繁行驶:频繁行驶也是车辙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某些高流量道路上,车辆不断地来往,给路面带来了持续的压力,使得路面渐渐变形。

2.3 天气影响:天气条件也会对车辙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高温天气下,沥青路面可能会软化,容易被车辆压出车辙。

而在冷冻天气或雨雪天气中,水分会渗入沥青路面,加剧路面的破坏。

3. 车辙对道路的影响3.1 安全隐患:车辙对道路的行驶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

车辙会增加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降低车辆的稳定性,增加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影响驾驶员的操控能力。

3.2 舒适度下降:车辙使得道路表面不平整,给乘车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尤其是对于长途巴士、卡车等重型车辆的乘车体验更为明显。

3.3 维护成本增加:车辙的形成需要对道路进行维护修复,增加了道路的维护成本。

频繁的修复工作不仅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给交通行驶带来一定的不便。

4. 解决方案4.1 道路设计优化:在道路建设初期,可以通过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来减少车辙的形成。

采用更适合当地气候和交通条件的沥青配方,增加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

4.2 交通管理措施: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也有助于减少车辙的形成。

例如,限制过重车辆的通行,合理控制车流密度,减少频繁行驶对路面的压力。

4.3 定期养护维修:定期养护维修是减少车辙影响的有效手段。

及时进行路面的补充沥青、修补和重新铺设工作,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4.4 新技术应用:引入新技术也有望改善车辙问题。

例如,可考虑在某些重要路段使用更耐磨、抗变形性能更好的新型道路材料,如高分子改性沥青等。

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沥青路面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被广泛应用,沥青混合料是组成沥青路面的重要材料,车辙现象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胶质和骨料之间的黏结性减弱或者在较大的外力下,沥青混合料中骨料达到抗剪切力的最大值,而使混合料产生流动变形。

车辙的形成不仅影响着路面结构的平整度和舒适性,而且在雨季会产生水漂现象,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

因此探究车辙的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车辙的形成原因1.1车辙形成的内因车辙形成的内因主要包括:路面结构形式,材料,施工工艺的方面。

1)路面结构的层厚不同,其模量也不同,产生车辙的厚度也不同,我国公路设计时,主要注重路基的强度设计,路面的厚度一般较薄,但实际研究表明路面结构同样承受较大的剪力,因此路面结构可能产生较深的车辙破坏。

2)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对车辙的形成也有影响。

混合料中的粗骨料含量直接影响混合料骨架的形成,而良好的骨架结构对混合料抗剪能力的增强有重要作用,细集料的含量影响混合料整体的黏结性,细集料含量越多其表面积越大,与沥青的胶结越好,混合料抗剪切能力越强,抗车辙能力越强。

粉胶比大小也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粉胶比越小说明自由沥青含量较大,混合料的流动性就大,抗车辙能力就弱。

3)路面结构的设计、施工因素。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设计与计算配合比设计的差别,路面的振动、压实等影响混合料的空隙率,当孔隙率提高3%时,混合料的形变率提高2-3倍,冬季压实和夏季压实的路面的孔隙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抗车辙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

1.2 车辙形成的外因车辙形成的外因主要包括:交通情况和气候条件。

1)交通量越大,荷载作用次数就越多,大型车量、超重车辆越多,荷载作用就越大,路面的车辙量也随之增大,大量实验表明,车辙的深度随累计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2)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车辙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沥青材料是一种感温性较强的材料,在其吸收热量之后,呈现出流动状态,经受荷载作用时极易产生车辙,因此在寒冷地区车辙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在炎热地区车辙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沥青路面是目前常见的道路材料之一,其具有防水、防水、防腐、减震等优点,因此在建设高速公路、城市中心区域等地广泛使用。

然而,在道路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沟槽、坑洼等现象的形成不仅使道路表面不平整,而且危害交通安全,降低行车质量。

因此,在研究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方面,将有助于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一、车辙形成机理车辙是指车辙、铁轨印迹等在道路表面形成的坑槽状凹陷。

在沥青路面上行驶机动车辆时,这些车辙不断地被车辆轮胎滚动,从而使道路表面产生不均匀的压力。

这种不均匀的压力会引起路面材料中的沥青和石料发生分离现象,从而形成路面坑洼。

特别是在高温、潮湿、雨雪等环境下,路面的易损性更高,车辙形成的速度更快,对道路的危害也更大。

二、影响因素1.沥青质量沥青是沥青路面的主要构成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使用的寿命和稳定性。

因此,沥青质量影响因素对于路面的抗压性、抗剪性、黏附性、硬度和弹性等诸多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沥青购买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

2.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的设计是为了降低轮胎对路面的冲击力和磨损。

优秀的路面结构能够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降低车辙形成的风险。

这些结构包括路面厚度、路面层间面层的厚度比、基础土质和排水设施等。

3.交通流量和车速交通流量和车速对道路的磨损也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车辆的通行次数也会增加,道路容易产生车辙。

在高速公路等频率和车速比较高的道路上,车辙形成一般更加严重。

4.天气状况天气是产生车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潮湿、多雨的天气中,路面上的水会增加路面材料的软化和降解速度。

高温时,沥青路面的可塑性会降低,路面容易裂开和断裂。

在这些环境下,车辙产生的速度更快。

5.道路施工材料施工材料也是影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沥青路面材料具有易软化、易变形的特性,如青砂、泥土、松软的石头等土质材料的应用会增加路面变形时间,从而加速车辙形成的速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冯昶摘要: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当前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越来越突出。

文章阐述了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危害,分析了沥青路面形成车辙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破坏;对策许多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成通车不久,在车辆荷载和环境条件的重复作用下,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早期车辙损坏。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行车舒适性及交通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及城市干线道路上过量的车辙造成了路面使用性能降低、维修期提前以及维修费用大幅度的增加。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延缓车辙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危害车辙是指在高温和渠化交通的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层出现的永久变形。

车辙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给路面及路面使用者带来了许多危害,如影响路面的平整度,路面平整度下降,降低了行车舒适性;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沥青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大大降低面层、基层以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使得其它路面病害更易发生,从而诱发各种病害,如网裂和水损坏等;雨天路表排水不畅,降低了路面的抗滑能力,甚至于会由于车辙积水而导致车辆漂滑,从而影响安全行车,冬天车辙内存水凝结成冰,路面抗滑能力下降,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

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破损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公路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2.沥青路面形成车辙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1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在一定厚度范围内,沥青路面的厚度越大,永久变形也越大。

采用刚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沥青路面,由于基层具有很高的高温稳定性和抗剪切变形能力,因此,车辙主要产生在沥青面层内,而刚性基层和土层所产生的车辙只占很小的比例。

在相同条件下,同样厚度的路面,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大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总变形量远远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

2.2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60%是依靠集料的嵌挤能力。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研究摘要:沥青路面早期车辙损害严重影响着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中面层为该损害出现的主要层位。

因此,本研究通过双矩形荷载作用下有限元力学计算,采用常温和高温条件,分析不同模量组合下沥青路面内力响应。

结果表明:剪切应变和压缩应变过大导致失稳型车辙和压密车辙的形成,而且合理的提高中面层模量将有效提高路面结构的性能。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有限元the research on rutting machanism of asphalt pavement gan ruijiang(sunlightroad co., ltd. in yunnan, yunnan kunming 650200 china)abstract: the early rutting damage of asphalt roads has a serious influence on driving comfortableness and safty; some reseaches show that the middle layer is the major rutting layer. so that through fem mechanical calculation based on double rectangular load, this reseach analyze the inner force respond of different modulus combination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g shear strain and compression strain contribute to the instable rutting and consolidated rutting, whatmore the improvement of modulus in middle layer will effectivelyenhance the anti-rutting performance.keywords: asphalt pavement; rutting; fem1 前言在我国高等级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中,中面层是车辙病害产生的主要层位。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分析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分析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分析一、何为车辙?车辙是路面受到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在纵向上不断发生微小变形,这种变形再经过不断叠加、累积而形成的压痕,主要表现为在轮迹内形成凹陷,而在轮迹两侧产生隆起的凸起,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之一。

路面铺筑初期,车辙深度几乎为零,乘车舒适度较好;但是随着行车次数的不断增加,车辙深度不断增大,对行车造成的影响也不断变大,乘车舒适度明显下降;当车辙深度达到一定值时,甚至会对出行者的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车辙的四种类型我国根据车辙产生原因的不同对车辙病害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结构型车辙、失稳型车辙、磨耗型车辙和压密型车辙。

1、结构型车辙由于荷载作用超出了路面的承受力,会造成沥青面层以下的包括路基在内的结构发生永久性的变形,这种现象叫做结构性车辙。

这种车辙现象的特点是:宽度大,两侧无明显的隆起显像,V字形横断面。

2、失稳型车辙另外还有一种车辙叫做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或失稳性车辙,即在高温条件影响下,车轮反复作用,使荷载能力超出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极限所导致的现象。

损坏时容易使车轮对应的路面部位下凹,车轮作用的路面两侧容易产生隆起现象。

在弯道处还明显向外推挤,使车道线与停车线容易变成弯曲的曲线,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毫无疑问,这部分的车辙主要表现为于沥青混合料流动的特性。

这种车辙现象主要发生在上坡路段和交叉口附近,因为这段里面的车速慢、轮胎接地发生的横向应力较大,对主要行驶双轮车的路段,车辙断面成w形,对行驶宽幅单轮车的路段,车辙成非对称形状。

3、磨耗型车辙磨损性车辙的发生现象是比较少的,由于我国的基层基本上都是半刚性基层,而车辙基本上都属于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车辙,目前,针对这一车辙只能通过采用新材料和改造再生材料来对付和防止磨损性车辙现象的产生。

4、压密型车辙由于沥青面层的压密性而造成的,有些高速公路在压实施工方面没有使路面的形成充分的压实度,并且过分的追求平整度,待降低温度后碾压,都会造成压实度不足致使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混合料继续压密,在交通车辆的反复碾压作用下,空隙率不断减小,达到极限的残余空隙率后才趋于稳定。

考虑温度场的沥青路面车辙研究

考虑温度场的沥青路面车辙研究
2 1 4月 0 0年
石 油 沥 青
PTO E MAP AT E R L U S H L

第2 4卷第 2期
考虑 温 度 场 的 沥青 路 面 车辙研 究
张 丽 宏
永武高速公路有 限责任公 司 ( 永安 36 0 ) 60 0
摘要
车 辙 是 沥 青路 面 的 主要 病 害之 一 , 目前 对 车 辙研 究 大部 分基 于 恒 定 温度 条 件 ,本
应 变与非 弹性 应变 ,因此 采用 蠕变模 型可 以很 好 模 拟车辙 。 . 材料 的蠕 变 变形 可 以表 示 为温 度 、应 力 q和时 间 t 的函数 ,即 :


各 种研究 方法 各有优 缺点 ,综合 评价 以上各
种车辙 预估方 法 ,可 以得 出 以下 结论 : a )经 验法 和半 经验 半 理论 法 虽 然 在 特殊 条 件 下可 靠度较 高 ,但 由于其 较强 的地域 局 限性 以 及 实验 过程 中材料参数 确定 的复 杂性 ,应 用范 围 受到 限制 ,从 而不能 得到推 广 。因此 由经验 向理
研 究将 以蠕变模型为基 础 ,通过 实验得 到参数 ,利 用 A A U B Q S有 限元程 序增加 温度 场等环
境参数真实模 拟的实际路 面车辙发展规律 ,计算道路达到破 坏标 准的使 用寿命 。
关键词 公路 工程 预估 蠕 变模型 有 限元 车辙
车 辙是沥青 路 面的主要 病害 之一 ,不仅 降低
收稿 日期:20 09—1 0—2 。 1 作 者 简 介 : 张丽 宏 , 女 , 硕 士 。 东 南 大 学 道 路 与铁 道 工 程 专业 毕业 。
到广泛应 用 。但理论 法与其 他方 法相 比,模 型本 身更 为合 理 ,不存 在 通用 性 的 问题 。一 般 而 言 ,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目录
01 一、沥青路面车辙的 成因
02
二、沥青路面车辙试 验
03
三、沥青路面车辙预 防措施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沥青路面车辙是公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 车安全性。本次演示将从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车辙试验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和探讨。
温度也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材料的强度和 稳定性会降低,容易产生车辙。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沥青路面温度升高, 车辆通过时很容易产生车辙。
水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路面中的水分会软化沥青和集 料,降低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路面的磨损和老化,从而增加车辙产生的 可能性。
针对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可以采取改进路面设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减少 轮胎磨损等预防措施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然而,沥青路面车辙的形 成机理和预防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工程问题。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长时间 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容易产生车辙,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因此, 研究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对于提高路面质量和延长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沥青路面车辙试验可采用试样控制法和现场道路试验两种方法。试 样控制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制作一定规格的试样,模拟现场路面的环境和载荷 条件进行加载试验,以评估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现场道路试验则是直接在道路 上选定试验段,通过实测车辆载荷和环境因素等数据,分析计算路面的车辙变 形量和变形速率。
结果及分析:沥青路面车辙试验结果包括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两个方面。在 相同条件下,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越大,说明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越差。通过对不 同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其对车辙形成的影响和规律。例如,通过改变车辆载荷、 温度和水因素等条件,观察它们对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 响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关键因素。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评估沥青路面永久变形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道路使用过程中,车辙是指车辆轮胎在路面上留下的凹陷,长期积累会导致路面变形,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因此,车辙试验是评估沥青路面抗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永久变形量是指路面在车辙试验中所产生的变形,通常用来评估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路面的变形特性,是评价路面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材料性能、施工质量、交通荷载和环境条件等。

首先,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沥青含量、骨料性质等直接影响了路面的变形性能。

其次,施工工艺对路面的压实度和质量也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压实度都会导致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的增加。

此外,交通荷载是导致路面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频繁的车辆通行会使路面产生变形,增加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最后,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路面的变形性能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路面的永久变形量会显著增加。

为了减少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沥青含量和骨料粒径,确保路面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其次,加强路面维护和养护工作,及时修补和加固已经产生车辙的路段,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同时,减少超载车辆的通行,合理分配交通荷载,减少对路面的损坏。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路面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是评估路面永久变形性能的重要指标,受材料性能、施工质量、交通荷载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过优化设计、科学施工和合理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路面的永久变形量,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保障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变形能力,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简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试验,通过在路面上制造压实车辙并进行观测与测量,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变形性等性能。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原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基于路面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在路面上使用模拟车轮进行车辙制造,并对车辙进行观测与测试,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试验方法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路面准备:选择一段平直的路面作为试验区域。

清理路面上的杂物,并确保路面平整。

2.模拟车轮制造车辙:选择适当的模拟车轮进行试验。

按照设定的试验条件,使用模拟车轮在路面上制造车辙,通常采用连续车轮辗压方法或离散车轮衝击方法。

3.车辙观测与测量:在车辙制造完毕后,通过观察车辙的形状和测量车辙的长度、宽度等参数,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4.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估:根据观测和测量得到的数据,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分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结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辙形状:观察车辙的形状可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情况。

如果车辙较深且边缘清晰,表示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较差;如果车辙较浅且边缘模糊,表示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较好。

2.车辙长度和宽度:测量车辙的长度和宽度可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

车辙长度和宽度越小,表示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越好。

3.其他参数:根据需要,还可以对车辙的其他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如车辙的变形程度、车辙的变形形式等。

通过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沥青混合料的品质和耐久性,为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总结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道路材料工程中常用的一项试验,通过在路面上模拟车辙制造和观测测量,可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为道路建设提供有关沥青混合料品质和耐久性的参考,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施工方法。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研究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研究
沥 青 路 面 车 辙 产 生 的 原 因很 多 . 结 起 来 可 分 为 内 因 、 因 及 其 归 外 222原 材 料 性 质 及 材 料 设 计 方 面 的影 响 .. 它因素 3大类 。内因主要反 映在材料本 身的质量上 . 而外 因则主要包 ① 沥青材料性 质的影响 :优质 沥青 的使 用提高 了路 面的使 用性 括气候条件 和交通条件 . 其它 因素则是指路 面基层和路面结 构组 成及 能 。课 题 组 对 7 沥 青 、B 0号 S S改 性 沥 青 和 T A 改性 沥 青 (07 ) 合 L 3 :0 混 其施工质量对路面 车辙 的影 响 料 进 行 了 车 辙 的 室 内试 验 对 比 . 用 级 配 类 型 为 AC 2 . 计 方 法 采 采 一0设 用 G M设计 . T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 出. 改性沥青 的粘 度大于普通沥青粘 1公 路 沥 青 路 面 车辙 病 害 分 类 . 度, 并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明显高于普通 沥青 混合 料 。② 11 构 性 车 辙 .结 几 这种车辙 的宽度较大 , 两侧没有 隆起现象 . 断面呈 v字形 。 横 可以 沥青混合料级配 的影响 :级配是沥青混合料 中矿料 的最重要 特性 . 乎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所有重要特性 我们对从现场取 回的芯样进行 分为基层破坏型车辙和路基破坏型车辙 了室 内的抽提筛分试验 .结果 发现车辙较轻 的宣大 高速公路 47 mm .5 1 . 动性车辙 2流 23 6 L 表 现 为 车 轮 作 用 部 位 下 凹 . 轮 两 侧 向上 隆 起 . 道 处 还 会 产 生 筛孔 以上 较设计级 配普 遍偏细 .. mm筛孑 以下较设计 级配普遍 偏 车 弯 符 优 推 挤 , 道 标 线 会 因此 而 变 形 , 种 变 形 易 发 生 在 上 坡 路 段 、 叉 口 附 粗 . 合 优 化 级 配 的 走 向原 则 . 化 级 配 为 S型 的 紧 密 嵌 挤 型 矿 料 级 车 这 交 S型 近, 即车 速 慢 、 胎 接 地 产 生 的横 向应 力 大 的地 方 。 种 车 辙 深 度 一 般 配 . 级 配 由 于减 少 了 最 粗 部 分 和 最 细部 分 的 集 料 .中 间 档 次 的粗 轮 这 会 超 过 3 mm.但 是 下 面 的 基 层 没 有 任 何 变 形 0 集料 47 mm、.m 以上 部分用 量增加 .使 级配 的嵌挤能 力大大 提 . 5 95 m 高 . 显 改 善 了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高 温 稳 定 性 而 车 辙 较 严 重 的保 津 高 速 明 1 . 密 性 车 辙 3压 公 路 较 设计 级 配 47 m 筛 孔 以上 偏 细 配 已形 不 成 嵌 挤 结 构 . 形 .5 m 级 是 这 种 车 辙 两 侧 没 有 隆 起 . 有 中 间 部 分 下 凹 , v 形 或 w形 。 只 成 字 成 车 辙 主要 原 因 。从 试 验 可 以 得 出 , 了 提 高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高 温性 能 . 为 2公 路 沥 青 路 面 车 辙 成 因分 析 . 应该 采用粗型级配 . 并应使矿料级配接近骨架密实结 构 21 部 因 素 分 析 .外 22 .3施工质量控制及路面均匀性 的原 因 外 部因素主要包 括高温 、 荷载 、 化交 通 、 流量 、 面坡 度的 重 渠 车 路 目 前施工质量也是造成路 面车辙病害 的主要 原因之一 . 施工 中存 影响, 其中高温和重荷载是两个影 响最 大 、 最普遍的因素。 在 的问题 主要有 : ①混合料离析 比较严重 . 造成 级配偏 差 . 产生软弱 的 211 温 对 车辙 的影 响 ..高

沥青路面抗车辙试验指标研究

沥青路面抗车辙试验指标研究

As a t ph l Pa e e Ant- uti g Te t nd x v m nt i r tn s I e Re e r h sa c
YANG Bi g l n n -o g
(hnj k u Maae n eat et0 Z ag C eg E pes a ,Z aN ao 70 0 hn ) Z a g ao ngmetD pr n f h n— h n x rs y h n iku 0 5 0 ,C i i m w a
消 耗 限值标 准》 《 、 轻型 商用 车燃料 消 耗 限值 标准 》 ,
但 这些燃 料 消耗 限值 标准 比国外许 多 国家标 准要滞
后。
5 小 结
小排量 、高 能效 汽车 的税 收减 免政策 的实 施才 刚 刚
起 步 ,而且我 国已经 颁 布实施 的《 能法 》 节 ,由于交 通 领域 与之配套 的实 施细 则没有 制定 ,或者 虽然 制
力 有 限。虽然跨 国汽车企 业 已经 进入 中 国 ,并且 也
针 对 中 国市场 开发 相 应 的车 辆 ,但 鉴 于上 述原 因 , 他们 并不会 将最 新 的节 能技 术带 到 中国。如 在智 能 交通 方面 ,国外 已有很 多成熟 的技 术 ,并 大量 运用 在交 通系 统当 中 ,而我 国在 智能交 通系 统 的研 发方 面还有 很 多关 键技 术没 有掌握 .且 国 内只有部 分大 城市采 用 了这 些先进 技术 .并 没有得 到大 面积 的推 广 使用 。
沥青
杨 丙 龙
( 承 高 速公 路 张 家 口管 理 处 ,河北 张 张家 口 0 5 0 ) 7 0 0
摘 要 : 车辙 是 全 世 界 公 认 的 沥 青路 面 的技 术难 题 ,二 十 多年 来 国 内外 道路 技 术 工 作 者 为 此作 了大 量 工作 ,从 路 面 结 构 、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研究

黏 l 1 结力 沥青面层类型 ll 路面压实度
内摩擦力 I
I行车荷载、 I 作用时间、 Nhomakorabeaf 面层厚度 f f 混合料离析程度I f路面温度、 交通量
图 1 产 生 失 稳 性 车 辙 的 主要 影 响 因素
近些 年 , 些模 型从 不 同角度 体 现 了上 述 因素 与 一
研 究 , 掌握 车 辙 行 车 机 理 、 清 车 辙 影 响 因素 的 基 车辙 深度 之 间的 函数 关 系 。其 中 : A H 0 0 2模 型 在 弄 A S T 20 础 上 , 国 内外 的 车辙预 估方 法进行 总结 与评 述 , 于 体 现了车辙 深度 与温 度 、 载次数 的幂 函数 关 系 ; 对 对 加 苏凯 建 立 一个 完 善 的车 辙预 估方 法 , 少沥 青 路 面车 辙 病 等 人 l 过 车 辙 试 验 、 切试 验 , 出了包 含温 度 、 减 2 l 通 剪 提 作
近 年来 , 随着 我 国交通 事业 的发展 , 多轴 次 、 在 重 的影 响因素 如 图 1 所示 。
轴 载 、 轮 压 和 高度 渠 化 的交 通 流 的 作 用 下 , 青 路 高 沥 面 面 临 着 严 峻 的考 验—— 车 辙 日益 成 为 沥 青 路 面 最 典 型也 最有危 害 的破坏形 式 之一 。

沥青路面产生失稳性车辙 的主要影响因素
般根 据 车辙 产 生 的原 因及 所处 的位 置 , 可将 其
内因
外因
分 为 : 构 性 车 辙 、 稳 性 车 辙 、 损 性 车 辙 、 实 性 结 失 磨 压
路面结构类型 I l 施工质量 l l 气候和交通条件 车辙 4种类 型 。目前研究 的主要 对象 为失稳性 车辙 , 它 沥青混合料l l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的探讨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的探讨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的探讨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初步形成,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也变得日益严重。

特别是轴载的加重和交通渠化使得车辙成为高速公路最主要的早期病害。

车辙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因此,防止车辙病害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重点研究了车辙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为日后的养护提供借鉴作用。

1 形成机理沥青路面的车辙由车轮反复碾压形成。

它起因于沥青混合料的粘滞流动、土基与基层的变形,并包括一定程度的压实作用和材料磨耗。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主要来源于沥青混合料的粘滞流动和一定程度的压实作用。

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力学特性极为复杂,其粘弹性理论的基本假定有着很大的偏差。

在高温下由于车轮反复碾压,沥青层将产生横向剪切流动。

这种流动己不再是经典粘弹性理论中的微观层次上的流动,而是混合料结构不断调整在细观层次上的流动。

材料本身的应力变形力学特性是产生这种细观流动的内在因素;具有一定横向分布的车轮反复碾压则是产生细观流动的外界条件。

沥青混合料是松散矿料颗粒由沥青胶结作用以及矿料间自身相互嵌挤的作用共同组成的混合料体系。

在外荷载作用下,微结构应力克服某些粘结较弱的团粒间沥青膜粘滞力作用而促使某些团粒发生相互错动。

由于荷载不断重复作用,迫使这种相互错动将在更深更广泛的范围内不断重复产生,并逐步累积形成宏观车辙变形。

在轮载作用下,路面要产生弯沉盆,随着车轮的移动,弯沉盆也作相应移动。

因此,实际沥青路面中混合料团粒间的相互错动不是单向性的,而是随着弯沉盆移动,团粒错动往复地进行,这与室内静力蠕变试验有着显著差别。

此外,實际行车都有一定的横向分布,这使得团粒错动具有多向性,就一定的团粒而言,某一行车可能使该团粒向一个方向平行错动,而另一行车又可能使该团粒向另一方向平行错动,甚至由于骨料嵌挤作用使该颗粒产生旋转错动,颗粒的这种多向运动最终导致沥青面层推移和拥包,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沥青面层的推移和拥包对车辙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引言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常用的道路建设材料,其使用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车辙试验是评估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的常用方法,通过模拟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情况,可以有效地评估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就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展开深入探讨。

车辙试验简介车辙试验是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评估的一种标准试验方法。

其基本原理为在沥青混合料试验板上模拟车辆行驶,在一定的运行载荷和温度条件下,观察道路表面的变形情况,从而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可变形性。

车辙试验的步骤车辙试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选择适当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比和制备。

同时,准备好试验所需的基层材料和边界限制。

2. 试验板准备在试验板上进行试验前,需要首先进行试验板的表面处理,确保表面平整且没有明显的缺陷。

可以采用打磨或涂覆等方法进行处理。

3. 试验条件设定根据试验要求,确定试验板的温度和加载模式。

通常,车辙试验采用静态加载或动态加载的方式进行,同时需要控制试验板的温度。

4. 试验进行将试验板置于试验设备中,根据设定的试验条件施加加载。

通过模拟车辆行驶的过程,观察试验板表面的变形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5.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量。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车辙深度、车辙宽度以及车辙形状等。

试验参数对永久变形量的影响车辙试验的结果受多个参数的影响,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参数进行详细讨论。

1. 温度温度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高温下,沥青混合料的粘度降低,容易发生流变性破坏,导致较大的永久变形。

而低温下,沥青混合料的刚性增加,使得永久变形量减小。

2. 车辙试验载荷车辙试验载荷是模拟车辆行驶的载荷条件,对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量有直接影响。

较大的试验载荷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更大永久变形,而较小的试验载荷则结果相反。

3. 沥青混合料配比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对永久变形量同样具有显著影响。

关于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

关于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

芯 ,从 沥 青 路 面 面 层 取 芯 的 芯 样 看 出 ,原 沥 青 路 面 的 上 中 面 层 都 采 用 了密 实 型 沥 青 混 凝 更 大 的 扩 散 溶 化 膜 的 接 触 面 积 , 因 而 可 以获 土 ,三 层 面 层 不 同 程 度 的 都 产 生 了形 变 , 尤 得 更 大 的 粘 聚 力 。 当 沥 青 用 量 过 大 时 , 游 离 其 是 中 面 层 形 变 量 最 大 。 下 面 就 车 辙 的 形 成 的 沥 青 很 多 , 即 沥 青 混 合 料 的粘 聚 力 c 低 , 较 过程 和影 响 车辙 的 因 素 作 分 析 。 从而 导致 在高温 下 ,沥青 混合料 抵抗 永久变 1 车 辙 的 形 成 过 程 、 形 的 能 力 差 ; 另 一 方 面 ,若 沥 青 用 量 偏 低 又 理 论 上 讲 , 车 辙 是 沥 青 路 面 在 汽 车 荷 载 会使 得混 合料过 于坚 硬而难 以压 实 ,也影 响 反复作用 下产 生竖 直方 向永久变 形 的积累 , 沥 青 路 面 的抗 车 辙 能力 。 是 由路基、基层 和面层3 分 的永久变形组成 部 () 质 材 料 性 质 3 矿 的 , 然 而 , 目前 我 国 高 等 级 公 路 广 泛 采 用 的 矿 质 材 料 性 质 对 沥 青 混 合 料 抗 永 久 性 变 半 刚 性 基 层 , 这 就 使 得 路 基 、基 层 产 生 的 永 形 能 力 的 影 响 主 要 表 现 在 它 与 沥 青 的 相 互 作 久 变 形 占 车 辙 总 量 的 比例 小 。大 量 的 观 察 调 用 上 。 这 里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是 指 矿 质 查 及 理 论 分 析 表 明 , 半 刚 性 基 层 高 等 级 沥 青 材 料 的 表 面 状 况 、 形 状 , 即 其 物 理 性 质 : 另 方 面是指 其酸 碱性 ,即其 化学 性质 。采用 路 面面层 产生 的永久 性形 变量 占车辙 总量 的 9 % 以 上 , 因 此 , 沥 青 混 凝 土 面 层 的 永 久 变 碱 性 、 多 棱 角 的 集 料 可 以增 强 与 沥 青 之 间 的 O 的 - 形 是 车 辙 产 生 的 主 要 原 因 。 车 辙 的 形 成 过 程 粘 附作用 ,也即是增大 c 作用 ;同时,多棱 可 以简 单 的分 为 以 下三 个 阶段 。 角 的 集 料 可 以增 大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内 摩 阻 角 , 从 而 提 高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抗 变 形 能 力 。一 般 来 ( 开 始 阶 段 的 压 密 过 程 1 ) 沥 青 混 合 料 在 被 碾 压 成 型 前 是 由矿 料 、 说 ,沥青混 合料 的抗 车辙性 能随着 集料 的最 沥 青及空 气组 成的松 散混合 物 ,经碾 压后 , 大粒径增大而增大 。 高温 下处 于半流 动状 态的沥 青及 沥青 与矿粉 矿 物 集 料 的 表 面 纹 理 、 形 状 可 以 影 响 混 组成 的砂 胶被挤 进矿 料间 隙中 ,同时集 料被 合 料 的 孔 隙 结 构 , 采 用 洁 净 坚 硬 的 碎 石 , 硬 强 力 排 列 成 具 有 一 定 骨 架 的 结 构 。 碾 压 完 毕 度 大 、 棱 角 尖 锐 的 砂 以 及 高 质 量 的 矿 粉 对 于 交 付 使 用 后 , 当 汽 车 荷 载 作 用 时 , 此 密 实 过 抵 抗永久性变形十分有利 。 程还会进一步发展 。 在 矿 质 集 料 中 , 对 沥 青 混 合 料 耐 热 性 () 青 混合 料 的流 动 2 沥 影 响 最 大 的 是 矿 粉 。矿 粉 具 有 很 大 的 比 表 面 高 温 下 的 沥 青 混 合 料 处 于 以粘 性 为 主 的 积 ,活 化 矿 粉 与 沥 青 大 量 的相 互 作 用 , 降 低 半 固 体 ,在 轮 胎 荷 载 作 用 下 , 沥 青 及 沥 青 胶 了 自由沥 青 的含 量 , 形 成较 强 的结 构 沥 青 浆 便 产 生 流 动 , 从 而 使 混 合 料 的 网 络 骨 架 结 膜 ; 且 由 于 其 填 隙 作 用 , 增 强 了混 合 料 的 内 构 失 稳 。 这 部 分 半 固 态 物 质 除 部 分 填 充 混 合 摩 阻 力 。 这 就 使 得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抗 变 形 能 力 料 空 隙 外 , 还 将 随 沥 青 混 合 料 自 由 流 动 , 从 得 到较 大 的 提 高 。 而使路面受载处被压缩而变形 。 ( 矿 料 级 配 4 ) () 质 骨 料 的重 排 及 矿 质 骨 架 的 破 坏 3矿 沥 青 混 合 料 的矿 料 级 配 对 路 面 抗 剪 强度 高 温 下 处 于 半 固 态 的 沥 青 混 合 料 , 由 的 影 响 很 大 。 有 关 研 究 资 料 表 明 :通 常 情 况 于 沥 青 及 胶 浆 在 荷 载 作 用 下 首 先 流 动 , 混 合 下 ,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抗 车 辙 能 力 , 级 配 矿 料 相 料 中 粗 、 细 集 料 组 成 的 骨 架 逐 渐 成 为 荷 载 互嵌 挤的骨架作用 的贡献 占6 %,而沥青胶 结 0 直接 作用下会 沿矿 料 间接 触 面滑动 ,促 使沥 材料 的性质提供4 % 0 ,矿料 级配是否合理 ,骨 青及胶 浆 向富集 区流动 , 以至流 向混合 料 自 料 间 是 否 能 形 成 有 效 嵌 锁 对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高 由 面 ,特 别 是 当 个 别 集 料 间 沥 青 及 胶 浆 过 多 温 稳 定 性 起 主 要 作 用 。沥 青 混 合 料 中 起 骨 架 时,这一过程会更加明显。 作 用 的碎 石 , 必 须 有 足 够 数 量 , 才 显 示 出较 2 影 响 车 辙 的 因素 、 大 的 内摩 阻 力 和 抵 抗 变 形 能 力 。 研 究 表 明 该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结合某公路工程实例,对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对人们的出行体验影响巨大,其主要形成原因包括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路面出现车辙问题后,施工单位要及时进行处理,修复车辙病害,以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原因;解决措施;1 工程概况某公路工程修建于2016年,路线全长12.69k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在公路多年的运营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路面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车辙病害,对公路的行车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解决此问题,决定对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分析2.1 车辙检测本工程车辙病害发生后,为准确测定车辙病害程度和发生原因,在路面出现车辙的位置选取了6个截面进行取芯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未发生病害位置的芯样对比,最终得出路面车辙的病害程度,公路路面的车辙指数优良率为72.8%,其中主干线车辙的深度在10mm以上的,车辙面积约为总线路面积的7.4%,车辙深度在15mm以上的,车辙面积约为总线路面积的0.9%;在辅线中,车辙深度在10mm以上的,车辙面积约为总线路面积的11.3%,车辙深度在15mm以上的,车辙面积约为总线路面积的4.5%,由检测结果可知,路面车辙病害情况已经相当严重,需要进行调查与处理。

2.2 车辙成因分析通过分析选取的6组芯样,外加对路面现场的实际调查,综合得出导致路面车辙问题的原因共包括五项,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其中外因主要包括行车荷载和温度变化,内因主要包括设计因素、材料因素、施工因素。

2.2.1 外部因素(1)行车荷载因素:车辆的长期荷载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路面在车辆水平和竖向压力下,沥青路面内部会出现剪切应力,长期作用下,剪切应力会导致沥青混合料出现变形,而路面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情况愈加严重,最终形成车辙;随着时间的累积,沥青混合料的剪切应力逐渐向中面层甚至下面层转移,车辙的程度就会越来越深,从而导致路面出现严重的车辙病害,此外,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该公路的行车量巨大且不乏超载车辆的通行,这进一步加剧了车辙病害的蔓延。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研究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研究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研究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内高速公路交通量急骤增加,另外,汽车轴载增加,渠道交通逐形成,使得超载、重载越来越突出,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等现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车辙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和城市沥青路面的几种主要病害形式之一。

本文通过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进行探索,以期减少车辙对于道路安全的危害性。

关键词: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分类;危害;成因;措施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一种损坏形式,表观表现为沥青路面轮迹带范围内路面的下凹,有时伴随轮迹带边缘的隆起,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路面沥青混合料被压密和剪切变形所致,并且通常发生在面层。

随着广东江苏等沿海开放城市经济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东公路建设的重心正向山岭重丘地区转移,江苏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涌现了一个个开发区。

山区高速公路长陡坡上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已和城市道路交叉口段沥青路面车辙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并也将愈加突出。

由于山区高速公路路线纵坡大,长陡坡路段多,受重载、超载及低速行车,工业区道路交叉口启动制动频繁,载重比较大,车辙病害大量出现,当持续高温时,车辙形成和发展快,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

一、沥青路面车辙的发展过程车辙形成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压密过程: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矿料及空气等组成的松散混合物,经碾压后,高温下处于半流动状态的沥青及沥青矿粉胶浆被挤进矿料之间,同时集料排列成具有一定骨架的结构。

当车辆荷载作用时,此压密过程还会进一步发展。

(2)流动过程:沥青混合料的流动与温度和沥青的等级有很大关系。

高温下的沥青混合料是以粘性为主的半固体,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及沥青胶浆便开始流动,路面受载处被压缩而变形。

(3)剪切破坏过程:这一阶段实质是矿质骨料的重排与混合料骨架的破坏。

沥青混合料由于在高温下处于半固态状态,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组成的骨架在荷载作用下,沿矿料间接触面滑动,导致混合料骨架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机理
沥青路面的车辙起因于沥青混合料的粘 滞流动、土基与基层的变形,并包括一定 程度的压实作用和材料磨耗。在压实良好 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车辙主要来源于 沥青面层材料的磨损和粘性流动变形。
面层材料磨损 混合料流动变形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行车反复作用下的车辙发展
车辙的形成过程动态演示
初始压密
侧向流动
集料重排 骨架破坏
车辙的形成机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3.1 材料组成 3.2 荷载条件 3.3 温度因素

3.1 材料组成
3.1.1 混合料组成 3.1.2 混合料类型

3.1.1混合料组成
(1)沥青用量
30 车 辙 20 深 度 ( 10 ) mm
0
-1.5
-1.0
2.1.2 变形量指标(RD)
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一般为60min)产生的变 形总量,单位为mm。 特点:直观简单,考虑了试验时间内的所有 累积变形,但没有反应出车辙发展趋势。 不足之处: 60min车辙试验的时间较短,荷载作用次数较 少,此时的变形量并不能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 定性给出正确评价,预测车辙发展趋势才是最重 要的。




1998年通车的沈阳–山海关高速公路2年后 就出现了较严重车辙; 1999年10月通车的北京–秦皇岛高速公路, 2000年7月份就出现了断断续续的车辙; 2000年通车的机荷高速公路,在2003年7月 出现了严重车辙,车辙最大深度达8cm,远 超过设计要求的1.5cm; 2003年通车的郑少高速公路,在通车不到 半年就相继出现了车辙,在上坡路段最大 车辙深度达10cm。面出现车辙 的可能,现有的试验方法中APA、HWTD以及FRT共3 种轮碾试验方法最有可能被广泛采用作为评价沥 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 选择这3种试验方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设备的可操作性; (2)试验成本; (3)试验周期; (4)QC/QA标准的适用性; (5)历史经验数据以及试验评价标准的可靠性。 但是在使用这些试验方法之前还需要先确定 一些适合当地沥青路面材料特性的经验控制标准。
APA试验加载循环次数与车辙深度关系
APA车辙深度与WesTrack试验路车辙深度关系
APA试验仪器图
2.2.1 沥青路面分析仪(APA)
西部环道研究项目测试了一些西部环道试验路 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路面实际发生的车辙深 度和相应的APA试验预测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 果,试验结果的相关性令人满意。 综合来看APA试验方法很有希望在近期被采纳 为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
(2)沥青膜厚度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粒料之间的粘结, 集料颗粒表面必须要存在一定厚度的沥青 膜,但是沥青用量过大时,集料之间无发 有效嵌挤,形成稳定的骨架结构,因此沥 青膜厚度必须满足规定。
1.4.3 失稳型车辙
对于半刚性基层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 结构失稳而致;含有柔性基层的沥青路面也 与基层和土基的不稳定有关。因此,失稳型 车辙又可分为面层失稳型、基层失稳型和路 基失稳型。(车辙槽宽)
(1)面层失稳型
路面在高温重载条件下沥青以及沥青 与矿粉形成的胶浆流动,促使混合料发生 侧向流动,路面受载处被压缩,厚度变薄。
超声波检测原理图
2.3.2 激光检测技术
利用横断面方向按一定间距安装的激光传感 器完成车辙的检测,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 一种自动车辙检测技术。
激光传感器检测位移原理图
激光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非接触、检测速度 快、精度高。国外发达国家对车辙的检测与评价, 主要采用了在横断面方向布设多个激光探头的检测 技术和最新研制开发的激光转镜扫描技术,但通常 设备的引进费用较高。对国内研究机构而言,研究 开发适合国内行情的路面车辙检测设备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继开展 了路面横断面车辙快速检测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 了一些研究成果。长安大学自主开发了集装传感器 组成的多探头路面车辙检测系统。

2.1 沥青路面车辙评价指标
2.1.1 2.1.2 2.1.3 2.1.4

动稳定度指标(DS) 变形量指标(RD) 相对变形率指标(δ) 车辙率指标
2.1.1 动稳定度(DS)指标
动稳定度指标采用45 min的变形和60min的 变形来计算,此时车辙发展曲线已基本进入稳定 发展的直线阶段,清楚地反映了沥青混合料高温 条件下流动变形的发展趋势。
沥青路面车辙研究
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选仓
wxc2005@
2010.12
主要内容
1 2 3 4 5
沥青路面车辙现象及分类 沥青路面车辙检测技术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 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 沥青路面车辙综合防治措施
1.沥青路面车辙现象及分类


1.1 1.2 1.3 1.4
-0.5
设计 用量
0.5
1.0
1.5
沥青含量
沥青在车辙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沥青用量过大会使路面极易出现 车辙,因此要严格控制混合料沥青用量。 如上图所示,沥青用量不得超过最佳设计 用量的0.5%,但对于SMA或聚酯纤维沥青混 合料这类掺加纤维的混合料,则应适当提 高混合料的沥青用量。
1.4.2 结构型车辙 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层的强度,车辙主 要发生在包括面层、基层及路基在内的各 结构层的永久变形。
结构型车辙的产生主要与路面的整体结 构变形有关: (1)路基施工过程中压实度不足,道路运营 期内产生进一步压实; (2)粒料类基层嵌挤效果差; (3)面层施工时低温碾压,造成压实度不足。
2.2.2 汉堡试验机
汉堡试验机由德国汉堡的Helmut-Wind公司开 发研制。在德国,汉堡试验机被用于评价交通量很 大的沥青路面抵抗车辙和剥落的能力。
试验时试件浸没在25~70℃的恒温水浴中,其 中50℃是比较常用的试验温度。通过对一个可以在 试件表面前后运动的宽度为47mm的钢轮施加大小为 705N的垂向作用力作为荷载。当试件加载达到20000 个加载循环或试件表面的车辙深度达到20mm时结束 试验。试验过程中钢轮的运行速度为340m/s。
2.3 沥青路面车辙现场检验方法
2.3.1 2.3.2 2.3.3 2.3.4

超声波检测技术 激光检测技术 数字成像检测技术 车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3.1 超声波检测技术
利用横断面方向安装的一定数量的超声波传 感器完成车辙的检测,路面检测的宽度小于传感 器检测梁的宽度。因超声波传感器集发射与接受 于一体,传感器的安装要求严格,且传感器易受 环境影响。
伸缩结构车辙检测系统
车辙检测车
多功能检测车
2.3.3 数字成像检测技术
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是近几年国内外发展较快的 一种车辙自动检测技术,结构简单,数据存储量大, 受车辆振动影响较小。
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原理图
2.3.4 车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的发展,对路面检测手段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沥青路面车辙的 自动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沥青路面车辙自动 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趋势趋于明朗,其未来发 展必将呈现以下特点: (1)快速、实时化; (2)高精度、高稳定性; (3)经济性、人性化; (4)多功能、集成化; (5)智能化、标准化
汉堡车辙试验图
汉堡车辙试验曲线
WesTrack试验路与汉堡试验车辙深度关系
西部环道研究项目在西部环道试验路上对粗级配 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了研究。沥青混合料的 实际路面车辙深度和实验室汉堡试验车辙深度,两者 的相关系数为0.756,相关性很好。汉堡试验也很有希 望被采纳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标准试验 方法。
不足之处: ①计算动稳定度利用车辙试验最后15min内的 微小形变,一些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很高, 有的接近10000次/mm,15min内产生0.06 mm左右 的车辙,这样微小的变形,对位移测量仪器的精 度要求很高,试验结果受传感器精度的影响较大; ②没有考虑初始变形,有时用动稳定度指标与 60min时的车辙变形量指标比较不同沥青混合料的 高温性能时,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而初始变形本 身就是一种车辙形式,且在车辙试验的总变形量 中占有较大比例,不将车辙试验中的初始变形考 虑在内是不全面的。
车辙定义及现象 车辙损坏情况调查 沥青路面车辙危害 车辙分类
1.1车辙定义及现象
在高温和渠化交通的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层出现的 永久变形。这种变形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半刚性基层 沥青路面在重载交通条件下,车辙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
车辙产生的背景和现象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调查表明:在州际和主 要公路上车辙所致的路面损害约占30%;80年代日 本的调查表明:由于车辙所引起的路面损害高达 80%。 国内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同省份的沥青路 面都出现了车辙。
计算公式如下:
t N DS C1C 2 d
式中: DS—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次/min) △t—荷载作用时间,一般为试验开始45min~60min之间的 15min; △d —试件在荷载作用时间内产生的变形(mm); C1 —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C2 —试件系数; N —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一般为42次/min 。
2.1.4 车辙率指标
美国SHRP计划中提出了车辙率指标,沥青混 合料的高温性能,这种评价指标在变形率指标的 基础上,增加了荷载轮与试块间的接触应力参数, 考虑了压力的影响。
不足之处:
它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与压力的 关系看成线性关系,大量的室内试验和工程实践 都已经证明,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符的。
2.1.3 相对变形率指标(δ)
相对变形率指标是指在规定作用次数、时间 内所产生的变形与试件总厚度的比值,其试验次 数根据实际交通荷载和沥青混合料使用要求不同 而不同。 适用于加速加载、大型环道、汉堡车辙等试 验的评价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