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机制下师生关系的异化及调控

合集下载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优化与实施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优化与实施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评教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生评教是一种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有效途径。

然而,目前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和改善。

首先,高校学生评教制度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

当前的学生评教表和评价指标往往过于简单和笼统,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需要建立更加细化和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态度和学生评价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其次,高校学生评教制度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存在着评价结果被操纵和篡改的情况,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和不公平。

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评估机制,包括独立的评教机构和专业的评估人员,确保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另外,高校学生评教制度需要更加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评教结果往往只停留在纸面上,很少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具体改进和指导。

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将评教结果及时传达给教师,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

最后,高校学生评教制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评教往往只是一种形式化的程序,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导致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因此,需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真实、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总之,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优化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工程。

只有在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监督评估、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和提高学生参与的主体性等方面下功夫,才能使学生评教制度真正发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作用。

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评教制度的研究和改进,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堂教学互动的“异化”现象及“归化”策略

课堂教学互动的“异化”现象及“归化”策略

课堂教学互动的“异化”现象及“归化”策略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互动,然而在当下的历史课堂中,教学互动出现了作秀化、功利化、封闭化、垄断化、特权化等异化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历史教师要以理念更新为突破口,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保障,以“学习互动场”的创设为依托,在平实高效的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互动,然而在当下的历史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教学互动在生动有序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异化现象。

一、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互动异化的表现1.互动作秀化。

互动作秀化,指的是在历史课堂上,教学目的不是服务于质量,而是服务于形式。

这首先表现在历史课堂上,封闭性有余,开放性不足,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例如,教师问“鸦片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学生齐答“1840年”,教师问“鸦片战争的发起国是哪个国家呀”,学生齐答“英国”。

这种无难可疑的齐答,看似热闹,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但课堂喧嚣的背后隐藏着思维的苍白,教师只是利用“问”来代替“灌”。

其次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人为的互动作秀。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但是热闹的背后隐藏着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肤浅解读。

2.互动功利化。

互动功利化,指的是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为完成进度,实现应试成绩的最大化,片面重视认知互动,忽视情感互动。

有教育研究者观察发现:“历史学科的教师们经常地使用‘填空’一词。

他们认为历史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并不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也不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结构。

当历史教师仅仅把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当作纯粹的客观对象来学习的时候,很容易把学生学习的知识演变为固定不变的唯一结论或真理,在这样的历史课堂设计思想指导下,教学与考试都走向唯一的模式——追求标准答案,不管这个答案本身是否真的有“客观标准”,也不管追求这个标准答案的过程本身是否具有教育价值。

这种不健全的互动,使学生的思想灵感成了教师答案的陪衬,学生的体验感悟成了知识工具的标签,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了道德说教的奴隶。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基于“我与你”关系视角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基于“我与你”关系视角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基于“我与你”关系视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在传统的观念中,师生关系被赋予了很高的荣誉感和权威感,师长代表了知识、智慧和指引,而学生则是需要接受指导和教育的对象。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师生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我与你”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

我们需要明确“我与你”关系的内涵。

在传统师生关系中,师长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上下级关系,师长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

而“我与你”关系则更注重于平等和尊重。

在“我与你”关系中,师长和学生不再只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更加注重双方的平等和尊重,师长和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尊严,彼此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在当代社会中,“我与你”关系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和推崇。

因为“我与你”关系能够更好地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共鸣,有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在这种关系中,师长不再只是单方面地给予教导和指导,而是需要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和理解他们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需要更多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尽管“我与你”关系在理念上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在实际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老师在接受传统师道尊严教育的过程中,很难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仍然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导致师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代沟。

一些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

要实现师生关系的回归,需要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与你”关系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素质。

学校和家长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

在新的一轮课改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能营造愉快的情绪气氛,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投入课改,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教好,而学生则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对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它完全消除了学生恐惧、忧虑的心理负担,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反之,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和学的关系难以协调,给教育活动带来重大的挫折。

因此在新课改中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奠定好适应未来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同时也是师生互尊互敬,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

但是,在当前新课改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善。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前的民主平等的关系为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社会基础。

虽然事实上,师生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旧的模式,局面有所改观,但由于封建残余未能彻底肃清,师道尊严的思想仍然存在较大的比重;教师说了算的权威地位仍旧难以动摇,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对立化。

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

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

它使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到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的双方。

2、依赖化。

教师以领导者自居,学生习惯采取服从的态度。

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稳,无冲突。

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虽然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自由化。

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

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

由于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学生评教”(SRTE)对教师发展的负面影响

“学生评教”(SRTE)对教师发展的负面影响

“学生评教”(SRTE)对教师发展的负面影响摘要:学生的意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当前,学生评教的滥用,致使“学生说了算”竟成为时髦,师生关系遂变得复杂、畸形,教师发展反而因此受挫。

首先,评教的结果过多地用于行政决策,教师受到太大的压力,缺乏反思教学的时间和动力;其次,学生对评教活动的不当心理反应,给教师提供了虚假的反馈材料,使教师的反思缺少可靠的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据此,单是上述两点,就使学生评教无法给教师成长带来正面影响。

因此,端正师生关系,超越学生评教的误区,乃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学生评教;教师发展;教育性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将在职教师的发展与教师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一个广为中国学者引用的公式,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不可否认,没有专业经验的积累和没有对工作经验的反思,教师是不可能走向成熟的。

据此分析,这些年在国内愈演愈烈的“学生评教”(SRTE,即:Student Rating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活动既无助于教师积极、主动地反思其教学活动,又不能给教师提供真实的反馈信息,已给教师成长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值得警惕。

一、学生评教的结果过多地用于行政决策,教师受到太大的压力,缺乏反思教学的时间和动力学生评教,是指学校组织学生评判教学效果的活动。

它原本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现在却被广泛用于支持人事决策(personnel decisions)。

在太多的时候,人事决策已经成了它惟一的用途。

于是,其合理性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有研究者对之持肯定态度,认为学生评教在信度、效度、概括性等方面都不成问题;也有研究者对之表示怀疑,指出学生评教的偏差不容忽视。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学生评教活动在大学里日益普遍,在中小学也不少见。

论“尊师重教”的现代解构——师生关系的异化

论“尊师重教”的现代解构——师生关系的异化

威信 , 受到应有 的尊 重 , 只有 这样教学T作才 能顺 利 ’“ 教育产业化 ”, 教 育的商 化”, 教 育的市场化 ” “ “ 以及 教育上 的 “ 人力资本理论 ” 等等都是在教育产生 地开展。 我们很难想象一名缺乏威信 的老师能够对学 l 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 更谈不上会对学生 的人生产生 l 异化的情况 下, 使人片面发展所提出的。在这种情况
道 、 业 、 惑 也 ”, 重 老 师 也 就 是 尊 重 文 化 , 民 『 授 解 尊 敬 是获得幸福 , 而是感 到不 幸 , 知识不是人 自由发展 的
老师也就是敬畏知识 。并且对于 同家来说 , 文化的继 j 手段 , 反倒是人成为了知识 的奴隶 。 在这种情况下 , 教
承与发展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 只有不断地继承前辈所 I 师与学生无法进行 真正 的平等交流和心灵对话 , 使教 创的文化经验 , 社会才会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 l 必 然 变 成课 堂 的暴 君 , 生成 为教 室 的 囚徒 。 师 学
衰, 必贱 师而轻傅 。贱师而轻傅 , 则人有快 , 人有快则 表现为在教育过程巾教 育 日的与手段 的颠倒 、错位 。
法度坏 。”(《 子 ・ 略》) 苟 大 我们看到这个传统的确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 们 所 做 的 一切 都 只 能 是 为 了学 生 更 我
立对我国知识 文化 的积 累与传播 , 对社会的进步与发 j 的 发 展 , 生 才 是 我 们 教 育 的 根本 目的所 在 。 而 , 好 学 然 展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j 在现实的教育之中 ,学生往往成 为了工具性的手段 .
子・ 礼论 》) 把教师 的地位 与天 、 、 、 地 君 亲相提并论 。f “ 凡学 之道 , 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 , 道尊然后 民知 1

当前师生关系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师生关系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师生关系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一、问题的提出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改革。

党和国家通过这次改革,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亿万青少年,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民主、独立、健康幸福的未来。

①而新课程的实施者——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儿童美好未来最主要最直接的“策划者”。

教育学是“人学”,教育工程是“灵魂工程”。

学校教育,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和教育的成败。

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冲破重重阻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探究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实施改革的根本内容和任务。

可从许多资料显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探讨上,较少涉及师生关系更广泛的天地——精神、思想和生活的互动关系研究。

其实,师生关系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涵深刻的内容:伦理关系、情感关系。

②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我们认为:努力建立民主、平等、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和真诚、和谐、全面沟通的师生情感关系,是构建这一系统最科学、最理想的方向。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目前教育第一线的实际看,师生关系不容乐观,尤其是我们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师生关系的观念转化,其过程艰难而漫长。

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目标教学,就是有目标可不讲教学;“双基”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自然具备了;至于素质教育,那就是“放羊”……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离开了管、卡、压,教师就“名不符实”!于是,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事实——学生是新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教育、教学、师生关系“涛声依旧”。

就师生关系总体来说,在存在着急需改善和优化的复杂问题,其任务十分艰巨。

二·1、伦理关系方面,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位置”模糊、混乱。

这里涉及的首先是学生观的问题。

学生观,是指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怎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怎么样的态度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教学行为的异化与矫正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教学行为的异化与矫正

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异化的表现
1 . 教学资源开发异化为材料堆砌, 忽略了资源的整合。
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 读为“ 讲授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 使得一线教师
行) 》 ( 下文简称《 纲要》 ) 倡导“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 对“ 课堂讲授” 茫然无措: 少讲怕学生不明白, 多讲怕流于

2 . 教学方法选择异化为盲 目探究, 忽略了方法的科学
活力。但是我们也注意到, 由于理解上的偏颇 , 或者来 自方 性。
《 纲要》 指出,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
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的 能力。有些学者把“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解
课堂中的师生行为, 新课程理念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 教 教师拘泥于预定的教学资源, 专注于预定教学资源的展示, 学行为改良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注脚。新课改以来 , 课堂 却忽略了这些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 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 ,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与 方面面的压力 , 师生教学行为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
关键词 : 新课 程 ; 教学行为 ; 异化 ; 矫 正 中图分类号 : G 6 3 5, 文献标识码 : A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点, 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
课堂师生行为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实践环节 , 没有发生在
想困惑, 学生探究活动中标新立异的提法, 以及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错误, 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然而, 有些
第1 5卷 第 4期 2 0 1 5年 4月
鸡 两 大 学 学 报
J OURN AL O F J I XI U NI VE RS I T Y

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异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异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异化”现象及应对策略摘要多媒体教学在追求动态、直观、快速、高效的过程中,其硬件设备(部分)代替教师,异化了交往的人性特征;其课件制作的不规范和粗糙性拆除了师生思想会合平台,异化了交往过程;其教学任务和程序的既定性增强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而淹没了目的性价值,异化了交往目标。

要回归到师生正常的交往状态,多媒体教学中应正确处理主体与辅助手段、课件形式与内容、目标与过程几方面关系。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师生交往异化应对策略一、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异化现象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交往,决定着其他交往的实现和教学的最终结果。

但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的融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在追求教学的生动、动态、直观、快速、高效等特性时,也迫使教学中教师、学生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给正常的师生交往造成了阻隔。

1.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对教师的替代异化了师生交往的人性特征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却(部分)代替教师,使教师改变甚至丧失了一些人的特征。

本应站在台前的教师坐在了电脑后面,本应有声有色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变成了点击鼠标、翻动屏幕、播放课件的机械动作,本应充满智慧、思想、人格魅力与情趣的教育变成了枯燥无味、冷冰冰的强制灌输机器。

而学生整堂课听到的是“播音员”的播音,看到的是“放映员”机械的动作和冷冰冰的大屏幕,扮演着被动地跟随屏幕的翻转节奏的看客。

教师与学生交往变成或部分变成“机器与学生的交往”,师生之间没有人际之间的对话、肢体和表情交流动作,教师关注自身展示课件的操作而不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关注屏幕而关注不到教师的神与情,所以也就没有相互的接纳。

教师富有人情味的言谈举止被敲键盘、动鼠标代替,丧失了对学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学生很难从这样的教师那儿获得感性、知性和理性的体悟,更达不到完善自身的交往效果。

高校师生交往异化现象分析

高校师生交往异化现象分析

高校师生交往异化现象分析作者:马智宇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4期摘要:随着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作为高校社会关系网络构成要素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呈现出异化状态,本文力图对这些交往异化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以求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师生交往异化现象深层原因解决途径高校师生是高校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两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不可否认,近年来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淡化并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交往异化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力求找到突破困局的方法。

高校师生交往的异化是指作为交往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性的异化,教师与学生不是平等、自由的互动关系,而是从主体——主体关系蜕变为主客关系,其结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不平等、不自由。

交往异化现象的发生意味着高校师生间的交往方式的扭曲,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其非人性化的程度日益加剧。

高校师生间的交往行为是大学校园中特有的社会行为,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社会关系的实在形式和动态表现。

教师与学生以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为依托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交往关系,双方交往的目的应该是求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同、理解、互惠和合作。

教师或学生在学校必然要与对方打交道,与对方共同存在,即“共在”。

但是,在现实交往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在“共在”里往往难以领会自己的独特存在,常常以“他人”的身份来考虑自己,筹划自己的生活,无论教师或学生都放弃了自己生活的独立性,消融在无个性的一般人之中,对自己的生活被迫作出选择和思考,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借用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即处于一种“非本真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教师与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均处于失去自我的异化状态。

教师成为无个性、不自由的存在。

迫于生存压力,绝大多数教师不再激扬文字,不再针砭时弊,不再勇于成为社会的良心,教学工作的完成如撞钟的和尚般简单而机械,无意义地照本宣科,沦为学舌的鹦鹉;学生也成为无个性、不自由的存在。

当前师生关系的变异与反思

当前师生关系的变异与反思

当前师生关系的变异与反思作者:张连军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3期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教育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点。

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创建。

一、师生关系的冷漠21世纪的学校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渠道越来越多,但普遍存在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师生之间存在感情上的疏远与冷漠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学生感受较深,非教育界人士也有同感,当今的师生关系不如以前令人亲近和钦佩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到了冰点。

面对快节奏的社会,教师和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主要还是在课堂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交往,课下彼此主动接触交流的很少。

我们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由于缺乏彼此的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冷淡,甚至师生之间连基本的交往礼仪都没有。

如师生相遇时行同陌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大家各走一边,假装不认识,甚至心存芥蒂,有意回避对方。

于是有人问:过去写满“美好”字眼的师生情谊今天怎么异化到如此疏远麻木与冷漠的地步,到底是什么原因?分析导致当前师生关系如此令人寒心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其中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更有学校特别是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从社会原因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弱。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而知识的获取渠道丰富多彩,学生并不因离开老师而不能学习,像过去那样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完全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网络、电视、各种书籍和报刊杂志等充斥着现代生活,信息渠道呈现多元化,信息量空前巨大。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应然态”之回归——《吕氏春秋》中师生关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应然态”之回归——《吕氏春秋》中师生关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37卷,2020年3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Vol.37,Mar.2020师生关系的 异化 与 应然态 之回归‘吕氏春秋“中师生关系样态的启示张自慧,于㊀涛(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㊀㊀摘㊀要:㊀由于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中国社会的教育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师道失坠,师生关系出现了令人担忧的 异化 现象㊂从历史上看,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亮色㊂‘吕氏春秋“所呈现的 达师 形象和 师徒同体 的师徒关系样态,对协调当代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㊂㊀㊀关键词:㊀师生关系;异化;应然态;‘吕氏春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先秦元典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研究 (项目编号:15BZS034)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预研究项目 中国礼教思想史研究 (2019)㊁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科高原项目的成果㊂作者简介:张自慧,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伦理学㊁先秦哲学与礼文化研究㊂于㊀涛,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㊂㊀㊀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耀眼亮色㊂然而,近年来,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教育领域出现了功利化㊁庸俗化倾向,教育生态污染日益加剧,纯净的 象牙塔 渐变为 名利场 ㊂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下,师道与师生关系面临危机,甚至出现了师生互不信任㊁相互讨好㊁相互伤害的 异化 现象㊂如何构建正常的师生关系,如何培育尊师重教㊁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是社会亟须解决的问题㊂‘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㊁闪烁着智慧之光的重要典籍,其中的‘劝学“‘尊师“‘诬徒“①等篇章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尊师观与师生关系样态,对当下的师德建设和师生关系协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㊂本文以‘吕氏春秋“中师徒关系的样态为镜鉴,探索师生关系 异化 的成因及其 应然态 ,寻找破解当下师生关系 异化 之弊的可行路径㊂一㊁当代中国师生关系 异化 的表征与成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和谐关系; 异化 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疏远㊁对立㊁扭曲㊁冲突的不良关系状态㊂1 师生关系 异化 的表征在当下中国,师生关系的 异化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师生互不信任㊂个别教师上课敷衍了事,收受家长和学生礼品,使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信任程度下降;教室监控和学生监督,拉开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师生关系走向对立面㊂第二,师生互相讨好㊂不少教师为了获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在教学管理中 放水 ,如放松课堂纪律㊁减少课外作业量㊁放宽试卷批改标准等;少数学生或家长为了评优㊁保送本科㊁保研等54目的而讨好教师或给教师送礼,这不仅扭曲了师生关系,也败坏了教风㊁校风和社会风气㊂第三,师生相互伤害㊂近年来,师生相互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既有教师体罚㊁虐待和侵害学生的事件,也有教师因言语失当而被学生家长逼着下跪,或学校为息事宁人而不当处分和开除教师的情况,甚至还出现了令人发指的弑师案㊂上述 异化 现象要么伤害教师的人格尊严,削弱了教师职业的权威,导致师道沦丧;要么伤害学生,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生活自信㊂2 师生关系 异化 的成因其一,市场经济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㊂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应试教育与科研GDP至上的办学模式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主导,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教育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功利化㊁庸俗化倾向㊂学校抬高学费增加创收,教师有偿教学,学校和教师关注经济利益和升学率,忽视 全人教育 和人格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礼仪修养下降,导致家长和学生对教师不尊不敬行为屡屡发生;不少高校重视教师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数量,轻视教学质量,弱化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在科研重压之下,一些教师以科研为主业㊁教学为副业,课堂敷衍,育人虚化㊂上述因素导致教师尊严贬损和师生关系紧张㊂其二,多样文化与多元价值观对传统师道的冲击㊂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文化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校园文化和师生思想的影响日渐加剧,特别是受拜金主义㊁享乐主义思潮的腐蚀,一些教师无视自身职业的特殊使命,羡慕其他行业的高收入,不甘清贫,接受或索要家长和学生的礼品;个别教师师德失范,底线失守,既不爱岗敬业,也不教书育人,甚至猥亵和伤害学生㊂这些因素加剧了师生关系的对立㊂同时,信息化时代知识获取渠道的 多元化 也动摇了教师的权威,教师职业被 祛魅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感日趋减弱,师生之间的互信度下跌㊂其三,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的缺陷与不足㊂近年来,教育部面对不断出现的师德问题,尝试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评价,出台了 师德一票否决制 ,这成为扣在教师头上的一个 紧箍咒 ㊂无疑,这些措施对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会对教师队伍中的 害群之马 产生震慑,但师德考核与评价中的学生及家长主导倾向与强势地位,则消解了 严师 的责任感,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特定的利益共同体 , 相互讨好㊁互不为难 成为师生关系的潜规则㊂这种表面上师生 皆大欢喜 的状态,实则潜藏着严重的隐忧,不仅使教学质量下降,而且使教书与育人脱节,最终导致学校的教育目标化为泡影㊂而学校实施的教室实时监控和学生 信息员 制度,使广大教师生活在 监督 之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荡然无存,尊师爱生的传统师道被颠覆,师生互信的根基被动摇㊂面对上述师生关系堪忧的境况,我们应针对成因,多管齐下,理性应对㊂下面我们主要从文化视域入手,通过对‘吕氏春秋“中师生关系的梳理,探索师生关系的 应然态 及其回归路径㊂二㊁‘吕氏春秋“中师生关系的样态‘吕氏春秋“所描述的师徒关系建立在尊师㊁重教㊁厚学的基础之上,其中既有对教师行为的约束,也有对学生言行的要求,还有 达师 如何使弟子 向学 乐学 的生动展示,呈现出先秦时期师徒关系尊严有序㊁其乐融融的样态㊂1 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尊师“云: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㊂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㊂ 只有在事理明辨㊁道义推行之后,教师的尊贵地位才能确立㊂ 师者,所以传道㊁授业㊁解惑也㊂ 这意味着教师是明 道 且具有一定权威之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教师的尊重实质上是对教师所掌握 道 的遵奉和对教师权威的崇仰㊂首先,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 ㊂教师的渊博知识和真知灼见是学生 亲其师 信其道 的前提㊂ 道 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理念,是万事万物存在演变的根本,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 逻各斯 ㊂在孔子的价值观中, 道 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是倾其生命追求的对象;在朱熹看来, 道 乃 事物当然之理 ,既包括万物生化的原理,也包括人类生活的价值准则㊂对于以 传道 为己任的教师而言,心无旁骛地立志求道,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㊂但 道 是难知的,因此,孔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㊂ (‘论语㊃64第37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3月里仁“)据‘尊师“记载,子贡问孔子: 后世将何以称夫子? 孔子曰: 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㊂ 孔子以其 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的精神,使自己成为 胜理 明道 之人,成为弟子们亲近和尊重之 师 ㊂因此弟子们对孔子所传之道 拳拳服膺 ②,颜回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㊂如有所立卓尔㊂虽欲从之,末由也已㊂ (‘论语㊃子罕“)司马迁也盛赞孔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㊂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㊂ (‘史记㊃孔子世家“)其次, 为师之务,在于行义 ㊂身为 人之模范 的教师不仅要 胜理 ,而且要 行义 ,做到知行合一㊂孔子为了推行自己求索到的 仁政德治 和 礼乐教化 模式,不惜辞去高官厚禄,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㊂其间,孔子师徒曾 穷乎陈㊁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吕氏春秋㊃审分览㊃任数“);曾被围困于匡地, 子畏于匡,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㊃子罕“);亦曾被威逼于宋,子曰: 天降圣德与予,桓魋能奈我何? (‘史记㊃孔子世家“)面对困境,孔子依旧讲诵弦歌,抚琴吟唱,不改初衷;在危急时刻,他没有考虑个人安危,而认为自己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并以 舍我其谁 的精神,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历史的重任㊂孔子告诉弟子: 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㊂ (‘孔子家语㊃困誓“)由此可见其 行义 的顽强毅力和 行道 的不屈精神,这与其一贯主张的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㊃卫灵公“) 士志于道 (‘论语㊃里仁“)之思想完全一致㊂孔子 胜理行义 ,知行合一,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也使其享有了 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 ③的盛誉㊂2 师徒同体 而不 异心‘诬徒“篇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 师徒同体 而不 异心 ㊂ 师徒同体 是指学生与教师志同道合,学生勤奋学习,尊重教师,崇仰教师所传之道㊂师徒 异心 是指学生 于师愠,怀于俗,羁神于世,矜势好尤,故湛于巧智,昏于小利,惑于嗜欲;问事则前后相悖,以章则有异心,以简则有相反;离则不能合,合则弗能离,事至则不能受 (‘诬徒“)㊂如果 师徒同体 ㊁同心同德,则师生关系和谐, 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 (‘诬徒“);相反,则师生关系困厄,学生的学业就会 不疾 ,教师的道术就难以传扬㊂先秦时期的师生关系还要求学生 称师以论道 ,不做 背叛之人 ㊂‘尊师“云: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㊂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㊂ 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遵从几乎到了 言必称老师 的程度㊂在强调尊卑亲疏之别的先秦礼治社会,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身份和地位的等差,但这并不意味教师可以不尊重学生㊂古代师者对学生常常有教无类,平等对待,凡能接受理义者,都施以教诲,使其成为有用之才㊂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㊂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㊂ (‘劝学“)教师不会以贫富之别将学生区分等级,孔子的弟子中既有身为士大夫的南宫敬叔,也有出身卑微的子路等㊂从历史上看,古代师徒之间既尊严有序,又情深意笃,尊师爱生㊁平等相待是师生关系的基本样态㊂子路可以因孔子拜见南子而不悦并责备老师,子游可以用孔子的礼乐之道反驳其 割鸡焉用牛刀 的调侃之语,宰予也可以对夫子主张的 三年丧 质疑㊂对此,孔子或者赌咒发誓,或者委婉道歉,或者批评之后保留己见㊂品读‘论语“,我们常常被孔子师徒之间彼此尊重㊁相互争辩㊁虽严教但不失平等的和乐气氛所感染㊂3 达师之教 使弟子 向学 乐学‘吕氏春秋“把学识通达㊁教学有方㊁受学生爱戴的善教之师称为 达师 ㊂从历史上看,善教之师多为严师,但这并不能简单理解为 达师 就一味严厉和不近人情㊂事实上,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㊂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㊂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㊂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㊂ (‘诬徒“)学习知识㊁求索真理是充满艰辛的跋涉过程,非有乐趣不能持久,因此, 达师 都努力让学生成为 乐学 者㊂正如明代王心斋的‘乐学歌“所说: 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㊂ ‘诬徒“云: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㊁乐焉㊁休焉㊁游焉㊁肃焉㊁严焉㊂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此六74张自慧,于㊀涛:师生关系的 异化 与 应然态 之回归者不得于学,则君不能令于臣,父不能令于子,师不能令于徒㊂ 善教之师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安定㊁快乐㊁舒适㊁自由㊁庄重㊁严谨,从而使其对学习的抵触被化解,向学的兴趣就会生成,教师所授之道就能被传扬㊂作为 万世师表 的孔子就是一位达师 ,其教诲能使弟子们 向学 乐学 ㊂孔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㊂ (‘论语㊃述而“)这里的 游于艺 生动地刻画了孔子出神入化的教学艺术以及其与弟子们的和谐相处㊂朱熹认为: 游者,玩物适情之谓㊂艺,则礼乐之文,射㊁御㊁书㊁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不可阙者也㊂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㊂ [1]李泽厚指出, 游 突出了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自由感,这种感受的实质是 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相统一的审美自由感 ㊂[2]通过孔子的 游于艺 ,我们既能看到 达师 高超的教学艺术,也能感受到夫子师徒之间相互尊重㊁其乐融融的和谐关系㊂教师的情绪和言行对师生关系有决定性影响㊂‘诬徒“指出, 不能教者 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疏离和紧张, 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其行,驱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 ㊂如果教师做事没有恒心㊁喜怒无常㊁言谈轻率㊁刚愎自用,或者对有权势的学生阿谀奉承㊁对有才华的学生嫉妒厌恶,就会使师徒离心离德;倘若 师徒相与造怨尤 ,便会导致 学业之败 道术之废 ㊂因此, 达师 常常志向坚定,自信乐观,言行一致,教学相长,以身作则,既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又让学生在如沐春风的教育氛围中成长成才㊂从历史视域看,‘吕氏春秋“中的尊师传统和师徒关系的样态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例如,学生对教师过多依附和服从㊁学生主体性人格有所缺失等,都是今天应矫正的偏颇㊂但尊师重教的传统与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样态是我们应继承和弘扬的㊂事实上,教育如果脱离了传统就没有未来㊂因此,我们可以从‘吕氏春秋“的师徒关系样态中吸纳有益的滋养,以构建当代师生关系的 应然态 ㊂三㊁师生关系的 应然态 及其回归应然态 是指按照事物自身或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定性而 应当是 或 理应是 的状态㊂从社会视域看,人是关系的㊁角色的存在㊂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两种特殊角色,其相互关系的 应然态 与双方的角色规范密切相关㊂1 教师应 胜理 行义 ,做好 经师 人师 ,以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信任是处理一切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当然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㊂在当下,存在着少数教师敷衍工作㊁滥用职权甚至侵犯学生权益的现象;同时,教育主管部门㊁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制度也常常将教师推向学生的对立面㊂如果说教师的不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那么管理部门的失当行为则加剧了师生的不信任感,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的恶性循环㊂杜威指出,教师 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㊂[3]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在教师的严教与敬业㊁博识与善教以及爱生如子之上㊂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师生互信关系构筑的关键在教师㊂其一,爱岗敬业,以博学善教做 胜理 之 经师 ㊂学识浅薄㊁孤陋寡闻者不仅误人子弟,而且会失去学生的信任㊂古人用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 (‘礼记㊃学记“)来抨击庸师,认为照本宣科而没有融会贯通的人不能做教师㊂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㊂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㊂ (‘礼记㊃学记“)只有知识渊博㊁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㊂同时,高超的教育艺术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㊂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的人,而非无知无觉㊁无情无感之物,因此,为师者必须了解学生心理,运用适宜而有效的方法和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㊂‘礼记㊃学记“认为,善教者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㊂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㊂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㊂诱导而不强逼,则师生感情84第37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3月融洽;鼓励而不压抑,则学生兴趣盎然;启发而不详解,则学生用心思考㊂其二,善待学生,以仁爱之心做 行义 之 人师 ㊂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㊁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化育灵魂㊂因此,教师应以仁爱之心㊁公平之行滋养每位学生成长㊂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更是教师的一种幸福㊂ [4]从古到今,优秀的教师皆是爱生如子的楷模㊂据记载,孔子的学生陈亢原以为孔子教给其儿子的知识一定比教给其学生的多,有一次,他问孔鲤,其父教了他什么?孔鲤曰: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㊂ 孔子也是这样教学生的,故陈亢叹曰: 问一得三也,闻诗㊁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㊂ (‘论语㊃季氏“)当听到颜渊去世的消息时,孔子放声痛哭;当获悉子路被卫国叛乱者剁成肉酱时,他痛苦之至,从此再不吃肉酱㊂孔子不仅以仁爱之心做 人师 ,而且严格要求其学生要做 君子儒 ,不做 小人儒 ,对犯错误的学生则严厉批评,从不姑息㊂2 学生应 疾学 尊师 ,做到 师徒同体 ,使师道之尊得以传承和弘扬尊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㊂‘劝学“篇剖析了学有所成和尊师之间的关系,认为学有所成的关键在于尊师㊂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传矣,道论矣㊂ 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㊂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㊁身之尊也,不亦远乎? 这表明,不被尊重的教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教师的人也难以被教化㊂如果教师采用 不化不听 之术而勉强教育学生,其道义将难以推行,其自身地位和人格尊严也将无从谈起;同样,从师学习的人如果采取 不化不听 之势, 以自行之,欲名之显㊁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劝学“),自身的教化将无以完成㊂这正是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礼记㊃曲礼上“)的深层意蕴所在㊂师生是完成教育使命的合作共同体,双方动机一致,目标相同,没有理由相互对抗和伤害㊂‘劝学“所说的 师徒同体 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象描述,其核心是指教师与学生应志同道合㊁互相尊重,而不应异心异德㊁相互贬斥㊂‘礼记㊃学记“云: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㊂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㊂ 教师是引导学生远恶向善之人,是社会教化之本㊂尊师才能尊道,师道有尊,方能民族有望㊁国家有盛㊂倘若教师成为社会的高危职业,其所预警的就不仅仅是教师之危,而是教育之危和社会之危㊂3 师生应相互尊重㊁相互理解,构筑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是师生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㊂我们在强调学生尊师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既是协调师生关系的需要,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㊂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习惯于强调 严师出高徒 ,但教师对学生的严厉是以不伤害其人格和尊严为前提的,是以对学生的爱为内核的㊂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 父母和教师应使受教的儿童敬畏自己,以确立自己的权威,并以此去管束他们 ;但 应当极为谨慎地使用这种权利,不可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使学生总是在他们的目光下战栗 ㊂[5]他认为,教师要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就应该使之保持安闲平静, 你不能在一颗战栗的心灵上写上美观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美观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道理 ㊂[5]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能使学生保持有尊严的存在,而有尊严的存在才能让学生心力集中,这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㊁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㊂陶行知告诫教师, 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㊂[6]缺少爱的教育,纵使有再多的知识,也无法温暖人心㊂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㊂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㊂ [7]相互理解是建立平等㊁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㊂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良师益友的关系,师生之间相互理解才能 师徒同体 ,倘若相互埋怨㊁责备就会离心离德㊂因此,古人认为: 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㊂ (‘说苑㊃说丛“)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善于从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用心去体验学生的喜怒哀乐,用情去呵护学生的人格尊严㊂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创造平等㊁宽松㊁和睦的环境,学生才会理解和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㊂当然,学生也要理解教师,要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不易和艰辛,要礼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付94张自慧,于㊀涛:师生关系的 异化 与 应然态 之回归出,做到 师徒同体 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相处的氛围是民主和谐的㊂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与教师相互尊重㊁合作㊁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感受人格丰满和心灵成长的愉悦,获得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赢得学生和家长乃至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感受教师职业的价值㊁幸福和荣光㊂当今社会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期待 达师 严师 ,教师渴盼理解㊁信任㊂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㊁奖惩分明的;好的教师,必然是管教同步㊁严慈同体的;好的学生,应该是懂得规则㊁心存敬畏的㊂如果说相互尊重㊁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是师生关系的 应然态 ,那么 师徒同体 严师高徒 和 良师益友 则是 异化 的师生关系要回归的目标㊂当然,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教师㊁学生㊁学校㊁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㊂教师应做到 手拿戒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要成为学生喜爱的 经师 和 人师 ;家长和学生要从内心深处尊师重教,信任和理解教师㊂只有互尊互信㊁互解互谅,师生关系才能挣脱功利化㊁庸俗化倾向的羁绊,走出 异化 的阴霾,回归 师徒同体 ㊁ 达师 严教㊁学生乐学㊁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 应然态 ㊂注释:①本文凡出现‘劝学“‘尊师“‘诬徒“篇目的引文,皆出自‘吕氏春秋“,不复注㊂②‘礼记㊃中庸“云: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㊂③‘论语㊃子罕“记载,太宰问子贡曰: 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 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㊂ 子闻之,曰: 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㊂君子多乎哉,不多也㊂ ‘论语㊃八佾“记载,仪封人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㊂ 从者见之,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㊂参考文献:[1]㊀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73.[2]㊀李泽厚.华夏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6.[3]㊀约翰㊃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2.[4]㊀鲁洁.回望八十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9.[5]㊀约翰㊃洛克.教育漫话[M].徐诚,杨汉麟,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3-154.[6]㊀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98.[7]㊀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丏尊,译.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9.Alienationof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andReturnofItsDeservedStateEnlightenmentfromPatternofMaster-ApprenticeRelationshipinLv sSpringandAutumnAnnalsZHANGZihui,YUTao(CollegeofPhilosophyandLaw-Politics,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34)Abstract:RemarkablechangeshavetakenplaceintheeducationalecologyofChinesesocietyowingtothecomplicatedhis⁃toricalandrealisticreasons.Traditionalteacher smoralislostand alienation in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ppears,whichmakesoneworried.Historically,respectingteachersandemphasizingeducationarethetraditionalvirtuesofChi⁃nese,andthewarmand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hasalwaysbeenahighlightinthehistoryofChi⁃neseeducation.Theimageofexcellentteachersandthe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whichemphasizesthesamevaluepursuitandmoralstandardsbetweenthetwoinLv sSpringandAutumnAnnalshaveimportantreferencevalueforcoordinat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tpresent.Keywords: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alienation,deservedstate,Lv sSpringandAutumnAnnals05第37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3月。

大学师生关系的异化及其建构

大学师生关系的异化及其建构

大学师生关系的异化及其建构
贾慢慢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1)005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乃至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中的每一个主体所应重视的。

针对当前大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师生关系功利化、情感淡漠化、冲突化等,简要分析出现的原因并着重提出相应的措施,使各个主体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加以落实,为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作出各自的努力。

【总页数】4页(P100-102,118)
【作者】贾慢慢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6
【相关文献】
1.从师生关系异化现象谈建构学生的精神大厦必要性 [J], 李洁;于海;冯召纯
2.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建构 [J], 蒋文昭
3.异化的师生关系:“解构”与“建构” [J], 李军
4.大学师生关系的异化及其建构 [J], 贾慢慢
5.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建构 [J], 于海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家传 统 文化 的影 响 . 儒
l 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 , 感。 对于评教指标的制定、 评教 I 结果及其利用情况等往往也是不得而知, 难免会对评 l 教产生异议并逐渐失去信心 。 师生双方对于这种管理 : 为的不满 , 行 往往也 只能通过彼此的对抗 和冲突来 消 l 内心 的不满 , 步加剧 了评教关系的对立化 。 解 进一
等 , 致有些学生在评教 中讨好 巴结 教师 , 导 故意给高 f 数及在全校范围内的得分 、 排名 。这种异化 了的学生 分 ; 的学生在评教 时对得罪过 自己的教师 或要求非 l 有 评教极易导致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评教的结 果 , 视学生
常严格的教师 , 趁机报复, 利用评教权给予教师恶意 j 评教为一种精神负担。 而相应出现的教师的种种逆向 的评价; 而有的学生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根据 自己 l 选择,如妥协、 谄媚甚至报复等等也就不足为怪了。
《 教学与管理 》
2 1 年 5月 2 02 0日
学生评教机制下师生关系的异化及调控
⑩江苏连云港 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一Leabharlann 王芳亮 学评教 引起师生关系异化 的表现 1 人形象 ” 来要求 自己、 听话” 服从” 以“ 与“ 来要求学生 , 学生评教引起的关系异化一方面表现在教师中, 他们在心理上几乎不能接受别人 、 l 尤其是学生的评头 如出现抵触、 迎合、 报复或厌教心理等一些不恰当的 l 论足。 在他们看来, 学生评教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也
研 究成 果之 一

72 ・
王芳亮 : 学生评教机制下师生关系的异化及调控
生评教的 目的和作用 、评教结果 对教 师的具体影 响。l 。“ 威” 制度性权威 ” 主要是由社会 的文化传统和教师
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容易导致彼此的误解及对评教的 J 法定地位赋予教师的角色权威 , 而教师 的真正权威应 抵触 , 极易造成“ 逆向选择” ‘ 和‘ 道德风险”进而使师 l , 当建立 在 “ 个人 权威 ” 上 , 之 它包括 基于 教师个 人学
l 3师 生信 息沟 通 的 缺 失 .
几千年来形成 的“ 师道尊严 ”“ 、天地君 亲师 ” 这些 ! 目 的学生评教实践 ,只是管理者在操纵一切 , 前 经典的伦理箴言, 折射出传统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 l 教师和学生——评价者和被评者, 往往缺乏必要的交 的角色就是传道、 、 授业 解惑,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 流和沟通。评教结果一般是由管理部门反馈到系里, l

回应 。一些教师为迎合学生 , 不惜 降低教学难度和教 。 是对传统文化 的叛逆。
学要求, 以此取悦学生, 获得评教高分, 致使教师的尊 I 严大打折扣,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发生了 I
2 . 学生评教功能的异化 从目 前学生评教结果的运用实践来看 , 管理取向
动摇 ;有 的教师面对学生的负面评价不能理性 看待 ,l 比较明显。 学生评教 的功能主要用 于对教师教学质量 甚 至冒着道德风险对学 生施 以报复 , 在学生 的成绩评 1 高低的一种鉴别 , 于鉴别 的结果往往以奖惩 这种外 对
的喜好 , 不负责任地随意 打分 。 评教过程 中, 教师和学 r 学评 教”等做法早 已令学校师生关 系变得微妙而敏 “
生出现的种种逆向选择, 无疑会给师生双方 , 尤其是 教师, 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对评价本身造成 惧怕与焦虑 , 从而使师生关 系受到严重 的扭 曲 , 也必 然导致学生评教逐渐丧失应有的评价促进功能 。 二、 学评教 中师生关系现实困境的根源
生 关 系 出现 异 化 。 专长 的“ - 、 识 知识权威 ” 与基于人格魅力 、 职业情 操的
定受到打击, 久难免会产生厌教心理。另一方面表 f 日 果简单排名并在全校公布, 甚至直接用于对教师的聘 现在学生中, 就是不能本着 自己的良心, 客观、 公正地 1 晋级等人事决策 , 任、 一些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 评价教师教学 的真实情况 , 评教时出现势利 、 轻率 、 l 报 采取学生评教结果 “ 一票否决 ” 的做法 , 不仅背离 了学
判和教学管理中故意刁难学生; 而部分严肃认真的教 l 部动机的方式来激励教师。 这种功利化的目 标实际上 师, 对于受到的不公正的评判 , 不屑于也不善于去迎 I 伤害了大部分教师的自 很难使教师产生心理上的 尊,
合学生 , 又不愿意去报复学生 , 自信心 和积极性必 : 其 归属感 、 文化上 的认同感 。有 的学校把学生评教 的结
复等种种不 正常心态 。由于教师的指导 、 惩戒都关 系 : 生评教促进教师发展的本真 目的, 而且人为地造成师
着自身的利益, 特别是教师给学生的课程成绩直接影 f 对立” 生“ 氛围。 现实中, 许多教师在学生测评前后, 往 响着学生的学期评优、 奖学金的评比甚至将来的就业 I 往就会有种莫名的焦虑, 紧张地想知道 自己的测评分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说的话总是真理 , 再由系里反馈给相关教师, l 教师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滞
最具权威性 ,教师在学生心 目中具 有至高无上 的地 : 后的、 不全面的。 由于缺乏信息沟通交流 , 造成 了教师
位。 这样一种角色的定位使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局限于 l 在信息交换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 , 教师权威的单向模式之中无法突破。 学生评教” I 而“ 的 无法实现与学生和管理者间的及时交流与互动沟通 ,
导入 , 自然是对这种师生伦理关系的挑 战和颠覆 。教 f 也难以实现在沟通 、 理解基础上 的改进与提高 。教师
师这一群体 习惯 于以“ 知识权威 ” 道德权威” 圣 f 与“ 的“ 不知道 学生对教学有何期待和要求 , 学生也不明 白学 该文为江苏省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 究项 目 《 高校教师教 学执行 力评价研 究》 项 目编号 :0 9 2 1 的 ( 20 —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